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时间:2023-07-05 08:07:1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合集11篇)由网友“春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篇1: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1.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解析:

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必在它们正中间,而这点正是甲、乙两车平均走过的路程。

可以考虑用平均速度来算。(60+54)÷2=57甲、乙两车平均速度57千米/小时

(207-57×0.5)÷(57+48)=1.78:30后1.7小时(102分钟)是10:12

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说明丙车行到了两车的中点上。我们假设丁,也和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以(60+54)÷2=57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丁车就一直在甲乙两车的中点上。丙车和丁车相遇时,丙车就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了。丁车先行了57×30/60=28.5千米,

又经过了(207-28.5)÷(57+48)=1.7小时和丙车相遇,即丙车于10:12,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

2.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20米,乙每分钟走22.5米,丙每分钟走25米.甲、乙从东镇,丙从西镇,同时相向出发,丙遇乙后10分钟再遇甲,求两镇相距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由题干可知,丙先与乙相遇,再过10分钟与甲相遇,所以丙与乙相遇时,丙与甲的距离为甲、丙在10分钟内相向而行的路程之和:(20+25)*10=450(米),而这段路程正是从出发到乙、丙相遇这段时间里,甲、乙所行的路程之差.所以从出发到乙、丙相遇所用的`时间为:450÷(22.5-20)=180(分).所以,东、西两镇的距离为:(25+22.5)*180=8550(米).

3.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在行走过程中,甲的车发生故障,修车用了1小时。在出发4小时后,甲、乙二人相遇,又已知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且相遇时甲的车已修好,那么,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因此,乙走了4小时的路,甲只要2小时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求出甲的速度。

解:甲的速度为:100÷(4-1+4÷2)

=100÷5=20(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为:20÷2=10(千米/小时)

答: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

篇2:路程应用题教案

关于路程应用题教案

题意可知:“甲乙2小时行的路程和+甲先行1小时的路程即是问题。

师:讲得太好了,请大家用图表示题意,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生:69*2+75*(2+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根据问题想的。这段铁路只有甲乙两车行驶,分别求出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合起来就是这段铁路的长度。(学生边讲边用手指着图说明自己的思路)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学生竟有这样清晰的思路和如此活跃的思维。课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方面:

1、学生思维活跃,解题方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这节课学生一共提出了3种解题方法,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2.师生角色的转变: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我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极力展示自己的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篇3:路程的应用题

路程的应用题汇总

数学应用题应经常进行训练,熟能生巧,见的题型多了,做题时就会多一份把握。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地,B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当货车行到全程的13/24时,客车已行了全程的5/8。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千米。则货车的速度是0.1X千米每小时。(13/24X)/0.1X=(5/8X)/60

解得X为520千米。

2、快车和慢车都从甲地到乙地,两车同时出发。当快车行了全程的1/2时,慢车行了40千米,当快车达到乙地时,慢车还差全程的1/5,全程是多少千米?

解:设全程是X千米,则0.5X :40=X :0.8X,则X=100(千米)

3、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钟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用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

解:乙走40分,与丙40+10=50所走的`路程相同

乙速:丙速=(1/40):1/50=50:40=5:4=25:20

甲走60+40=100分,与丙100+10+20=130所走的路程相同

甲速:丙速=(1/100):1/130=13:10=26:20

甲速:乙速=26:25

甲出发后需用26*20=520分钟才能追上乙

4、小红和弟弟带小狗去散步,弟弟带着小狗先出去,20秒后小红才出发。小红刚出门,小狗便向小红这边跑来,还未等站稳就又掉头朝弟弟那边跑去,这样小狗在小红和弟弟之前撒欢。假设狗的速度每秒5米,小红速度每秒2米,弟弟速度每秒1米。那么,在小红追上弟弟之前,狗要跑多远的路程呢?

解:已知弟弟的速度为1米每秒,则小红刚出来时和弟弟之间的距离为20米。

设时间为x秒,则小红走过的路程为2x米,弟弟走过的路程为x米,

则小红和弟弟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20-2x+x=20-x米,

当小红追上弟弟时,即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即令20-x=0,得x=20秒,

又小狗的速度为5米每秒,则小狗需跑5*20=100米。

5、A、B两地相距1200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0千米,乙每分钟行70千米。两人在C处第一次相遇。问AC之间距离是多少?如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在D处第二次相遇。问CD之间距离是多少?

6、甲乙两人都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如果同时同地出发相向而行,每隔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每隔6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甲乙每分钟各跑多少圈?

7、一辆车从甲到乙,如果速度提高1/4,提前1小时到,如果路程不变,原速行140千米,剩下的路程速度提高1/3,提前45分钟到乙地,求甲乙的距离?

8、某校新生去实习基地锻炼,他们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进,走了15分钟时,提学生回学校取东西,他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返回学校,取东西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学校实习基地1500米的地方追上队伍,求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

篇4:路程问题六年级应用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路程问题六年级应用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1.通讯员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到某地去,返回时因绕另一条路而多走3千米,回程时他每小时行7千米,仍比去时多用10分钟,问往返各是多少千米?

2.两个集镇之间的公路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没有水平路段,客车上坡的速度保持为15千米,下坡的速度保持为每小时30千米,现知道客车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需在路上行驶4个小时,求两地之间的距离。

答案

第一题

3千米需要的时间是3÷7=3/7小时,用3/7-10/60=11/42小时的时间相当于去的时候的1-6/7=1/7,所以,去时的时间是11/42÷1/7=11/6小时。所以去的时候的路程是11/6×6=11千米,返回就是11+3=14千米。

第二题

去时的下坡是返回的上坡,去时的上坡是返回上的下坡。所以所有的上坡路和下坡路相等。上坡和下坡的`速度比是15:30=1:2。下坡用去的时间是4÷(1+2)=4/3小时,所以上坡路长4/3×30=40千米。故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0千米。

设: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

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上坡的路程等于下坡的路程等于x。

x/15+x/30=4

x(1/15+1/30)=4

x/10=4

x=40(千米)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0千米

篇5:和差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和差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例1 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呢?

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1(千克)

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71+8=79(千克)

或150-71=79(千克)

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9(千克)

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79-8=71(千克)

或150-79=71(千克)

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练习:三年级图书比四年级图书多50本,并且三年级图书数是四年级的3倍,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图书多少本?

例2 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①爸爸的年龄:

[58+(35-7)]÷2

=[58+28]÷2

=86÷2

=43(岁)

②小强的年龄:

58-43=15(岁)

答:当父子两人的年龄和是58岁时,小强15岁,他爸爸43岁。

练习:果园里栽的梨树比苹果树多24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5倍多2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例3 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分析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与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解:①语文和数学成绩之和是多少分?

94×2=188(分)

②数学得多少分?

(188+8)÷2=196÷2=98(分)

③语文得多少分?

(188-8)÷2=180÷2=90(分)

或98-8=90(分)

答:小明期末考试语文得90分,数学得98分。

练习:两堆石子相差16粒,如果混在一起,那么可以重新分成数量都是28粒的三堆。求原来两堆石子各有多少粒?

例4 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这样想:甲、乙两校学生人数的和是864人,根据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48人可以知道,甲校比乙校多32×2+48=112(人)。112是两校人数差。

解:①乙校原有的学生:

(864-32×2-48)÷2=376(人)

②甲校原有学生:

864-376=488(人)

答:甲校原有学生488人,乙校原有学生376人。

小结:从以上4个例题可以看出题目给的条件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一致的。和差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是:

(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

或(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

也可以求出一个数后,用和减去这个数得到另一个数。

下面我们用和差问题的思路来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练习:红红与兰兰共有61本书,红红给了兰兰5本书,兰兰自己又新买了3本书,红红现在比兰兰少2本书。问:两人原来各有几本书?

例5 在每两个数字之间填上适当的加或减符号使算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 9=5

分析这样想:从1至9这几个数字相加是不会得到5的,只能从一部分数字相加再减去一部分字后差是5,也就是说1到9的`和是45,而两部分的差是5,先要求出这两部分数字,利用和差问题的方法便可以求出。

(45-5)÷2=20,20+5=25

可求出其中几个数的和是25,而另外几个数的和是20。在组成和是25的几个数前面添上“+”号,而在组成和是20的几个数前面添上“-”号,此题就算出来了。

例如:5+6+9=20可得到。

1+2+3+4-5-6+7+8-9=5

又如:5+7+8=20可得到。

1+2+3+4-5+6-7-8+9=5

又如:3+4+6+7=20可得到。

1+2-3-4+5-6-7+8+9=5

练习、小红在计算两个数的和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7。已知正确答案为91,求这两个数的差(大减小)是多少?

篇6:归总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关于归总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1.  要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0米,80天完成。现在要求提前2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多修多少米?

分析:要求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实际每天修多少米,要求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又要先求出这条公路的总长和实际修多少天。

解:450×80÷(80-20)-450

=450×80÷60-450

=36000÷60-450

=600-450

=150(米)

答:平均每天应多修150米.

2.  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分析:要求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先要求出实际生产了多少天,要求实际生产了多少天,又要求出这批农具一共有多少件。

解:28-120×28÷(120+20)

=28-120×28÷140

=28-3360÷140

=28-24

=4(天)

答:可以提前4天完成任务.

3.  面粉厂用汽车装运一批面粉,原计划用每辆装24袋的汽车9辆15次可以运完,现在改用每辆装30袋的汽车6辆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分析:要求几次可以运完,先要求出运的这批面粉共有多少袋。

解:24×9×15÷30÷6

=216×15÷30÷6

=3240÷30÷6

=18(次)

答:18次可以运完.

4.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工作7.5小时,8个人6天可以修完,实际增加了2个工人,准备4天完成,这样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分析:要求每天工作几小时,先要求出这条公路的总工作量,即由1个工人来做共需要多少小时,再求最后问题。

解:7.5×8×6÷4÷(8+2)

=7.5×8×6÷4÷10

=60×6÷4÷10

=360÷4÷10

=9(小时)

答:每天要工作9小时.

5.  一项工程,预计30人15天可以完成任务。工作4天后,又增加3人。如果每人工作效率相同,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分析:要求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必须知道实际工作的天数。要求实际工作天数,又要先求工作4天后,余下的工作需要几天完成,求余下的工作量应用总工作量(15×30)减去4天的工作量(4×30).

解:15-〔(15×30-4×30)÷(30+3)+4〕

=15-〔(450-120)÷33+4〕

=15-〔330÷33+4〕

=15-〔10+4〕

=15-14

=1(天)

答:可以提前1天完成任务.

6.  一个工地上有120名工人,食堂为这些工人准备了30天的粮食。实际工作5天后,由于工期紧张,又调来30名工人,食堂原来准备的粮食只够吃几天?

分析:先要求出准备的'粮食共有多少,也就是1人能吃多少天,再求出5天后余下的粮食够用多少天。

解:(30×120-5×120)÷(120+30)+5

=(3600-600)÷150+5

=3000÷150+5

=20+5

=25(天)

答:食堂原来准备的粮食只够吃25天.

7.  一项工程原计划8个人每天工作6小时,10天可以完成。现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增加2人,每天工作时间增加2小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分析:要求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要先求现在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要求现在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又要先求这项工程的总工作量是多少。

解:10-6×10×8÷(8+2)÷(6+2)

=10-6×10×8÷10÷8

=10-60×8÷10÷8

=10-480÷10÷8

=10-48÷8

=10-6

=4(天)

答:可以提前4天完成这项工程.

篇7:流水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流水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解题关键: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顺水而下的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逆流而上的'速度=船速-水速。

流水问题具有行程问题的一般性质,即 速度、时间、路程。可参照行程问题解法。

例题讲解

1、一只油轮,逆流而行,每小时行12千米,7小时可以到达乙港。从乙港返航需要6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分析:

逆流而行每小时行12千米,7小时时到达乙港,可求出甲乙两港路程:12×7=84(千米),返航是顺水,要6小时,可求出顺水速度是:84÷6=14(千米),顺速-逆速=2个水速,可求出水流速度(14-12)÷2=1(千米),因而可求出船的静水速度。

解: (12×7÷6-12)÷2

=2÷2

=1(千米)

12+1=13(千米)

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3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2、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河水流速为每小时5千米。这只船在甲、乙两港之间往返一次,共用去6小时。求甲、乙两港之间的航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

1、知道船在静水中速度和水流速度,可求船逆水速度 15-5=10(千米),顺水速度15+5=20(千米)。

2、甲、乙两港路程一定,往返的时间比与速度成反比。即速度比 是 10÷20=1:2,那么所用时间比为2:1 。

3、根据往返共用6小时,按比例分配可求往返各用的时间,逆水时间为 6÷(2+1)×2=4(小时),再根据速度乘以时间求出路程。

解: (15-5):(15+5)=1:2

6÷(2+1)×2

=6÷3×2

=4(小时)

(15-5)×4

=10×4

=40(千米)

答:甲、乙两港之间的航程是40千米。

3、一只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逆水航行,每小时行24千米,到达乙地后,又从乙地返回甲地,比逆水航行提前2. 5小时到达。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

逆水每小时行24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那么顺水速度是每小时 24+3×2=30(千米),比逆水提前2. 5小时,若行逆水那么多时间,就可多行 30×2. 5=75(千米),因每小时多行3×2=6(千米),几小时才多行75千米,这就是逆水时间。

解: 24+3×2=30(千米)

24×[ 30×2. 5÷(3×2)

=24× [ 30×2. 5÷6 ]

=24×12. 5

=300(千米)

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300千米。

4、一轮船在甲、乙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要8小时行完全程,逆水航行要10小时行完全程。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求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分析:

顺水航行8小时,比逆水航行8小时可多行 6×8=48(千米),而这48千米正好是逆水(10-8)小时所行的路程,可求出逆水速度 4 8÷2=24 (千米),进而可求出距离。

解: 3×2×8÷(10-8)

=3×2×8÷2

=24(千米)

24×10=240(千米)

答: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240千米。

解法二:

设两码头的距离为“1”,顺水每小时行 1/8,逆水每小时行1/10,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快1/8-1/10,快6千米,对应。

3×2÷(1/8-1/10)

=6÷1/40

=24 0(千米)

答:(略)

5、某河有相距12 0千米的上下两个码头,每天定时有甲、乙两艘同样速度的客船从上、下两个码头同时相对开出。这天,从甲船上落下一个漂浮物,此物顺水漂浮而下,5分钟后,与甲船相距2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几小时后,可与漂浮物相遇?

分析:

从甲船落下的漂浮物,顺水而下,速度是“水速”,甲顺水而下,速度是“船速+水速”,船每分钟与物相距:(船速+水速)-水速=船速。所以5分钟相距2千米是甲的船速5÷60=1/12(小时),2÷1/12=24(千米)。因为,乙船速与甲船速相等,乙船逆流而行,速度为24-水速,乙船与漂浮物相遇,求相遇时间,是相遇路程120千米,除以它们的速度和(24-水速)+水速=24(千米)。

解: 120÷[ 2÷(5÷60)

=120÷24

=5(小时)

答:乙船出发5小时后,可与漂浮物相遇。

篇8:归总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例1.要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0米,80天完成。现在要求提前2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多修多少米?

例题解析:要求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实际每天修多少米,要求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又要先求出这条公路的总长和实际修多少天。

解: 450×80÷(80-20)-450

=450×80÷60-450

=36000÷60-450

=600-450

=150(米)

答:平均每天应多修150米.

例2.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例题解析:要求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先要求出实际生产了多少天,要求实际生产了多少天,又要求出这批农具一共有多少件。

解: 28-120×28÷(120+20)

=28-120×28÷140

=28-3360÷140

=28-24

=4(天)

答:可以提前4天完成任务.

例3.面粉厂用汽车装运一批面粉,原计划用每辆装24袋的汽车9辆15次可以运完,现在改用每辆装30袋的汽车6辆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例题解析:要求几次可以运完,先要求出运的这批面粉共有多少袋。

解:24×9×15÷30÷6

=216×15÷30÷6

=3240÷30÷6

=18(次)

答:18次可以运完.

例4.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工作7.5小时,8个人6天可以修完,实际增加了2个工人,准备4天完成,这样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例题解析:要求每天工作几小时,先要求出这条公路的总工作量,即由1个工人来做共需要多少小时,再求最后问题。

解:7.5×8×6÷4÷(8+2)

=7.5×8×6÷4÷10

=60×6÷4÷10

=360÷4÷10

=9(小时)

答:每天要工作9小时.

例5.一项工程,预计30人15天可以完成任务。工作4天后,又增加3人。如果每人工作效率相同,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例题解析:要求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必须知道实际工作的天数。要求实际工作天数,又要先求工作4天后,余下的工作需要几天完成,求余下的工作量应用总工作量(15×30)减去4天的工作量(4×30).

解:15-〔(15×30-4×30)÷(30+3)+4〕

=15-〔(450-120)÷33+4〕

=15-〔330÷33+4〕

=15-〔10+4〕

=15-14

=1(天)

答:可以提前1天完成任务.

例6.一个工地上有120名工人,食堂为这些工人准备了30天的`粮食。实际工作5天后,由于工期紧张,又调来30名工人,食堂原来准备的粮食只够吃几天?

例题解析:先要求出准备的粮食共有多少,也就是1人能吃多少天,再求出5天后余下的粮食够用多少天。

解: (30×120-5×120)÷(120+30)+5

=(3600-600)÷150+5

=3000÷150+5

=20+5

=25(天)

答:食堂原来准备的粮食只够吃25天.

例7.一项工程原计划8个人每天工作6小时,10天可以完成。现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增加2人,每天工作时间增加2小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例题解析:要求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要先求现在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要求现在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又要先求这项工程地总工作量是多少。

解:10-6×10×8÷(8+2)÷(6+2)

=10-6×10×8÷10÷8

=10-60×8÷10÷8

=10-480÷10÷8

=10-48÷8

=10-6

=4(天)

答:可以提前4天完成这项工程.

篇9:行船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行船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例2 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76千米,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到达,顺风飞回需要几小时?

解 这道题可以按照流水问题来解答。

(1)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76-24)×3=1656(千米)

(2)顺风飞回需要多少小时?

1656÷(576+24)=2.76(小时)

列成综合算式

[(576-24)×3]÷(576+24)=2.76(小时)

答:飞机顺风飞回需要2.76小时。

行船问题 【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篇10:和倍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和倍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和倍应用题的基本公式是:

小数=和÷(倍数+1)。式子中1即“1倍”数代表小数。

大数=和-小数,或大数=小数×倍数。

例如,大、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解:根据上面公式可求得大、小二数分别为

小数=265÷(4+1)=53,

大数=265-53=212或53×4=212。

例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264÷(10+1)=24(吨),

甲仓库存粮264-24=240(吨),或24×10=240(吨)。

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2时共行360千米,故1时共行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360÷2)÷(2+1)=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因此(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数的3+1=4(倍)。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数就是“1倍”数。由和倍公式可以求解。

解:甲队调动后剩下的人数为(45+75)÷(3+1)=30(人),

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数为45-30=15(人)。

答: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

例4、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

仿照例3的分析可得如下解法。

解:兄妹图书总数是妹妹给哥哥一些书后剩下图书的(6+1)倍,根据和倍公式:

妹妹剩下(53+24)÷(6+1)=11(本)。

故妹妹给哥哥书24-11=13(本)。

答:妹妹给哥哥书13本。

例5、大白兔和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倍。问:原来大白兔和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

分析与解:这道题仍是和倍应用题,因为有“和”、有“倍数”。但这里的“和”不是160,而是160-20+10=150,“1倍”数却是“小灰兔又自己采了10个后的蘑菇数”。根据和倍公式,小灰兔现有蘑菇(即“1倍”数)

(160-20+10)÷(5+1)=25(个),

故小灰兔原有蘑菇25-10=15(个),

大白兔原有蘑菇160-15=145(个)。

答:原来大白兔采蘑菇145个,小灰兔采15个。

篇11:植树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植树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1.有一条2000米的公路,在路一边每相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从头到尾需要埋设路灯杆多少根?

答:41根.2000÷50+1=41(根)

2.某大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墙根,有一条1000米的.甬路,每边相隔8米栽一棵白杨,可以栽白杨多少棵?

答:248棵.(1000÷8-1)×2=124×2=248(棵)

3.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树苗多少株?

答:150÷3=50(棵).

4.一根木料截成5段要16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截7段要几分钟?

答:每截一次需要:16÷(5-1)=4(分钟),截成7段要4×(7-1)=24(分钟).

5.从1楼走到4楼共要走48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答:每一层楼梯的台阶数为:48÷(4-1)=16(级),从1楼到6楼共走:6-1=5(段)楼梯,16×5=80(级)台阶.

行程应用题及答案

列车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行程问题应用题教案设计参考

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相遇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奥数杯赛试题揭秘-行程

应用题综合训练及答案

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优秀教案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路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合集11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2022-04-30

排列组合练习题及其答案2022-05-14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2023-06-28

利率的应用题和答案2024-04-05

五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2023-12-27

四年级解决问题带答案2023-04-05

人教版正比例教学设计2022-05-08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9大套路2023-01-18

小升初数学易错知识点与公式2023-12-20

奥数题及答案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