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精选6篇)由网友“池步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阅读答案及原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①荆王:战国楚顷襄王。②谒者:管进谒的人。③中射之士:中射士,诸侯宫里的侍御之臣。④说王:向荆王解说。⑤是:这。⑥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3、“‘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中射之士用巧妙的辞令破除了不死药的.迷信。
2、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3、谒者理解的是:“这个药是可以入口吃的吗?”所以回答“可以”。中射之士则利用类似问题“这个药我可以吃吗?”“可以”,于是夺而食之。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达的官员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是客人欺骗大王。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把我放了吧。”楚王就不杀他了。
注释
不死之药:吃了可以不死的药
荆王:战国楚顷襄王
谒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荆王印
荆王印
谒:进谒
操:拿着
因:于是
食:吃
使:托(人)
故:因此
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说:对···说;劝说。
乃:于是,就
中射之士:侍卫近臣
说王:向荆王解说
是:这
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
明:证明,说明
评析
卫士与传递人对“可以吃”三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传递人理解为该药的使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说是可以吃。而卫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许我吃。对语句的理解看来谁都没错。另外长生不死的含义,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砍头可以不死,还是吃了要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不死,这些都没有限定,所以卫士就可以钻语句多义的空子,故意搞了一个语句上的恶作剧。
这个故事无情地嘲弄了荆王的愚昧无知,赞扬了中射之士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文章运用语言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中射之士这个忠臣的形象。
篇2:《求不死之药》阅读答案及原文
《求不死之药》阅读答案及原文
求不死之药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司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市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参考译文】
当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伙人有呈成仙的办法、分身的'能力,燕、齐荒唐的人都争着流传这事。从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相信这个说法,派人到海外寻找蓬莱、方丈、瀛洲,说这三座山在渤海,距离人民不远。祸患要来了,就是风拉着船离开了。也曾经有人到过三神山的,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老之药都在那里。等到秦始皇到了海上,各个方术之士齐人徐市等人争着进谏说这事,请求斋戒,要求用童男童女求神仙。于是派徐市找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里求神仙。船行到一半,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不过他们仍然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徒:一伙人(2)其:指代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
(3)使:派(4)去:距离(5)且:将,将要(6)及:等到
2.翻译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也曾经有人到三神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老之药都在那里。
3.你认为作者司马光通过上文的描述要给统治者提供怎样的教训?
提醒统治者世上是没有不死之药的,也没有什么成仙之道,这些都是方士骗人的,不能相信。
篇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阅读答案及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阅读答案及原文
欹器满覆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注释】
1.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
2.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般的器物。宥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3.闻:听说。
4.顾:回头。
5.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6.观:参观。
7.为:是。
8.恶:哪里。
【参考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1)观:参观,瞻仰(2)为:是(3)闻:听说(4)顾:回头
2.翻译
(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
果然盛满一半时欹器能放正,满满了就翻倒,空着时就倾斜。
(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人不可自满,要谦虚。
启示: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我们不提倡不及,但也不能过而求之,以适度为最好。欹器之所以倾翻,就是因为它盛水太多,超过了规定的刻度,它本来不能盛那么多的水,你偏要让它盛那么多的水,不翻那才叫怪呢。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凡事只要走向极端,必然走向反面,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不能得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由此可见,欹器的寓意,可谓深也。
篇4: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下列句中与“熏以桂椒”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以虫蚁为兽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徐喷以烟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
为 木 兰 之 柜 熏 以 桂 椒 缀 以 珠 玉 饰 以 玫 瑰 缉 以 翡 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D
2、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3、这可称之为善于卖珠宝盒,不善于卖珠宝。(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凡事不可只图其外表,应关注它的本质。(意思对即可)
注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桂木.
椒:花椒,香料。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连缀。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也叫硬玉。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翻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道理
总: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只看重外表的、次要的属性,忽视了本质性的属性!
2、不同的人价值观是不同的。在某些人的心中,“椟”比“珠”有更大的价值!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实在可笑,而楚
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篇5: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已而得者,其时顾也。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__!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__。”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 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 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③观:显示,扬名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得者,其时顾也 顾:回头看
B.冬与夏不能两刑 刑:通“形”,形成
C.玩之不厌,视之无倦 厌:满足
D.恐子之未可与也 与:结交
9.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所以无能成
②学三十岁__可以达矣
③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__
④其为诸侯师, 不宜哉
A.也 岂 乎 则 B.焉 则 也 岂
C.也 则 乎 岂 D.焉 岂 也 则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通过日夜学习,最后分别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和谋士的代表人物。
B.“射”“御”均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习掌握的基本才能,和书、礼、诗、乐统称为“六艺”。
C.战国时期,武器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除了宝剑以外,还有弓箭、战车、钩、长矛等等。这些兵器虽然也有铁制作的,但主要材质是青铜。
D.“布衣”,麻葛制成的粗布衣服。因古代平民穿麻葛之类的织物,不能衣锦绣,所以“布衣”一词借指平民百姓。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四、(2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4分)
(2)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4分)
答案:
8.D
9.C
10.B “诗”应是“数”。
11.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12.C(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13.(1)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速、不过、迟、舍各1分)
(2)以上述两位士人,可以称得上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上、害、所以各1分)
【参考译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假使獐飞快地奔逃,马是追不上它的。但是不久就被捕获,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骥日行千里,是因为车轻,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是因为负担重。贤明的人做事,决不是没有成效,但是名声不能显赫、福泽不能传及后世,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野草与庄稼不可能两样都收成,新粮成熟陈粮就必然亏缺,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思想偏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这些都是自然的定则。所以天子做事情,不做得很完美,不做得很极端,不做得很圆满。完美就会转向缺损,极端就会转向反面,满盈就会转向亏失。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所以对于事务要加以选择,适宜做的才做。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所以说:“精心习熟,鬼将告知。”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为精心习熟啊!假如有宝剑良马,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养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艺的人。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尹儒学习驾车,学了三年仍无所得,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就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是怕你还不可教授。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方法。”尹儒转身后退几步,向北再拜说:“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以上述两位士人,可算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6:《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注释:(饬:一本作“饰”。
(组:编织。前人注:“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钟鼓不修
(2)期年而有扈氏服
(3)期年而有扈氏服
(4)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
18.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性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
谓其为之于此
B.非谓其躁也
其皆出于此乎
C.战于甘泽而不胜
而成文于彼也
D.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2)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20.文中讲的“自胜”就是指“”。(2分)
21.从文中看,夏后相是 、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7.①整治、设立(修理、修饰) ②满一年(一周年) ③臣服(顺服) ④明白(知道、理解、懂得、仔细思考、仔细审查)(4分)
18.C(3分)
19.①子女衣饰朴素(不修饰、不装饰),亲近亲属,敬重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3分)(得分点:饬,亲、长,四个形容词作名词)
②圣人修养自身,而能成就大业造福天下。(3分)
(得分点:组修,成文于天下,句意整体通顺)
20.德厚教善(2分)(词语顺序可颠倒)
21.有自知之明、善于反思、善于自省、反省(1分)善于实施教化、善于付诸行动(1分)(2分)(想法类、行动类两面)
参考译文
夏君启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没有取胜。六卿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行。我的土地并不小,我的人民也不少,但同有扈氏交战却没能取胜,这是由于我的'恩德太少,教化不好的缘故啊!”于是夏君启居处不用两层席,吃饭不吃多种菜,琴瑟不设,钟鼓不列,子女不修饰打扮,亲近亲族,敬爱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一年之后,有扈氏就归服了。因此,想耍制服别人的,一定先要克制自己,想要评论别人的,一定先要评论自己,想要了解别人的,一定先要了解自己。
《诗》中说;“手执缰绳驭马如同编织花纹一样。”孔子说;“明悉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治理天下了。”子贡说:“照《诗》中所悦的去做,举止太急躁了吧!”孔予说:“这句诗不是说驭者动作急躁,而是说丝线在手中编织,而花纹却在手外成形。”圣人修养自身,而大业成就于天下。所以子华子说。“丘陵生成了,穴居的动物就安身,大水深渊生成了,鱼鳖就安身了;松柏茂盛了,行路的人就在树荫下歇息了。”
★ 李商隐嫦娥
★ 女娲造人教案
★ 少年游苏轼
★ 少年游的诗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翻译和赏析2023-09-06
论嫦娥爱情诗歌2023-02-09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2023-07-29
《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鉴赏2023-02-14
《瑶池》唐诗鉴赏2023-04-20
李商隐2022-05-07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启示2022-07-21
古诗 乞巧 说课稿2022-05-06
六年级嫦娥奔月课后题2024-02-27
福神历史传说事迹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