《敲门》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ayyahoo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敲门》记叙文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敲门阅读答案
孙道荣
“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写满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张开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理。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就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这时候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会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去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呀”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才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难道……?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就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第7期)
1.文章第二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阅读全文,说说他的功课是什么。(2分)
2.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太太的神态,试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列句子。(6分)
(1)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此句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2)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几次写到敲门,请说一说文章结尾处写老太太敲门有何用意。(提示:可从文章结构、详略、中心等任意一个角度来说明)(4分)
篇2:敲门阅读答案
1.每天下班必定用相同的节奏敲邻居一位老太太的门,互相问候然后再回家。
2.示例:“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句中“笑”的神态,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老太太见到他们父子感激、兴奋的心情。
3.(1)表现出他在敲门之后老太太没有反应,他担心着急的心情。(2)“湿湿的”写出他对老太太的愧疚之意,更表达出老太太的牵挂使他深受感动。
4.示例:①文章结构上,和前文照应,使结构严谨紧凑,情节完整;②文章详略上,前面几次敲门简略,而最后写老太太敲门,详细具体,详略得当,剪裁适宜;③结尾写老太太敲门,深化文章中心,赞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牵挂的和谐关系。
篇3:敲门阅读答案参考
分级阅读:《敲门》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不同的人来敲门时家人的感受。
2、能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
3、能运用原有的经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教师站在室外,敲教室的`门,请一位幼儿开门。小朋友,你们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最希望谁来敲门?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自由阅读
发给幼儿小图书,看看图上有哪些人?看他们的表情、动作,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三、大图书阅读
1、 教师和幼儿一同看大图书,教师朗读诗歌一遍,幼儿完整欣赏。教师出示打字卡“敲门”。
2、 诗歌说道哪些人在家的情形?幼儿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字卡“我”、“爸爸”、“妈妈”。
3、 和不同的人一起呆在家里,听到敲门声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尽量用诗歌中的语言回答。
4、 幼儿看小图书,听录音跟读诗歌一遍。
5、 游戏:敲门。
教师扮演客人来敲门,教师说:“客人敲门了,请字卡‘我’打开门”。幼儿迅速举起字卡“我”,并大声读出来。游戏继续,直到认读完最后一个字卡上的字。
四、仿编诗歌
1、 幼儿讨论:在教室的时候,总想谁敲门?一个人的时候,总想谁敲门?生病的时候,总想谁敲门?
2、 将幼儿仿编的内容,整理成诗歌念给幼儿欣赏。
篇4:《敲门》阅读答案
敲门(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④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⑥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⑧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⑨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⑩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11)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8.请围绕“敲门”这一核心事件,概括本文主要内容。(4分)
19.理解第三、四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表达作用。(4分)
(1)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2分)
(2)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2分)
20.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4分)
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
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
我选( )处
21.他和老人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略作分析。(4分)
老人:
他:
22.文末“共同的牵挂”具体指什么?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与身边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牵挂。(4分)
篇5:《敲门》阅读答案
18.答:写了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年轻人每天准时去老人家敲门;
第二件事是年轻人带儿子去老人家敲门;
第三件事是老人接儿子的电话,没听到敲门声;
第四件事是推销员老敲门,老人误以为是年轻人;
第五件事是年轻人带老婆和孩子去朋友家,没有去敲门,老人担心年轻人,上楼去敲年轻人家的门。
19.(1)答:写出了老人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社区里的人希望能找个人来照顾他,但又怕那个人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嫌麻烦。
(2)答:老人欣然接受了是因为:年轻人是个热心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
20.我选(A)处,“惊出一身冷汗”“重重地敲”“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人担心,害怕的心理,体现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
21.老人:和蔼可亲。
他:善良、乐于助人。
22.是指“母亲”对“儿子”,“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爱的牵挂。指年轻人每天准时去敲老人家的门。
篇6:敲门的阅读答案
【试题】(二)(13分)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 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
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
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
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11.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5分)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xx年被评为全世界
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5分)
【答案】(二) 13
10 3 D
11 5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2分)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3分)
12 5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2分)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3分)
篇7:敲门的阅读答案
敲门的阅读材料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敲门的阅读题目
1、文章第①段中“他”与“她”约定敲门的节奏,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文章第②段这句话。
3、文章第④段选取 “推销员敲门”这一素材,有何作用?
4、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敲门的阅读答案
1、这样约定的好处是让“她”知道敲门的是“他”,防止老人因着急开门而出意外。
2、这是说“他”每天下班回来必须要做的事是敲101室的门,看老人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帮助(或这是说每天下班回来敲101室的门,看老人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帮助是“他”分内的事)。
3、选取这个素材可以表现出老人对“他”的依恋,进而写出“他”对老人的关心、帮助。
4、示例一:能换,因为前文提到“他”认为老人已经休息了,不可能来敲“他”家的门,“竟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令“他”感到意外。
示例二:不能换,因为听到“咚,咚咚,咚——”这熟悉的敲门声,“他”就会想到是“她”,用“果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在“他”意料之中。(言之成理即可)
5、帮助(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意思对即可)
篇8: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摘自《光明日报》)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答: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2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分)
答案:
1、(2分)为后文作铺垫:①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个要点即可)
2、(2分)①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2分)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点加1分)
4、(2分)①细节(动作)②“艰辛”
5、(2分)“保住他们”
6、(2分)①痛心②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分,答“震撼”不得分)
篇9: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两篇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手握阳光
曹文广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
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
啊,兄弟。”
屠格涅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的确,没有比这更好更慷慨的施舍了——施舍者在给予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方同等的回报,双方共同分享着,他们已经使某些东西得到了新生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能去帮助别人。即使你两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诚的,你就不是一无所有,在你的掌心永远有一种叫做善良的阳光——把手伸出去,只需要简单的.一握,你收获的绝不比你撒播
的少。
(乙)善良使人美丽
晓铃叮当
善良使人美丽。
有一个暑假,我坐火车到四川去玩。对面坐着一位大妈,穿着朴素、面孔普通。
天气热极了,我坐着坐着,只觉得头晕目眩,“扑通”一下就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我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睁开眼睛,面前就是这位大妈的脸,她正轻轻托着我的头,一点一点给我喂水。她离我那么近,眉眼细致、五官生动,满脸的关怀令她恍如慈母。我这才知道,我中暑了,并且还吐得狼狈不堪,都是这位大妈给我擦干净的。我连连道谢,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原来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像把刻刀,在日里,在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渐渐改变你的眉梢眼角,鼻子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美丽的光芒。据说,慈禧太后最讲究容颜护理,为了美而不惜代价,可是,从留下来的她的画像和照片看来,她满脸的凶气,非但不美,实在是可怕。
当我们看宋庆龄的照片时,看到的是高贵、优雅、可亲、可敬,即使到了八十高龄,她留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光彩照人的。,这是因为她的内心芬芳馥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孔是心灵的图画。一颗善良的心,比得过任何服饰、珠宝、装扮,它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朋友,你若希望自己美丽俊秀,那就精心浇灌你的心灵花园吧。
1.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
“手握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良使人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屠格涅夫的“善良”和大妈的“善良”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议论的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拥有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他人、照亮自己。有一颗善良的心能使人看起来更美。
2.屠格涅夫的“善良”表现在他因不能施舍乞丐而向他真诚道歉;大妈的“善良”表现在她在火车上悉心照顾中暑的“我”。
3.要真诚地播撒善良。
4.(1)表现屠格涅夫的真诚和歉意。
(2)表现大妈因为善良而美丽如花。
5.善良温暖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应该善待他人。
篇10:《春天来敲门》阅读答案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现代文阅读答案 《回家的敲门声》现代文阅读答案 《回家的敲门声》。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篇11:《春天来敲门》阅读答案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5. 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很可惜,那时侯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16. 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3分)
17. 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3分)
18.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5分)
★ 勇气阅读答案
★ 扬州漆器阅读答案
【《敲门》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爱输给爱 阅读答案2023-10-20
郭猫儿原文及翻译2022-04-30
《神像与木鱼》现代文阅读及答案2023-12-08
第二次冒险 阅读答案2022-07-13
[]改变一生的成功寓言,推荐阅读2022-05-04
《珍贵的军大衣》短文阅读答案2024-01-10
旧书阅读答案2022-10-18
石壕吏小学生优秀作文2022-07-19
记叙文如何兴波呢2022-04-30
灯光作文高中记叙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