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合集12篇)由网友“阿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
差生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大群体,对于他们的教学关乎着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形成,同时也是实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下面就化学差生的培养,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学生热爱某一个老师,也会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但是要想让学生热爱老师,老师必须爱护学生。 自卑、自暴、自弃又往往是差生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若老师歧视、训斥与打击,讽刺与挖苦则是差生产生自卑和对立情绪的主要根源,因此, 在教态上对差生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富有同情心,在爱的基点上,理解的前提下,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特别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存偏见,以亲切的教态,给学生以真挚的爱。课堂上用亲切的言语, 多提问,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激励上进心,增强学习信心。
其次,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实验直观形象,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实验对差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帮助尤为显著。如,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加入水中,而不能把水直接加入浓硫酸中,实验演示中当学生看到那飞溅的水珠时。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再次就是注意应用梯度教学。差生学习难的另个一原因就是旧的知识还没来得及记忆巩固,新的知识又来了,随着知识的堆积,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对差生的要求适当放低,从而紧紧调控差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放低在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补讲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以及列比例式,解比例等知识上。
最后就是激发学生的的竞争意识。竞争是生物本能,当把他们的`的竞争意识调动出来了,学习的兴趣斗志就大大提高了。为此,每当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设计一份面向中差生,适当兼顾优生的测试。使差生也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成绩。考试后,做到三个及时:一是及时公布成绩于学习专栏里,使学生不但有个纵向比较,而且有个横向比较。二是及时表扬前十名的学生和进步快的学生,尤其是后十名学生中进步最快的学生,让他们明白教师没有忽略他们的的努力,鼓励同学们展开竞争。三是要及时进行试卷分析,查漏补缺。
2.重视学法指导,经常对比小结
差生一般带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帮助差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包括读书方法,找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记忆方法等,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许多差生学化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点太多,不能很好的整理从而造成多而乱的感觉。所以经常进行对比小结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帮助差生学会对比小结的方法呢?从比较的对象到小结的内容,由少到多,经常进行。教师先示范,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做见效快,效果好。如学习化学式的意义时可以通过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对比。学习化合价的的写法时可以与离子符号的写法意义对比。碱的性质和酸的性质对比等等。对每节教学内容,小结先应在课堂内完成。引导学生经常练习,学会分析教材,找出要点,找出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找出这些知识易错的地方。学生基本掌握方法后,再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加以检查。
3.渗透德育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德育对指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决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端正动机,改正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是转化差生的一个必不可少措施。德育也可以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意志,克服困难,学好知识。如化学发展史,科学家如居里夫人,侯德榜,苏步青等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发明等事例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毅力,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表扬班级中智力不高,学风扎实,态度端正,学业成绩进步快的学生,去激励多数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勤能补拙”“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从而使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勇气。化工原料的纯度和利用率,反应产率计算及提高措施,实验操作中药品的合理用量及节约方法,制取物质合理途径选择,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等等,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课堂上时刻注意差生动态,及时差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经常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差生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中注意和差生的感情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篇2: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论文
目前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不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做实验时完成任务的心理较重,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性不够;同时,化学实验课时过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训练过少,许多学生化学实验做得太少,使得他们进入高中时,化学实验能力差。所以,要在有限的化学实验课上使学生都能达到规范、熟练的操作,教学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技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误差,而误差的叠加与传递效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因此,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始终将实验操作的严谨细致与实验的准确性联系起来。如在分析化学的滴定管使用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滴定的初读数会调为零或稍下,而第二次滴定时往往不装入溶液就继续滴定。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滴定都应调节液面至零或稍下处。通过思考,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滴定管刻度不匀所产生的误差,在以后的滴定操作中,就不会再省略装液这一步。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纠错。只有使学生懂得实验的很多细节都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错误的细节操作足以“毁掉“整个实验,学生才会明白,该细心的地方一定要细心。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强化实验预习
了解实验目标、原理和实验步骤和方法,知道实验“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该“怎么做”,同时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材,用简略的框图或流程图描述实验内容要点,以督促学生条理清晰地预习实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引导实验过程
首先,在教师的示范下同步完成教学实验操作,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领会各种操作要领。然后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同步对比操作,通过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和切磋,逐步形成规范操作。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练习,反复强化,巩固熟练程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分析实验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实验思路混乱或实验不认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出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和实验要点,逐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并通过适当的重复实验证实并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实验考核提升到相对重要的位置,学校也未设实验考核项目,部分学校仅在理论考试中涉及一些实验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部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普遍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不良现象。现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规范和增加实验操作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考核的正确实施是落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重视实验过程,采取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确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还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总之,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3: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化学认知论文
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化学认知论文
摘 要: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后如何进行“清洗、整理、归位”?谈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教育、美育教育,以及8个基础学生实验“清洗、整理、归位”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清洗;整理;归位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要求完成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学校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这些化学实验活动,很多地方还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将考试结果计入中考总分。
学生实验结束时必须进行“清洗、整理、归位”工作。教师检查时发现学生的结束工作完成不到位:试管没有清洗干净,试管没有倒放在试管架上,仪器摆放凌乱,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外,废液缸没有倒净,水槽、抽屉、地面有垃圾,损坏仪器没有向老师汇报……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实验室规则教育
学生进入实验室坐下后,结合每个实验的具体情况,立即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教育,规则教育的内容除了安全教育、具体操作示范外,还应包括实验后的“清洗、整理、归位”。教师要对实验后需要清洗的仪器整理、归位的要求,废弃物处理方法等做具体指导。
二、美育教育
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就想马上动手实验。让学生停下来,观察实验室环境:窗明桌亮地净,仪器药品有序摆放。这是“环境美”,需要维护。实验老师精心准备好仪器和药品,实验前花很多时间。这是“劳动美”,需要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实验仪器形状各异,但都给人对称、和谐的感觉,告诉学生:这是“形式美”;学生实验成功后,问学生:“好不好看?”“美不美?”学生兴奋回答“好看!”“美。”顺势引导:这就是化学美,这就是科学美。
三、明确责任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劳动能力差。分组实验学生一般两人一组,实验结束后都不愿动手整理,以为“桌子自己会变干净”。实验中不爱护仪器,取用药品太随意。因此实验时明确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分组实验前说清实验要求:仪器损坏应报告老师,做好登记。如果是恶意损坏,要赔偿。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器材。器材摆放做到整齐有序,陈列美观,不堆叠、不挤压。实验桌上药品和仪器稍分开摆放,药品标签朝外。实验完成,要做好清理工作,经老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清理要做到“五到位”,即废液缸倒尽、洗净,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干净无水渍,水池无垃圾、抽屉无垃圾、实验桌附近地面无垃圾,全部清理到位,不留死角。
“清洗、整理、归位”工作要求学生相互检查,组长、课代表检查,卫生完成不好的留下来继续完成清理。全体学生离开实验室时都要再“回头看”实验室,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具体要求
2.列入“中小学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名录表”的药品应该按照要求处理。
五、促进化学认知
学生进行“清洗、整理、归位”时,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是促进学生化学认知的好机会。举例如下: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废液杯中有盐酸和石蕊,液体呈红色。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变红,两者的红色一样吗?装石灰水的烧杯、试管内的.白色物质是什么?用水可以洗去吗?酸液可以洗去,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生活处处有化学”,实验室是化学知识的“宝库”。教师应该有敏锐性,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化学认知。同时,排放废弃物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将一般废液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后再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回收。
分组实验结束时督促学生完成好“清洗、整理、归位”,能够让平行班连续利用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减轻实验教师整理实验器材负担,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积极效果。
篇4: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改进,学生实验的增加。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提高创新活力
观察是创造的眼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课内实验中,要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中。在学生眼里化学教师好像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像是在变魔术,实验中那五颜六色的变化,爆鸣的声响,奇异的气味以及耐人寻味的变化规律,无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爱观察、善于探究思考的`好奇心。在课外,首先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
二、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创新品质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进行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即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操作的实验。在化学教材中,以下内容可作为“边讲边实验”素材。
2。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作好记录,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写好实验报告。
3。鼓励学生课外实验,一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性实验。例如:铁钉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不含氧气的水中等三种条件的存放情况,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加深对铁及铁制品锈蚀原理的理解,掌握一般的防锈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草木灰中无机盐含量的测定;活动课题不受教材的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自制肥皂、洗洁精等实验。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创新潜能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学习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请同学们“吹毛求疵”,对试管找缺点,课堂上同学们争相议论,最后找出三个缺点:(1)试管易破;(2)只能发生一个反应;(3)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对仪器进行改革,如有些同学想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既让废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又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四、鼓励创新实验,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是道前人所未道,想前人所未想,补别人之不足。实验创新既包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从零开始,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对原有的实验从新的角度给予新的思考、审视,找出缺陷和不足给予修正和扬弃。
篇5: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一、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出:“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标准中已经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受到了重视。
二、如何在初三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注重“双基”,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夯实基础
近几年来各地的新课改都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在许多的中考试题都在围绕提高叙事的科学素养,注重了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态度、观点、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重大化学问题进行“包装”,重点考查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搞好“双基”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复习中要让学生牢牢撑握“双基”,特别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并重视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和理解书中的理论。
2.利用好试题,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和方法
中考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掺杂着许多的习题训练与评讲。因此教师利用好了习题,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能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这个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一则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二则巩固了对比探究的科学实验方法,三则在讨论和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由此可见习题的讲解并不是枯燥的对答案阐释,而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承载体。
3.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素养中包括了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化学与生活习性相关,让学生通过复习了解化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新授课时,教师对于化学和社会发展、生活的联系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复习阶段,有很多的教师由于时间的限制,可能会忽视这个方面。但是,事实证明,重视了化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创造出良好的化学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时能更科学的对待。比如在复习到燃料时,就可以讨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谁最理想;如何使燃料充分的利用以解决能源问题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对于改善生活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篇6:请不要“培养差生”
请不要“培养差生”
国内的一项教育调查表明,几乎全部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接受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而相反却接触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色情、暴力等犯罪现象所致,而近90%以上的成人犯罪,其行为直接与罪犯缺少孩童时的道德启蒙有关。这说明,孩童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于其教育的情况。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但是,有着良好愿望的教育却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孩子心理的漠视,对教育手法的习以为常和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当我们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纵观孩子的中成长历程,我们作为师长的,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难道真的象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那样完美呢?我们是否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人为地促成了孩子的消极变化呢?我们常说的差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佳,有不良行为习惯或者兼备这两种特点的学生。实际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很多,如:日常生活中的特殊环境;父母离异;家庭经济条件过于优越或过于拮据;身体状况,孩子自身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等。还有其他很多我们注意不到的问题也会影响一些孩子学习成绩。教师自然习惯于善待成绩优秀者,家长也往往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关爱有加,而对成绩差者却横眉立目,怎么看都不顺眼。对待差生我们更要坚持公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手段:
(一)对待学生的态度
一、不要给学生做“定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暗示和外界的评价对其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学生的素质,智商究竟如何,都要绝对避免“你真傻透了”,“笨死了”,“你算是没救了”等等消极评论.。学生可以不成才,但不可以不成人。毕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这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的首要条件。孩子长期在一种压抑的氛中,心理会蒙上消极自卑的阴影,还有些孩子变得玩世不恭,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滋生厌烦嫉妒的'情绪,甚至无端地对周围的人产生敌对意识,将来这样的“危险品”可能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二、切勿盲目触及孩子的“痛处”。差生往往有着不太正常的成长环境或特殊的经历,对待他们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良作风,绝不能主观臆断,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尤其是当差生与他人发生矛盾或磨擦时更不能以偏听偏信,力争把罪责一味强加在差生身上,事后不要抓住辫子不放,动辄冷嘲热讽,恶语相加。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差生的问题,反而容易使差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形成和师长对立态势,导致差生更差。要设法接近他们,了解情况,理解他们,同时从外围入手,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沟通,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尽早发现问题,弄清产生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力争老师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而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帮助他们明确和调整前进的方向。换言之:应帮助差生树立理想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应放任自流,使他们本来就脆弱的心理遭受扭曲,模糊的认识得到不应有的强化。常常见到有些学生成绩不良,但“劳动”,“公关”和“外交”却是首当其冲,每每是其他人都心安理得地坐在教室里,而差生们就只能一次次地服“劳役”。虽然有些孩子出于不爱学习的心理,乐此不疲。但
[1] [2] [3] [4]
篇7:如何面对差生论文
如何面对差生论文
【摘要】老师的语言会让学生下意识的把自己分成几个等级。于是,“差生”的字眼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代名词。面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差生”的形成过程,找到根本症结所在,用爱来化解孩子心中的困顿,从而还学生一个人健全的身心。
【关键词】差生习惯 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就被一种无形的语言或行为而分成三六九等。“差生”这个字眼就出现在老师的谈论间,同学的话语间。从此,这个专有名词就固定在那几个公认的同学身上,他们从小就背上了这种莫名的“光环”,让人心痛、惋惜。教育者是否真正潜下心来思考过,是谁让孩子内心种下了“我是差生”的种子;是谁把孩子放在等级评定之中?我为之汗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o笔者认为,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本文从差生是如何形成的;用爱来化解孩子内心的困惑;还给孩子健全的心健这三个方面来解决如何面对“差生”的问题。
1差生是如何形成的
从孩子接受第一天启蒙教育开始,他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教育者要给他们什么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然而,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磨合,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纠正,我们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教育孩子。当孩子与行为约束有了抵触,我们更应该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跨越这道障碍,而不是一味的责怪:“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做好?”
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格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儿童所面对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o儿童在这一阶段入学,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开始发展勤奋感,形成一种成功感和对成就的认识。因为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与教师和同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面临的任务过于困难,造成了失败,那么儿童可能产生自卑感。因此,对当刚入学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感觉,如:上课要坐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迟到要喊“报告”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老师与家长则需要耐心的提醒,而不是在班上公开的批评。当批评的语言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的时候,他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为什么我总比别人差?”“为什么我做不好?”“老师可能不喜欢我”等等自卑的`阴影。于是在潜意识中,学生对“差生”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会因为老师的评定而把自己定位成“我是不好的”√我是差生”。
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儿童选择和实施自己的选择,接受他们的错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多点表扬,少点指责。
2用爱来化解孩子内心的困惑
只有在爱的教育下,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那是不是只要我们具备了爱的能力,孩子就会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模式去成长呢?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当孩子进入学习知识阶段后,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老师通常会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作为小学生,他的身心发展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不是认为他们是差生),我们的爱应该涉及到以下几点:
(1)学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当孩子觉得老师会欣赏他时,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有了信心,才会树立孩子对知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乐观与积极的态度。
(2)批评过后要适当的抚慰。调皮的学生逃不过老师的惩罚。但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卢梭),老师在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惩罚的前后,必须要进行心理抚慰,通过“心灵交流~促膝长谈”,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惩罚他,并且让他理解惩罚的意思,从而有利于实现惩罚的最终目的――为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这种“心灵交流”是一种当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时,他的内心就会唤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好像学生的情感或良知受到了“惩罚”,最终促其改正而“向善”,这样,从内心唤醒的教育会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效果。
每次收作业的时候,老师发现总有一些同学找借口说放在家里了。但教师心里很清楚有些学生就是没有做,如果对这种不诚实的做法予以默许,让他们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后的学习态度可想而知。于是让这几个同学来帮助老师查收作业,并一起商量对这些未交作业的同学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惩罚之后,老师一定要端正思想:惩罚不是手段,而是教育学生的开端。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让学生明白老师批改作业是为了发现学生哪些地方掌握得欠缺,写作业是对自己当天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告诉他,假如不交作业,教师就会忽视你所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老师就不会再关注你,相信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3)耐心地、坚持地赞扬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有一些表扬显得俗套,如“你真棒“真了不起”,听多了,孩子也麻木了。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表扬具体到位,这样,事半功倍。
班里有一位学生,每次背课文总是背不全,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每次检查背书的时候,没有一次可以顺利地背完全篇课文。时间久了,考试的成绩也不理想,作业也是一塌糊涂。跟他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他把自己已经定位成“反正我也背不出来,还不如不背”,这样的学习态度当然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很“笨”。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背书产生恐惧,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先帮他分析原因,找出适合学生的背书方法: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然后一段一段的背。背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慢慢地提示,加以鼓励。背成功了,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明白并不是自己“笨”,而是没有用心。最后,让他在班上背诵,体验成功的乐趣,得到全班的肯定,老师也要及时赞美他。老师还可以举行一些背书活动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这样,孩子离成功就在一步步靠近。
这种类型的学生不是老师花一天的心思他就可以拾得信心的,而是要长时间的跟踪、辅导、及时鼓励。所以,一个学生成功的改变,与老师的耐心与坚持是分不开的。
3还给孩子健全的心态
古印度有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回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端直的品格,这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孟子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扪心自问:是否真正地以“幼吾幼”之心去呵护和诱导每一个学生?是否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的失利而把他放在某种等级之中?是否因为学生的调皮予吵闹而认为他“无可救药”?当讲了几遍的习题学生仍然不理解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方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师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信,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活在理解中,他就学会了宽容;活在微笑的世界中,他就学会了乐观,像这样身心健全的孩子,他还会是“差生”吗?
注释
①④张万样,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28
②③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D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8.
篇8:如何对待差生论文
如何对待差生论文
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关键是从激励人手,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用“激励”的f'rV施来转化差生。
一、目标激励:目标层次化,对各年级、各班级、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就是把个人近期和远期目标同班集体目标结合起来,班级目标应围绕学校的大目标。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的日标努力奋进,从而对差生产生激励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励:受人尊重足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休验。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差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差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Il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情感激励: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有关事实证明:师生之问建立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是转化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特别应注意与差生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消除L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对差生及时进行引导,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榜样激励:通过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差生产生一种感染和激励作用。差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常向他们讲述徐悲鸿、华罗庚、爱囚斯坦等名人原来学习基础也/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五、成功激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足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差生在看到班卜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状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策略,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赢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六、关怀激励:就是对差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差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而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用一点点小事触发他们,使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积极E进。
七、表扬激励:荣誉足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差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差生的“闪光点”,差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差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差生的进步。
八、实践激励:开展实践活动,让差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特别在活动前,加强对差生的指导,有目的地让差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自我转化。
九、家庭教育激励: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差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对差生,要予以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对家长进行说服'l:作,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丰的家庭氛嗣,父母‘j子女之间建市平等和睦的关系,对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来激励差生的卜进信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差生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卜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差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寺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差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差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实现)L化培养真有用的各种人才。
篇9: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
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
[1] [2]
篇10: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
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
祖亚华 储召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3)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4)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5)让学生自编试题,每一单元测验,予先让学生“秘密”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通过多年的实践,差生的化学成绩有显著提高,其它科成绩也有明显进步。1993年的黑龙江省高中化学会考中,我们所教的化学平均成绩列农垦总局第三名。实践证明差生不一定差,只要教师心中有差生,肯多花些心血,多数差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等生。
篇11:化学论文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
此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7篇”充分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学习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有一个“鸡蛋放入白醋”中的实验,从而老师就可以将这个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里单独做,这样无疑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状况进行提问,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在醋中,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后又下沉,循环往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实验并了解其中的奥秘。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设计实验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般而言,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
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时候,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体过程,从而学生对于书本中所讲述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4.开展有效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从初中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化学属于一门新课程,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启蒙的阶段,通常在这个时期开展实验的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要求有些实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从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实验一定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看到。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在进行试剂添加的时候,一定要把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然后慢慢往下添加,在观察试剂逐渐有红色变化为无色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放在试管的后面,以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的变化。
5.学生有所收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回报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学生的收获也是衡量课堂教习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深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教学的有效性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逐渐由不懂变为懂,懂得少变为懂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喜欢上化学课了。
也就是说,高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
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是很重要的。
笔者就从充分准备教材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有效实验以及学生有所收获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课堂质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要注意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篇12:化学论文
一、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不能深入挖掘教材,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把教科书当成了唯一的教学资源,紧紧地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
没有一定程度上知识的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化学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追求学生化学成绩上的提升,这也是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忠实而有效传递的过程,教师只充当着既定知识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
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种对化学学科认识的不足,使得学生接受化学课上的“一言堂”教学,并对课堂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没有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
例如:在进行“元素”(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教学时,我想通过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播放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盖中盖”广告,在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好奇时,
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 初中化学教育随笔
【浅谈化学差生的培养论文(合集12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07-09
体育高级职称个人工作述职报告2023-10-06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2023-02-16
巧妙引导培养后进生语文学习兴趣论文2022-07-23
初三英语教师个人总结2023-02-07
高中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06-01
关于高中教师工作个人收获2023-04-10
化学教学工作的个人总结2023-11-02
辅优补差工作计划总结多篇2022-08-16
小学农村教师三育人事迹优秀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