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0-24 07:56:5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曼达”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2:《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篇3: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4: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目: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何艺术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愁的诗句较多,表现手法也很独特。请你阅读下列写愁的诗句,再联系本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发现。

诗句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诗句二: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诗句三: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诗句四:

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张元干《谒金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失去亲人之后的孤独、凄苦和哀愁。

2.这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以具体写抽象,化无形为有形,将愁之深之重表达得具体可感而又淋漓尽致,堪称妙绝。

3.“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通过视觉艺术形象,使之转化为可感的实体。

篇5: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篇6: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篇7: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①.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①.物是人非

②.C

(1)、上片中“ ”,交待了季节特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

(2)、这首词中的画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顺风考试网整理

13、(1)花已尽 物是人非

(2)这两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篇8: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内容扩展: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⑶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⑺拟:准备、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一作“扁舟”。

⑻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唐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2]  [3]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武陵春诗词的练习以及答案

《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

武陵春李清照

《更漏子·春夜阑》阅读答案及全词简析

武陵春教学反思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春教学设计

词优秀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秦观词原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2023-06-21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及感言2023-08-04

诉衷情近诗词阅读理解及鉴赏2023-06-06

课文声声慢教案2023-05-27

秦观《江城子》原文、注释、鉴赏、阅读练习题附答案2022-09-12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2023-08-23

课文《如梦令》教学反思2024-02-04

下课后如何巩固课后知识的技巧2023-03-20

声声慢教案设计2023-02-03

《声声慢》教学设计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