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共5篇)由网友“ynnyo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欢迎阅读分享。
篇1: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摘 要:民歌来源于大众,来源于群众之中,不管它如何改变,发展,其最基本的音调仍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的,它是扎根于我们心中的代表中华民族最本源的乐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
关键词:流行; 民族; 音乐; 趋势
在对中国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探索中,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大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
民歌因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已有一段历史。纵观中国流行音乐歌坛,第一高峰时期的“西北风”,其音乐风格便是民歌风。随着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的流传,整个中国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族音乐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处传唱、家喻户晓。而邓丽君演唱的大多也是以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给了音乐制作人很多启示。如果说这些都还是一种追求所谓流行、纯粹为获得某种利益的思想使然的话,那么“北方歌王”腾格尔一直坚持把自己的音乐创作扎根在蒙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而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上海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晖与电声乐队的完美合作;还有离我们最近的,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非常惹眼的那首蒙古族民谣《吉祥三宝》等等无一不说明:中华民族音乐正在逐渐完成一次新的质变,而流行音乐也正在积极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当代的音乐文化必然带有当代特征,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的需要而变化发展,这本身便是一种创造,一种不脱离民族传统并以现代生活为根本的创造。
马克思曾经说过“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第十一届“孔雀奖”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在南宁举行,许多外国音乐人也来到南宁,来听我们的民歌。我国著名歌手韩红,音乐制作人臧天朔以及因翻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经典民歌而走红的斯琴格日乐也来到南宁。按他们的话说就是“非常非常得好”,可以在南宁的歌海里好好充电。看得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正如他们所说“尊重原创风格的改变,附以当今年轻人所接受的音乐形式,不仅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歌,也是传统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种延续。”反过来说,对流行音乐的创作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我国古老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中华民族音乐语言能够最为准确地反映中国人的思维状态,中国的流行音乐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音乐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原因就是民歌来源于大众,来源于群众之中,不管它如何改变、发展,其最基本的音调仍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的,它是扎根于我们心中的代表中华民族最本源的乐音。
当代社会,全球的政治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经济也日益趋于全球一体化。在对待特殊意识形态的音乐文化方面,持开放性文化心态的人们坚持的是一种融合的方向,却不可能使音乐的内在完全一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种音乐形态的并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白领阶层喜欢在工作之余静坐在钢琴酒吧欣赏爵士、蓝调;年轻人喜欢在狂热的摇滚乐中尽情叫喊、宣泄;文人们则大多喜欢在交响乐中去体验一番古典情怀。对于这些现象我觉得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对待。
有关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与以一曲《卧虎藏龙》而享誉世界乐坛的著名作曲家谭盾在电视台直播节目中所引发的争论被大肆宣传,随之全国各大媒体也相应发表评论,见解不尽相同。倒是随后谭盾自己的一番话颇有意思,值得我们深思:“不在同一水平上”的含义不是指水平上下和左右的区别,而是指两代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冲突。确实是这样,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背景,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肯定会有所不同。不管谭盾的音乐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从《九歌》到《永恒的水》或者说到他的无声音乐,他至少一直在努力表现自己,阐述自己的思想和对艺术的见解,他的音乐艺术是以实现个性特征为目的,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容文化事业的欣欣向荣,我们决不希望乐坛中只有一种声音,也决不会只有一种声音。
总之,我们的流行音乐应该具有中国特色,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应该具有时代精神,只有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积极拓展各自的生存空间,我们的音乐才能在世界乐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江明。中华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3]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中国文联出版社
篇2:浅谈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艺术论文
浅谈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艺术论文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已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主流,传统民族音乐原有的地位已被动摇,甚至离人民社会生活也越来越远。本文针对“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范倒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女子十二乐坊;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概况
(一)民族音乐产生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二)民族音乐发展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传统民族音乐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历经坎坷,至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乐曲继续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不仅有民族乐队演奏的传统风格,而且还拥有了跟流行音乐还有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的现代作品,许多新的民族音乐作品已经在创作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
(三)民族音乐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起了当代流行音乐,由此构成了差异明显的几个音乐体系并存的我国音乐文化新格局。这几大体系中,流行音乐体系占了绝对优势,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他们对刘德华、周杰伦等流行歌手了解颇多,崇拜有加,甚至于对他们的个人档案也能倒背如流,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国乐大师刘天华,京剧大师梅兰芳。这种现象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中产生热潮的缘由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让大众觉得贴近自己的生活
流行音乐结构短小,手法、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加上动作手势,自由不羁,亲切自然,所以大众起听起来,都易于接受,也因此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传唱和欣赏,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媒体的影响
当今的社会音乐环境、主流音乐媒体提供给学生的都是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等众多选秀节目可异彩分呈、人才济济,它们更为拥有唱歌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这些节目中,包括登台演唱表演的小朋友,他们演唱的歌曲多是流行歌曲。在大众传媒时代,报纸刊载了抢眼的头版,大多数都是在写当代当红明星,而这些明星基本上都是唱流行音乐的或影视明星。同时流行音乐还在不断的利用电视媒体通过区域性或全球直播将音乐变成“音乐事件”,靠的是磁带、唱片、演出、广播来宣传和推广。
三、“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范例分析
“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6月,是一支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的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这支独特的乐队是由13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其中一人为二胡替补队员)年轻靓丽的女孩组成的中华民族音乐团体,她们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挑选出来的,她们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个个六七岁就开始练习乐器,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均在历届器乐比赛中拿过大奖。她们的经纪公司是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京”先生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创建人。“女子十二乐坊”在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华民族乐器。
(一)演奏形式
1.舞台表演独特、新奇
首先站位方面:古典民族乐队站位在,面前是扬琴,扬琴后面是古筝,古筝后面是吹管乐,吹管乐后面是打击乐,基本统一的。而“女子十二乐坊”是按照不同的作品,站位也随着改变。如作品“追逐”的站位是,最前面的是竹笛,竹笛后面是二胡,二胡后面是琵琶。琵琶左手边是古筝,右手边是扬琴。作品“自由”的站位是前面是琵琶,琵琶后面是古筝和扬琴还由竹笛。
站姿方面:全体演员以潇洒的站姿演奏着古老的民族乐器,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族音乐演奏,而且不时随着乐曲的节奏舞动身体,颇有现代摇滚乐队的风格,整个舞台将民乐的宁静演绎的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使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星碟公司总经理王晓京对这一舞台效果大胆的称之为“视觉民乐”
2.服装设计时尚
“女子十二乐坊”的服装在设计上突出了东方的古典元素,穿着简约、时尚,颜色统一。黑色、白色、红色、银色是乐坊乐手服饰的基本色调,简洁明快,在服装的款式上则更多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女士旗袍、礼服,或是前卫现代的露脐劲装,统一的性感着装融合了符合当代社会审美习惯的视觉化元素,拉近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距离。既有东方宫廷的韵味,又有西方的前卫时尚,要么是清一色的黑色长襟,要么是绚烂的十二袭大红外衣或白色轻纱,时尚装扮耀眼夺目。
(二)内容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是民族音乐,但她们的演奏中又能听到了拉丁、爵士、摇滚、HIP~HOP等众多流行音乐的节奏和元素,将中国的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融进现代、时尚的元素从而扩大其欣赏群体,使之具备进军国际主流音乐市场的能力。
“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中,唢呐变得不再喧嚣,笙管变得不再呜咽,弓弦变得灵动而时尚,弹拨变得流行而独特,西洋的流行音乐元素与我国民族音乐韵律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民族音乐表现方式,让我们能够坐下来仔细地品味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
如《五拍》一开始就是一段用架子鼓敲打出来具有摇摆和强烈刺激,四四拍的摇滚乐节奏,在古筝的动力型节奏的引导下,二胡跳跃的旋律把人们带入节奏的时代。《五拍》是一种富有动感的节拍,加上带有变化音的华丽旋律,使人们感觉既熟悉亲切,又富有现代气息。吉他的独奏和贝司的扣打更将“新民乐”气质展露出来:在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追求变化。
(三)风格定位
“女子十二乐坊”的风格很明确,就是强调差异化竞争,打造流行的“视觉民族音乐”。
1.她们把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拉丁、爵士、摇滚、NIP-HOP等众多世界流行元素的节奏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
2.从演员形象到表演形式都要求具有视觉美感,演出形式采用富有激情的站立式演奏,充满动感,洋溢着青春激情,再加上穿着时尚的演出服,结合充满现代气息的舞美效果,时尚的服饰,这一切都构成了特有的风格。
总之,用中华民族乐器,融合了众多流行音乐的节奏,使她们的演奏既有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又有古典民族音乐的美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突破。同时,“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对于民族音乐的前景和未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它的出现为世界音乐之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在国际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篇3: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摘要:近几年,很多音乐人开始把民族音乐融入到流行音乐中,这种曲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认可。这种结合不仅造就了音乐的新形式,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章就我国流行音乐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中国流行音乐;研究
流行音乐[1]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宋祖英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王勇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t的《将军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军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朱德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在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下载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乐上得到多种多样的发挥,完全可以把民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与民族文化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不能随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乐中的精髓,在不同音乐风格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让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恰当的发挥作用,我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够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审美性。
参考文献:
[1]谢蕴.浅谈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11):114.
[2]谢雨辰.浅析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J].北方音乐,2015,35(13):15-16.
[3]雷琼.浅谈音乐创作表演中的多元素融合现象――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民族化情节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6):73-74.
[4]郑洁娜.将流行音乐中的粤剧元素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以广东地区粤语歌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5,(4):129.
[5]汤启婧.少数民族元素在新疆原创音乐中的独特运用――以“扎巴依”系列三首为例[J].戏剧之家,2015,(8):79-81.
篇4: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论文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论文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当前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 25 个,这些少数民族中有些具有悠久的历史,诞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 具有宝贵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就应该把这些音乐发扬光大,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利用流行音乐。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的形式非常多样,歌乐、戏乐、宗教音乐、器乐以及舞乐等都是属于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这些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就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不同形式的所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器乐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戏乐往往指的是大理州的白剧音乐、文山州的壮剧音乐等形式。 对于这些不同形式应该加强研究。
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来看,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多源性。 这种音乐是要受到地域、音域等方面的限制的。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民族音乐会遇到不少障碍,语言的障碍、曲风的障碍以及难度的障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必须要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传承。
二、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无论是对于民族音乐还是对流行音乐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在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该引起重视。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这两者是能够结合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将有助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流行音乐当前在云南省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流行音乐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这两者就有可能实现结合。
从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来看,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对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并增强其生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娱乐性、新奇性以及广泛的参与性,这就能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重要地渠道。 正是因为其具有新奇性,所以才能够得到广泛流行并传播,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点。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很多优点,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在于其借助现代技术来进行传播。通过利用这些高科技发明成果将能够把流行音乐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地人喜欢民族音乐。 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工作中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就应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民族音乐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结合传承方式
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结合传承方式:
(一)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时尚性元素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流行音乐自身特点来想办法不断提升民族音乐的知名度。所谓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指的是实际创新过程中要利用更多地现代技术如 MP3、唱片、广播、互联网等来传播民族音乐,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利用时尚性元素主要指的是可以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要在不失原味地前提下来进行重新包装。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地人的关注。
(二 )流行音乐也能够 吸收 民族音乐中的养分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实现创新,从民族音乐中来汲取养分将更有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民族音乐中的养分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将能够使得流行音乐本身将更有底蕴,更受人们欢迎。 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音乐人三宝把原生态的海菜腔同流行音乐相结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时还配以时尚清新的编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容易受到人们地欢迎。
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价值和人文内涵,在新形势下应该不断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 要不断发扬民族音乐。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对流行音乐同民族音乐结合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两者如何结合传承。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篇5: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及教育发展趋向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及教育发展趋向论文
一、现状
当前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领域,总的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即:队伍逐渐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渐被重视,学科纵深发展①。
(一)队伍逐渐壮大
少数民族音乐事业包括了很多音乐领域,单从研究队伍来说,所谓“逐渐壮大”,除了参与的总人数有了较多的增长之外,还包含了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和民族成分三个方面。从年龄层次来看,老一辈的学者,继续在学科的前沿领跑;中年学者已逐渐成熟,并已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青年学者踊跃加入,为我们的队伍增添了朝气和活力。可以说,我们已凝聚了一支有志于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具有研究实力的、老中青梯队齐全的研究队伍。从学历层次来看,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一大批音乐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投入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行列,最近几年,加入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各高等音乐院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的加入,改变了我们队伍原来的学历结构,并使研究课题的选择更加多样,学术视野更为开阔,这一队伍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在学会的领导成员上。在现任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秘书长以上的人员中,多数都有着博士学位。再从民族成分上来看,原来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多为汉族学者,少数民族学者较少,现在情况已有了可喜的改变,随着接受高等音乐教育机会的增多,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学者迅速成长,在我们学会的610名会员中,少数民族学者有272名,占会员总人数的四成有余,以民族成分来说,就有蒙古、藏、白、布朗、布依、朝鲜、傣、侗、鄂伦春、鄂温克、哈尼、哈萨克、回、景颇、黎、满、毛南、仫佬、苗、畲、瑶、纳西、羌、撒拉、水、土家、维吾尔、彝、壮等29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学者。中华民族的音乐由中国各民族的音乐学者共同参与研究,标志着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与和谐,也标志着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的兴旺发达。
(二)成果不断涌现
在伍国栋编着的《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文献综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一书中,已对上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以其量多、质高的涌现而被人们所瞩目,而从选题方面来看,大多延续着上世纪末已有的课题方向,而以下三个方面更为集中,即:少数民族乐种研究、宗教和民间祭祀等仪式音乐研究以及整体性研究。少数民族乐种研究可以“维吾尔木卡姆研究”、“长调研究”与“蒙古族史诗音乐研究”等成果为代表;仪式音乐研究则是这些年中的热点,其学术成果可以曹本冶教授主编的《中国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的曲目、风格及传统研究》(已出版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等卷)为代表,这个课题之所以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除了在仪式音乐中集中留存有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信息之外,其中所运用的某些新的研究方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可以说是新世纪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一大亮点,它既承接、发展了上世纪的研究成果,又具有自身新的特点,其代表性着作主要有以下三部:田联韬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杜亚雄编着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和冯光钰、袁炳昌、赵毅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三卷本,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这三部着作均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或音乐历史进行了分别的系统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其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还都是由主编和各地、各民族众多的学者集体协作完成的。除此而外,伍国栋编着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则以梳理和总结的方式,对20世纪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整体性的评估与学科架构的论述,这对今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科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三)教育渐被重视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为传播欧洲音乐、建设中国的新音乐和培养音乐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无可否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把中华民族音乐作为主体内容则是一大失误,影响所及,延续至今,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则更是处于长期被漠视的景况。近十年来,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些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本土音乐教育,这在内蒙古、新疆、贵州、广西等省(区)开展得更为普遍;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也已开始得到重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音乐院校,除了在本科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之外,有的在研究生阶段还专设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其中,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更于近年被批准成为教育部高层次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单位,专门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这一对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计划,受到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其他音乐学院也招收了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另一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艺术院校,他们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或特色班,如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于2002年就已将马头琴与长调单设为专业,2004年之后又陆续将民族音乐理论、蒙古族说唱艺术、蒙古族呼麦艺术单列为本科专业而招生;新疆艺术学院与新疆师大音乐学院则相继开设了木卡姆专业及各种乐器的特色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及贵州师大音乐学院很早就创办了芦笙专业与侗族大歌班;而广西艺术学院则于近年专设了民歌演唱专业;其他还有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西藏艺术大学等院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师大音乐学院近年来迅速展开的对黑龙江“四少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造了新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有关领导部门的肯定。以上种种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音乐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与本土音乐教育相结合,各相关院校还大力开展了科研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编撰、出版了许多论着、教材;广西艺术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还在去年单独成立了民族艺术系。
(四)学科纵深发展
有学者依据“比较规范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研究取域应有的独立学科特色”、“已完成一批有学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和“凝聚一批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等创建学科的标准,将20世纪初至70年代间划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学科的“创建期”,而把80年代至20世纪末划为“拓展期”。[1](P22~23)我赞同这种观点,并根据前述的学科发展状况,认为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仍处于“拓展期”,但同时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我将其称之为“纵深拓展期”。所谓“纵深拓展”,主要是指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成果的深化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前两个方面在上面已有涉及,下面略述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是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于它的研究方法,我以为既要遵循历代中国音乐理论家们以继承中国史学传统、强调实地考察(采风)和注重音乐本体的经验,又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中,学者们已自觉地吸纳、运用了民族音乐学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我们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思维更加多样,其研究成果也更多地具有了“文化内涵”。当前,许多相关学科创造并运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我以为对其他学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应该认真学习,通过实践努力掌握,至于在具体研究中运用何种方法,则应视不同的课题和研究对象而定,不必盲从,更不要做“方法论”的奴隶;另外,在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本体的重视,不要离开了音乐而光论文化;而对音乐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则不能简单化、绝对化,譬如:刀郎木卡姆旋律中的切分节奏特别多,其原因当与维吾尔族使用黏着语的语言节奏有关。但问题在于操黏着语的不仅仅是维吾尔族,还有阿尔泰语系的其他民族,为什么他们的音乐中没有这么多的切分节奏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恐怕还应从民族文化中的多种不同因素里去探究。
二、展望
为了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更好地适应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以为今后应首先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开展整体性研究
与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整体性研究,包括单一民族音乐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三个层次。
1、单一民族音乐的整体性研究
以往对单一民族音乐的整体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成果颇丰,前述由田联韬主编与杜亚雄编着的着述中,已囊括了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其间还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予以重视:其一,对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民族音乐的研究,有些地区的音乐学者由于条件所限,仅限于本省区民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而未能对整个民族分布地区做出跨省区的综合考察及比较研究,因而只能采取或按主要民族支系(如瑶族)或按主要分布地区(如彝族)进行分别论述的方法。这方面的整合工作急待加强;其二,对于跨界民族的音乐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分布地域状况,大多是经过长期历史形成的,一般不因国家疆域的变迁而变迁,因此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民族跨界而居,成为“跨界民族”。我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在陆地上与16个国家接壤,并有30多个少数民族跨界而居。这些跨界民族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少民族,由于人文关系上的类同性,在音乐文化资源上也具有共生、共有、共享的特点,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具有国际性、共享性特点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开展对跨界民族音乐的整体性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搞清该民族的音乐规律,搞清音乐与地理、音乐与国家版图以及与其他民族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而且还能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境安定和国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整体性研究
从现有的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成果来看,尽管多数仍是对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其历史的“合编”,尚未完成“统合”,但从中已可看出研究者们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统合研究的意图和初步探索。例如,田联韬在其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一书的“概论”中,详细叙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及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界定、分类、乐系类别、关于跨界民族以及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的回顾等内容。认为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元统一体”,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共性,又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特点遗留给具体乐种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尤其是对中国少数民族乐系类别的阐述,作者已分别从音乐形态、乐器和乐类乐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乐系音乐的基本特征。杜亚雄编着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在上编“总论”中,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所采用的音乐体系、体裁形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分组和分类方法,并对少数民族新音乐的发展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概述;下编则按语言谱系分类法介绍了各民族音乐的简况。语言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观照相应民族的音乐特点,也是一种统合研究的途径。学者们的探索性劳动,已为日后的进一步统合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性研究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性研究,大致可从“条”、“块”两个方面来进行。所谓“块”,是指对各区域、各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研究;所谓“条”,是指按学科分类进行研究,即将整个中国传统音乐按照乐学、律学、史学、美学、文献学、考古学、乐谱学、乐种学(包括乐种、歌种、剧种、曲种)、琴学、音乐形态学(包括旋律学、结构学、多声部音乐及民族管弦乐法)、传播学、表演、教育、宗教音乐、仪式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音乐等分支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条”“块”之间的关系既有先后,又有交叉。一般说来,分类的学科研究以区域音乐研究为基础,而区域音乐研究则要以综合的学科研究为支撑。有关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设想,本人已于不久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详谈,这里不再赘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整体性研究,必须树立“多元一体”[2](P1)的观念,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及其音乐文化,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民族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多元一体”的观念指导下,也才能更好地认清各民族音乐的同异之处。对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整体性研究,在当前之所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因为通过整体性研究,可以更鲜明地呈现出中国各民族音乐的规律及其同异,从而有利于总结、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而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的复兴与发展来说,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问题,应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之上,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本届年会将就此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下面我仅就某些相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浅见和建议。
1、统编适用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教材
现有的与少数民族民歌有关的教材中,除了各地的乡土音乐教材之外,大多采用汉语的译文,这对传播少数民族音乐是有利的,但对于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来说则有较大距离。如果能编撰出以音响为主的、附有适当文字说明的、适用于全国大、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教材,这对于青年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原生音乐大有裨益,这种做法也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近几年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所唱的原生民歌得到群众普遍欢迎即是明证。这样做,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更广的层面上展开,同时也能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打一点感性的基础。
2、加强民族地区学校的双语教学
我国境内共有130种语言,其中汉族只使用汉语,而其他129种均为少数民族语言(因某些民族的不同支系、族群使用不同种类的语言而造成);在130种语言中,有超过100种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已经濒危或正在走向濒危的。其中已经濒危的21种,迈入濒危的64种,临近濒危的24种,没有交际功能的8种。在这些语言中,有的使用人数已不足千人。根据调查,目前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讲仫佬语;而满语、赫哲语、苏龙语、仙岛语等使用人数都不足百人[3]。有些人口较少的民族,青少年们觉得自己的民族语言“土”,不爱学、不爱讲,由此加剧了民族语言的衰微;不仅如此,即使是人口众多的、有文字的民族,现在住在城市里的青少年许多也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而语言则承载着一切口传文化,语言一旦消亡,所有依附于它的口传文学与音乐品种也将随之而消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展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首先要抓好民族语言教育。希望政府教育部门进一步重视保护民族语言的问题,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以挽救濒危的民族语言及其所依附的音乐文化。
3、普遍开展民族地区音乐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在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其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些院校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展开,例如,2010年夏天我到宁夏参加花儿歌唱比赛,遇见一位当地大学音乐学院的负责人,谈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问题时,他告诉我:“用当地的音乐来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因此,我院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大意)。尽管我对此话深感诧异,但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未能加以评论。从中可以想见,要在民族地区普遍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除了有关负责人的主观认识之外,许多社会上、学校中的客观条件也应予以重视,对此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对已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院校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能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希望通过大家的交流,互传有益经验,将这一对发展中华民族音乐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坚持下去,并得到蓬勃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多实际成果,学科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之中,但既有成果离事业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当前,我们的事业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家继续努力奋斗,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
★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共5篇)】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探究论文2023-02-18
舞蹈教学论文2024-01-11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2022-05-06
《马关条约》附属文献的内容及其意义探究论文2023-09-01
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研究论文2023-09-02
体育文化创建价值与功能思考论文2022-07-31
法律论文范文2022-05-08
教学相长论文文献2022-05-24
论当前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论文2022-05-08
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