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翩子江湖老子”为你分享8篇“《半个中秋》阅读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半个中秋》阅读答案
张 娟
几场小雨过后,酷暑难熬的时节已渐渐被阵阵凉爽的秋风替代了。早晚渐觉凉意袭人,季节变换,预示着又一个秋天已来临。天空日渐高朗澄澈,一轮圆圆的月亮张开饱满的笑脸……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 仰视日渐丰满的中秋圆月,孩童时的点点思绪袭上心头。小时候最有盼头的是过年有新衣服,中秋有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单一却很好吃,不知道是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还是别的原因,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记得小时候买食品需要凭粮票,月饼也不例外。每年母亲都会拉着我一同去,只有那年的中秋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那年中秋节下小雨,母亲留我在家等候,独自打伞买月饼去了。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盼雨停,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可雨停了,月亮已经从云层中露出笑脸,母亲却迟迟不归。当熟悉的脚步声在山墙头渐渐近了,是妈妈回来了,我冲了出去。令人疑惑的是母亲两手空空,她拉着我进房子,把我抱在怀里说,“妞妞,妈妈和你说件事情,你不许哭鼻子,今天买月饼的人多,等轮到妈妈,就剩下一块了,你知道娇娇的姥姥嘛,快八十岁了,这几天病重了,她家人都忙着照顾她,没有时间买月饼,我回来的路上看见娇娇哭着问她妈妈要月饼,我就把咱家的月饼给娇娇了。妞妞,不要难过。你想想,你上下学都是娇娇的爸爸骑车接送你们,你坐在前面,娇娇坐在后面……” “妈妈,是不是今年没有月饼吃了,我想吃月饼”,委屈的眼泪已经爬上我的脸颊。母亲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拨开后是半块月饼,“这是娇娇的妈妈硬是掰了半块给我家的'馋猫”,母亲刮着我的鼻子,我破涕而笑。母亲仅是嘴唇碰了碰月饼,剩下都是我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块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而那半块月饼,是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和娇娇拼凑了一个中秋节。我吃的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因为母亲没有吃上月饼。 虽然已过了近二十个中秋节,但我却难以忘怀对已逝岁月的回忆。然而,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
选自《石河子广播电视报》9月29日出版 926、927期 A15版
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时候特别爱吃月饼的“我”,为什么感觉那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对“半个中秋”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很喜欢吃月饼,但月饼单一,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那年中秋的月饼特别好吃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B.因为娇娇的爸爸每天都骑车接送我,妈妈过意不去,就将月饼送给了娇娇。
C.这篇文章通过“半块月饼”的故事,表现了妈妈的慈爱和善良,抒发了“我”对童年 生活的怀念。
D.那个中秋节“我”只吃到半块月饼,很不圆满,所以只能算是半个中秋节。
答案
1.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凭票买月饼,不容易吃到;半块月饼充满了母亲的慈爱,令作者无法忘怀。
2.因为母亲为了我能吃上月饼,排了一整天的队,但最后一口也没有吃,对此我感到遗憾,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3.童年的月饼里充满了母亲的爱。深深留在作者心里的,不只是队月饼的渴望,更是那温馨的记忆。
4.对孩子来说,一个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虽然“我”只吃到半块月饼,但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拼凑了一个中秋节。然而妈妈没有吃到,“我”感到很遗憾,故这个中秋又是不圆满的,称为“半个中秋”。
5.C
篇2:半个奇遇阅读答案
半个奇遇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啦,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假寐结束。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无顾无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做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文/池莉)
1.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4分)
情节 | 关键词语 | 我的心情 |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 脑袋)昏沉、失敗、一落千丈 | 郁闷、厌倦、绝望 | |
上车并入座后 | 破灭、备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 |
与邻座闲聊 |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 |
继续行程 | 愉悦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2分)
你的批注: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每空1分,共4分)塞在候车室;从失望到看到希望:意外的欣甚:(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
2. 2分)示例一: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示例二:我与邻座素昧平生,但闲聊起来十分投契。我觉得人与人的投契不在于关系的亲疏,而在于想法、观点有无共鸣。
3.(1)(2分)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2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写出比喻1分,说出1点作用1分)
4.(2分)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说明具体表现手法1分,展开分析!分)
5.(2分)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养的人的警醒度。(答出点即可).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作者:远方文学肥城课程中心_y888
链接:www.jianshu.com/p/78a3130f9327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篇3:半个馒头阅读题及答案
半个馒头阅读题及答案
中午,小明在家里吃饭。他拿起一个馒头,放到嘴里啃着。刚吃到一半,小明就嚷了起来:“哎呀,这么硬,不好吃!”他说完,便把馒头狠狠地扔在地上。
饭后,小明拿起了作业。今天的作业的背诵《锄禾》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小明不禁背起了这首诗。背着背着,他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劳动情景:烈日当空,大地被烤得似乎要燃烧起来。地里,一个头戴斗笠的农民紧握着一把锄头在锄草。农民的额头上布满了密集的汗珠,在阳光下,汗珠晶莹发亮,如同一颗颗珍珠,不断地滴在禾苗上……农民伯伯擦了一下汗,仰望了一下天空,又忙着锄起来。《锄禾》这首古诗不正是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吗?可我……咳!他忽地站起身来,走向厨房,把半个馒头捡起来。馒头好像在指责小明:“小明,你太不珍惜粮食了……”小明忙对镘头说:“馒头,我知道我错了,我向你认错,我向农民伯伯认错。我以后一定改,行吗?”
小明把馒头擦了擦,洗了洗,放进橱子里。小明不但把馒头洗净了,而且把自己的心也洗净了。
阅读题:
1.用“”把小明背诵古诗时想到的内容画下来。(2分)
2.把《锄禾》这首诗补充完整。(4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你对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地写在下面。(3分)
4.将下面打比方的句子,用“√”标出来。(2分)
①烈日当空,大地被烤得似乎要燃烧起来。
②农民的.额头上布满了密集的汗珠,在阳光下,汗珠晶莹发亮,如同一颗颗珍珠,不断地滴在禾苗上。()
③馒头好像在指责小明:“小明,你太不珍惜粮食了……()
参考答案:
1.占2分,答案为:烈日当空,大地被烤得似乎要燃烧起来……又忙着锄起来。
2.占6分,每句3分,书写各占1分,答案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占5分,要点为:小明不仅把馒头洗干净,而且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知道了粮食是农民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应当珍惜,要发自内心地改正错误。
4.占2分,答案为:②√。
篇4:半个奇遇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半个奇遇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啦,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假寐结束。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无顾无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做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文/池莉)
1.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4分)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2分)
你的批注: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每空1分,共4分)塞在候车室;从失望到看到希望:意外的欣甚:(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
2. 2分)示例一: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示例二:我与邻座素昧平生,但闲聊起来十分投契。我觉得人与人的投契不在于关系的亲疏,而在于想法、观点有无共鸣。
3.(1)(2分)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2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写出比喻1分,说出1点作用1分)
4.(2分)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说明具体表现手法1分,展开分析!分)
5.(2分)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养的人的警醒度。(答出点即可)
篇5:中秋月圆阅读答案
中秋月圆阅读答案
中秋之夜,天空悬着一轮圆月,月光如盘清辉如水,送爽的秋风,金桂飘香。中秋月夜呵,是那样安静,神州大地是那样平和。那争奇斗妍的奇葩异草,那星星点点的流苏彩灯,使人们欣喜地领略莺歌燕舞的良辰美景。
面对月光,我们进入了一种绝佳的境界。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澎湃……面对月光,我们轻声吟唱,心旷神怡;面对月光,我们倾听天赖,生命中充溢希望。
月是恋人杯中绵绵的醇酒,月是此情难以成追想的迷惘,月是游子胸中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月是离人心头剪不时的难过,月是怨女腮畔未干的泪珠,月是深秋之夜浮上心头的哀恸,月是疆场帐下的轻愁,月是夜来塞外琵琶弦上难诉的幽怨,月是万里霜天不尽的寥落,月是遥寄塞北的相思,月是战士驻守边关的守望,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化不开的祝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光所至之处,便有了聚会的希望。月凝聚了一切游子对家园的怀念。月稀释着千家万户对团聚的美妙梦想。
从春夏到秋冬,从黑夜到白昼,月总是阴了又晴,缺了又圆,繁花尽了便是落叶,而风雪当时总是艳阳天。
中秋韵月,皓月当空。圆月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不祥物,圆月代表着十三亿儿女的情怀。她有着光的追求,代表着我们的向往;她有着团聚的抽象,代表着中华56个民族的希望;她蕴藏着美丽的神往和梦境,昭示着我们辉煌绚烂的今天!
1、全文围绕月光来写,月在文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2、文章次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繁华尽了便是落叶,而风雪当时总是艳阳天”一句包含了什么哲理?
4、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文的言语特点。
参考答案:
1、象征着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情话,象征着我们的向往,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心愿。
2、比喻、排比、拟人、引用
3、凡事有高谷就会有低潮,盛极必衰。这句话告诉我们世事无常,应以平常心待之。
4、运用比喻的手法,使之增加语言色彩;运用排比的手法,使之增强语言气势;运用拟人的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运用引用的手法,使之增强语言说服力。
篇6:中秋赏月阅读答案
中秋赏月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中秋赏月(9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小题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小题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3分)
小题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能分别从时令上、祭祀上、气候上三方面说清原因即可。
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小题2:围绕怎么玩、吃什么展开描述即可。
小题3:略
小题1:试题分析:从时令上讲: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祭祀上讲: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从气候上讲: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
试题分析:中国的中秋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文章第3段中的部分文字展示了过去人们过中秋节的盛况: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文章第4段的部分文字展示了过去人们过中秋节时饮食文化: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月亮的外形“圆”与分离的人们追求的“团圆”联系起来理解即可。如:因相隔两地的亲人能同时看到一轮明月或一轮明月同时照着相隔两地的亲人因而引起思念之情。
篇7:中秋赏月阅读答案
1、能分别从时令上、祭祀上、气候上三方面说清原因即可。
2、围绕怎么玩、吃什么展开描述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答案:因相隔两地的亲人能同时看到一轮明月或一轮明月同时照着相隔两地的亲人因而引起思念之情。仅从圆字上联想,言之成理的,亦可。
4、无标准答案。
篇8:中秋赏月阅读答案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 双节同庆的祝福语
【《半个中秋》阅读答案(合集8篇)】相关文章: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600字2023-07-14
秋分时节秋乏怎么办2023-08-25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2023-10-31
有关自然的满分作文2022-05-06
怀古诗大全2022-08-17
介绍李白六百字说明文2022-06-14
怀古诗有哪些2022-11-27
杜甫《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2023-11-29
怀古诗精选2022-11-16
以孤独中秋为题目的作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