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3-10-06 07:24:2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锦集10篇)由网友“zxq”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褐”说的是脱去粗布衣服,指初入仕为官。

B.“代还”指朝廷出任外官者被调回朝廷任职。

C.“领”在汉代以后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理较低的职务。.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财政赋税、屯田水利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参考答案

4. C

5. D

6.A

7.(1)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有利于国家,最终废止了这件事。(“条”“便””卒”“罢”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

(2)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被)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被疾”“权”“知”被动句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

参考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政府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篇2:《宋史·刘综传》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关于《宋史·刘综传》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政府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

的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知獉獉建安军 起知:开始掌管

B.规画獉獉多迂滞 规画:谋划

C.若出使按狱獉獉 按狱:查办案件

D.四年,西幸獉獉 西幸:皇帝巡察西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译文:▲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译文:▲

答案:

4.A(应解释为“被起用掌管”)

5.C(据句意即可)

6.A(“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错,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7.(1)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条”“便”“罢”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2)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被)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被疾”“权”“知”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参考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政府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篇3:《宋史·刘珙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刘珙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拭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拭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刘珙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言者逐之 风: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湖北茶盗入境,他没有急攻就令其大部自行散去;对没有散去的茶盗,他虽派兵进攻仍给其留有后路,将其击溃后,也只诛杀首恶。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建康发生水旱灾害,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又多方征集粮食,确保粮价平稳,使全境百姓没有因灾流离失所的。

C.刘珙忧劳国事。因病请求退休后后,他仍向朝廷推荐任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在写给张拭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无论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参考答案

4.D(革: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篇4:《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篇5:《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来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知獉獉建安军                                     起知:开始掌管

B.规画獉獉多迂滞                                     规画:谋划

C.若出使按狱獉獉                                        按狱:查办案件

D.四年,西幸獉獉                                        西幸:皇帝巡察西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译文:              ▲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译文:              ▲

5.C(据句意即可)

6.A(“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错,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7.(1)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条”“便”“罢”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2)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

篇6: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原文:

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着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治:修建

B.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率:遵循

C.区区之法何预焉预:预备

D.安于放而乐于诞耳诞:怪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反对改革学校和科举的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得人之道,在于知人②百里之内,置官立师

③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④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

⑤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⑥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封奏议中,苏轼认为,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注重实际地了解人,如果朝廷能够了解人,有注重实际的政策,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也能获得人才。

B.苏轼认为庆历立学,到现在也仅存空名,可当时却耗费民力、民财,结果只是制造纷乱,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

C.苏轼认为国家的治乱盛衰,根本不由实行了一百多年的科举的办法来决定,只要因循旧制,使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

D.苏轼认为现在关于变科举,兴学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长远重大的事情没有什么改变作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

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

参考答案

1.A

2.D

3.B

4.(1)赵国曾五次对秦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

(2)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译文】

熙宁四年,王安石想要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的官员商议。苏轼上折发表议论说:

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实际。假使君主和宰相有了解人的英明,朝廷有注重实际的政策,那么就是小吏衙役中也未尝没有人才,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我以为人才还有余。如果君主和宰相没有知人之明,朝廷不求实,那么就是在公卿和侍从之臣中也会常常忧虑没有人才,又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恢复古代的制度,我以为还是不够。至于时代有可行与不可行,政事有随时废兴的不同,正是合适的时候,即使是暴君也无法废除,等到不再适用时,即使时圣人也无法恢复。所以风俗的变化,法律制度就跟着改变,好像江河的改道,强求复旧,就难以奏效了。

庆历年间开始设立学校,到了今天,仅存空名。现在要改变当今的礼制,更改当今的风俗,又要发动百姓来修建官府,收取百姓的财物来养活游学的士人。在方圆百里之内,设官员立教师,刑狱之事在这里审判,军事问题在这里讨论,又要选汰不服从教化的人驱逐到远方去,那恐怕只是制造纷乱,来使天下人陷于愁苦吧?至于不作大的更改,而希望对现在有所裨益,那和庆历时代有何不同?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学校,但可因循旧制,沿用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至于科举的办法,实行了一百年,国家的治乱和盛衰,根本不由此决定。陛下看祖宗的时候,科举的办法,和今天的比起来哪一个更精?言语和文章,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好?所得到的人才,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多?天下的事,和今天比哪一个处理得更好?把这四点的优劣一比较,那争论就可以解决了。

现在想要改变的不过是这几点:有的说乡试选拔人才注重德行而忽略文词,有的说专取策论而免试诗赋,有的想兼取名望而免去密封试卷,有的想使应试者免考帖去部分经文默写字句而考大义,这些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请陛下留意在长远的、重大的事情上,这些区区的方法又何相干。我又实在有过于忧虑的方面。那些关于人性天命的说法,从子贡开始就没再听说,而现在治学的人,以不说人性天命为耻,读他们的文章,大而无当不可追根问底;看这些人的相貌,更是高超却没有显著的特征加以斟酌,这难道真能如此吗?大抵中等人的性情,安于放纵而喜为怪诞而已。陛下又要怎样使用他们呢?

篇7:《宋史文天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 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 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 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 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 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 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 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 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 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 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 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 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 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4分)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4分)

(3)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4分)

参考答案

10、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11、D(A因:于是,副词/凭借,介词。B其: 可要,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假如,连词。C 以:凭……的身份,介词/因为,介词。D与: 跟、和,均为介词)

12、B(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 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13、(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 动的忠臣义士。(注意:①词语——庶;②句式——定语后置句。)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 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 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注意:①两处省略;② 古今异义词“左右”;③虚词“遂”和“以”。)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 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 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

德佑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

篇8:《宋史·刘清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刘清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①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茂良入为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荐清之于孝宗。召入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改太常寺主簿。丁内艰,服除,通判鄂州。鄂俗计利而尚鬼,家贫子壮则出赘,习为当然,而尤谨奉大洪山之祠,病者不药而听于巫,死则不葬而畀诸火,清之皆谕止之。差权发遣②常州,改衡州。先是,郡饰厨传以事常平、刑狱二使者,月一会集,互致折馈。清之叹曰:“此何时也?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岂以酒食货财为勤哉?”清之自常禄外,悉归之公帑,以佐经用。至之日,兵无粮,官无奉,上供送使无可备。已而郡计渐裕,民力稍苏。归,筑槐阴精舍以处来学者。光宗即位,起知袁州,而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诸生往候疾,不废讲论,语及天下,孜孜叹息,若任其责者。周必大来视疾,谓曰:“子澄其澄虑。”清之气息已微,云:“无虑可澄。”遂卒。

(《宋史·刘清之》)

【注】①常平:古时用以平抑粮价的粮仓。

②权发遣:宋代官制,相当于知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江右大侵

侵:饥荒。

B.州议减常平米直

直:价钱。

C.两适其便

适:恰好。

D.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

闻: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清之卓有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徒步阡陌,亲与民接

②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③提要挈纲而力行之

④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

⑤清之皆谕止之

⑥已而郡计渐裕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清之了解民情,所提救灾措施符合实际。他任万安县丞时,当地发生旱灾,他亲到田间了解旱情;他提出的救灾措施让州里的百姓无论远近均蒙其利。

B.刘清之性情刚直,敢于进谏。孝宗向他征询意见,他直陈时弊并劝孝宗在广纳意见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推行;他认为皇上的意愿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C.刘清之不讨好上级,却能体恤百姓。他到衡州任职后,州里为讨好常平、刑狱两方上级使者花费公款聚会送礼,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废止了这种做法。

D.刘清之有疾在家,仍关注朝政。光宗时,他被再次起用,虽因有病不能赴任,仍写信给执政者表达对国事的看法;学生看他时,他也常为天下事叹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

(2)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

参考答案

4.C(适,得到。)

5.D

6.C(州里用公款讨好上级是以前的事,刘清之到任后就将其废止了。)

7.(1)于是请求将州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让有粮食的人家分别赈济各自的乡民,官府为他们主持。(俾、振、主,每个词一分,句意2分。)

(2)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所以、究心、所职,每个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西发生大饥荒,郡里传檄让视察旱情,他徒步行走在田间,亲自与百姓接触,凡是经他减免的'赋税,都能符合实际情况。州里议论减低常平仓(专为平抑粮价而设置)的米价,清之说:“这样的好处不过让三十里之内的百姓得到,外乡远地的按这种形势怎么能前来?老人小孩和患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愿卖粮,实在是因为窥伺且想要抢夺粮食的人多。我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户人家得到钱,让穷人得到米,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于是他请求将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谋划防止产生闲田,百姓都很依赖他。县令龚茂良把他救荒实迹上报朝廷,又同其他推荐他。茂良入朝廷担任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于孝宗推荐清之。孝宗召刘清之入朝论对,首先说:“百姓贫困,士兵骄横,大臣退缩推诿,小臣苟且偷安。希望陛下广开视听,集中众人的智谋,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施行。从古至今没有不能变的习俗,没有不能革除的弊病,变革后再使其通行,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改任太常寺主簿。遭遇母丧,服丧结束后,担任鄂州通判。鄂州当地的习俗计较好处崇尚鬼神,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出赘为婿,习惯后认为是当然的事,尤其恭谨于对大洪山的祭祀,有病的人不吃药而是听从巫师,死后不埋葬而是把尸体投入火里,清之对这些都劝告制止。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以前,郡里装饰厨房客舍来侍奉常平、刑狱两方使臣,每月请来聚会一次,互送馈赠。清之感叹说:“这是什么时候?与其从百姓那里征取,不如公家减少用度。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哪能用酒食财货作为献殷勤的手段呢?”清之在平常的俸禄之外,其余全部送回作为公款,来帮助官府的日常经用。到任的时候,军队没有粮食,官吏没有俸禄,向上进贡迎送使臣所需之物无从准备。不久郡里德财力渐渐丰裕,民力逐渐恢复。归乡后,修筑槐荫精舍来接待前来求学的人。光宗即位,起用他担任袁州知州,但清之疾病发作,仍然向执政者写信论说国事。他的学生前来探视病情,他仍讲论不息,话说到天下之事,一再叹息,好像担任这些责任的人。周必大来探视病情,对他说:“子澄还是清清思虑吧。”清之的气息已经微弱了,说:“没有什么思虑需要澄清。”就去世了。

篇9:《宋史沈括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沈括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顷。

②迁集贤校理。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①池盐给之。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③尝白事丞相府,吴充问曰:“自免役令下,民之诋訾者今未衰也,是果于民何如?”括曰:“以为不便者,特士大夫与邑居之人习于复除者尔,无足恤也。独微户本无力役,而亦使出钱,则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无所预,则善矣。”充然其说,表行之。

④出知延州,至镇,悉以别赐钱为酒,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越岁,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朝廷出宿卫之师来戍,赏赉至再而不及镇兵。括以为卫兵虽重,而无岁不战者,镇兵也。今不均若是,且召乱。乃藏敕书,而矫制赐缗钱数万,以驿闻。诏报之曰:“此右府颁行之失,非卿察事机,必扰军政。”自是,事不暇请者,皆得专之。

⑤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 ①解:解州,地名。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势须列候加警 ( ) (2)明日,二事俱寝( )

(3)而矫制赐缗钱数万( ) (4)载朝廷故实( )

17。 下列句中与“以父任为沭阳主簿”,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我以捕蛇独存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悉以别赐钱为酒 D。 自起酌酒以劳之

1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沈括在沭阳主簿任时疏通河道,挖渠围堰,得良田七千顷。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沈括用朝廷额外赐给的钱买酒,慰劳在骑马射箭比赛中有超群出众才能的清白人家的子弟。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1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2)以为不便者,特士大夫与邑居之人习于复除者尔,无足恤也。

20。 根据④⑤两段概括沈括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6(1)候:侦察兵,哨兵(2)停止,搁置

(3)矫:假借,假托 (4)典故,掌故

17。 A

18。 B

19。(1)再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的私盐没法禁止,想全部填埋私盐的井池,用车运来解州池盐供给他们。(患,不禁,实各1分,句意1分)

(2)认为不方便的,只是士大夫和城市中习惯于免除服役的人,这不必顾虑。(特,复,恤,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0。善选人才,淡泊金钱,行事果断(果决),博学善文(意近即可)

二: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①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 ①解:解州,地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大籍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谕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寝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夺 夺:改变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 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组是( )

A.治废田,以救水患

以威用其民

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括得地讼之籍数十

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 失。

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2)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参考答案:

8。 B (谕,明白)

9。 B(均为结构助词“的”。A分别为表目的的连词“来”,介词“凭借”。 C分别为用于代词后,“的”;时间词后,表停顿。D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土地”;名词,处所,地方)

10。 B (理解与文意反,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的官职。沈括考中进士后,被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 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困难。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人们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织布机上的纱线,但都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沈括侍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着他说:“你知 道征用车辆的事吗 ”沈括回答说:“知道。”皇帝问:“这事怎么样?” 沈括说:“请问征用车辆要做什么用呢?”皇帝说:“北面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是不能够抵挡他们的。”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说的兵车,是轻车,有五匹马来拉,有利于快速进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货车庞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所以人们都叫它‘太平车’,只能供平时用用罢了。”皇帝高兴地说:“别人的话没有说到这些,我要好好考虑一下。”接着又问他蜀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填塞掉而运解州的盐去,使所有的盐都由官府发售,当然好。但是,忠州,万州,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小盐井特别多,是不能够一下子禁绝的,势必要派人去守卫它们,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皇帝点头,认为很对。第二天,这两件事就都停止了。

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地方,留在宾馆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得返回。”皇帝派沈括前去谈判。沈括到枢密院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近年来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差三十里远,就上表述说这件事。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于是,皇帝命令将所画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理屈词穷,才不再争论了。皇帝赏赐了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使去辽国。他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谈。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杨益戒提出问题,沈括就让办事人员回答。另一天再提出,还是同样回答。最后杨益戒无话可答,傲慢地说:“你们连几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难道想轻易断绝两国的和好吗?”沈括说:“现在你们北朝舍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凭借暴力来役使你们的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晤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会改变,就丢开了黄嵬地区不谈,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而且都有论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篇10:《宋史吴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吴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时张栻经略广西,檄摄静江府教授。刘焯代栻,栻以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

光宗以疾久不觐重华宫,猎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华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辞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杨万里。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猎责之曰:“今安危之机,判然可见,未闻有牵裾折槛之士。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傅良为改容谢之。

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猎言:“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丧,陛下万一轻去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又言:“陛下即位,未见上皇,宜笃厉精诚,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会伪学禁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议皆不合。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

久之,党的禁驰,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韩侂胄议开边,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且谓:“金人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计以备进讨;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列要郡,厥后皆为名将。

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以王大才、彭辂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诸险,漕粟归、峡以待王师。及曦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朝廷命旌别淑慝。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还,卒,家无余资。蜀人思其政,画像祠之。

猎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栻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文定。

(选自《宋史·吴猎传》有删节)

【注】畀bì,给予。畀祠,给予祠禄。祠禄本是宋代一种优待官僚士大夫的政策,只领俸禄而不需要做事。后来成为当权者处理政治敏感人物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不公正待遇,朱熹、杨万里都曾经遭受这种待遇。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 恪:恭敬

B.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 行:成功

C.上趣修大内,将移御 趣:喜好

D.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 殷:紧急

9.下列各句之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 臣具以表闻

C.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4分)

(2)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吴猎为人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C (“趣”通“促”,催促)

9.B (介词,用。A.代词,他 / 句末语气词;C.代词,他们,指金人 / 代词,那;D.连词,于是,就 / 竟然)

10.(9分)(1)您不在这个时候奋发有所作为,做士大夫的表率,(而)只管洁身自好地离开,对国家有什么好处?(1个分句1分,4分)

(2)吴猎写信(送)给当政的人,请求号召义士来保卫边界,杜绝过境引诱盗窃现象来谨防边境的漏洞。(5分)

11.(5分)以国事为己任;敢于直谏;有战略眼光;有识人之才;为官清廉。

(每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参考译文: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进士及弟,起初为浔州平南县主簿。当时张栻治理广西,发公文派他代理静江府教授。刘焯接替张栻,张栻把吴猎推荐给他,征召为本州准备差遣。

光宗因病很久不去觐见重华宫,吴猎上奏疏说:“现在慈福宫有八十岁的祖母,重华宫有年老的双亲,陛下应当在这个时候问安祝寿,恭敬地尽到儿子的职责。”言语非常恳切。又告诉宰相留正,请求召回朱熹、杨万里。当时陈傅良因为进言过宫觐见的事不成功请求离职,吴猎责备他说:“现在安危的关键,清晰可见,没有听说有敢牵着衣襟,攀折殿槛进谏的人。你不在这个时候奋发有为,做士大夫的`表率,(而)只管洁身自好地离开,对国家有什么补益?”陈傅良因此改变神情向他谢罪。

宁宗即位,迁升为校书郎,授任监察御史。皇上催促整修皇宫,将要迁移车驾,吴猎上言说:“寿皇打破汉、魏以来的刻薄风俗,为高宗服三年的丧礼,陛下万一轻易离开丧祭的位置,恐怕无法慰藉在天上的神灵。”又说:“陛下即位,还没有朝见上皇,应当信守勉励精诚之情,等待上皇身体好转时去觐见他。”适逢伪学之禁兴起,吴猎上言说:“陛下统治没有几个月,今天传出一张纸废弃宰相,明天传出一张纸驱逐谏官,昨天又听说侍讲朱熹骤然被用御札的形式给予祠禄,朝廷内外惶恐惊骇,认为政事不通过中书省,这就叫做乱政。”吴猎驳斥给史浩谥号后,又请求用张浚配享孝宗阜陵,意见全都不合皇上旨意。出朝任江西转运判官,不久因被弹劾而免官。

过了很久,禁松驰,吴猎被起用为广西转运判官,授任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的财政赋税。韩侂胄建议开拓边疆(抗金收复失地),吴猎写信(送)给当政的人,请求号召义士来保卫边界,杜绝过境引诱盗窃现象来谨防边境的漏洞。并且说:“金国人鉴于绍兴末年的失败,现在他们来侵必然要从荆州、襄阳越过洞廷湖。”于是从湖南运米到襄阳,共五十万石。又把湖北漕司和买进的米三十万石分别运往荆、郢、安、信四个郡。储备了以百万计的金钱物品来准备进攻讨伐;提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人分别驻守关键的州郡,此后这些人都成为了名将。

西方战事正当紧急的时候,吴猎为讨伐叛乱考虑,向朝廷请求,派王大才、彭辂负责西路军事,又分兵抗击均、房各州险情,运漕米到归州、峡州来等待朝廷部队。等到吴曦被杀,授任刑部侍郎,担任四川宣谕使。朝廷命令他辨别忠臣奸臣,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的身份兼任成都知府。嘉定六年召还,去逝,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蜀地人思念他的善政,画像祭祀他。

吴猎早年跟从张栻求学,乾道初年,朱熹在潭州会张栻,吴猎又受到亲身指教,湖湘之学全部出于正统,吴猎确实是其中的表率。著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号文定。

《宋史刘温叟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大夏的译文总结

《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九十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宋史寇准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的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宋史》卷三一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2-05-07

《宋史·王刚中传》“王刚中,字时亨”原文和翻译2023-04-18

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5-28

《宋史康保裔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2023-03-15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2022-06-27

宋史·牟子才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解析2022-11-15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2024-05-22

《宋史·吴充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2022-05-07

《宋史列传第五十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2-10-06

《宋史曾巩传》文言文翻译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