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候守信》阅读及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娟权斐”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魏文候守信》阅读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魏文候守信》阅读及答案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阅读训练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
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
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1、C
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
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篇2:《魏文候守信》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魏文候守信》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阅读训练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吾欲之南海
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 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143、
1、C
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
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很讲信用,因而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次日午时到狩猎厂打猎。那天,宫中饮酒,喝的很开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后,得知国力逐渐强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下令摆上酒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酣(hān)畅淋漓突然,魏文侯带着几分醉意问道:“午时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的狩猎场。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今天喝酒这么欢乐,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猎,大王何必冒着雨白白去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跟人约好了,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魏文候守信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魏文候守信
魏文候守信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阅读训练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
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
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143、
1、C
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
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篇4:《魏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魏略》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答案:
5.C 6.D 7.A
8.(l)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篇5:文言文阅读《魏观》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魏观》练习题及答案
魏观,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未几,又命偕文原吉、詹同、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三年,转太常卿,考订诸祀典。称旨,改侍读学士,寻迁祭酒。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五年,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前守陈宁苛刻,人呼陈烙铁。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建黉舍。聘周南老、王行、徐用诚,与教授贡颍之定学仪;王彝、高启、张羽订经史;耆民周寿谊、杨茂、林文友行乡饮酒礼。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明年擢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未行,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初,张士诚以苏州旧治为宫,迁府治于都水行司。观以其地湫隘,还治旧基。又浚锦帆泾,兴水利。或谮观兴既灭之基。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
摘自《明史·一百四十卷》
20.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入为起居注 入:与出相对,外官进朝廷
B.称旨,改侍读学士 称:适合
C.课绩为天下最 课:劝勉
D.或谮观兴既灭之基 谮:诬陷
21.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魏观的`才干的一项是
①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 ②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
③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 ④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⑤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 ⑥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观是湖北蒲圻人,当初隐居山中,是朱元璋南下武昌时聘请他出来做官的。
B.魏观博学多才,深受太祖恩宠,先后受命寻访遗贤,教授诸王,考订祀典。
C.魏观在苏州知府任上,明教化,正风俗,深受百姓爱戴,最终朝廷命其留任。
D.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魏观还迁苏州府,并治理了旧址,又浚通水道,兴修水利。
2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老子》)
20.C
21.A
22.D
23.(1) 偕、介宾后置、句意各1分
(2)坐、谪、旋、句意各1分
(3)廉、遂、寻各1分
2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共10处,答对9处以上给3分,答对7处以上给2分,答对4处以上给1分)
篇6:送魏大从军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送魏大从军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 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19.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
18.B
19.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篇7:《魏叔子文集》阅读答案及译文
《魏叔子文集》阅读答案及译文
黄公讳荩卿,字翊明,世为清江人。与熊文毅公同学,相得欢,故文毅以女字其子履中。万历壬子举于乡,屡试礼部不第,叹曰:“母老矣,欲丐微禄养吾亲。”乃谒选,得龙泉县学教谕。 所奖拔多一时闻人,郭公维经、欧阳公铉并成名进士,卒死国难,其尤著也。
崇祯戊辰改授行衢州府推官,衢冲繁而俗险,皮吏因缘为奸,公厘剔宿弊殆尽,上官以为能,使数署府县官印。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日过从惟文毅公及杨文正公廷麟、曾文忠公樱而已。文毅公仲子兆行负才节,好度外士。尝饮肆中,见一伟丈夫与人语国事,慷慨发上指。兆行心异,就之谈。询其姓氏,则亡将蜀人周文彬也。公闻之延为上宾。时杨文正倡义督师赣州,兆行从文毅间关闽海,而公誓死破产募兵于皂山之麓,图大举南应文正。会有告密者,敌帅以突骑数千袭公,诸寡人皆乌合,不战而溃,公仅身免。文正公特疏题授监军副使。
未几闽中溃贑州城破文正公自刭而文毅公己以已丑岁自经于家公抚膺大恸曰熊公得死所矣吾老无能为。乃遣履中入粤,命之曰:“汝僇力从王,毋反顾。以终汝父之志。吾死且无憾。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年,弗得归。公长子刚中呕血死。公郁郁不得志。遂婴疾不食。及履中归,而公已死九年矣。
公卒壬辰十二月,距其生万历甲戌五月,年七十有九。禧既按履中所请兆行为状志公。予生晩,不获从公游,而尝师事文正公,与兆行为兄弟交。闻公之义而幕公也久矣。
公父我山公讳庸,以公贵赠官。妣杨氏,封孺人。我山公好行其德,万历戌子岁饥,尽出仓以贷贫者。明年又饥.则尽免所负,举责者贫,焚其券。方公兵溃时,敌怒不得公,纵火焚其屋,三举,火皆灭,人以为我山公阴德,公忠义之报云。
(节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闽中溃/贑州城破/文正公自刭而文毅公己以已丑岁自经于家/公抚膺大恸曰熊公得死所矣/吾老无能为
B.未几/闽中溃/贑州城破/文正公自刭/而文毅公己以已丑岁自经于家/公抚膺大恸曰/熊公得死所矣/吾老无能为
C.未几/闽中溃贑州城/破文正公/自刭/而文毅公己以已丑岁自经/于家公抚膺大恸/曰/熊公得死所矣/吾老无能为
D.未几闽中溃/贑州城/破文正公/自刭而文毅公己以已丑岁自经于家公/抚膺大恸曰熊公得死所矣/吾老无能为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示尊敬。
B.“礼部”,六部之一,管典礼、科举、学校、屯田水利等事。
C. “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D.“戊辰”,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公克尽孝行。为奉养年老的母亲,他到吏部等候选派,被任命为龙泉县教谕。
B.黄公礼贤惜才。当时许多有名望的人都得到他的举荐和赏识,先有郭公维经、欧阳公铉等,后有周文彬。
C.黄公忠君爱国。先是不怕破产在皂山脚下相募士兵,图谋大举兴兵策应杨文正公;后派黄履中历经艰险前往粤地作战。
D.黄公积善行德。万历戌子年发生饥荒,他拿出仓库中的全部粮食借给穷人,对于无力偿还者则不要其偿还。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0分)
①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日过从惟文毅公及杨文正公廷麟、曾文忠公樱而已。
②明年又饥.则尽免所负,举责者贫,焚其券。
参考答案
4、B
5、B(不包括“屯田水利”。)
6、D(张冠李戴,这是黄公的父亲我山公黄庸的行为。)
7、(1)【被动句1分,“以”1分,“日”1分;大意2分】(他)已经被提拔为宿州之州,因为要奉养老母亲,没有接受任命,闭门谢客,每天互相往来的,只有熊文毅公,杨文正公廷麟、曾文忠公樱。
(2)【省略句1分,“所负”1分,“责”1分;大意2分】第二年,又闹饥荒,(我山公)就全部免除穷人借的钱粮,借债的贫穷家庭,就把券契焚烧掉。
【参考译文】
黄公名荩卿,字翊明,世代都是清江人。(他)曾与熊文毅公一起读书,关系很好,所以熊文毅公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黄公的儿子黄履中。(黄公)于万历壬子年参加乡试中举,屡次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都没有考中,感叹说:“母亲年纪大了,我想求取微薄的俸禄来奉养我的老母亲。”于是到吏部等候选派,被任命为龙泉县学教谕。他所奖励提拔的'多为当时有名望的人,郭维经、欧阳铉都树立名声、考取了进士,最终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是其中尤其著名的两位。
崇祯戊辰年间,黄公改任衢州府推官,衢州要道众多而民俗险恶,邪僻的官吏勾结,行不法之事,黄公到任,基本革除了旧的弊端,上级官员认为他有能力,多次让他代管州府、县衙大印。(他)已经被提拔为宿州之州,因为要奉养老母亲,没有接受任命,闭门谢客,每日互相往来的,只有熊文毅公,杨文正公廷麟、曾文忠公樱。熊文毅公的二儿子熊兆行有才能、节操,喜欢结交各地有识之士。曾经在酒店里喝酒,遇见一位魁梧的男子和人谈论国家事变,情绪激昂,怒发上指。熊兆行心里感到奇怪,就过去与之交谈,询问他的姓氏,原来是逃亡的将领蜀人周文彬。黄公听说后把周文彬待为上宾。当时杨文正公举兵行事,在赣州统兵作战,熊兆行跟随熊文毅公辗转来到福建海滨,而黄公不怕破产,在皂山脚下招募士兵,图谋大举兴兵策应杨文正公。恰逢有人告发了此事,敌人率领数千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偷袭黄公,刚招募过来的士兵都是乌合之众,还没有作战,先自溃散,黄公仅得免于一死。杨文正公特意上奏,请求授任黄公监军副使职。
不久,闽中部队溃散,赣州城也被攻破,杨文正公自杀,熊文毅公也于己丑年在家里上吊身亡。黄公拍着胸口悲痛着说:“熊文毅公死得其所。我年龄大了,没有什么能力了。”于是,派遣黄履中历经艰险前往粤地,命令他说:“你尽力跟从大王,不要有所顾虑,以实现你父亲的志向,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等到黄履中被授任兵部主事,恰逢粤西地区部队溃败,他在蛮獠中藏身十余年,不能回乡。黄公的长子黄刚中吐血而死,黄公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于是染上疾病不能进食。等到黄履中回来,黄公已经死去九年了。
黄公死于壬辰年十二月,离他出生的万历甲戌年五月,已经有七十九年了。我就按照黄履中的请求、熊兆行提供的(黄公的行状)写了这篇文章。我作为晚生后辈,没有机会与黄公交往,而曾经以杨文正公先生为师,与熊兆行结下兄弟般的交情。听闻黄公的义节而仰慕黄公已久了。
黄公的父亲我山公名黄庸,因为黄公地位高被赠予官职。先母杨氏,被朝廷封为孺人。我山公好积善行德,万历戊子年发生饥荒,他拿出仓库中的全部粮食借给贫穷人。第二年,又闹饥荒,就全部免除穷人借的钱粮,借债的家庭贫穷,(我山公)就把券契焚烧掉。当黄公的士兵溃散时,敌军将领因找不到黄公而发怒,纵火焚烧他家的房屋,三次点火,火都灭了,人们以为这是我山公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黄公的忠义精神得到的报答。
篇8:《魏武游侠》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武游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魏武游侠》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选自《世说新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尝:___________ (2)因潜入主人园中因:_____________
(3)青庐中人皆出观皆:___________(4)遂以俱免遂:___________
2.与文中遂以俱免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喷以烟 B.俱以假山显
C.以其境过清D.投以骨
3.翻译句子。
(1)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劫新妇用的是什么计策?你觉得在本文中曹操是机智勇敢还是奸诈?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曾经(2)于是(3)都(4)终于 2.A(解析:遂以俱免是遂以之俱免的省略,以应解释为用。B.凭借;C.因为;D.把) 3.(1)(曹操)于是进入(房内),抽出佩刀劫了新娘,和袁绍一起跑出去。(2)(他们)走错了路,跌进了枳刺丛中,袁绍(被困在里面)不能动弹。 4.调虎离山计。第二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 吴起名言的语录
★ 讲诚信演讲稿范文

【《魏文候守信》阅读及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干山志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5-21
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2023-11-26
晋文公纳谏文言文翻译2022-04-29
关于成绩的作文2023-02-16
成绩的作文2023-02-14
管理故事:乐羊灭中山2023-08-10
文言文阅读《吴起》附答案2023-05-27
经典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2023-09-10
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赏析翻译2023-12-06
韩休为相的原文和翻译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