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小狗玫瑰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油菜花
①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
②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
③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
④它就是油菜花。
一
⑤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拖拽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接一片。这里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保安人是另一支比较小的古代蒙古遗民。
⑥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留意这花的头一次。
⑦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
⑧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嗯?”一声,大惑不解。
⑨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
⑩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
二
⑾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
⑿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
⒀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⒁在 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 几步就走进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
⒂全 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际。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把日子定 在了七月十号。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无常。
⒃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就是在那一瞬,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三
⒄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⒅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
⒆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
⒇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
(21)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
(22)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
7.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第⑦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9.第⑥段画线句语序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2分)
10.第 段“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的含义是 。(3分)
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被油菜花吸引首先是在于它鲜黄明亮的色彩。
B.第一次见到坡麓上怒放的油菜花给作者异端的感觉。
C.对油菜花的感受是由好感、诧异再到喜欢、震撼的。
D.点缀长旅和装饰风景,也是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
E.油菜花中国地理的标志花,使作者感到世间峻险无常。
F.安慰天下和添补生活的油菜花虽不名贵却与我相随。
12.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7.(2分)生动地表明花朵从开放到凋零转瞬即逝;(1分)突出我对花“不留意”,没有印象。(或不喜欢花。)(1分)
8.(3分)突出油菜花在贫瘠、不公和阴暗的季节开放所带来的鲜亮和希望;引发作者的快意和赞叹;表明作者由“不会留意”到“留意”的原因,并与上文呼应。(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9.(2分)语序倒装(或“头一次”按常规应该放在“我”和“留意”之间),(1分)突出油菜花第一次给作者带来的强烈震撼。(1分)
10.(3分)油菜花一路陪伴着红军战士;(1分)表明红军离开了依托的根据地、走进松潘草地而牺牲的悲剧是应该缅怀的。(2分)
11.(6分)B E
12.(4分)油菜花是本文描写的对象,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或贯穿全文的线索);油菜花是中国大地上跨度最大、花期最长的鲜亮花朵,强调突出其特点;油菜花是倔强的中华民族情怀的载体(或油菜花是红军战士的象征)。(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
篇2:现代文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取景器里的人
李梅
(1)在常人眼里,乞讨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大多是卑微哀求的表情。那表情的背后是什么?我不禁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2)一老妪在乞讨的空档,坐在花坛的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与一老翁聊天。两人不知 聊些什么,但我的镜头中老妪一脸的平和安详。仿佛是坐在自家地头上,说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你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3)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 们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危险时刻在潜伏中。
(4)步行街出口处,一位白发老者经常坐在那里乞讨。他举着钱缸,带着哀求的目光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作揖。
(5)一心想拍近景特写,想清晰地拍出他那种无助哀怜的目光。小相机的焦距有限,一步步地走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他害怕地看着我,我也害怕。①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他的眼神被恐怖淹没,刹那间,忽地从地上爬起,朝我抡着拐棍,那架势就是在乡村通常所见的打狗架势。一脸的怒不可遏,完全不是刚才的卑微委琐状。
(6)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近奢侈。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
(7)那天走在步行街,路过一豪华写字楼,湖蓝色的玻璃幕墙,大理石廊柱的拱形门厅。这样的写字楼在城市里不胜其数,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廊柱门厅台阶前,几个民工或立或坐在吃着盒饭,偶然间传来一阵笑声,他们有着明亮的快乐。
(8)写字楼前的步行街上,每到白领们午餐后“放风”的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职业男女。可是,在写字楼前的门厅台阶上,看到这些吃饭的民工,突然就有了异样的感觉。巍峨气派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一下子就无情地把这些民工与一座城市剥离开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边缘另类。他们虽然在这里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用以维生的活计,但他们的笑容不属于这里,就像他们的普通话无法扎根城市的方言。
(9)在按下快门的同时,②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10)相机是我们的一双眼睛,忠实记录下我们瞬间看到的内容。但瞬间只是一个点,一个具有发散性的点,许多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个点之下延伸发散着,直抵心灵的最深处。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
(1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将让我们人类的一些动作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阅读题
1-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 .下列对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在我的镜头里,老妪与老翁聊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我感到平和安详。
B. 职业男女每当看到写字楼前的吃饭的民工,就会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C. 文章中描写的弱势群体主要是乞讨者、拾荒者和民工。
D. 我们看到的是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帮助。
E. 文章结尾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2.下列对“取景器里的人”面对镜头的心理概括正确的是(3分) ( )
A. 白发老者面对我的镜头,一直保持无助的状态。
B. 乞讨者有时平和安详,有时警觉、害怕,甚至是愤怒、憎恶的。
C. 拾荒者面对我的镜头,大体上是坦然的。
D. 民工面对我的镜头,有点局促不安。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4分)
①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②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4. 第(3)节和第(6)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4分)
篇3:现代文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一名商人的“游子”情结
刘炎迅
刘庄村和小河湾村是河北省唐山市境内两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11月7日这一天,它们显得特别。澳大利亚华侨富商董配永将在这天正式启动敬老金发放项目,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慈善公益项目。
一早,村里的腰鼓队、舞狮队早早操练起来;中年妇女都身穿戏服、头戴花翎,用浓重的油彩画出别致的脸谱;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分排坐在操场上,身边堆放着成堆的油、米等农副产品,这些都是董配永在澳大利亚的农场生产出来的,“绝对绿色,让老人们身体健康”。
“董娃是咱们自家人”
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主角出场了。
这个主角个头不高,微胖,眼睛小而有神,下巴留着半寸长的山羊胡子,很多年前,他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他叫董配永,目前是华夏董氏兄弟集团的执行董事。在村民们看来,这是个“有钱人”,但和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不同,“董娃是咱们自家人,他心肠可好”。
董配永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宣布,他将捐资两亿元人民币设立敬老基金,用于刘庄村和小河湾村的敬老事业,两村60岁以上老人今后每月可获得300元至元的敬老补助。
仪式结束后,董配永走到老人们身边,拉住他们的手,用家乡话与他们聊天。老人们大多行动不便,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董配永则俯身蹲在他们身旁。
董配永说,他们五兄弟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他们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遗憾的是我们的父母没有来得及实现。”
为了实现父母的遗愿,也为了报答家乡,董配永以父母的名字冠名,将在父母生活过的两个村庄分别设立“天华敬老基金会”和“淑珍敬老基金会”,从9月开始,这两村的老人每月可以拿到由这两个基金会发放的敬老金:60至6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300元;70至79周岁,每人每月40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月600元;90至94周岁,每人每月1000元;95至99周岁,每人每月16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2000元。
操场上,工作人员在派发用红包封好的敬老金。一位老人说,感觉像是过年呢。董孩儿真有孝心。四周,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彩旗随风招展。
“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董配永一开口依旧是浓重的唐山口音,嗓门很大,他习惯吃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用自己生产的生态牙膏,“牙膏还可以吃,补钙”。他生性好客,来了客便嚷着要杀猪宰羊。每次见到朋友,都会拿出自家挤的牛奶待客。
这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男人,年近知天命,越发意识到生命可贵,“活着为啥,对自己好些,对老人好些。这才是根本。”他说。
董氏兄弟五人从1992年开始创业,几年下来,公司越做越大,成为一家以煤炭为主业,集矿山开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投资、生态农业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集团,如今总部设在北京,集团下属控股、参股的公司及办事处五十多个,员工20000余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遇难。那一天,13岁的董配永的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表妹和一位堂哥等五位亲人罹难。董配永常常会梦到那些惨状:到处是尸体。震后的惨状令人绝望,不过困境中人们相互扶助的情形也让他终生难忘。
“在那次地震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都给受灾的人带去了活下去的希望。”董配永说。
因为这些经历,一路将生意做到澳洲,他始终将“感恩”放在心里。
汶川地震后,他向地震灾区捐了1000万现金;西南五省干旱,他向旱区捐赠了价值218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今年7月上旬,看到杭州吴菊萍挺身而出勇救坠楼女婴,他又给这位“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坠楼女婴送去20万元人民币和补品。
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经常对人说:“如果遇到大灾大难,我无动于衷,既是我个人灵魂的耻辱,更是对父母善良品行的亵渎。”
尽管“很有钱”,董配永一家过着一日三餐家常饭、一年四季普通衣衫的平淡生活。
他本人从不购置名牌服饰,几乎整个夏天都穿一套粗布半袖短裤、一双军胶鞋、一把蒲扇、手边一个用罐头瓶子做的茶杯。这次回到幼年生活过的村庄也是如此,他觉得“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对于自己的善举,董配永很淡定,他说:“如果我们骨子里不流淌道德的血液,那么充其量就是低级的脊椎动物。”
(节选自20《中国新闻周刊》第42期,有删改)
5、从全文来看,董配永和村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有哪些不同?(4分)
6、简要说明文中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5分)
7、这篇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唐山大地震的事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这两件事与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做慈善的事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3.(4分)第③小节: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 (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2分)
第⑥小节: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 (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2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能恰当分析亦可)
5.(5分)特点:用文中主要的人物典型语言及他人的评价性语言作小标题。(2分)
作用:①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小标题一用老人们对董配永的评价从侧面突出他关爱老人、懂得感恩道德品质,小标题二用董配永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他的乐于助人、回报家乡,为人低调的精神品质。②提纲挈领、使行文条理清楚,把董配永做慈善事业的各种材料有序地、重点突出地组织起来。③人物语言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特点2分;作用3分,作用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给3分)
6.(6分)①唐山大地震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这两件事是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的主体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丰富和深化了主体新闻事件的内涵。②唐山大地震的事补充说明了董配永他乐于助人、热心慈善事业的原因。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补充说明董配永做慈善有坚实的经济后盾,增强了主体新闻的可信度。③使董配永为富好仁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主体新闻的意义更清楚和突出,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篇4: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文段,做做练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照样子写词语。
例:人影绰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这两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把它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用“____”画出表现“给人画一般美感”的句子
参考答案:
1.清波漾漾 流水潺潺
2.第一句话。
3.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篇5: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百合花》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百合花》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3题。(16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2-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7、文段选自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 代女作家 。(3分)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尴尬( ) 讪讪( )
9、“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答:
10、从各地方中,各找出一句描写人物肖像和人物神态的句子(2分)
肖像描写:
人物神态:
11、小说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2分)
12、选文中属于细节描写的一个句子是(2分):
13、简要归纳文中“年轻媳妇”的形象特点。(3分)
答:
参考答案:
7、《百合花》 当代 茹志鹃。
8、gān gà shàn shàn
9、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0、肖像描写: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神态描写:绷了脸,垂着眼皮
11、两个人物,主要人物是通讯员,次要人物是年轻媳妇
12、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或“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13、真诚、热情、纯朴
篇6: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神经元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神经元篇
早在 1949年,一位名叫 Donald Hebb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法则,来说明经验如何塑造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形成一个细胞回路,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但不同的是,微处理器有许多输出途径,神经元则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轴突。所以,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这样一个信号时,它的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这种膜电位的局部改变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一过性强化,即在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但是通常单个突触短暂地激发不足以使一个神经元发放冲动,即术语称的动作电位。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把信号传递到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Hebb认为,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如果神经元上的一个突触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就会被当作蹩脚的角色剔除。但是那些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这样一来,大脑根据神经冲动流的方向,发展神经回路,逐步精化和完善,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从Hebb的理论出发分析该过程的确切机制,你会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在大脑铺设网络联系过程中,能强化或减弱突触联系的酶和蛋白必定是由某种特定的基因合成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寻找能激活这种基因的信号分子。
因为大脑中,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表现为神经冲动的活动,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为验证这个假设,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 Kouichi Itoh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出胎儿小鼠的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以电极刺激神经细胞。以不同形式剌激使之发放动作电位,然后检测时形成神经回路或者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总量,结果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需通过选择电生理刺激器上适宜的刺激频率就能打开或关闭特定的基因,就像你选择特定的频率收听某个无线电台的广播一样简单。
7.下面不属于Donald 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A.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B.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
C.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D.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归属的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D。这是“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 Kouichi Itoh”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8.“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
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
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此句要搞清两个喻体: “管弦乐队”指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不合拍的演奏者”即“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的一个突触”。
9.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本题考查考生文意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 。(A“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不当,原文为“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 C“突触一起激发 ”与“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在文中有一个条件,即“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且前后分句之间文中是承接关系,并非递进关系。D前后顺序错,正确的顺序为“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10.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
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形成细胞回路,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网络联系的重要条件。
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
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形式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A“总是”错,文中表述为“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 C“被淘汰”错。另外,只有“那些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同步激发的突触”会被强化,“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表达过于宽泛。 D“mRNA的总量不变”文中无此信息。)
篇7:高中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目及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目及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天堂的灯
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选自《杂文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
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胡艳艳虽然得了绝症但是仍旧勤奋的学习.
2、幸福——胡艳艳回到了怀念已久的中学.
疼痛——因为自己的病而使得自己无法来享受上学的快乐,以及父母与老师同学的关心
留念——自己对于学校,课本,人事物的留念..曾经熟悉无比的地方可能无法再看到
3、理解——-知道了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仍旧很眷恋这里的人事物.不想离开他们,只想远远的关注着.
4、说的话——努力,你一定可以撑下去的~~!!
做的事——帮胡艳艳整理笔记,尽量将老师所说的复述给胡艳艳
5、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但是仍旧想要去看看曾经学习的地方,这让我感到..胡艳艳是多么的喜欢上学..只是希望可以和平常人一样..每天都去上学..但是因为身体的不允许..也只能够靠同学的笔记来学习..就算是生命之灯即将燃尽也想要再次坐在那熟悉的座位
篇8: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小院吟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小院吟篇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长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长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要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 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小院,是母精心纺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面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 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 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着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远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兴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偈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落。左邻居右舍的只说多了这捍,整个村子也便宜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2.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3.第4段括号里应填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4.第1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5.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几段?
7.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参考答案:1.表面写小院,实际上军民写母亲。
2.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3.搬(或拿、提) 凑(或坐)
4.清洁的特点为。勤劳、热爱生活的品质。
5.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6.第3段。
7.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篇9:现代文我的自白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我的自白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分)
15、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4分)
16、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4分)
答:
17、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父母的引导、家庭环境的熏陶。
15.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孩子自由发展,注意熏陶引导。
16、非常勤奋刻苦。因为他对他的工作非常感兴趣。
17、言之成理即可。
【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2023-01-23
高一语文考试作文2023-04-09
关于苏州中考语文纠错题设计2022-11-04
惊蛰阅读答案2023-09-26
小学语文考编心得体会2024-02-11
初一语文实验班招生统一试卷2023-07-09
佛山一模作文范文2023-05-25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2023-03-08
《散步》教学设计2022-11-27
乡野春光的写景散文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