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3-10-02 07:55:2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共9篇)由网友“随处可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篇1: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注释

尝: 曾经。

负: 背,驮。

宦者:太监,公公。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百姓财物,只给少量钱财或直接掠夺的最无赖、最残酷的方法。

才: 仅仅,只。

与: 给。

索: 索要,索取。

门户:指门户税。

仍: 仍旧。

邀: 强要。

内:宫内

以: 用。

与: 给。

妻子:妻子和孩子。

至:到。

涕: 眼泪

付: 还。

有: 只有。[5]

直: 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尚: 还。

而已:罢了。

有:只有

遂: 就。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这样以后才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5.文中卖柴的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创作背景

唐代的“宫市”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初名“内中市买”,后改称“宫市使”,负责宫廷采买事宜。历经肃宗、代宗到德宗朝,权力逐渐转入内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时尚知节俭,晚年却越来越贪婪奢靡,“宫市”也折腾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

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德宗末年连宫市文书也不用了,“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白望”这名号起得够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货物,就以宫市的名义掠走,只付大约十分之一的货值,还要另索货物进宫的“门包”和脚钱。这些恶棍的身份真假莫辨,卖货的百姓常常空手而归,“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赏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本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农夫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这也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压迫人民导致的结果。所以换个角度,这篇文章也暗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迫人民。

这篇文言文通过对卖柴老翁的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在反映古代时宦者(太监)对贫苦农民百姓的收费的贪婪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篇2:农夫殴宦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

2、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后才有饭吃。

3、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抨击。(大意对即可)

篇3:农夫殴宦阅读答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参考答案:

1、给;哭;直同值,价值;殴打

2、A

3、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这样以后才有饭吃

4、宫市对人民的欺诈和压迫

篇4: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答案

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答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这样以后才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作用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把标题“__”改为“__”,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__”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4.“__”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篇5: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篇6: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

2、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后才有饭吃。

3、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抨击。(大意对即可)

篇7:《农夫与行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农夫与行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农夫与行者

原文

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行者服而退。

阅读练习

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而:才。

B.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而退           而:却。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参考答案

1.D 应为表修饰关系的“地”

2.①你这个农夫啊太懒了!

②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同时还告诉我们“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

注释

甫田::大田

行者:过路人

息:喘息

甚矣,农之惰也:主谓倒装,即“农之惰也甚矣”,意思是“你这个农民,太懒惰了”

术:方法

解衣:脱下外衣

未及移时:不到一个时辰

汗雨:出汗像下雨似的

移时:一个时辰(2小时)

仆:倒下

徐:慢慢地

曷:同“何”,什么

殆:大概

作者:耕作的时间

且:语气词,无实意

耕之道:耕田的方法

译文

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耕作的`时间与我耕作的时间比,再用你休息的时间与我休息的时间比,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启示

1 有些事情看上去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应亲身体验,不应早下结论。

2 欲速则不达。

3 选文中的过路人,不懂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他只知道蛮干,企图在一瞬间就把土地全部翻完,没干多久,就干不动。可见不是内行不了解行情。

4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方法。

5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

篇8:《五代史宦者传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宦者传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③,其为心也专而忍④。能以小善中人之意⑤,小信固人之心⑥,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⑦,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⑧,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⑩,至抉其种类⑾,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以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⑿。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⒀。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释】

①宦者:即宦官。也叫太监,是一些被阉了后失去性能力的男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政事,但其上层分子是皇帝最亲近的奴才,所以往往能窃取大权。

②一端: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③近而习:亲近熟悉。

④专而忍:专一隐忍,不露真情。

⑤小善:指一些能得到人君喜欢的小事。中:合。

⑥小信:指一些貌似忠心耿耿的小动作。固:稳住。

⑦硕士: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⑧帷闼:帷:帐幕。闼:tà,宫中的小门。

⑨质:抵押品。

⑩奸豪:奸雄,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资:口实,资本。

⑾抉:读音jué,剔出,剜出。

⑿捽:zuó,揪。

⒀唐昭宗之事:唐昭宗经常狂饮,喜怒无常,密谋尽诛宦官。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假托皇后的命令,立太子,囚禁昭宗,想尽诛百官后,再弑昭宗。后来都将孙德昭等斩王仲先,杖杀刘季述,迎昭宗复位。以后朱全忠利用诛宦官的机会,弑昭宗,灭了唐朝。

一: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 端 也——端:方面

B.小信 固 人之心——固:使……牢固

C.患已深而 觉 之——觉:觉察

D.不 幸 而不悟——幸:宠幸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二:

【注】①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②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③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④捽:揪。⑤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次年,朱温兵围凤翔。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 杀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中:迎合

B、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快:使感到痛快

C、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让

D、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左右:宦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其用事也近而习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①其源深于女祸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②宦者之为祸

D.①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

B.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地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史学家的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3分)

②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4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C 使,假使,假如

16、【答案】C

【解析】C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于”,均作介词,意为“比”。D项,“以” ,均是介词,用,把。

17、【答案】D 【解析】文章并未“触及到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18、参考答案

①等到人君已经信 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进行威吓来控制人君。

②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

【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这来源比妇女的祸患还要深。

妇人女子,不过使君王好色罢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并非在某一处或某一件事情。因为宦官做事情,经常在君王左右,亲近服侍。他们的心思专一,善于忍耐。能讨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能在小处表现诚实以稳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亲近他们。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后拿福祸来恐吓君王把持朝政。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罗列在朝廷,而君王以为离自己疏远。宦官却服侍起居饮食,不离自己前后左右,显得更为亲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亲近,忠臣贤士日益疏远,君王的势力日益孤立。势力越孤立,则恐惧祸乱的心情一天天更厉害,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出于他们的喜怒,祸患隐伏于宫门帷幄之中。这样昔日所谓可以依赖信任的人,就是现在起祸为患的。待君王觉得祸患已深,想与被疏远的忠臣贤士策划,除掉左右亲近的宦官,但事情和缓则培养祸乱越深;事情急促,则宦官挟持君王为人质,这时虽然有圣贤的智慧,也不能与之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实行,实行了也不能成功。如果事情发展走了极端,则两败俱伤,所以大的祸患导致国家灭亡,小的祸患导致君王身死,而使奸雄借机起事,围捕宦官一党,将他们斩尽杀绝来快愉天下人之心才罢休。以前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宦官的祸患,常常就是这样,并不是一朝一代如此。为君王的人,也不想养祸患在宫内,而疏远忠臣贤士于宫外,只是渐渐积累而时势使他那样。

女色的.媚惑人,如果不幸而不觉悟,那么祸患就会来临。假使他一旦觉悟,揪起头发,将她驱逐就可以了。宦官为祸患,虽然想悔悟,但时势使君王不能将他们赶走,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深于女色的祸患”,即指如此。怎么能不引以为戒呢?

【解析】

这是《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害,深于女祸。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其实,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

欧阳修擅长写史论,该文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清人吴楚材誉之为“可为千古龟鉴”,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说文章对于历代帝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以宦官制度这一结症给国家带来的危害立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使文章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3] 《五代史宦者传论》是《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害,深于女祸。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其实,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2] 该文的篇幅虽不长,但层次较多,分析详尽,而且夹叙夹议,从容不迫,确属功力不凡。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本文把“乱人之国”的根源归咎于宦官、女祸,这种观点也是不全面的,只能说明作者在思想上具有局限性。

篇9:李密《陈情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李密《陈情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陈情表》

晋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7.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陈情表》阅读答案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

D.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参考答案:

6. A 除:授予官职。

7. 【答案】B

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

8. 【答案】D

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

9. 【答案】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二: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参考答案

16C

17C

18B

19D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赏析: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惟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农夫殴宦》原文及译文鉴赏

《鹦鹉曲·农夫渴雨》原文译文及鉴赏答案

我的阅读故事中考语文作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优秀教案

《蟾宫曲·怀古》原文赏析

孟浩然《田家元日》翻译及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蟾宫曲·怀古》赏析

卖炭翁说课稿

《卖炭翁》获奖教学课件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共9篇)】相关文章:

《论贵粟疏》阅读习题及答案2022-09-16

首春逢耕者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13

《蟾宫曲·长沙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06-05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2-05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原文和翻译及赏析2023-04-09

上之回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9-21

《佝偻者承蜩》阅读答案2022-10-19

文言文《智囊上智部太公孔子》翻译及赏析2022-11-06

魏齐富的检讨书2023-02-12

孟浩然田家元日原文及赏析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