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共15篇))由网友“DUKE”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
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
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二.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探究以及知识的迁移,侧重于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多“动”,并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争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观察思考、感知对象??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活动)19xx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2、(出示幻灯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应用概念判断,加强理解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再分别举出一些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动手写,然后投影)
二、观察探索:由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性。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出示幻灯片3)
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次数(m)频率(m/n)
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 6019 0.5016
24000 1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
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m/n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出示幻灯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的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教师强调: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2、例题分析:(出示幻灯片5)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优等品数 40 92 192 285 478 954
优等品频率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再给出答案,比较后加以肯定)
四:总结提炼:
1、随机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概率,3、概率的性质:0≤p(a)≤1(由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6)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
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很少板书,可能使学生对个别问题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几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教学中改进。
数学网为大家推荐的苏教版高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祝大家学习进步。
篇2: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
A. 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无法确定
考查目的:考查随机事件的定义.
答案:B.
解析:正面向上恰有5次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该事件为随机事件.
2.一个袋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3个,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3个都是红球 B.至少1个是红球 C.3个都是白球 D.至多1个是白球
考查目的:理解不可能事件的定义,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答案:C.
解析:由于袋中只有2个白球,故取出3个白球是不可能发生的.
3.某人连续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240000次,则正面向上的次数在下列数据中最可能是( ).
A.12012 B.11012 C.13 D.14000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的意义及利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A.
解析: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次,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概率相同,都是0.5,当抛掷次数较大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应该是接近的.
二、填空题
4.在200件产品中,有192件一级品,8件二级品,则下列事件:(如果没有请填“无”)
①在这200件产品中任意选出9件,全部是一级品;
②在这200件产品中任意选出9件,全部是二级品;
③在这200件产品中任意选出9件,不全是一级品;
④在这200件产品中任意选出9件,至少一件是一级品,
其中 是必然事件; 是不可能事件; 是随机事件.
考查目的:考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答案:④,②,①③.
解析:200件产品中,有192件一级品,只有8件二级品,任取9件,全是一等品,不全是一等品,有可能发生,全是二等品,是不可能的,至少有一件是一等品一定会发生.
5.有下列说法:
①频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②做次随机试验,若事件A发生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就是事件的概率;
③百分率是频率,但不是概率;
④频率是不能脱离次试验的试验值,而概率是具有确定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
⑤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其中正确的是 .
考查目的:考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④⑤.
解析: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试验次,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事件A发生的比例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若记这个常数记作P(A),则称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百分率可以表示频率,也可以表示概率.
6.根据所学的概率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年按365天计算,两名学生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
②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0.001,那么买1000张彩.票就一定能中奖;
③乒乓球赛前,决定谁先发球,抽签方法是从1~10共10个数字中各抽取1个,再比较大小,这种抽签方法是公平的;
④昨天没有下雨,则说明“昨天气象局预报降水概率为”是错误的.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的意义及运用概率的意义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③.
解析:②不一定能中奖,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④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概率为90%指明了“降水”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知道:在一次试验中,概率为90%的事件也可能不出现,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
三、解答题
7.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来源:学#科#网]
射击次数
10
20
50
100
200
500
击中靶心次数
8
19
44
92
178
455
击中靶心的频率
⑴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
⑵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与频率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案:⑴0.80,0.95,0.88,0.92,0.89,0.91;⑵0.89.
解析:⑴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计算为,,,,, ;⑵由于频率稳定在常数0.89,所以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89.
8.在调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时候,给出两个问题,无关紧要的问题是:“你的身份证号码的尾数是奇数吗?”,敏感的问题是:“你服用过兴奋.剂吗?”.然后要求被调查的运动员掷一枚硬币,如果出现正面,就回答第一个问题,否则回答第二个问题.由于回答哪一个问题只有被测者自己知道,所以应答者一般乐意如实地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用于300个被调查的运动员,得到80个“是”的回答,试估计这群运动员中服用过兴奋.剂的百分率.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答案:.
解析:因为掷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我们期望大约有150人回答第一个问题,又因为身份证号码尾数是奇数或偶数是等可能的,在回答第一个问题150人中大约有一半人,即75人回答了“是”,所以大约有5个回答“是”的人服用过兴奋.剂.因此估计这群运动员中大约有 的人服用过兴奋.剂.
篇3:随机事件与概率数学初三上册教案
随机事件与概率北师大版数学初三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小学了解了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事件的概率。生活中概率大量存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节主要是了解随机事件和有关概念,教科书中设置了三个问题,通过问题1抽签试验和问题2掷骰子试验,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有些事件是必然发生,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在这两个具体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随机事件等有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一个事情是随机事件还是确定性事件。问题3是一个摸球试验,主要探讨随机试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相对大小的定性描述,并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判断。通过问题3,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很可能不同,并能够判断几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相对大小。通过这三个问题,为下一节概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3、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认识动手操作试验是验证得出结论的好方法。
5、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四、教学方法
动手试验 交流归纳
五、教学媒体工具
多媒体、乒乓球、扑克牌、骰子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见ppt)
2、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小组内挑选3名同学来参加)。
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然后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第三名.
教师活动:引导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并归纳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活动二)自主探究(问题1)
问题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准备了五张背面看上去相同的纸牌,上面分别标有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牌充分洗匀后,小军先抽,他在看不到纸牌上数字的情况下从中任意(随机)抽取一张纸牌.请思考以下问题: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会是0吗?
(4)抽到的数字会是1吗?
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试验,可以发现:
(1)数字1, 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但是事先无法预料一次抽取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2)抽到的数字一定小于6;
(3)抽到的数字绝对不会是0;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无法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例如,(1)“抽到的数字小于6”,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例如,(2)“抽到的数字是0”.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事先无法确定.例如,(4)“抽到的数字是1”,这个事件是否发生事先不能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试验
学生活动:积极操作、试验、思考、分析,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同步练习
1.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______;
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xx?达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达州新闻》”是必然事件
B.天气预报“明天降水概率50%”是指明天有一半的时间会下雨”
C.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S甲2=0.3,S乙2=0.4,则甲的成绩更稳定
D.数据6,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2.(20xx?长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40%”,表示明天有40%的时间都在降雨
C.“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投中”为随机事件
D.“a是实数,|a|≥0”是不可能事件
篇4:《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等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下列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教师用课件演示情境)
(1)地球不停地转动; 必然发生。
(2)木柴燃烧,产生能量; 必然发生。
(3)在常温下,石头风化; 不可能发生。
(4)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雪融化。 不可能发生。
定义: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二)探索实践、建构知识
让我们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枚硬币抛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
上课前一天事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完成50次。
上课前一天事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完成50次。
然后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好数据。
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
实验(2):把一个骰子抛掷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
(先学生自己做实验,然后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
根据两个实验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出现了几种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实验结果吗?
(2)这些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有何关系?
(3)如果允许你做大量重复试验,你认为结果又如何呢?
结论分析:
实验(1)中只出现两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正面”、“反面”两种中的一种,且它们出现的频率均接近于0.5,但不相等。
实验(2)中只出现六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六种中的某一种,它们出现的频率不等。当大量重复试验时,六种结果的频率都接近于1/6。
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2)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1/2,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三)范例讲解、巩固检测
1、讲解范例: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某地1月1日刮西北风;
(2)当x是实数时,x2≥0;
(3)手电筒的电池没电,灯泡发亮;
(4)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
例2、某种新药在使用的患者中进行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请填写表中有效频率一栏,并指出该药的有效概率是多少?
例3、(1)某厂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为x,问任意抽取其中10件产品是否一定会发现一件次品?为什么?
(2)10件产品中次品率为x,问这10件产品中必有一件次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一定;(2)正确)
2、基础练习:
(1)课本P126练习题。
(2)补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口答)
①随机事件的频率具有偶然性,其概率则是一个常数。
②不进行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的概率就不存在。
③当试验次数增大到一定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会等于概率。
(本题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认识)
(四)总结提练、提高能力
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
①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②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下,呈现规律性;
③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性质。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完善)
(五)布置作业、探究延续
1、课本P132:练习第1,2,3。
篇5: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
概率是人教A版高一数学课本(必修3)第三章内容。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节作为学习概率的开始,基础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概率来衡量的,为此必须就首先承认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节教材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认识到随机事件的这种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就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在这之后,教材主要介绍如何用古典概率模型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其前提就是建立这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的反映,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种求概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
二、教学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主要依据如下:
1、从本节知识的特点看,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比较抽象,要正确理解它,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育感情,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起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
3、从学情看,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通过高一半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归纳概括过程,这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随机试验,以实现常规教学下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课程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有些奖金丰富得让人心动,实际上,中奖的概率也有大小。怎样计算呢?板演——“随机事件的概率”
复习回顾: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二、新课讲解
师: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出示幻灯片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针对训练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开场,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引发求知欲。由探究实际转入学科知识探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经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
师:让我们先做两个简单的试验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
试验1:抛硬币试验。
学生活动:统计总试验次数,出现正面的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
试验2:摸彩球试验。
再次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概念。理论转入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消化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实现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实践得出数据: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进行实验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师:引入随机事件的统计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板演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如上:记事件A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则P(A)=0.5。
这一数值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很有研究价值。
师:举例,加细理解。明天下雨,手机合格率。提问:从定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
理解定义: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频率”是随机的,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即“概率”。
3、随机事件的每一次观察结果是偶然的,但是在多次观察某个随机现象可以知道,在大量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4、0≤P(A)≤1。
提问:怎样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强调:
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对事件的条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统计所得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强调频率不是概率)
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及当堂检测反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进入互相探究阶段,学生自主分析并归纳结论。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探究,开阔思维,理解定义,归纳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篇6:《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等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下列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教师用课件演示情境)
(1)地球不停地转动; 必然发生
(2)木柴燃烧,产生能量; 必然发生
(3)在常温下,石头风化; 不可能发生
(4)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雪融化。 不可能发生
定义: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二)探索实践、建构知识
让我们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枚硬币抛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
上课前一天事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完成50次,并完成下表(一):
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
上课前一天事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完成50次,并完成下表(一):
然后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好数据,完成表格。
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
实验(2):把一个骰子抛掷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二):
(先学生自己做实验,然后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
根据两个实验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出现了几种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实验结果吗?
(2)这些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有何关系?
(3)如果允许你做大量重复试验,你认为结果又如何呢?
结论分析:
实验(1)中只出现两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正面”、“反面”两种中的一种,且它们出现的频率均接近于0.5,但不相等。
实验(2)中只出现六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六种中的某一种,它们出现的频率不等。当大量重复试验时,六种结果的频率都接近于1/6。
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2)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三)范例讲解、巩固检测
1、讲解范例: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某地1月1日刮西北风;
(2)当x是实数时,x2≥0;
(3)手电筒的电池没电,灯泡发亮;
(4)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
例2、某种新药在使用的患者中进行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调查患者人数 | 100 | 200 | 500 | 1000 | 20xx |
用药有效人数 | 85 | 180 | 435 | 884 | 1761 |
有效频率 |
请填写表中有效频率一栏,并指出该药的有效概率是多少?(答案:
)
例3、(1)某厂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为
,问任意抽取其中10件产品是否一定会发现一件次品?为什么?
(2)10件产品中次品率为
,问这10件产品中必有一件次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一定;(2)正确)
2、基础练习:
(1)课本P126练习题.
(2)补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口答)
①随机事件的频率具有偶然性,其概率则是一个常数.
②不进行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的概率就不存在。
③当试验次数增大到一定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会等于概率.
(本题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认识)
(四)总结提练、提高能力
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
①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②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下,呈现规律性;
③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性质。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完善)
(五)布置作业、探究延续
1、课本P132:练习第1,2,3。
篇7: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正确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掌握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1、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探究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口袋、小球、扑克牌、骰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篮球比赛前,有这样一位新裁判员想以抽签方式决定两支球队的进攻方向,他准备了三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写有1、0、0,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情况下,让其中一方队长从三根纸签中任意地抽取一根,抽到数字是1的纸签则拥有选择权,抽到数字是0的纸签则选择权给对方。
[师生行为]结合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队长会去抽吗?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谈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用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解答。
[设计意图] 从篮球比赛中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1:猜牌游戏
1、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张是什么A?问可能是黑桃A吗?
2、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猜是什么A?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出在一定条件下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活动2:投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每位学生掷10次并记录每次向上一面骰子的点数。
问:(1)通过实验推断老师任意的投掷一次骰子而向上一面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
(3)出现的点数会是7。
(4)出现的点数会是4。
在(2)(3)(4)三种结果中哪些是必然(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引出三个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四、活动3:我说你判断
在一个袋中有4个黄球,2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它是随机事件吗?
[师生行为] 实验论证:
(1)袋中每个白球都变了形的前提下摸白球是必然事件。
(2)在形状、大小、质地等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看到并摸出白球,也是必然事件。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发现原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题目,得出一个结论:随机事件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4:我能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举出随机事件的实例。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举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举例与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六、活动5:
(1)袋子中装有4个黄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2)袋子中装有4个黄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
[师生行为] 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动手操作并把摸出的白、黄球分成两类。让学生通过它们数量差异归纳结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结论: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七、活动6:练习
1、说一说: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在地球上抛向空中的球会下落。
(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度。
(3)经过城市中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2、想一想:已知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比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可能性大的是落在海洋里还是落在陆地上?
3、议一议:在[活动1]中为了使抽签公平,你能帮助裁判改进方法吗?
[师生行为]学生口答,教师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判断,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八、 活动7:砸蛋游戏
在三个蛋中隐藏一幅田园风光图,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蛋1:小结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蛋2:一幅田园风光图
蛋3:一幅漫画
作业:P138练习
[师生行为]让学生自由选择每个蛋,在砸蛋游戏中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2、结合田园风光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陶冶情操。
3、在漫画中隐藏了一个数学问题,把课堂引申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板书设计:
25.1随机事件
定义:在一定条件,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性质: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不同。
探究:机会均等
关于教案设计的说明
教学思想:
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打破纯数学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教师创设的篮球比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猜牌游戏、投掷骰子活动、摸球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师安排的砸蛋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梳理,通过田园风光图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同时在一幅漫画中引发思考把课堂引申到课外。
教学流程:
1、通过一幅篮球比赛的图片引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凭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可以更准确地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猜牌游戏中得出判断事件发生结果的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3、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投掷骰子,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引出三个定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4、在教师安排的摸球游戏中让学生不断完善题目,从而逐步完善随机事件的定义。
5、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例举出生活中随机事件的实例,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6、再次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师生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得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7、在练习中让学生巩固新知,提升技能。
8、在砸蛋游戏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在一幅美丽的乡村油菜花图片中陶冶情操(环境很美,我们要用心呵护它,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数学不难,我们要努力学好它,因为它可以为我们生活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把学生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引入新课,很帖切、自然,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随机事件。再以熟悉的抽签、掷骰子的游戏活动入手,引出事件发生的不同,感悟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必然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有的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完成游戏活动。也让学生例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必然、不可能、随机事件。在展示交流环节中,(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观察、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游戏活动具有相当的开放度,鼓励学生大胆逆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互助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拓展提升环节中,以“摸球游戏”为题,将知识进一步延伸为“你能否通过改变袋子中某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使“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在这一问题中,同学们积极探讨交流,想出的方法各具特色,说明学生是充分的开动了脑筋,达到了培养学生好思考的好习惯。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设计的几个游戏,是力求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形成新认识,学习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参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分析、归纳、合作、思考,领悟一定的数学道理。
篇9:认识初一数学概率教学计划
认识初一数学概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活动的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概率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自制球箱(三面暗,一面透明);红、白色乒乓球若干;蓝猫等卡通动物或人10个;扑克牌(分别标有1~50号);实物投影平台.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卡通人物.
[师]你们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只是老师没带那么多,不能给每一位同学.为了使同学们有公平得到的机会,我手里有50张扑克牌,并标有同学们的学号(边说边展示给同学们看),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洗牌三次.接下来任选10名同学抽牌,若抽出的号码是你的学号,你就将是幸运学生,并到讲台前站好.(游戏开始)
这10名学生是幸运学生,他们将有机会获得卡通人物.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箱子(展示给学生),现在老师放两个乒乓球进去,一个红色,一个白色,并把它们充分搅拌均匀.哪个同学摸到红球(边说边把“摸到红球”这四个字写到黑板上)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卡通人物.
篇10:九年级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简单事件的概率》知识点复习
一、事件的可能性
随着人们遇到问题的复杂程度的增加,等可能性逐渐暴露出它的弱点,特别是对于同一事件,可以从不同的等可能性角度算出不同的概率,从而产生了种.种悖论。另一方面,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
二、简单事件的概率
1. 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4.不确定事件: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四、概率的简单应用
1.有些随机事件不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其发生的概率,只能用试验、统计的方法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2.对于作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客观存在。
3.对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根据重复试验的特征,我们确定概率时应当注意几点:
(1)尽量经历反复实验的过程,不能想当然的作出判断;
(2)做实验时应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3)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不能太少;
篇11: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 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馈。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初二数学教学计划(三)
一、计划宗旨: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学期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十二、十三班两个班的教学,十二班现有学生61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8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分班成绩看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青岛版初二数学。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第三章:分式 ;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 ;第五章:实数;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四、教学教研工作目标:
1、教学工作目标:
在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三的业务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 “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学案导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2、德育渗透目标:
(1)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5)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护法能力。
3、教科研工作目标:
(1)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
(2)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科研任务。
(3)注意总结积累教学、教改经验,在本学期中争取写出较高水平的教科研论文。
4、普通话目标:
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进校就讲普通话。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
5、优生培养与差生转化目标:加大分层教学的力度,对于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创设冒尖的机会。加强差生的转化。
篇12: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篇13: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计划宗旨: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学期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十二、十三班两个班的教学,十二班现有学生61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8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分班成绩看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青岛版初二数学。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第三章:分式 ;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 ;第五章:实数;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四、教学教研工作目标:
1、教学工作目标:
在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三的业务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 “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学案导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2、德育渗透目标:
(1)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5)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护法能力。
3、教科研工作目标:
(1)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
(2)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科研任务。
(3)注意总结积累教学、教改经验,在本学期中争取写出较高水平的教科研论文。
4、普通话目标:
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进校就讲普通话。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
5、优生培养与差生转化目标:加大分层教学的力度,对于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创设冒尖的机会。加强差生的转化。
篇14: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统计与概率(教材95页)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班级一(3)班 姓名
课题:统计与概率(教材95页)
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上课时间: 主备人: 执教人:姚丽萍
学案 教案 评价检测
一、自学导航
专题训练一:
完成课本94页第1题。
注意:
测量时按整厘米计算。
专题训练二:
完成课本94页第2题。
注意:
先完成数机器人,注意总结不遗漏、不重复的数数方法,再数小火车。
专题训练三:
完成课本94页第3题。
注意:
如果有困难,可以实际看看。
专题训练四:
完成课本94页第4题。
注意:
答案不是唯一的。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目标:
1.复习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预习、质疑
看书P89-93,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完善导学案2分钟。
三、检测与反馈
6分钟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2分钟点评课堂学习情况。 书写:
自评( )
组评( )
计算:
自评( )
组评( )
发言:
自评( )
组评( )
倾听:
自评( )
组评( )
质疑:
自评( )
组评( )
小组评价:
非常认真( )
较认真( )
一般( )
差( )
家长评价并签名:
非常认真( )
较认真( )
一般( )
差( )
教师评价:
非常认真( )
较认真( )
一般( )
差( )
篇15: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二下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撰稿人:黄伟(一至五单元)、谢芬(六至九单元)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算式的应用
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图三式
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得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图形与变换
锐角和钝角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出平移后的距离
2、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移动后的图形。
剪一剪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剪出各样图形
四、表内乘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用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4、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1、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近似数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2、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六、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认识、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克。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
加、减法估算
1、 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有多重 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概念。
2、 通过活动,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3、 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八、统计
复式统计表
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 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九、找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找数列的排列规律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
1、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
1、 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 概率论论文
★ 几何概型说课稿
★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
★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二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计划(共15篇)】相关文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说案2022-12-05
概率论重要知识点总结2023-07-27
人教版几何概型的教学设计2022-09-18
概率论公理化源头初探2022-10-15
考研数学复习五大复习要点2023-12-17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2023-09-08
高中数学说课稿2024-05-15
《统计与概率》六年级教案2023-06-14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2024-04-20
高中数学赛教说课稿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