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共14篇)由网友“硬糖少女朱赞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今天的语文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是不是课堂上只要有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活动,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呢?在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之后,我陷入了思考。这位教师所讲的是浙教版第九册课文《小珊迪》。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了小珊迪那令人敬佩的举动,领悟了小珊迪那可贵的品质。
师:小珊迪就这样死了,为了卖一根小小的火柴,为了那七便士,更为了做人的诚实。他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我”为小珊迪画了一张像,一张怎样的画像?
生:画了一张躺在床上的小珊迪。
生:画了一张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一张穿着破衣服的小珊迪。
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小珊迪。
……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小珊迪被马车撞呀,等等,文中都没有具体描写。下面我们就选一幅,用我们的笔描写描写这幅画像。
听到这儿,我为教师的设计暗暗叫好,教师能因文而生课堂小练笔,凭借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凭借大胆的想像,自由创造,尽情表达。
约十分钟后,师说:“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写的是穿破衣服的小珊迪:旅馆前,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袖子上掉了一小块,黑黑的皮肤露在了外面。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可怜的他用冻僵的小手捧着几盒小小的火柴。
师:很好,你把身穿破衣服的小珊迪写得很生动。
生2:我写的是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小珊迪躺在床上,快要死了。他还想着那个先生,还要还他钱呢。
师:哦,还想着还钱呢?
生3:我写了小珊迪被马车撞:小珊迪跑到一家小店里,求老板给他换了零钱,把一便士放好,捏着其余的便士向旅店跑。谁知这时,一辆马车飞快地开来,一下就把他撞倒了,还从他的身上轧了过去。小珊迪趴在地上,腿上流着血,不能起来了,好像要死了。火柴丢了,手里的便士也少了几个。
师:想像真丰富,写得比较具体。
听到这儿,我不禁有了疑问。在这次课堂交流中,交流成了“学生汇报—教师评价”的一个单向活动。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学生,多数学生成了看客(交流的面不广)。交流的内容只由教师做了简单的评价(交流的度不深)。于是,我马上想到了自己的教学,看似热闹的课堂交流,难道也是“蜻蜓点水”?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课堂交流,作为话题讨论的平台,我们总期望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交流的快乐,借助课堂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交流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我觉得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一是如何在课堂交流中运用好不同的交流方式,实现交流的多向性。
课堂交流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倾听感悟式交流。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过程中,“倾听”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倾听是接受别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直截了当的方法。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经历交流,在倾听中学会自主感悟,感受知识发展的过程。
情境感知式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更直观可感的情境中感知知识,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李吉林老师提出了六种创设情境的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很充分地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感受性,突出了创造性,渗透了教育性,贯穿了实践性。②
辨析式交流。辩析、争论往往能激活人的思维,使学生在辨析、争论中获得新知,使交流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探究体验式交流。尽管师生间的交流是群体性质的,但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会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体验,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探究体验活动,学生的个体感受会推向更高层次,实现深层内化。
以上交流方式各有所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适用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交互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形成交流的多向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多向交往方式最能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上述《小珊迪》的片断中,教师如果能交互运用倾听感悟式交流和辩析式交流,让学生说说听了别人的描写后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在感悟中辨析,我想学生一定会得到更深刻的体验,课堂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有更好的体现,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二是如何用好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创设交流的氛围,提高交流的深度。
教师在交流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是交流活动的主体之一,是组织者,更是促进者。学生交流是实现自我需求的体现。在平时的课堂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冷场,学生或是有想法却羞于交流,或是懒于思考,对交流没有热情。作为教师,其作用就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需求,而发展性评价则是最好的催化剂。一般,评价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使交流氛围更热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但是对于错误的、偏离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评价时应适当地加以指引,指出努力的方向,启迪学生的思维,把交流引向更正确的方向。
上述《小珊迪》的案例中,教师如果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倾听中独立思索,说说别人的描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教师再根据交流的生成,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反思或归纳式反思,课堂交流将会更有深度。因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离不开学生参与的,而且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再以富有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就更高涨,交流的氛围就更热烈。交流的心态开放了,参与讨论的学生越多,观点差异越大,求异思维越丰富,课堂生成也越强,交流的内容也更有深度,课堂教学也就因此更成功。这样的交流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更重要的还有成就感,学生在交流中成长,获得新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让我们走进学生,多想想学生需要什么,千万不要走过场,在组织课堂交流时,必须全盘考虑教学目的、学习时机、评价机制、引导方式等因素,切忌只追求形式,“蜻蜓点水”。
注释
①[美]RaymondM.Nakamura:《健康课堂管理》,王建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第140页
②江平:《汉语言教学方法》,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版,第165页
篇2: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裴娣娜
课堂教学,从产生之日起,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不同时代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我国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正实现素质现代化,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关键的一环。 对课堂教学改革基本问题的探讨,目前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原因在于:我们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在目前教育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教育观念纷呈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对近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途径与问题进行审视反思,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需求,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论形成理性认识。 基于以上思考,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我国课堂教学近20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反思 反思近20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程,课堂教学发生的积极变化集中表现在:现代教学观的初步确立以及所导致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行为的初步的,但是是深刻的变化。 1.在教学目标上所具有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近20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发展过程。这就是;从20世纪70年以前仅关注知识认知,到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进入21世纪,在批判、反思基础上,提升了价值、情感、态度的重要性。从而使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以及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以往不同在于:将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学习的过程是-种生命的体验过程,是学生生命整体的、综合的、多方面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在现代意义上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读、写、算的基础学力,而且有善于搜集、处理信息,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反思这20年的发展过程,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这正是在课堂教学观念层面上的一个实质性超越。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学观念的变革,我国教育工作者基于范围深广的教育实验研究,对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仅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的并存:以五种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单一目标。这就是: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以及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正是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了目前课堂教学教与学活动的丰富性。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克服旧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3.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4.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实验。无论是借鉴模仿,还是带有乡土气息的创造,都展示了中国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生动,“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叶澜)。 在教学中: 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 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一切皆变。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极不平衡,由于观念变革的艰巨性,我们还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的问题,但毕竟在对原有不合理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在构建以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二、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中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各抒己见,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争论、分歧,是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的。 1.关于教学的基础性问题 (1)什么是教学基础性?对“基础”、“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基础”的不同理解。 (2)对教学基础性,当前是应该加强,还是应该批判扬弃?从过去强调知识、技能,忽视了能力发展,现在又走向另-个极端:强调学生发展,而忽视了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3)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知识观”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2.关于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问题 ⑴尽可能让学生尽可能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与间接经验学习的关系问题,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观点,还是有实用主义倾向? ⑵教学实践中面向生活实际的目的(价值取向)、内容及形式方法问题。 3.关于接受性学习 (1)接受性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应被批判,还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2)探究性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是“唯一”,还是“之一”? 我的看法: (1)接受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或基本形态。目前强调创新性学习,主要是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记忆式接受问题,有它的现实针对性。但创新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不是唯一。 (2)两种学习方式,各有自身的基本特点,不能取代。 接受性学习基本特点是: (1) 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 (2) 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 (4)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 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要反映概念、原理的内在联系,而且反映知识的生产者在探索、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过程及研究方法:不仅反映既定的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知识,而且反映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追求开放的多种结论;学生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作为认识的条件,而且也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划等号。 而探究性学习,其基本特点是: (1)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2)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3) 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 (4) 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 正是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4.强调群体发展还是个性差异发展 5.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与非指导、强调规范要求还是自由、活跃 6.关于教师主导作用 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还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持后者论者提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提出要改变教师“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 7.是强调继承传统,还是超越创新 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对中国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育文化是继承、发扬,还是一概摒弃? 8.关于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而学生小组学习目前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班级教学,需要改造,但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应探讨班级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改什么?如何改?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中国国情:极不平衡的区域性发展特征 教育观念、思想极为活跃(多种教育观念的冲突、互补与融合) 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二元化经济结构 课堂教学改革在若干问题上如何处理好内在关系,把握好“度”? 2.构建现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理论思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通过个体与群体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是在教师指导下凭籍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学生正是在摆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客体的特征和关系,并借助词把它们加以区分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同时还应该看到,教学过程是社会性交往过程。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通过合作与交往才能自觉地建立起来,通过个体与群体交往,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借助于学生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掌握凝结在人类文化中的社会道德准则、理想、审美意识和情感,形成内在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3.在总体上,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在两个层面进行 首先是教育观念层面 学习的本质 第一,满足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引起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根本转变。 (1)构建主体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并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促进。 (2)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公民要学会生存,有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读、写、算基础学力,有善于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主动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在解决所应付的各种复杂问题中包括课堂学习中,运动场、戏剧表演小组、音乐会等课外活动中显示出自己的重要和实力。另一方面满足归属感的需要。学生所生活的学校、班级群体,虽然带有模拟性,但仍是一个社会性的群体;学生渴望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被老师和同伴所关注,被群体所接纳,并且能在与人友好相处中对他人和群体有所帮助和积极影响。 (3)增强体魄及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 第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构建的过程,能动的改造过程。 第三,学习是-种社会性交往活动。 学习的基本结构要素 现代学习观(现代学习的几个基本特点) 课堂教学改革,实质问题在于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式。现代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在合作、交往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的过程,基于对学习本质的现代意义的理解,我认为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几个本质特征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现代学习的发展观念。 一是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是--种选择性学习,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以下三方面表现出个别差异上的强的选择性。-是学生能根据学习的需要,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二是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三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和改造。 二是体现学习的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是--种实践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参与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必须处理好文化知识的传递与文化知识的选择、应用:创新的关系,整体推进与个别化关系,学生参与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以产生整体效应。 这种实践性学习具有鲜明的情境性、过程性、差异性和群体性。 三是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四是学习的社会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活动成为-种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学习中的交往,满足学生归属感的需要,使学生在生活的学校、班级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被老师和同伴所关注和接纳。通过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 五是学习的创新性。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阶段,都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能动的创新性,使学习过程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和体验性。 第二是在实践层面,观察课堂,研究学生,实施有效的发展性教学策略。 所谓发展性教学策略,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在对原有不合理教学策略积极改造基础上,形成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一套教学策略系统。 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主体教育思想,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发展性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而不是照一定操作规程机械套用的“傻瓜相机”。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生动丰富的创造,这才是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生命力所在。 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策略: 主体参与、 合作学习、 差异发展、 体验成功。 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1] [2] 下一页
在渴求中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旧知导出新知(抓知识“生长点”,新旧知识内在联系) 例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问:(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例2:“能被3整除的数” 首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问:你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 答:个位上的数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师问:你们自己能举例验证吗? ▲设置疑点,激疑存疑 例:“圆的周长” 师问: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生: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5 分币的周长。 师问: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的周长? 生: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问: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 周长? 生…… ▲一题多解,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题:“六(1)班上午缺席3人,出勤率是94%,其中下午1人来校上课,求下午的出勤率。” 若按百分率=比较量÷标准量的解题模式,列式为: [3÷(1-94%)-(3-1)]÷[3÷(1-94%)]求得结果为96 该算式冗长,运算繁琐,教师启发学生寻求新的解题思路,学生用“归一法”列出算式: 1-(1-94%)÷3×(3-1)=96% 解题思路是:(1-94%)÷3表示缺席1人所占的缺勤率,再乘以(3-1)就得出下午的缺勤率:从整体“1”中减去下午的缺勤率,就得出下午的出勤率。由于全班人数相同,出席1人的出勤率和缺席1人的缺勤率相同,都可采用归一法,由(1-94%)÷3求得。这样上午的出勤率加上下午又出席1人的出勤率,就求得了结果。因此更简便的列式为: 94%+(1-94%)÷3=96% 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题目:妈妈去商店买2元一只杯子,她付给售货员20元钱,找回了2元,问妈妈买了几只杯子? 开放式题目:妈妈去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2元一个与3元一只两种。她付给售货员20元钱,找回2元,请指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 2.组织数学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学习 --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参与意识 ▲通过主动参与,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生在参与中寻求解法--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1)把圆平均分成16或32个小扇形,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拼成三角形; (3)拼成梯形;……… ▲通过主动参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角的认识” 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时,剩下的部分还有几个角?”按常规思考,学生完全会想到4-1=3。此题中“剪掉一个角”是一个开放条件,剪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正是通过参与,学生自己发现,剩下部分可能有5个角,或4个角,或3个角。 ▲通过主动参与,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理解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意识。 现代数学思想,如极限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统计思想等。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使学生感悟“无限”:当圆分割成小扇形的份数增加时,每个小扇形的曲边就会逐渐变直,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当圆分割成的小扇形无限增多时,所拼成的图形便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得圆面积。通过学习,学生体会用“无限逼近”来求圆面积的方法。 又如,通过认识时、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1分钟(统计学生在1分钟做了多少道题,写了多少个字),认识1分钟的价值(如一分钟,一条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电,汽车厂可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可播180个字,激光可走1800万公里,等于绕地球450圈等)。同时通过解题:“刷牙2分钟,洗脸3分钟,烧开水10分钟,完成这几件事需要( )分钟?”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安排时间。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将集体教学、小组研讨与个人独立思考结合,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处理教材重难点 例:“梯形面积的计算”。经过10分钟小组讨论和研究,得出6种方法。 ▲自主学习,概括知以内容,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 例: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经小组讨论,画出示意图: 通过该示意图,简单明了、形象的表示了各类平面图形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出平面图形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小组研讨的集体智慧,同时使学生学会了知识的积累、梳理、加工和升华。 ▲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5小时刚好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还要几小时?”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不同思路,得出了4种解法。 ▲个体与群体学习结合,照顾个别差界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理解与体验 --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发现和创新。 例:“两步计算应用题”(可列表格,或列式) “牙膏每支6元,矿泉水每瓶3元,八宝粥每听4元,柠檬茶每瓶5元,用20元去买这些商品,你打算买什么物品,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 “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带了30元,想买一束鲜花,请你们给老师出主意,有几种不同的组合?” 学生正是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鉴于现实生活中信息分布的自然随意状态,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对混沌分布的问题信息,进行提取和重新组合。 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教师应注意挖掘生活中含有一定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学习提供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并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轻松宽裕。上一页 [1] [2]
篇3: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裴娣娜
课堂教学,从产生之日起,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一直是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不同时代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我国要推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代化,真正实现素质现代化,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关键的一环。对课堂教学改革基本问题的探讨,目前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原因在于:我们正处于从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重要时期,在目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纷呈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对近20年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途径与问题进行审视反思,立足于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需求,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论形成理性认识。
基于以上思考,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我国课堂教学近20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反思
反思近20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程,课堂教学发生的积极变化集中表现在:现代教学观的初步确立以及所导致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行为的初步的,但是是深刻的变化。
1.在教学目标上所具有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近20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发展过程。这就是;从20世纪70年以前仅关注知识认知,到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进入21世纪,在批判、反思基础上,提升了价值、情感、态度的重要性。从而使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以及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以往不同在于:将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学习的过程是-种生命的体验过程,是学生生命整体的、综合的、多方面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在现代意义上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读、写、算的基础学力,而且有善于搜集、处理信息,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反思这20年的发展过程,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这正是在课堂教学观念层面上的一个实质性超越。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学观念的变革,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基于范围深广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验研究,对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仅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的并存:以五种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单一目标。这就是: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
[1] [2] [3] [4] [5]
篇4: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邹家元,1937年生,英语特级教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附中外语教研组长。主要论著有《实用英汉词典》?副主编?、《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无师通家教系列――高中英语》、《新编高考指导――英语》、《英语365夜》等。 很多人普遍存在一种困惑:学了许多年英语,却始终没有学好。许多人七八年过去了英语还处于学步阶段。学而无得或无用,最后全部还给老师的大有人在。英语之难学,根源何在,恐怕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摸清规律,知难而进,便能早日掌握英语。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三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除了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外,对英语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必不可少。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和手段,从打基础阶段起,就必须培养听、说、读、写“四会”(或听、说、读、写、译“五会”)能力。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始,声音即为载体,后来才接触文字,学英语也应从听、说开始,然后才进入读、写。“哑巴英语”既有悖于语言规律,也会使学习变得很吃力。除英语语法外的另一根学习拐杖,是国际音标的知识和认读能力。初学时就应教学生掌握,这将有助于自查词典和认记生词。有人学英语的目的仅是为了阅读专业资料等,但如果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说和写,阅读也会很不顺当,而且学到的英语也容易遗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加强了沟通,英语学习者面临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仅局限于阅读而置身于交际之外已不现实。英语过关的标志之一是达到用英语思维,哪怕是局部的英语思维。一般是要会说这种语言,才能用它进行思维。 英语的微技能 当英语学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已初步过关后,有人仍感到英语似乎用不上,英文报纸看不懂,英语广播及原版电影听不懂,与英美人士交谈容易词穷思竭,不善于用英语作长篇发言,写英语作文或论文不连贯……凡此种种,是因为微技能?subskill?不过关。比如,英语原版电影听不懂,一方面固然跟词汇掌握太少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适应快语速。电影对白说穿了只有很少文字,且多是通俗口语,写出来往往很简单,但由于其语流快,发音有连读、弱化、调子的变化等,令人应接不暇,茫然不知所云。要突破听力关,除了多听,自己也必须学会快速说英语。 为了英语的'实用需要,掌握微技能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些专门课程就应运而生。可以开设的课程有:英美报刊文章选读、各级英语口语、英语演讲、英美电影观赏、各级英文写作、英文诗歌赏析、英文小说阅读、科技英语、英语戏剧等。 目前的状况是,从小学到中学,一般只开设英语精读课。这对入门和打基础十分必要,但学生仅依靠为数有限的课文和少得可怜的文字的喂食,要想学好英文,是难以奏效的。在许多学校,通常不见开设英语泛读课,使学生没机会大量阅读。如果不广泛接触英语,就学不好英语。今后的英语教学,应大力提倡阅读和听、说、写技能的发展。微技能的培养可作为选修课程或课外活动开设。英语教师应既能教英语主科,又能教某些英语副科,要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学习英语需要多长时间 英语学习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漫长无边。那么究竟要多久才能掌握英语呢t据国外语言专家论证,学会一门外语一般需要5年。英美人学习欧洲或其他地区国家语言,包括汉语,也大致如此。国外专家们认为,英美人要把外语真正学好,5年仅可过关,7年才能达到熟练。他们也承认,对于汉语,要达到熟练运用,估计需花十几年。 欧美语言中英语最难学。据专家分析,由于英语多辅音,且拼写和发音之间缺少规则等,造成英美本国孩子识字困难。在识字方面,欧洲大陆国家孩子用1年时间,英国孩子则要用两三年。因此,英美孩子患阅读障碍症?dyslexia?的人数多于欧洲大陆国家。 虽然英语有其难学的一面,但较之汉语,它还不算最难,高中生一门外语过关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笔者认为,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连贯,在课时设置和教材选用上要严密衔接,否则学习时间再长,成效也不显著。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学习期限的设定等方面摇摆不定,再加上英语教材不断更迭,考试目标和要求经常改变,致使英语教学备受折腾。 词汇!词汇!词汇!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英语难在词汇。它数量庞大,同、反义词一大堆;许多长词难念、难拼;最常用的普通词,虽然短小,但搭配和意义层出不穷!众多的成语,往往非字面能解释。凡此种种,使得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非常困难,啃下去要经历艰苦的过程。有的学习者在闯过语法关和掌握了最基础的词汇后,未能在词汇积累上继续下工夫,结果功败垂成。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教师条分缕析地讲授语法,学生不厌其烦地做语法练习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泛滥,且大多是冷僻偏题。这种偏颇,严重影响了英语词汇教学。至今尚未见对英语词汇有严格的“三考”,其恶果是学生普遍懒于记生词,很少下苦功拼读和默写,一开口词汇忘却,一写句子别字连篇。针对英语教学中铺天盖地的“语法!语法!语法!”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词汇!词汇!词汇!” 英语词汇的特点是:来源杂、数量大、且增加迅速。据估计,英语词汇目前已有100万左右,《牛津词典》收词量已达50万之众。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网络化的推波助澜,专家推测,每年英语普通词的增长速度为800个左右,专业词汇的增长更不可计数。 英语所生成的词,形态独立的居多。即使通过词干加前缀或后缀派生出来的词,也常常面目变化很大。英语词汇的拼写与读音经常不很一致,单词重音位置变化多端,造成了念、记的困难。相对而言,现代汉语构成新词的方法较简单,方便识记。它主要利用词素,也即称之为字的成分合成,属于“熟字生词”。以基本数量的汉字创造新词,一看就容易明白,因此人们不太意识到汉语新词的增长。例如,millennium――千年,hegemony――霸权, computer――计算机、电脑,hacker――黑客,等词语,英语均以独立的生词面目出现,而汉语均由熟字合成。可见汉语较英语容易识记。 据统计,英语国家的人,平时经常用到的词约3000~5000个,但需要认知的词汇量则很大。那些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不查词典能懂得的词,一般可达2.4万~3万个,有的甚至达到4万个以上。即使英语国家的一般儿童,也达到认识约6000个词的水平。不难想象,如果中国学生连英语的日常生活词汇都不知道,那么即使是翻开英美儿童读物也会有阅读障碍。 正因为如此,英语学习者必须立志,毕生致力于巩固、扩大和掌握词汇。在初学阶段,教师常强调记英语单词的规律,如发音和拼写的吻合、重音位置的有序,这对学生可说是一种安慰。这些道理在局部和小范围可能应验,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接触更广泛的英语词汇后,就会发现词的拼写以及词的发音和重音位置简直很少有规律可循。因此,对于英语词汇,基本上是靠死记,也即反复诵读及默记。对常见的同、反义词,需作比较和归纳。英语中通常一种意思有许多并存的词和短语,它们或可交替使用或有意义色彩差异。如表示“燃烧”的burn,combust, conflagrate, scorch, kindle,catch fire, set fire, be on fire, be in flames等, 表示“解雇”的dismiss, discharge, remove, relieve, fire, sack,lay off, send away等。英语有极丰富的成语,常常非字面意思能解释,需花工夫去记忆,如take the floor(发言),more often than not(多半、往往),once in a blue moon(千载难逢)等均属常见,可惜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尚不知。短语和成语的教学应着力抓。英语中有大批词汇是通过构词法生成的。掌握常用词根和前缀、后缀等知识,对扩大英语词汇非常有利。因此,老师应不失时宜地传授英语构词法。总之,学校的英语课应强化英语词汇教学。为了今后实现英语一纲多本(教材)的目标,对于中学生毕业时英语词汇应达到的要求必须有明确的规定。英语语法的纲目历年来明白无误,但有关英语词汇的规定却十分模糊。因此编写一份统一精细的达标词汇册,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样能使选编教材有的放矢,纵然五花八门,仍将殊途同归,以保证学生通过各级考试和英语过关。 就中国学生个人英语词汇的进修而言,一般认为?掌握3000~5000个常用词能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的90%,掌握5000~8000个词就可以有较高的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原作也无需经常查词典。目前托福考试?TOEFL?的词汇量要求8000个以上,而GRE考试的词汇量则略超出此数。总之,起初应掌握的是常用词汇,然后增加上去的是次常用词汇,进一步扩大的则是仅需认知或偶尔用到的大批词汇,并且多多益善。 学以致用 学习英语犹如学习游泳,必须浸泡到水中去。在懂得漂浮的技巧后,宜投身到江河海洋中去经风浪,以锻炼出更好的水性。在学校里打好英语基础固然重要,但如果老是关在课堂里,抱住一本英语教科书,仅依赖老师的嚼喂,就永远迈不出学以致用的坚实一步。当前英语教学往往内容陈旧、知识狭隘,致使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切实际。能走出国门,直接到英美等国去学,当然很理想;但即使不出国,也可利用原版刊物、国际互联网以及接触外籍友人,去学习地道的英语。事在人为,出国的人并非都能学好英语,而留在国内的人也有英语学得很好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的目标,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真正驾驭英语这门语言。 英语教学改革大潮汹涌,我们对于英语大纲、教材、教法、考试,都需作重大调整:必须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向来对国内英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托福考试,由于过分强调英语考试的标准化,从而误导考生埋头于选择题,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检测失实,也滋长了“哑巴英语”现象和高分低能者的出现。负责托福考试的机构受到北美学术界愈来愈强烈的抨击。大学教授们抱怨,许多非英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学生,进入北美大学后,仍不能适应真实的语境,不善于用英语进行课堂发言和写论文。现在考试负责机构已决心进行重大改革,2002年将出台突出英语说和写的托福考试新办法。凡听的内容,除了测试听力外,还要针对内容进行说和写;凡阅读的内容,除了测试读和理解外,还要围绕文章进行说和写;听力方面要求考生除了听英语广播电台的标准音外,还要听各种美国地方音及不同阶层人的说话。 其实,英语教学虽然不断改革,但其基本规律始终未变。作为交际工具,它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使之过关,继而提高,并最终熟练应用。只有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大批合格的英语人才才会涌现出来。
篇5: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邹家元,1937年生,英语特级教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附中外语教研组长。主要论著有《实用英汉词典》?副主编?、《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无师通家教系列――高中英语》、《新编高考指导――英语》、《英语365夜》等。
很多人普遍存在一种困惑:学了许多年英语,却始终没有学好。许多人七八年过去了英语还处于学步阶段。学而无得或无用,最后全部还给老师的大有人在。英语之难学,根源何在,恐怕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摸清规律,知难而进,便能早日掌握英语。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三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除了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外,对英语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必不可少。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和手段,从打基础阶段起,就必须培养听、说、读、写“四会”(或听、说、读、写、译“五会”)能力。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始,声音即为载体,后来才接触文字,学英语也应从听、说开始,然后才进入读、写。“哑巴英语”既有悖于语言规律,也会使学习变得很吃力。除英语语法外的另一根学习拐杖,是国际音标的知识和认读能力。初学时就应教学生掌握,这将有助于自查词典和认记生词。有人学英语的目的仅是为了阅读专业资料等,但如果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说和写,阅读也会很不顺当,而且学到的英语也容易遗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加强了沟通,英语学习者面临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仅局限于阅读而置身于交际之外已不现实。英语过关的标志之一是达到用英语思维,哪怕是局部的
[1] [2] [3] [4] [5]
篇6: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很多人普遍存在一种困惑:学了许多年英语,却始终没有学好。许多人七八年过去了英语还处于学步阶段。学而无得或无用,最后全部还给老师的大有人在。英语之难学,根源何在,恐怕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摸清规律,知难而进,便能早日掌握英语。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我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四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除了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外,对英语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必不可少。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和手段,从打基础阶段起,就必须培养听、说、读、写“四会”(或听、说、读、写、译“五会”)能力。
篇7: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戴艳
摘要: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教学资源虽然得到不断改善改善和丰富,但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还未形成,并且缺乏高职特色、文化环境和高素质师资。如何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使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篇8: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作者简介:戴艳(1968-)女,浙江兰溪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1-751829-0012-03
一、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清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借鉴国外竞赛模式,发起并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将创业计划竞赛推向全国,冠名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此,我国创业教育影响不断扩大,成效逐渐显现。
(一)创业教育已成为共识
经过几年的创业教育宣传及实施,高校普遍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时代特征,着眼于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同时,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二)创业教育环境不断改善
创业教育环境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既有比较开放的外部环境,又有逐步改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和美、英、法等国家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业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内部环境主要体现为我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政策和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通过开辟青年创业论坛、树立青年创业典型、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等途径形成了鼓励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
(三)创业教育师资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宣传,特别是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一些青年教师被吸引到创业教育中来。教育部开展常规性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8月起共青团中央在大学中开展KAB(Knowabout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计划到培训10000名教师,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在校内积极探索和传播创业教育的思想与方法,促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四)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具体有:产学合作模式,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再加创业大赛”模式,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主体和以商业计划书编制为核心的模式,等等。
二、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学习、理解和借鉴国际经验方面,而且在如何与国情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
(一)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还未形成
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由于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所以当前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一是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缺乏对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二是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凌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其后果是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三是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的选取五花八门,与创业教育目标不匹配,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不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四是创业教育没有切实有效的实践平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在课堂上进行、在校内完成,大部分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机会。五是创业教育缺少完善的评估,评价体系,仅有的评价也是校内的封闭性评价。
(二)创业教育缺乏高职特色
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落脚点。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是“能力本位”而不是“学科本位”,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模式,创业教育方法不多,途径单一,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技能特长。高职教育特色之二是开门办学、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互动,充分利用企业具有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拥有众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优势,为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真实环境和技术支持,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多高职院校其创业教育缺乏企业参与,创业内容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
(三)创业教育缺乏文化环境
创业教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石。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培养目标、激励措施、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创新创业氛围。另外,社会传统文化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观念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面影响,社会对创业未形成提倡、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同时,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对他们开展创业活动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从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四)创业教育缺乏高素质师资
教师的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关键。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而且应同时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薄弱。首先师资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老师的观念保守,认为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就是好学生,创业教育只是对少数学生进行,不适合对全体学生开展,也并不提倡学生自主创业:再次,现有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从事工商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实践,在开展创业教育中,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担负起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具有创业意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张教育通行证”,是21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和新的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不断探索由一个专业与一家企业、一个专业群与一个行业到多个专业群与多家企业、多个行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其次确立以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静态的就业观,确立就业就是不断进行创业的动态人才观,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作重要任务。再次,要求受教育者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担责任的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形成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的就业观。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配置。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首先.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企业引进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或聘请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等作为兼职教师,使创业教育开展更生动活泼、更贴近现实。其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兼职,掌握企业运作、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活动或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获取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材料和新信息:四是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再次,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研究不但可以激发教师对创业的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创业教育的兴趣,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搭建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活动。实践出真知。学校要千方百计拓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技能,摔打成长。一是组建校企“网状”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利用多专业群和多家企业、多个行业之间的“网状”合作平台,让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得到不同企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二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开展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学生策划创业项目的过程就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能力培养过程,通过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启发创新的思维和灵感,激发和提高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积极性。四是鼓励学生参与生产性项目。由学校工作室或生产性公司承接业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承担真实的生产、设计任务,体验自己的价值,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合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的同时,要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环境。首先,形成校园创业教育氛围。要通过学校内部各种宣传途径,向师生介绍创业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崇尚创业、鼓励创业,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和英雄。其次,形成制度化创业文化。通过创业社团活动的开展、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创业人文环境的营造,形成制度化创业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长效影响的文化力量。此外,创业教育要求社会、政府和企业形成共同合力。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加强创业教育宣传,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在信息、财政、金融、税收、工商、进出口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与激励:企业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厂房、仪器设备等支持并选派富有创业经验的人士担任指导教师。
(五)确定创业课程内容,实施参与式创业教学。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对创业者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知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需求、动力、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主要指公共关系、法律、管理等;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开拓性、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纪律观念等。在上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中重点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教育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学生通过参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阅读、演讲、讨论、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升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铸就创业精神。
(六)加强创业教育研究,形成多维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根据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性特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校、政府、社会为评价主体,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评价。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从创业教育环境、投入、成果、影响力等维度,通过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如问卷法、访谈法、现场考察法等。
参考文献:
[1]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7):61-63.
[2]孙辉.“校企合作”推行创业教育培养模式[J].考试周刊,(34):202.
[3]卢小珠,借鉴普通高校经验开展高职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5):10-11.
[4]朱伟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10):8-10.
[5]丁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2):73-74.
[6]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7-80.
篇9: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摘要: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来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介绍了课程设计选题的多样化,课内外结合,改进考核方法及加强指导老师学习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宽口径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涉及到多学科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方向,以突出实用性为要求,合理、科学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信息管理人才。为了加强对地理信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都安排了课程设计训练。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设计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扩展和融会专业课程内容,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复杂系统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软件想结合,进行实践性的软件二次开发。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宽口径人才为培养目标,辅以科研实践为激励体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题目单一,难度差异不明显
在目前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只给一个班的学生指定一到两个固定题目。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部分学生对设计题目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不好。题目单一,难度差异小,考核的知识点也有限,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题目很容易,而对另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有困难,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而统一的设计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相互抄袭,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2、课程设计题目陈旧,内容更新慢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紧密,不但知识更新的速度快,新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速度也非常快,有些几年前还在使用的技术如今已被新的应用技术所取代。我们的设计题目往往会用上好几年,设计内容更新较慢,设计题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过时的应用技术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学习,设计效果也不会很好。
3、教学组织形式落后,考核方法不科学
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有资料收集、系统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安装调试和编写设计说明书这几个主要环节。教师主要做好辅导答疑工作,考核则根据设计成果结合设计说明书给定成绩。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与漏洞,使一些学生有机可乘,平时不认真按要求去做,等设计邻近结束时抄袭别人的成果,或是直接找人代做。所以单从设计成果和设计说明书去判定成绩,成绩的真实性与公平性都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1、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内容要新颖
课程设计题目要紧跟时代变化,内容要随着实际应用及时更新。例如“城市公交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最初只有对公共交通的换乘进行信息化管理,随后加入了路径分析,最佳路径选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给出了“城市二手房信息系统”、“城市路灯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医疗信息系统”等十几个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们对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题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适合的题目。
从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的实施效果看,大部分同学都很活跃,因为题目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自由度大大放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施展的空间,也使他们的学习更有创造性。而且每组的设计都不同,他们之间也在互相比较交流和学习,也避免了以前存在的抄袭现象。
2、课内外结合,多方位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地理信息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GIS专业软件相结合,进行实践性的软件二次开发。计算机技术和GIS专业软件的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在GIS课程设计中通过老师授课、请专业开发人员讲座、组织学院内“我爱GIS”软件大赛、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知名的GIS软件开发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
每年从课程设计成果中筛选出优秀成果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竞赛,如中国最高级别的GIS软件开发大赛――Su-perMap软件设计开发大赛,和面向全世界的ArcGIS软件设计开发大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改进辅导、考核方法
指导教师在设计期间要保证时时在岗,帮助学生理清思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由浅入深的解答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到的问题,消除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畏难心理,变被动为主动投到设计中。定期检查各组的完成进度情况并进行记录,及时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设计方案。在查中发现好的设计思路和想法时,鼓励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去将这些好的想法加以现。最终的课程设计考核是根据学生的设计报告,设计的完成况和现场答辩综合完成的。答辩时除了提出一些针对题目内的问题外,还要求进行现场操作演示。通过这样的定期检查合考核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相互抄袭现象,最终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4、加强指导教师的学习
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教师要加强平时对业知识的学习,了解业内的最新动态,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实际用,并把这些融入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课程计题目的多样化,内容新颖并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掌握多种设计思路,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这就要通过平时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否则也无法指导学生达到好的设计效果。在课程设计中,专业教师努力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掌握最新的GIS专业软件,在课堂中能向学生熟练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和热门软件,如:AmView、ArcGIS、MapInfo、MapX、SuperMap、MapObject、MapGIS等软件,并且向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征求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
为使课程设计更紧密地结合软件市场,在课程设计课堂,还可以专门开设专业人员讲座,邀请软件开发实际工作者给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达到教学不脱离实践。
四、结束语
通过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知识,学会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并动手实现,同时训练组织合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口头表达等能力,同学们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理论实践操作方面得到了锻炼,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篇10: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论文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论文
货币政策本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仅仅是指央行进行货币供应量的一个调控,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等,广义层面的货币政策则是指央行以及其它相关部门采取的一切影响金融运用的策略总和。自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常常一段时间采用了激进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通胀问题,为了抑制通胀,国家开始不断改变以往冒进的货币政策。而随着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再次到了需要改变的关头,如何进行货币政策,从而保障经济未来平稳发展,这成为了货币当局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货币政策概述
1、货币政策分类
按照货币政策的具体影响可以将货币政策划分为积极货币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井来释放大量的货币,增强市场流动性,从而刺进总产出的增加。文件货币政策则是指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流动性,从而抑制经济过热情况的产生。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幅度下滑,通缩情况明显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则需要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从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来看,各个国家央行主要采用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短期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基础货币等等,短期利率的上升可以灵活的调节货币量的供给以及需求,利率上升则[:请记住我站域名/]回避回流银行,利率下降则货币从银行流出。银行存款准备金决定了银行可用资金的多少,如果国家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则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反之可用资金则会增加。基础货币也被称为高能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流通中的货币、公众持有的现金等等,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减少或者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经济目标。
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优化、经济驱动要素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从而确保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包括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充分就业,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利率水平的稳定,具体阐述如下。
1、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稳增长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速,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财富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服从于经济增长目标的要求,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速将会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货币政策的设计要有助于这一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2、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只有充分就业,社会才能够稳定,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充分就业的问题,充分就业一般在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充分就业目标就很难实现充分就业。从这一角度来说,货币政策要考虑到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3、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这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结构优化中,货币政策作用很大,货币政策需要向国家大力支持产业进行倾斜,举例而言,信贷投放要具有方向性,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等,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4、稳定汇率水平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性,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被誉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由此可见每年进出口在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汇率是否稳定将会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举例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出口的减少,反之则会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注意汇率水平的稳定,保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 5、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积极的货币政策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胀的产生,从而使得物价上涨,稳健货币政策下,则会带来一定的通缩,物价会出现下降。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问价问题,避免物价波动幅度太大。很多时候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是相互冲突的,物价上涨会导致就业减少,因此在考虑各种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货币政策的无所适从。
上述各个目标虽然都是货币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某一时间段需要重点考虑稳定物价,某一阶段则需要重点考虑就业。
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化解,从货币政策的类型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类型,进一步的刺激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1、降低存款利率
我国目前经济增速以及滑落到了20以来的最低位置的,制造业景气指数更是长期处于低位,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的降低存款利率,释放出来更多流动性。目前实体经济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量的企业因为融资款或者融资成本太高而出现倒闭潮的情况,因此针对实体经济的苦难,国家要降低存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得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降低存款准备金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释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低谷阶段的,在市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仅仅是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资金从银行的净流出依然不是很理想。加上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需要通过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来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发放信贷。
3、稳定人民币汇率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是很稳定,人民币汇率一改多年兑美元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情况,这说明了大量的外资正在从国内加速逃离,人民币正在被抛售。鉴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当务之急就是要动用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吸纳人民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避免因为人民币发生大幅度贬值而带来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我国要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报价机制,彻底改变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基础所在,提升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信心。
货币政策的选择需要遵循相机抉择机制,在我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选择,我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目标来进行货币政策的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汇率等一系列的货币
政策措施,全面干预货币量的供需,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来更多的流动性,进一步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篇11:论文: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考
论文: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在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也越加重要。因此城市的规划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对城市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市整体布局的合理性,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城市化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 ;经济发展
城市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是,就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情况而言,尚有诸多的不合理性,怎样通过对城市科学化的规划,使城市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是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予以探究,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1城市规划的相关概述
1.1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城市规划科学化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遵守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对城市规划的编制、监督和审批等要与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规划科学化是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取得的一些列有利于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措施,能够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总结出的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经验,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依据,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综合性、法制性、前瞻性、区域性等特点。综合性是指城市规划涉及经济、环境、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规划时要对这些方面加以统筹兼顾。法制性是指城市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需要,颁布适合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城市建设的需要。前瞻性是指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区域性是指城市规划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的规划。了解城市规划科学化的特点对研究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1.3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正向科学化方向迈进,但是现阶段仍有一些城市规划问题亟待解决。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强,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动,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受地区发展的影响和主管领导的更换等原因,已建成的城市规划或者尚未建成的城市蓝图经常被改动,这就造成城市格局的改动。同时目前不少城市的主管者往往过多考虑了领导任期的因素。表现为在城市建设上急功近利,重点抓领导任期内的政绩,建设所谓的“形象工程”,这就是城市规划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
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具有典型文化的文化名城,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思潮的冲击,诸多城市文化被现代的规划思想所替代,造成了文化古迹的被破坏,使文化流失。同时现代城市规划更多注重利益的重要性,为了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忽略了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中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许多建筑和设施不能达到计划时的质量,不能长时间的保证质量。[1]
2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发展
2.1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
制定严格的城市规范发展战略措施是实现城市设计和规范化编制的一项重要保障,要与时俱进,对城市建设进行动态的管理、监测,同时规划部门要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 设计城市规划方案时,应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使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要保证这些要求就要制定严格的城市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特点,要有远见性的留出城市发展空间用地,不要为增加政绩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计划,要使城市规划与科学化一同发展,依照科学的发展规划进行建造施工。[2]
2.2强化城市文化保护意识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文化城市其发展要比没有文化特点的城市更加富有活力。所以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时刻融入本城市的文化特点,在城市规划发展和对旧城改造过程中,对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要做到很好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城市的'功能和特点,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把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尊重本城市的文化特点,这样不仅在城市发展中为城市注入发展活力,还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凝聚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
2.3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以城市规划中要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用地,合理的设计环境用地,使其与建筑用地相互搭配。科学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能够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净化空气,陶冶情操,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4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城市应当服务于人,以人为核心和导向,把城市环境质量视为头等大事。城市规划要在交通、娱乐、就医、教育等方面体现市民的利益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相关决策者对人们所居住的城市的规划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提高审批办事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心,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是当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能够使市民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和其他城市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
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领域要做到综合参考,这样才能打造真正为人们提供便利的良好环境氛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科学化的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规划策略的有力武器,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把握科学化的步伐,我们的城市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篇12:浅谈对心理教育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心理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得出心理机能的构成要素由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构成。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不甚理想的教育形式后,发现心理教育要同时从这三方面着手,在注重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提炼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心理机能认知情绪行为心理教育
一、引言
心理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今天的心理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心理教育是一种提升和改变被教育者心理机能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是心理机能的的构成成分呢?
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来进行讨论:精神分析理论中,领悟是对来访者的认知进行改变,移情则是来访者情绪的释放;行为主义则是对来访者的行为作出改变;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来访者的情绪得到宣泄;认知疗法主要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
尽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各异,且各有侧重。但最后的结果,均是让来访者从一开始不适应的状态变为较为适应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心理机能存在共同因素,即认知,情绪,行为。因此,本文将以心理机能为切入点,讨论对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二、第一个思考
传统私塾式教育中,老师扮演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教育就是灌输知识的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就挨板子,慢慢的,孩子们不敢出错,注意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单纯的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上,几乎没有独特性可言。私塾式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认知,行为部分,至于情绪是忽略的。这样教出来的人难免迂腐,缺少创意及主动性,类似“学习机器”。
如今的赏识教育,其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情绪部分。这样教出来的人良莠不齐,有的的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些却被赏识教育弄的忽略自己的缺点,自己也缺少自省的能力,结果导致孩子自负狂妄,甚至不再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诲。
再看现在的心理教育则强调要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教育,不可重此轻彼,要整体的提升和改变被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同时,心理教育也指出,之前的传统教育到现在的五花八门的教育方式都只是抓住心理机能的某一方面,因而教育效果不理想。
可是,在心理咨询中,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侧重心理机能的某些方面,来访者都会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但为什么不适用与教育呢,包括心理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很多,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关系。打个比方说,在太空中人们听不到任何声音,原因很简单,声音要通过媒介才能传播。虽然已经对心理的共同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三个要素:认知,情绪,行为,但外界不是直接对这些进行作用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一对一的密闭式空间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安全的氛围,来自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完全关注,价值中立的态度,保密原则的规范等等,这些都为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加了砝码。而在教育中,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心理教育,一对多的开放式空间,一个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完全的关注,而且经常不可避免的重此轻彼,价值引导的态度,时刻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教育方式等,这些都不利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单单侧重心理要素中的某一方面就不够了,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第二个思考
现如今,教育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似乎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可一看最后的教育结果,让人不禁心寒。逐年上升的学生自杀问题,谋害老师事件,谋害亲人事件等,都让教育者思考,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者对教育形式的摸索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导致这些悲剧不断上演?的确,教育者对教育形式一直抱着摸索的态度,而且近乎是疯狂的摸索,一旦看到哪些教育形式取得了成功,便迫不及待的拿来便用。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只完整的大象摆那里,就如同一个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接下来一群盲人过来摸索大象是什么样的啊,就如同其他教育者来观摩这一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样的啊,然后有盲人甲摸到大象大腿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很粗的柱子啊”,盲人乙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绳子啊。”这就如同观摩结束后,有的教育者就回去开展了惩罚教育,有的就开展了赏识教育。可是,事实上,没有谁对大象进行了完整的诠释,也没有哪个教育者真正学到了,学懂了那个成功的教育形式究竟是什么。
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形式之所以获得成功,务必要从心理机能中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就如同心理教育强调的那样。所以,一个教育者在观摩学习时,若不仔细经过思考,将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指导之后的教育实践的话,是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育结果也会很不理想。
四、第三个思考
那么,若想进行心理教育,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笔者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发生改变。心理教育由教育者,教育过程,被教育者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场。一个稳定的'心理教育所产生的场也是稳定的,那么想要发生改变,就必须有人先打破这个稳定的场,谁来走这第一步呢?教育者有责任也有能力走这一步,一旦教育者先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原本稳定的场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影响被教育者,被教育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个回应又再次引起场的变化,再被教育者感受到,再做出回应,如此循环下去,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那教育者要走的这第一步将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点,可以从教育者自身的心理机能来探讨。教育者可以从认知上,情绪上,行为上,发生改变,走出那第一步。认知上,教育者意识到目前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来鉴别出适合的教育形式;情绪上,教育者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爱护自己的学生;行为上,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者若这样用心走下去,相信不久之后,就会看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五、总结
心理教育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但这一结合不是内容上的简单叠加,不是功能上的简单互补,它是一种重构与创新,是一种整合与超越,它带有的“心理学”基因,使得“教育学”学科增加了一个直指人的心理机能,更具人性化教育特质的新成员;它带有的“教育学”基因,也使得“心理学”学科拥有了一个直接以提升心理成长为核心的新个体。若要心理教育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灵魂,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但作为充满生机的新学科,其未来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视域融和: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小卫,王晓丽.心理咨询工作着基本素质及有效咨询关系的确立.
[5]钟友彬.心理咨询关系和心理咨询家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1993,1(1).
[6]张婷婷.咨询关系中的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J].时代教育,.
篇13: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大学教育论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变革不可避免的趋势。大学如何在全球化大进程中提高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现实和挑战。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学教育国际化也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IAU(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从特征上看,大学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观念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观念的国际化主要包括确立现代化的改革观、发展观、质量观、价值观、人才观、合作观等;教学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估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国际化,应该着力于人才知识和市场观念的掌握、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的拓展上。从外在含义上来讲,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开放教育市场,既要到国外办学,也要接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各国要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到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移植西方大学制度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和开放中对西方大学某种标准的择取。面对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教育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议题。我们在借鉴西方大学国际化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总结我国大学国际化的不足,挖掘国际化潜力和优势,制定教育国际化策略。但是,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层层障碍,这其中既有组织层面的也有来自个人层面的因素。例如,国家和学校没有独立的针对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政策和策略支持 ,缺乏国际合作的沟通机制和共享国际资源的平台,教师和学生缺乏参与国际化所必需的兴趣和热情等。那么,结合现代中国教育发展体制,我们究竟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推进教育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教育国际化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教育国际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国际化。培养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并能把握国际大势的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学生国际化就是指国际大学间的学生流动,包括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其中有长期留学和短期留学,前者一般是为了取得学位或因课题研究,后者则多属于校际交换或短期研修,主要在于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不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共同战略,也愈来愈成为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教师国际化,也就是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另一重要因素,教育的国际流动也成为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教师可以到外国进行一些前沿的高深研究,从事某项特定的研究项目或钻研某种专门的学科,可以有助于充实教师的经历,提高其技能,进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大学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或交流,汲取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感受新的技术,学习使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最后是课程体系国际化。要做到课程国际化,首先是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国际适应能力, 大学应将课程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体现国际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如开设世界哲学、艺术、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开发与建设并重,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国际元素,如国际教育、国别研究、国际网络课程等。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展普遍关注的国际重大课题研究等。只有在国际化课程观念指导下开展课程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大学课程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然后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应与国际通行课程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接轨,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任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往往会变成加快这一发展的催化剂。高等教育只有走向国际化,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优质资源,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提高社会和人们相互依赖的意识。
篇14: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
大学的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就是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的教育。所以,英语教学中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创造出英语的学习氛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英语专业的人才。本文就从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大学英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而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成为了各个学科领域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对于英语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对大学英语的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这就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希望本文能够给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启发。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滞后
在信息时代中,对于知识的更新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对英语教学课程普遍存在认识的误区:一、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千篇 一律,教学方式极其乏味,这些教学模式的缺陷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水平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课堂的实践能力不太注重,不利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培养英语的创新型人才。
(二)大学英语口语水平较低
在大学生英语的课程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学生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却往往忽视了在英语的课堂中的口语能力,造成了学生在面对英语的实际情况下时不知所措。要想培养大学英语的创新型人才,务必要注重大学生的口语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乐趣和对实现创新能力的渴望。
(三)大学英语的应试教育弊端,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方式的呆板
在我国的高校,教师受到了传统的教学中应试教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于知识的索取只是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却并没有注意到大学生教学的核心是实践,而在考试中英语实践分数的比例往往也低于20%,而大约70%—80%是考察大学英语书面知识,这就造成了在学习上只会培养大批死记硬背的学生,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往往差强人意,同时,对于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同学也就有失公允,现代社会的最需要应该是创新型人才。所以社会所需的英语人才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二、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创新措施
(一)创造学生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学生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自选题目进行解答,如果有需要可以让学生之间自行组建英语交流小组,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软件帮助,查找和课题相关联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英语的立题、研究、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来提高解决英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更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改变传统乏味的教学方式,通过创造学生之间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乐趣,从而极大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
(二)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创新潜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英语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形成竞争意识,另外,在技能比赛规则的设定上要增加综合设计性的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课程的设计元素中不但要符合大学英语的前瞻性和探索性,内容的设置还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独立思考能力。又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创新灵感,另外,在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增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关联的事物中吸引眼球,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高效教学。
(三)英语教育中考核方式分层式教学的转变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为教学效率的创造条件。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者就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设定不同层次的英语测试,时刻对学生英语水平有充分的把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之上,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坚实基础。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对当前教学方式的一种肯定。教育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分层教学符合这一需要,充分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掌握程度高低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其它有效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分层教学促使教学活动有序展开,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
以学生管理为切入点。要想实行分层教学就必须对学生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并不是简单的试卷就能够检测出来。例如:针对刚入学的新生,在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同时,应该再组织一场考试,将学生成绩分成若干部分。如:听力成绩、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单项选择等各项成绩,摆脱原来只依照成绩进行教学的方式,这样以学生管理为切入点,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为其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保证。
结语: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中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领域,一方面,要能够创造学生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教育中考核方式分层式教学的转变,在另外一方面,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关联的事物中吸引眼球,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高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上更应该把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初中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100篇2022-09-13
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2022-10-26
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论文2023-04-12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2023-10-19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2023-09-18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综述论文2022-05-08
高职语文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2023-03-21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2023-04-25
校本研修读书心得体会2023-02-27
心得体会:校本研修心得体会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