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阅读答案

时间:2023-04-07 07:30:1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大学》阅读答案(共9篇)由网友“脆锅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大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大学》阅读答案

篇1:《我的大学》阅读答案

①1979年9月,在田纳西州生活了6年的我,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怀揣着种种梦想我进入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

②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身高178厘米,骨骼宽大,性格开朗,他成了我大学期间唯一的知知心朋友。

③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于是大一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音乐、历史、哲学等课程。

④在哥大的日子,我们经常去林肯中心的小音乐厅听音乐;也经常买便宜的学生票,坐在卡耐基音乐厅最便宜的位置听音乐会;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站在学校的礼堂外面听学校交响乐队演奏。哥大的音乐课程,培养了我滋养心灵的习惯,从此以后,对音乐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工作中愁云惨淡的日子,还是商业竞争中剑拔弩张的时刻,音乐都成为我舒展心灵的一剂良方。

⑤拉斯很直率,也很幽默,只是电脑作业做得惊人的慢。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堡不找我帮忙。我已经习惯了做他的抢手。

⑥有一次,他欠了一堆作业没做,我就故意没回宿舍,让他找不到我,他只好急忙跑去实验室补作业。当他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时,电脑发出了警告:“今晚ii点,所有机器将例行维修,无法登陆。”这意味着这家伙必须用短短3小时赶完所有作业。对动作慢吞吞的拉斯来讲,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可当他写好程序开始编译的时候,电脑上再次跳出对话框:“磁盘障碍,档案已遗失。”拉斯惊慌失措,赶紧重新做了一遍,不幸再次发生,电脑报警:“系统障碍,所有文档全部遗失。请打开某某文档。”他一打开这个文档就看到我的留言:“傻瓜!你上当了!这些障碍信息都是我骗你的。你的功课我已经帮你做好了,就在你抽屉里,回来吧!——开复。”

⑦哥大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一年l万美元,这在1979年,对于一般美国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部分学费要靠自己打工来赚。刚开始的时候,我去做家教,后来在学校的电脑中心打工。拉斯的情况也跟我类似,因此他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厨师助理的工作。

⑧有一年,我和拉斯都没有钱买机票回家过圣诞节,就留在学校里寻找打工的机会。有一天,他从学校食堂搬回来25公斤奶油芝士,打算自己做蛋糕。我们计划做20个蛋糕,天天当饭吃,省出假期的饭钱。

⑨5公斤芝士根本没办法用普通的搅拌器来搅,我们只好倒进一个大桶里,一人拿一根棍子使劲搅。蛋糕做好了,我们开始每天吃同样的奶酪蛋糕,吃到后来,已经到了看都不想看蛋糕、提也不想提“蛋糕”这个词的地步。直到七八天后,拉斯突然对我说:“开复,天大的好消息,剩下的蛋糕发霉了!”那天,我们俩坐地铁到唐人街最便宜、菜量最大的粤菜馆,要了6道菜来庆祝蛋糕发霉。

⑩“做蛋糕”这个词,后来成了只有我们俩才能听懂的暗语。

我和拉斯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我们一直都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拉斯毕业多年后,作出了非常美国化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美国证券所it工程师的丰厚薪水,到德国开了一家画廊。

有意思的是,拉斯做蛋糕的爱好保留了下来。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寄给我一个他亲手做的蛋糕,每次都加上巧克力和朗姆。但是,圣诞节的时候他从德国寄出,等我收到的时候,已经到春节了,我们全家谁都不敢吃这个蛋糕。因此,我发邮件给拉斯,感谢他从德国送来的祝福,但是让他不要再寄蛋糕给我了。可是拉斯回信说:“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一定要寄。”

,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调回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工作。那一年,由于搬家的工作十分繁重,我忘记了告诉拉斯,结果,拉斯又寄了个蛋糕到我原来的地址。邮政系统查无此人,又把蛋糕退回到拉斯的家里。拉斯接到蛋糕十分惊讶,他发了封邮件给我说:“你知道吗?我一直认为,在蛋糕里加朗姆和巧克力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方法,所以,当我今年5月份接到我去年圣诞节寄给你的蛋糕时,我在想,我终于有机会试试这种防腐的方法是不是管用了。现在,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开复,我把那个蛋糕吃了!而且,更大的好消息是,我还活着。”

我对着电脑一阵狂笑。年轻时一起经历的青春岁月,是那样的快乐和美好。人们离开大学,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回首很多事情时,现令一切的快乐似乎都无法取代当时那种单纯的快乐。

(取材于《李开复自传》)

1.第⑤段画线句改为“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与原文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⑦一段,依照示例,概括相关内容(必须有“蛋糕”二字)。

求学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单纯的快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北京模拟题 答案 1.原文的表述更好。“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表明拉斯不仅做作业习惯差——拖拉,而且导致完成质量也差——一塌糊涂,结果是作业无法完成,只好求助于我。而改后,则造成句子表意不

明。

2.“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3.示例:“单纯的快乐”指的是“我”在求学期间所获得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它不掺杂f何目的

也不需要任何条件。“单纯的快乐”包含了“我”在求学期间专心学业,特别是在音乐等人文学科的学习与涉猎中获得的滋养心灵的求知之乐;也包含了“我”与好友拉斯之间无拘无束地相处与互助而获得的真挚友情之乐;还包含了在学习生涯中“我”与拉斯依靠自己战胜生活困难的苦中作乐。

(意对即可)

篇2:《大学不能“失语”》阅读答案

“如果允许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1978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在就职宣言中如此说道。

也是在那一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邀请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编写《大学语文》。书的序言中写道:“大学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30多年过去,中小学校园里,诵读英语的远比捧读语文课本的多得多。就在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大学汉语改成选修课。当年那辈懂得语文之用的大家们多已作古,只有徐中玉先生是难得的长寿之人,身板依然硬朗挺直,国字脸,剑眉,硬挺挺的短发,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像刀刻上去的,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老人家对现在语文的衰落,只喃喃一句:“大学不能‘失语’。”

徐中玉年少时,家里困难。因为师范科不用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他便考取了无锡省立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先得去小学当两年教师,才能接着考大学。十七八岁的徐中玉,做了两年“孩子王”,然后考上了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美好的大学生活因为日军侵华,被搅得支离破碎,学业却在受难的日子里毫不松懈,一口气读到了硕士。抗战胜利后,徐中玉回到山东大学任教。由于公开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被国民政府青岛警备司令指为“奸匪”,密令将他解聘。1947年,他来到上海,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

在上海学界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中,徐中玉的“硬朗”是出了名的。

1955年“肃反”运动中,施蛰存先生被批斗,徐中玉仗义执言,当众为其辩护。1957年,徐中玉被划为“右派”,赶出中文系,发配到图书馆整理卡片。老友劝他不要一味硬顶,但他却抱着宁折不弯的决心,说:“我横竖横了(上海方言,死也这样,活也这样)。”批判会上,每当有不合事实、乱戴帽子吓人的发言时,他都据理争辩,甚至反唇相讥,以致后来被定为“极右分子”。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悔改”。一次批孔大会中,他忍不住站出来称赞孔子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绝非民族罪人,结果他被当作“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又遭批斗。

他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古代文学研究,还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都贯穿着忧患意识。凡是他觉得于国于民于党有利的话,从腐朽之风到文化失落、教育困境、道德沦丧,该讲的他都讲了。在和他共事半生的钱谷融先生眼里, “中玉兄不但热心公益,勇于任事,而且敢作敢为,只要义之所在,他都挺身而出,绝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他的学生、著名文艺理论家毛时安感慨道:“倘若有什么词汇能概括先生形象特征的话,在我看来,最准确的莫过于‘风骨’二字。”

粉碎了“四人帮”后,已年过六旬的徐中玉出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把中文系办得红红火火。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便是推广《大学语文》课及教材。

1952年,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语文被取消,从此中断了20多年。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联合徐中玉发出倡议,恢复大学语文课程。随后,山东大学、杭州大学等一批学校陆续恢复了这门课程。

1981年,《大学语文》教材问世,至今已出第十版,印数累计3000多万册。编撰教材之外,由徐中玉担任主编、会长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这些努力,奠定了数十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基础。说起往事,徐先生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有人曾问徐中玉:“现在一些大学的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母语教育正在受到伤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 徐中玉回答:“大学生应有一专之长,但通才教育需要他们尽可能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具有人文精神与素质。对于以上方面,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无法用一时的物质回报来衡量。可以说,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一辈子有用,只能进一步加强,力求做得更好,绝不可忽视、削弱。”

1.文章开头引用苏步青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2.为什么说徐中玉老人“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5分)

3.作者写徐中玉老人,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引用苏步青校长的话,是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观点来表明语文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1分),引出后文徐中玉老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大力倡导(1分),印证了徐中玉老人在大学语文教育方面的正确思想(1分),吸引读者(1分)。

2.首先,这句话是对徐中玉老人外形特征的一个总结,老人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依旧挺拔刚正,就像是一位军人。其次,老人一生成就非凡,在大学语文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足以让他顶天立地。最后,老人一生历经苦难,但他不畏强权,正直敢言,充分体现也他正直坚强、不卑不亢的风骨。[5分。写一点两分,两点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3.①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一位有风骨,有远见卓识,对大学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②赞颂了徐中玉老人的风骨和谦逊,表达了作者对徐中玉老人的无比敬意。③针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漠视,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担忧,更呼吁人们重视母语教育。[6分。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

篇3:《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①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②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③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④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⑤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⑥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⑦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好一阵子,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⑧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⑨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⑩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古吴轩出版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有删改。)

篇4:《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小题1:(2)“我”离开家上大学时,父亲念念不舍,送我到县城,一直站在窗外看着已上了车的“我”。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手扶在车窗流着泪嘱咐“我”。

(3)“我”放寒假回家时,父亲很激动很高兴,冒着严寒早早地在路边等着“我”,然后和“我”一起一路艰辛跋涉回到家。(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示例1】“立刻站起”“哈”“拢”“探”等运用动作描写,“过滤”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在严寒中眼巴眼望等待“我”的情景,体现了父亲等待我时激动、急切的心情,表达了父亲对我深切而厚重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示例】(1)深爱孩子:不曾哭过的父亲送“我”上大学的时候却哭了,每个寒假都冒着严寒趟过刺骨的河水来接“我”回家。(2)教子有方: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六兄妹中有五个都上了大学。(3)有梦想并且执著地坚守自己梦想(或“执着顽强”):小时候就想上学却与上学无缘的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硬是培养出五个大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4:⑴父亲儿时因为贫困一直未圆“上学”梦,于是他将这个梦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孩子上了大学也就是帮他圆了梦。⑵没有父亲,我们兄妹五人是不可能上得了大学的,正是因为父亲深沉厚重的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支持才圆了我们的大学梦。所以说,“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言之成理即可。)

篇5:《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小题1:文章②—⑦段按照时间的顺序详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你依据示例依次简要概括。(4分)

(1)“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父亲狂喜,彻夜难眠。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祭拜祖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说说它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4分)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外貌特征除外)。(6分)

小题4:谈谈你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这句话的理解。(4分)

篇6: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大学

①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②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③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④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⑤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⑥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⑦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好一阵子,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⑧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⑨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⑩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古吴轩出版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有删改。)

问题:

小题1:文章②—⑦段按照时间的顺序详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你依据示例依次简要概括。(4分)

(1)“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父亲狂喜,彻夜难眠。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祭拜祖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说说它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4分)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外貌特征除外)。(6分)

小题4:谈谈你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我”离开家上大学时,父亲念念不舍,送我到县城,一直站在窗外看着已上了车的“我”。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手扶在车窗流着泪嘱咐“我”。

(3)“我”放寒假回家时,父亲很激动很高兴,冒着严寒早早地在路边等着“我”,然后和“我”一起一路艰辛跋涉回到家。(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示例1】“立刻站起”“哈”“拢”“探”等运用动作描写,“过滤”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在严寒中眼巴眼望等待“我”的情景,体现了父亲等待我时激动、急切的心情,表达了父亲对我深切而厚重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示例】(1)深爱孩子:不曾哭过的父亲送“我”上大学的时候却哭了,每个寒假都冒着严寒趟过刺骨的河水来接“我”回家。(2)教子有方: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六兄妹中有五个都上了大学。(3)有梦想并且执著地坚守自己梦想(或“执着顽强”):小时候就想上学却与上学无缘的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硬是培养出五个大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4:⑴父亲儿时因为贫困一直未圆“上学”梦,于是他将这个梦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孩子上了大学也就是帮他圆了梦。⑵没有父亲,我们兄妹五人是不可能上得了大学的,正是因为父亲深沉厚重的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支持才圆了我们的大学梦。所以说,“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言之成理即可。)

篇7: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父亲的大学》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你知道这些题目的正确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父亲的大学》阅读题目及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父亲的大学》阅读原文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本文有删改)

《父亲的大学》阅读题目

13.“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赏析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2)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15.(7分)“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1)文章第⑤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的这句话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析。(5分)

16.文章以“父亲的大学”为标题有哪些含义?(6分)

《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13.(4分)

(1)父亲怕自己再闹笑话,给女儿丢脸。

(2)父亲怕自己再出错,给自己丢脸。

(3)怕自己“委琐俗气”的形象让女儿难堪。

(4)自卑感。

14.(6分)(1)(3分)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象声词),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

(2)(3分)例一:比喻。准确、生动、形象,表现了父亲压抑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之后的狂喜之举。例二:长期被人看不起的父亲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反常的举动准确地表现父亲从急切期盼到如愿以偿的狂喜心理。

15.(7分)(1)(2分)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2)(5分)示例一:它们表达的意思略有不同:《背影》侧重于自嘲——作者把父亲的细心体贴看成是“迂”,嘲讽自己“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了” 。《父亲的大学》侧重于自责——父亲这么想见女儿,又这么体谅女儿,自己却有这么多的顾虑,真太不了解父亲了!示例二:《背影》一文,作者自责当年为什么自以为是,为什么不能理解父亲无微不至的爱,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父亲的大学》一文,“我”只顾及自己的面子,残忍地浇灭了父亲的思女之情,作者为自己的自私而深深自责。两篇文章都借反语的语调,表达了一样的愧疚之情。

16.(6分)

(1)表达了父亲的遗憾。未能上大学是抑郁了父亲一生的心结。

(2)表达了父亲的梦想。女儿的大学就是自己的大学,女儿圆了父亲的大学梦。

(3)表达了父亲的解脱感和自豪感。对过去“委琐”生活的解脱和对女儿的自豪。

(4)表达了对父亲的孝顺和自我牺牲的补偿。

(5)表达了女儿的感恩。考上大学是女儿对辛勤劳作的父亲的最好回报。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父亲的大学》阅读题目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这部分您能够喜欢!

篇8:《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本文有删改)

《父亲的大学》阅读题:

1.“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赏析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2)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3.(7分)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1)文章第⑤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的这句话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析。(5分)

4.文章以“父亲的大学”为标题有哪些含义?(6分)

篇9:《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1.(4分)

(1)父亲怕自己再闹笑话,给女儿丢脸。

(2)父亲怕自己再出错,给自己丢脸。

(3)怕自己“委琐俗气”的形象让女儿难堪。

(4)自卑感。

2.(6分)

(1)(3分)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象声词),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

(2)(3分)

例一:比喻。准确、生动、形象,表现了父亲压抑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之后的狂喜之举。

例二:长期被人看不起的父亲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反常的举动准确地表现父亲从急切期盼到如愿以偿的`狂喜心理。

3.(7分)

(1)(2分)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2)(5分)示例一:它们表达的意思略有不同:《背影》侧重于自嘲——作者把父亲的细心体贴看成是“迂”,嘲讽自己“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了”。《父亲的大学》侧重于自责——父亲这么想见女儿,又这么体谅女儿,自己却有这么多的顾虑,真太不了解父亲了!

示例二:《背影》一文,作者自责当年为什么自以为是,为什么不能理解父亲无微不至的爱,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父亲的大学》一文,“我”只顾及自己的面子,残忍地浇灭了父亲的思女之情,作者为自己的自私而深深自责。两篇文章都借反语的语调,表达了一样的愧疚之情。

4.(6分)

(1)表达了父亲的遗憾。未能上大学是抑郁了父亲一生的心结。

(2)表达了父亲的梦想。女儿的大学就是自己的大学,女儿圆了父亲的大学梦。

(3)表达了父亲的解脱感和自豪感。对过去“委琐”生活的解脱和对女儿的自豪。

(4)表达了对父亲的孝顺和自我牺牲的补偿。

(5)表达了女儿的感恩。考上大学是女儿对辛勤劳作的父亲的最好回报。

青年大学习2022年第六期答案

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八期答案

特别有趣的自我介绍

青年大学第十一季第二十期答案最新

学生会面试问题大全及答案大全

大学生作弊的检讨书

青年大学第十一季第十六期答案最新

大学生学生会面试问题和答案详解

大学应用文写作求职信

关于学生会面试的问题及答案

《我的大学》阅读答案
《《我的大学》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大学》阅读答案(共9篇)】相关文章: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之演说阅读答案2022-05-13

错题大盘点之英语2023-06-09

财管论文范文2023-03-02

顶级感悟2022-08-15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文言文训练2023-04-10

大学考试作弊检讨书2023-05-16

青年大学习答案2023-05-02

mba答案2023-09-17

期末考试作弊检讨书1000字2024-02-20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技巧经验总结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