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

时间:2024-01-24 07:41:4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earl200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

篇1: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④几欲先走走:

⑤为宫室器皿人物为:

⑥盖大苏泛赤壁云盖: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

【小题3】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3分,1、2空0。5分3。4空各1分)

【小题4】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技》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其中第二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B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是从静态的角度正面描写宾客的神态。

C《口技》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D从选段看,雕刻者技艺精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张潮《虞初新志》善奇巧(写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22324

【小题1】D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对教材中常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要重点掌握。

【小题1】A中“第一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而醒;B中应是侧面描写;C中应是侧面描写。

篇2: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分)

【小题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4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 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字。(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 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____ __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小题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俄而

【小题2】虽:古,即使 今,虽然 名:古,说出 今,有名

【小题3】 (1)夹杂 (2)象声词

【小题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小题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小题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篇3:口技的阅读题含答案

口技的阅读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儿含乳啼声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举世闻名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1)不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儿子睡觉的声音也渐渐的停止了。

(2)忽然有一个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叫,接着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叫。

4.写听众的反映。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5.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篇4:口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 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1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众宾团坐

b.满坐寂然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c.妇拍而呜之 当是时 一时齐发

d.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e.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f.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 两股战战

g.奋袖出臂 几欲先走 群响毕绝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3分)

8.口技表演者表演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9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2分)

【参考答案】

5.参看教参

6.参看教参

7.列举道具,暗示道具的简单,以此来表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8.模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过程;模仿一家由醒又入睡的经过;模拟一场特大火灾时的惊险场面。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篇5:守岁阅读理解含答案

守岁阅读理解含答案

守岁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8.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结合文本,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6分)

21.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回答。(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共7分)

18、(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来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9、(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20、(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来。(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2分)

21、作者认为我们不必勉强,但也希望人们能够体验守岁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保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3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现状堪忧,很多民俗渐行渐远。但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所以还要努力去传承。(概述观点,2分)

如: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重视,并提供空间和条件,如传统节日日放假将更利于民俗的传承;人们也应该克服喧嚣,克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压岁钱就不能成为攀比之物;当然,民俗也应该推陈出新,如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鞭炮和烟花的燃放就应该有所节制。

(向以上任一方向略加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篇6:塞翁失马阅读理解含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理解含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用“福事”“祸事”分类概括归纳文中所写之事。(用原文回答)

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说的'的道理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福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祸事:马无故亡而人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2.①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事呢?

②青壮年拿起武器作战。

③唯独他儿子腿脚有毛病,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3.祸福相生。(或:祸福相倚)

(意对即可)

篇7:英雄阅读理解含答案

1.(4分)【①前四章第一段句式相似,使小说有一种排比(整齐)的美感(韵律感)。②五个段落都点明了“她”的年龄,使全文时间线索分明。(构成时间线索,使全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③前四章第一段句式相似,使第五章第一段的不同句式得以凸显,引人注目,从而使小说的高潮(第五章内容)更加突出,震撼读者。(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4分。)】

2.(5分)【①他年轻时挽救战友的行为代表了英雄的精神境界。(2分)②他的高尚精神品质始终保持,没有改变。(2分)③英雄在生活中很平凡,低调而不张扬。(1分)④人们只关注到英雄的壮举,而在平时则对其淡忘甚至漠视。(2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亦可。如:“人民军队造就了英雄,也为社会风尚树立了高标。”(2分。)本题最多得5分。)】

3.(6分)【①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难忘。(“她”始终珍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②高贵的精神会引起高贵心灵的共鸣,并产生恒久的精神力量。③因女儿的反应而自然联想,意在映射、感喟时代变迁、普通人价值观的变化。(答对两点即可得6分)】

本小说的第二套题及答案

1.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

2.文中画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4.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8分)

篇8:英雄阅读理解含答案

1.(示例)一是“我”眼中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文中有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句子,答题时可以先找出来。“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台上英武的他”“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憨憨地笑着”“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探头探脑……申请困难补助的……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一共五处,这些语句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英雄的变化。其次,再从英雄角度回答其一生的变化就可以了。

2.(示例)写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甚至卑微,表现出作者失望的心情;和英雄的壮烈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英雄的伟大。

解析:文中用细节描写“英雄”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第二处是“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第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激昂、高大;第二处细节描写意在表现英雄归于平凡,生活于坎坷贫穷中,前来申请困难补助,受到礼遇而惶恐不安。两处描写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梳理出这些,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3.(示例)结构上,和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心灵被英雄深深地震撼,进一步表现了英雄的伟大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能力。这一段是“我”对四十年前的自己的回忆,更是对英雄一生的追忆。他经历了如此平凡的生活,现在又在勇斗劫匪中牺牲了,“泪水”传达出“我”的震撼和痛惜,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恍如”句照应了前面聆听英雄报告的情景。

4.(示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也可以谈“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英雄的认识需联系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记叙了英雄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英雄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心灵,字里行间充满对他的高度评价,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我”一样对英雄充满景仰。虽然指残,虽然困顿,却时刻不忘一个军人的职责,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篇9:小丑阅读理解含答案

小丑阅读理解含答案

小丑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 ;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他的耳里,说他到处被公认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使他愚蠢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行。

他在街上碰见一个熟人——接着,那熟人夸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了——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即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你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早已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人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

“你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一个坏透顶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的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权威的人——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1.文中的“小丑”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又成了什么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小丑”对三个“熟人”说话时都是“提高声音说道”,小丑为什么要“提高”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一听到小丑的说法就感到吃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宁可相信小丑的说法,也不相信自己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丑对权威的态度是否可取?你认为应当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作者对“小丑”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丑”开始被公认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后来却成了“天才”,“权威”。

2.为了掩饰内心的虚弱。

3.因为他们害怕被看成是落后的人。

4.说明人们缺少一种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5.不可取。对待权威,我们应不盲目批判也不盲目跟从。

6.含蓄地告诉人们,要敢于同错误 的观点、错误的人和事做斗争。

7.讽刺、批判。(意对即可)

篇10: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人生充满温暖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A(xiūs),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B(chy)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C(pihu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本文加一个标题:(限四个字)。

3、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2、温暖人生。3、(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达

口技练习题

《口技》 5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沪教版小学校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口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 4

初一第四作文

经典的语录摘录6

口技教学课件

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
《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口技阅读理解含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初一第四单元作文2022-09-17

口技(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2022-04-30

口技翻译2023-12-05

课文《口技》教案设计2022-07-22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2023-01-15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的训练2022-11-19

《口技》教学设计62024-05-14

口技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07-12

口技无删减原文及翻译2023-10-01

口技教学设计(激发兴趣的)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