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26 05:29:3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疯狂的戴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篇1: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摘 要: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地支持概念图的教学。把概念图应用到教学上,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概念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概念图 构建 思维 效益

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学业考试,要完成7~9年级共6册科学教材中考试纲要内容的复习,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搞好复习是摆在每位九年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九年级一线科学教师当然也责无旁贷,在笔者尝试的多种方法中,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构建概念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一个复习的主题,列出相关概念。

例如,在复习“生态系统”这个课题时,涉及到下面的这些概念——“生态系统、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动物、植物、细菌、真菌、有机物、阳光、空气、水”等。这些概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很凌乱、很琐碎,可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写在纸上,也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对构成概念图很有帮助。

第二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最前端或关键位置。在上述例子中,把“生态系统”概念置于顶端。若有时要确定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比较困难时,可以注意一下概念的背景,或了解概念出现的顺序,来认定概念的等级。

第三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上述例子中,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置于“生态系统”的`下一级,而两者之间应在同一横向的水平位置上,再逐个将“空气、水、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从属概念逐个放在其下,使相关概念放在合理位置,具体的事例放在最下层,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然后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见下图)。

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词如“是、包括、表示、需要”等。连接词要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概念之间建立某种意义。此外,还要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联结,并标明连接线。例如:“分解者”还可与“非生物因素”连线,使学生联想到“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这样当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捏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概念整体,形成了一个知识链和知识网(见图1)。

第五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在动物旁边写上“昆虫、青蛙、蛇”等,在植物旁边写上“草、树”等,这样使这个概念图就更加丰富,有血有肉。并且随着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入,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实践后的反思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但是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科学上的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科学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

2.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长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来再现他们的知识,特别是初期可能会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这部分内容的完成如果放在课外进行,势必会占据学生大量学习的时间;如果放在课内,课堂的效率又如何保证?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为强化概念图教学而忽视其它重要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①高文著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②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8)。

③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7。

④《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篇2:浅谈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论文

浅谈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论文

人类作为社会的主角,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正能量的人,其社会作用的发挥与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且教育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社会时代对儿童教育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的意义非同寻常。

一、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教育是各类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因为社会进步使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接受教育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时代特征明显。小学教育也不例外,从二十世纪的启蒙式教育变为现在的“前初等教育”。因此,本着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时代特征的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育的地位

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和具体作用不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在于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和道德修养、思维品质、文明意识的初步形成。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成长方向和健全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的公共意识、群体意识、人文意识在儿童时期初步形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一生对社会的作用十分有限,极个别可能会走向反面,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必须把儿童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均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花费更多时间,同时给予更多正面的引导,做好小学阶段的教育,把基础打扎实,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通用于包括从低到高的各个教育阶段,但对小学阶段来讲显得更为重要。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均应从本着小学阶段全面打基础入手,着眼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真正完成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任务,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阶段成为中心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才能找准方向,确定教育工作的重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小学阶段教育的作用。

(三)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的研究

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薄,时代性要求不强,无法突出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新一代小学阶段教育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突出人文性、丰富性。人文性,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也极为重要。社会环境具有多样性,其重在日常养成;教育管理突出方向性,注重指导,这些要求必须在小学教材中得以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会干活的机器,而是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干事业的人才。小学阶段知识的丰富性,要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做到广泛性和引导性兼顾。当前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就是非常好的实践机会,相信这只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四)探讨实践教育参与者的相关理论实践

小学教育实践性极强,参与者众多,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小学生的在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时间他们会与社会接触,在社会中成长。因此,家长们的言行、大人们的举止等都可以影响他们;各类新闻、媒体的语言和宣传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生活态度、学校办学条件、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的正面性都能引导儿童积极成长;教育管理不应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人,作为检验其成败的标准,若培养出的行业顶尖“人才”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给社会带来危害,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言论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不能标新立异,只强调个人观点,必须注重严肃性、增加科学性。

二、科学构建小学生教育方式的关键环节

小学阶段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小学生成长为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更大地发挥其潜能,使其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必须进一步在这三方面做功课,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和谐。

(一)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影响着人的一生。与现阶段儿童教育的需求相比,现阶段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关注力度均远远不够,家庭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有意识参与小学生教育的家庭比重还很少。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观还停留在以往:教育是教师的事,我只负责把他(她)送到学校,出现重养轻教的现象;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等等。健康的人格无法自然成长,必须精雕细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身兼“监护人”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家长必须修好“内功”,即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做到奉公守法,身体力行地关心国家、社会,关爱朋友、同事,遵守社会法纪、法规,将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示范给孩子;家长应经营幸福家庭,在平等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自尊、自信,在和谐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公道等等。同时孩子们也有着好问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人对事真诚直率等许多优点,家长应好好学习、有效保护、积极引导,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二)科学的学校教育是关键

小学阶段教育应着力增加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其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思想、正确的观念、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关键。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承担者和创造者,他们是否健康、是否合格与其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教育储备和人文素养密不可分,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缺少正面引导,会使他们变得慵懒、消极、自信心不足、害怕竞争,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等。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是从“零”开始的启蒙式教育,而是专家所称的“前初等教育”。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大部分家庭已经对其进行了启蒙,有的在幼儿园完成,有的在学前教育机构完成,有的在家庭内部完成,甚至在婴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启蒙”教育,我们应特别注意这一变化,区别于以往的小学教育,在教育的丰富性上下功夫,注重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小学生变得更文明、更幸福、更健全打基础,使他们未来的生命质量更高。

(三)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外部条件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小学阶段的成长还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孟母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度三次搬家,择优而处,最终使孟子成才,突出的就是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消极的社会环境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显著,积极、正确的文化环境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并通过规范的言行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那些承载积极观念的社会群体,会通过舆论和其他社会强制力量使其他个体接受这种规范,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更优秀的人才,教师必須明白:现今小学阶段教育必须从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形成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使培养的自然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正能量。

篇3:民族声乐科学教育理念构建论文

民族声乐科学教育理念构建论文

1.传统民族声乐的保护、传承有待加强

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我国各地方、各民族的戏曲、曲艺、民歌等声乐演唱形式都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传统民族声乐是现代民族声乐产生和发展的艺术土壤与动力源泉,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音乐风格、技术特点的形成都有着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影响。例如当前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旋律很多都是直接取材于各地方的民歌,还有现代民族声乐在舞台表演的肢体动作设计与表现理念与风格更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传统戏曲对其的直接影响。进入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对于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是如此。随着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对于我们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则更像是一场灾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中年人都对欧美音乐趋之若鹜,同时也使传统民族声乐越来越不被人欣赏和关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极大地动摇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生长的文化土壤与艺术源泉,对其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我们要以一个客观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很多的传统地方民歌和戏曲曲艺确实已经失去了其继续生存的现实条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必然现象。对于这一类的传统民族声乐,我们不要勉强地将其重新推向媒体,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首先要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和归纳,使其成为一种研究和学习的历史资料与文献。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和发展,对于那些仍旧具有一定受众群体和市场影响力的传统声乐种类,则应该用更加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去对待,在保证其原有艺术形态的同时着眼于更深层次的艺术精神、艺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我国民族声乐学派建设中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面对强势的欧美文化,我们不能固守残缺,闭门造车,要继续坚持对欧美先进音乐思想与理念的吸收与借鉴,同时更要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审美特质,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不至于丧失自我,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2.在对待现代民族声乐“技”与“艺”关系上还需更加辩证和理性

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在歌唱技术技巧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上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和发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事实证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度”的控制与把握。近些年来,无论是专业院校与专业团体中都出现了一种过度关注于发声技术与技巧却忽略演唱风格与韵味的倾向和误区。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审美体验,当我们欣赏歌手的演唱时,会感到其声音非常漂亮,技术也非常娴熟,但是总会觉得缺乏一些东西,不能感到足够的美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味道”。究其根源,首先,当前我们的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于声音技术的训练与提高,而忽略了音乐风格的把握与音乐感觉的培养。这也是当前我国很多专业院校的一个“通病”。久而久之,在很多专业院团中,很多专业舞台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唯技术论的艺术误区与审美偏差。同样,我们不能否认歌唱技术对于声乐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高超的歌唱技能与歌唱技术毫无疑问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声音作为依托,一切的情绪情感与艺术风格都无法准确和完美表现。技术是情感与艺术风格表现的前提和手段,而情感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则是歌唱的最终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钻研技术、提高技术、发展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表现艺术风格的魅力,而万万不能将“手段”当成了“目的”,更不能矫枉过正,否定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只关注歌唱情感与艺术风格,这对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曾经在著名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就出现过这样一个贻笑大方的事例: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民族声乐教育前辈,在教学中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因为平时忽视了技术的培养与提高,一次在为学生处理一首声乐作品时,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因此总是难以达到要求,老师自然也很着急,便无数次地要求学生:“你的热情要像火焰一样燃烧!”,结局自然是尝试多次仍毫无效果,最后学生只有无奈地回答:“老师,我高音唱不上去,实在烧不起来!”这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常见的“非黑即白”、爱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但这种思维在我们的民族声乐发展中是万万不可取的,要坚决杜绝。由此可见,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实践中,在对待技术与情感表现及艺术风格表现与把握上,我们在注意改正“唯技术论”误区的同时更应该保持客观理性的思维和态度。要真正理解和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声乐才能够做到“两条腿走路”,让歌唱技术与情感及艺术表现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协调发展。

3.总结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声乐艺术都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我国的民族声乐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的民族声乐学派,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珍视的,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与冲击,我们没理由感到自满,而应该更加清醒和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声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去正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建立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与审美特质的民族声乐学派,为祖国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应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

摘要: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意识的培养则需从小做起。

本文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指导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生活这个教材,科学、合理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幼儿特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一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特点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教育幼儿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它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1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理解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首先要强调内容的生活化。

1.1根据幼儿兴趣确定主题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幼儿不断地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其学习科学的兴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呢?鼓励孩子“发现”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幼儿获得一些事实性的知识。

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操作,让幼儿口动、手动、眼动、脑动、与活动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体验和技能,让幼儿独立操作,去观察,去体验,使幼儿成为获得的主体,启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

1.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科学

为了调动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科学角活动区域,鼓励孩子自己布置,自己设计,孩子们自己动手很兴奋,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动手,有的边说边指挥俨然一个小小设计师的风范。

还可以把科学活动角分为自然景观、观察、养殖、拆装、小实验等等区域。

班内孩子分组,每组有组长负责,景观区域,孩子们拿来各种花,并在花盆上写上花的名称,以及简单介绍花的特点,或者种上花籽,观察发芽、成长的过程。

养殖角里有小鸽子、小兔子、金鱼、蚂蚱等,孩子们轮流喂养,供大家观赏。

家长带来各种不用的电话机、闹钟、锁子等让孩子自由拆装。

实验角里孩子们带来电池灯泡等。

孩子们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事物的感知创设自己的天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1.3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喜悦

让孩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增强孩子继续探索的愿望和信心。

孩子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如果此时我们成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就会鼓励孩子探索的信心。

比如,孩子喂养的小兔长大的时候,花儿长高的时候,孩子拆好了电话机的时候,发现摩擦起电的时候,孩子们把各种颜料放在一起,兴奋地调出不同颜色的时候,老师及时的表扬、鼓励、肯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各学科之间内容的整合,教会幼儿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在活动中。

如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吃月饼来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月饼的种类及口味。

大班还通过分月饼来让幼儿了解平分等分等数学知识。

这样,即让孩子们在语言方面得到了锻炼。

同时,又有科学的观察与比较。

而且还有数学方面的知识等等。

其内容是综合的,自然而完整地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的积累。

3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

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

在“车”的主题中,教师和幼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车”的资料。

要想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就的让幼儿亲自参与收集、布置。

于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把家中各种汽车带到园里。

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汽车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走进活动室,随处可以看到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玩汽车。

幼儿通过与环境、教师、家长的互动,不但获得了对车的认知,也为他们以后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做好了铺垫。

4教师要注重树立新的资源观

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

其实,这些资源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只要留心收集。

比如:废弃的笼子、玻璃瓶、各种各样的瓶子、各类绳子、纸张、图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温度计、电筒、天平等实验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5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在遇到幼儿有问题时,教师尽量耐心解答,或和幼儿一起探究,如果问题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也不要随意编造答案来应付,而是应该告诉幼儿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并且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进一步探究的途径,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老师还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

6结语

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科学合理化的引导,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新的资源管,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同时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生科学探究欲望,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鲁晓红.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d版,(2):23-24.

[2]沈国珠.浅析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3):84-85.

[3]周青山.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探索的特点及其教育指导策略[J].好家长,(4):3.

谈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

[摘要]长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于xx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

面向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突出专业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举,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整合优质资源,创设实践平台;打破模块结构,重新编写教材;教学科研相促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大学物理;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大学物理是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包括理、工、农、医、经管,甚至少部分人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1],其受众面相当广泛,涉及的教学层次复杂,教学人员众多。

而面向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长春师范大学的科学教育专业,其前身是理科综合培养试点,在历时十五年的发展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平台、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几个方面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构建,此课程于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突出专业特色,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与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舍弃了过多繁杂的公式推导,而更加注重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科学精神的点滴渗透。

联系生活实际,以工程实例讲解物理。

[2]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理想模型,很多公式习题涉及的范围只针对理想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理想模型的局限则是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

例如,在热机循环的讲解上,以往较注重卡诺循环效率的推导技巧,但卡诺循环是理想循环,在工程实际中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从中了解朗肯循环是实际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热机循环。

篇5: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论文

www.0010100.com/jiaoyulunwen/Class.asp?ID=25&page=1 对高校科研成果奖励的认识和思考 -04-17 点击:10 评论:0 摘要:科研成果对高校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提高、重点学科的建设、教师队伍的成长、高级人才的培养乃至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承认...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机制的思考 2010-03-14 点击:22 评论:0 1 科学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 浅谈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功能与教学策略 2010-03-09 点击:47 评论:0 浅析初中科学的指导发现式教学法 2010-03-09 点击:55 评论:0 中学科学教学中巧设疑培养学生能力 2010-03-04 点击:36 评论:0 基于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研究 2010-03-04 点击:47 评论:0 浅议科学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0-03-04 点击:33 评论:0 浅谈初中科学的情境教学 2010-03-04 点击:57 评论:0 实验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2010-03-04 点击:35 评论:0 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学科学教学 2010-03-04 点击:26 评论:0 善待学生言语激发主动参与 2010-02-26 点击:38 评论:0 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2010-02-26 点击:25 评论:0 浅析家用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跳闸的原因 2010-02-26 点击:174 评论:0 强化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思维 2010-02-26 点击:26 评论:0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实验教学 2010-02-26 点击:76 评论:0 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五疑法 2010-02-26 点击:11 评论:0 如何提高科学课“活动与探究”的实效性 2010-02-26 点击:48 评论:0

篇6:优化课堂结构,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课堂结构;优化;和谐课堂;师生关系

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品德的陶冶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注重探索初中英语教学,并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1.课前英语强化训练

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英语情景,营造英语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对知识层次较浅的初中学生来说,课前几分钟的英语会话是不可缺少的。起初,师生间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如相互问候、相互介绍或学生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报告当天的值日、出勤、日期和天气状况等。师生间既可以单个谈论,也可以以会话、对话的形式进行。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增加,谈论的题材也随之逐渐增多,如谈论自己的家庭、学校、朋友或自己的生活琐事,这样师生间的“寒暄”和同学间的语言交流,对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实际会话能力打下了基础。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中,笔者坚持精讲多练,努力创设情景,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多种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7)描绘人的外貌时,自己边说英语单词,边在黑板上画出人体各部位,这样重复多次,让学生明白各单词的含义。然后自己说这些单词,让学生自己画,自己边说边走动,以便观察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对于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鼓励,让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笔者在教室边走动,边自问自答:“WhatamIdoing?”“Iamspeaking.”“Whatareyoudoing?”“Youarelisteningtome.”也可以做各种动作,如开窗户、关门、擦黑板等活动,这样使学生既感到新鲜多样,又便于理解这一语法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精心设计每堂课,设法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把死记硬背的单词变成活的语言,减轻学生在记忆上和理解上的困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教材,掌握所学内容。

3.分散教学难点

英语课是门外语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以此来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是关键,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实物,如图片、教学简笔画和录音机等,让学生边看边听,视听结合,逐步消化,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另外,笔者还随时讲规则,教规律,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信息反馈

我们所研究的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但都是为同一目的,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教者的共同愿望。若只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案和教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外,还应当备学生。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进行一番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来调整自己的教法。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记载当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结合起来,使教学相长、相辅相成。教师还可以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交谈,征求他们在教学中的良好意见和建议,利用他们的.这些信息反馈,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知施教,挖掘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始终认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对于好学生用高标准要求,对基础差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而要正面教育、鼓励、启发,多加帮助,耐心辅导,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语言、良好的行为来诱导学生,一旦发现学生有进步,无论大小、快慢都应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肯定,学生察觉到自己在进步并感觉到进步的喜悦,也就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在课后还应当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向学生嘘寒问暖,询问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家里的经济状况,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也应多一些与学生志趣相同的爱好。比如打篮球、踢足球,下跳棋、象棋,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兴趣活动。这样,师生之间就毫无拘束地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随着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断增长,其思想品德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育人,倘若学生在学习上特别突出,但其品行不端,心理素质不高,不但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反而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和爱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选择英雄人物事迹,结合学生所学过的短语、句型、语法和时态,编成浅显易懂的英语短篇文章让学生阅读,让他们尽可能用英语谈谈心得体会或未来的打算,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不只为自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尽责,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也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教“map”这个词时,就联想到中国的国土,让学生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向学生讲明香港、澳门现在才回归祖国,海参威为什么被沙俄侵占?英、法等国是欧洲国家,为什么在亚太等地区有殖民地?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深深懂得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建设、民族兴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己成绩的优劣不只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祖国的兴亡,关系到祖国的明天,由此而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愿望,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堂所学的内容,适当地向学生介绍英美概况、风土人情,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但对学生学英语有帮助,而且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引导他们吸其“精华”,剔其“糟粕”,通过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就能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即使那些学习上不突出的学生,也能成为品行端正、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的有用之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祖国建设各尽所能,奉献力量。

教学有法,无定法,它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活动。所以,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完成的,它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有待于我们每个教者在实践中去做进一步的探讨、挖掘。

参考文献:

[1]韩云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绩效――课堂教学结构简析及优化途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0(22).

[2]熊梅.和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7).

篇7:科学教育三生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三生教育论文

一、课堂中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素质。由于小学科学知识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联系性,使得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这正与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及生活教育紧密联系。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有效地把科学知识和内容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讲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思考如果我们破坏了动物生活的环境,会给动物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使学生明白,如果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同样也会受到威胁,生命也会终止,所以我们就应树立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获取了生存的知识,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关心自然。

二、实践中的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三生教育”价值观念,必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发挥其教育的功效。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开展知识技能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致力于课外实践,和学生共同交流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蚂蚁》一课,让学生到室外观察蚂蚁。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捕捉蚂蚁。怎样才能既捕捉到蚂蚁又不伤害到它呢?全班同学交流意见,发表各自看法:把羽毛或树叶放在蚂蚁出没的地方,待蚂蚁爬上去后,再将树叶上的蚂蚁放入瓶中;或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放置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列举出许多办法。使学生知道要珍爱小动物、珍爱生命。在这次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感知、观察,在实践中去、学习,了解自然奥秘,认识周围环境。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他人,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环境,亲近环境,可以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生活中的教育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我们采取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进行知识的学习,然后再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坚定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讲授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好处有哪些方面,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天气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三生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认为天气对生活是有影响的,有雾就不能开车,看不清东西;有雨时,室外不能上体育课,出行时要带好雨伞和渔具;有风时就会冷,要多穿衣服,而且走路比较困难;同时天气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等。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认识生活,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树立主体的生活观。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与科学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相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三生教育”提升到一定的实践高度,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以便自觉指导行动。实施“三生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篇8:高中物理科学教育论文

高中物理科学教育论文

【摘要】:当今科学的生长趋向,一方面学科分别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日益趋向专业化;而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渗出、相互依存,综合化趋向越来越显着。这二方面的生长趋向,不行支解地讨论在一起,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诲提出了新的思考。它须要我们重新思量门生的知识结谈判本事结构,既要求他们具有坚高中物理科学要领教诲的研究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拓宽知识层面,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这些要求,虽然我们可以议决多种渠道(如研究性学习等)来试图到达。但是,从基础上讲,增强科学要领教诲才是最紧张的。

【关键词】:科学要领教诲德育功效

1、科学要领教诲比知识教学更具有久远意义

人类几千年的探索活动,搜集成克日这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不光创造了各门学科牢固的理论基础和富厚的知识体系,而且形成了科学要领体系,成为人类名贵的精神财产和进一步探索科学秘密的税利武器。显然,人类创造知识的全部,不光是各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还应包罗相应的科学要领。在这“知识的全部”中,正如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说:“最有价钱的知识,是关于要领的知识。”对教诲而言,门生在校所能学到的知识很有限,而科学技能的迅速生长,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管理新题目的创新本事。正如赞可夫所说:“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何等完满,门生结业后一定会遇到他们不熟习的科学上的新发明和新技能。其时间,他们将不得不独立、迅速地弄懂这些工具并掌握它。”要迅速地弄懂这些新知识、新发明,掌握这些新技能,要是没有一套行之有用的科学要领是很难到达的。以是在物理教学中不光要教给门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紧张的是要教给门生具有广泛价钱的科学要领。视察、实验、假说、验证等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要领,它不光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科学技能领域和种种事情领域。阐发、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基本的科学头脑要领,更是广泛应用于人的种种头脑活动,科学头脑要领可以说是一小我私家终身不行缺少的基本素质。门生在物理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研究要领和科学头脑要领的教诲和作育将终身受益。以是,教给门生发明题目、阐发题目和管理题目的科学要领,应是学校教诲给予门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诲效果,也是门生脱离学校后学习和事情的有力工具。因此,掌握科学要领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具有久远的意义。

2、科学要领教诲能使物理教学到达更高的田地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本学科的研究要领、施教要领和门生的学习要领。现行课本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科学要领大多蕴涵在知识的生长历程中,须要西席发掘课本中隐含的科学要领教诲因素。在教学中故意识地以科学要领为线索构造课本、构造教学历程。对一些重点知识,模仿科学家的研究历程,确切运用须要的科学要领,让门生在科学要领的扶引下自动地去获取知识。 这样的教学,一定切合门生的相识规律,能使门生对知识的得到历程有亲身的体验,从而对知识自己有踏实的明确,同时又受到科学要领的训练和作育。这就使门生不光掌握了知识,还明确了这一知识是用了那些科学要领来得到的,即能在科学要领层面上明确和体验学习历程。这样,门生经过学习渐渐地掌握了科学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的学习要领,就会有用地前进学习屈从。当门生掌握了要领取得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本事时,就得到了开启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种教法与学法的团结,才气体现叶圣陶老师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物理教学质量一定会到达更高的田地。

3、科学要领教诲使知识教学和本事作育的团结具有可使用性

本事是人顺遂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那些本性生理特性。科学知识和科学要领是形资本领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对题目的相识和管理,也就谈不上本事。方规则是使知识和本事讨论起来的桥梁。用聚集的看法来看,要领是知识和本事的“交集”。一样平常地说,要是一小我私家掌握了完成某种使命的要领,就意味着他现实上已经具备了完成这种使命的本事。人们完成某方面使命的本事强弱,与他们掌握完成这方面使命的要领的自觉水平与熟练水平是亲昵相干的。可以以为要领是本事的“内核”,是对本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捉住科学要领这条线索,就既能前进知识教学的质量,又能从基础上前进门生的本事。比喻,要作育门生的实验本事,就要从实验要领的基本点入手。如实验计划要领的基本步伐是凭据实验目简直定实验原理,凭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工具、装置和步骤;实验视察要领的基本要点是要有视察的目的、序次、重点等。曩昔,我们找不到知识教学与本事作育的团结点,感想这两者的团结难以自觉地去使用。如今看来,突破口就在于增强科学要领教诲。科学要领能将知识和本事联结起来,而且具有可使用性。这样,知识传给与本事作育的可使用性困难也就得到了管理。

4、科学要领教诲具有深刻的德育功效,有助于门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天下观

科学要领作为相识客观天下的手段,自己就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头脑。物理学研究从视察、实验出发,经过阐发、比力、抽象、概括,或归纳、演绎,或假说、验证等科学头脑得到理性相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生长,一定能使门生树立相识源头于实践又受到实践检验的唯物主义看法,树立科学头脑搪塞展现物质天下素质和规律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看法。比喻,我们夸大视察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要领,让门生渐渐明确视察和实验既是物理知识的基本源泉,又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唯一尺度,这就可以作育门生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看法。科学要领教诲与科学史团结,还能使门生明确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对立统一、真理和分歧错误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连。比喻,议决对光的本性的相识历程等的教学和有关科学家奇迹的先容,可以陈诉门生科学事情须要有实事求是、严酷要求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寻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全部这些,都说明确科学要领教诲具有深刻的德育功效。

篇9:科学史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史科学教育论文

一、科学史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科学史与科学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科学是一种动态、不断进步和持续变化的过程,而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即科学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有了这些科学史内容,学生就容易理解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科学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是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特定阶段的成果,在将来还有可能发生变化和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科学史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展示一种关于科学本质的完全不同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当前的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来理解科学的本质.例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如果没有相关科学史的介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成果,至于这些成果是如何获得的,以及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学生很难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这将导致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静态的层面,无法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进而限制其思维发展.经由科学史的学习,如果学生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视野在某种程度上会得到拓宽,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因此,从这一点上讲,科学史对学生理解科学的动态和发展性本质,以及科学的长远发展都将是有益的.

2.科学史与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的发展过程总是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根据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依赖的技术及其相应的成果,可以将其视作是基于实证研究的发展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学生不仅应该学习已知的科学知识,还应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过程既包括科学家曾经实施的实验或教师设计的类似实验,也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史资料的分析.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探究,其根本宗旨是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的科学课程虽然强调科学过程技能的训练,学生可能有机会体验实验设计过程并学习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这些科学过程技能在科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并未进行深入思考.因此,这种课程只是以脱离情境的方式教给学生科学过程技能,未能向他们提供认识和探讨科学本质的机会.而强调依托特定情境的教学正说明了科学史在这方面所特有的教育价值.通过展示科学史中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还可以比较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解各自的优点及其局限性,从而为其科学思维的发展搭建平台.例如,在教授高中生物学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该实验的设计原理和目的,然后得出初步结论“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基于这一结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教师可以直接呈现格里菲斯的实验设计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实验,通过讨论和引导,确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材料,使他们逐渐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对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科学史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并非将科学史内容像讲述历史故事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例如,在上面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进一步思考“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接下来,教师不要急于展示格里菲斯和赫尔希的实验设计,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回答这一问题,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例如,通过问题串引导逐步思考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基于科学史特定设计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设计原则,还可以训练他们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史与科学事业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不同时代诸多科学家、社会学家等多个研究群体共同努力的过程,是一项人类事业.科学史正是反映这一科学本质的重要教学媒介之一.科学史材料一方面可以呈现众多科学家在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研究成果,例如,在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中,至少涉及欧文顿(E。Overton)、戈特(E。Gorter)和格伦德尔(F。Grendel)、弗雷(L。D。Frye)和埃迪登(H。Edidin)、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等科学家的重要研究贡献.这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当前的科学成果是现代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修正和完善,这将影响他们对科学的认识.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任何科学家都需要与同行及其研究成果有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只有在这种交互作用下,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科学史还能使学生意识到某些科学家对于新发现的抵制,这也是科学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所研究的重要主题.此外,将科学史恰当地整合到科学课程中还能展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困境和曾经受到的批评.科学研究、科学家的研究动机等相关内容,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科学的本质和优势,同时还应呈现其不足之处.这也是科学得以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所在.因此,对于科学是一项人类事业这一观点的理解,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科学的本质,这是科学史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二、科学史能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和知识建构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观察构建和重构他们对于自然界的看法,即意义建构.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类似和持续的意义建构过程.通常认为这种心理过程从本质上讲与专业人员构建新知识的认知过程是相似的.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人类形成共同意义的复杂过程.如果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个人是如何获取和组织知识的,那么就能够理解该学科领域的学者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在科学教育领域,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材料或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皮亚杰(Piaget)提出的临床访谈研究法(clinicalinterview)、凯利(Kelly)的方格分析法(repertorygrid)和诺瓦克(Novak)的概念图法等.后来,人们又提出运用科学史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1.科学史有利于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建构知识

当前的科学教育强调科学是“辩护知识”的过程,并且验证已知的内容,而对于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则关注不够.科学知识的本质包含了两个方面,“辩护知识”是其中之一,强调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另外一个方面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主要突出已知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在科学课程中融入科学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或意识不到这一点.例如,在化学课程中,在讲到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Werner)的配位理论(co—ordinationtheory)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科学史材料:19世纪上半叶,确定分子重量的唯一方法是测量蒸汽密度.直到后来法国化学家Raoult和荷兰化学家Van’sHoff对溶液依数性的研究,人们才发现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因此,人们通过分析挥发性物质Fe2Cl6认为CoCl3含有Co2Cl6组分,瑞典化学家Blomstrand从而推测钴氨络合物是二聚体.直到1890年丹麦化学家S。M。Jorgensen和1892年美国化学家J。Petersen通过冰点和测量金属氨合物(Blomstrand最初将其分子式二等分)溶液的电导率,推演出单体分子量.既然根据配位数6提出的八面体构型是Werner理论的基本假定,那么如果没有Jorgensen对Blomstrand分子式的二等分(例如,将Co2Cl612NH3二分为Co2Cl66NH3),也就不会产生配位理论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学生可以认识到配位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融入科学史的科学课程能以更加真实的情境呈现科学的重要发现,学生不再将科学视作伟人创造的完全独立的事件,而是能够将这些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科学发展的逻辑视角认识科学发展过程,有利于其理解科学知识的构建,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认知框架中.此外,在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不仅是介绍科学家个人或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展示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过程.这种真实的知识产生背景对于学生构建科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情境支持.

2.科学史有助于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并促进概念转变

科学知识可以分为果性知识(ready—madescienceknowledge)和过程知识(science—in—the—makingknowledge).其中,果性知识是指科学事实或对客观现实的陈述,是无可争议的,也与产生这种知识的特定情境无关.而过程知识则是具有争议性和不稳定性的知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需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以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解决问题,并进行持续的个人反思.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观点与前范式时期科学家的观点(pre—paradigmaticthinking)有可能是相似的.而学生持有的某些前科学概念或错误概念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个时期的认识是类似的,这就使得科学史成为预测学生在构建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一个有用的工具.例如,在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中,科学家曾一度认为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而低年级学生在接受正式教学之前也存在类似的观点,这就是学生所持有的前科学概念.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理解科学概念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那么他们就能够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这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困难不能视为学生学习真正的障碍,而应将其转化为有意义学习的有效工具.科学史可以提供恰当的素材,以展示科学知识的修正与完善、排斥与重述,及其相对性并依赖于当时的社会等研究背景.与自我评判个人所持有的前科学概念相比,学生更容易先评判科学发展史上的科学知识或模型.这也为学生继续意识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存在的前科学概念,进而创造认知冲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物质来自于哪里?”这一问题的观点,暴露其前科学概念.然后,再通过讨论和分析科学史材料,让他们分析历史上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通过讨论,逐渐理解自己原有认识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与科学家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相似的,从而帮助其建立科学概念,实现概念转变.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错误认识具有普遍性,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形成科学概念.由此看来,学生概念的发展过程与科学史中科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是平行的,科学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和构建科学概念.

三、科学史能改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科学史材料涉及科学发展和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建构知识和思考问题提供了线索.同时,学生还能从中体会到科学与个人健康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科学史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予以具体化,并呈现给学生;同时,融入科学史素材的教科书能以叙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建立起所学内容与其前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这将最终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知识和概念的意义,即形成科学知识.此外,这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在以科学史为背景所进行的科学家角色扮演活动中这一优势更加突出.例如,生物进化是一个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可以通过科学史材料将其具体化.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科学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神创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展示不同观点提出的背景和不同观点互相“博弈”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过程会受到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科学证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种科学史材料的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受到背景材料的刺激,同时,他们还能够逐渐形成对科学发展的正确认识,即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澄清和展示科学史的影响可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这在传统的去情境化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科学是植根于特定价值观的过程,例如,客观性、好奇心、对真理的追求、诚实、谦逊和为人类福祉献身等.此外,学生还能意识到科学知识并非像教科书上所呈现的那样客观,而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成果,既有成功,也充满了失败和挫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而且还应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例如,恐惧、焦虑、希望和期望等.

四、科学史能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流

科学的发展同时还受到不同哲学、审美、宗教和政治观点,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讲,科学史又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科学史学家应该在当时的空间和文化背景中研究科学的发展过程.萨顿认为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科学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尽可能填补二者之间的鸿沟.因为即使在科学课程中,坚实的文学艺术基础和强调历史观点也将会迫使具有更多科学头脑的人更细致地考虑人生中非科学的方面.另一方面,由熟悉科学史的人解释科学方法将会使比较有文学头脑的人认识到现代文明精神.也可以说,“向人文科学工作者说明科学发现的内在意义不仅是外在用途,向科学家说明人文科学的深刻人性,从而使他们紧密团结起来.”通过科学史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科学家,科学家不再是天才,而是和他们一样,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由此,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与有创意的艺术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通过科学史使科学与人文之间建立关联,对于学生理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直觉和逻辑都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而且也会发现科学家的性格多种多样,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创造力有更好的认识.学生通过科学史可以了解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垄断科学发现,这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科学无国界的特征.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科学史可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例如,化学家凯库勒研究苯分子式时,从梦境中得到启发,提出了苯环的结构.这种类似于艺术中的想象力和人文因素促成了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他曾经说:“……我梦到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快速旋转,仿佛是被一阵灵感惊醒,就是在这个晚上,我形成了苯环结构这一假说.”当然,他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梦境,这是以其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并不是偶然的.凯库勒在大学里学习的是建筑专业,后来因为听了化学家李比希的化学课才转而学习化学.他的建筑学修养、化学专业基础和想象力共同促成了苯环结构理论的诞生.因此,科学史在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科学与人文交流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能使学生用多个角度(人文的视角)认识科学的发展,以全方位地理解科学.

五、结语

科学史能将科学概念、理论、自然现象、相关事件等方面与科学家及其当时生活和工作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科学,因此科学史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选取恰当的科学史材料,整合到科学课程中,为学生展示更加真实的科学全貌.但是,我们应意识到科学史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科学概念这一有形的成果,也不仅是在课程文本或课堂教学中增加娱乐性的小插曲,还应将人本主义因素和科学的本质整合到学生的科学学习中.因此,在选取科学史素材辅助教学时,应尽量尊重涉及的每位科学家,并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这些科学史事实能够帮助学生经历好奇、探索、甚至是疑惑,进而形成充分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进而构建科学知识.运用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这为科学教育、课程设计和研发、基础教育和教师在职专业发展及其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如何利用科学史更加有效地促进这些领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都需要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篇10: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论文

一、研究对象

A市B区共有49所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共19所,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A市B区的5所幼儿园,分别是C幼儿园、D幼儿园、E幼儿园、F幼儿园、G幼儿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在这5所幼儿园中按年龄和性别层次进行抽样,共抽取了5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其中,40名女教师、10名男教师。40名女教师中包括20名老教师和20名年轻教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

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对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标准。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50名教师的教案,了解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设计的现状。并对5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并以我国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对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要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提出的依据不够科学。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教学方案的分析研究发现:有36%的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或直接参考教师指导用书上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4%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安排,结合优秀教案提出教育目标;6%的教师在提出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会考虑季节因素;14%的教师会根据家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科学教育目标;只有20%的教师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提出不够全面。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调查发现,94%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认知目标,80%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58%的教师提出了能力目标。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没有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有42%的幼儿教师会考虑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幼儿园班级是按照年龄来划分,但相同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访谈中发现只有16%的幼儿教师注意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说明有84%的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教育并没有提出分层次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准备设计能力丰富的活动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准备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准备较单一。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问题。56%的幼儿教师都是利用幼儿园现有材料或集体购买材料;28%的幼儿教师是根据活动内容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利用废旧材料。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足。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研究发现,只有54%的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材料,仍然有46%的幼儿教师在准备科学活动材料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这势必会影响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既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要拓宽幼儿的科学经验;既要体现科学的启蒙教育,又要具有时代性。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灵活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4%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了幼儿的发展特点,52%的幼儿教师考虑到了活动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但仍有16%的幼儿教师是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来选择活动内容,说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但是缺乏整合性。通过访谈发现,有86%的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就能发现科学;同时有76%的幼儿教师还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较为狭窄,72%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五大领域内容间的有机整合。仅有28%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重视将科学教育内容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所要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而在运用直观法时36%的幼儿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54%的幼儿教师会利用实物或挂图等作为直观法的教学材料。

(2)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运用没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案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够。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有24%的幼儿教师采用了操作法,积极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但是仍然有18%的幼儿教师只是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并没有运用操作法让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的个体探究,但调查中却发现,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58%的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6%的教师会利用小组活动的探究方式,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究。

5.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围绕教育内容展开,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发现:有46%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环节设计能够层层递进;3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4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是仍然有30%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较为单一。

6.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设计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科学活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的评价;二是对活动本身发展的评价。

(1)科学教育评价中偏重对幼儿获得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调查发现54%的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包括了对目标、内容、过程的评价,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68%的幼儿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性的目标的评价,而对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少,只有24%。这表明有76%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对自身评价缺乏自我反思,评价意义不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够,74%的幼儿教师较少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甚至有16%的幼儿教师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10%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形成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既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之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对职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职前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高低。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导致了对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素质培养力度不同。首先,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而忽视对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对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最后,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既要依靠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更要依靠职后阶段的教育培训。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园没有形成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虽然也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系统开展的对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其次,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培训活动,但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及对策

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和幼儿园要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一)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解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重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导要点的规定,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解读能力。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幼儿园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2.培养准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良好素养,才能够科学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内容选择、方法组织、过程设计和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明确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课,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二)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幼儿教师科学活动素养培训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科学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要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必须要先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一,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幼儿园要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首先,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学习培训,对学习培训合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对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三,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购置丰富的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的书籍,购买有助于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等,丰富的科学素材便于教师科学活动的组织。

2.实施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培训活动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安排科学教育培训活动,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园外的各级各类科学教育培训活动。第二,组织多种多样的研讨活动。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研讨活动,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活动素质。第三,幼儿园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可以开展园内外的科学教育方案设计比赛、科学教育设计的说课比赛及科学教育的公开课比赛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第四,幼儿园可以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让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11: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

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充分的自我发展过程。综合现在众多省市“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背景下,我们尝试从优化学案教学为突破口,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从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明显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其中相关内容,教师再根据学案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立体化发展。通过优化学案设计,利用学案开展课前学习,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再者,利用学案中反馈出来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向灌输模式,变成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在共同研究、共同发现中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有鉴于上述的分析,在学案设计、使用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能够实现学案的有效设计和学案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优化学案设计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对教师的教学“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就是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设计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学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最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学案编写设计中,出现了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设计练习题,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围绕着练习题进行教学,变成另一种模式的“应试教育”,偏离了学案设计的初衷。所以,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该注意落实以下几个特点。

1.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兼顾学生掌握知识的易误点、易混点、易漏点。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情、生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迅速理清应该掌握的内容。

2.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引领作用,能够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各环节目标要明确,针对每一课时的内容特点进行设计,让学生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大部分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及实践能解决。

4.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递进性、层次性,设计活动要有全员性。在设计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要设计出基础题、思维题、研究讨论题等题型,形成一整套立体的学习知识设计。

总之,在教师设计学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对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的知识,不需花费大力气进行学习,只需要构建知识框架,列出提纲,督促学生完成这些基础内容就可以了。而对于知识的分析,需要形成规律性的内容,则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留有学生学习、努力的空间,也就是说是要经过学生的探究、研讨甚至在合作中解决的。

二、规范学案的实施

学案设计好,只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奏,如果没有好的实施模式,学案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一般来讲,学案的使用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

1.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1-2天把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同时把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学案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课堂学习阶段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教师要灵活转变检查学生预习的方式,把检查转变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在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过程中,进一步互动探究,在学生的`思维碰撞和预习成果的交换中,一些教学难点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解决。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寥寥数语就能够“打通”学生的思维脉络,使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掌握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当然,对学案中的课堂练习要尽量在课内独立完成。及时、适量的巩固练习既巩固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及时发现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3.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归纳和补充,写好学习反思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练习,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适时收取学生的学案进行批改、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一步教学中予以解决。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要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在学案有效使用的操作理念下,教师就需要真正进行角色的转变。

学案的有效使用,就是体现在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教师就得完全抛弃原来的满堂讲、满堂灌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对于个性问题,要指导学生自主解决或者通过合作解决。对于共性问题,要分析学生产生疑问的原因,从知识规律的内涵挖掘上、从难点问题的化解上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搜集预习疑难,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基本同步。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梳理思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以保证达到当堂拔高的目的。在互动探究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预设,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视野,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敏锐的教学机智。

优化学案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单位效率。

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论文

规划信息化基础框架的构建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高三生物计划

小图标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概念图及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高三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方法学科论文

数学教学计划思维导图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2023-01-17

高三政治二轮教学工作计划2022-10-02

初中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2-09-16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2022-12-04

高三下学期数学的教学计划2022-07-30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2022-10-18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2024-01-08

小学数学教研计划思维导图2023-06-19

高二地理教学的反思2023-11-18

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