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阅读答案(推荐12篇)由网友“lgw_www”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桃花源诗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桃花源诗阅读答案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陶渊明《桃花源记》
1.翻译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
(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是八上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表达的句子意思一致?
3.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1.翻译句子
(1)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
(2)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
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那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同”
3.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境?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篇2:桃花源诗阅读答案
桃花源诗
陶渊明
蠃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
自从秦始皇悖逆人道,贤者便纷纷避世隐居。
黄绮等人到商山隐居,桃源的先民们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初来桃源的足迹渐渐湮没了,那道路渐渐荒芜消失。
桃源人相勉努力耕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各归所居休息。
桑竹采用犹有余阴,五谷能够及时种植。
春收蚕丝,秋收粮食,没有官家征税,这里没有什么君王!
虽说荒草掩路,可是阻隔的只是与外界的交通,常来常往,交情醇厚。
礼法、服制犹保持古风,古老的美德得到保持。
孩子们在天真活泼地唱歌,头发斑白的老人欢喜地游玩。
桃源人从草木的荣发与凋落,知道春秋之变化。
虽没有岁历的推算记载,四季却也分得清楚。
简朴的生活快乐有余,哪里用得上什么智巧和欺诈权谋?
从秦到晋,桃源隐没数百年,今日向世人显露神仙般的境界。
桃源和世间毕竟不同,所以只显露一下便又深深隐蔽起来。
试问世人,你们又怎能了解尘世之外的人间呢?
我愿意乘着清风高飞远举,寻找与我志趣投合的人们啊。
(1)找出诗句中和《桃花源记》表达的内容一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想一想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略;(2)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安宁,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3)《记》有传奇色彩,富有小说情调,《诗》意蕴深远。《记》以渔人之眼展现桃源,对桃源社会并不了解,《诗》则以诗人之眼光关照桃源,对桃源作深入揭示,表达对桃源的认同与追求。《记》与《诗》为一整体,《记》是缘起,《诗》是本体。
篇3: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6分)
答案: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篇4: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V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V(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V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篇5:《雨中桃花源》阅读答案
王剑冰
江南的雨下得早,至四月,那雨不知下了几多来回,把田里的紫云英催红后,又被农人们翻在田里。油菜花可劲地黄,一片透着一片,直到无限远近。
沿着彭泽边上的道路蜿.蜒而去,是寻了一个人的踪迹。路的右边,即是闻名遐迩的匡庐。此时,山青雾嶂,云彩在其间飞来绕去,树渐渐浓颜。树多是樟树,蓬蓬勃勃。
路愈加崎岖。早已进入了山石小道,人家也渐渐稀少。只有一道水伴着车子不断地流响。雨渐渐大起来,风把一些树枝折在了地上,眼见得前边没有了路径。正疑问,车子猛一拐,踅进了山的褶皱中。就这样,往往是以峭岩遮挡,或以巨石挺立,便有狭路旁溢而出。也
有山溪横路,哗啦啦一阵涌渡,车子还是得以前行。这样走下来,从山口处算起,也有十数里远近,却仍是没寻到那个“极狭处”。那或许是陶潜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个悬念。多少年来,人们为试解这个悬念而一遍遍找寻。
带着我们而来的,就是当地研究而探寻了多少年的文史专家。终于走得连车子也再无能为力,人们只有弃车,卷起裤腿,执伞而行。这里的风也怪,一会儿将那伞掳上去,又盖下来,一个个明明灭灭,像玩着伞的把戏。雨把一半的衣服吹湿,寒冷阵阵袭来,不是有一种
意志催发,真的要裹足不前了。似乎在让你寻到这禁域之前,要把曲折甘苦尝遍。
也就在这时,有人发声喊,说声快到了。已看见朱熹的题字,果然一个个抖擞精神。在攀过一个个乱石高坎,钻进一个极狭的峰口,弯腰抚过低矮的古樟后。果然眼前现出了一片天地。
山间豁然开朗起来,平坦处还有田地,生长的也是黄黄的油菜。田地间散落着三两座土黄的房屋。房屋四周撑开一棵棵叫不上名字的树,那树都苍劲虬枝,刚强的筋骨,不知走过多少时光。就这些树,也让这个地方与外界有了疏离感。房屋前有群鸡悠闲,一两声狗吠。使这山野愈显空旷。
雨中,斜风吹来一种更大的声响,回头望,是一条巨大的瀑布,如白练,从山上猛抛而下。也就在这时,看见了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灿灿然然,装点了整个山谷。一些花瓣在风雨中像慢镜头一样展落,渐渐地,在树下铺成了一片晶莹的花坛。
正惊奇间,一个屋门开启,跑出来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长得极为乖巧,一双大眼睛对着这些外来人,闪着疑惑的光。又是红光一闪,闪出一个年轻少妇,同样是俊俏脸庞,细眉亮眼,抱起了孩子,露出一脸酽酽的笑意。再闪出一人,是一个苍髯老者,见雨中猛然来了几住不熟识的客人。忙招呼进屋,说别受了凉,声音爽快而宏亮。
进屋坐定,简陋的木桌上瞬间就摆上来山间的'甘果。水端上来,绿绿的茶在里边捂,身上顿时有了暖意,那暖意直透入心里。也便闻到了一股清香,那香,是屋子里摊晒的新采的茶叶。人们兴奋起来,同老人女人和孩子聊起了话语,欢快的笑从小屋弥漫出去,融在了桃
花细雨中。问起老人的生活,得到的回答是满足而自乐,不愁吃喝,虽没有出门远行过,不知外边的世界,但常有人来,把一些稀罕的问题和事情带进来。有人发奇想:
要是自己也能在这里建一茅屋,采菊东篱,把酒话桑。也就有人说了,时代毕竟不同,那种寂寞如何能耐住?人又说了,不多求,只需有如这样一个女子相伴即足。大伙遂笑起来。
相辞离去。雨声仍未减。什么时候,风把一些桃花瓣刮满了小径。一些桃花也被带进了溪中,感觉溪水流得好迅猛。
归时回望,老人、女子和孩子仍站在门口,那是一个彩色的点缀,和这瀑布、桃花形成了一幅难得的乡间野景。我把它摄入了镜头。
再过那些沟坎,那条小溪,那棵弯垂的古樟。风猛然大起来,雨打得人脸生疼。伞亦成了无用之物。紧走慢跑,大呼小喘登车离去,再望.是绿色障眼的高高山峦,哪里还看得着刚才的小径。
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一片片白色的云彩从四下里极快地飞,顷刻问,连那座山也看不见了。
(摘自《王剑冰散文选(三)》)
篇6:《雨中桃花源》阅读答案
11.“迷蒙”指的是作者在思想上感到的迷茫和困惑:桃花源僻远、清静、温暖,都市热闹、繁华、浮躁,到底是应该选择桃花源呢,还是应该选择世俗的都市虫活呢?这里隐藏着的是现代人的困惑。(4分)
12.以寻踪为由,以所历为序,围绕“雨中桃花源”展开。开头五个自然段写雨中“找寻”桃花源一路所见之情景;(2分)中间五个自然段写在桃花源之所见;(2分)最后四个自然段写辞别桃花源,由所见所闻引出所思。(2分)
13.小孩子乖巧,单纯,充满好奇心;(1分)年轻少妇漂亮(或俊俏),善良,淳朴,勤劳;(l 分)苍髯老者热情,直爽,开朗(1分:)用意:①直接表现桃花源“禁域”的和乐幸福以及人情人性之笑;(1分)②侧面揭示了人们向往、探寻桃花源的原因;(1分)③与“外界”对比,表现人们对自由、和谐的生活的向往。(1分)
14.①紧扣题目“雨中桃花源”的“雨”.字;②为下文写雨中游桃花源作铺垫;③为全文渲染一种神秘、深邃的“迷蒙”氛围;④以“雨”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⑤以“雨”的“清凉”与文中所写桃花源屋中的“暖意”形成对比。(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共8分。)
篇7:《雨中桃花源》阅读答案
11.如何理解“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2.文章是围绕“雨中桃花源”来展开的,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6分)
13.文中所写到的三个人分别有何特点?作者写这三个人的用意何在?(6分) ’
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开篇写“雨”有什么作用。(8分)
篇8:诗阅读及答案
《诗两首》鄂教版八下课内阅读训练二则附答案
(一)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缥缈( ) 闲( )游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缥缈:
②不甚:
3.这首诗的诗名叫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省乐山县人,他的诗集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5.“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
(二)
摘星的少年,跌下来。
青空嘲笑他。
大地嘲笑他。
新闻记者拿最难堪的形容词冠在他的名字上,
嘲笑他。
千年后,新建的博物馆中,
陈列着摘星的少年像一座:
左手擎着天狼。右手擎着织女。
腰间束着的,正是那个射他一箭的
嵌着三明星的猎户的腰带。
1.摘星的少年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2.《摘星的少年》意象壮阔雄奇,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一点?
篇9:诗阅读及答案
(一)1.缥缈(piāo miǎo) 闲(xián)
2.①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②不甚:不很、不太的意思。
查看完整【鄂教版八下课内阅读训练答案集】
2.“左手擎着天狼,右手擎着织女。腰间束着的,正是那个射他一箭的嵌着三明星的猎户的腰带”最能体现这一点。
篇10:《诗》阅读答案参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好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阅读题:
1.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第3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3.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4分)
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念,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百遍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E.作者认为,读诗能赋予人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也能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其魅力无穷。
篇11:《诗》阅读答案参考
1.(1)比喻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
(2)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
(3)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2.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
3.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4.A、D(A项因果推断不当。D项参见文末“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一句)
篇12: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的阅读练习题
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的阅读练习题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日入从所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小题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4: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2分)
小题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值得 (2) 全、都 (3) 同“邀”邀请 (4)休息
小题1:(1)略(2分)
(2)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2分)
小题1:(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2分)桃花源中人来自外面真实的世界,但与外界现实已隔绝已久
小题1:寄予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信息横向联系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然后才能从《桃花源记》中找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两句话同时告诉人们,这里的人所穿的衣服,还是和秦时一样,没有发展变化,因为与世隔绝。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他的愿望。
★ 李白:山中问答
★ 曲江阅读以及答案
★ 山中问答体会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阅读答案2023-06-13
《扶桑花里的<诗经>》阅读答案2022-08-11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023-08-28
《桃花源诗》赏析2023-11-23
《桃花源记》研讨与练习说明2023-06-18
《油污衣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04-30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2022-04-29
饮酒陶渊明阅读2023-01-18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2023-09-28
《桃花源记》课文教学研讨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