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羊文言文题目附答案(通用9篇)由网友“黄宗泽正牌女友”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卖羊文言文题目附答案,供大家阅读。
篇1:卖羊文言文题目附答案
卖羊文言文题目附答案
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辨,不曾识羊。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得价不多,频卖不售。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
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而目顿改。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
[注释]:词辩:辩论的言词。 宁馨:这样。 膻( shān):羊肉的气味。 皂荚子:皂荚树上结的`果实,状如豆角。
1.羊为什么卖不出去?
2.文中形容这个书生的词语有哪些?
3.文中的性痴书生代表什么形象?
4.文中多次出现“其“字,都是代词,指出它的具体意思。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因为是一只公羊,不能生小羊,所以难以卖出。
2.性痴:痴钝。
3.代表了某些读书的人,一心只读书,不分五谷、牲畜,专钻牛角尖。
4.惟怪其无角:它。
5.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钻进故纸堆里,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篇2: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
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可爱者甚蕃 ( ) (2)不蔓不枝 (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水陆草木之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4: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蕃:多。(2)蔓:长藤(枝)蔓。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写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衬托)
思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厌恶与鄙弃。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蔓”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生长枝蔓”。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表转折“;A:语气助词/代词,哪里;B:很少/鲜艳;C:结构助词,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染”“濯”“妖”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学生从借物喻人、象征、衬托等写作手法发,来理解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厌恶与鄙弃。
篇3:文言文阅读明史题目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明史题目附答案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①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 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4.C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分。
5.B项。 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事。【评分提示】3分。
6.D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2)实虚词、句式理解占3分,句意通顺占1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篇4:《卖羊》阅读答案
六叔集上卖羊回来,天都快黑了。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六叔走在街上,不时听到“呱嗒呱嗒”的风箱响,就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再看看沿街的人家,老老少少都围在桌边了。六叔没想到天黑得这么快!
本来,卖过羊,接过钱,就没有六叔的事了。可他递交羊绳时,那只没有上绳的小羊羔,怎么也不肯跟那戴鸭舌帽的买羊人走。
六叔把兜里喂剩下的几粒豆子,交给“鸭舌帽”,教他把豆子放在掌心,蹲在老羊身边,慢慢地张开手,那羊羔就过来了。可“鸭舌帽”按六叔说的做了,那羊羔就是不去吃他手中的.豆子。
“鸭舌帽”身后藏着绳子,他想把那羊羔捆扎起来,放在车上推着,省得集上人多跑丢了。
六叔不忍心他那样做,六叔说:“不用捆,你牵着老羊前面走,它自然就跟着跑了。”
“鸭舌帽”试着拽老羊前头走,可那羊羔却围着六叔“咩咩”叫着打转转。
六叔说:“这小东西成精了!”
“鸭舌帽”说:“你把它抱住递给我。”
六叔知道他要捆扎它。
六叔说:“这样吧,我给你牵着送送。”六叔说,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帮送出集外。
“鸭舌帽”似乎有些不大放心,含含糊糊地说:“……那也行。”
递交羊绳时,“鸭舌帽”问六叔:“哪庄的?”
六叔说:“下家套的。”
“下家套的?姓什么?”
六叔有些恼!六叔说:“跑不了。要不,我把钱再给你!”
“鸭舌帽”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六叔说:“要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卖哩!”
“鸭舌帽”一脸坏笑地看着那羊,说:“那是,那是。”
后来,六叔帮送到集外后,又送了好远,直到人家说:“前面就到了!”他这才把羊绳交给“鸭舌帽”。也就在这同时,六叔帮人揽住小羊,“鸭舌帽”上来就把它捆扎上了。六叔从“鸭舌帽”捆扎小羊的狠劲上看,那人是个“小刀手”。当下,六叔就想到,那两只羊,只怕是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往回走的路上,六叔的心里酸酸的。直到晚上走进家门,他满脑子里还是“鸭舌帽”咬着牙根,捆扎小羊的凶杀样儿!进门,女人问他:“卖了?”
六叔没有吱声。
“卖了多少钱?”
六叔不声不响地从怀里把钱掏出来,放在桌上。女人接过钱,凑在灯前的亮光里,蘸着口水,先又点出四块七,说是还街口二华家小店的酱油、味精钱;又点出八块,后天好去下家沟顺他三姨家喝喜酒;还剩下三十二块三,女人一连点了六遍,说:“这个钱,不能乱动了,全留给小顺子住校用。”
小顺子读初三了,吃住在山左口联中,每个星期都要花十几块钱。女人把留给小顺子读书的钱,用一块旧布条包好,放进床头的小包袱里,就来打听那羊的下落。女人问:“那羊,卖给什么人了?”
六叔不吱声。
女人又问一遍:“卖给谁了?”
六叔一时心焦,猛不丁地冒出一句:“谁出钱多,我卖给谁了。”随后,六叔把脸别在一旁,不搭理女人了。女人猜到,他一准是把那羊卖给“小刀手”了。早晨出门时,女人还交待过,让他千万别卖给“小刀手”。可他,还是卖给“小刀手”了。
女人轻叹一声,说:“哎!可怜那小羊,还没吃过开春的嫩青草!”
女人说着,随即抬起衣袖,抹起泪水。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刀手“鸭舌帽”对待羊羔的凶样让六叔不寒而栗,也与六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望而知,此类凶残暴虐之人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B、六叔夫妇十分怜惜自己饲养的羊和羊羔,但儿子上学的需求、柴米油盐的支出、礼尚往来的人情,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生活的窘迫。
C、卖与不卖是一个让六叔无比纠结的问题,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也深陷于这种纠结中,也不断地为人物的命运而担忧。
D、“抬起衣袖,抹起泪水”,极富生活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为可预见命运的羊羔而伤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境,作者惜墨如金,颇有写意之神韵。
E、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并不浓墨重彩,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小说的语言含蓄 隽永、典雅洗练。
答案:B项3分,D项2分,A项1分。(A项“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文中无依据,C项“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错,情节也没有“一波三折”,E项小说语言平实,没有典雅之韵。)
⑵小说的开头划线段落很有特色,说说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①环境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交代故事背景。
②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卖羊事件的叙述。
③烘托人物。利用安静、即将入夜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⑶文中的六叔有何形象特点?“卖羊”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6分)
答案:一、淳朴、善良的农民。(2分)(没有举例分析扣1分)
二、①不愿卖羊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②卖了羊却又为羊的命运牵肠挂肚。(每点2分)
⑷有人说,《卖羊》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羊兹拉特》一样,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分)
答案:一、《卖羊》通过对六叔卖羊前后的行为和心理表现(文本1分),展现了农民对牲畜的依赖和怜爱,表达了作者对淳朴善良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担忧(主旨3分)。
二、联系现实示例:1、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社会中仍有相当多的人为一己之私或一己之快,漠视生命、肆意捕杀动物。(每点2分)
篇5:文言文阅读祖逖北伐题目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祖逖北伐题目附答案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一起
②及渡江 及: 等到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的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如果,假如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平素,向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篇6:文天祥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附答案
文天祥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附答案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①。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②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③,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注释】①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②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③郊畿:郊外。④徇:同“殉”。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天祥捧诏涕润( ) ②使方兴召吉州兵( )
③吾亦知其然也( ) ④吾深恨于此( )
(2)与“以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B.以啮人(《捕蛇者说》)
C.不以木为之者(《活板》)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今 大 兵 三 道 鼓 行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是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眼泪 派遣 这样 遗憾 (每词1分) (2)C(2分)
小题2:今 / 大 兵/ 三 道 鼓 行(每处1分)
小题3:(1)这与驱赶着一群羊去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呢!(2分)(2)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2分)
小题4:忠君爱国(1分)结合具体内容(1分)
篇7:《卖羊》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卖羊》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六叔集上卖羊回来,天都快黑了。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六叔走在街上,不时听到“呱嗒呱嗒”的风箱响,就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再看看沿街的人家,老老少少都围在桌边了。六叔没想到天黑得这么快!
本来,卖过羊,接过钱,就没有六叔的事了。可他递交羊绳时,那只没有上绳的小羊羔,怎么也不肯跟那戴鸭舌帽的买羊人走。
六叔把兜里喂剩下的几粒豆子,交给“鸭舌帽”,教他把豆子放在掌心,蹲在老羊身边,慢慢地张开手,那羊羔就过来了。可“鸭舌帽”按六叔说的做了,那羊羔就是不去吃他手中的豆子。
“鸭舌帽”身后藏着绳子,他想把那羊羔捆扎起来,放在车上推着,省得集上人多跑丢了。
六叔不忍心他那样做,六叔说:“不用捆,你牵着老羊前面走,它自然就跟着跑了。”
“鸭舌帽”试着拽老羊前头走,可那羊羔却围着六叔“咩咩”叫着打转转。
六叔说:“这小东西成精了!”
“鸭舌帽”说:“你把它抱住递给我。”
六叔知道他要捆扎它。
六叔说:“这样吧,我给你牵着送送。”六叔说,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帮送出集外。
“鸭舌帽”似乎有些不大放心,含含糊糊地说:“……那也行。”
递交羊绳时,“鸭舌帽”问六叔:“哪庄的?”
六叔说:“下家套的。”
“下家套的?姓什么?”
六叔有些恼!六叔说:“跑不了。要不,我把钱再给你!”
“鸭舌帽”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六叔说:“要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卖哩!”
“鸭舌帽”一脸坏笑地看着那羊,说:“那是,那是。”
后来,六叔帮送到集外后,又送了好远,直到人家说:“前面就到了!”他这才把羊绳交给“鸭舌帽”。也就在这同时,六叔帮人揽住小羊,“鸭舌帽”上来就把它捆扎上了。六叔从“鸭舌帽”捆扎小羊的狠劲上看,那人是个“小刀手”。当下,六叔就想到,那两只羊,只怕是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往回走的路上,六叔的心里酸酸的。直到晚上走进家门,他满脑子里还是“鸭舌帽”咬着牙根,捆扎小羊的凶杀样儿!进门,女人问他:“卖了?”
六叔没有吱声。
“卖了多少钱?”
六叔不声不响地从怀里把钱掏出来,放在桌上。女人接过钱,凑在灯前的亮光里,蘸着口水,先又点出四块七,说是还街口二华家小店的酱油、味精钱;又点出八块,后天好去下家沟顺他三姨家喝喜酒;还剩下三十二块三,女人一连点了六遍,说:“这个钱,不能乱动了,全留给小顺子住校用。”
小顺子读初三了,吃住在山左口联中,每个星期都要花十几块钱。女人把留给小顺子读书的钱,用一块旧布条包好,放进床头的小包袱里,就来打听那羊的下落。女人问:“那羊,卖给什么人了?”
六叔不吱声。
女人又问一遍:“卖给谁了?”
六叔一时心焦,猛不丁地冒出一句:“谁出钱多,我卖给谁了。”随后,六叔把脸别在一旁,不搭理女人了。女人猜到,他一准是把那羊卖给“小刀手”了。早晨出门时,女人还交待过,让他千万别卖给“小刀手”。可他,还是卖给“小刀手”了。
女人轻叹一声,说:“哎!可怜那小羊,还没吃过开春的嫩青草!”
女人说着,随即抬起衣袖,抹起泪水。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刀手“鸭舌帽”对待羊羔的凶样让六叔不寒而栗,也与六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望而知,此类凶残暴虐之人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B、六叔夫妇十分怜惜自己饲养的.羊和羊羔,但儿子上学的需求、柴米油盐的支出、礼尚往来的人情,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生活的窘迫。
C、卖与不卖是一个让六叔无比纠结的问题,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也深陷于这种纠结中,也不断地为人物的命运而担忧。
D、“抬起衣袖,抹起泪水”,极富生活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为可预见命运的羊羔而伤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境,作者惜墨如金,颇有写意之神韵。
E、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并不浓墨重彩,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小说的语言含蓄 隽永、典雅洗练。
答案:B项3分,D项2分,A项1分。(A项“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文中无依据,C项“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错,情节也没有“一波三折”,E项小说语言平实,没有典雅之韵。)
⑵小说的开头划线段落很有特色,说说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①环境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交代故事背景。
②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卖羊事件的叙述。
③烘托人物。利用安静、即将入夜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⑶文中的六叔有何形象特点?“卖羊”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6分)
答案:一、淳朴、善良的农民。(2分)(没有举例分析扣1分)
二、①不愿卖羊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②卖了羊却又为羊的命运牵肠挂肚。(每点2分)
⑷有人说,《卖羊》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羊兹拉特》一样,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分)
答案:一、《卖羊》通过对六叔卖羊前后的行为和心理表现(文本1分),展现了农民对牲畜的依赖和怜爱,表达了作者对淳朴善良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担忧(主旨3分)。
二、联系现实示例:1、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社会中仍有相当多的人为一己之私或一己之快,漠视生命、肆意捕杀动物。(每点2分)
篇8: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D
2.B D
3.①②
4.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篇9: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来源:教改先锋网]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
9.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B
评分。选对得2分。
11.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卖羊文言文题目附答案(通用9篇)】相关文章:
微笑如花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05-19
以实践为话题的作文600字2023-02-18
电影《上学路上》观后感2023-06-02
优胜劣汰的意思和造句2023-03-26
我要上学电影观后感400字2023-12-12
读书随想作文2023-09-29
全国部分名校高考模考语文作文题2022-05-08
《老师我想上学》初中生观后感2022-12-22
上学路上观后感2022-10-04
倾听草木的呼吸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