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

时间:2023-01-25 07:35:04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精选18篇)由网友“blovedream”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

篇1: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

[论文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高专语文课程边缘化处境依然不容乐观,淡化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还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语文教学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本文在探讨现行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建议。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教学型办学机构,承担着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素质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高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顺应这一改革大潮,注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及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为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

一、通过语文教学提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高职高专语文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支撑和保障的作用,能够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问题。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此外,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也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是社会现实条件下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的设置情况十分随意,不禁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语文还没有被明确定为文、理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往往是是否开设,以及开设多少课时均未规定,许多院校只有文科类专业开设一学期,理工科专业根本不开设。一旦高职高专院系要压缩课时,停开课程首选的往往就是语文课程,有的院校甚至连艺术类专业都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归根究底,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根源还是在于高职高专校、系领导对语文课程和教育的不够重视和缺乏支持。

2.高职高专语文教材内容的脱节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在学习中很难让学生和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教材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更是微乎其微,语文能力的训练未能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未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及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甚至十几年来,语文教材一直采用“文体单元式”的编写方式,即按文体为主线编排成若干学练单元,再兼以各种阅读写作知识于其问,这种编写体例过多强调了单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与同属高中阶段的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无本质区别。

3.高职高专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高职语文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其基础性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则处于支配地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接受的是现成的知识,承受了他人的观点,失去了自己的体验,丧失了自己的创造,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被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4.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的缺失

因为学校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随意开设甚至压缩,不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没有积极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只是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此外,随着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人文课程老师有限,一个人往往要同时跨几个专业教学,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各个专业的差异。甚至还有的教师基本上承袭中专或高中的教学方法,或者把它上成了大学中文专业的压缩课,使得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1.学校和相关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高专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长远目标考虑,给予语文教学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政府则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或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与探讨,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规范和统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步伐,这样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会迈得更稳、更快。当然,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结构、学生组成等都存在很大不同,在改革过程中不可能干篇一律,但是,总会有一些共性或相通之处,例如,语文教师通过参加类似高职语文教育研究会之类的组织召开的年会能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政府应该通过相应财政政策给予此类组织以财政支持。

2.结合教育特点编写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教材,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应该打破长期以来“文体单元式”编写体例,在职业素质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新型高职高专语文教材,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例如,可以在教材编写中加入丰富的古今中外大名篇名著,如《红楼梦》、《悲惨世界》、《悭吝人》以及《威尼斯商人》等,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获得人文精神的陶冶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其次,还可以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力求突现专业特色,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校本教材。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编写《旅游地理》等语文教学辅助教材,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基本概况,传授和研讨旅游景观的欣赏手段和方法,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门高职高专语文选修课。

3.科学大胆地构建现代高职专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运用读与讲结合、读与写结合的教学法、组织学习小组学生互帮互学交流法,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法,排练话剧演练法等等,还可以增加一些讨论研究课。讨论时可采用设置情景等不同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的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了《金陵十二钗》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任选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位,分析其性格和命运,然后撰写读书报告,甚至还可以组织班级小型辩论比赛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此外,在高职高专的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鼓励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倡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尽最大努力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安排充足的实践练习,如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撰写景点解说词,进行现场讲解,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结合某大型旅游活动创作广告词,并策划营销方案,向外来客商介绍推出当地的旅游资源等等。

4.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

为了贯彻职业素质为本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高职高专语文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有现代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的业务能力,对不同市场,不同职业,不同行业在职业素质的内容和标准上的共性与个性也要有所了解。语文教师还应爱岗敬业,熟悉职业规范,具备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书育人意识,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并能够时刻以自身优秀的职业素质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此外,为了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语文教师应培养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性课题的能力。平时语文教师也要特别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将之融入课堂,还要把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并组织一定的应用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力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新世纪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开发出理藏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所有潜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理性思维,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丁具和简单的岗前培训。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有意识地向这方面渗透,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形成学生的职业素质。

篇2: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

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

一、如何理解细节教育

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使得现代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人性化。“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职场的一句流行语,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细节对他人、自身和企业形象的影响。细节是指细小而又具体的事物、事情、环节或情节。正是因其小而常常被人忽视,因其细而使人感到繁琐,不能长期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不向我们昭示着点滴细节的重要作用。细节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传授给学生宏观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技能外,还应从职业角度引导学生形成对工作过程中细小环节的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细节观念。它是课上与课下、系部与学校、个体与全员、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行业相互努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二、行业特性决定了专业的细节教育不可忽视

国内著名的金陵酒店管理集团有一句名言,“酒店无小事,做不好小事出大事”,一句话道出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谛。酒店服务作为一种客我之间高度接触性的行业,服务人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客人的感受,决定着客人对饭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评价。而且因服务的同步性、不可重复性、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饭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时刻为客人着想、为饭店着想的意识,才能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给客人以惊喜,为饭店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为客人整理房间的过程中,能从枕头的折痕中判断出客人觉得枕头矮了,再为客人多加一个枕头;在客人第二次蹋进饭店大门的时候,能准确地叫出客人的名字……,诸如此类的细节服务每天在不同的饭店发生,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折射出饭店员工至真至诚的服务精神,以客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如何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下列情景的出现已不足为怪:乘坐电梯时,特别是上下课的高峰期,同学们一拥而入或而出,丝毫不懂礼让;见到师长视而不见;进入实训场所,大声喧哗,自身物品胡乱摆放;上课迟到时有发生;从诸多对从事酒店行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他们在环境适应、服务意识、心理承受、吃苦耐劳、自我约束等方面与现代酒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现状的存在有的看似细节,不足为道,但是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展示了学生的内涵和素养,体现着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主动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注细节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实施细节教育

素质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几方面构成。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的.实训室,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教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传授,更重要的在于鼓励与引导,如何将细节的重要性深入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精的态度意义重大。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和指导是一项重要的课前教学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形象的要求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学生按规定扣除日常考核分,并予以正确的指导,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管理能力。

上课时使用手机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借鉴行业企业对员工手机的管理办法,为各班配备“手机保管箱”,课前要求学生统一将手机放入保管箱,并进行执行情况的考核,此举有效解决了手机困扰问题,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家长的肯定。使用电子文件上交作业,如PPT、WORD文档等形式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同学完成的电子作业在字体、格式、排版、美化等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而行业企业对文件的规范化和美观性要求很高,也兼具节约的成本意识。所以,每次作业上交后,任课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逐步提高学生电子文档的处理能力和审美意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正如许多实习和毕业生所言“我们对自己制作PPT的水平很有自信,因为在校期间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训练和指导,制作水平和表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细节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每位教师的心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二)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本专业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双证课程体系,实训、实习课程的比例达到60%,学生许多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养成正是在校内外的实践环节中形成的。以校内实训为例,学生进入实训规定必须按规定着职业装,提前到岗做好实训室的环境卫生和物品准备工作,清点上课人员,完成自查后向实训老师汇报班前准备情况,教师再进行检查和考核,与现代酒店业的班前准备工作和班前会的要求相同。实训过程中,学生应遵守实训室的管理规定,不得大声喧哗,文明操作,安全操作,不得故意损坏和破坏实训用品用具。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按照实训室卫生清扫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环境卫生的整理工作,填写使用记录表,做到“清洁、有序、定位定量”。

在整个实训环节的设计、实施、考核过程中完全从职业化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综合素养。校外的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接触和感受职业工作的过程,实践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合作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同时也影响到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评价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取向。因此,校外实践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度和投入度最高的部分。新生进校后便邀请行业专家、技术精英、实习生、毕业生到校开展行业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即将进入实践岗位前再进行校企对接,让学生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岗位要求、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学生实际到岗后开展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沟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及时解决岗位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传统节日、寒暑假期间,系部领导带领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等深入实习基地看望和慰问学生,用真情去感动和感染学生,将真情运用到对客服务过程中,此举受到了所有合作企业的赞赏,也增强了企业对实习生管理的重视程度。7月份,本专业派出了20多名学生到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酒店接待任务繁重,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务,获得了酒店与客人的高度认可,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共收到客人的感谢信43封。

(三)在学生管理中渗透细节教育

除在教学和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细节教育外,本专业亦将第二课堂和学生宿舍管理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培育基地。听讲座是本专业经常开展的一项素质拓展活动,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缺乏记笔记的习惯,往往是讲座结束了,学生也睡醒了。针对这一现状,本专业加强对听讲座的要求与管理,统一印制“听讲座笔记”,将听讲座的出勤情况、内容记录、心得体会都作为对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考核内容,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仔细记录、比较反思、尊重守时的职业习惯。宿舍作为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借鉴行业企业常用的“六常管理法”,开展学生宿舍“定位定量法”管理。制定统一的物品摆放标准和卫生清扫要求,拍照上墙,便于操作和对比,每天检查考核评比,按国家星级饭店的六个不同星级进行表示,作为学生各项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

经过长期的实施推进,学生宿舍的文明整洁程度大为改观,学生也逐渐从不自觉进入到自觉状态,形成了每天按规范标准整理宿舍的良好习惯,卫生意识和审美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也为日后从事客房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受到校企合作单位的好评与赞叹,许多企业认为“从宿舍管理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高”,还将此法运用到饭店员工的宿舍管理中,实现了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教学、实践和管理的多方努力,学生对细节的重要度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认识到细节对自身的发展、职业岗位的要求关系重大,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能够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讲究文明礼仪和自我管理,主动为他人服务。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时刻关注客人的需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务,踏实做好每项工作,不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教育权威调查机构麦克斯公司在对学院届毕业调查中显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对口就业率为69%,居全院近40个专业之首,流动率为40%,为全院最低。上述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高、就业流失率低等一系列特征。

篇3: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背景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80%以上企业选择用人时,首先关心高职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大部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企业建议高职学院在培养人才时,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的开展要贴近职业文化。

企业对人才使用上有五点担心:沉不沉得下心,留不留得住人,做不做得了事,吃不吃得了苦,能不能合作共事等。

这些要求都是对职业精神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设计思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

为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与劳模育人基地“双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每一年都把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精神培育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劳模精神育人的目的。

学院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上海铁路局、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上海铁路局客运段、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稳定的劳模育人基地,使学生三年都可以在劳模精神感召下提高职业素质,着力打造了“德育导师,专业导师,就业导师”为一体的劳模德育导师队伍。

1.校企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

根据本专业“三师并行、岗位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线岗位群,总结一线岗位群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继而提升为“劳模精神”。

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培育“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校企架构“四轴联动”下“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

提升的学生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表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而这种作风和行为习惯是在训练或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良好行为习惯靠严格养成,或者说靠严格训练得来。

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有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就是从平时认真严格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

其实良好行为习惯训练或养成的过程,是这些良好规范内化成观念,再由意志把这些观念外化成行为,以形成习惯和文化的过程。

要使这样的训练或养成富有成效,过程是艰苦的,要求是严格的。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例如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精神:一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二是尊客爱货的服务精神;三是遵章守纪的法治精神;四是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深圳地铁的企业精神为:“铁魂”精神———铁的意志、铁人品格、铁的纪律、铁军行动。

上海地铁企业精神:以责为先、以诚取信、以才而立。

南京地铁企业精神:奋斗、奉献、向心、向前。

现代素质教育观强调,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序。

我们今天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就是对学生明天负责,从本质上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大爱。

只有那种没有爱心的学校和教师,才会对学生不问不管,放任自流。

正因为如此,学院的从严管理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长及学生的认同。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围绕轨道交通行业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铁路、地铁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构建“劳模精神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熏陶、职业综合能力提升”等“四轴联动”下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四轴”中的每一轴都要通过校企合作的相应课程体系实施和第一、二、三课堂活动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三年三阶段,层层递进,使学生从职业启蒙到职业意识的培养,再到顺利毕业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劳模育人的目标。

三、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

1.第一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一条主线:劳模精神认知,劳模精神教育,劳模岗位实践。

第一年:入学教育劳模第一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专业认识”,劳模精神教育的专题活动(理想信念教育),观看劳模宣传片等。

第二年:开设“体验式”企业实践课程,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管理。

聘请劳模担任德育导师,观摩上海地铁“羽翼杯”3D之星选拔赛等。

第三年:在劳模岗位上实践,注重对学生劳模精神的“爱岗、敬业、严谨、奉献”的劳模品质,以及“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的新时代的劳模精神的培育。

2.第二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通过与铁路、地铁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春运”、“春游”、“暑运”等时节的工学交替,培育学生“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第三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大讲堂、铁路、地铁2号线车站志愿服务、社团建设等,达到对学生基本人文教育、专业人文教育,到特色人文教育的培养。

4.第四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职业岗位体验性实习(“春运”2周),感受企业职场氛围。

第二年:学习专业知识,专业顶岗实习(“十一”黄金周、“春运”2周、“春游”周末“、暑运”售票实践(两三个月)等,掌握企业职业规范。

第三年:毕业设计,就业顶岗实习(4~6个月),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四、结语

总之,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着力点,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实效。

作者:张桂华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篇4: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高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导致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不少高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因素少,导致学生在道德素质上的缺失。

(二)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周期长。

旅游专业是新兴专业,尤其在中国发展才20多年,不少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少,名师更少。

近年来,虽然有一批旅游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高等职教队伍中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方面仍需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学校很少为年轻教师提供外出实践机会。

再者,教材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慢,与现实、实践严重脱节。

(三)教学模式僵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并且存在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等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作为主讲,机械地灌输学生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断降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大部分教学只是偏重理论教学,轻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

(四)重视知识技能培养,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长期以来,旅游专业方面的高等院校注重的是传授旅游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即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从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技巧和管理能力。

而几乎没有学校设置与旅游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无形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一种或有或无的边缘地位。

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旅游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比较狭隘,职业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目前旅游行业中出现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知识技能教育不能取代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旅游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道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未来旅游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高等院校旅游职业素质教育的培育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旅游业在人力资源上总体供不应求,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更是短缺,这就要求高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育上适时调整目标,使得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高校旅游专业在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旅游专业定位的同时,也应突出自身特色,灵活教学,针对目标市场培育目标人才,如为特定的旅游市场制定教学方针,培育其指定的专业人才,可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都有一定要求,而我国目前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缺少“双师型”人才。

因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其实践经验的培养。

学校可定期选送部分优秀新教师到旅游行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管理人员为实践指导教师,以弥补专业教师从业经验的不足。

(三)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学校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结合,去粗取精,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

此外,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服务性专业,在课堂教育之外,学校应积极创造学生的校外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接触、感知旅游这个行业,让其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自觉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旅游专业学生是旅游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旅游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言行不一、强迫消费、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健全旅游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作者:罗杰 单位:西南大学

篇5: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化

(一)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作用

在整个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决定思政课程学习效果和影响的主要因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掌握熟悉透彻,还要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和具有创新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周全的教学计划,学生接受的信息和对内容的理解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要着重注意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积极性不高,对理论学习接收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务必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内容实用易懂,而非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将教学内容简化、易化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无法对学生群体产生积极有益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训练也无法产生帮助。在遇到相似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逐步渗透,让学生由浅及深的接收理解知识点,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事例,或者社会新闻热点等等,积极开展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二)高职高专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和接收的群体,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的提升程度。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指导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思想观念。在进行思政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是决定自身思想、品行修养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除了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知识储备外,还要学会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主动,活跃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目标。思政教育作为一切知识教育的基础,其对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以身试教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思想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个体的理性和感性的活跃思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而教师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组织和积极引导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化、主体化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与学生、教育与学习之间置换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般居于绝对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收。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而造成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这种不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时代下的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在现代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时刻以对方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进行思考。教师要以身试教,学生也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地位。这种双方互置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利益,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学习榜样、提高修养。两者思考角度互换的好处在于双方能够对各自所处的环境更加理解,也能发现很多难以浮现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想效果。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灵活多变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制定规范的课程计划,是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基础工作。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把基础的课程工作做好,才能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规范的纪律和管理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打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但是,课堂纪律和管理形式也不能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使之丧失课堂活力和自主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要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表现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引导作用,不断激励落后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进行分类教学,分成不同的学习课堂小组,实现最优化学习方案。

(二)课堂教学内容精准贴切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解读和理解上级发布的各种政策方针。所以,传授这些知识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结合社会新的政策和指导思想,教师在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传达。学生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转化为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涵养,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良好的思想觉悟,让学生能够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将理论知识深入生活、应用到生活中。

(三)课堂教学语言雅致幽默生动

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学语言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引起学生共鸣?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几个基本的要求:第一,语言的表达要优雅,同时成为德行标杆。但是有时候优雅的语言表达往往太过于抽象,高职学生的人文知识并不是很丰富,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很好的与之相匹配,所以雅言需要一定的润色、包装之后,才能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韵味。教师要做到雅俗同步,俗为辅助,在课堂教学的表达中灵活应用。第二,态度而表现要严肃,时而幽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庄重,老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嬉戏为之,自始至终的言语表达要体现出一种严肃的神情。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太过于严肃就会使得学生觉得老师呆板,就会跟学生产生距离感,很难达到心灵共鸣。因此,某些严肃的表达就要夹杂一些轻松愉快的言辞,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第三,语言表达要贴近生活实际。教学切入点可以选择位学生热切关注的生活点,课堂上使用的人或事的素材尽量是学生们能够观察到的或者体会到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目标要实现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高职高专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有:第一,问题导入法。上课之前教师备课过程中要设计好课堂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以问题作为课堂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讨论,再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评,此过程中可展开讲解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目标,以此为课堂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案例教学法。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比较贴近教学内容的生活例子来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案例中提炼、探讨理论知识并展开各自的论证过程,这样就让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第三,就是积极讨论。前面所述的两种方法以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注重的共同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课堂教学的内容。PPT要做的惊精致美观,使教学内容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视频资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包括画面、故事情节等,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或者总结性的作用,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一)推行免试制度

思政课推行的免试制度是对于在课堂以及课后表现优异的学生,其不用参加期末考试就能给予相对较高的考核分,这项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此项制度必须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有一定的名额限制,确保评选的过程公开公正,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评判的标准中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可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听课的态度等方面入手进行评判,这是得到免试资格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竞争的画面,使得课堂的氛围更活跃,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免试的制度实施一定要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一步执行,每一位学生的评判都要有相应的事实依据,这样才能让这种制度在学生之间树立起一定的可信度,从而实现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最终良好实现教学目标。

(二)强化平时考评力度和评分比例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这种免试资格,对于没有免试资格的同学那就需要就参加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应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还要额外加上一些平时课堂的考勤等因素,比如课堂记录的遵守情况、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基本教学要求以及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学生日常言行和综合表现

思政教师对于学生的评判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向辅导员了解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寝室生活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开展思政课的目的并不是说学生要得到多么好的成绩,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参考,关键还是在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知识,是否自觉地运用到了实践中去,日常生活是否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此外,教师更需要跟踪调查,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想观点,判断是否思政教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和启发。思政的教育不能追求一时的华丽,要慢慢推进,让学生们慢慢体会、理解,引起其内在的共鸣,从而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范清义.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职业精神价值的思考.普洱学院学报.(6).

[2]郭巍巍、郭航.基于“互联网+”语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

[3]姜军保、陈义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4]莫俊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基于协同论视域.北京教育(德育).2016(12).

篇6:职业素质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素质教育

一、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能力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而更多地体现在职业能力和就业态度之中。

在经济迅速增长、技术迅速进步、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的当下,毋庸置疑,用人单位对于聘用人才的挑选将更加严格。

因此,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只有依靠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职业素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技术、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职业的转换越来越快,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

而职业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质进行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和科技发展,使职业内涵趋向于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而技术进步又导致简单工种向复杂工种发展,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迅猛发展,使学习由原来的终结型向终身型转化,而竞争机制又促使一元型职业向多元型职业转变,这就要劳动者不仅要有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因此,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能使劳动者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应有的经验,还能使劳动者建立克服困难的胆识和信心,养成勇于实践和创新创业的主动精神。

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

本课题组在对设计公司员工进行访谈时,他们对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提出了一些看法,十分中肯。

有的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能力,如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其专业技能之所以不突出,主要是所学的专业软件和其他专业没有太多的不一样。

有的认为,由于自我认识的不足,导致许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没有在学校中养成,如许多学生毕业时,还未能体会到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有哪些;许多学生上岗时,才知道没有很好地进行所学专业的素质训练。

2、职业素质教育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

一是职业素质教育缺少整体的计划和安排。

如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只偏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虽然开设了“两课”和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第二课堂也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仍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和得到具体落实。

二是职业素质教育没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就业需求。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从追求升本科转变到以就业为目标上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熟悉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的教育教学都没有从这个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还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三是传统的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涵盖职业性特色。

如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虽然以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内容为主,但职业针对性不强,难以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

3、职业素质教育没有涵盖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原则上讲,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只有长流水、不间断,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目前,高职院校只重视一年级的活动开展,不重视或弱化二三年级的活动,认为大三就是找工作,忽视了就业前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如职业道德中的守时教育和诚信教育等。

4、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全员参与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职业素质教育往往是学工部门的事,一般由他们组织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而其他老师则上好课就行了。

于是,部门之间各行其是,互不往来,这种缺乏全员参与的作法,如何能达到深化职业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一是以严格的日常管理为抓手,强化诚信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加强考勤管理,严抓学生的上课、参加活动的考勤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比较散漫,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除掉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这对于促进他们养成守时观念,更具有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教育,让学生认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按规则行事,出现违纪违规时要严格处理。

通过这些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守时、守规中,逐步增强诚信意识。

二是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平台,推进学生的诚信教育。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往往无法受到监控,无法保证他们作品的真实性。

为此,可以安排“诚信应考的承诺签名”“抄袭作品就是小偷”“敢做敢当”等专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促进他们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

三是以建立档案为保障,推进诚信教育机制的建立。

艺术设计专业和会计专业一样,如果诚信意识淡薄,弄虚作假,就会影响到他们是否能成功就业。

从这一点出发,从入学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档案包括如下内容:学生考勤情况、学生考试有无作弊情况、学生违规违纪教育和处分情况、学生作品诚信比赛情况等。

要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逐步树立诚信档案的权威,以此成为企业录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以适应社会为目标,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首先,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和心理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普查,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普查并做好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

其次,开展“共同进步”活动,促进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共同进步”活动是一种以小组或宿舍为范围开展的每个星期或每个月的谈心活动。

通过这种有目的地谈心活动,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克服盲目自大的缺点。

第三,开展“挫折教育”等团体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引导人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追求得到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人变得消沉,情绪低落。

因此,正确应对挫折,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防止和克服消极情绪,正确地面对人生、社会和工作。

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加强适应素质培养。

其一,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开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拓展的引导,让学生千方百计地争取社会实践的机会,努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中,以较为硬性的规定,组织和设计各种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

如班集体、系学生会组织的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小品晚会、主持人大赛等活动。

其二,以实践学分为教育机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单靠引导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应该要有制度的约束。

在学分制中引入实践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取得2个到3个学分,并形成相应的报告,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其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和日常训练活动相结合,推进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在大一学生中开展班级“每日一故事会”“每周一作品交流会”“每月一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趣味运动会”“表现自我舞会”“团队历奇拓展训练”等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篇7:职业素质论文

企业对职业素质要求及评价

一、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网络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电话交流,走访企业,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问卷46份。

个别访谈100多人次,主要为调研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在企业工作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召开小型座谈会5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是此次调研的重点。

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校园招聘人才资料信息和企业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来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对企业招聘人才的信息材料进行汇总整理,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是很重视的,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条件中都强调职业素质。

对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是在问卷中列出职业素质的20个相关选项,请企业根据重要性进行选择。

为此项调查问卷中企业选择情况统计表。

从以上调研分析我们可发现,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每一个职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必备要求。

从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列为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他们希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在企业走访中,我们发现企业最青睐有强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员工。

XXXX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张X,20XX年毕业后进入某汽车4S服务站做一名普通的喷漆工,他爱岗敬业,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努力钻研,两年后被提拔为车间技术主管。

第二,吃苦耐劳,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调查显示,91.3%的企业把吃苦耐劳作为招聘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许多企业在招聘面试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愿意到第一线工作?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甚至明确招聘来自农村或贫困户的学生。

如柳州天晟模具有限公司的公司负责人曾明确地对我们就业办的教师说:“你们推荐的毕业生最好是百色、河池地区的,因为那些地区的学生特别能吃苦。”同时,调查发现,企业非常欣赏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有强烈的进取心,追求不断进步的毕业生。

第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挑选人才时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把成熟的技术与成功的设计引进、消化、付诸实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问卷调查中,80.4%的企业认同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人才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

第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

调查显示,82.6%用人单位都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之一,要求个人在团队中懂得尊重他人,要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建立并维护高产出率的团队合作关系,使整合的团队能够产生最佳的业务效益。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基本道德要求。

调查显示,93.5%的企业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

第五,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密集时代,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劳动者素质的灵魂。

调查显示,78.3%企业已经把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之一。那些不善于学习,没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此外,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和规则意识、服务意识、生产现场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为了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了“很高”、“较高”、“一般”和“较差”四个单项选项,请企业给予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38%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高”;46%的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持“一般”的态度;只有12%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很高”,还有4%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较差”。

篇8: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一、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重点还是主要在体育技能的培养上,还处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目标上,和其它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培养没有太大的差距,不具备突出性。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没有足够重视高职学校的主要特色,高职学校注重实用性,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数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基层的工作,工作强度和工作要求逗比较大,因此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整体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普遍面临类型专业和工作岗位少,不能满足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所以说先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对未来的职业需求非常不利。我们借助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有93.2%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仅有34.7%的学校在近3年间进行过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的改革;在申报教学改革课题的级别上看,在省部级和厅级层面,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题仍未取得突破,而在学校层面,仅有12.4%的学校在近3年间获得过相关的改革课题;教材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没有好的教材就不能交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我们调查了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2所院校组织从事教学的教学人员自行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材,其它的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挪用国家教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进行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设置“专项+职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专项+职业”课程主要在低年级(一年级)传授基础体育教程,基础体育教程包括操类、田径类、球类等。一年级体育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入门体育课,完成过渡,对新同学的身体进行锻炼,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二年级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执业技术,在体育项目的技巧、学生的兴趣上多下功夫,表现出学生的不同爱好、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天赋有针对性的开发,重点培养优势项目。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装饰、营销、旅游等专业,可以辅修三大球、武术、游泳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添学生的自动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2.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死板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将文化课成绩提高,还要张扬高职学生个性;不仅要占有多方位、多思路教学模式,还要发掘高职学生潜能。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组学习能力,一改常态,以启发为主,硬性教育为辅,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技术动作。以往的评价方法是以考试的形式开展,用成绩来说问题,这种方式不能全面的评价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是不科学、不可取的。现阶段应开发新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的完成高职学生的评价。新评价方法应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考核重点放在集体协作情况、项目完成过程以及完成情况。

2.3创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不仅与校方有关系,很大程度上还与高校的教师有关系。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如何实施、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方法。职业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如何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技能后留有时间供学生消化、吸收。学生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方法,灵活掌握,进而增强学生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肯定的心理素质、展现自我的个性。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能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需要的有用人才。

篇9:CCU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CCU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护士;教育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集中诊治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场所,除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外,还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培养CCU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因此,C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牢固的专业知识、敏捷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是具有压力的职业[1],CCU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收治各种病情重、病情复杂的病危患者,这类患者其病死率相对较高,CCU护士护理垂危和危重患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时刻担心工作中因疏忽或差错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护士心理适应能力要学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境在紧张疲劳的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患者。在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仪器显示异常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惊慌失措,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并以自己稳定的情绪去感染患者及家属,使其能配合抢救。

2 精湛的监护护理技术

CCU的患者由于病情易变、复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就要求CCU护士除了必须掌握一般护理知识外还需掌握心血管专业知识,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特别是心电图识别能力,能正确识别异常心电图。此外,还必须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各抢救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简单的`修理,掌握各种参数和数据的正常值,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仪器设备所提供的异常现象,对病情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予积极而正确的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在平时工作中通过授课、提问、操作演示、竞赛、护理查房等方式来增强她们的紧迫感与求知欲,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病情观察的技巧,讲解护理难点及对策,在抢救时,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护士适应抢救节奏和气氛,提高CCU护士专业技能。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CCU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仪器、设备使用多,患者情绪不稳定。作为CCU护士必须掌握CCU护理特征和患者心理,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有学者提出,护士用很多时间照顾患者的生理功能及操作高科技的监护仪,而忽略对患者的基本心理照顾,通过入科时介绍患者心理需求及进行交流技巧培训,从而推行“全人照顾”[2]。应用礼貌性语言,态度温和、明朗,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安抚,使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心理上得到安慰,并给予介绍在CCU的安全性。同时给予喂水、服药、擦汗,协助承担亲人陪护的角色,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护士也应抓住时机鼓励患者,介绍抢救成功的病例,嘱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何贵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护理学杂志,,16(11):700.

2 王力,刘思文,张庆辉,等.完善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与实践.护理管理杂志,,4(4):20-22.

篇10: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摘要: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智力,其更是高职学生平常学习的重要地方。但是有研究显示,国内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且他们的学历不高,知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远远达不到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探讨,接着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对策

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人们对教育也愈发重视,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加之当前科学技术、信息、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如果只是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课下弥补,此时图书馆的作用就恰好突显出来,因为图书馆更好的延伸和拓宽职高课堂教学。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环境、方式、内容都有很大变化,这就对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提高及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每天要遇到很多教师和学生来借阅和查询书籍,作为书籍和师生的中转站和桥梁,他们的沟通能力是基础,不应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对于庞大繁琐的信息要能够及时协调。这既可以使师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产生信任,确保工作有序化,又可以提升他们自身的形象,让师生尊重他们的同时,也更加喜欢图书馆的氛围。

(二)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方面要具备敏感意识,为的是提高他们的洞察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也方便他们做好图书流通和摆列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准确为师生提供检索和咨询服务。

(三)具备对工作负责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

图书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为它针对的是为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服务,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保持一颗对工作认真的负责心。图书管理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要能够踏实的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该自己做的一定要做到,不该自己做,但是能提供帮助的,要施以援手,切实做到以师生为上,以服务为荣,能够充分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四)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能够整理图书,确保图书流通外,还应该具备科研水平,毕竟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技术和知识发展较快,图书馆藏书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具备采购新书的能力,保证所采购的图书和专业以及科研相关。

(五)具备渊博的知识

虽说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图书整理和流通,但是该工作没有字面上这么简单,要管理那么多图书,图书管理员的知识量是必须要足够的。首先,馆员对图书挂护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其次,馆员要能够灵活使用计算机办公,通过计算机来高效地完成图书摆放和流通;再次,馆员的外语水平要过关,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书不仅涉及国内的,而且很多书籍都是外籍图书,这就要求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最后,馆员要具备熟悉高职不同的专业知识能力,以便师生借阅图书时候检索和咨询。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一)实行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在很多人看来,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比较清闲,也没有很大难度,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任用要做到任人唯贤。实行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一方面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图书馆管理人员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编或者是直接制定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职业资格评定,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优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考评体系

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实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机制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危机感,促进他们能够不断加强继续教育,从而优化自身的职业素质。需要注意的是,考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尽量做到量化,以实现客观评价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三)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是闭门造车,要及时“走出去”,即定期组织图书馆管理人员到校外学习,可以去附近学校和社会图书馆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分享经验的时候,做到裁长补短。另外,也可以从高职院校以外的范围聘请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指导、开设讲座、网络教学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切实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满足其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能够积极进取,及时做出调整,不断加强学习,夯实自己的职业技能,达到服务高职师生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分析,从优化考评、资格认证、素质培训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职业素养而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汪泽泓,陈越,庄黎明.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与能力发展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6,4501:29-31,10.

[2]王月琛.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研究[N].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2:84-87.

[3]李双双,王欢庆.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33,149.

[4]冉娟.图书馆阅读推广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N].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06:27-29.

篇11:小学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论文

小学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论文

一、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素质培养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内教育理论界己经注意到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例如,赵玉厚指出:“语文学科的教育理论是由教化论、教学论、以及教导论构成的。其中,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当属教化论系统。以小见大: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戏曲或散文,这些文学对生命的礼赞。丰富多彩地描画了美的人生,其感染力量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学的`背后则是人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根据课纲规定,现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用课程时数最多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应耗用80课时以上的教学计划。因此,利用好现代文阅读,就几乎掌握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以小见大。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讲授课文《好雪片片》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对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睡态的刻画,以及老人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和为我扣子等细节描写,感受流浪老人在困苦的逆境中窘迫,能够勇于直面人生、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崇高精神,以及送他人以温暖的善良人性。再如讲授《哦,香雪》时,可以提示学生学习香雪登上火车时的果断执着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拼搏进取精神。很多课文篇目,都可以体现社会对小学毕业生素质的期望的某一侧面。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深化课文影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者本身。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培养的改进措施

简单直接的道德宣讲不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教学效果低下。并且这也会干扰语文教学本身的正常开展。要融德入文:语文教学的策略应是披文入情,以情感人,以美扬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轻德育教育的不良倾向,畸轻畸重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很多毕业生在结束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常常因为素质能力的欠缺,职业发展不能令本人和家庭满意,并且影响到他们对企业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三、结论

小学学校的语文课程,应当放在素质培养的整个框架体系中,从整体着眼,协调好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戴云刚.小学教师课堂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09).

[2]林金辉.小学学校德育课教学生活化路径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许颖峰.浅谈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活动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8).

[4]刘济良主编.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5]秦怀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6]陈若君.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学观及其启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44).

[7]王剑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篇12: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发展人的潜力、培养人的品德、训练人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落实发展的合格人才。实践证明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而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搞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应该是整个基础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素质呢?本人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吸引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知识爆炸的导火索,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兴趣。首先要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我经常用实例说明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知识,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其次是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我们可以把某些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上课时作短剧演出,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二、培养学生语感

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首先要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要经常通过默读和有表情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品味”、“体验”词语的意义和色彩、声音的选择和调配、句式选择以及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其次是词句训练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离开了语境,词语就成了没有血肉的躯壳。比如“形象”一词,仅仅死记住几种含义是没有用的,只有放到“形象生动”、“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和“人物形象”等句中,它的含义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使用。

三、加强思维训练

不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就要摒弃“注入式”、“满堂灌”教学,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

首先,最关键的要教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在每篇课文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个(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析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其次,一节课一段好的导语,不仅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他们以启迪,对课文起到纲举目张的能力。再次,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意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会调动种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

四、加强审美教育,更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要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欣赏文学作品的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在教学时,应选好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欣赏到文章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语言表达之美等等。其次是审美要和朗读指导相结合。朗读中,应让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想,理解作品的内容,想象美好意境,感知语言无穷的魅力。再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如采用扣人心弦的导语、饱含感情的范读、震撼人心的激问等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神游”其中,自己去领会、去想象、去欣赏、去品味。总之,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五、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在中终生受用。学生应养成哪些习惯?这在大纲中有具体的规定,如:阅读方面要养成默读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习惯;写作方面,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说话方面要养成“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怎样养成呢?首先要让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白养成好习惯的好处;其次是要在经常不断的读写听说各项训练中,随时警觉,强化记忆,对学生学习中每一个微小错误,都不要疏忽大意,要让他们认真对待。只有这样,学生学习中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六、及时反馈强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能力,能通过大脑反馈及时强化效果。于是我就设计了先学后教的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每教一篇课文之前,设计一些高素质的习题,让学生在这些习题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反馈强化、巩固新知。达标检测也是反馈教学讯息的手段,它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实际情况,并修正调整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形成性检测一般放在一课或一单元后进行,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在检测反馈的同时进行矫正深化。矫正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理解、纠正学习上的错误,帮助他们有效提高语文素质。矫正方式灵活,属识记一类的题目,可直接宣布答案,纠正错误记忆;属理解以上认识水平的题目,应当辨明思路,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检测、反馈强化,不但效果好,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语文教学中,要不断钻研教学艺术,更新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更上新的台阶。

篇13:高职高专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关于高职高专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成本会计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知识深奥、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既具备会计基本技能,又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本会计课程的一大特点便是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多、计算量大、计算原理简单、账务处理简便,按说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达到相关要求。但因种种原因,学生却普遍形成了成本会计难学、难掌握、难应用的共识,整本书学完后对成本会计只是个模糊的概念,难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因此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如下问题所致: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目前的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1.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明确的成本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从原《工业企业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当时采用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仅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多年来,各院校虽然更迭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其内容始终并无变化。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的制造程序、计算机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企业。目前,各种教材所描述的成本会计目标仍定位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制造环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

另外,成本会计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开展了实验室模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训中使用的实训器材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各个实训单元、实训模块相互割裂,未能体现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因而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再如实训教材多以“某某工业企业”为例,事先给出各组模拟数据,学生无需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无需进一步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故毫无身临其境之感,实训便如同做练习题,因而又缺乏实践性;另外,实训教材往往忽略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描述,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工艺流程、规模大小、管理要求等的介绍,使学生无从选择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及标准等,因而又缺乏职业性。宗旨,实训教材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2.教师队伍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是近几年通过中职转型、合并、重组而成,原中职教师也便就地直接转身为高职教师。该教师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者较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这种状况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另外,各院校新引进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是从学校到学校,其本身没有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缺乏实战经验,故而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学也犹如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多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该阶段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容量,难以体现会计树状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任课教师按照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详细讲解,重点强调,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也只是“被”学,对成本会计没有感觉,久之,则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媒体阶段使得“教”“学”双方都在机械式情况下完成,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自然难以体现。

4.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多沿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查。具体来讲,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解答要求等均取决于任课教师好恶,主观性太强。因此,试卷一方面缺乏亲情感,另一方面又难以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客观检测作用,反倒误导学生认为学习成本会计就是“死记硬背套公式”,根本难以体现教学效果。

(二)社会问题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配合。然而,现实社会中教育却面临如下尴尬的窘况: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长久以来,教育界一直忽视成本会计的教学。很多教育者往往重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学校也投入相当财力兴建财会模拟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等,而对成本会计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甚至将其视为财务会计的一个章节,故对成本会计投入的课时、精力、财力、师资等均远不到位。

2.校企交流、校企合作不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才竞争也成为企业成败的一大重要因素。企业招聘成本会计人员时通常要求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到企业后无需培训便能直接上岗;而作为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愿接纳会计专业实习生,或虽接纳,又因实习时间短,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性工作,学生自然没有增长经验的机会。此种矛盾境况,有待校企双方充分交流,广泛合作,为成本会计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三)学生的问题

成本会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本身也有一定责任,具体表现在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态度问题上。

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多数学生单纯从学习的角度上会把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看得较为重要,也愿意为此付出较多精力。但个别学生对成本会计了解狭隘,认为它就是简单的计算,枯燥而无味,因此,接触不久便失去了新鲜感,开始迷茫、麻木,课前不看书,课后不复习……态度不端正,自然就决定了他难以学好该课程。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一)大力推进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成本会计教材应在保留传统成本会计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适当增加成本会计的前沿研究成果内容,如社会责任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成本等,以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实训教材也应作相应改革,应考虑以真实企业案例为主(至少达到高仿真企业),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合编教材,使案例更综合化、一体化、典型化、实用化,以达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长实际经验之功效。

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针对现状,各高校一方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指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使教师了解经济管理一线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学研相结合工作,适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图适应社会的新改革。另一方面,各专业教师也应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把握水平、研究水平等。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才具备保障,否则,现状将仍难改变。

(二)推进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设

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声、像并茂,反映信息量远大于自然媒体阶段教学,且其直观、生动、具体、使用快捷、方便。该系统应以菜单程序式进行,严格各个成本费用项目的先后顺序并固定到菜单,以树状结构反映成本会计涵盖的内容,让学生对成本会计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形成系统的逻辑。

(三)推行差别化教学

差别化教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不同层次、不同潜力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对基础薄弱者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等者采用“重基础、慢变化、多练习、抓协作”,对优秀者采用“高起点、小综合、引导学、促能力”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此举符合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可有效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现象,极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推行模块教学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优化,打破传统的教学标准和顺序,按照成本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模块进行教学。通常,可将其分成如下模块:一是成本及成本会计基础概念、基础理论;二是料工费(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执照费用);三是辅助生产费用;四是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核算;五是完工产品与产品间费用分配方法;六是成本核算方法;七是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任课教师应按此模块恰当选择实例,辅以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通过深入浅出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各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五)运用学习维度教学模式,辅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提出的一种应用性教学理论。该模式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其理论包括:维度一:态度与感受;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三: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四:有意义的运用知识;维度五:生产性的思维习惯。其中第一和第五维度是任何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另外三个维度是学习中进行思考所必需的,五者之间是一个互动循环、彼此影响的过程。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该教育理论,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可按照维度顺序,依次构建维度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度二:案例实物教学;维度三:单项实训;维度四:综合实训;维度五:专业实习、学习总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技能与思维过程紧密结合,进而完成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容忽视。通过课堂实训、实验室实训,学生毕竟缺乏真实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力度,选择较有代表性、有不同管理特点、有不同工艺流程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同时,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具体工作,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梳理,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

(六)稳步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化及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的发展,又要求各部门能快捷的导入、分享会计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成本会计电算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以就业为导向,为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中有领先的优势,学校应积极稳妥的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篇14: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   职业经理人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不是自称的,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及评价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市场的评价。因为,最终决定其命运的是市场的评价。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拔出来,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战略规划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积累。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组织实施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意志力,如果确认所设计的战略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一些人的不理解而影响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速度。

第四,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运作规则和规章制度,这是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个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这个个性化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个性化的或者说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又与职业经理人的个人风格有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团队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并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再次是团队中每个人追求的差异性与团队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有宣传鼓动能力,激发团队热情。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在萌芽状态,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然而,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对职业经理人需求迅速增长的现实,已将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这一重大课题日益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作者:不详

篇15:实验教学改革中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实验教学改革中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一、实验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在往年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发现学生有用共用试剂时乱拿乱放,不归位的现象,让其他的同学像没头苍蝇到处找寻,浪费时间且不利于维护课堂秩序,还有实验结束后废液不回收,玻璃仪器不洗刷,洒在实验台面的溶液不及时清理,实验结束后不清理实验台,各种仪器随意摆放,废渣乱倒导致下水道经常堵塞漏水等不良实验陋习,为杜绝这种现象,单纯靠实验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提醒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平时实验习惯也纳入实验成绩的评定,在实验过程中的违规操作,不良实验习惯,每次扣除本次实验5%的实验成绩,这样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的整洁有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二、改革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懒惰的学生不动手,为了防止捏造数据的现象,强调完善实验过程,注重事实求是,不片面强调实验结果,避免给学生留下结果越完美越好,实验报告越多越好的错误印象,我们将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由以前的单一考察实验报告的'方式改为考勤、实验过程操作规范性及实验习惯考核、实验知识抢答、原始数据记录情况及实验报告几个方面的总评,从各个方面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真正达到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

三、减少验证性实验,改成方案设计实验

在以往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部分,通常都是已知的化合物,已知的试剂,给定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实验室只是机械的将实验现象一一重现,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实验没有积极性,也很少将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验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思考,实验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有机化合物定性鉴别的验证性实验改成设计性实验,将定性实验改成未知化合物的定性鉴别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试剂,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中,由过去的“抓药方”转变成“写药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根据原理讨论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制定实验方案

在有机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所有仪器试剂的实验准备工作全由实验教师完成,在课堂上先由教师讲授实验基本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然后学生根据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最后由实验教师对实验报告的评定对其成绩进行评估。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机械的接受实验流程,对于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中有些操作为什么要这样进行等问题基本没有思考,导致听课时无兴趣,而在开始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对本次实验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茫然无措,动手时无从下手,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差,更别说调动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课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原理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列出所需实验仪器,明确本次实验“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顺利的完成实验内容,并将该过程列入实验成绩的考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

五、结语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但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不仅仅成为一名操作工,而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进而获得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这需要实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程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讨论实验方案、课后讨论、增加设计性实验等改革方式的结果表明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设计理解较好,通过实验习惯的培养,实验室的整洁度及秩序也有明显改善。

篇16: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提出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包括四方面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一个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师职业素质必须有其科学的内涵与特征。所谓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是指在德行修为上堪做人表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学行为双方的关系既有“施”与“受”,也有“表演”与“模仿”,还有“付出”与“收获”,“奉献”与“成长”的对应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教学双方还是平等交往的对话关系,在“教者”与“学习者”之间应当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与信任基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认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因此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品德言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教师将在无形中带动和教育着成批量的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学科知识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础素质。学科知识是作为教师知识储备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某个专门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专家,对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了学术性特征,是所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既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应付裕如,同时还是进行专业发展、学科研究的必备条件。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专业化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无论这种考核机制是否健全合理,但高校教师担负着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任,没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功底是难以胜任工作,使学校和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

3.教学素质。这是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高校教师职业构成为双专业,即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学科专业性的职业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对教师而言,职业专业性的实质是教育专业性,正是这种专业性,它的发展将最终使教师职业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性。

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理论素质、教学研究素质、教学设计素质等。

教学理论素质关于教育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等,为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教学研究素质主要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发兴趣与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本身蕴含着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要始终带着敏感的研究意识,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且富于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素质是指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地进行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秩序和系统性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指导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段话涉及到教学设计素质的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目的,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能力。因为学生作为个人的发展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获得为前提,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

4.情意素质。在众多随着教育实践而发展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所担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以及人们更关注今天教师的情意素质在职业生涯成长中的功能发挥与促进作用。情意素质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教师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价值的信念。认可本职业,悦纳本职业,喜爱本职业,确立自己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发展目标,才能在指导并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专业的发展;其次是在与人沟通、合作与交流时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这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需求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多地注意学生感情的`开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同事的需求来寻找合作形成优秀的学习团队等。还有诸如灵活、谦虚、想象力、真诚、对话和交流的能力等。良好的情意素质可以为教师建立并有效改善如下一些关系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师与管理部门等,从而走入良性发展循环。

二、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系统体系。英国教育学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在《教师与教育训练》的报告中明确地把教师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即“师资培养三段制”。在职培训主要指在职教师参加的一切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活动,包括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教师在职进修以取得各种资历证书、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在职培训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对着社会及青年人对教师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如何进行教师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如何设计、需要取得的培训效果等值得重新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为阶段性在职培训注入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传统的在职培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培训的阶段性较强,即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组织为期一年半载的培训,以取得一种资格或速成一项教学技能。这种培训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较大程度上是由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系统各层次和系统内所有成员的改革与改变,世界各国都在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更好地组织教育系统。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认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无论是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校管理机构还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本人,均应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对在职培训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以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培训重点,以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在职培训,使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设施有机地结合,建立起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

2.在职培训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从词义上理解,“校本”有“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之意,引申开来则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方面的含义。校本培训应当视为当前学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即要使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相结合。这就需教师将个人的发展置于学校环境中,基于学校的现状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校本培训还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引导到学校需要加强提高的学科方向上来,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要从重视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着手。教师入职教育是保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一环。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是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学校培训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概言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要达到三个目的应当是:

①使新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相关教学、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利于全面认识学校并从头认识自我,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②使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树立专业理想,对职业特征和专业发展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作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③利于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集体,找到归属感,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形成。

三、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我国学校教师的来源各有不同。对基础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和职前培养院校有明确规定。原国家教委早在1986年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高中教师由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即中学教师由教育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但高校师资并无相应的师范教育机构来培养,也没有为研究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之前的必要教学训练设置其他专门机构,许多高校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学术资格,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

由于来源各有不同,对不同级别学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中小学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应当着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情意素质,提升学科知识素质,增强教学研究素质,增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对话的能力;对于高校师资的校本培训,则应当以教学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为主要内容,切实补上教师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基本课程,着力创建以“教研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文化,促使高校教师将学科知识素质通过更恰当、更顺畅的方式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学校组织教师校本培训,还应采取灵活丰富的样式,如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以老带新,使优秀的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所积累的良好的师德风范、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为青年教师所学习和效仿,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学校还应当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创新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篇17:职业素质的论文

1研究方法

1.1教学实验法

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由同一个教师对14个班(前半学期7个班,后半学期7个班)进行拓展模块课程的授课,时间为9月—月一个学期9次课,共18个课时。

1.2问卷调查法

在对授课的14个班级学生上完拓展训练课程后,对团队协作等十个维度能力素质是否有提升的认可度调查。

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

1.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2.2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

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

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

2.2.1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

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

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此外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认识能力,以及感恩心理,从而减少对社会不满情绪等。

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范畴。

2.2.2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情况

我国从1995年引进拓展训练以来,随着受训人数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素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拓展训练受训人群也从军队、企业、单位开始逐渐走入到学校当中。

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最早进入课堂的是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开设了供本科生选修的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程。

目前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本科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6所,高职学校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所,一共11所,占据浙江省高校总数的1/5左右。

2.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

2.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

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

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

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

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

2.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

课程内容、项目介绍以及教学目标见表2。

2.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

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

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

通过表2可以看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2.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

2.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

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

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

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

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

2.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

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得出,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同时在拓展课程的项目选定上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开设课程要尽可能考虑器材的简便性;同时应该设有两副以上的背摔台和求生墙,并可以分开建设,能够解决上课时的互相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培训应该注重的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以及培训途径: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作者:刘立军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篇18: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职业化 教学改革 教材编写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为就业服务的方向。教师需要确立服务意识,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材的选编应该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并注重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教学上应该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根据中职学生知识和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综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笔者就语文教学对所在地区5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法选择,都明显滞后于时代,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如何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尴尬处境,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形成了“面向职业”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专业服务和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体现职教特色,增强服务意识,以就业为导向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突出应用。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不同专业语文课程的总体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要求,选用或改编不同类别的语文教材,同时根据职业的不同辅之以专业的补充教材。明确中职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要反映就业需求,又要体现职教特色,并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构建体现不同层次的语文课结构体系,制定最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供学生选择,以适应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加强语文课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一)确立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功能,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服务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确立服务意识,体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因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文秘、导游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习一些文秘知识、导游词讲解等专业性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如旅游专业强调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口语表达、端庄的仪态等,而外贸专业强调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要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重点。

三、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诸如自尊、自信、诚信的引导。其次是专业性教材,要体现专业特点,把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尝试编写烹饪专业的语文补充教材,从网络和其他期刊上选取与烹饪相关的素材,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及特点”、“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名人与饮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文章,使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语文资料,集成他们自己喜欢的“语文教材”。

而在普适性教材与专业性教材的结合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编还应该凸显职业学校各专业的特点,达到普适性教材和专业性教材的统一。在编写时,应以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为主体,邀请相关专家作指导,同时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参与。

四、个性化教学法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法个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教法个性化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语文水平,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结合专业特点

即从专业特点出发,以发挥专业特长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1一4册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在机械专业中,设置了“我做你说,你说我做”、“编产品说明书”、“写实习报告”等环节,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

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从知识上看,中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采取“分层教学”法,分别确立学习目标,以逐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可采取“向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老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中职学生具有自尊心强、自卑感重、难以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教师需采取鼓励、委婉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一碗清汤荞麦面》、《石缝间的生命》、《劝学》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形成坚强、勇敢、上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品质。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高职教育特色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构想及措施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论文

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
《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论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论文(精选18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2022-07-22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论文2023-10-2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取向论文2023-09-27

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的论文2023-02-14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论文2023-05-04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2023-02-09

务实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论文2023-09-13

以师德构建推动素质教育论文2022-09-23

试论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多语教学的思考论文2023-07-06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论文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