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01-22 07:50:5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共8篇)由网友“xiaotaochow”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水很活泼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很活泼阅读理解附答案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语是______________。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

2.水很活泼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认为它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请你就语文教学提两点改革的建议。(注意联系自己平时语文学习的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司空见惯、习惯成自然等 生动、鲜活等(不唯一)

2.拟人。略。

3.联系起来看,作者的目的在于揭示应试教育的危害。

4.这句话痛斥了中国的教育僵化呆板,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5.略。

篇2:水的感悟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的感悟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的感悟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那恐怕要数“空气”和“水”了。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无从把握和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而“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用、可感。正因为有水,我们的地球才区别于其它星球,也正因为有水,人类才能绵延不jué。

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水就像人的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③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够征服强大。最典型的是滴水穿石,以滴水之功,日积月累即可洞穿硬石。钢铁在水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就像老子所言“柔弱能胜刚强”,这看似矛盾却是能够理解的。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这个道理,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④水,随流赋形,但它始终坚守个性。尽管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水并不是任意随人随物摆布的,一直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它的个性,水就会表现出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当一盆水倒在地上,它就会随意而流;当江河被束缚过分,它就会冲破堤坝;当雨水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受制于人和物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⑤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宁静。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甚至是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为了归于平静。水平如镜时,它才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才能显示出宁静致远的内心。因此,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⑥水,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却占了五分之四。如果说,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有了这面镜子,云彩、飞乌、高山可以映照自己,而人类更可鉴别身心,包括容貌、品行、感情和思想。

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绵延不 jué绝

2.第②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

3.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是:

(1)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2)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

(3)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4)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4.请根据第③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如:长勺之战、抗日战争等(事例正确1分,围绕“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等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篇3:六年级阅读理解周庄水韵附答案

六年级阅读理解周庄水韵附答案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 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________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_________,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__________,令人目眩。(A)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B)细细_____________,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选段横线处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覆盖 笼罩 晶莹 谛听

B.笼罩 覆盖 明净 聆听

C.覆盖 笼罩 明净 聆听

D.笼罩 覆盖 晶莹 谛听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次游周庄的印象。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句子是以哪种感觉来写周庄的景物的?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把迷人的周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你也试试吧: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我们可爱的兰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水墨画 版画

3.视觉 听觉

4.“略”。

篇4:《那水不结冰》阅读理解附答案

《那水不结冰》阅读理解附答案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的 水。

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4.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参考答案:

1.冬天秋天。

2.温柔多情清澈甜美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4.(1)用比喻的手法,总结性地写出了冬天济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

5.原句是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能突出作者对济南的水的热爱,改过后没这种效果。

篇5:《枯木的妙用》阅读理解答案

《枯木的妙用》阅读理解答案

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

于是,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及时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

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

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援。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

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了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有了作孽和繁殖的机会。

以上这些发现,让人们明白了一条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面对大自然,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 。

(选自《百科知识》第五期,有删改)

21.根据选文,说说枯木有何妙用。(3分)

22.选文写了两场与枯木相关的生态灾难,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4分)

2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不超过80字)(4分)

参考答案:

21.(3分)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鸟儿、蚂蚁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维持生态平衡。)

22.(4分)①火灾 ②虫害(虫灾)

23.(3分)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4.(4分)要点: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会用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篇6:三代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代阅读理解附答案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碰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 拉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 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说:“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是我太多虑了,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拦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股搁下车子跟上前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

1.那位陌生的先生为什么向“我”的自行车撞上来?

2.“我愣愣地目送他们”,“我”为什么发愣?

3.试从写作方法和主题等方面比较《三代》与课文《散步》的异同,至少比出异同各一点。

异:

同:

1.他为了保护孩子和父亲

2.被陌生先生对孩子和父亲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震撼了

3.异:角度不同。课文以“我”的角度写对母亲儿子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对老去的生命的善待;《三代》中的“我”只是那位陌生先生对父亲孩子极尽保护责任的见证人。 同:两文都 深刻揭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使命。(此题回答有理即可得分)

篇7:子规阅读理解附答案

子规阅读理解附答案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对比(1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反衬。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

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

(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篇8: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

2008年,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近日,有人在博客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讽刺。”对此,马上就有“山寨帮”反对,‘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我只是想问,怎么不见“山寨帮”去追捧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呢?山寨药怎么不买呢?山寨鸡蛋怎么不吃呢?因为用了这些山寨产品后,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山寨服装价格便宜,山寨手机比真的更花哨,这些对自己都没什么害处。由此可见,“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贴牌后进入市场,而一旦被冠以“文化”的名称之后,盗版、侵权就更加堂而皇之了。

现在,在许多地方的电子产品市场上,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的产品改头换面地拼凑一番。据报道,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国产手机品牌是致命一击。如今,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有的出现亏损,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版《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人搞山寨《纽约时报》,其实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其讽刺幽默跃然纸上。但中国的山寨文化没有幽默讽刺,只有唯利是图。更重要的是,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之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而山寨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后,还混淆了国人的价值观,好与坏、真与假的界线变得模糊了。

假冒的就是假冒的,盗版的就是盗版的,不是经过打扮,就能光明正大地成为“文化”。因此,不要再说什么“山寨文化”了,它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

(选自2009年第1期《国学》)

1.下列对“山寨文化”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山寨帮”唯利是图的产物,他们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使之成为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

B.“山寨文化”盗取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冠以文化之名,目的是使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堂而皇之。

C.“山寨文化”在美国也有,只是他们的产品广告宣传更有人性化,更有幽默感。

D.“山寨文化”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因为它是经过一番打扮而不是光明正大地成为“文化”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08年,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等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继山寨手机粉墨登场后,纷纷亮相,层出不穷。

B.有人认为,“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彰显草根创新精神,不如说是讽刺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严重缺位。

C.山寨手机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销售税,研发产品的成本也很低。

D.2007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手机几乎都是山寨手机,严重影响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这让“山寨帮”说话硬气起来。

B.山寨帮虽然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但并不生产对人体有损害的产品。

C.由于山寨手机质优价廉的冲击,有些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已经退出市场。

D.“山寨文化”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悲哀,应该依法严惩。

阅读答案:

1、C.美国虽有山寨版《纽约时报》,但并不是产品广告。

2、D.原文是说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

3、A.(B.“不生产对人体有损害的产品”没有依据。 C. 山寨手机“质优” 没有依据。D.文章并没有“应该依法严惩”的意思。)

水的说明文

环保在我家的作文怎么写

甜甜的泥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勤俭的作文二年级

生活中的小妙招作文

150个简单有用的生活小常识

垃圾是怎样“炼”成的作文500字

勤俭的妹妹作文

勤俭作文800字

伊州歌 王维 诗歌鉴赏-伊州歌 王维 阅读答案

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
《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淘米水的妙用阅读理解附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芦花荡》课内阅读附答案2023-12-21

学以致用叙事作文2024-04-29

《伊州歌》唐诗品读2022-12-09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2022-10-16

我咋这么乖呢初中作文2023-02-13

我的勤俭奶奶作文2023-09-27

成由勤俭败由奢演讲稿800字2022-04-29

王维——《伊州歌》2022-11-03

环保作文:我家的环保风1200字2022-09-04

成有勤俭败由奢演讲稿5分钟推荐2023-01-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