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锦集7篇)由网友“garym”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然( ) (2)皆朝于魏( )
(3)克之,以封其子击 (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小题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小题4: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小题2: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小题1:
试题分析:“文侯应之亦然”中“然”是这样的意思,“皆朝于魏”中“朝”是拜见、朝拜的意思,“克之,以封其子击”中“克”是战胜、攻破的意思,“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中“反” 通“返”,返回的意思。本题虽然考的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但考生也要注意辨别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意。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便考试时能够得心运手。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句可以这样来划分句子的节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虞人、期、虽、岂”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
试题分析: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后,可以知道,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三件事是:(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篇2:文侯与群臣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侯与群臣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D(3分)
3.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4.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其中一点就是提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有自己的阅读量增加了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人们常说博览群书就是这样的,很多调查显示,经常阅读的孩子累积的词汇是远远超过只是机械的写作训练的,积累大量阅读的孩子的表达能力是一定会好于普通阅读量的学生的。
坚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是最有效学好语文成绩的方法,中学生平时可以多读一些经典文学比如:《鲁迅文集》、《徐志摩经典》、《中学生必背古诗300首》等这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阅读书籍。
2学会在模仿中创造
相信很多中学生都被写作文给愁怀了,不知道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应该写什么素材,平时经常累积阅读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就是有好处的了,平时积累的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到大量优美的句子。
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主要是看平时生活中中学生们会不会观察和模仿。有句话说的好“自古文章一大抄”,但是在这里并不是让中学生们去抄文章,而是看你是否会模仿写作,把自己经常阅读的优美的句子都摘抄到一个本子上,然后积累起来,经常翻阅几次,最好是能够背下来,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把这些经典的作文用到自己的文章上。
3多做阅读题
平时多做阅读题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中学生在平时做题中一定要大量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能提高自己做题的效率,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拿到高的分数。
篇3:文侯与群臣饮酒阅读答案
【原文】: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阅读训练】: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篇4:文侯与群臣饮酒阅读答案
回答问题。(12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然( ) (2)皆朝于魏( )
(3)克之,以封其子击 (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小题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小题4】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小题2】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侯应之亦然”中“然”是这样的意思,“皆朝于魏”中“朝”是拜见、朝拜的意思,“克之,以封其子击”中“克”是战胜、攻破的意思,“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中“反” 通“返”,返回的意思。本题虽然考的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但考生也要注意辨别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意。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便考试时能够得心运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句可以这样来划分句子的节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虞人、期、虽、岂”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后,可以知道,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三件事是:(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5:文侯与群臣饮酒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B.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上客”,即上等客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性命难保。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案】8.D9.C10.D
11.(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2)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解析】
【8题详解】
D项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可断句为: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故选C。
【10题详解】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德时,他只是大怒,没想杀他。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
【点睛】译文参考: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 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 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 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篇6:文侯与群臣饮酒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
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 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篇7: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答案解析
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答案解析
回答问题。(12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然( ) (2)皆朝于魏( )
(3)克之,以封其子击 (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小题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小题4】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小题2】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侯应之亦然”中“然”是这样的意思,“皆朝于魏”中“朝”是拜见、朝拜的意思,“克之,以封其子击”中“克”是战胜、攻破的意思,“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中“反” 通“返”,返回的意思。本题虽然考的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但考生也要注意辨别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意。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便考试时能够得心运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句可以这样来划分句子的节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虞人、期、虽、岂”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后,可以知道,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三件事是:(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 言志的原文及翻译
★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文言文文侯与群臣饮酒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文言文齐桓公练习题2023-11-01
文言文《景公饮酒》原文与译文2023-05-10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024-02-13
“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2022-08-08
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2-11-24
史记·郭解传阅读答案2023-05-15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2024-02-05
《淮南汜论训》阅读答案2023-05-11
徐霞客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6-11
高考文言文应对策略论文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