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推荐8篇)由网友“AlenaV”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阅读。
篇1:《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题:
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参考答案:
1、秋天美好景物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
(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篇2:《秋浦途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秋浦途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篇3:《秋》阅读答案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题:
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篇4: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秋境
张春燕
哦, 那秋! 秋天的花事自然不如春天那样争奇斗妍,但在百花式微中有三五科如秋海棠、木芙蓉和一串红之类花木的点缀,这个季节依然是一片灿烂。当然更好看的秋景还在后头——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 当辽阔的大地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树叶开始黄了,落了 。
哦,那些黄黄的叶簇,哦,那些疏疏的枝桠;看落叶渲染了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一阵凉风吹落树上三五片枯叶,叶片在地上打着旋儿,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丝色的阵雨了,再接着, 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了,那是落叶在向我们做着最后的谢礼呢!而在地毯之上,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天和淡淡的云。
哦, 那些“白藐烟尽处,红蓼水边头”的枯荷!在“白藕化花风已秋”之后,依然亭亭玉立,只是消褪了颜色的芬芳,日见凋残,它曾经有过的灿烂和美丽在这个宁静的秋日里已归于沉寂。伴着同样清冷的园林和寂寞的人群,伴着池塘里依稀可辨的几点浮萍,它的身影愈显伶仃。都说绚丽之后又会复归平淡, 它不例外吧!
而,在每一个“秋阴不散霜飞晚”的日子,人们仍需“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枯荷,是一种玉振之声, 是天籁, 如歌如禅,入诗入画。难怪一个诗人要说,人生不能缺乏的,除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便是令人陶醉的雨夜了。而令人陶醉的雨夜,又怎能缺乏枯荷的支撑呢?
枯荷自身,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在大好的晴天,它似乎也在倾听,听天的深处飘来清亮的雁鸣, 听地的远处传来似有若无的蝉歌。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改,它依然亭亭玉立——生命的秋境是另一番灿烂和美丽,轮回的世界也是。
“信是明年春再来”,待到来年的暖风熏得游人醉, 枯荷也将转世为田田的荷叶——那一池新绿呀:有平展着圆盘浮在水面的,有黄伞婢在空中摇摆着的,有半开半卷,生气勃勃地横斜着的,有刚露出水面,还紧紧地卷着,呈现雅态的,有兜着水珠任其在上面滚动的, 也有长的很高,但尚未展开叶面,散散漫漫耸起的……它将再次拥有美丽和歌声,拥有一分不求自得的生命的圆满,不再为谁而开,也不为谁而零落。
经过了草木际天的长夏和蝉声高远的初秋,静静的池塘里枯荷默然无语,它伫立,它守望,也许是为了它也曾错失过的一道目光?
1、本文遣词生动形象,请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白藕化花风已秋”之后,依然亭亭玉立,只是消褪了颜色的芬芳,日见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伴着池塘里依稀可辨的几点浮萍,它的身影愈显伶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将再次拥有美丽和歌声,拥有一分不求自得的生命的圆满,不再为谁而盛开,也不为谁而零落”,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请问,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是什么?它的作者谁?它与本文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请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消失。这里形容枯荷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表达了对它过去的美丽的惋惜和流连。
(2)孤独, 没有依靠。通过对枯荷形单影只、日见凋零的外形的描写,表达了秋境的萧瑟。
2、此处的秋景指生命的末期,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的最后时刻,绽放出更绚丽、更耀眼的光芒, 在生命的最后仍保持清高的气节。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它与本文都是赞美秋日的如诗如画,在秋日里发现美丽景色,由此引发了对秋的喜爱和深思。
4、“略”。
(意思对即可)
篇5:秋阅读答案
秋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刹时wàn zǐ qiān hóng( )、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měi bù shèng shōu( )。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轰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shuò guǒ léi léi(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shǔ bù shèng shǔ (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花园------
正确答案:花园------菊花
田间------
正确答案:田间------高粱
果园------
正确答案:果园------柿子
山坡------
正确答案:山坡------霜叶
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玛瑙似的------
正确答案:玛瑙似的------山楂
葫芦似的------
正确答案:葫芦似的------鸭梨
珍珠似的------
正确答案:珍珠似的------葡萄
3.仿写句子。
稻谷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参考答案:风儿来吹箫,小树伴舞蹈,鲜花歌声扬。
4.根据拼音写汉字。
shǔ bù shèng shǔ
参考答案:数不胜数
5.根据拼音写汉字。
shuò guǒ léi léi()
参考答案:硕果累累
6.根据拼音写汉字。
měi bù shèng shōu()
参考答案:美不胜收
7.根据拼音写汉字。
wàn zǐ qiān hóng()
参考答案:万紫千红
篇6:秋阅读答案
秋渐深 李娟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 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最美文》20xx年第10期卷首语)
7.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引出下文秋渐深时植物呈现的不同风貌,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2分)
8.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3分)
以动写静,刻画了秋天的静谧自然,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喜悦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
9.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呼应③④段写树的内容,概括了秋季树木的变化姿态,突出了“秋渐深”的主题;引出下文的人生感怀。(3分)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11.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形式:结构上,卒章显志;修辞上,使用比喻(或者“移用”),将人生和文字的简单纯净比成“秋天里的一棵树”,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内容: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应该像秋天的树一样,褪尽繁华绚丽,追求简单、纯净,如此,方能成就生命的超拔脱俗,也才会有开阔明朗的生命境界。
12.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说“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分)
选材角度:李娟的散文以小见大,在朴素自然的娓娓叙述中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比如作者笔下的“细密的榉树红叶”“相依相偎的稻草”“精致的晚菘”,无一不是惯常的生活化的事物,却又无不充溢了生活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
语言角度:李娟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细腻生动。比如将节气和植物比成一对恋人,富有情趣;而写收割后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则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这些细腻的描写,显示了作者简洁纯粹、沉静从容的创作观和生活态度。
篇7:秋阅读答案
秋前风雨顿凉
范成大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1)诗中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题目中的顿凉?(3分)
【参考答案】
前三句体现了顿凉:如约不须催,秋天如约而至,说来就来;两快哉,风雨迅疾到来,天气瞬间变凉;暑光如寇退,暑气像盗寇逃跑一样迅速消退。[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示例一:诗中的首联中描写秋天如期而至,风雨飞快而来,体现了夏末秋初的景象。秋不催自来,吹散了夏天的闷热。
示例二:①秋天如期而至,忽然间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下来。②风雨同时到来,让诗人感到畅快。
示例三:①秋天如约而来不需催促,雨声风声都轻快地响起,体现了顿凉。②夏日暑热像贼敌般惊退,体现了顿凉。③我预测明天会更冷,晚上的云混作一团,像乱山。
示例四:秋天如期而至,风雨齐来,夏天的暑气像敌寇一般退出。暮云聚集想要刮风下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通过写秋天风雨到来,暑气消退,表达了诗人对天气顿凉的喜悦之情;诗人不在意晚年暮景的到来,饮酒、作诗、读书,体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赋分说明:分析2分,思想情感2分。
(2)答诗人期待暑光如寇退,不拒绝老景的到来,表达了对暑热的厌恶也可得2分。
(3)答诗人饮酒触发诗情,书卷招邀,体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在之情 或者通过坚信明日更凉,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之情(对秋凉的向往)也可得2分。
(4)给分的情感:对顿凉喜悦、愉悦、喜爱(放宽标准,对秋天的喜爱也算对);轻松惬意;乐观豁达;安然闲适,对暑光的厌恶。不给分的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仕途不顺,想报效国家;借酒浇愁的愁思;年华老去的忧伤;光阴流逝的感叹;闲适自由;对以前辉煌的怀念;老年处境的悲凉;苦中作乐。
【评分示例】
4分示例:
示例一:首联写秋天匆匆而至,颔联亦写暑光退去,写出了对秋天凉爽的喜爱;颈联凭酒作诗,凭书度日,后文再写诗人相信明天天气更凉,抒发了作者的洒脱乐观之情。
示例二:诗的前两联描述了酷暑刚过,秋凉将至的闲适惬意;由于天气渐好,作者病弱的身体也投入诗作当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示例三:诗歌通过写秋天如期而至,夏天炎热退去,诗人饮酒作诗感到无比舒适,表达出诗人生活的悠闲自得以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到来将暑气吹散,表达了诗人对秋来的喜悦之情;通过写酒杯触动诗情、打开病眼读书、及透过云朵卜出明天天气更凉,表达的对生活的乐观。
赏析:
《秋前风雨顿凉》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秋天匆匆而至,颔联亦写暑光退去,写出了对秋天凉爽的喜爱;颈联写诗人凭酒作诗,凭书度日;尾联写诗人相信明天天气更凉,抒发了作者的洒脱乐观之情。全诗通过写秋天风雨到来,暑气消退,表达了诗人对天气顿凉的喜悦之情,诗人不在意晚年暮景的到来,饮酒、作诗、读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篇8:秋阅读答案
起联,写秋前风雨。秋期句,写立秋有固定日期,不烦人力去催。不过日期虽有固定,但暑气却未必在此时即能消退,秋后热是常见的,故次句说遇到雨脚风声而有两快哉之感。起句写季节之常,次句写遇风雨之快。
次联,写喜凉之情,此诗前后三联笔致均较平,惟此联最精警。秋前之凉爽,本为人们所盼的,故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的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之句,传诵人口。但写喜凉而用如寇退作为比喻则极罕见。对句用似潮来譬喻老境来势的迅猛,亦不寻常,不像以潮比愁之为常见。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可知迎凉、避老,两美难兼。诗以但得、不避四字冠于句首,显出瞬息间心情的变化,表示宁为前者而牺牲后者,以坚决语气强调,和他后来所写《立秋二绝》中的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用意相近。这一联,就组织言,是工整的对偶;就气机言,又是语意贯连的流水对;所以兼有立意新颖、取譬奇特、语言精工、气机灵活的妙处。
第三联写天凉后生活的变化。天气凉爽了,故觉酒杯可亲近,亲近酒杯,又收到触拨诗情之效;天热、眼病,都不利于看书,天气凉爽了,读书的兴致又起,病眼也就受招邀而继续看书。触拨、招邀,从物拟人写来,角度有变化,用词也新鲜。这联所写顿凉之效,使上联所写之喜显得更有着落,起了以事足情,以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结联,预料未来情况。今日之凉,是否一现即退,开头尚有难卜之意,故有但得的假设之词。这一联则由于观察到暮云全作乱峰堆,云气犹浓,雨自不会骤歇,故能够肯定明日更凉,由当前写到未来,使喜意更深,余味盎然。
★ 枫叶礼赞阅读答案
★ 《秋韵》阅读答案
【《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2023-11-02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2022-08-04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10-28
《秋魂》教案设计2023-06-19
喜欢秋高二作文2023-04-11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05-06
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2022-06-04
高二作文秋2022-12-29
《听听,秋的声音》阅读答案2022-04-30
文章《天子坟》习题及答案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