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8篇)由网友“玛奇朵不漂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求读准读顺。
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
三、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3、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誉为“文坛祖母”。
二、 初读课文,扫读词语障碍。
(见预习提纲)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作者写了几个阶段的读书事例?按照什么顺序记叙?
明确: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部分先分说,后总说。可分为2层:
第1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①、2-5段: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 → 越来越懂 → 越来越爱读
②、6段: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对自己的作文很有帮助。
③、7段:读《水浒传》,并将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突出了水浒人物有个性。
④、8段:酷爱古典诗词,能背《满江红》、《声声慢》
⑤、9段:11岁时,看《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广泛兴趣。
⑥、10段: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的不同感受。
第2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个阶段:幼年、少年、老年;时间顺序
2、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其中哪句最重要?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最重要。
四、感知课文,分析解答。
1、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明确:例:①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③段“津津有味”“含泪上床”;
④段“咬牙”“居然”;
⑤段“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⑦段“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2、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有哪些好处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明确: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4、读《三国演义》时,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哭”是快乐吗?
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
明确:比较、选择。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明确: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五、小结。以“本节课我知道了……”为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一)第2段到第5段
1. 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 “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1) 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 我决定咬了牙……
4 “……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三)填空组词(或成语):
人情 故 然无味 津津有 一知 解 兴亡盛 不能自 风 雪月 气愤填
官 民反 无病呻 自作 情 心动神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二)阅读5、6、7、11段:
请从这4个文段中归纳出读书的四个作用。
分别是:激发情感、帮助写作、扩大知识、提高修养
合起书本,分组(4个学习组)抢答:
--请说出下列书籍的的体裁与作者,作者的国籍或朝代:
A、《聊斋志异》 ① ② ③
B、《三国演义》 ① ② ③
C、《水浒传》 ① ② ③
D、《茶花女遗事》 ① ② ③
E、《红楼梦》 ① ② ③
F、《西游记》 ① ② ③
G、《精忠说岳》 ① ② ③
H、《封神榜》 ① ② ③
I、《冰心选集》 ① ② ③
3、“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什么意思?
答:
4、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最好合起书本):
①气愤填胸 ②风骨 ③无聊 ④若有所失 ⑤人情世故
5、回答练习第三题的问题。
--略。
(三)阅读12至结尾,回答
1、“同时,书……比较”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朦朦胧胧 ②消遣 ③索然无味 ④无病而呻 ⑤自已
⑥风花雪月 ⑦修身
3、“唯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答:
5、找出选文的中心句子
6、用“||”将12段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7、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小结:
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四、作业:抄写。(正楷 钢笔 黑色)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篇3:《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
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散读)
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
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
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
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
2.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给同学们2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
(先从课文中找依据)
――A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B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
(三)总结:
(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
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读书好开卷有益
忆读书(经历感受)多读书博览群书
冰心时间对比读好书择善从之
教学反思:
本课虽是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但编者选入这样一篇文章,意图却不是仅仅了解冰心其人。用意应是借冰心老人之口让学生体悟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所以,我抓住了提领全篇的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目的进行教学。
其中我自己最满意的是“多读书”这个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冰心奶奶读过哪些书?然后我与学生兴趣盎然地聊起了这些书。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环唤起了孩子读书的有趣记忆,他们纷纷说出自己对此书的了解。如:说到《聊斋志异》时,孩子讲到了“鬼故事”,这是多么真实的表达呀。我没有做太多评价,而是让学生继续补充下去,有的孩子说到了蒲松龄“设茶待客换故事”。我接着这样的话题引导着,“孩子们,如果你们对蒲松龄以及当时的社会有所了解,你也许会发现作者到底借‘鬼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还有的孩子提出疑问“老师,《满江红》《声声慢》是诗不是书呀。”多么会思考的孩子呀,我引导着说:“是呀,冰心奶奶不仅喜欢读长篇小说,还喜欢读诗,各种体裁的文章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呀。”接下来我们一起背诵了《满江红》,在慷慨、激昂的声音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志”。我也背诵了很喜欢的《声声慢》,这是我在“诗路花雨轩”中背给孩子们听过的,没想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和我一起和着背下来。于是,我们也一起感同身受着李清照的“愁”。
交流过读书感受,我没有就此停止。“冰心奶奶只读过这些书吗?”孩子们自然找到了“读万卷书”,于是再一次回扣主题――“多读书”,孩子们的感受就不仅仅停留在冰心奶奶读的书很多上面了,在他们的心中一定也憧憬着自己的读书计划。
对文中语句教学还要加强的是。第一处:“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念。”从这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尤其对“含泪”一词没有重点体会出表现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第二处:“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这表现出冰心奶奶读书时的入情入境的语句给忽略了。因时间没把握住,在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时间太少,只是仓促地让学生读了一遍,没有深入地去体会它的含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从实效入手,备好教案,备好学生,把握好时间,避免课堂教学的遗憾点。
篇4:《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住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1: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2: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3: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篇5:《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新课导入
1、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反馈
2、高尔基与歌德关于“读书”的名言
3、出示课题《忆读书》
文学知识小竞赛
简要介绍作者冰心
1、通过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整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以名人名言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让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从而检查其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提问:
1、文章介绍冰心先生读了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她的读书经历的.?
2、冰心先生一生酷爱读书,请问读书给她感情上带来什么?(用原文回答)——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生回顾思考
在文中找出最集中地体现出冰心先生读书体会的话(散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要词语的品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冰心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1、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句,也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研读文本
提问:
1、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冰心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
2、冰心先生如此热爱读书,从本文看,读书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圈划、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
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将其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自己阅读某本书的感受。
思考,在全文中圈划能体现读书有益的句子,在全班交流;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让学生在全文去找,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贯穿她的一生。
2、在品析词句的同时,希望能唤醒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1、视学生情况,可安排小组讨论。
2、教师可在学生交流后在黑板上作总结。
深化延伸
提问:对于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联系实际思考“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从读书的作用、数量、质量上去理解作者对青少年的读书指导,并以此为参照检查自己的读书情况。
引导学生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积累训练
1、拟定一份读书计划(近期和远期)。
2、搜集你喜爱的书籍的资料,并写下你的读书感受,在班级里举办一个小小读书会,和同学分享交流。
确定读书内容、数量、时间,有计划增加阅读量。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书本、阅读感悟,可以演讲比赛、征文竞赛、小报展示等形式交流分享。
1、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写作、编辑等技能。
篇6:《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应多读书、读好书。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类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问题,读议结合,联系实际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作家冰心的资料
收查岳飞的《满江红》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教学时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渊博的知识,陶冶我们的心灵……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她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从课文《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2、交流收集的有关冰心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课文。
1、抽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3、交流课前自己通过工具书理解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冰心回忆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读书有什么好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理解读书的好处,让学生明确应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的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大声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讨论冰心在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一)学习课文(1——11自然段)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些好处。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自己体会。
交流总结读书的好处:
1、能感染人、陶冶了
2、能扩大知识面。
3、有助于写作。
4、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二)读书好处多,应多读书,冰心奶奶是怎样做的?她读过哪些书?
(找出文中所读的书和读书的时间,品味冰心甘情愿奶奶一辈子读了许多书,永远感到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说明她热爱读书。)
(三)冰心奶奶读了许多书,最后她作了一个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类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
可用什么词来替换这两个词。体会它们在文章中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四)多读书,还要做到读好书,冰心奶奶还有什么体会?
“书看多”也会挑着读。比着读,比如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说明她会有选择地读书。
三、交流讨论自己的读书体会。
先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拓展阅读,交流文中出现的两首诗《满江红》和《声声慢》
五、布置作业。
1、阅读冰心的作品。
2、背诵《满江红》
篇7:《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课文写了冰心回忆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
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新授
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2)、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
(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
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尤其欣赏:欣赏是领略玩赏,喜欢,认为好的意思。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诗的全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一把辛酸泪”: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
篇8:《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激励学生们阅读好的书籍,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2、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走近作者:
1、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成就:小说——开创“问题小说”之风代表作《两个病人》
诗歌——“繁星格”、“春水体”代表作《繁星》、《春水》散文——“冰心体”代表作《寄小读者》
2、“冰心”笔名的由来: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3、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她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柔”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光明,爱自然。爱与美,构成了冰心作品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悬念笸箩()消遣()
聊斋()堆砌()罡()
2、解释下列词语
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趣味。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风花雪月:原指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种自然现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文章按什么顺序“忆读书”?请找出代表性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幼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
3、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课文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小结:《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
六、作业: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1、速读课文,文中作者有许多对于读书的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小组谈论探究: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二、品味语言
1、作者用“一就”这一关联词语对表达其感受起到了什么效果?
2、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并试着简单分析。
三、品味感悟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幼年到老年80多年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四、堂上练习
1、课文第5段写作者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悲哀,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2、作者在回忆自己读书经历中,写到了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及对它们的看法。请写出四大名著并摘录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五、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篇9:《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语。
2. 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 分析本文“读书好”部分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归纳。
二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课文朗读磁带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简单介绍作者:冰心)
(二)阅读理解课文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正音释义
1.笸箩:pǒ 不能读成puǒ 天罡:gāng 地煞 :shà 怒发冲冠guān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津津有味
2.通过比较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悬念
无病呻吟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活动与要求
1.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4.提问:本文重点写的是哪个内容?(读书好)
学生小组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小组整理后回答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多读书”、“读好书”的有关内容。
2. 分析写作特色。
3. 组织讨论(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课容
1. 字、词
2. 课文所列举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二)分析“多读书”、“读好书”有关内容
1. 提问:谁来找找文中哪些话是写“多读书”的?
2. 明确: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小结:最后一段,分析归纳了本文的要点,深入理解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体会了散文作品清晰、凝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相信会对同学们的读书生活有指导意义。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篇10:《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文中引用的经典诗句。
2、能根据要求梳理文中相关信息,了解课文要点。
3、学习用“批注式学习法”学习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文中经典诗句。
2、根据要求梳理信息,了解课文要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批注式学习法”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昨天老师刚走进我们高新国际学校,就被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也看到了我们学校角角落落里的书吧,你们一定十分喜欢看书吧,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会成为你们前行道路上的基石,让你们的人生更精彩。今天我们也跟随冰心奶奶一起,去回忆她读书时的经历吧!
二、介绍作者
冰心(1900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等。
三、初读课文,清除障碍
同学们,在今天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介绍一种读书的方法:“读书不动笔墨”,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你记忆,又有利于你储存资料,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分析综合能力。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要对那些内容进行勾画呢?
1、难写难认的字。
2、好词佳句 。
3、本课中大量的经典诗句。
(自读课文后反馈交流)
四、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孩子们,冰心奶奶在文章中回忆了读书时的哪些经历呢?在她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请大家和同桌一起讨论并在文中画出,或者用表格的形式来梳理文中的信息。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初步的学习,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也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还学习了一种读书的方法,在我们读书或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时刻记下来,这样的“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方法也称之为“批注式学习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去使用。
六、作业布置
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篇11:《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篇12:《忆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课文写了冰心回忆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
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新授
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2)、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
(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
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 ,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尤其欣赏:欣赏是领略玩赏,喜欢,认为好的意思。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诗的全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一把辛酸泪”: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
读《满江红》的“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读《声声慢》的那几个叠字写的十分动人,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写的是作者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他内心的感伤,有一种凄凉、惨痛、悲戚之情。感到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
3、读书这么好,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①文中作者都读了那些书呢?
②什么是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
如: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四、总结(指导板书总结)
五、练习
牵线搭桥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水浒传》 施耐庵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满江红》 岳飞(岳武穆)
《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
《声声慢》 李易安(李清照)
六、作业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读书有这样好、这样重要,那根据所学内容,自己以后会怎样读书?用什么方法来读?还可以给自己制定读书守则来约束自己今后的读书,给自己增长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好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
种美的享受
《忆读书》 多读书 体 会
读好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冰心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
(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
做人物专访的过程:
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
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
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
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
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
第二,仔细回忆自己有哪些相关经历
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
(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
(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
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
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生:(PPT展示)冰心(1900~)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好。现在开始采访。
(模拟采访——
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
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
《三国演义》。
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
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
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
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
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三、五自然段,三次哭)
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
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
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
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
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
7、没看过外国小说?
有,印象最深的是《茶花女》。
8、四大名著不是还有一个《红楼梦》吗?怎么没看?
看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的,当时很不喜欢,后来才看出滋味。
9、有人说读书的人作文都写的很好,你的呢?
呵呵,我们老师曾给我批过“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10、除此之外,你觉得看书还有什么好处?
独立思考。
11、你认为我们应该读哪些书?
要比较,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 篇章。
12、对于读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采访结束。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读书为什么好?(再次强调)
生:对作文有帮助,让我们独立思考。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多读书。
师:读什么书?
生:读好书。
师:什么是好书?(再次强调)
生:比较一下,读情节生动、真情实感、质朴的书。
师:采访完了,如果是采访你,你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课下作业。(看课堂时间,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堂小作文,或者直接主动回答。)
篇14:冰心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 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 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二、 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本文的主要内容。(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篇15:《忆读书》教学设计2
《忆读书》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4] [5]
篇16:忆读书的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本文编排在语文版课标教材七(上)第二单元。单元说明中明确地指出这是“叙事文”,指出“阅读这些文章,要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可考虑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四、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冰心忆读书课文原文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一了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一九八六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 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17:琐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琐忆(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唐 |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括七次谈话的要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鲁迅的诗《自嘲》,学生朗读。
教师明确: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较为熟悉:“怒目而视人民大众的敌人,甘心为人民(广大青年)作牛马”它是对鲁迅伟大人格的写照,表现了鲁迅热爱青年、蔑视敌人的高贵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写的《琐忆》这篇课文(板书),文章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几次谈话,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显示出鲁迅深邃的思想、闪光的智慧和崇高的精神。
3、本文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 周年而写的,作者唐|,浙江镇海县人,学者、散文家。
(建国以来,人们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重在表现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而忽视“甘为孺子牛”这一面,而本文却不同,着重写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
二、解题:
“琐忆”,“琐”:小而多。“忆”:选取的材料是作者耳闻目睹亲生经历的事,以小事来写伟大人格,本文写法的一大特点:以小见大,在选材组材上做到琐而有序、琐而有纲。
三、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四、概括要点:(七次谈话内容)
1、学生回忆概括要点的有哪些方法?
明确:①抓中心句
②抓中心词
③综合提炼
2、请学生看一看,本文记叙了自己和鲁迅的几次谈话?
明确:七次
3、结合练习2中的例子,概括要点。
方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2。
交流: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不一定要求标准答案,合理即可)
打出投影:给以明确(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答案和七次谈话的内容分析)
4、总结:提出综合提炼的重要性。
五、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问:文章的七次谈话内容是否很散乱?
可不可以分类?
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不散乱,可分类。
七则材料,前4则为一类,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平易近人。后3则是一类,表现对敌人的憎恨,体现出鲁迅的爱憎分明的立场。
依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示投影)这句话在结构上是全文的纲领,它为选材定了标准,使零散的琐事有了一定的围绕的中心,一个鲜明的贯穿线索,的确这句话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体现。本文不仅选材,还是组材都服务于这一主旨,真正做到了琐而有纲,琐而有序。
六、作业:
1、找出文中的议论段落。
2、朗读体会鲁迅幽默讽刺的语言。
3、思考练习3、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有关语段,通过任务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文中议论语句,议论段落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概括要点的方法概述了文中七次谈话的内容,文章通过七件琐事,表现了鲁迅“平易近人,爱护青年”、“蔑视敌人,彻底斗争”的高贵品质。体现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这也是全文选材的一条总纲。
二、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精读语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外貌描写:
(1)学生找,教师明确:第九节(齐读这句)
(2)这一句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移就”修辞,“象征”手法。
白描式的肖像描写,借头发的形象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表现鲁迅坚定、沉着、勇敢而顽强的战士形象,但这并不防碍他的平易近人,因为“能憎,才能爱”(爱憎分明)
2、语言描写:
(1)学生朗读第10节“鲁迅先生叹息说……浅点好”
这里“狮子、猪、羊、小溪和烂泥塘”各喻什么?引用的这些话有何作用?
明确:狮子--强大国家 猪、羊--弱小国家
小溪--青年 烂泥塘--夸夸其谈的学者
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正处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经济落后时期,自夸国大极其危险。青年人单纯、热情。虽然阅历浅薄,但积极向上,比夸夸其谈的学者故弄玄虚,借以吓人要好得多。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对广大青年的热爱、言传身教,不用教训方式。
(2)第16段语言描写,表现鲁迅克服思想上的局限,多为青年着想,使青年们变虫豸、变猴子的机会少一些。
猴子、虫豸--思想变坏甚至走上反革命道路。
(3)学生读第19段中“攀附阔佬”、“禁止同泳”两部分,体会幽默、讽刺的语气。
“攀附阔佬”表现了国民政府依赖美国的奴颜媚骨,以耻为荣,丧失国格。
“禁止同泳”表现了国民政府伪道学的丑态、自欺欺人。
这些语句表现鲁迅幽默的智慧和讽刺的威力。
3、神态、举止描写:
第17节:表现鲁迅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的深切希望。
第23节:逼真地写出鲁迅在敌人面前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对敌人极端蔑视和憎恨。
总结:课文从这几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对敌对友能憎能爱。
四、找出议论语句、体会作用:
1、学生寻找,划出议论语句,议论段落。自己体会
2、明确:
(1)开头第1节两句诗后的评价:点名题旨,鲁迅的人格魅力。“全部人格”(对敌对友,能憎能爱)也是全文的总纲,线索。
(2)第1节有关鲁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议论,为第一次见面作铺垫。
(3)第9节关于鲁迅思想成熟的抒情性议论。(朗读)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内涵,揭示“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结合练习四:2
(4)第18节,与体分析见练习三(朗读)点明了“横眉”的内涵
(5)第19节最后,非凡的观察力。
(6)最后第27节,抒情性议论(朗读)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慨、热爱、怀念之情。结合练习四:3
总结:这些议论集中而鲜明地阐发、开化主题,而且有些也利于各部分的衔接渡。
五、阅读P46阅读材料
六、作业:
1、归纳词语
2、课课练
3、预习新课
附: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吴剑)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会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3、体会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过去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你一定遇见过或感受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事物。那么,你认为世间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填充:
世间最美的
明确:妈妈的爱,朋友的情,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山水……,坟墓。
二、明确中心意象: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中山陵和印度的泰姬陵美不美?为什么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金字塔--雄伟神秘美;中山陵--雄伟秀丽美;
泰姬陵--历史悠久美;托尔斯泰墓--朴素美。
原文两处:1、“这里,逼人的朴素……”
2、“人们重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
三、明确围绕中心进行描写的方法:
1、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那些语句描写了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明确: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只有几株大树隐蔽。”
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③“夏天,……;冬天,……;……包容着当时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2、请同学齐声朗读这三处文字,体会围绕中心意象(朴素)描写的方法。
四、明确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丽的本质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托尔斯泰墓之所以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就在于“朴素”二字。那么,“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地坟墓,是否也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呢?为什么?
明确:不美
由此可见:坟墓之美,是在于墓中的人--伟大的人格。
五、讨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
1、“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启示”指什么?
2、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自己选择了这样一块墓地?
明确: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可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平常得就像那些流浪汉,无名氏的士兵一样,于是伟大的英名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
六、请同学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学《冬天之美》
篇18:忆铁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7、忆铁人
教学目标
1、 阅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言行,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看出人物的特点。
2、 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感受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生活,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品质。
教时数 3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知道铁人是怎样一个人,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得、咳、数、还”,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读议课文第一段概写部分。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第二课时:读议第二段,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抓住人物言行体会铁人关心群众,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第五题(2)。
第三课时: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概括学习方法。完成作业本第6题,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自读课文注解1,了解“铁人”王进喜。
2、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铁人”哪些事,着重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概括地介绍铁人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第二段(2-4)具体叙述铁人去托儿所发生的一件事。
4、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5、读议第一段。
(1)学生自读第一段。
(2)出示“你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接待站。”联系本段,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3)出示“家属大嫂没柴烧,十几公里外的钻工就觉着
冷了。”是真的吗?铁人这么说说明什么?
(4)读这两句话,想想这段的意思,你还能从哪些词句里
体会到铁人关心群众的品质?
(5)王进喜这名共产党员管着钻工以及钻工家属“上串的”、和“不上串的”事,你觉得他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放在哪儿呢?
(6)练读铁人的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7、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及第5题(1)。
自学课文,让学生对课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自学和概括能力。
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习课文的效率,体会铁人关心群众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
二、议第二段,体会铁人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落实到关心群众的行动中的品质.
1、作业本第五题(2),理清这段主要内容。(听见孩子哭声就急步推门进去,激动地批评阿姨。后来知道那位阿姨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的是她的亲骨肉,就让车开回托儿所表示歉意。到了晚上他又深深责备自己,赞扬那位阿姨的高尚品质,直到熄灯,他躺在床上还在思考。)
2、示课后习题2第(1)句。
(1)找出描写铁人行动、语言和神态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当时铁人心里怎么想。
(3)从这个句子,你感到铁人是个怎样的人?
3、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读想想课后习题2的其余4个句子。分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1)将“激动”地批语与“生气”或“严厉”地批评作比较,体会铁人当时的生气与严厉是因为他想到的是在一线苦战的钻工们,想到的是钻工们的孩子应该受到百般疼爱。是对钻工的关心使铁人心情“激动”,“激动”这个词更能体现铁人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2)体会“哦?┈咳!”这一语言,两个叹词加三个标点符号,铁人再想些什么?(写出了铁人惊疑、醒悟、后悔、自则的心情,表现了铁人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过错的品质和坦率、直爽的性格。)
(3)最后两句的动作、神态描写,通过铁人深刻的表现反映了铁人虚心、真诚、严以律己的高尚品质。
三、练读以上5个句子。
四、小结。
五、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5题(2)。
第3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读懂“单元学习提示”,概括学习方法。
1、齐读“单元学习提示”。
2、划下第一句话。
3、注意了人物的言行,怎样体会人物的特点呢?在这篇课文里,我们是这样做的(出示填空题):
(1)找出 。(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
(2)体会 。(人物的内心世界)
(3)概括 。(人物的品质特点)
三、可见,抓住人物外在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通过体会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才能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点。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铁人“默默地抽卷烟”这一动作,想象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作业本第6题。还可利用课文第3题自然段铁人说的话想象。)
四、把同学们说的和自己说的理一理,在作业本上写一段话。
五、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板书设计
7、忆铁人
白天:急步推开、激动地批评、睁大了眼睛、
闯、一把、紧紧地搂
川流不息、团团的人群
晚上:默默地、长出一口气、辗转反侧
[忆铁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忆铁人》教案2023-05-05
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案设计2023-11-25
小学五年级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2023-11-18
词两首作文2023-04-20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2023-11-06
七年级下册语文《幼时记趣》教案2022-05-07
古典诗歌鉴赏刍议(网友来稿)2022-05-07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适应新教材新思路的一次尝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2024-03-10
神奇的纳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18
《我家的房间》教学设计≮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