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

时间:2023-11-10 08:26:2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精选17篇)由网友“bonab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

篇1: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一、《财政学》本科教学的一般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财政学本科培养自然也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政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几乎千篇 一律,甚至诸如预算管理等相关几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具有较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上都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上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这导致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挖掘,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给我们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选择方式的多元化,这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传统《财政学》教学模式的兴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更是一种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计量单位已经从TB、PB(1000个TB)扩大到ZB(10亿个TB)。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数据总量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一方面为《财政学》本科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大量新颖案例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生动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量微观统计数据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诸如企业调查数据、居民户入户调查数据等微观统计资料不断涌现,这些数据由于在调查样本规模上相对于传统宏观数据具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以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与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罗纳人口中心联合调查并创建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为例,截止到9月中旬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以“CHNS”可以得到40100条搜索词条,可见该数据库在科研教学中的使用之广。大致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诸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等企业统计数据方面。这些大样本的微观统计资料,为《财政学》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及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教师们更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

(三)依信息处理而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多样化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手段

在大数据的加工和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呈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以生动、科学和准确为特点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财政学》本科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诸如动画、多维、形象的内容描述,以及动态模拟前景走势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新的机遇,为我们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各项保障。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在传统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丰富《财政学》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上偏理论性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内容。与理论知识灌输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不同,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数据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比如在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章节,可以引入中西方行政决策机制上的话题引入讨论。而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几乎针对《财政学》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弱化纯粹理论讲授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多元化《财政学》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甚至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是传统《财政学》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开展模式,而这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教学与讨论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拉近实践。例如在阐述公共品概念及范畴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社会新闻中的民众存在争论或困惑的产品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特定某些章节教师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实例,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扩大其视野。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教学案例的搜寻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与此同时,案例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动漫视频等,甚至是组织学生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实施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这些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最终达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提高《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在《财政学》课程主干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在给定宽泛主题或者与相应章节相关等要求下,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主题,主动地、互助地实现课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常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即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外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此外,可以进一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适应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提高《财政学》实验教学效果

《财政学》本科实验教学,不应当只是传授传统实验内容,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如果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怎样去开展和推进一项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开发体现学科先进性、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主题,激励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篇2:本科临床医学教学评析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教学评析论文

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基石

1.1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2明确任务,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3明确计划,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5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7-8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年9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年12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4明确细节和重点,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2加强建设,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1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3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4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查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归纳总结,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4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评估的过程是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检验过程,完善的临床医学教学规章制度是保证评估成功的基础。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医院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地加强医学教育管理,通过参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医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检查,我院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及科学管理工作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办学基础;强化教学体制创新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师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篇3: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

一、困扰与选择

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困扰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学科性质的争论。部分研究者主张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课,应该重视理论的讲解;①另一部分研究者则主张比较文学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论的课程,应该重在介绍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②其二是关于学科教学研究内容的争论。对于目前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有的学者认为,从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来看,只有形象学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而其他内容都与别的学科有交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但更多的研究者却将更为宽泛的内容置于其中。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首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目前很多高校比较文学课程的课时大概为36学时左右。为了能够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从理论到实践到研究的渐进教学过程,我们将学时进行了如下分配:理论学习占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二学时分配于教师讲解比较文学论文,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本学科的学术规范;最后是学生的讨论和研究时间。在合理分配学时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比较文学的教材对比较文学理论的阐释各不相同:有些课本重在理论的讲解和阐述,知识系统且详细深入,而且很多学者的阐述有个人特色,并将目前理论的争议写进教材中;有些教材则选择了传统的已经公认的学科理论体系作为教材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也是得到共识的,争论不大。虽然课本创新性不强,但是却增加了不少的实例作为理论框架的补充,这些例证和具体知识点相配合,以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充分理解知识点。笔者认为对于本科生而言,选择理论较确定且有穿插实际例证的教材较合适。原因有二,一是考虑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比较文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这时候是中文专业课相对集中的时候,专业课的增多使得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消化,包括课外阅读、思考、完成作业,因此用在每门课程中的时间就相对较少。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基本完成了本专业基本方向课的学习,包括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美学等,需要学生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比较文学就是介绍文学的整体研究的一门课程,思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单一视角研究扩展到整体视角,将这些课程联系起来进行跨越性的思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讲授不宜过深,还是以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加上方法的实践运用为宜。二是从学习的阶段性来说,本科只是建立基础专业知识体系的阶段,宜全不宜深,研究生阶段才进入深、难的讨论研究阶段,是本科阶段的深化。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学习就只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方法论的学习,要求的是学生建立起一种开阔的视角,以更宽广的文学整体视角来审视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关系。虽然比较文学课程目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只要学会在困扰中选择,应该会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好的效果。

二、理论———学科的基础

我们知道,目前比较文学的学术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因此争论往往被学者写进教材中,导致教材经形成各言其是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带来了众多一线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上的困惑。③教师们在不同教材中看到的是不同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不知道在教学中应该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还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选取哪些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到何种程度等等都是问题。笔者认为当一门学科处于初期阶段,纷争不断之时,研究者应该从实践做起,从最基层的学科研究做起。一切的理论都是实践的总结,然后运用于指导实践。因此实践的运用才是学科理论成熟的基础。只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往往会流于空洞。但是面对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在教学上采取先进入理论的方式则更为恰当。以这种思想做指导,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以学科基本理论讲解为基础,在学生理解理论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于个案分析中。在理论的学习上,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还是选择已经有定论的基本理论较合适。告诉学生最基础的概念、方法。让他们对学科理论有一个感性认识,逐渐训练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好的比较文学理论文章直接给学生分析,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理论文章的选择要有标准,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平时多注意学者们在实际中对比较文学理论的应用,挑选出非常优秀的和较肤浅的文章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多会选择学术大家的文章和书籍,一方面这些学术大家视野宽阔,文章的.容量大;另一方面文章的理论性强,分析深入透彻,逻辑明晰,概念周延。学生可以直接以这些文章为起点,不必走弯路。选择文章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挑选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学生就是在教师引导和文章的示范的共同作用下学会知识的,对于比较文学的学习尤其如此,要使理论具体化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知识,再通过实践过渡到理论,最后把比较文学的方法运用到所有学科的学习中,真正起到方法论的作用。

三、个案教学———知识的拓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参与实际个案的分析更有助于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也就是说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其知识的拓展与消化比如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存在理解困难,但是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如果有合适例证出来给学生演示,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田园诗作为个案分析。田园诗是东西方都有而且还是主流的文类,从理论上对二者进行总体比较,对本科生来说这种宏观的把握很困难,即使是现成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在教学中由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两者的比较引入,选取现成的文章讲解,把比较的范围缩小化、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先掌握在比较视域下对二者田园诗的对比研究,然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将比较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西方和中国的著名田园诗人。按照文类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既可以归纳出世界文学范围内田园诗的共同之处,又可以对中西田园诗特点和风格不同进行比较研究,直至文章的理论化。当然在选择个案的时候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之所以选择陶渊明与华兹华斯,是因为这两人是东西方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学生对陶渊明非常熟悉,华兹华斯也是很多学生喜欢的诗人,诗歌的翻译已经经典化;另外学界对这两人的比较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大多与田园诗有关,④可以有更多的角度选择进入。⑤比如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中有一些相同的意象,如果单单把这些意象进行比较,那么就忽视了文化的隔阂,忽视了这些意象对二者的不同意义和作用,忽视中国传统意象对陶诗的影响,这种研究就只能是浅层次的。从表面看,二者都有出世归隐的目的,但是在这表面的相似背后,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⑥如果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那么教学的效果或就会得到进一步延伸。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教会学生比较文学真正的学术要求和目的:不是只停留在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找寻和罗列,而是要深入到异质文化的深层进行思考。

四、研究———思考的延伸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这也是比较文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此,笔者更多的是选取合适的论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在问题讨论与论文撰写方面,采取集体协作方式,不要求一人一个问题或者一人一篇论文,而是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在两步中笔者一般会选取同样的论题,这个论题可以是学界已经讨论过的,也可以是没有人接触的,只要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鲁迅和外国文学的关系的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有专著和大量的文章,我们在课前要求学生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对学术史进行梳理,然后提出问题。在讲解影响研究的理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讨论前要求每一位参与发言的学生或者小组选定一个小的角度:或者是某一个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或者是某一种外国文学样式对他的影响,也或者是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对他进行的影响,反方向进行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分别讨论,然后再推选代表发言,一组发言时其他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进行质疑。讨论结束后,任课老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演示性总结,并将议题深入化和理论化。最后要求每一个讨论组提交一篇小论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点评,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学术规范意识。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本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范围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关心的话题也是没有时间、地域和学科限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虚心向学生讨教,和学生展开讨论,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比较文学的学习在笔者看来应该是分阶段的,本科只是初步接触和学习,应该使之简洁化、易操作,已建立感性认识为主,重视学科中的方法论意义。这样既可以为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本科所学课程的综合、总结提供有用的工具。

篇4: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析论文

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析论文

一、当前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主体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高校督导的听课及评价,二是本专业同行的评教。这两种教学评价对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教学督导在教学效果、同行在教学内容及技巧方面的督促、提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于比较文学教学的帮助作用。但问题是,仅仅局限于教学督导和同行们的角度来评价比较文学本科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其他评价主体的关注,显然难以达到真正、全面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就国内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反馈机制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忽视了对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课程开展之前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一般而言,高校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依据既定的本科培养计划开展,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专业等情况而设置。但是在开设比较文学本科课程之前,院系通常并不会关注授课主体和听课主体的能力、素质及其匹配性。院系在开设比较文学本科课程之前,注重教师教学任务的承担、学生学时的多少、具体的课程设置等内容,而对课程开设之前教师的授课风格、讲授技巧、学生的接受心理、外语能力以及学习氛围等往往不太重视。这种教学活动开展前预评价的不足,使得不少院校在比较文学本科课程开出之后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的研究兴趣与授课内容的偏离;教学任务与学生学时的不对称;教师的讲课风格、技巧与80、90后学生的难以兼容;学生外语能力欠缺,导致比较文学教学中涉及外文文献查找、阅读等活动难以进行;知名教授过于学术化、专业化的讲授与本科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出现巨大鸿沟等等。

第二,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缺乏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因而使得不少评价显得较为随意,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即便一些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较久的院校摸索了一些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指标,但它们也大多因为停留在描述性、结论性的评价水准上,评价方式主观性大,评价标准模糊,难以成为客观的、可复制的评价指标。体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是一些督导、同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对比较文学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他们虽然也可能向学生问及对于任课教师的评价,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精确的评价项目,个人的好恶、亲疏以及专业背景等因素严重干扰了评价的可靠性。

第三,目前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不太全面。较为全面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应囊括教学设计、学前评价、教学管理、外语能力培养等内容在内,以便尽可能地展现出影响比较文学教学效果的一系列因素,进而揭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而目前的比较文学课程评价则往往只突出教师的讲授能力、课堂纪律、学生互动等评价,而对其诸如课程规划、教师配置、学前考察、考后评价等功能较为淡漠。

第四,从评价主体构成来看,通常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校管理方和同行的评价,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相关主体的`评价是忽视的。目前的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比较看重来自学校督导、院系同行的评价,这构成了评价的核心部分。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开展了学生评教的活动,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带有许多变动因素,显得不太客观、准确。例如,学生往往从教师授课的风趣与否、个性突出与否、老师与学生的亲切与否等进行评价,而对于比较文学课程本身的授课策略、以及教师本身的学术能力缺乏辨别的能力,难以有效地反映出比较文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院校对于学生比较文学专业外语能力、查找文献能力、中西比较视野的养成等相关评价不太重视,许多指标都没有体现在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正是由于当前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没有建立一个全面、立体、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得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及其效果中隐藏的一些内在不足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比较文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无法达到比较文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建立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的原则

针对比较文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建立科学、立体的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有这样一些原则应体现在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机制中:首先,建立多方联动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考核机制。多方联动的考核机制较之一般教学评价,它的突出特点是将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相关部门、主体组织为一个有机整体,考核主体既包括授课教师、教学督导、同行同事,也包括教务部门、学生、社会单位等。它可以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接受来自校内外、上级部门、社会和同行、学生等各方面的评价,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比较文学本科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该制定具体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考核办法,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为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院系应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进行比较文学教学的考核工作。评价与考核并不是目的,评价、考核的主体和对象应进行良好沟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此后课堂教学的提高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应该将比较文学教学评价与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工作考核,作为晋升工资、评定职称、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们形成自觉搜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进行自我提升的意识。再者,在比较文学教学评价机制中,应合理安排好教学评价的先后顺序。在评价目标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先以教学资历较长、各方评价较好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为试点,引导其他教师逐步转换,通过典范的影响推广经验,然后再推广至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去。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宜操之过急,否则很可能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压迫力,反而使得教师在授课时无所适从。同时在评价内容的制定方面,应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使之能够多方位地揭示比较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上课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来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及考核。我们力图构建的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若干原则,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后的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作用,尽可能地客观揭示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各方影响因素,综合课堂教学的各方主体形成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能够为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三、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机制的指标体系建构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们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文献搜集、数据分析,根据比较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尝试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全面的高校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理想中的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由总体指标、分类指标、分项指标和具体指标四个递减的层次构成,它们对应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不同能力要求。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涉及的各指标的分值、评价等级标准,是基于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本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的。为了使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落到实处,每一个具体指标都与一个指标分值联系起来,以方便评价主体结合具体的标准进行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评价。

篇5: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忆往昔,赏古韵,探教学

吉林省桦甸市第十小学 刘丽英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是儿时的我第一次从黑白电视上听到的林大秀的千古绝对,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那时我便常想: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对出这么好的对子,那该多好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知道了“美人照镜镜照人美”……这样的回文对,使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迷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随着这些诗词的接触,我便更喜欢古诗词了。从教以后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十年的经验下来,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怎样让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古诗词教学的成败皆兴趣使然。

一、探背景,品人生,点燃心灵兴趣火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侧重在诗的背诵及诗意的理解上,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往往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我教得累、学生学得更是乏味。我常反思古诗词教学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可惜总是无果。直至一个寒假,我无意中看了一本《中国古诗词名人故事》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名家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又不由自主的拿起笔,做起了笔记。兴奋、感伤之余,我还提笔写下几首绝旬。时间的流沙缓缓流淌着,书合上了,可我的心潮再也无法平静了,我找到了,找到了――对,就是对诗人更深入的了解,这是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前提。从此每每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故事性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及情感,或悲苦、或清高、或隐逸、或居庙堂……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从人的心灵深处点燃兴趣的火花。

二、巧积累,俏吟唱,激发高涨的兴趣之火

积累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一曲《水调歌头》敲开了我的心门,是呀,那么多优美的古诗吟唱,是一种多么好的方式呀,为什么我不合理运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两种吟唱诗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一)利用网络资源,学唱古诗词名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惆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的无耐,唐宛的哀怨……这些打动人心的千古绝唱不仅对学生的积累起到兴趣上的激发,同时使学生对诗词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火焰高涨;当然对学生的.音乐熏陶也起了一定作用。不知有多少次,我走过学生身边,听到他们情不自禁地吟唱着《将进酒》《虞美人》《钗头凤》……这样的旋律,不禁释然。

(二)借助音乐课上学过的旋律,自配乐吟唱诗词

网络上的千古绝唱固然旋律优美,丝竹之声悦耳动听,但毕竟有限,为了更好的把吟唱诗词这种形式推广到教学中,我便想到了音乐课上学生学过的歌曲旋律,这些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是他们天天的课前歌声内容,对他们而言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便大胆“借东风”.《草原上》成功的成为《清平乐、村居》的载体,当“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随着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吟唱,学生便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一遍又一遍载着我的激动,载着学生的浓浓兴趣。从此以后《草原小姐妹》、《柳树姑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甚至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它们的旋律都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传出。习惯成自然,渐渐地,学生会自选乐曲主动为诗词配乐,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在音乐的美感中,在创作地喜悦中将诗词学习、积累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三、树自信,促创作,展示别样的兴趣之果

语文的学习归结起来无非是学以致用,学生最终能将其化为已有,为已所用,写出好文章。而诗词这种特殊体裁,对学生而言多数作用无非是谁问我能答上,能背出便罢了。这常让我觉得下了那么功夫,有点可惜。“为什么不落实到写上呢?”这是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最终虽然很难,但我还是迈出了这一步,而且收效颇丰。

首先,在教学时注重写法上的学习与指导。这其中尤其对修辞手法对仗、韵脚的押韵……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仔细去品味,去感受,去吟诵,学习方法,领悟语感。其次,从不同体裁入手,由浅入深。在指导时先引导学生试着对对联。经过一段时间的有目的训练学生能够给上联对下联,后来部分学生可以规定内容的自创对联如: “笋从竹根生,子从母腹落”这样的感恩对联。渐渐地开始试写绝句。刚开始规定内容的写一句,或对一句,慢慢地两句两句对,到后来自创一整首绝句。“冰榔初绽雪未消,暖风拂面燕儿俏。轻雨夜袭润万物,早有劲草争春娇。”这样的佳句就是这样训练的产物。为此我们还办了班级对联展,绝句展,看着学生的成果,感受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真的很欣慰。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博大精深的内容,从《诗经》至今源远流长地发展史蕴涵了中国上下五千的文明。愿古诗词这朵文学奇葩在信息化的现代仍能独领风骚。

篇6: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1.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诵读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3.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爱国爱家乡诗词诵读比赛,咏月诗词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想象激趣。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凭借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理解教学内容,并受到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的陶冶。在教师所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1.变身诗人,感同身受。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诗歌时的背景。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纵情诵读,情意皆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读懂节奏,在平仄里享受那种原始的乐感,而是用心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觉,仔细体会诗中内在的感情旋律,一边吟诵一边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再现诗中意境。例如,李煜的《相见欢》是表现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离愁,诵读时教师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为准确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类似的还有“柳”象征了送别,“落日”象征的思乡之情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

4.巧用媒介,身临其境。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配上古琴曲《阳关三叠》,深情吟诵悠远隽永的送别情;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可配上古曲《十面埋伏》,沙场征战,壮志凌云。《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教师也可从中选择适合的曲子。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同时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出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篇7: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人教版)从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下册选编古典诗词篇目六十五首,约占课文总数的20%。新课标要求这些古诗词均为必背诵篇目。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除了突出工具性,还应该加强人文性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个性,是当前语文课追求的目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些老师说,“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的确是这样。由于相隔年代久远,古典诗歌中的措词用字及句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今天的学生所熟悉,因而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教学中也只限于对字训诂,课堂必定陷于枯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必定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这样又何以“乐学”?古人讲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本人认为对古诗词教学的探讨极有必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并从中得到思想启迪,情感共鸣和美的陶冶呢?本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一、以“说”激趣

1、课前“说”。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前赠送的同学,既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得到“说”的锻炼机会,又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课堂“说”。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富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最是一年春色好,绝胜烟柳满皇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活动以小组合作各组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种说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课下“说”。学习古诗词,还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本人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不仅课下说古诗,还唱古诗。比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能力,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作用。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体会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熏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以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提高审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如读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死干”《无题》,诗人忠贞的爱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身影历历在目,挥之不去。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后的今天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衣沾不足情 ,但使愿无违”(《归田园居》)隐渊明的高洁品格便跃然纸上。激励学生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让每位学生选一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意,把握节奏,然后配上自己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读,还可以赛读。比赛的时候其他同学担任评委,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配合等方面评判,选出优胜者表彰。

三、以“写”激趣

1、巧用古诗名句添文采。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近年来,笔者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生命”、“骨气”、“美”为例。

(1)“生命”

……生命就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生命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感伤;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2)“骨气”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妆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以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燕城的秋天真美》习作中,一位同学这样描绘道:“……小城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菊花黄,满园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贯云中)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的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物,化作着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又如习作《我发现生命的色彩真美》一文:“生命本没有色彩,但在生命的历程中经过不断的填充、染色,终于有了美丽的色彩……岳飞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精忠报国之心是红色。李白号称青莲居士,人们称它为诗中的仙人,而我却读到‘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的感慨。鲁讯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芒。‘横眉冷对千夫子,腑首甘为孺子牛’激励过多少的有志的青年……,只要你善于发现,由红、青、黑构成的生命的永恒之色是那么美,那么动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蕴味。

2、编辑《诗集》做探究。

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让学生把自己所记得的和初中学过的相关古诗词编辑整理归类录成《古诗词集》,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古诗词的蕴含很有帮助。在本学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把编好的《古诗集》配上插图、写上点评、注解,说明作者朝代;有的编好后还为自己的“作品”写“记”或“序”,说明自己编辑的过程以及读古典诗词的感受等等。下面《读诗是一种享受》为学生的习作:

小时候不喜欢读诗,因为总觉得行列整齐的诗句仿佛有些古板,似乎内容都是那般的千篇 一律,非吟风便弄月,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寡读薄阅竟使自己对于中国精深文化的认识如此肤浅,来不及惭愧,开始恶读宋唐诗文,以期补上幼时的缺憾。

近来读了许多诗,发现其中并非只有多愁善感,分明还溶解着古代文人的博学和境界。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为音律做着最美丽的诠释;郑燮“墨点无多泪点多”更是中国画意境在画外的真实写照。美的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读了这么多诗,有一句令我实在难忘,个中情味,愿与大家分享——“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是唐时钱起《湘灵鼓瑟曲》中的名句,我深信经典是逼不出来的,但正应了那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钱起是在科举考场上忽得五色笔的,初读此诗,我不知为何,联想到了桂林的漓江:澈而见底,鹅卵石间匿着无数鱼虾,竹排在如镜的江面驶过,掠过江上的白云的阴影。一阵琴瑟雅声顺流、逆流仿佛从四周而来,清新而悠远,幽幽弦声引得呼者思潮顿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蓦地,乐曲适时终,听者早已泪流满面,入眼望云,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无语的青峰剌破苍穹,只有心中绕梁之音意犹未尽。

这一切,都是诗文带给我美的享受,俗人谈雅,唯恐亵渎,点到为此,只望能有更多人领略到读诗的享受。在这一个蝉声不多的夏夜,一张凉椅置于院中,人坐其上,身边一只没有雕琢的水杯,杯中温着一缕月光。手捧一本诗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让诗人这泓清泉洗涤我们被渲嚣都市燻得浮躁的心灵。

从习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同学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是从无到有。他不仅获得读古诗的快乐,还把读古诗视为精神上的享受。中学生正是人生的花季,随着成长,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而不同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古诗词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篇8: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河北省滦平县付营子乡中心校 刘景树

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有的是为了赶进度,往往是抓住三个字,那就是“读、译、背”,因而一两节课就可解决诗词单元;就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而言,诗词也常常不登大雅之堂。我认为,诗词在文学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是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又有漫长的历史渊源,从诗词的数量就相当可观,仅宋代诗人陆游一人就有近万首之多。可见,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要让子孙后代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宝贵遗产,就要让我们现在的孩子了解诗词的常用知识,吸取其中有益的营养。对初中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为此,试就如何引导学生想象,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意境应是诗歌内容教学的中心,因而,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意境,体会一首诗的诗情画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是教者最伤脑筋的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采用下列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思维能力。

一、设问要巧,兴趣要高

课堂教学提问要“巧”。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上,教师若能做到“大智若愚”,在学生易混淆的问题上装一点糊涂,借糊涂之机,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观察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算是一“巧”了。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进京》开头两句写的北风卷地,八月飞雪,而三四句却写的是梨花盛开,春风和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我提问:“前面写北风狂吼,百草摧折,接着又怎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天呢?可能是作者写错了吧?”学生一听说写错了,兴趣立刻来了,反应灵敏的学生争着说:“没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时我顺势发问:“你怎么知道是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就准确地说:“从‘如’字上可以知道,这样写突出了北国的美丽雪景。”此时,我也恍然大悟地说:“噢,原来是这样,作者把寒冷的西北描写得绮丽多姿,暖意洋洋,真美!”又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句,我问:“胡琴等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些乐器是赠送武判官的礼物吧?”通过这些诱导,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饯别时的真挚而热情的氛围了。

用简洁的话提问,启迪学生想象,体味诗人的情感,可以算是又一“巧”了。比如苏东坡《浣溪沙》词的第一句“簌簌衣巾落枣花”,从字面上译是“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如果让学生透过字面深入一步加以想象,就产生另一境界了:“枣花盛开是什么时候?诗人谢雨归来沿途经过了什么地方?如若你是诗人,感觉怎样?心情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有部分学生回答说:“春末夏初时节,诗人喜气洋洋地走在枣花盛开的路上,微风拂面,枣花纷纷洒落在他的袍服和头巾上。嗅到枣花的清香,该是多么愉快啊!”

二、温故知新

《论语》有句话是“温故而知新”,在诗词教学中如何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也是诱发想象,领略诗人作品思想脉络的较好方法。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尾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谓同工异曲了。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回忆李白的这首送别友人的.诗,再体会其异同,尤其是相同之处:诗人送别,不是一般的客离主归。设想,你家来了一位和你父亲平常感情至深,关系至密,久别多年的客人,经过再三挽留,仍不能留下,在饯别时,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想送却又不能再送的情况下,又遇到大雨天气,试想你父亲的心里该是什么滋味。由此可知,朋友之间的友情何止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在此基础上学生心里获得的感受加深了。这时诗人伫立风雪路口,举目遥望武判官一地远走之际的心情怎样?武判官心情又是怎样?学生会将“雪人”、“拭泪”、“转悲为喜”等词用在主、客二人身上了。此时此刻,再诱导学生回顾一下岑参的另一首思乡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种戍边将士的复杂心情,学生的感受也许更深,较为具体地感觉到诗歌词语的高度凝练,蕴含着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将不尽之情溢于言表之外的门道。

激发情感,诱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诸如运用板书直观手段引导想象,加强表情朗读,展示图画,看录像、听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时要密切配合交换使用,有时要根据客观条件、文章体裁灵活选用,以达到殊途同归的预期效果。

篇9: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论文

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论文

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论文【1】

摘要: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等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从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会计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专业导师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以及保障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具有专业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大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驾驭、引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研训练+创新学习与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综合性、高素质特点,能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优秀本科人才。

为此,对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不仅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其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现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要为本科生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是从学生到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把这些纯粹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还要加强思想品德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水平必须实事求是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大学软件和硬件条件。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的条件远远超过学校的条件,则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如果方案要求的过于简单,一方面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使现有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目标的重要组成。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时期应该担负起造就创新人才的任务。

从本科阶段开始,除了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注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其优秀者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储备。

在大学的实践教学中,一切活动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成功的大学教育,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课堂实践子系统 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内容。

从会计专业来看,会计案例教学属于会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案例,运用这类真实性较强的材料,诸如取自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资料来训练学生,让其不离开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

实验教学内容是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正常的专业课程内就包含有大量的实验性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单独的实验课程,通过专门的大量的会计实验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非常形象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会计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方法的使用,可使方法介绍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

因而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案例教学,以经典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将方法的讲解与应用,通过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在创新性上迈出一大步。

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搜集较好的案例,采用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可以来自会计工作实践,也可以是教师本人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课题。

根据会计课程中要讲授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和数据,通过案例来模拟再现会计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可以选用的案例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取这样的案例资料,不仅真实,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搜集较好的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阅读、思考、分析、判断。

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会计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理论方法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指对所学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

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须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以较快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

高校会计专业在各学期都开设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对涉及到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事先编制好相应的实验资料,等任

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会计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

这样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抽象费解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和理解。

(二)社会实践子系统,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的环境中进行,真正用于实践,可以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学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可采用自行组织的调查、承担委托的调查,参与政府组织的调查,参与本单位调查咨询实体组织的'调查等形式。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形式达到对事物的实质性认识。

会计专业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专业,因此客观上会计专业的社会调查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专业可以把社会调查的目标定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及时。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优秀群体,因此是会计专业的极佳调查对象。

建立进行校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实验过程,真正用于实践,可以通过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

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一方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发现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也有利于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三)认识与毕业实习子系统 认识实习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要求和工作及研究领域建立起基本概念,确立学习目标;二是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毕业实习子系统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

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后,应该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大学学习阶段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衔接点,在这个衔接点上,大学生应该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衔接和转折。

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做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毕业论文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

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选题、开题、指导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将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三、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树立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我国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重大转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客观现实,社会各个领域对诸如财会等专业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内涵、需求层次、规格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上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评价标准、衡量标准、使用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同样深刻的变化,致使管理类人才培育模式和实现路径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变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突出特色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不同的要求。

在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应当体现特色,重点大学要突出理论特色,一般院校要突出应用性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学生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剖析现实经济现象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在基础性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围绕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知识准备,加大数理课程和计量课程训练,强化学生在构造经济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相关资源建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还与实践教学的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指导教师与管理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资源密切相关。

目前,有关财会专业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多作一些探索、研究和尝试。

一是丰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二是开展符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指导教材的修改、编写与积累;三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均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财会专业从理论层次上应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这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系统专业学习到高层次专业理论学习的专业学习过程,从专业内容上讲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除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纯粹的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完备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不仅要有理论部分,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实践部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

此外,财会专业应该从制度上保证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和进修,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专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高等学校要适应并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高校经济类专业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加强诸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展和扶持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同时,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部署,树立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其中,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校财会专业等管理类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还必须适应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变化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新环境下职业岗位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类型结构,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活力。

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适时开设证券评价等交叉性学科专业,提高会计专业的应用方向性。

(四)设立会计专业实践的创新学分制度和会计专业导师制度 学分制是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一份富有弹性的指导性培养计划和一套灵活的管理制度,其出发点是使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全面发展,其归宿是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实施和不断完善学分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和国际教育沟通的一个途径。

为了既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又防止过分放任的弊端,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给予实践教学以充分的重视。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必须完成的专业理论学习后,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从事会计专业有关的创新研究活动,这种活动应该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在会计专业的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高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应该鼓励这种创新研究,可以设立专业导师制度和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作为制度层面的保障。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会计专业自身的发展看,要注意优化专业结构,要注意交叉学科的发展,比如和金融专业结合可以创设证券会计评价专业方向,和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结合可以创设会计信息分析评价等专业方向,此外在会计专业内部,加强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建立起符合会计专业发展方向的大财务观。

在制度层面上,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建立会计专业的创新学分制度和会计专业的导师制度,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会计专业的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要从制度上保证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此外,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物质上的支持,高校应该加强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实践教学的投入,使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实践教学获得物质上的保障,从而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2】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基于广州会计学专业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结合广州商学院实践教学之经验,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多模块、双轨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篇10: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实践导向向财务分析转变、会计教学理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实际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财会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综合素质的角度分别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会计教学 批判思维能力 财务分析

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会计相关专业的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如果能够更好地完成对这批高校学生的会计教学任务,那么随着高校的学生逐渐走入社会、融入社会,他们必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由此可见,在目前市场经济秩序并不完善的今天,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也间接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大多依靠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典型的模式是:老师讲解、然后学生记忆,这样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应对变化的工作环境时显得适应能力不足。

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更多地引入推理元素,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维的过程。

而要具体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辨识要讨论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理论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全体参与者产生争论、分歧或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针对所列的问题,列出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及相应要进行学习的内容

这一部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体,在列出问题之后应针对问题列出所有正面、反面等所能考虑的因素。

这个过程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这可以说是培养批判思维的开端,这些因素是已经了解的知识,而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写出他们还希望指导及学习什么,并通过对比教学前后学生关于此项的回答来评价会计教学的效果。

3.总结与逆向思考

引导学生善于记录、串联重要信息,这对于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整理的能力对于我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与外部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步骤中,逆向分析思考是关键的一环。

逆向分析即从问题的最后结论反向思考,这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目标和思维推理的技能。

(二)由实践导向回归财务分析

注重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使得财会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架构及概念,而在深刻理解各种会计原则、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财会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变化多端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会计教学中应建立“批判思维—会计基础理论—程序操作—财务分析”的体系,而如何有效地衔接实务操作与财务分析则成为会计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

具体应当注意对以下教学方法的应用:

1.案例教学

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案例教学将学生至于实际的商业环境中,学生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并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会计主体,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及要求的会计知识不同,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不同的场景,分小组就此作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

此外,除了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课后还可以重读案例、讨论案例或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与调查,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2.讨论法

讨论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而各抒己见,最终获得知识的方法。

通过对基础理论知识或是实际案例的探讨,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对讨论进行评价、总结与归纳。

在实践中应加强会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理论向实践操作的转换,丰富 “批判思维—会计基础理论—程序操作—财务分析”的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操作与财务分析进行更好地衔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会计教学理念的探讨

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好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学科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授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专业人员,而应当是培养他们未来能够成为专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与之息息相关,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及会计本身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了相应的会计教学的目标。

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笔者认为我们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应当是:在具有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素质下,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容易忽视但却至关重要,应当通过相关的专题讨论与交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适当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案例分析当中。

参考文献:

[1]底萌妍.对本科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06.

[2]苏丽娟. 浅析会计教学由实践再回归财务分析[J].财经界,,06.

篇11: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等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从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会计专业创新学分制度、专业导师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以及保障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具有专业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大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驾驭、引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研训练+创新学习与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综合性、高素质特点,能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优秀本科人才。

为此,对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不仅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其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现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要为本科生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篇12: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对学生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适合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的教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并把数学思想和应用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当中,使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够适应人才需要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一、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和研究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与研究型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与传统研究型本科在培养学生定位上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中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普遍比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薄弱,入校新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在70~80(满分150分)之间,还有一部分,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在50分以下,从而出现学生上课听不懂,教师讲课进度上不去的情况。另外,由于高等数学在大学一年级开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高中满堂灌的阶段,而应用型本科学院高等数学的课时普遍偏少,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出现畏难情绪。

(二)师资问题。

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他们已经习惯了研究型大学的上课方式,习惯性地以抽象对抽象,对概念的解释和讲解没有具体化、生动化,甚至有的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没有背景意义介绍,使学生感觉高等数学好像空中楼阁;另外就是在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都在忙着赶进度而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和培养,从而让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是一门冷冰冰的课程,枯燥、艰涩而难懂。更有一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定理的推导证明和枯燥繁琐的计算上面,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

(三)教材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材与学生学习程度不相符,很多学校还在采用研究型大学的高数教材,在订阅教材时把教材起点定的过高,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难度增大;二是理论性太强,配图太少。学生一看到全篇充满了从定义到定理、公式的课本,就望而生畏,信心大减;三是结合专业或者生活的例题太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既不能把数学和自己的专业关联起来,也不知道学习高数有什么用。这种没有动力,没有目的的学习自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深刻透彻的理解。

三、改进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都仍然在探索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数学史中有关数学概念和体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思想的产生和碰撞引发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了解一些知识发展的背景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定义和定理以及它的应用都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在讲授级数的时候可以引入古希腊阿基里斯追乌龟的故事用于阐述无穷级数的概念,在讲定积分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开普勒三大定律等等;二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抛开传统教育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思想,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应该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塑造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实践表明,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好感的教师上课时注意力要专注的多,而且更乐于主动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授课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行的原则,而是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即可,避免过多过难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二是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数学概念的提出背景、解决过程及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形成他们获取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如,无穷小量是高等数学和微积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讲解无穷小量时,可以把牛顿与教皇的故事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也知道无穷小量有四个性质,那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两个无穷小量的商不一定是无穷小量,为什么有限个无穷小量的和仍然是无穷小量,那么无穷多个无穷小量的和是无穷小量吗?这样就把概念和后期所讲的导数以及定积分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和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情况下无穷小量的运算不一定是无穷小量,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用洛必达法则计算未定式的极限提供基础。三是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比如电子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那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理解公式,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上课内容相对会多一些,而管理类专业对数学要求相对较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改为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常用数学软件,而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三重积分等就可以大胆舍去。

(三)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能够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的教材非常少,之所以少主要困难在于如何让数学教材应用到工科、财经管理等方面。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人们经常碰到的成本问题、优化设计等都和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而且在制定教材时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原始数据,具体如可以和易拉罐的设计相联系,可以和人口的增长相联系等。二是降低理论深度,去除过于繁琐的理论证明,不去追求高难度、高技巧的计算,在不失数学严谨性的前提下,避免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描述。三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绝大多数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没必要要求这些学生在数学理论上达到一个相当的程度。

四、结语

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高等数学作为本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专业课学习乃至今后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开展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使其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值得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8:54~56

[2]邓慧琳,李利峰.地方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与建议[J].科技视界,,6:225

[3]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作者:韩立谋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篇13: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论文

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论文

摘 要: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团队 建设路径

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团队。

中国文字之“团队”,从表面意思上理解为有“口”“才”的人和一群“听的”“人”组成的组织。只讲不听的组织是团伙,很冲动的一群人。“团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口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功能,愿意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和群体不同,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不能等同于一般性的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就是团队的本质特征。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路易斯(Lewis,1993)认为团队是由一群认同并致力于达成共同目标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人相处愉快并乐于在一起工作,共同为达成高品质的结果而努力。他重点强调三点:共同目标(Common goals)、工作相处愉快(Work together well)和高品质的结果(High-quality results)。盖兹贝克和史密斯(Katezenback & Smith,1993)对团队的定义,他们认为一个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complementary skills)的人所组成的,他们认同于一个共同目标和一个能使他们彼此担负责任的程序。这个定义也提到了共同目标,并提到了成员“技能互补”和分担责任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团队是少数人的集合。也有学者认为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一些根本性的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团队理论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和人学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集体绩效的口标、积极的协同配合、个体或者共同的责任、相互补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团队精神”,这些基本特征与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和教师群体的组织方式是一致的。

(二)教学团队。

对于教学团队,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明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刘洪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中将教学团队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为完成某个教学任务以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马廷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吕改玲在《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结合团队的基本概念,可以将高校教学团队定义为: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长特点等有利于教学成果产生的制约因素,以教书育人为纽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共同愿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教学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大学教师所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应该能够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承担责任,其运作的理念在于培养共同的信念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孙丽娜、贺立军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组织20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136号)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已有研究和教学团队相关理论,我认为教学团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愿景,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的教师组成,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2007年国家遴选出100个教学团队,遴选出300个教学团队,遴选出305个教学团队,对遴选出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评选出一大批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具体如下。

一是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层次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是教学团队开展工作的核心,必须适应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教学队伍中的成员老中青比例合适,学历层次较高,老成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中青年在技术和方法应用上较为熟练,相互补充。

二是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外出培训及科研工作,等等。

三、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但是学生却没能参与其中。教师的“教”依赖学生的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然而,大多数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极少有学生的参与,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师制订了教学计划之后执行,而学生则只是参与已有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封闭的孤立状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交通和合作的氛围。即使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困难。

(三)绩效考核有失偏颇,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校为了留住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和提升本学校实力,在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对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与科研的权重明显失衡,最终使那些教学业绩一般但科研相对突出的教师在考核中领先,而那些教学业绩突出但科研实绩稍有欠缺的教师往往失利。这种导向使得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攀升,教学上则加以轻视,教师一般不愿意将时间、精力花在教学上,教学团队对教师的吸引力也不大,最终导致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四、高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渴望追求的目标,它是推动一个团队及其成员不断改革和进取的驱动力,是集聚团队成员各自优势于一体的磁力场,是团队持久上进和持续发展的指明灯。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该按照“理念先进、改革领先、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的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教材、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注重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为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选拔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学术带头人的能力是关系到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他领导特质,如诚信、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亲和力和奉献精神等。这些素质会对整个教学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团队文化。其次,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团队带头人要带领教师不断拼搏进取,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三)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合作,而且需要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提出的教学改革理论,从而达到理论符合实践且有高于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建立、生存和发展需要团队外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物质支持如团队建设和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培训机会,等等;制度支持包括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规划上,要将建设一批高效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长期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制订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双方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教和学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将会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团队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90%的团队成员担任了本科专业班主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团队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个人绩效评价,即个人承担任务,完成业绩的程度;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与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个体在团队业绩实际中的贡献及其对团队投入产出大小;团队竞争合作的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根据目标,分层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一个系统存在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采用“分层次”理念,按照教学团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分层次推进进行。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提供最理想状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分层次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好学校级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发展趋势好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扶植,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11).

[4]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J].企业经济,,(11).

[5]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

[6]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7]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1).

[8]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

[9]王润良,李汉邦.大学再造:按流程组建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10]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11]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9):184-185.

篇14:大学生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大学生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一、财政学本科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思维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

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

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篇15:职业本科英语教育教学探讨论文

1.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职业本科学校中的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该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的地位不同、层次不同以及实现的人才不同。在职业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为三年,在实践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英语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在入学期间英语学习的知识水平不同、掌握的英语能力不同,学生不仅没有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专业性的英语知识也得不到有效提升[1]。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必须要找出合理的教学道路来有效实施。

1.2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

职业本科教学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结构,在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较大变化。职业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素质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但该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各个职业本科学校虽然已经更新了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形式,但在教学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体系的培养是在一个确定目标下实现的,对各个课程进行设定、选择期间,要按照有序的方式排列起来,并根据各个课程要素培养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本科院校中,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构成是通过选修课来实现的,对基本技能以及素质培养中,对专业性的英语知识运用还不够,形成的教学体系结构还不够合理。

1.3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职业本科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实现针对性教学,也没有促进文科与工科教学的交融。英语课程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期间存在较多问题[2]。例如: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它们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多,不仅包括电子、机械、电力等知识,还要学会管理、教学、素质、品德教学知识等,不仅要在整体上培养综合素质,还要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设定相同的教学技术根本不能满足各个专业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合学生在各个岗位上的职业情况,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充分表达出来。

1.4其他方面的问题

职业本科教学中的师资力量也是影响专业性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外语知识实施教学期间,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考虑教师对英语知识掌握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相关的技能水平,还要对外语知识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了解[3]。而且,在职业本科学校教学过程中,该学校对英语知识教学并没有充分认识,不仅投入的资金不足,利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在提升教学效率知识水平形式下,不仅没有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英语知识产生的兴趣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6:职业本科英语教育教学探讨论文

2.1实施因材施教

在职业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探究性教学就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水平以及学习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总体形式上设计出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的实施对策。由于学生源水平不同、学生对英语知识水平的掌握能力也不同,要保证良好的生源质量和教学稳定性,就要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一些考四级专业、升本科学校的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度、学校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4]。

2.2利用讲座教学

由于职业本科中的学生掌握英语水平比较低,对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开展英语教学的相关讲座,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语法知识进行讲座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在讲座知识教学中,应以知识讲授为主,并适度进行教学。不仅要强调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还应全面性的、系统性的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讲座的教学效果。

2.3根据专业实施教学

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主要培养专业性的应用人才,并实现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实现积极教学效果,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适量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知识能力。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特色的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由于职业学校受教学条件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基础教学为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用性,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意识,就应利用专业性知识实施教学,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2.4根据社会开放教学

要培养职业学生的英语专业性教学,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变化和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并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根据教学、考试为主实现的,而学生是社会人才的主要部分,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就要将学生放在市场中进行检验,并实现自己的市场形象。学校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充分了解社会中的潜在需求,了解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方面。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教育培养,不仅要改善学生的教学质量,还要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

3结语

职业本科英语教学成为市场教育的广泛形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领域发展下,教育者需要不断对该学科的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锐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地位作用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5(13):1463.

[2]杨剑.信息化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中旬),(9):76.

[3]曾峥.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5(24):157,112.

[4]何姿影.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教育,(23):149.

篇17: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

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

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

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

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

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

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

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

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

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

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

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

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作者:王丽芳 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学期教学工作备课安排会议简报

有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论文

杭州文化本科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专业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标准要求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

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
《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词教学本科论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十佳教师个人总结2023-06-14

实验中学体育高级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23-12-05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023-04-10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022-07-23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教师简介模板100字2022-11-03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述职报告2023-09-13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论文2022-10-27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