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3-07-03 07:45:52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芝士多肉葡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

篇1: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现状

(一)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教育资源匮乏

中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套受制于当地财政支出,学校本身有较弱的自创能力,我们的学校基本都靠当地财政经费支持,偏远农村学校经费更是有限,特别是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就更少了。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处寻乌县以北45公里处,属于偏远地区学校,我们的没有设置专门的体育功能室。其实,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像我们学校的一样体育教学经费紧张的经费比比皆是,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体育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教育理念落后,教师只注重升学率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大都重视对文化课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指挥棒,有的学校甚至到邻近考试时把体育课程的时间分给数学、语文、英语等,久而久之,体育教学便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师只注重升学率是制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因素之一。

(三)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人管理体育功能室

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学环境、薪资水平都无法与城市学校没法比,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不愿去农村从教,就算去了,农村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教学环境的恶劣根本留不住教师。就算留在农村教学的教师也因为各方面的条件,得不到及时的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门的教师管理中小学体育功能室,管理的相当不规范。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让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意义

(一)体育功能室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体质的重任全都落在了体育课堂上。中小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体育课是学生锻炼身体的主阵地。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可以让学生能有效的利用体育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真正作用,因此,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间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体育功能室建设可以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鉴于目前学生升学形势的严峻性,教师和家长在有形和无形中给学生巨大的压力,再者课业的繁重,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度,忘却烦恼,愉快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功能室的规范化管理能充分的使用体育器材,保证学生正常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的方法

(一)农村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重视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具有保护性。

(二)体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倾斜,加强对体育功能室的管理

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体育设施的.不完善,教师的很多教学活动没法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们的体育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应该向农村倾斜,给农村中小学配备全套的体育器材,加大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管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

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者,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一般都是教学年限大的老教师,新教师较少,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足够的教育资源,尽可能的实行小班制,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为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去农村教学,一方面应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适当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资;另一方面增强教师下乡教学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让更多的人资源去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学。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深入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重组的精力。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农村中小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管理极不规范。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应该加强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配备齐全的体育器材,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完善体育器材登记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2:农村中小学体育的论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体育的论文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得不到落实

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一切为中考、高考让路”等思想仍旧十分普遍,应试教育模式致使供体育教学的课时往往被其他科目挤占。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均有明确的体育相关政策,但令人担忧的是各级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甚至部分相关政策被截留。基层教师无法学习基本的教改理念,教师没有受到相应的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全民健身等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有认识上的偏差

广大农村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不认同或认为体育教育需求程度很低。这一现象是受到了社会现实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体育被纳入中考科目之后,中学体育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提升,大家的.体育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观念较差,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也十分低下,与体育教育相关的设施和器具都极度落后。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落后更加明显。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点工作

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研水平,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来说,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实施[2]。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等困难,应当同时以解决师资短缺和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建设为重点。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下大力度培养和增加体育师资的力量,适当扩大各体育师范高校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根据农村体育教师普遍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实际,在一般师范院校中提倡选修、兼修体育,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使之能够胜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

(二)强化管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升其重要性

提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深入理解体育教育的作用,摒弃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偏见,深刻意识到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我们要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要使依法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各级教育和中小学体育职能部门行政工作力度。要在体育教育的工作中,提倡和呼吁“推出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加快农村中小学体育法制的建设

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有关教育与体育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具有法律意义的检查、执法制度。此外,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有关发展学校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的条款,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中小学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四、结束语提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是每个体育教师心中真诚的希望。提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不仅需要体育教育者站在城乡体育统筹的高度,提倡将人文因素融汇到农村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使广大师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得到质的提升,还需要使农村广大群众提高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摒弃长期应试教育留下的各种错误思想,为真正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篇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论文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论文

一、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体育价值宣传,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投入,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最后,作为学生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语数外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体育技能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身健体才是孩子成才的首要条件。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设体育教学设施

首先,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能拨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学校领导也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结合校园建设,添置配备教学所需要的新型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准备齐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一些实用的活动器材,并注意对场地、器材的维护、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办学条件。最后,作为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员,应树立精心管理,时刻服务的意识,以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率,如遇短缺,损坏等问题时,及时上报或修补、更换。

(三)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占有核心和主体地位。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艰苦、特殊,大多中小学又“重文轻武”,使得体育教师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在选拔评优、评职称、工资待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未获得与其它语数英学科教师相等的待遇,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为此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需切实改变现有状况。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并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组织其学习培训,建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在注重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生活习惯,终身受益。最后,应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职称比例。

二、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是一项任务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程。中学体育教学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不仅肩负着对未来建设人才强身健体的任务,同时肩负着培养健全人格的任务。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应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寻求最具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篇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论文

近年来,长清区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经营规模化、供水管理企业化”的总体要求,先后兴建了一批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农村供水工程现状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部,总面积1178.1km2,总人口5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5.50万。截至底,长清区共建设有万德水厂等12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三官联片等联片集中供水工程27处;单村供水工程11处,涉及全区10个镇、街办,设计供水规模达4万m3/d,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达22万人。但全区农村仍有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这些人口所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基本利用地下水、山泉水等作为水源,基本没有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取水措施多为小型水泵抽取浅层地下水,取水量小、水量不稳定、没有供给保障,存在取水设施不安全、用水不方便等问题,并且因面源污染、取水过程不合格等原因,取水水质多数不达标。按《长清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到底,全区实现村村通、户户通自来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存在问题

2.1工程使用率及供水保证率不高

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长清区供水管网工程普遍存在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对接率、入户率及覆盖率低等问题,致使各供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只达到设计供水能力的20%~40%,远达不到工程设计供水规模。更因建后管理不善,部分管道损坏、漏水严重,致使供水工程运行成本高,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南部山丘区,因村庄分布零散,地形高差大,不适宜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等原因,现供水工程主要由村集体组织或联户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主要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水质不达标、取水量小和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

2.2水源水质不合格,无水质处理设施

根据长清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但受经济条件制约,长清区大多数农村没有专门的排水沟渠,生活污水任意流淌。随着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家庭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加,村镇居民区因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有的工程水源地离居住地近,又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生活污水对水源地容易造成污染。又由于资金的限制,部分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及单村工程无水质处理设施,致使群众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2.3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

农村饮水工程单项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维护管理和经营难度大。以前建成的饮水工程,基本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制不活、制度不健全、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大量工程管理不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甚至过早报废,给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如单村供水工程原有的供水工程由村内指定一名水管员管理或村内领导班子成员兼职,多数存在只用不管、不修现象,导致不少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甚至报废,群众吃水重新返困。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长清区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分类实施,形成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

长清区拟在“十二五”期间以安全供水、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饮用水条件为目标,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规划建设供水工程60个,从而形成覆盖全区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居民用水商品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全区10个镇、街办252个村庄约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效益,提高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利用现有30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主管网延伸与村内主管网对接,同时,完善村内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入户率,从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南部山丘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宜采用联片集中供水或单村供水方式。通过对各村原有的供水工程的提升改造,达到水质过关、供水保证率达标、管网设计合理、工程运行低水损、高效能的目标,彻底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12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63个村庄的约4.3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18个单村供水工程,解决约1.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至20底,已建设6处数,解决1.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3加强水源保护,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

为加强水源保护,建立长清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根据长清区的饮用水水源地情况,划分出明确的水源地保护范围,并在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标志,加强管理。根据水源地的供水规模、供水范围,将水源地划分为重点水源保护区和一般水源保护区。对重点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内容,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对重要水源地所在的乡镇、村庄进行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水源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和提高水源保护意识,实现依法保护饮用水源。长清区水利部门对无水质处理设施且水质不达标的供水工程,利用财政资金配套解决。并会同卫生防疫部门不定期对各乡镇饮水工程进行检查,对水源和供水水质进行抽样化验,适时监控水质,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合格、卫生、放心的水。

3.4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目前,长清区对农村饮水工程采取责权明晰、分级管理的管理制度。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区水利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价核定、水源保护等工作,依法保护和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对由财政资金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建立供水公司具体负责村以外工程的运行、维修、水费征收等工作,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运行机制。村内的供水设施由受益村配专职水管员管理。在水价制定上,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逐步实行管理制度化,供水商品化。同时,针对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篇5:论体育管理专业建设论文

论体育管理专业建设论文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学科,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形成过程滞后于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领域管理的科学化进程,这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但是,随着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体育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提供的可能以及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管理学的发展正成迅猛发展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体育管理专业建设,以适应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如何调整体育管理专业结构,以满足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强化体育管理专业课程管理,以保证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的产生?都是体育管理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育管理专业面

体育管理专业面是指体育管理专业的知识容量。为了发挥体育管理人才的作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管理专业知识面不能越学越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偏重于强调专业性,强调对口,而且口径越来越小,突出体现专才教育而不是通才教育。这种观念自然有其主客观原因:第一,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教育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未能发展起来,长期处于本科教育状态,这样造成了本科毕业生已成为直接对口的对象,因此必然强调他们的专业性,强调他们必须是专业人才或专才;第二,目前高校从业教师中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教师一般占据着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他们的学历基本是本科,因此导致他们以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感受而特别强调专才的重要性;第三,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中过于强调应用,强调适应,强调服务的情况是十分突出的。应用、服务、适应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即使讲适应,也不应作过窄的理解,观念上的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影响。

针对以上体育管理专业面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体育管理专业知识面的过程中,必须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变化、用人标准的变化等因素入手,改变过去对于“应用、服务、适应”的狭隘看法,摒弃体育管理专业所谓的“对口”培养方案和知识评价标准。当然,在体育管理专业的“专才”与“通才”培养目标上,确实还应该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尽管不能笼统地说体育管理专业必须进行“专才”教育,但是,一定的专业基础还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说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较强的专业性,这是最理想的。尽管仅靠4年的时间达到理想境界是困难的,我们也要尽可能的这样做。为了实现体育管理专业知识面的拓展,需要扩大体育管理专业课程的跨度(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与拓展),使本专业内的课程跨度也适当的大一些,以便使学生站在本专业的同时能有较宽的视野。这样,就可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或继续在本专业方向深造,即使转到与本专业相近的行业,也不致于感到很困难。

二、体育管理专业结构

使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体育管理专业结构设置。

1.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体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各类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俱乐部管理等。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每位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都要与人打交道,都有自己做人的问题,因此应当具有人文知识;都要与社会打交道,因此要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知识;都要与自然打交道,与物打交道,因此要懂“理”,要学一些理工知识。从体育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不难看出,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的交又与互融。要避免体育管理过多的考虑体育专业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学科交叉互融不等于几个具体学科知识简单的汇合。其实,当今蓬勃发展的生物学和发挥巨大作用的经济学,已为体育管理学专业建设形成了范例。比如DNA的表达使生物学与数学,还有计算机技术及其交叉同放异彩;经济学中的'两大分支――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在极高水平下的融合,尤其是数理经济学,其重大成就几乎既是经济学的,又是数学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从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的形成所依托交叉互融的多种学科这一事实不难看出,综合性大学办体育管理专业的优势及效果已凸现出来。

2.要形成敏锐的思维结构。解决复杂纷繁的社会问题,或者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人们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一谈体育管理,仅用常规思维考虑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管理人才要求的,必须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于一体。而理学知识偏于一般原理,逻辑占有更重的地位;工学、自然科学知识虽少不了一般原理,但操作的地位更高;文学思维的发散性特点更显著。当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广泛涉猎这些知识领域时,就有可能受到多种特性思维方式的熏陶,使思维结构更合理,使思维水平提高,使人更聪明。

3.要产生积极的价值结构。不同类型的知识向人们揭示不同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不仅不同人的价值判断可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问题上的价值判断也可能不同。人在不同事物上的价值判断,构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系统。我们希望人们所采取的价值判断更先进一些,而当他在许多事物上的价值观念都比较先进时,他的整个系统就会比较先进,从而,导致人向更高尚的方向发展。覆盖面较宽的知识为这一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各类知识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观念选择,例如各类知识所提供的美学价值判断及其差异就使这种选择也成为可能。所以,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同时不可缺少的。人文的力量加之以科学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加之以逻辑的力量,使人更好地面对人生,面对世界,从而也使人有更先进的价值观念系统,使人更有力量。

以上价值结构的形成所赋予人们的力量已得到共识。不同的价值结构融合所迸发出的价值结果已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价值域。体育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结构形式应该如何建立,理应依据怎样把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更具有“力量”的人而加以选择,理应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的不同知识提供中寻求答案。这是进行体育管理专业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点。

三、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应对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充分考虑外,其落脚点应该依附在课程建设上。课程建设不仅包括围绕专业建设而进行的学科课程组合,而且,也包括具体的课程教学质量。

1.体育管理专业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即为全校所有学生、所有专业都开设的必修课。从通识课程的定义可知,体育管理专业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服从于学校统一安排,而目前学校一般的通识课程主要是外语、计算机、政治、高等数学、体育(体育专业除外)。

2.体育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对保证专业培养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主干课程是从十余门,乃至20余门专业课程中抽取出来的,是专业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但这些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又是基础性的。例如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古典文字等,中国历史专业的中国通史等,美术专业的素描等。对体育管理专业而言,管理学概论、体育管理学等课程,自然就成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3.体育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体育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体育管理专业面和课程结构组成的要求,体育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人体科学、管理科学、运动科学的知识内容,即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系统科学基础、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法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游泳等课程。

4.体育管理专业专业课程设置。抓住专业主干课程这一环.就基本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但对于全面的培养质量来说,仅有这一环还不够,必须合理安排一般专业课程。其实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一般课程对保证专业知识内容又是相辅相成的。主干课程不能脱离一般专业课程而独立存在,专业课程中也不能没有重点。为此,在体育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应该设置的一般专业课程还包括: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

5.体育管理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按照现代课程论的观点,以及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科学安排以上体育管理专业必修课以外,还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多方面需要,为学生提供门类较多的专业选修课。

体育管理专业选修课的设置,首先应该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设计,要把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价值结构尽可能的体现在选修课程内容之中。其次要避免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凑足毕业学分而忽视知识结构搭配等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将选修课划分成几个模块,在模块设计时实现结构的合理配置。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设计了以下三种体育管理专业选修课模块形式。

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具体体现,应特别予以重视。

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形成,无疑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方向性的基础。但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提高每门课的教学质量呢?第一,师资力量,即在每门课程任教的教师,其职称结构如何,学历结构如何,更重要的是实际水平如何,特别是工作态度如何;第二,教材建设,其使用的教材是否先进;第三,相应的图书资料,特别是主要参考资料是否齐备;第四,实验条件如何;第五,实际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满意程度如何;第六,教学研究的成果如何等等。

影响体育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搞好体育管理专业建设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运用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外,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每门课程的师资问题。

篇6: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学校管理论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学校管理论文

一、完善应用机制

1、任务落实

天上掉下了“馅饼”,农村中小学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任务落实,明确分工。硬件管理责任到班,设备维修落实到人,技术推广分解到学科,奖励评价机制更新到位,各个环节要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余领导配合抓,相关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班班通的应用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电教中心,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

2、配套保障

“薄改”项目学校班班通设备虽然不要学校出钱,但资源的补充、设备维护、教师培训、日常应用、教学科研的费用,学校必须想办法足额保证。不应有班班通经常使用要多花钱的消极思想,有的学校连电费的增加、灯泡的更换都有抱怨,影响了班班通使用的积极性。电子备课室争取到位,电子备课是班班通应用的前提,现在有的学校虽然有了班班通,但还没配备电子备课室,有的学校配有电子备课室,但电脑数量明显不足,一个近百名老师的学校,只有十多台电脑,至少要达到教师数的二分之一。

3、管理创新

1)分步推进很多学校对教师使用“班班通”教学的数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纳入到对教师的常规管理中,与评优评模绩效工资挂钩,这些举措很有必要。但农村学校要求教师应用班班通教学要有先后顺序: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年轻老师——年老教师,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不同情况的老师在数量上也应有区别。应用程度上要有:借鉴——模仿——创新的阶段,从低级到高级,不断熟练,课堂教学应用初始阶段可以只辅助某一个场景再现,数学教学中只进行旋转等动画的演示。2)评价创新班班通的使用必须以电子备课为基础,很多学校在教学常规检查中还要求要有手写备课,包括一些地方评职称还要提供手写备课本,应将电子备课和手写备课同等对待,评职称中检查备课本也可用光盘代替。对于在班班通使用方面表现突出的老师应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和上级组织的学习培训,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探索出普遍用起来、深入用进去、持续用下去的奖惩评价机制。3)设备的`安全“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任何个人不得占有或变相占有。各学校要将“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材料、维护维修记录、培训记载、教研工作日志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各学校必须遵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全管理和处理规定》,对“班班通”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既要加强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又要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入侵等常规工作。

二、提高应用能力

1、培训先行

“班班通”需要每个教师去实施,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此应做到培训先行,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三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全员培训。培训中要求教师逐步做到“七会”:即会打字,会排版,会下载,会编辑,会播放,会处理电子邮件,会排除一般故障。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出培训,选派部分老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二是校本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是普遍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的主要手段,贵在长期坚持,可采用分阶段、定任务、集中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除了利用外出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外还可请专家进来培训。培训内容除培训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熟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及班班通的硬件环境和技术平台外,还应将教师对所需的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等资源的组合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

2、认识跟上

学校领导应将班班通的应用作为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率先垂范,并尽可能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时间、奖励等各种支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班班通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对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努力成为适应班班通教学的新型教师。

3、骨干引路

学校应培养一批骨干老师先开展好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探索和研究,以点带面推动教学应用大面积开展。安排骨干教师讲授公开示范课、参加课件评比,提高学校的班班通应用档次,带动全体教师应用“班班通”设备服务课堂教学,抢占教育制高点。

4、教研深化

教研组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先导,推进“班班通”应用,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课内比教学工作以及校级以上公开课必须使用班班通,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课件制作、论文交流等活动。深入开展校本教研,运用同伴互助、自主研修、集中探讨、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促进班班通应用技能的提升,探索班班通应用的新方法和新模式。逐步开通教师个人网络工作室,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资源建设

1、开发个人资源

教师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依据社会信息的热点、重点,选录有关资料。如博览众网站,精选电视节目,摘录生动事例,从互联网上获得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成为班班库素材库中的资源。特别要注意将收集的资料编订与教材顺序相吻合的目录,分门别类,配置在有关教材的标题下。这样在备课和讲课时教师才能更方便地选用最佳资料。每一位教师均应在所任课班级的计算机上建立有个人文件夹,形成自己的电子备课、课件教学资源。

2、整合校本资源

学校应定期对所需资源进行遴选,并以年级、学科、章节或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学校资源库,为每个学科每一课时提供基础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示例、教学课件、扩展资料、习题精选、教学参考、教学实录等;将学校中原有的一些视频资源,如课堂实录DVD、示范课例,以及收集的其它视频文件,全部转换成数字格式的文件,形成资源建设素材;学校特别要保证传输渠道的畅通和高效,有条件的可以建校园网,没条件的也可以通过学校办公群、邮箱或网盘建立学校资源的传输渠道,及时整合学科资源,做到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展开,“宽带网络校校通”后,资源的传输会更加高效。

3、拓宽网络资源

学校除了接收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远程教育资源外,还可加强校际联系,进行校际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站资源,一般免费网站资源质量不高,学校可与“学科网”“菁优网”等资源丰富质量高的网站合作,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网站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已经将实施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工程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中小学应完善应用机制、提升应用技能、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班班通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篇7: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认识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认识论文

农村小学的体育管理如何朝着“三个面向”去努力。

1、根据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现状,从“认识上的突破,教学上的突破和质量上的突破”这三个方面端正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方向;

2、农村小学体育管理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管理原则,使农村小学的体育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3、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方法要坚持目标管理,做到计划性、针对性和兴趣性。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长时间来致力研究解决的课题。

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这就需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与管理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去组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一、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一堂好体育课与课堂组织有密切关系,严密的组织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否则,松松垮垮就容易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体育课因其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现象。因此,务必抓好体育课堂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一般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环节组成,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课的开始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老师一起做”、“快找同伴”或“反口令训练”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主体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尽量把枯燥的内容游戏化,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和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容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还要作好课堂小结。

二、抓住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五年级耐久跑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跑走交替的方法,第二次课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呼吸方法,这样,在后几次课中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方法,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科学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形式,要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组织要多样化

课堂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乐学、爱学。教学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的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课堂组织是教学纽带,组织好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低。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采用形式应多样、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一节课中,把准备部分设计为:“开放式”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相互合作,改变传统的慢跑、集合、做操。把主体部分教学设计为:“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体育的魅力,活动的乐趣,陶冶美的情操。把结束部分设计为: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教学。这些方法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学生马上就会集中注意力,教师的语言也要以表扬、勉励性为主,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前分组,形成教学常规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技能、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按性别不同大体分为三个组。(A为体质强,B为一般的,C组为差的)。因为要找出分组的依据,所以新接手的班不能分组,必须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最好是教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分组。

分组教学不是在所有的课、所有的教材中都进行分组教学,而是对一些难度和运动量较大,和一些带有对抗性游戏的教材分组较为合适。

经过多年来“分组教学”实践,体会到按“体质、技能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既能满足体质好的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体质好的特点,又能充分地调动体质差的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这样即符合儿童特点,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愉快的去完成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任务,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

五、依据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同时,还要与同学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建立和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规范课堂管理,强化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教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篇8: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论文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多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展现其优势和生命力,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动力。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目标。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设置不科学,增加管理难度。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农村快速发展,农村水利工程项目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诸多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设置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工程建设效率下降。

1.2 管理技术相对滞后,施工设计不合理。农村水利建设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使得部分灌区支渠下的用水混乱,易出现“跑、冒、渗、漏”等现象,导致水利工程出现老化,损毁较严重。与此同时,各领域生产进度难以统一,彼此间为满足自己施工需要随意开沟、放水、堵坝等,破坏整个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相对滞后,难以借助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使管理者依旧注重工期等问题,忽视对管理技术的改革。

1.3 监控力度不够,检测技术落后。诸多农村水利工程部门缺乏完善的监控制度,对质量检测技术未能有所改进。为保证水利工程的如期完工,农村水利工程易忽视建设管理工作,使得监督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导致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未能进行及时解决。

由于资金匮乏,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设备、仪器未得到及时更新,加上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使得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落后,影响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

1.4 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目前,我国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拨款。然而,地方政府为保证政绩有所提高,将原本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挪至其他项目,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缺乏资金,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阻碍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

1.5 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能不到位,运行方式较单一,且管理组织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管理效率难以提高,难以调动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农村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篇9: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论文

2.1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宣传力度。为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完善水利建设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各级部门必须按照相关方针、政策进行管理。首先,正确划分不同的水利单位,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实行各司其职的原则,保证水利工程产权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达到管护较好结合的目的。其次,实行水利工程设计招标制度,择优选择,严格监管设计,保障设计质量。最后,完善工程勘察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监控,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宣传力度,使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农民等相关人士意识到农村水利工程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工程建设,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

2.2 科学管理,增加管理技术含量。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益,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增加管理技术含量,改变重建轻管的观念。首先,针对建立完成的水利资产,需及时进行移交为其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通过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方式,形成有效的管护模式,辅助水利工程建设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做好水利工程配套工作,以发挥最大效能。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生活供水等是农村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其还存在防洪、除涝、将渍等功能。因此,通过工程配套工作,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最后,坚持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进行有偿服务,降低成本,促进工程良性运作,以不盈利为原则。

2.3 增加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农村水利工程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支出。改造维修现有水利工程,增加新修水利的基础设施,顺应当今水利发展需求。另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努力引进相关企业资金,鼓励群众投身水利工程建设,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水利建设质量。

2.4 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新时期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创新,具有新观点、新举措的特性。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成为综合性人才。首先,管理单位内部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及相关制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多知识、多方面的培养。其次,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的过程中,重视经营人才的培养,培养出适合市场、善于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最后,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活动,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激发工作人员对综合性人才的兴趣,帮助其更好的成长为综合性人才,从而促进工程管理以及管理内部的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2.5 加大领导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管理工作得到实施。作为易被忽视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诸多领导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减少对相关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使下级管理工作者工作懒散,导致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为保障各级管理工作付诸实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进行,必须加大各领导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例如,领导采取定时、不定时的抽查等方式,增加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达到管理的效果,保证水灵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结束语

从前面分析,我们了解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机制设置不科学,增加管理难度;管理技术相对滞后,施工设计不合理;监控力度不够,检测技术落后;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管理效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农村水利工程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蒋屏,董浩,陆文聪,吕天伟。浙江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模式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6:31-34+48.

[2]卢秉武。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J].中国水运(下半月),,3:97-98.

篇1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

1基本情况

1.1规划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进行了两次农村饮水状况调查,最终确定开封市有212.70万农村居民和21万在校师生被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

1.2建设情况

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从20xx年以来,开封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开封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共投资11.7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86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73亿元,市级配套资金0.82亿元,县级配套及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1.33亿元,共兴建供水工程369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45处,已经解决了全市1337个行政村212.34万农村居民和20.87万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受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3管理情况

开封市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行管理模式:一是对于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实行统一管理,企业化经营、独立核算;二是对于联村供水工程,建立用水户协会,由村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保本微利,自负盈亏;三是对于单村供水工程,由村两委指定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同志负责水费收缴和工程管护。从实际情况看,规模水厂管理相对规范,运行较好,既优化了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投资,扩大了供水规模,同时给拓宽经营渠道开辟了空间。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还有部分农村居民未饮用上安全水

近年来过境河流和工业废水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新增了部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渴求安全饮水的愿望强烈。据《开封年鉴》(20xx年)统计,开封市农村总人口327.60万人,1703个行政村。到年底,开封市还剩余115万农村居民未用上自来水。

2.2早期建设的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不高

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初期,由于受条件制约,开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单村工程为主,较为分散,供水站、管网、入户工程等标准不高。在后续的.项目实施中,虽经改造,但还未全部实现并网、联网,影响供水保证率。

2.3已建饮水工程产权不明晰

已建饮水工程尤其是联村或单村小型供水工程,由村级实行自主管理,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体制不明确,建成初期运行情况良好,随着设备陈旧和管网老化暴露出水费收缴和提取维修基金难、工程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2.4缺乏有效的水质检测手段,水质检测能力薄弱

目前开封各县区均建立了中心化验室,但由于设备不够齐全、化验员不到位、业务不熟练等原因,仅能做几项化验指标。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还未全部配备化验室,水质化验不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难以有效解决今后可能遇到的水质受到污染等复杂问题,难以保证其供水安全。2.5部分供水厂(站)消毒设施未正常运转,影响水质合格率虽然供水厂(站)配备了水质消毒设备,受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不会操作、图省事等因素影响,不少供水厂(站)消毒设备未正常使用,导致部分末梢水菌类总数超标。

3对策及建议

3.1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行“四制”,择优选择工程施工队伍和设备、管材生产厂家,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加大对工程抽查和检查的频次和力度,邀请项目村群众代表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监督,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要求返工。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管作用,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项目立项审批合格、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工程建设优质安全。

3.2认真编制和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

全面摸底调查,认真分析评价农村饮水工程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做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需求分析,认真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新建、扩建、管网延伸、联网等措施,解决剩余未饮用上安全水的农村居民,实现水厂、供水站联网调度,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3.3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强化水源保护意识,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明确在水源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单井保护半径50~100m),不得开凿其他生产用水井,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污水渗水坑、堆放废渣和垃圾或铺设污水渠道,不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3.4提高水质检测能力,提高水质合格率

依托规模较大水厂水质化验室及现有水质检测机构,建设完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提升工程水质检测设施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应具备42项常规指标和本地特有的非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对于千吨万人以上水厂,须建立水质化验室,并建立水质检验制度,配备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开展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定期检测。

3.5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

遇到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启动相应应急预案,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3.6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

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制度,这样,有利于县级应急维护机制的建立,通过基金的调控,使工程日常维修和大修资金得到保证,为建立应急维护队伍和工作机制打下了基础;有利于相对弱势的小型饮水工程生存空间的拓展,可以随时得到维护资金的支持,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提高了小型饮水工程抗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县级水利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调控能力,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3.7加强工程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明晰工程产权,完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数字化控制中心,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字化、统一化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篇1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乡本教研”论文

农村的体育教学是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在当前很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乡本教研的模式实施科学的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研质量,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农村中小学实施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

1.1乡本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补充:农村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使得很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人员有限,单纯的依靠校本教研的模式完成体育课程的备课活动,很难切实保证中小学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教研质量。以乡为基本单位进行乡本教研模式的开发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备课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密切性,使更大范围内的体育教师团队可以实现备课环境的改善,并对校本教研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另外,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还能对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单轨制教学模式进行转型,使众多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同年级体育教师的交流,增强教研质量。

1.2增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交流频率:教师的交流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尤其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更是提升教研质量的基础。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能够为很多体育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流环境,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施完整的总结,并提升体育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理念科学性,以便教师可以秉承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全部的教学内容都能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得到更高水平的完善。由于农村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硬件基础设置不足的情况,教师需要依靠乡本教研的机会对自身尚未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完善,使全部的教学活动可以在乡本科研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实现教研水平的提高,使体育教师的突出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农村中学功能室检查汇报材料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论文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范本

学校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太阳能对食品工业废水的作用研究论文

学校自评报告范文

学校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村小学两项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学校英语工作计划总结

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
《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全景式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2022-12-18

素质教育督导论文2023-03-07

乡镇成人教育教研计划2022-09-17

教育督导报告2022-09-02

学校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09-25

文献综述 导师评语2022-05-07

乡村小学学校工作总结2022-05-14

学校工作自评报告2023-12-31

督导检查组汇报材料2022-05-23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汇报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