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3-08-08 08:15: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用15篇)由网友“卉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 者:王瑞华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创新思维   能力   培养  

篇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

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

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

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

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

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

性问题等。

三、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

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邓

推力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

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

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

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

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

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

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

,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

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

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篇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

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

篇4: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有利地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和诱导,促其思维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讲十几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采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数学单数和双数时,要求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并写出几个进行分类,寻找规律。于是,每个学生兴致勃勃的按要求写出一些单数、双数。如单数:11、13、15、17、19、1、3、5、7、9、21、23、25、27、29……如双数:20、24、28、26、.2、4、6、8、10、16、18……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单数双数,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单数的个位都是1、3、5、7、9,而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我们所学的100以内的数中所有单数、双数都有这个特点,这样揭示知识本质。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兴趣浓,思考勤,理解深,记得牢,效果好。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我都给予肯定。随后,我又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能不能摆出其它形式的2呢?”学生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T、+、^……”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思维活动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给学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1、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2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3、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

[1] [2]

篇5: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指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创新思维主要指“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认为,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其次,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进行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四,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对“围成”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选择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而选择10厘米、16厘米、6厘米和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却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地认识。

二、收储足够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的连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诱发学生的创选性想象。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菜园里各种蔬菜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先出示种有青菜和白菜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萝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非常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的猜测:有的猜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有的猜面积是长边和它高的积,有的猜面积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还有的说想办法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可以算出来……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给予必要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欲望。

三、加强思维训练,引导提高学生勇于求异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多元化地思考,在探索与求异中发现和创新。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演变进行变式训练,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 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2. 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和练习题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数”“形”结合解题法的理论概述

(一)方法释义

首先,关于解析几何的释义,其泛指几何学上一个小分支,主要用代数方法研究集合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因此也称作“坐标几何”。其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解析几何两部分,其中,平面解析几何是二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立体解析几何是三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而立体解析几何则比平面解析几何更加复杂、抽象。

其次,关于数形结合的释义,即是把题目所给条件中的“数”与“形”一一对应,用简单的、直观的几何图形以及条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复杂的、抽象的数学语言以及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结合,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二)解题思路

在遇到解析几何时,能清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将“数”与“形”一一对应,便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突破点。事实上,当熟练掌握到数形结合方法,能够举一反三时,遇到的所有题目都将是同一题目了。因此,掌握数形结合思,就必须厘清下列关系:第一点,复数、三角函数等以几何条件和几何元素为背景建立的概念;第二点,题目所给的等式或代数方程式的结构中所含明显的几何意义;第三点,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第四点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第五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二、“数”“形”结合法在几何解题中的实例解析

(一)解析几何中圆类问题

实践证明,数形结合对速解圆类问题的帮助很大,因为在一般解题过程中,解析几何圆类问题主要围绕求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等几方面展开。比如在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直线在圆外,但是答题需要写出确切的答题步骤才能得分。这时就需要有“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辅导——以数解形:通过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距离比圆的半径大即表明直线在圆外。这是最基本的用“数”“形”结合方式解答圆类问题。为更为详尽的说明,下文将针对对“数”“形”结合法速解解析几何圆类问题作出例题说明:

例题1:已知曲线y=1+√(4-x2)与直线y=k(x-2)+4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析:将曲线y=1+√(4-x2)变形,得x2+(y-1)2=4(1≤y≤3),可知曲线是以点A(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但是值域y要大于1,因此是上半圆;

直线y=k(x-2)+4过定点B(2,4);当直线绕点B按顺时针旋转至直线与圆相切,当直线与圆的一个交点在弧线MT之间都满足题目要求,符合题意;

而交点M在直线y=1上,因此可算出M点的坐标,即M(-2,1);

直线BM可用点斜式法计算出来,例题1kMB=3/4,即点M到点A之间的距离等于半径;

列等式∣1+2k-4∣/√(1+k2),可解得kBT=5/12。因此,k∈(5/12,3/4]。

(二)解析几何不等式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法解决解析几何中的不等式问题主要是将原不等式化解,通常能化解为某个曲线方程,然后将曲线方程在数轴上表示,注意计算过程中值域与定义域,然后几个图形的交集就是该不等式的解集。

三、结语

基于上述可知,合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于解析几何的答题速度与准确度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减少运算量,还能显著节省答题时间,提高解题正确率。

高中数学考试中常用三种解题技巧

一、“构造法+函数法”的结合

而且本题还可以从另一个思路进行解答,就是运用复数模的概念,将相联系的数据和看成一个模函数,仍然可以得到所求的结果。

二、转换法

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的方法,也是数学解题技巧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方法,能将复杂的题型辅以转换的功能,成为简单的、易被理解的题型。比如,一个正方体平面为ABCB和A1B1C1D1,在正方体的棱长D1C1和C1B1分别设置两点E和F为中点,AC与BD相交于P点,A1C1于EF相交于Q点,求证:(1)点D、B、F、B在同一平面上;(2)如果线段A1C通过平面DBFE,交点到R点,那么P、R、Q三点共线?

解题(1):由题可知:线段EF是△D1B1C1的中位线,所以,EF与B1D1平行,在正方体AC1中,线段B1D1与BD平行,相应得出:线段EF与线段BD相平行,由此得出线段EF和BD在一个平面,所以可以求得点D、B、F、E在同一个平面。

解题(2):假设平面A1ACC1为x,平面BDEF为y,由于Q点在平面AC,所以Q点也属于平面x,为x和y的交点,同属两个平面的点。同理可得,点P也属x、y的公共点,而R点是平面A1C与平面y的交点,所以,可以得到P、Q、R三点共线。

三、反证法

任何事物的结果有时顺着程序去思考,往往不得要领,倘若从结果向事物开始的方向或用假设的反方向去推理,反倒会“一片洞天”。数学解题技巧也是如此。首先,假设命题结论相反的答案,顺理演绎地解答,得出假设的矛盾结果,从另一侧面论证了正确答案。例如,苏教版教材必修1《函数》章节,已知函数f(x)是一项正负无限大范围内的增函数,a、b都为实数,求证:(1)假设:(a+b)≥0,则函数式表示为:f(a)+f(b)≥f(-a)+f(-b)成立;(2)求证(1)问中逆命题是否正确。

解题分析:(1)因为(a+b)≥0,移项后,可得:a≥-b,由于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则:f(a)≥f(-b),又(a+b)≥0,移项后,可得:b≥-a,f(b)≥f(-a);两个方程相加,得:f(a)+f(b)≥f(-a)+f(-b),由此证明完毕。

解题(2)分析思路就是由(1)中得出的结论f(a)+f(b)≥f(-a)+f(-b),反证得出(a+b)≥0是否成立。于是,我们先假设(a+b)<0成立,那么,移项后,分别出现两个不等式函数,即:f(a) f(b) 四、逐项消除法(也可称:归纳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数列前项与后项进行规律查找,逐项消除或归纳合并的方法去求得答案。在苏教版必修5《数列》章节中,有一道习题为:求:1/2+2/3!+3/4!+4/5!+5/6!+…+(n-1)/n!的和;

解题分析:这道习题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递增的集合,那么,就可以运用求和的公式,转化为:Sn=1/1-1/2+1/2+1/3+…+1/(n-2)!-1/(n-1)!+1/(n-1)!-1/n=1-(1/n)的形式进行解答,使解题的速度效率提高。

数学解题方法多种多样,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不但可以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通过发散性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成为万变的花筒,神奇又有趣,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善于思考,细心观察,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既锻炼了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练就了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敢于放手,勇于让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开放性教学成为基础数学教育,数学中考题型教学,数学教学改革及研究的一个热点。开放性试题具有不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索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点,其答案也具有不固定、不、不必、不确定、不必有解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是要精选例题,以启发为主,精讲精练,多引导、提示,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探索,全面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其思维品质。

如初三代数中有这样一道题,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解析式为?摇?摇?摇?摇?摇?摇(只写一个即可)。此题结果是不的,但条件只有两个:①符合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经过点(1,2)。对于符合条件①的只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所以可设出它们的解析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得到y=2x,y=x+1,y=4x-2等形式。

加强思维训练,分析整个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

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总结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乐于处理问题,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多引导,多给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机会。

如:在有理数一章复习中,可以提问:“结果是0的概念和法则有几个?”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到以下几种答案:①0的相反数是0;②0的绝对值是0;③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是0;④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⑥几个有理数与0相乘得0。这样学生对0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2数学思维的培养

加强反思,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在反思之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对预习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之中更加有效地开展相关的预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相关的问题。教学分析阶段的反思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完善有巨大的帮助。对训练阶段进行反思,则会让学生在回顾某一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温习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思考中找寻出某一类题型的解答技巧和具体方法。所以这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分析教学中例题是借助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来完成求解的,在反思之中,首先学生就会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每件进价为8元、售价10元,一天可销售出约110件,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这些条件如何与要求的最大利润联系起来,在分析阶段中的“五步走”,每一步之间的关系都是层层递进的,是一个非常缜密的逻辑思考,最后寻找出“0 在这样一个与反思相关步骤的基础上,看似学生是对这道题目进行温习,其实是对有关二次函数的具体运用的总结。而学生一旦发现这个规律,就会发现其实有关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其一般的解题步骤是:明确已知条件—确定需要求解的问题是什么,是求最值还是其他—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如何进行联系—潜在的既定范围是什么—根据所有挖掘出来的条件列出解析式进行求解。

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之中,要将知识深化并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应该在例题的讲授上注意教学方法的逻辑层次性和注意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及思维进行培养。

教师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对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加强。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环节,教师也可以采取引导式问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3数学思维的培养

重视实践操作,培养主体探索能力

操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障碍,获取他们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时,就让每位学生剪下一个圆形纸片,自由的去折,在折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不断操作,自然而然得出了正确结论,不仅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而且学生学得主动,真正的把社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体的知识。又如,在进行“28+7”的口算教学时,切实指导学生操作。“8根小棒+7根小棒满10怎么办?”注重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小棒的表象概括出口算方法,主动理解算理,形象直观,效果好。还着重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算理,使操作、思维、表述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内化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探索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激发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主体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他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口算,笔算,估算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不设标准答案,鼓励求异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在教授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时,鼓励学生尽量列举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或是自己身边的事例,但不少于3个,且不能是同一个事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对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更加领会。

篇8: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和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作 者:张磊  作者单位:邢台市桥东区南园路小学,河北邢台,0540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3.5 关键词: 

篇9: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探讨

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探讨

强调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介绍了塑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总体策略及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作 者:何建新 尹志刚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理学院函数与代数学教研室,江西・九江,33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创新思维   大学教学   猜想   发散思维  

篇10:立足数学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立足数学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立足数学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作者/陈蓉蓉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头脑风暴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所谓的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创新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项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每个都打造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以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借头脑风暴法,调动创新意识

头脑风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把别人的观点与你自己的观点合并,以产生一个新观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实施头脑风暴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时,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围绕着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下面以《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我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我让每个小组就y=ax2的图象特点(开口方向,定点位置,开口大小等等)进行思考,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在观察小组讨论情况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片段如下:

生1:假设a=1,利用描点法,画出y=x2的图象,发现开口向上,顶点是(0,0)。

生2:假设a=2,也是利用描点法,画出y=2x2的图象,开口也是向上,顶点也是(0,0)。

生3:假设a=-1,同样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在(0,0)。

……

该组小组长引导:我们将上述假设的图象绘制在一个图上,比较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过(0,0),而且,随着a的值的增加,开口越小。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过(0,0),开口大小随着a的减小,开口越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倡导一题多解,发散创新思维

所谓的一题多解就是指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练习题的需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找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解答下面题:在△ABC中,点D、E在BC上,∠BAD=∠CAE,∠B=∠C,求证:AD=AE。

解法一:∵∠B=∠C

∴在△ABC中,AB=AC(等边对等角)

又∵∠BAD=∠CAE ∴△ABD≌△ACE

∴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解法二:∵∠B=∠C ∴在△ABC中,AB=AC

∵∠BAE=∠BAD+∠DAE

∠CAD=∠CAE+∠DAE

又∵∠BAD=∠CAE

∴∠BAE=∠CAD(等量代换)

∴△BAE≌△CAD(角边角)

∴ 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使学生在正确地寻找解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采用一题多变,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一题多变,可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灵活解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一: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二: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要让学生在一题多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创新,学会举一反三,最终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不难看出,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鄂群兰。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09)。

[2]武清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六中学)

篇11: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任树梅  作者单位:康王中学,湖南,岳阳,4140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6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初中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  

篇12: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江西 信丰 ●朱善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突出研究性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形式,人文性则是它的内容,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判断。因而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更应广泛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培养寻求变异, 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因为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半。要改革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渠道,改变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当学识渊博,他永远都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着,汲取社会的、人文的、科学的新鲜知识为自己“充电”。所谓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教育要创新,要促使人的现代化,教师就必须先实现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开拓精神,首先自己要有进取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教师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性,首先自己要有独立意识,而不是唯书唯上,人云亦云;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首先自己要有主人翁态度,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创新

敢于求异,这本身就是创新。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提问式必不可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为学生提供释疑解难的机会;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都强调教师解惑的能力,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善问的机会,如朱自清的《春》里有一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本来“嫩嫩的、绿绿的”是用来修饰“小草”,作定语放在“小草”前,怎么放在后边?当我们从母语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解释是强调定语体现春的特征时,相信学生也会释然。因而要多思考,多提问,引导释疑。《学记》中有“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循序渐进”等,语文教师应充分掌握这一特点,借助语文教科书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长处。毕竟,“授人以鱼”远不如“授人以渔”。善于质疑,思考是必备的能力。

三、进行课外实践教育,拓展创新教育资源

实践是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可创办学生文学社,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学生有多种载体,但教师人格力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生命融入事业之中,生命与使命同行,人格就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信丰县第四中学)

篇1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苏 徐州 ●刘玉云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拓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多培养一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与想象几乎是人类所具有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之所以格外富有创新性,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可是,现在的不少孩子,在枯燥、呆板、严格、规范等各种规则的束缚下,在机械重复地训练下,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下,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制约。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新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孩子们。

教师要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在爱的阳光下,消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引发其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新心灵才能被唤醒,才能诱发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唯有如此,孩子那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创新的首要备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潜能,激活思维。这样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投入时,即使是重复别人的活动,也必然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因素。

我们语文老师要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些,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2. 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我们的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如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等,这些充满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假如你就是调达,你会怎样做呢?”大家激情飞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都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懂得“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3.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奇思妙想,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习作练习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后,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葬礼是在1986年举行的,那塞凯达斯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问题一提出,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想象:“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瀑布应该怎样?”学生经过思索之后,有的说瀑布可能消失了,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有的却说葬礼唤醒了人们,人们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瀑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气势。通过续想,尽管学生的答案不一,但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意境,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意识。

学生在平时已读过不少的科普、科幻作品。习作课上,我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大胆地展开想象,撰写了《美好的未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海洋里:五十年后,孩子们驾驶着宇宙飞船到太空自由自在地游玩,以光速飞来飞去……通过幻想、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想象空间,以读写实践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课内的阅读、作文训练固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仅凭借40分钟的小小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拓展,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大量阅读、学习课外书籍,边读边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同样,课外的语文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学生爱看新闻、听新闻,每周收集新闻成了孩子们的乐趣。从收集到编辑直到召开新闻发布活动,都由学生“一手操办”。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当主角,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如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诗歌朗诵会,小记者采访活动等,从提出整体设想到推选主持人,都由学生提出方案,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协助。这样,从策划、组织到具体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商讨决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能成功。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如果这样,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乡西大吴小学)

篇14: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我教有关空气的那几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顿时,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

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例如在“风的形成”一课的导入新课一环中,我增补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的上方动起来了,都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的空气使纸蛇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饮料罐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

[1] [2]

篇15: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另辟思维蹊径 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中,允许学生“存异”,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教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论,提出新见解.例如我们以前弘扬“小草”精神,因为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满足于“无人知道”表现出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的传统意识.

作 者:孙秀莹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桃花小学,山东,枣庄,27710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谈成人教育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如何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

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网友来稿)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网友来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的转变性分析探究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2023-04-05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2022-08-24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精选集合2022-06-30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2022-08-25

初中教学教育论文范文2024-01-10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2024-05-21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023-01-04

二年级上册美术的教学计划2023-01-30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2022-12-08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2022-12-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