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时间:2023-12-08 07:41:21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平安是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篇1: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三、实践效果

自1995年暑假任高一年级两个班(一个为市重点班,另一个为择校生班)的数学(代数和几何)课以来,经过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任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改变了高一新生怕数学的局面。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重点班的代数与几例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列年级前列,择校生班的成绩大幅度上升。

篇2: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论文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论文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

[1] [2] [3]

篇3: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

[1] [2] [3] [4]

篇4:新课改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新课改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1、由于初中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压缩,而目比以前的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形式上都没有大的变化。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初中内容的删减,降低要求,导致学生“双基”无法达到高中教学要求。如十字相乘法、平行线分线段定理、简单的无理方程、高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等内容都没有讲到;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多项式的除法、配方法、等等都降低了难度,因此教学内容处理上这部分内容应先行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先讲有关初高中衔接的知识。

2、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带有直观性、趣味性,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如函数的单调定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符号语言,定义还有隐含条件。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情况,教学中要把这些严谨的定义、定理,分层降低起点,分层次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多让学生进行相互转化,从多方向去理解概念,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切忌过早地与高考对口径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课堂教学中多教师讲,学生听,接着学生练习,每节课中学生围绕一二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改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只能教会学生尽量做到“举一仿三”。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设计,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做到: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点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

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三、心理状态的衔接

初中生活泼好动,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比较单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还把他们当作偏向于儿童的未成年人;初三学年的奋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都对学生提出了上高中的奋斗目标,各方面都对他们管束得较严;终于考上高中,家长和学生都松了一口气,家长认为孩子已长大,没必要管得太多,学生入学后没了初三的紧迫感,在行动上自然没初三那时的冲劲;又加上学哥学姐们早就灌输了一些高中数学难学的“经验”,所以一上高中,就自然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感”,由此影响了高一数学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在高一刚开学就告诉学生: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做好下面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课堂,教师讲得细,练习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力争:超前想、超前做、超前总结,超前提问;在课下要学会:课后及时复习、每一单元及时复习、考前及时复习;作业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作业卷面做到规范整洁,出现错解做到查明原因再重做。因此,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其理,还产生自己的想法;知一点,恍然大悟,懂得一片;能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新问题、新结论。

正如《课程标准》里所说: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变化。总之,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正视教材及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大热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工作。

篇5: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将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初、高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北京市在初中使用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课标教材,而高中数学在必修和选修ⅠA中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教材,在选修ⅠB课程中可以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高中数学教材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高中教材。(尊敬的客户这一点,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实际修改一下!)其一,不同的地区教师要求对初中的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中数学带来的“兴趣”的有效手段。

3、教学需要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学生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搞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学生也就能够逐渐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2、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高中数学不必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更具抽象性,需要考验学生的灵活性,也就需要学生充分的“吃透”知识,不能够还是用初中数学对于概念、知识要求、结论的死记硬套的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所以就需要教师展示新知识、新解法是如何产生、形成和探索过程给学生看,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会质疑能力,并且能够释疑的思想方法,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之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材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了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要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当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正确的方法融入到高一的数学教学中去,才能够落实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更多的是将初、高中数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理搭上一座“衔接之桥”,才能够将学生自然、顺利的接受高中数学知识。

篇6: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思考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思考论文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为搞好衔接打基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学法指导寓了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定期交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的习惯,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个性化语言,永久地记忆在脑海中,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篇7: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释解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释解论文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般形式:ax2+bx+c<0,或ax2+bx+c>0(a>0),其中a、b、c为常数。要求不等式的解集,就需要前面所讲的方程和函数的相关知识,利用方程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任何一元二次不等式经过变形都可以化成两种“一般式”之一,当a<0时,将不等式乘-1就化成了“a>0”。要注意的是不等式的解集为φ、R或弄某个区间,由△=b2-4ac与0的大小确定。不要死记书上的解集表,要抓住对应的二次方程的“根”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活记活用,在对应方程有根的情况下可总结为: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向学生解释清楚两边和中间的所指。

二、三者的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的联系是:若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图象是抛物线L,则不等式ax2+bx+c>0(a>0),ax2+bx+c<0(a>0)的解集分别是抛物线L在x轴上方,在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集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a≠0)的根就是抛物线L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和积极认知。新旧知识的衔接,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学生复习旧知识,接收新知识必要过程,设计合理有效的衔接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已提到教科书对“三个二次”的设计已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尊重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即由一元二次方程到一元二次函数再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最后反馈应用。

(二)教学过程必须在知识的浅层(即基础知识)发展逐步提高这里有一个认知规律的差异问题,即作为教师必须承认教师的认知规律,学识水平与学生差异是巨大的。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一定简单。就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说,很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图像在X轴上方,则Y>0,图像在X轴下方,则Y<0,图像与X轴相交,则Y=0因为这个问题,对教师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但对初中生甚至部分高中生来说,或许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某些学生甚至无法逾越。因此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并注意在知识的“浅层”挖掘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活动应让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参与教学活动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要使绝大部分学生投入。如学生解有两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学生连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都还没有熟练掌握,就让学生解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这是显然不符合规律,这样的设计,无疑是教师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对于特优学生和特差学生,因材施教作为整体教学的弥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四)教学过程不应太过拘泥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受到学时的限制,总想在几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内容安排的很多,往往一个课时有几个重点和几个相应的难点,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过程,学生由接受新知识到熟悉知识,再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最后反馈,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是一个重复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若一个课时能完成一个内容,掌握一个知识,就应该是成功的。所以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不受相应课时的限制,随时进行反馈学习。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衔接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衔接教育并非仅有本文所探讨的“三个二次”问题,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如学科间的衔接、年级间的衔接等,搞好衔接教育就像水到渠成一样。因此,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钻研教材,对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体系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8: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一、做好前期心理准备工作,加快心理衔接

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我们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

二、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书写的规范化、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听课的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等养成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最后,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并交给他们如何利用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只要深入钻研大纲,理解、吃透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篇9: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论文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论文

【摘要】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经过了一个长长的假期,对于很多数学的基础知识已经出现了遗忘的情况。所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首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衔接计划,尽可能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进入高中,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困难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有效的加以应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由于长时间不进行数学的练习,他们在很多知识的记忆方面,就会产生遗忘的现象。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的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在有效的衔接之后,可以更加顺利地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注重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中数学难度的确加大了,难度的加大,也促使很多学生在兴趣方面有所下降。所以,教师就要通过采取一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习本身的难度;尽可能帮助学生采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式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将教育心理学中记忆术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一些比较好用的数学app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参考这些app当中的练习题和教学内容来学习。现在很多的app非常的科学人性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感到非常的有趣,而且会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在明确初高中数学衔接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数学的学习是有连续性的,初中的基础知识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初中的知识和高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温故而知新的环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也要放在一起,让学生注意去区分去比较,以提高他们知识学习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比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在初中已学习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特别是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关系等,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高中数学的知识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知识面相对比较宽了,而且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前后衔接方面,教师也要注意,对一些数学人文知识进行讲解,对一些数学发展的前沿进行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内的,但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在这个范围内的角。为此,高中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角、负角、零角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再比如,初中的平面几何中的许多规律,在高中要学习的立体几何中同样有应用,而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注重在三维空间中研究点、线、面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这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学习中才会更加理性,更加沉着,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三、在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上,教师要把握好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性

虽然同是数学,但是知识的层次已经不同了。所以,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特别的引导学生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在高中数学中知识的容量比较大,而且集中的进行讲解,这为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要注重向学生讲解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初中和高中数学基本联系的概念,在头脑中形成高中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原因是基础可能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路。教师有注重分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法所具有的特点,将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数学的学习,除了大量的练习之外,课前的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练习之后的反思同样非常重要,不能只是靠刷题来提高成绩,而是要找到题目和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将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来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婧.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李敏.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郝娟.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0.

篇10: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和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两个具有不尽相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使高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已成为初中高中英语教学关键所在。

一、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做好英语教材、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衔接。

1. 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要使学生改变不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强语音训练,使那些还不能正确运用读音规则独立拼读单词和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学生摆脱处处依赖教师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词汇的能力。

2. 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为了弥补高一英语基础知识的缺漏,应结合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旧知识又得到运用和巩固,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

3. 在抓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训练。对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在要求学生以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课堂上,教师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听力,讲课结束后,让学生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做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1.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2. 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对预习没有严格的要求,初中生对预习也不陌生。但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就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3. 阅读课外书籍与摘抄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一般还只限于课本,到了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侧重培养目标,还仅限于课本就不够了。高中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三、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创造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教学,一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开展演讲、辩论、搞英语角等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看一些英文电影、录像等,创设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把课讲活;三是寓教于乐,利用圣诞、元旦等有意义的节日搞一些英语文化娱乐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一个相对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

总之,我们对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探索,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圆满完成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篇11:基于自我策划的初高中英语词汇衔接教学实践论文

基于自我策划的初高中英语词汇衔接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高一的新生易安于初中词汇教学模式中的被动角色,对高中词汇教学模式困惑不解。教师应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于学生自我策划的要求,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到主动求知。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词汇学习;衔接教学

高一新生入学后第一天的英语课上,在做了自我介绍后,我开始新课教学。我说“Please look at the first 22 words. Now a few minutes for you to pronounce the words by yourself.”没想到原本安静的课堂突然躁动起来,学生们满脸困惑,并且议论纷纷:“啊,让我们自己读?还没教我们呢?”“不会吧,就这样教啊?”

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群“变脸”的学生,问道“Whats wrong?”有同学说:“我们在初中学新单词时,都是老师带读,或是跟在录音机后面读,我们不会自己拼读。”哦,我明白了,他们都是在小学和初中老师手把手式的词汇教学方法下长大的孩子,完全没有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和记忆单词的意识。我在醒悟的同时也在飞速地调动大脑:“怎幺办,该怎样去处理目前的局面?如何才能自然顺利地过渡到高中的.词汇教学模式中呢?”

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我们班里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的同学举手。”我充满希望地问道,我请举手的三位同学依次拼读了今天要学的22个单词,个别因音节较多发音有难度的单词,如assembly, sculpture等,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最后也准确地读出来了,这样我的心里有底了。我对全班同学说:“Now they will act as our teachers. Lets learn the new words together. Please read after them.”

五分钟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开始了听写测试。我读一个,他们写一个,能看出大部分学生是用心的:他们皱紧双眉,拼命思考,但还是面露难色。单词听写考查结束后,为了让他们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我要求他们与同座位同学交换批阅。终于,我预料中的结果出来了:两位会拼读的同学并列第一,22个单词全部正确,另一个会拼读的同学以21个单词拼写正确的成绩位列第二,他在单词dessert拼写时,丢了一个“s”。其他同学中,成绩最好的也仅仅写对了一半。面对这样的结果,我适时引导他们去回顾自己写错的单词,核对自己的拼写与正确的拼写之间的差异,结合发音的规则分析原因。

之后,我问他们:“Can you guess what I said to them three just now?” 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音标”,我趁势引导他们。全班同学听了一边点头,一边迫不及待地说:“老师,你教我们音标吧,太神奇了,会读音标背单词能这幺快这幺准,比我们死记硬背强多了。”我欣慰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除了坚持渗透音标教学,讲授拼读规则,让学生了解从音到形的拼读记忆单词的方法外,还经常进行类似的单词记忆比赛,和他们共同检验音标学习后的神奇效果。坚持一个月后,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音标和拼读规则,每个单元的单词学习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与此同时,学生单词记忆比以前也轻松多了,词汇量比以前大了许多,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有兴趣。

案例反思:

回顾这一节词汇教学课,我欣喜自己遇到课堂突发状况时能冷静处理,并巧妙地将对教学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但同时,也激起我对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一、知己知彼

1.教师和学生对于初高中课标需做到知己知彼。初中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读懂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故对词汇要求较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达八级水平的阅读要求为:除教材外,课外英语阅读量应累计达30万词以上,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只有认识到上述初高中课程标准词汇要求的变化,教师和学生才会对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加以思考并及时调整。

2.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需做到知己知彼。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涉及生词量少,再加上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差,教师自然会倾向“填鸭式”教学模式。高一衔接阶段,教师需分析初中学生已形成的词汇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适当的调整,逐步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

二、激趣有方

1.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来教授单词,即用图片、实物、模仿动作等一系列的辅助教具和手段,将原本抽象概念的单词直观又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可根据单词的读音规则或词汇的构成规则设计游戏、竞猜、抢答或示范表演等等,将枯燥的单词学习演化成快乐的享受,让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地消化和吸收。

3.教师还可定期以班级单词测试大赛、小组竞赛,个人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既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对单词掌握的情况,又激发了学生单词学习的热情。

三、主动求学

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在未来的求职应聘、旅游贸易、信息交流等方面应付自如,教师需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英语词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新闻事件的描述,电影中精彩的对白,英文歌词,英文文章都是词汇最形象最具体的运用情境,学生会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借助听、说、读和写四种基本手段丰富自己的词汇,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2: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很多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很优秀,但是这些学生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使得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从自身找寻原因,探索解决办法,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成绩。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成因

首先,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有较大变化。按照高一的数学课程安排,学生一开始就要学习集合、函数、映射等定义,这些知识的抽象性明显加强,论证严谨且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同时,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会应用很多特定符号和图形,这对学生而言也是较难理解的。

其次,进入高中后,学习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和初中数学有较大差别。在初中,学生往往利用一种定式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例如解方程式时,学生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骤逐步解决。但是,到了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尽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转化到理论型抽象思维。

最后,高中数学的知识量较初中数学有明显增加。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第一章中,有34个基本概念和22个数学符号,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在步入高中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现象。

二、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有效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克服苦难。为此,学生要为自己量身制作一套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要充分考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制定之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任务。

进行课前预习是高效接受新知识、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新课程中的问题,从而调动其听课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寻问题的答案,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准确地把握课程重点并突破课程难点。

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及时记录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并认真理解。

课下知识复习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阅读教材并翻阅相关学习资料,加强自身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强化自己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准备一个总结小本,将新学习的知识和与其相关的、以前学到的旧知识相联系,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在复习的同时探究出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独立完成作业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够牢固的知识点。

为了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要培养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一再探究,对于有问题的作业,要改正之后重新做一遍,以此来加深印象。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拿出来进行反思,把曾经不懂的知识切实收纳进自己的知识库中,方便日后灵活运用。

2.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成绩不理想,做题的正确率较低,就会急躁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贪多求快,想要依靠几天的学习或者做几套题就使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都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体现。要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学生要努力巩固好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在阅读、书写、运算等方面的能力,在看到问题时能够发散思维,主动联系各个知识点,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探究学科特点,优化学习方法

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观察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另外,学习数学一定要思维活跃,只看书不做题不能提高数学成绩,只做题不总结也不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对于课本知识,学生既要能利用又要能摆脱,在做题过程中要综合利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在做题之后要及时摆脱书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切勿盲目照搬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和书本规律。

4.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处理

初、高中数学教材有很多重要的衔接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应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将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象的研究有“半两拨千斤”的功效。

三、结语

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也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衔接,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对学习的敏感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改正,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罗成。对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学教学方法,(09).

[2]张立新,王旻。浅析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和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J].河北学习期刊,(08).

[3]王海玲。高中视野下的初中教学衔接[J].教师经验,2012(07).

篇13: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针对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的诸多问题,高职数学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厘清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高职数学;衔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在校生数量逐年增长,发展态势迅猛。然而,随着中职学生大量进入高职学习,学生在一些基础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上,出现了很大的学习困难。数学作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其实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不畅,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从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概念、理论基础、衔接内容、衔接方式、问题归因和策略、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保障制度和措施、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已成为当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热点问题。

1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中职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1]。而高职数学往往模仿普通高等院校,仅仅是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简化,课程教学目标趋向学科化,更注重数学专业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1.2教学内容不连贯

目前很多中高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程度上的脱节,以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所属的24所中职学校,4所高职学校为例,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排列与组合、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高职数学教学则包括:必修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选修的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此可见,高职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函数,而在中职数学中,一般的幂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并没有涉及,同时,中职数学对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也较为简单,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对概率论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脱节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引起高职数学教师的重视。

1.3教学模式与方法脱节

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中职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授课时间充裕,教师授课方式以传统黑板式教学为主,对重难点做出详尽讲解并配合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总结,教师起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时少,进度快,重难点多,课堂练习少,授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高职新生无法适应巨大的反差,对高职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放弃学习。

1.4评价体系简单

中职数学教学一般采取终结性评价,期末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的成绩,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而高职数学课程虽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很多时候仍然是考勤成绩、作业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简单合成,缺少了多元综合评价,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也阻碍了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篇14: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任务导向、能力为本”的原则,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依据美国著名教学家、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的课程理论,从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方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出发,结合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情景化设计、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中高职数学的有机衔接。

2.1厘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高职数学教师要和行业、企业以及中职数学教师密切联系,明确高职数学的课程目标,界定高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增强与中职数学课程的衔接度,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职业导向,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2.2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数学衔接的关键。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比较直观,注重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较少,而高职数学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4]。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坚持以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中职数学为基础,高职数学为主导,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根据高职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整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中高职数学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求,激发学生产生“动机”,兼顾学生后续专业课程。

2.3改善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差,对数学有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猜测、多交流,积极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将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淡化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情况,教学中不追求逐字逐句的严格描述,而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在概念教学时,通过有专业背景的实例引入,避免严格的“数学定义”,顺势引入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避免“定理—证明—应用”的单一模式,采用问题式引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交代来龙去脉,避免抽象。在讲解运算及其规则时,对于复杂的内容充分与数学软件相结合,抽象内容形象化处理。将数学建模融入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及借助于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4改革评价体系

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使考核方法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分情境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每个情境进行考核,每个情境的考核分为能力和素质考核两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情境的考核作为高等数学整体考核的一部分,弱化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考核,打破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使学生克服对高等数学的畏惧感,重拾信心。

3具体的一些做法和效果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课程组将工科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针对所有专业开设的基础模块(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模块(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在各模块中根据生活实例或专业实例建立学习情境,阐述实际应用和价值,引入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云平台和智能手机,建立了微课平台、线上题库等多种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同时,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软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建成混合式教学平台,完成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完成院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4结语

通过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实施中高职衔接数学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学人文素养,从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翠兰.对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19):52-53.

[3]斯彩英,洪波,潘仲川.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7-89.

[4]尚秀丽.中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5-87,120.

[5]史亚兰,荣雅艳.浅议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43):19-20.

如何做好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论文

初高中的学习计划怎么做

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论文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2023-06-07

高中物理的教学论文2022-07-21

高中数学下学期教研组计划2023-11-12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2022-11-23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2022-09-23

写作教学论文2022-04-30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论文2022-09-09

高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2022-09-0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