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3-01-12 07:59: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合集9篇)由网友“睡了嘛晚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

篇1: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迨:到、至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属:连缀

C.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吐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答案:B(属: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山无高岩邃壑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竞以歌喉相斗秦亦不以城予赵

C.一人缓拍而歌吾尝终日而思矣 D.则箫板亦不复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C(A.第一个“其”,代词,意为“这”;第二个“其”,人称代词,意为“他”;B.两个“以”均为介词,第一个“以”意为“用”,第二个“以”意为“把”;C.“而”均为修饰,意为“地”;D. 第一个“则”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意为“却”。)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众多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B.第②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C.第③④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⑤段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横行气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要原因。

答案:C(“赛歌的紧张”,文中无此意。)

4、“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

5、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6、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7、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8、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参考译文】

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尤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语文阅读有答题模板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

阅读答题窍门

1、结合说明方法谈写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写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写法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篇2:《虎丘记》阅读答案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袁宏道《满井游记》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文段理解。

(1)甲文写 景,以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C

2.B

3.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

4.(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

(2)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篇3:《虎丘记》阅读答案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1、白乐天指的是诗人

2、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3、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4、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5、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

答案

1、白居易。(1分)

2、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3、D

4、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5、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篇4:《虎丘记》阅读答案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篇5:《虎丘记》阅读答案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①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②,寂然停声,属③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释:①分曹:分组 ②釜:锅 ③属:跟随着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2分)

(1)妍媸自别 妍:

(2)比至夜深 比:

1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2分)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12.根据上文,完成表格。(4分)

时间

歌者

歌声

歌效

布席之初

唱者千百

不可辨识,雅俗既陈

数十人

已而

清声亮彻

比至夜深

一夫

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参考答案:

10.(1)美丽(2)等到。

11.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

12. 未几;三四辈;声若聚蚊,不可辨识;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篇6:虎丘记阅读答案

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④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⑤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士女,下迨屋 迨:到、至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属:连缀

C.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吐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答案:B(属:跟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山无高岩邃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竞以歌喉相斗秦亦不以城予赵

C.一人缓拍而歌吾尝终日而思矣 D.则箫板亦不复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C(A.第一个“其”,代词,意为“这”;第二个“其”,人称代词,意为“他”;B.两个“以”均为介词,第一个“以”意为“用”,第二个“以”意为“把”;C.“而”均为修饰,意为“地”;D. 第一个“则”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意为“却”。)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众多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B.第②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C.第③④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⑤段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横行气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要原因。

答案:C(“赛歌的紧张”,文中无此意。)

[虎丘记阅读答案]

篇7:《虎丘题壁》阅读答案

陈恭尹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2】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3】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2、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D、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吴伟业《阻雪》)

3、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3分)D

2、(3分)C

3、(4分)要点:

(1)尾联用典,以伍子胥自比,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大志。(2分) (2)“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2分) (意思对即可)

作者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

简析

诗人以历史沧桑之感而生发现实感慨。表达了诗人凄楚而哀怨的心情。也寄寓了诗人深沉家国之思。

诗人由虎丘联想到吴王霸业,又从历史沧桑之感而产生发现实感慨。历史与现实交感,激起心中层层波澜。面对明亡之势难以挽回的现实,诗人的心情是凄楚而哀怨的。虽然南方仍有抗清斗争,也有不少心怀故国之思的人,但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诗人以鼓腹吹箫、乞食吴门的伍子胥自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

篇8: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山上并没有险峻的高岩或幽深的谷壑,只是因为离城近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断过。凡有月的夜晚,有花的早晨,或雪天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像穿梭织布一般,又以中秋这天更为盛况空前。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篇9:《游虎丘小记》阅读答案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1.虎丘:苏州名胜。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3.钓月矶,在虎丘山顶。4.风锋:悬子檐下的.风铃。5.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虎丘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印象散文

邢台印象散文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微课导学案设计

石渠记翻译

文言文 评语

迷失之境散文

关于茶的散文:茶人之境

《梅雨·南京西浦道》诗词翻译

书香江苏读书征文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虎丘记散文阅读答案(合集9篇)】相关文章:

我和外公的好伙伴作文2023-02-26

苏州印象散文2022-05-02

优美散文句子摘抄精选2022-12-24

记母教铨阅读答案2023-07-06

精选苏州著名景点虎丘塔导游词样文参考2024-03-03

沈复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2023-04-02

优秀散文优美句子摘抄2024-04-27

苏州太湖游记散文2022-07-21

对中考试卷的评价2022-06-12

范文程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