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漫步星空的Boy”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3分)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D.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6、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等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5分)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5分)
4.B.根据内容“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可知,“时”为尚书行为的时间状语,“以公方”是介宾短语,修饰“著称”
5.D(D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7.(1) 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省略主语、“潜”、“姻昵”、“欲避地(于)东南”中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每:每每,常常。“判断句式、“至是”、“构”:陷害,说坏话。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篇2:《晋书·郭璞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郭璞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参考答案
4.I)(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再结合语境和文言文行文规则进行断句。)
5.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7.(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于是”、“潜”、“姻呢”、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初”、“至是”、“构”各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
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篇3:《晋书郭璞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郭璞传》原文及翻译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
翻译: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
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篇4:《晋书·左思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书·左思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译文: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译文: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译文:
【参考答案】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 C解析 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答案 B解析 ①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②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⑥左思对其他典籍的研究。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 D解析 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C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 (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3)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篇5:晋书陶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书陶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 )?”执事者闻( ),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 )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况:比
B.州郡觐谒 觐:拜见
C.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停止
D.而畜素琴一张 畜: 蓄养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 )?执事者闻( ),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 )酒足矣。
A.乎 耳 而 B.乎 之 于
C.以 哉 而 D.哉 也 因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B.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C.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D.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4.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C.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表现了陶渊明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畜,通“蓄”:存,储存
2 . B
3、C
4、C.陶渊明不懂乐韵。
5.(1)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以、亲、堪、解归,各1分)
(2)(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素、贵、私事,各1分)
(3)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要有美妙琴音)。(但、趣、劳各1分)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做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篇6:《晋书·郭璞传》阅读训练附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
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
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
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参考答案
1.D(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再结合语境和文言文行文规则进行断句。)
2.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3.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4.(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于是、潜、姻呢、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初、至是、构各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篇7:晋书周访传文言文及答案
晋书周访传文言文及答案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安家
B. 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救济
C.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 交错相通
D. 太守率兵逆击 迎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以女妻侃子瞻 ②帝以访为振武将军
B.①而自归于帝 ②奔于临贺
C.①帝不之罪 ②访何功之有
D.①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②王敦患之,而惮其强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B.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C.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D.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访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了江南。周访操练士兵,是想尽力收复中原。
B. 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C.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D. 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运筹帷幄。他既智勇谦让,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3分)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4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杜弢和杜弘是如何应对周访的征伐的。(3分)
答案:
7. B
8.【答案】:A (B项“厉武将军”是丁乾,C项“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无中生有;D项“运筹帷幄”当是“亲临前线”,同时“谦让”无中生有)
9. ①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这些官职。(3分。“意念被动”1分,“除”1分,“之”1分。)
②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善,活用1分,“不自称”句式1分,“而”1分,句子表达1分)
(2)①杜弢制作桔槔,攻打官军的战船;②派遣杜弘出军海昏;③杜弘向城外扔许多宝物造成混乱以突围。每点1分)
篇8:《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2)、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3)、姥初有愠色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小题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小题1】(3分)(1)曾经(2)拜访(3)生气
【小题1】只要说是王友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小题1】①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后,门生惊懊者累日
2在老姥卖的扇上写字,人竞买之。
篇9:《晋书·傅咸传》阅读以及答案
《晋书·傅咸传》阅读以及答案
【原文】: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①。故先王之化②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尧有茅茨③,今之百姓竟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④。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欲时之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毛蚧⑤为吏部尚书,时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帝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令诸部用心,各如毛蚧,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选自《晋书?傅咸传》)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无?不匮 _______(2)今之百姓竟丰其屋 _______(3)古者后妃乃有殊饰 _______
(4)欲时之俭,当?其奢 _______ (5)奢不见诘,转相高尚 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本文论点是“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有人认为是“主张推行节俭的风气”。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论证方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用 举例 B.举例 引用 C.比较 类比 D.对比 举例
【参考答案】
1.(1)缘故,原因 (2)尽,全 (3)出色 (4)查究 (5)崇高,推崇
2.(1)我认为粮食与布帛是不容易长成制成的,因而使用不节俭的话,没有理由不匮乏
(2)我私下认为奢侈风气的耗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3.前者是,后者体现现实针对性,二者合起来就是本文写作目的。所以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还是合起来为好。
4.D
篇10:《晋书周处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 王维——《漆园》
【《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陆羽与茶经》教案2022-09-02
陆羽与茶经说课稿2023-07-31
“得失”话题的典故引用2023-04-23
《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0-15
构思的近义词是什么_构思词语意思及造句2023-03-30
构思的近义词2022-05-07
《笠翁对韵》教学反思2022-09-16
《北史·来护儿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5-13
文言文《黄耳传书》原文注释翻译2022-05-21
《笠翁对韵》教案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