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通用15篇)由网友“大妈爱劈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
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
摘要:“学生质疑法”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教学方法,它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法;主动性;课堂气氛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枯燥乏味、效率不高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通病,也成了人们对语文教学指责的焦点。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不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用一用学生质疑法。笔者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常用此法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用学生质疑法教学往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因学生之间较高水平的问答,课堂会出现一个个教学高潮让人惊叹、激动不已。而笔者所教学生统考中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学生质疑法之所以效果好,笔者认为是由于有以下优点。
(一)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而学生质疑法就是让学生主动提问、互相解答。这一方面要求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思维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质疑过程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诱导、激励,又可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因而课堂上学生质疑法就活化了学生这个“主体”,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它能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上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质疑法则不同。首先,教师可以不断从学生的问答中洞察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在以后备课中制定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其次,班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会更强。因为在很大的比例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从自己的质疑中出来的,其内容一定更加切合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实际,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容易,也会更快、更牢。
(三)它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的探索证明,自控是人的天性。学生质疑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自控的天性,促使其自主形成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课堂教学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自控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强有力的独立基础。其次,学生质疑法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积极思考,是不会质疑的。学生有疑问,说明他学习过程中在积极思维,在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所获得的信息。这样不断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一定能得到逐渐培养和增强。有人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正是这个道理。
学生质疑法还能培养学生其他如语言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四)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质疑法切合了中小学生强烈要求自我表现的心理,更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和身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了很好的主观条件。
总之,教师只要能在质疑的主动性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指点,学生质疑法的常用是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
篇2: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的课堂论文
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的课堂论文
摘要:“学生质疑法”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教学方法,它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法;主动性;课堂气氛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枯燥乏味、效率不高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通病,也成了人们对语文教学指责的焦点。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不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用一用学生质疑法。笔者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常用此法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用学生质疑法教学往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因学生之间较高水平的问答,课堂会出现一个个教学高潮让人惊叹、激动不已。而笔者所教学生统考中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学生质疑法之所以效果好,笔者认为是由于有以下优点。
(一)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而学生质疑法就是让学生主动提问、互相解答。这一方面要求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思维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质疑过程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诱导、激励,又可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因而课堂上学生质疑法就活化了学生这个“主体”,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它能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上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质疑法则不同。首先,教师可以不断从学生的问答中洞察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在以后备课中制定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其次,班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会更强。因为在很大的比例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从自己的质疑中出来的,其内容一定更加切合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实际,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容易,也会更快、更牢。
(三)它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的探索证明,自控是人的天性。学生质疑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自控的天性,促使其自主形成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课堂教学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自控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强有力的独立基础。其次,学生质疑法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积极思考,是不会质疑的。学生有疑问,说明他学习过程中在积极思维,在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所获得的信息。这样不断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一定能得到逐渐培养和增强。有人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正是这个道理。
学生质疑法还能培养学生其他如语言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四)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质疑法切合了中小学生强烈要求自我表现的心理,更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和身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了很好的主观条件。
总之,教师只要能在质疑的主动性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指点,学生质疑法的常用是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
篇3: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教育论文
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教育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固然是至关重要;而重视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本身的努力以及与教师的配合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注意力,目前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注意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呢?
从目前学校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在培养学生注意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结构固定单一,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系统论认为: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总和;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其效能越高。而我们有些教师无视教材的区别,也不看学生的差异,只有“万能”的千篇 一律的教学结构。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没有把握好两者的统一。这样又怎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一以贯之的注意呢?
2、教学方法陈旧,被动的让学生接受。现在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老师讲而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送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了一个接受器和记忆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3、不注意信息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讲课模式。根据德乌兹等人提出的反应选择理论来看,学生对老师输入的信息进行意义分析后,根据外界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反应,对之作出反映的事物,即为受到注意的对象。反之,则为未受到注意的对象。而有些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丝毫不留意学生对信息所作出的反应,不能根据学生的注意动向随时调正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方法,以适应学生听课之需,这样势必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越是分散的恶果。
综上所述,这些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也是课堂教学效益低的症结所在。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温故知新。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注意力,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它是不是能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要靠它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的程度而定。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了解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2、引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引起注意又能维持注意,兴趣是很重要的。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越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越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如果教师能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讲好这一文体的特点,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事实表明,最能激发兴趣的事物,也是最能引起注意的事物。除了上述的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外,教师还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确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但在开始讲授一门新课时要说明这门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说明它的重要性,而且在每上一堂新课时就要开“堂”明“义”。这个“义”往往就是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一下子就重视起来,注意力也就会集中起来。如果学生能按教师提出的这些目标去读,那么他们就能集中课堂注意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二是教学模式合理化,如变单一的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的传统模式为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采用电声光传播技术改进语文教学手段等。
3、激活深层记忆,注重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出的信息对学生有无重大意义,能否激活记忆中原有的信息是注意的关键。但是如果教师发出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深奥晦涩,学生就是有再强的自觉性,再大的兴趣,也无法集中注意。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教学速度等方面适当而和谐,符合学生可接受的原则。难易适中,由浅入深,深而浅之等方式都能定度。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听课的信息反馈,如留心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尤其是看眼神,了解自己的讲解能否被学生接受,是否能被学生接受。这两条对注意力是否集中至关重要,这实际上也是驾驭课堂的能力问题,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便是其中之一。
4、调整不良情绪,重视精神状态。人在疲劳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而且,注意也易于集中和保持。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使老师不能从素质教育考虑,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这就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因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一个整体和谐的班集体,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教学效益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篇4: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教育论文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教育论文
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崇尚张扬的个性,思维的敏捷和创新的精神。然而要具备这种综合素质却非一朝一夕,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原有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彰显个性呢?开放语文课堂是一个简单易行,而且非常有效的办法。
1师生关系开放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传统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权威、是中心,学生是观众、听众,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尽可能提供原始材料,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让学生在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中自主体验,自由表达阅读的原始感觉。教师可以参予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约束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鹤群》一文时我向同学们提供了物理学的“力的平衡的原理”,让大家探究“鹤群受伤之后是否能到达北方”,有的同学从团结合作出发,认为能够到达,有的从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出发,认为不太可能,有的从力学角度出发,认为单翅是无法飞翔的,救助伤鹤有虚构的嫌疑。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教师只是参与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发言一次次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开始自信,有了“说”的欲望,畅所欲言表达心中的想法。
2教学内容开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单一,学科与学科之间较为封闭。与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不相适宜,而教学内容的开放则改变了上述的一种状况。
2.1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局限于课本、教参、教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照本宣科”,而开放教学内容则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规律,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们搜集的各种信息材料,学生可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完《饮酒》之后,我让同学们在课外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然后上了一堂“陶渊明对话室”的活动课,在整个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陶渊明的认识,并通过交流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再学习和再创造,提高了思辨能力。
2.2教学内容开放还可以是教学目标的开放,它可以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等,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也可以是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个同学达到一种教学目标那个同学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可以因人而异。比如在学习《鹤群》一文中,我让同学们赏析“鹰鹤大战”,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从情感谈到鹤的勇敢和团结,有的同 学从语言方面谈到作者通过修辞、用词的准确、色彩的描写写出了鹰鹤大战的激烈,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教学目标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以长者和社会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听从自己。而教学内容的开放却不是这样,它体现在答案可以是非唯一性的,多种答案并存的。在学习说明文《珍奇稀有的动物——珍鼹》时,学生们对课本的.说明顺序提出了质疑,它们认为作者对“胃表皮粗糙”的介绍,应该放在“以白蚁为食”这一个环节一次性介绍完会比原文更有条理。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与教参上迥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并非体现诗人的博大胸襟,而是用广阔的大海反衬出这叶小舟的渺小与孤单,而海潮与海风正体现了人生历程上的坎坷,更为后文“乡书何处达”作了铺垫,那么作者的思乡之情就跃然与纸上了。
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按照以往我们通常会用教参上的说法去纠正学生,但是这次我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我想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就应该是这样允许并鼓励“百家争鸣”的。
3教学过程开放
教学过程开放是指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锻炼。
在上完朱自清的《春》之后,单元作文中有一个写景作文的训练,面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于是我带着同学们走进了学校的小花园让他们细致的观察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并让他们在花 园里嬉戏,然后再让他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经历的等等以《秋》为题进行作文,结果同学们非常快乐,作文也写得生动。
这样我们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学校的花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学生作文的空间,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并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讨论、对话等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说明文《珍奇稀有的动物一一针鼹》时,我们改变了初学说明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明文知识的传授,而是选择了将本文与记叙文《鹤群》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内容上、在语言上、在情感上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讨论和研究。学生明白了作者对鹤的描写渗透了主观的情感,除外形之外还突显了其内在品质,记叙了两件事,而《针鼹》一文不同,它则只是客观的介绍。在《鹤群》第11自然段与《针鼹》第4段的比较中,同学们发现对鹤的外形描写,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修饰性词语、运用动词对动作作了描绘,而《针鼹》在这方面却很少,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探究,自已明白了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知道了说明文体与记叙文体的区别。
这样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我们通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素材,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经历观察、讨论、探究等语文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的独立探索精神及健全的人格,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篇5:用音乐来感化孩子教育论文
用音乐来感化孩子教育论文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由哀地感到一种光荣和自豪感,通过教学,让音乐溶入孩子的心田,为纯真的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与学生共唱1、2、3
唱歌教学需要用音乐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
为此,在音乐课上,对低年级学生,我找简洁、形象的带词练声曲,指导学生练、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热情。在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唱游的动感形式来感染小学生。如“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中,力图用琴声表现小猫屏息凝视着老鼠洞口,老鼠四散逃窜的情景。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中表现小猫的形象是英勇威猛的声音较多,而表现老鼠的音乐是较杂乱,节奏较快的,当学生学到了唱名1、2、3后,我就编“猫捉老鼠”的练声曲,让学生唱2/4。
学生边唱边表演,再欢乐的气氛中体会1、2、3三个唱名加上节拍编成练声曲的趣味。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的目的。
二、音乐声中的生日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弛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陶冶人的情感,进行美感教育。如第三册教材《生日》一课,我请小朋友在音乐课上过生日。漂亮的蛋糕带着闪闪的烛光,小朋友们尤其的开心,于是我弹奏起钢琴,行云流水般的琴声随即容入孩子们甜甜的歌声,那认真的样子,投入的神情,是二年级学生难得一见的。
一位学生的生日得到全班同学的祝福歌声,心中会产生一股股暖流,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激发学生关心、团结集体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歌曲,我就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
三、美与乐的旋律
音乐有着久远的历史,他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表达。而情感是体验美感的最基本的特征,他贯穿与美感心理的全过程。客观事物存在的差异,各种事物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差别,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要时时闪烁诱人的魅力,使儿童感到“美”,感到“乐”,才能动于情,感而奋,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儿童对故事,对童话特别喜欢。所以在教育和教学中运用音乐故事,音乐童话常能取得说教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时,孩子们喜形于色,欣喜若狂,他们被亲切的解说吸引着,被优美音响、生动的节奏、丰满的配器、柔和的音色深深的感动着,听的是那么的投入。一篇优美的音乐童话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儿童的心田,把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王国。又如欣赏《国歌》、〈欢乐颂〉和教唱〈我们多么幸福〉时,向学生介绍作曲家聂耳、贝多芬、郑律成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故事。当孩子们听了音乐家的事迹及故事时,被音乐家的事迹像一首首优秀的革命歌曲,焕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以前辈为榜样,献生音乐艺术的信心和决心,在孩子们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篇6:用科学评价来引导学生论文
用科学评价来引导学生论文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谢志彬,据了解,这孩子父母离异,母亲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纪律性不强,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他有所失望,就连他自己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道了这情况以后,我一方面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一同配合,一方面对他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每天,只要他不违反学校纪律,按时上学,他可以得一个“优”。当天的作业中只对做正确的题目打钩,所有错题,课后我帮他一一讲解,重新订正后再评分,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有人天生就是违反纪律、学习不行的,遵守纪律、学习好,你也会做得到,这就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第一周,志彬同学还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再过了几个星期,他已把绝大部分的陋习改了,学习也认真了。他的各科成绩也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六十多分了,他能集中精神去学习了。我也没想到,一个优字,改变了这个学困生的命运,一个肯定,使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学得自觉了、努力了、开朗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信心这第一个台阶,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三、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节课中应该为孩子留下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让孩子写一写:(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中你哪些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3)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孩子的反思交来后,就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在每个孩子的自评后写上几句老师想对他说的话:有鼓励性的、有指导性的、有诊断性的等等。多元智慧理论认为,反思出智慧,反思不仅是一种外显行为,同时在反思中学生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了隐性的评价,因此,它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控自己。
四、家校互动,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沟通,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长处与不足,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给孩子和家长以帮助。因此,我充分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同学的家长:祝贺您!您的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每天都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好作业,并能及时地做好订正工作;×××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做好订正工作,如果上课能积极发言,那就更好了。每条短信,都向家长叙述着孩子近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而家长的回复,又向我展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有一去一回的信息或电话交流中,家校之间的配合更紧密了,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家长与教师,都能通过交流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矫正;发现孩子的进步与闪耀点及时给予赞赏与激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鼓励挑战自我,挖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
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篇7:用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论文
用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论文
摘要: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要先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详尽的分工——查阅资料——筛选、借鉴资料——疑难质疑——课堂展示。由此流程图,不难体会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原则,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教学内容的和谐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并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要与时代生活的主导意识合拍。如教钱钟书的《论快乐》,可先每个小组阅读完文章后自己设置问题。各个小组经过精心预习和讨论之后,提出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有最洁白的良心与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这句话中的“效果”具体指什么?
3.“肉体减少了专制”,这句话中的“专制”有什么含义?全句是什么意思?
4.“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5.怎样理解“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学生小组之间互相释疑,解答。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和谐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恶劣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这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取得教学实效、体现教学魅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和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闪光点,明确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实施教育。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生本教育”倡导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教师还要关心学生将来再学习的情况,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当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后,他们从合作的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正是达到了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和谐教学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探索,才能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
篇8: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一般来讲,许多人谈创新总是从系统论、控制论等方面说,对学生来说,不妨从最简单的入手,兴趣正是纷繁芜杂的大理论下所掩盖的创新的基本要素。语文课本应是最具魅力的课堂,学生学起来热门、有趣、投入。只有先调动了学生兴趣,然后才能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语文课讲得妙趣横生,满堂皆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然后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
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有利于民主教学思想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课堂上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教师只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要坚决予以杜绝,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摘 要 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学中,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挖掘出创新潜能。开展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课前几分钟演讲、诗歌朗诵、开辩论会等,还可以编演课本剧。
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等能力。另外搞好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语文课外活动的范围很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举行演讲和辩论,可以开展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实验和制作中去大胆创新等。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创新理念的培养。大量书籍的阅读,拓宽思维的领域,进行大胆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冲破精神的枷锁,突破思维的定势,垒筑思维的支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以及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应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教师应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开辟学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向劳动人民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造储存,给学生创造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拓展过程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创造性。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实践活动上,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深切的活动体验。
提倡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开发学生智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辟多种训练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论文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论文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来的习题,解不出来的答案,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缺乏质疑的能力。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首先质疑、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预设学生的质疑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感慨:一节课下来累死了!这其实是应试教育思想在现代化学课堂上一个缩影,不难预测这种教学方式实际收效甚微。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以人为本,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由此引发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操作、探索、归纳,而不是包办、代办,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老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会做的,老师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老师不暗示等。所以说,“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不要害怕问题,放手去做,有时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首先,尊重学生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想质疑,也不敢质疑。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想问、敢问。
其次,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现错误时,给予鼓励,决不求全责备,更不讽刺挖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习惯,让学生好问、会问。这样长期坚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转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化学教学中,应善于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敢问”只是质疑的初级阶段,“善问”才是关键。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使学生明白“怎么问”、“问什么”。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的愿望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采用图画、声音、动画等形式,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民俗、典故为载体,导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质疑的愿望。例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氯水的形成;潮湿的氯气使有色物质褪色,而干燥的氯气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氯水在光照下分解并释放出氧气等。然后综合利用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提出以后,依据情景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在探究中找到答案。
2.结合教材,让学生把握质疑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例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却用水点着了火?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此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其实每节课只要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了。
3.合理安排教学各环节,为学生充分交流质疑提供氛围
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著。我在教学中每节课至少留给学生5分钟的质疑提问时间,努力创设一种“人人爱动脑筋,个个乐于提问”的氛围。
总之,有“问题”就会有希望,有探索就会有发现。学会质疑,学会探索,才能学会挑战,学会学习。担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更应该把激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工作出发点。让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做起,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做激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引路人。指引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喜悦,比起泛泛的说教来,当然更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更易达到“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却无疑’”的至高境界。
篇10:用三生教育启迪学生心理论文
用三生教育启迪学生心理论文
一、教师的“阳光”素质映照学生的思想品质
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思维特点、个性特征等等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身教重于言教、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肯定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向心力,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会事半功倍。教师的身上“洋溢”出来的高尚的品德修养会随着学生与教师的深入接触而慢慢“走进”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思想品质有质的升华。
(一)教师要有“一缸水”的水平方能够给学生“一杯水”的能力。
这其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时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融合。因为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由于折服于某些教师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程度等,他们会带着敬佩与渴望拥有的心理去向该教师靠拢、去学习此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去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举止大度、要有阳光心理,要有教师特有的敏捷思维与精、准、快的反应速度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把“一缸水”尽量都送给学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二)教师应用广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意志。
社会上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的“个性魅力”会深深吸引学生,会成为学生做事做人的“标杆”。
(三)教师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也对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高中学生产生“如影随形”的.影响。
此时教师若能身体力行地去关注学生尚未稳定的人生观和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慢慢走向成熟,那么对他们来说会是受益终生的。
二、教师要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心理健康教师要提前介入,和学生打成一片,观察、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将高中学生的“玩心”与学习紧密结合。
新时期的高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事情分析有些简单化,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从而导致扰乱课堂、厌学、逃课等恶习的出现。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千万不要强硬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保护高中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树立自信心。
三国时期刘备曾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为此我们对待高中学生万不可以轻则训斥,重则讽刺挖苦等行为,我们要对学生在保障自尊心不受打击的前提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高中学生用自信心去面对困难和问题。
(三)教会学生正确交友。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交友从善心理。教师在鼓励学生交朋友的同时,要善意地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该是“真诚相待”、“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四)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之间的心理需求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导意见,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正确的心理进行鼓励并及时满足健康向上的心理诉求,进而帮助学生拥有利于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全面发展,使人生活幸福。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是生命成长、生存改善、生活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过程。当我们确认现代教育要以人的有尊严的生活和人的发展为本时,生命、生存、生活就成为促进现代教育的切入点、支撑点和基本点。而心理健康是“三生教育”的基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素,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篇11:谈用科学的评价来引导学生论文
谈用科学的评价来引导学生论文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谢志彬,据了解,这孩子父母离异,母亲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纪律性不强,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他有所失望,就连他自己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道了这情况以后,我一方面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一同配合,一方面对他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每天,只要他不违反学校纪律,按时上学,他可以得一个“优”。当天的作业中只对做正确的题目打钩,所有错题,课后我帮他一一讲解,重新订正后再评分,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有人天生就是违反纪律、学习不行的,遵守纪律、学习好,你也会做得到,这就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第一周,志彬同学还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再过了几个星期,他已把绝大部分的陋习改了,学习也认真了。他的各科成绩也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六十多分了,他能集中精神去学习了。我也没想到,一个优字,改变了这个学困生的命运,一个肯定,使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学得自觉了、努力了、开朗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信心这第一个台阶,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三、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节课中应该为孩子留下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让孩子写一写:(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中你哪些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3)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孩子的反思交来后,就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在每个孩子的自评后写上几句老师想对他说的话:有鼓励性的、有指导性的、有诊断性的等等。多元智慧理论认为,反思出智慧,反思不仅是一种外显行为,同时在反思中学生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了隐性的评价,因此,它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控自己。
四、家校互动,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沟通,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长处与不足,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给孩子和家长以帮助。因此,我充分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同学的家长:祝贺您!您的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每天都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好作业,并能及时地做好订正工作;×××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做好订正工作,如果上课能积极发言,那就更好了;×××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虽然及时做好作业,但还没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提醒您一起督促孩子及时做好订正工作。或×××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本周有次不能及时交作业,提醒您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每条短信,都向家长叙述着孩子近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而家长的回复,又向我展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有一去一回的信息或电话交流中,家校之间的配合更紧密了,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家长与教师,都能通过交流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矫正;发现孩子的进步与闪耀点及时给予赞赏与激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鼓励挑战自我,挖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篇12: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教育论文
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教育论文
摘 要: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要从“爱”心、关心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为基础,用我们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
关键词:爱心 真情 尊重
班级是学校教育学习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所担负的责任要比一般的教师艰巨复杂得多,从教二十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并揣摩出了一条通往教育阵地的“爱”心大道――“用教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在我这儿我浅谈一下我的工作体会,与各位教师交流。
一、以人为“本”,“爱”字当先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还有一句话就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别人的'孩子、爱有缺陷的孩子才是高尚的行为。如果教师“爱”每一名学生,那就是人们所公认的“神”。作为班主任都应以人为“本”、“爱”字当先,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去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的生活,用我们的“爱”扣开学生的心灵,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童心,才能树起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那是1995年9月,我送走上一个毕业班后,学校教导主任让我接我校最差的一个班,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我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时眼前是一幅“大闹天宫”的景象:前边的刘菲与后边的严凯大声吵架,后边的刘志刚和杨智胜拿着板凳腿打架……我用教鞭在讲台上敲了一下,班内稍微平息了一些,但是,中间仍有一名学生,在做一些挤眉弄眼的怪模样,逗得旁边的同学嘻嘻直笑,并且他还在中间故意哈哈大笑。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千万不能鲁莽行事,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要意气用事,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于是,我面带微笑走到他的跟前说:“王刚,你有何等喜事在班内哈哈大笑呢?快点告诉老师和同学,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嘿!这句话真管用,他原来得意的神情不见了,脸刷地变红了。课后,他主动向我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掉了爱搞“恶作剧”的习惯。 可想而知,如果打他两巴掌会是什么后果呢?而我选择了后者,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因为只有人格和自尊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无高低可言,永远是平等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不妨试一试。
三、以心暖人,以情感人
教师这一职业是良心活,良心就是好心、善良的心,就是通事达理。 “将心比心”,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还要有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让学生坐下来,面对面进行交谈。无形中,师生间就缩短了距离。在他最需要爱时,去关心他,那你就是他们心中的“神”。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言一语总关情”,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我班的杨胜非常聪明,活泼好动。他九岁那年妈妈抛下他离家出走。爸爸是个残疾人,并常年打工在外,把他安排到姑姑家居住。姑姑总觉得他“孤苦伶仃”,所以什么事情也依着他、宠着他。所以在他心中根本就没有“规矩”二字,使他养成了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他来说都是“无济于事”。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姑父训斥了他,他不但不听,反而与姑父顶撞,他姑父在十分恼火的情况下打了他一下,他居然拿起板凳朝他姑父砸过来。姑父的脸挂了彩,他害怕了,当天在外流浪了一夜。我知道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现在他需要的是关心,也是对他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中午放学后,我约他到家做客,并亲自下厨给他做饭,当我把热气腾腾的荷包蛋面条端到他面前时,他顿时失声痛哭起来。这时,我对他进行了耐心教导,告诉他做人的道理,给他指出了一条人生的道路。从那以后,他由原来的“调皮大王”变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成绩直线上升,年终还被评为“模范班干部”。
四、个别教育,走访家长法
对一些脑筋灵活、控制能力差的学生,需要走出校门,结合家庭,一起教育。我班的一名男生――刘雷,就是一个特殊典型,他脑筋灵活,但是控制力差,每天上课不专心听讲,还做小动作,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当教师批评他时就会更加放肆自己,要不然就爬到桌子上“呼呼”睡大觉。但是他特别害怕家长,不听话时,只要一提“家长”二字,纪律上就稍有点改变,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弱点,采取了“走访家长法”。首先我把他在校上课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做了汇报,然后家长对他进行了管教,我又找他面对面谈心。慢慢地,他在纪律和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者,班主任要挚爱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地爱护每一位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以情育人,尊重、信任、关怀、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要捧着一颗心来,以满腔热忱爱学生、爱教育、爱教学,倾心施教,为教育事业奉献我的全部。
篇13:用情景搞活课堂,用思考激发学生教育论文
用情景搞活课堂,用思考激发学生教育论文
我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不少同学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政治课堂更精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成为摆在我面前必须重视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出路――用情景搞活课堂,用思考激发学生。下面举《股票p债券和保险》教学情境创设一例以供参考。
陈大伯的烦恼
(1)陈大伯:“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钞票越来越难赚……”,“咳,老汉我今年53,可是我最近有点烦;我有现金20万,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正当陈大伯发愁时,来了一个股票专家:“大伯、大伯、你不用愁,买了股票帮你解烦忧;赚钱可以一步到,保证让你笑得乐悠悠,乐悠悠”!
陈大伯:你是谁呀?
某专家:我是股票专家……,这是我的名片。
陈大伯:某某专家,什么是股票呢?买股票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不足?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该股票专家,你怎么回答陈大伯的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①股票的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买股票的好处――买了股票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对股份公司就有了所有权。作为股东可以: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股东权利);股票流通性较强,通过股票买卖,赚取差价;虽然投资股票的.风险较大,但资金的回报率高,收益大;投资股票就是支持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筹集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不能退股,只能转让和出卖。如果是炒股的话,一旦遇上熊市,被套牢了就甩也甩不掉了;虽然高收入,但同时高风险。
教师补充投资股票的不足――购买股票或炒股要对公司的经营有一定了解或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投资股票的。
(2)听了专家的解释陈大伯被投资股票的高收益而吸引,但同时为投资股票的风险而胆怯。正在犹豫之时,陈大伯的一个朋友来了,了解了陈大伯的情况以后,于是他建议陈大伯购买债券。
陈大伯:债券是什么呢?买债券有什么好处呢?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陈大伯的朋友,你怎么跟陈大伯介绍债券?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①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购买债券的好处――它的利息高过储蓄;比股票的风险小。并且到期可以归还本金;流通性好。
教师补充购买债券的优点:买债券,为国家,为企业建设筹集了资金,支援了国家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债券品种多;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不需要什么精力;我国债券市场比较规范,而股票市场还不很规范。同时对比国债p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听了朋友的介绍陈大伯心中为之一动,但是有一句话又出现在陈大伯的脑海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大伯自言自语到:如果我的20万都用来做这些投资,一旦出现了大的问题,可咋办呀?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教师:大家有没有良策,让陈大伯即可投资获得收益,又能消除的后顾之忧?
学生:有,那就买保险吧!
教师反问:那什么是保险?买保险有哪些好处?请大家给陈大伯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展示成果。(同时教师进行补充)
成果展示:买保险的好处――投保人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保障功能,有利于个人生活;保险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可以减轻社会负担;有的保险还有“保险和积累”财富的双重作用,并获得较高的收益,比如分红保险(除具备保障功能外,还可分配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
(4)听了这些陈大伯高兴了,赚钱也不难吗?有这么多的选择。可是我该选择哪种投资方式呢?陈大伯又开始发愁了。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陈大伯,你将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最后有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总结:储蓄存款p股票p债券和保险这几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投资时要认清各自的利弊,做多样化的选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切的感受到通过创设情景能很好的使学生融入其中,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p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成功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符合新教育理念,与新教材相适应,是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让沉闷的政治课堂更精彩,成为学生享受快乐、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培养能力的学习成长乐园。
篇14: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责任锻造自己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说明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此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但是爱学生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也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一门艺术。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逐步领略到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情感对情感的呼唤,灵魂对灵魂的塑造。(教学论文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和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体会到我们这个二(4)班不容易,有63名学生组成,刚刚接手时,学生思想涣散,甚至个别学生带有地痞流氓习气,成绩良莠不齐。通过一年的整顿和疏导,我们班有了很大的转变,思想积极向上,学生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班级班风蒸蒸日上。在这里,我就把这一年中所做的工作作个总结,一起与大家探讨交流,不到之处,望各位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了解学生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身体状况、脾气个性、兴趣爱好……不过,了解学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
(1)走近学生;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如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学生会觉得你是在做工作,说话就会瞻前顾后,不能畅所欲言。如果课余时间老师走进学生去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他们会把你当成亲人和朋友,说起来就会比较轻松、比较随便。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从学生口中了解想知道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掌握有关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便于很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我清楚的记得,我们有一个叫刘小梅的孩子,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高档文具,没有漂亮衣衫,在她身上却散发着纯真、质朴、可爱与友善。然而内向的性格使她与群体脱离。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近她,以教师的'爱和快乐的情感,倾力发出了心灵的呼唤,用心与她交谈,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我把相对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同别的孩子一样,一次次把手高高举起,找回自信。一次次的交谈,一次次的锻炼,渐渐地拂去了女孩心中的压抑。在关爱中,刘小梅变得爱说爱笑,逐渐融入了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2)用笔交流;“有些话用嘴不好说,但用笔就很容易写出来。”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听说读写不分离。书写无非就是说话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比如我们中国人很少当面对父母、孩子或爱人说“我爱你!”但是写信的时候就能写出来。根据这种经验,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用笔写出来,老师用笔回复,这样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感情、表达思想,更利于师生交流。一年来,我与学生交流的纸条就有几百张,说明学生是信任我的有力见证。
二.用爱心感染学生
火车头是带动整列火车的,所以把班主任的作用比喻成火车头更恰当,只有自己的马力大,火车才能勇往直前。班主任是带领整个班级前进的向导和带头人,只有班主任做得好,学生才有榜样,班级才有好的发展方向。所以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老师拳拳心,学生眷眷意:人是感情动物,只要用心去付出就会得到爱的回报。班主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贴心人,自觉地做好应做的一切。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尊重学生,增强信心:爱学生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亦然。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特征,比如内向、易燥、好动等,应循序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强暴的遏制。尊重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经常被肯定,自然而然就有了自信。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设计一个学习园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佳作;利用班会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知识竞赛等。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和团队精神。
(3)身教胜言教,润物细无声:打铁还须自身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往往对精通专业、学识渊博的教师格外尊敬。所以在知识更新加快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武装自己,首先学好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争取成为学科的佼佼者,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营养,感受知识的力量。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管理技巧,有选择的接触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流行歌曲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挖掘闪光点,点燃学生的上进心
1.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育、培养、转化、塑造的,而不是“差”。学生某方面“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而不是本质的。比如后进生不可能样样落后,有的学习差但思想品德具有可贵之处,有的纪律散漫却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所以,对于后进生是不能过早“判刑”的。只要教师用爱心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每个学生都可以进步,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学会赞扬,要学会说“太好了,你真棒”之类的赞扬的语言,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双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学生鼓励、表扬。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与学生的心灵的沟通谈心则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内部团结,顺理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最有效的形式。谈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面对面的“促膝而谈”,有通过周记、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的谈心。我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周记,之后我再认真批改,从周记中,我可以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也可以同孩子们进行书面交谈,尤其是对那些胆量较小不敢与老师直接交谈的学生。刘煜恒同学是我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且胆子小也不爱说话。在高一暑假前期末考试中排全班倒数第八,他曾在周记中写到:“我的成绩总在后面,我很伤心,我也想考上大学,可我该怎样学习,成绩才会上去呢?老师你帮帮我吧,我会努力,不会放弃,我一定要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在评语中写到:“别灰心,老师一定为你加油,老师也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你最终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在平时我时刻关注他,时常鼓励他,细心指导他学习。终于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上升了17个名次,我为他的进步感到无比的欣慰。总之,只要以真诚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四、班级民主化管理
(1)用“法治”取代“人治”
记得刚刚走进这个班时,一天从早到晚,我几乎将班级所有大小事务包揽无余:从抓早读迟到者到观察是否每个学生都穿了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 《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责任锻造自己》篇15: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责任锻造自己
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责任锻造自己
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用责任锻造自己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说明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此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但是爱学生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也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一门艺术。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逐步领略到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情感对情感的呼唤,灵魂对灵魂的塑造。(教学论文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和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体会到我们这个二(4)班不容易,有63名学生组成,刚刚接手时,学生思想涣散,甚至个别学生带有地痞流氓习气,成绩良莠不齐。通过一年的整顿和疏导,我们班有了很大的转变,思想积极向上,学生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班级班风蒸蒸日上。在这里,我就把这一年中所做的工作作个总结,一起与大家探讨交流,不到之处,望各位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了解学生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身体状况、脾气个性、兴趣爱好……不过,了解学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
(1)走近学生;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如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学生会觉得你是在做工作,说话就会瞻前顾后,不能畅所欲言。如果课余时间老师走进学生去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他们会把你当成亲人和朋友,说起来就会比较轻松、比较随便。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从学生口中了解想知道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掌握有关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便于很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我清楚的记得,我们有一个叫刘小梅的孩子,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高档文具,没有漂亮衣衫,在她身上却散发着纯真、质朴、可爱与友善。然而内向的性格使她与群体脱离。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近她,以教师的爱和快乐的情感,倾力发出了心灵的呼唤,用心与她交谈,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我把相对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同别的孩子一样,一次次把手高高举起,找回自信。一次次的交谈,一次次的锻炼,渐渐地拂去了女孩心中的压抑。在关爱中,刘小梅变得爱说爱笑,逐渐融入了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2)用笔交流;“有些话用嘴不好说,但用笔就很容易写出来。”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听说读写不分离。书写无非就是说话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比如我们中国人很少当面对父母、孩子或爱人说“我爱你!”但是写信的时候就能写出来。根据这种经验,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用笔写出来,老师用笔回复,这样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感情、表达思想,更利于师生交流。一年来,我与学生交流的纸条就有几百张,说明学生是信任我的有力见证。
二.用爱心感染学生
火车头是带动整列火车的,所以把班主任的作用比喻成火车头更恰当,只有自己的马力大,火车才能勇往直前。班主任是带领整个班级前进的向导和带头人,只有班主任做得好,学生才有榜样,班级才有好的发展方向。所以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老师拳拳心,学生眷眷意:人是感情动物,只要用心去付出就会得到爱的回报。班主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贴心人,自觉地做好应做的一切。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尊重学生,增强信心:爱学生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亦然。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特征,比如内向、易燥、好动等,应循序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强暴的遏制。尊重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经常被肯定,自然而然就有了自信。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设计一个学习园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佳作;利用班会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知识竞赛等。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和团队精神。
(3)身教胜言教,润物细无声:打铁还须自身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往往对精通专业、学识渊博的教师格外尊敬。所以在知识更新加快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武装自己,首先学好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争取成为学科的佼佼者,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营养,感受知识的力量。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管理技巧,有选择的接触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流行歌曲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挖掘闪光点,点燃学生的上进心
1.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育、培养、转化、塑造的,而不是“差”。学生某方面“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而不是本质的。比如后进生不可能样样落后,有的学习差但思想品德具有可贵之处,有的纪律散漫却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所以,对于后进生是不能过早“判刑”的。只要教师用爱心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每个学生都可以进步,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学会赞扬,要学会说“太好了,你真棒”之类的赞扬的语言,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双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学生鼓励、表扬。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与学生的心灵的沟通谈心则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内部团结,顺理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最有效的形式。谈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面对面的“促膝而谈”,有通过周记、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的谈心。我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周记,之后我再认真批改,从周记中,我可以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也可以同孩子们进行书面交谈,尤其是对那些胆量较小不敢与老师直接交谈的学生。刘煜恒同学是我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且胆子小也不爱说话。在高一暑假前期末考试中排全班倒数第八,他曾在周记中写到:“我的成绩总在后面,我很伤心,我也想考上大学,可我该怎样学习,成绩才会上去呢?老师你帮帮我吧,我会努力,不会放弃,我一定要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在评语中写到:“别灰心,老师一定为你加油,老师也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你最终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在平时我时刻关注他,时常鼓励他,细心指导他学习。终于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上升了17个名次,我为他的进步感到无比的欣慰。总之,只要以真诚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四、班级民主化管理
(1)用“法治”取代“人治”
记得刚刚走进这个班时,一天从早到晚,我几乎将班级所有大小事务包揽无余:从抓早读迟到者到观察是否每个学生都穿了校服;从与学生一起搞打扫到陪着学生上完晚自习;从收水费到拎着一条腿的课桌四处找木匠......什么事情都抓,自己当然很累,但班风一直都是很好的,自己内心也认为都对得起学生啊!可有时学生不理解我,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对我说:“我们班好是好,可这一切都是您一个人在撑着啊!”正是来自学生的批评,使我开始反思上学期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请教、学习和思考,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人治”,是靠班主任“一元化领导”的“人治”。这种管理模式,班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班长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而教育者所期望的学生的'参与精神、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等渐渐淡化,以至泯灭。所以,我试着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依法”治班策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良好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不可分离,而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便不再仅仅是教师的气质、才华等个性对学生的吸引,而是转化成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班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要求上进的自觉性而已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这样,通过《班规》,班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也都成了被管理者。班级的管理自然而然的效果就好了。当然,起草《班规》时,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同时又要使班规具有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而且要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2)让学生成为班级体的主人
在制订班规的同时,我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干部和全体同学提出或修改集体目标,并使每一个目标都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师生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能动的主体。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要想达到使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能动主体,必须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小干部队伍,然后通过这支队伍带动广大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使每一个学生干部明确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我经常组织他们学习“班干部职责”,实行班干部岗位责任制,使他们明确集体对他们要求主要有三条:一是事事带头,二是做好工作,三是联系群众。为了培养学生干部,我注意做到对干部“放心放权”,让他们“有职有权”,逐步学会独立工作。
让学生自己提出目标,是使学生认同和参与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目标经学生讨论后确定。这样,讨论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认同目标的过程,活动的过程就成了学生参与目标实现的过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也随之增强,实现目标也较容易变成全班每个同学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各个争做班级体的主人。在实践中,我较为注意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参与集体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较为重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来铸造优秀学生和转化后进学生,同时又用优秀学生的事迹和后进学生的进步来教育集体,使全班同学不管先进的,还是暂时后进的,个个成为创建班集体的主人,从而在班内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
(3)动员各科教师共同创建班级体
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动员各任课教师共同为创建班集体出力,动员各科教师共创班集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共同的情感。为此,我组织学生访问各科任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甘苦,激发学生的尊师之情。班级目标确立后,我注意启发学生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征求意见,确定后又及时通气,以便使全体任课教师认同并共同为之奋斗。我还注意通过课代表沟通学生与各科任教师间的信息。有时为了了解同学的听课质量,我还注意安排时间在本班听课,听课后及时与同学一起总结,研究提高听课效果。这样做不仅使老师较为满意和放心,而且促使他们更加关心班集体的进步,更加注意发挥教学的教育作用,从而为班集体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班集体建设的后进生转化
在各类学校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后进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他们不仅自己各方面较为落后,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甚至于干扰班集体的正常教育秩序。如何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要转化一名后进生就必须首先分析了解后进生的成因;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习屡遭挫折;2、失去应有地位;3、难以抬起头来;4、爱好、特长受压抑;5、心理负荷超重。
其实,后进生的形成与班级的不良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矫正后进生的不良性格就必须从优化班集体教育入手,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定要通过教育者的辛勤努力,艰苦工作才能逐步实现。要转化一名后进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着力研究个性;2、寄予集体期望;3、重视班风陶冶;4、开展伙伴关系;5、设置成功情境;6、强化个人体验;7、评出每日之星。
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思想,寻找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教师的教导才会如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师生之间会产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良好效果。为了让每个学生对学校、对班级有眷恋之情,愿意到学校里来,喜欢到班级里来,彻底改变对普通校的偏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人抬起头来走路,个个挺起胸膛做人,我想了一系列办法。
以往,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习惯用请家长的简单做法,而学生对此极为反感。这样还会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为改变这一做法,在班级宣布“三不原则”,即:第一,不因学生犯错误而请家长;第二,家访不告状;第三,和家长谈心不批评学生,只说优点。“三不原则”的实施使集体出现了特殊的变化,师生间的感情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家长和老师有了朋友一样的友谊。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教师获得教育上的成功。
实事求是讲,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单调、乏味的,每天,他们几乎是重复地在“两点一线”的狭小范围内生活,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是情有可源的。为了使其明白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打基础,为了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烦恼,我在班级建立“交流箱”,师生之间交流,包括各种话题,从而使自己成了同学们的知心人,也使我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站在三尺讲台,倍感责任重大,提高自身素养,用爱心教育学生,无愧教师的头衔!十六年班主任经历,使我更加成熟,遇事不再急躁。我想,尽管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我仍觉得这个岗位上所发挥出的作用,或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因为无论什么工作也比不上培养未来人才更为重要。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二(4)班班主任周佳喜
2011年8月23日
★ 好雪片片说课课件
★ 心愿说课稿
★ 化石吟教学稿
【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反思2023-09-12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2023-11-02
《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2023-04-05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2023-02-12
《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2023-11-21
《老师你好》教学反思2022-08-19
教学设计与说明of Section 1 of Unit2023-05-14
《陋室铭》教案说课稿2023-07-04
《风》的教学反思2022-07-05
三维教学目标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