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生端方阅读训练题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赤焰狂魔乌苏拉”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许生端方阅读训练题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许生端方阅读训练题答案
许生端方阅读训练题答案
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
【文言知识】
说“肆”。“肆”在文言中多作“店”店解,如“酒肆”、“茶肆”、“盐肆”等。上文“知店肆失火”中,“店”与“肆”连用,即店铺。它又作“任意”、“放纵”解,“肆虐”即任意残害。成语“肆无忌惮”,意为放纵干坏事,毫无畏惧。它还是“四”的大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颇 ②几 ③赴 ④秉 ⑤负
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篇2:许生端方的阅读答案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
【文言知识】
说肆。肆在文言中多作店店解,如酒肆、茶肆、盐肆等。上文知店肆失火中,店与肆连用,即店铺。它又作任意、放纵解,肆虐即任意残害。成语肆无忌惮,意为放纵干坏事,毫无畏惧。它还是四的大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颇 ②几 ③赴 ④秉 ⑤负
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篇3:许生端方语文与注释
许生端方语文与注释
原文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
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穿着。
阅读练习
1、解释:①颇 ②几 ③赴 ④秉 ⑤负
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参考答案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
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
3.衣服。
译文
道光年间,苏州渡僧桥边,停着一艘去科举考试的船。书生姓许,年纪二十岁,风度翩翩,很有才华,平时行为端正不随便说话,有贤人雅士的风度。三更天,见岸边火光冲天,锣声人声轰响惊心,知道有店铺失火了。许生很是叹息。刚抬头看,见楼上窗口中跳下一个少女,肌肤洁白,身上没有穿衣服,落在船头,少女几乎被惊吓落入河中,许生正色道:“姑娘受惊了。”少女非常恐慌,看见一个俊秀书生,就想跳入河中。许生劝她说:“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给她锦被包裹,拿着火烛坐着等天亮,目不斜视。火灭了,天也已经亮了,少女的父亲知道后背着衣服来到船上,少女穿好衣服,谢过许生走了。
篇4: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篇5:欧阳生文集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③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门下著籍者 门下:指弟子
B.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 服膺:衷心佩服
C.海内魁儒畸士 畸:畸形
D.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 摈:排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善为古文辞 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
B.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
C.襢之后进 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
D.各以所得传授徒友 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高”的一组是( )(3分)
①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
②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③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④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⑤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
⑥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4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3分)
(3)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3分)
答案
1.(3分)*C.【畸:奇异。畸士,性格志趣异于俗人的异人。】
2.(3分)*D.【均是介词,把、将。A.为,动词,写;介词,对。B.其,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的。C.之,代词,代前面的“先正之法”;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3分)*A.【②说的是四位高第弟子;⑤说明当时姚鼎的观点无人相助。】
4.(3分)*B.
5.(10分)【(1)(4分)就算集中天下精美的事物,也没有能替代桐城姚氏文章的。举:拿出,集中。美:精美的事物。易:交换,替代。“举”“美”“易”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3分)研究(考证核实)一个字,堆砌几千个字还不能罢休。“考核”“累”“休”各1分。
(3)(3分)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为”、“直”、反问语气(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乾隆末年,桐城姚姬传先生姚鼐,善于写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乡先辈方苞所作的文章,还向刘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学习写作道法。这三位先生已是学识渊博名望极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精湛。历城的周永年为此说道:“天下的`文章的精华,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学习的人大多归依桐城,号称“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称的江西诗派一样。
姚鼐先生晚年主讲钟山书院,列名弟子的,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东树、姚莹。这四个人称做优秀弟子,各自把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朋友,所到之处衣钵相传,没有断绝。在桐城的,有戴钧衡,跟从方东树学习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过众人,他自己觉得坚持本乡先辈贤人的学说,传授给后辈,在道义上不应该谦让。那些没有列入弟子名册而同时衷心敬服自许弟子的,有新城鲁仕骥,吴兴吴德旋。
从前,我曾经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而出自他门下的我那些同乡士人,没听说跟从他把学习文章作为事业的。不久得知巴蜀的吴敏树,称扬述说姚鼐的学术,深深喜爱而不满足,而武陵的杨彝珍、善化的孙鼎臣、湘阴的郭嵩焘、溆浦的舒焘,也都认为姚氏是文人写作的正道,违背了这个还追求什么呢?最后得知还有湘潭的欧阳生。欧阳生,是我朋友欧阳兆熊的儿子,他跟从巴陵的吴君、湘阴的郭君学习为文之道,也师从新城的二陈。那些接触了同派学说而深受影响的人很多,他们志趣爱好所向,就是集中天下全部精美事物,也无法替代他们对桐城姚氏的仰慕。
在乾隆中期,海内的大儒奇士,崇尚宏大博杂,旁征博引,文风浮华;考证一个字,堆积几千字不能停止。另树旗号标志,叫做“汉学”,十分排斥宋代诸子的义理之说,认为不值得再保留。他们写的文章更加杂乱无章,不得要领。姚鼐先生独自排除各种议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定要以义理为实质,然后文辞才有所附丽,考据有所归依,一篇文章里面,只有这个特别要小心谨慎。当时孤立没人支持,传授了五六十年,近来的学士,逐渐诵读他的文章,接受他的学说。思想主张的废弃和兴旺,也各有时机,这大概就是命吧!
欧阳生名叫勋,字子和,在咸丰五年三月去世,年龄二十几岁。他的文章和诗篇,清新细密,喜欢酬答唱和,也不时有乱离的感慨。庄子说:“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何况是兄弟亲戚就在自己身边谈笑呢!”我没有听到桐城各位老先生的谈笑很久了,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因此替他作了序,来弥补他父亲欧阳小岑的悲痛,也可以看出文章和世道的变化相关联,使后来的人能够查考审视。
篇6:《家》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家》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1、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答:①“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2、简述《家》中体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
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3、你怎样理解《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
看法可以多种。一般认为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忏悔与他面临高家败落的严峻事实有关,高老太爷最大的希望是“长宜子孙”,让这个家“一天天地兴盛发达下去”。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到失望和孤寂。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这是一个垂死制度的挣扎。
4、谈谈《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他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5、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答:①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6、简述一个有关觉慧的故事。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7、简述《家》中体现觉慧叛逆性的一件事。
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太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8、请你简要介绍《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
如:觉慧,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是五四时代的觉醒青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义无返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9、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慧的形象。
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10、简述一个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沉醒程度的事件或情节。
答: 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11、简要评述《家》中觉民这一人物形象?
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12、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答: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不能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3、简述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
答: 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双方的母亲因小事拒婚。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后来,梅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4、简述《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以体现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15、《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A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B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C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
D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16、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17、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形象。
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高觉新声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旋涡中,使他形成温良懦弱的悲剧任务。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18、简述“鸣凤之死”的主要情节。
答:60多岁的冯乐山要娶鸣凤去做姨太太。鸣凤与觉慧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出嫁前夜,鸣凤向觉慧求救,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真相,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绝望了,于是投湖而死。
19、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答:进男学堂。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这一次,母亲坚决反对她的要求。
20、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
答: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21、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梅芬: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22、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感动的情景?
《家》中觉慧和鸣凤在大年夜祝福的见面情景令人感动。在节日的气氛中,这一对年轻纯洁的恋人怀着紧张的心情在接近,他们先与别人行过礼之后,再羞涩又庄重地行他们之间的祝福礼,他们甜蜜地微笑着,心意互通。小说细腻而微妙地写出了初恋男女的心灵默契和爱情的纯真无邪。
23、简述《家》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24、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答: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25、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3、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26、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27.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
答: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篇7:黄土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黄土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之后12—18题。
黄土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 “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12.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 状况。
16.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说 ,结尾说 ,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18.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请将文中的细节描写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13、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14、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
15、父亲积劳成疾、病人膏肓的身体
16、舍不得花钱。
17、“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 18、略
篇8:学无止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学无止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学无止境》,完成15题。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容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讨论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3个?
2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1个了吧?
全班同学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也许会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1.分别用一句话写出上文所写事件的记叙要素。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处画线句子表现了学生怎样的心理变化?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教授说: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这句话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两句劝学的名言,请补出它的.下句。
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参考答案:
1.起因:学生将参加毕业前最后一次考试。
经过:考试时没人能答出考卷中的任何问题。
结果:教授给学生讲学无止境的道理。
2.写出学生由考前的充满信心到考试时面对回答不出的试题的尴尬。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有力地表现了学无止境的中心。
3. 学无止境,只有谦虚好学,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
4.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也许会忘记教授的名字,但他讲的学无止境的道理,学生们永记心中,将终生受益。
5.书山有路勤为径。
篇9: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关于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西游记》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法名是___________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4.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5.《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6.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7.《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9.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10.《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_ 。 《水浒传》
《水浒传》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上梁山――官迫民反
(2)( )打宋江――过后赔礼
(3)( )穿针――大眼对小眼
3.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回目:(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 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______ 落草,汴京城______ 卖刀
5.《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__________,行者_________,花和尚___________,黑旋风___________。
6.《水浒传》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英雄是______;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放的是______.
7.《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粗中有细,________豁达明理;________头脑简单,_______直爽率真。
8.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________》中的蜀国军师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中的梁山军师________.
9.《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__________,大闹忠义堂的人__________,大闹飞云浦的人是___________。
10.《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
1.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借荆州――有借无还
(3)( )进曹营――一言不发
(4)(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_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____、过五关____________、水淹____________、败走____________。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____________。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
1.《红楼梦》原名_________,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
篇10:以人为镜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以人为镜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以人为镜(14)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⑴上遣使者问讯( ) ⑵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
⑶悉辞不受 ( ) ⑷上思徵不已 ( )
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2
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3.翻译下列句子4
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
篇11:《一诺千金》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一诺千金》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一诺千金
奏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了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旱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竞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也许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
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1.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12.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3.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14.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描写出来。(40字左右)
15.文中“我”对女友失约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答案:
11.借钱男生:信守承诺;孝敬母亲。 两个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 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
12.目的:(1)突出诚信的主题。 (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诺言。 (3)赞扬孩子的真诚守信。 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或映衬。)
13.如:摘抄: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借钱男生兑现承诺后的喜悦、欣慰之情。摘出的句子要生动形象,具有深刻内涵。只要能够抓住内容、语言和写法等方面中的一点,紧扣句意进行分析即可。
14.略(紧扣描写对象和情境,描写生动、形象;扣住描写对象和情境,描写具体。)
15.态度:责备(或批评或不满或埋怨)
看法:认同作者的态度。
理由:(1)认同作者的态度。人应该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2)否定作者的态度。应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要过于苛责别人。 (3)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自己应信守诺言,但不必对别人求全责备。答出其中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 优点零读后感
★ 屈原列传教案
★ 题许道宁量,题许道宁量陈与义,题许道宁量的意思,题许道宁量赏析
★ 大平原游记随笔
【许生端方阅读训练题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2023-06-15
小升初必背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2022-05-21
刚正议论文2022-10-02
选修语文《屈原列传》教案2023-11-02
科举制度废除2023-07-24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1-01
「零极限」读后感2023-04-12
屈原列传注音2024-03-24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2022-10-06
屈原列传 教案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