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

时间:2023-12-10 07:41:56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精选7篇)由网友“mmssj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

篇1: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功能,主张树立以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观。

高职语文是面向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作为高职院校最具综合性、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为了适应当前高职院校迅速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背景下的深层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目标和评价功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实行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构成元素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是有机的统一体,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内容和方式引导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是未来教学方向的导航,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测定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是高职语文考核整体化的三个互为支撑的元素,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调整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知识、情感、审美、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训练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交际、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断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未来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以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功能上看,强调评价的等次评定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从评价内容上看,重视对知识与技能再现性评价,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的方法上看,重视书面考试,忽略对学生活动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无论是目的、功能或是内容、方法都不适应新的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1)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统一规划的教材具有权威性和普适性,但是从应用的角度讲,相对缺乏实效性和特殊性,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速度。目前,高职语文教育的考试内容仍依附于教材,以教师、教材、课堂为命题中心,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范围狭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引起学生的心理惰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殊性和高职语文教学现实状况要求教师必须突破固定教材程式,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突破,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充实新内容、吸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2)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现行评价方式往往以标准化考试为主,标准化命题考试尽管能简化考核的程序和环节,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由于教师命题时并不能完全达到科学化的要求,有的只流于题型的标准化。这造成命题只限于个别知识的检验,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弱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重知识考核,轻实践运用能力考核。当前高职语文考试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侧重考核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对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评分方法采用很少。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评价方式是最低标准评价,即合格评价,而不是激励评价,没有将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四、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

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教学评价改革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重新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制定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方案,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评价观念上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在评价功能上。要从过分强调评价的.区分功能转向激励、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语文考试应淡化对学生的理论性考试,将重点放在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上。从侧重区别功能转向发挥激励性功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建立新的语文学习态度。

(2)在评价内容上。要从单纯重视一元化知识评价向多元化能力评价转变。高职语文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因此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评价,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素养,而且要关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获得这种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3)在评价方式上。要从侧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评价、过程性评价,从单一的笔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应倡导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个别化评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①可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档案,通过制作课程记录卡,详细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通过建立个人作品档案袋,将学生学习心得、日记、文学习作、哲思短语、小论文、他人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等进行收集,由校外人士、教师、辅导员、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评价,写出评语,并提出建议。②通过专题作业评价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园新闻采访、信息报道、参与校园文学社活动、撰写小论文、辩论赛、演讲大赛、作文赛、诗歌朗诵比赛、现场设计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作业评出奖励等级,建立激励机制,将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校报上发表。③通过活动表现评价法,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识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评价。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这将有效促进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④通过问卷法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教师可以将需要了解的信息编制成试卷,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观点与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阅读视野、文学热点现象的关心程度、态度立场、价值取向等。⑤丰富考试形式,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特点与要求,选择适宜的考核方法,如笔试、口试、调研报告、论文、读书笔记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着眼点,以提高高职语文考试的实效性。

(4)在评价主体上。应努力实现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的转变。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单向评价学生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自觉地把握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之,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并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卢锦明。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3)。

[2]董以平。对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

职业,(14)。

篇2: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论文

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评价 能力本位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功能,主张树立以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观。

高职语文是面向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作为高职院校最具综合性、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为了适应当前高职院校迅速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背景下的深层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目标和评价功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实行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构成元素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是有机的统一体,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内容和方式引导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是未来教学方向的导航,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测定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是高职语文考核整体化的三个互为支撑的元素,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调整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知识、情感、审美、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训练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交际、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断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未来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以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功能上看,强调评价的等次评定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从评价内容上看,重视对知识与技能再现性评价,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的方法上看,重视书面考试,忽略对学生活动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无论是目的、功能或是内容、方法都不适应新的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1)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统一规划的教材具有权威性和普适性,但是从应用的角度讲,相对缺乏实效性和特殊性,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速度。目前,高职语文教育的考试内容仍依附于教材,以教师、教材、课堂为命题中心,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范围狭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引起学生的心理惰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殊性和高职语文教学现实状况要求教师必须突破固定教材程式,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突破,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充实新内容、吸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2)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现行评价方式往往以标准化考试为主,标准化命题考试尽管能简化考核的程序和环节,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由于教师命题时并不能完全达到科学化的要求,有的只流于题型的标准化。这造成命题只限于个别知识的检验,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弱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考核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单一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出发,探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公共必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和考核模式,以解决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仍处在摸索和创新阶段,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基础课.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高职语文教学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高职语文教学特色的形成。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实践表明,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一、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职语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单一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固有的弊端也日渐明显。

1.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院校只认识到高职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大多数专业只开设《大学语文》,甚至不开设;有的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或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没有认识到高职语文也可以作为一门综合的技能课程,也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科地位弱、课时量少、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

3.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与社会对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把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对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是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一些高职生在毕业时。连自荐信都不知如何写。

4.高职语文教学师资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都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正确定位《大学语文》,树立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大语文”教育观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只能解决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一门课程的教学只能解决某一方面的教学课题。当前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很模糊,大多把它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能教材,笔者认为这既不合理又不科学。虽然,一些学者和基层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提出了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和瓶颈.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徐中玉指出:“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基础课”.“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更应该侧重人文性和审美性.多进行人文教育。这里讲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针对唯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流弊提出来的。“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目的,以‘文’为手段,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则”。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更多地把语文作为工具性来看待,因而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固定模式教学,却忽略了整体性的解读,往往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进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破这一模式,教师应有“大语文”概念,结合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更多地用比较联想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大学语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以情感人.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三、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语文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技能,更应该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学习和传授,而不仅仅是基础。很多学校在分科目的时候,也把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到了大学,也把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直至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文件讲话中,也把语文列入基础性学科。这些固然都没有错,但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意无意中就淡化了它的技能性,以及它作为社会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流能力。”可见,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它作为是一门综合课程,一种技能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成为学生面对职业变革,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传统思维,扩大内涵,延伸解读,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三方面建立公共必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以便解决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和社会需求提升矛盾的问题。   1.在阅读教学方面,建立以《大学语文》为主的基础课程,对外延伸,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筛选运用信息能力。教师可着重进行阅读分析和文学鉴赏,让学生体味中外文学经典,通过了解和体会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学品位,促进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在听说教学方面,可以选择开设《演讲与口才》、

《应用口才》、《商务口才》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体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人取得事业的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采用仿真环境的模拟实训和考核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有效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并由此引发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在需要,最终实现内外兼修。

3.在写作教学方面,可以选择开设《商务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其中“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不仅具备职业的`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不论是市场调研、商业策划、企业书函,还是个人求职书、工作报告、竞聘演说等都需要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高职语文教学中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必备语文能力的需要。应用写作的教学是一种实用性、应用性、技巧性很强的写作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建构基于课堂教学、校园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训的开放性、立体化应用写作教学训练体系,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过去以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考核为主,侧重对学生的记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这种考核模式不太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太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此学校应改革教学考核模式,通过对高职学生从事职业的岗位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考核,进一步夯实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职业的技能要求、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求。

1.转变以知识考核为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模式。

过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主要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听说写方面不够重视,为此,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过程的考核办法。鉴于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课程的考核应以课内成绩和课外的动态考核相结合,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着重听说写方面的考核。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两者有机统一于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2.转变以学校考核为主为以学校和社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以往高职语文教学考核以教师命题为主,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书面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试模式教师的主观性太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形成。可以采用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考核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同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让全国的高职语文教学和考核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应以ZHC为目标,让学生直接参加ZHC测试,这样既能检验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又能够使学生获得市场认可的职业能力证书.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差距。

篇4: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的数量连年增加,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高职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职生也越来越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的高职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高职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位置,是高职生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笔者认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模式设置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到生产、服务一线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实施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岗位需求出发,紧密围绕实际岗位的具体工作而展开,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最终通过职业资格考核或岗位技能鉴定进行检验。教学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程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法。积极尝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获得技能。各专业根据对应企业不同的岗位,将所需要的知识划分成相应的项目,将各项目中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化解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建立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并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之中,所有专业的实践类学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为实现实践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行业企业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将这些技能结构和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职业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是实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实行情境育人,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各个环节。加强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及时补充现场新技术所需求的设备,实现实训设备的标准化,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工学结合校内化。为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各职业学院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与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参加工作和接触社会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在现场真实环境中感受专业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

4 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实行职业能力考评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重理论、轻实践,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发展提高。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始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5 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二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挥、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四是一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和学科、专业建设配套,努力建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5:浅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浅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 教学 策略

论文摘要: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以能力为本位符合新形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对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迫在眉睫。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

中职学校语文怎么教?一直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应从语感上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应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对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升中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的教师则提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等等。笔者认为,把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就是强调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体系,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一、以能力为本位符合新形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1中职学校强调能力应用,专业性强。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是有着区别的。中职学校偏重专业,强调能力应用,这也是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最大的区别。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语文教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体系。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加强实用语文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2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轻基础,重专业。

众所周知,进人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是考场上的失败者,进人社会,年龄太小,升学又无望,无奈之下,只好就读于中职学校。笔者曾对我校一年级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8%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基础课没兴趣,而且还认为基础课没用,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让中职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让中职学生回归语文的世界,唤起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从应试的束缚中走出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第一要务,就是要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必须构建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语文教学的适用性,强调能力应用,从而才能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以能力为本位符合社会对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钥匙能够自己去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再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有的教师讲课能讲得眉飞色舞,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昧,这当然是好事……但重要的不在于讲得有趣,而在于使学生得到一把钥匙。”吕叔湘先生还说:“智慧就是能动脑筋。你会动脑筋,所有的知识都能供你使唤;你不会动脑筋,那些知识不为你所用,不是你的东西。”我们教书,要使学生“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这段话形象概括了掌握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能力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如能掌握能力就好比获得一把钥匙,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自己能自由掌握开启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何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策略,笔者多年从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语文教学目标的建立,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目标过高,就好比天花板,让学生望而生畏,学生达不到要求,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目标过低,好比地板,学生很容易达到要求,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地板效应”,太容易、太轻松就获得满足,又容易造成学生轻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特点,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语文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的目标,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能力训练。

强调能力应用,是中职语文同普高语文最大的区别。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他的作用应该是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中职的语文教学,应紧扣职教特点,紧密结合职业需要,强调适用性、发展性,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语文应用上。中职语文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创设语文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情境恰当应用语言材料、语言范式进行恰当表达的能力,通过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引导或提升学生的`“内部”感悟能力,以生成社会需要的“外部”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过:“好的老师是把课上活了”。把课上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开启未来职业生涯的钥匙。我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教学方法有很多,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多思、善问、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开阔思路,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给他们一把钥匙,授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考核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多元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就感时,就会有一股动力推他向前进。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缺的就是成就感,尤其是从基础课中获得的成就感。他们是考场上的失败者,如果拿传统考试模式对他们进行考核,必然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那也就谈不上对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考试不适应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考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考试进行变革。不但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还能从考评中获得成就感,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成为他们向上的动力。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学校对他们的肯定,而不是打击学生,考核是让学生获得向上的动力,这样的考核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认知状况、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方法,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语文考核可以采用三三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即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语文能力、职业语文能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考核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使学生在考核中获得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回归语文世界,重新激起对语文的热爱,才能获取语文能力的钥匙。

篇6: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教育论文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关系的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定位,探讨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实施过程中需要强化的几个关键环节。

[论文关键词]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在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各种职业能力观,赋予职业能力以丰富的内涵。国外一般把职业能力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指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沟通交流、责任心、进取心、适应能力、正直、诚信、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协调、创新、学习领悟能力等等。我国对职业能力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姜大源,他认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构成,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这三种能力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指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指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落脚点是职业教育,层次属高等教育,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就要既重视实践教学,也要重视理论教学,重点是实践。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的体系,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实践中“怎样做”以及“怎样做得更好”,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理解实践。而片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机械实践,不能达到将知识自主拓展的现实需要。

2.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以岗位或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它的目标定位是立足于岗位及岗位群,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现实社会中,由于职业本身的变化以及从业者自身的不确定性,所以职业存在不确定性,很多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几次转岗,而且可能从事跨行业的岗位,况且学生就业存在很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本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具备跨职业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立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高职教育中人们往往更关注的是对以专业技能为主线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当前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时代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责任和使命,要重视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共性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一般由七种智能组成,每一个体的智能类型不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当的培养模式,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学校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受教育资源的影响,教学共性制约过重,课堂教学标准化、同一化,不能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素质以及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要成系统,这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因而必须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职业能力的内涵很丰富,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有效载体进行训练,单靠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目的,还需要在课堂之外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训练机会,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这样就需要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以课外实训为辅助手段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反复训练的机会,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1.以综合实训为核心构建课内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所以,课程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其实施过程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为主的带有职业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上课过程中的实验和课程设计,要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通,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实训是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所安排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它应该具备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的整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把大量零散的专业知识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以便使学生能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做好准备。实习包括学生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增加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由于技术难度和商业机密等原因,有些专业很难实现到企业去实习,即使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实习效果大多不尽人意。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当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在校内完成的带有企业化性质的综合实训。

理想的实训是在校内实现让学生在企业化的环境下按企业的管理方式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采用“独立完成+团队协作+工程项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使学生完成由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实训环节至关重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2.以项目实现为核心构建课外实践活动体系

学生素质能力表现形式多样,仅靠课堂内有限的教学活动难以实现。课外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 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体育、文艺、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安排不当容易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使学生没有精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影响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要协调发展,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举办两种类型的活动,一类是与专业相关、主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活动,另一类是与人文素养相关、主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而不只是文艺、体育类的娱乐活动。各类活动要统筹安排,以学年为周期,公布各项活动举办的目的、形式和时间安排等,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3.以专业单项技能考核为核心构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目前,职业资格认证存在一些问题,各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比较多,有些认证考试内容陈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得这类认证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就强,也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对这些认证并不认可;而有些证书含金量比较高,社会比较认可,但认证费用太高,不能普及,况且一种认证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技能,制定专项技能考核标准,在校内开展专业单项技能的考核鉴定工作。它的特点是项目设置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可以实现对学生多种技能的考核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强化的几个关键环节

要使实践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建立理想的实施平台,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被国际职业教育界所认同。能力素质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出来的,环境造就人,与企业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能把企业的资源及理念带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企业真实项目过程中提高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

2.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基地同等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到的制约因素比较多,包括学校、学生、企业、政府等。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可以带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口。如果老师的观念落后,实践能力比较弱,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只能是空想。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是引入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承担实践课程,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同时让教师经常到企业一线工作锻炼以提高能力。

4.教学模式的创新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完成项目;采用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不仅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方式,这样做才更符合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

5.把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到各种实训任务当中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需要学生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而不断养成的,仅仅靠理论、知识的灌输达是不到目的。实训环节需要学生亲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养成、提高职业素质。

篇7:语文教学论文:追寻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以生涯发展观为视角

语文教学论文:追寻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以生涯发展观为视角

追寻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以生涯发展观为视角

口陈孝荣王友标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1)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和教育美学专家朱学坤认为:“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特级教师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重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学科。”……如许的定义还有很多,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经历了这几十年的颠簸和反复,语文教育界逐渐达成共识,最终由新课标一锤定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来看,这些显然是符合高中学生学习与成长规律的,对培育全面的语文素养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重要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发展,乃至其一生的健康成长。于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理由去憧憬美好的教育未来,想象着在这一先进的凝聚了几代人智慧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民族的脊梁们,他们智慧、远见,有激情和全球视野,必将会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的更美好……如此期待着,我们便从心底里洋溢起饱满的职业自豪感和教育幸福感。

我之所以愿意称之为语文教育,是由于教育的特定内涵决定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对“教育”的定义:“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即“教”是授业,为传授知识;通过口耳相传;“育”是怡情,为培养心性,需要慢慢滋养。然而放眼当下,我不得不说,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教育”已经退化成了“教”而隐没了“育”,当我们欢天喜地且不知不觉地将其定位成“语文教学”时,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及其特有的对“高尚人格“的铸炼功能也就无形中被我们抛弃了。事实是,广大的师生被一轮又一轮考试严重禁锢着,在强大的功利心的驱使下,语文越来越技术化,甚至异化为一种“高超技能”的锻造,从而日渐失去了原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教育的目标变得单一而且更务实,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教师只要能教出成绩,学生只要能考出高分,或者说只要语文学科在高考的总分中没有拖后腿,这样的教学就是高效的,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低效的、无效的,至于语文教育能够给学生的一生留下什么印迹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事实上也确实没有留下多少印迹。浮华之后不禁沉思,这是语文的本来面目吗?

当前的中学教育百家争鸣,实在没有一呼百应、泰山压顶的学术权威,大师级的领军人物业已渐行渐远,那些曾经的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智慧永久地成为记忆深处的历史怀想。每当看到一些已成为名家的学生追忆其恩师的抒情散文,我总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被回忆人物的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并被这些学生和教师感动着,也因此扪心自问:在我所教过的历届高中毕业生里,能找着几个这样可以发自内心地表达语文老师给他这一生带来过不仅仅是成绩而更多是宝贵精神财富的学生?此刻唯有感喟不已。我想,这当然不是因为学生的健忘和冷漠,恰恰相反,这是身为人师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对学生最大的戕害和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语文教育:我一直关注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吗?我做到了以语文教育为契机有效地培养学生本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了吗?这一门高中语文学科为学生进行合理而科学的人生规划作出过些许贡献吗?我的语文教学真的提升了学生将来走进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却由此产生:语文学科到底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能否突破固有的思维且把眼光放长远些,从影响孩子人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语文教育呢?我想起了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land)博士提出的“生涯教育”一词,他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要让教育回归为开创个人生涯发展的原始本质。”这无疑是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育的旨归应该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呼唤素质教育春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生涯教育观或许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清醒地看到曾经造成的重大失误,把眼光从各级各类考试和纸面的分数中跳出来,潜心静气地专注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愚以为我们至少应该自觉而紧迫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以口语交际来加强学生协作共存的表达能力。语文的工具性当然表现在要让学生会讲会交流,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似乎这不成为什么问题,可是在教育过程中,这恰恰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基层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则表现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时间不要。结果就导致:学生不大会说话,不知道在某个场合说适当的话,不知道在某个时间说该说的话,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不知道学校语言和社会语言的恰当切换,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做出调整了,千万不可再步好几代国人学习哑巴英语的后尘,把我们的民族语言也学哑巴了。首先,语文老师要在课内课外自觉地培养学生会说、想说、敢说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不要总是拘泥于思想教育和语法分析,要让他们大胆地说出来,让他们学会平等、正确且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不要总是为了烘托课堂的气氛而刻意体现出新课程要求的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找几个所谓的尖子生点缀一下,殊不知这是极其荒唐又贻害无穷的做法。换个角度想想,整个中学阶段学生都没有多少机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的思想观点,将来又如何与纷繁复杂的`社会顺利地实现对接?另外,当学生出现情感的纠结时,教师必须要引导他们能够合情合理地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当前的学校生活如此紧张、沉闷,压抑且内向的性格已经大有成为主流性格的趋势,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因此,营造民主、活泼、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也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所需。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来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比如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纠正孩子不合适的表情神态和暴躁激动的情绪,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自信心和相互协作的生存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实话,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少舍得花费哪怕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这确实令人心痛。据脑学专家的研究,人类语言表达能力是和左脑的开发密切相关的,而人类智慧潜能的挖掘又往往是和语言表达能力成正比的。可是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很多学生只会做题和写作,涉及口语的交际则往往沉默寡言,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所谓成绩好的学生经常显出孤僻、不人流,这恰恰也正是媒体上经常报道的高分低能的映射。这么看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生涯发展促进意义实在重要,小到对身边的学生,大到对民族的未来,赶紧抓起来,时不我待。

二、以经典名著来养育学生高贵的生命特质和审美态度。我们知道,生命是情感和一切社会价值的生物载体,是人的根本,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文本有着太多的具有生命特质的丰满人物形象,以生命来感动生命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突出语文课程语文性和语文味的重要途径,更是据此影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重要因素。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儒家孔孟的“仁政”“民本”思想和“为民请命”的仁爱情怀,感受爱国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不屈意志以及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大勇精神。通过课文《项链》中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深刻体会主人公在艰苦磨砺中提升人格、完善自我的艺术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人世间的至真亲情,并能自觉地联想到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由此产生感念之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融化在语言、肖像、动作等表现手法中,有力地刻画了贾府众多的人物形象,从而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学生来说,能借此机会把《红楼梦》通读两遍胜过行百里路。苏轼在《和董传留别》里有两句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实在是至理箴言啊!教师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给学生讲解那些优秀文学典籍中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并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他们,感悟他们,最终来影响自己的审美态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很多鲜活的生命,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向真、向善、向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可以说,在高中学生人生观和价直观的形成过程中,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如果没有能够记忆起语文老师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力,那么这肯定就是语文老师的严重失职。这么看来,我们不仅仅是要解决教学的问题,更要解决教育的问题,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语文学科的正确归位。傅国涌先生在《过去的学校》一书的序言中这样描述:“一所好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应当是能让每一个从那里出去的学生,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驻足回望时,是能有一种精神归属感的。”我想,对语文教育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三、以文章习作来教会学生描摹时代特有的美丽而质感的生命画卷。学会写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但事实是,很多学生不会写文章,或者只是写写应试作文而写不出真情实感,结果导致写作成了他们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走上社会后,学生往往无奈地苦笑:我读书时最怕写作文了。这当然是语文老师的悲哀,更是当前的教育现实。究其原因,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出发点上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即完全把写作仅看做考试的一个环节,以为写作的分值在学科成绩中所占比例最大,然后就不遗余力地宣传,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投机取巧去愉悦阅卷老师等等。这些做法已经根本上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并必将从根本上伤害孩子的真性情、扭曲其价值取向。形势刻不容缓,必须彻底纠错。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认为,作文写作最关键的着眼点就是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人手。学生有很丰富的情感,教师要鼓励他们采用诸如日记、随笔、书信等形式尽情宣泄和倾吐,这里面肯定会有情绪上的孤独、烦恼和理想等,也肯定会有对亲人、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遇到这类情形,千万不可随意指责,要知道,文章的感性总是折射着一个个清纯而张扬的生命,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无需堵塞,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析明事理是教师务必要处理好的事,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在这个节骨眼上体现的尤为明确。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摒弃虚伪、矫情、怯懦,直面人性中的惰性、自私、冷漠等等劣根性的过程,在自省中成长,就是为未来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实际上是对其个性的最大关怀和尊重。我们总是在奢谈经过强化训练后让学生的作文又涨了两三分,殊不知学生已经在耳濡目染下变得失去了儿童时代的纯真、无邪、爱心,有时候甚至只留下了无视亲人疾苦或民族灾难的面目可憎的少年老成状。此时,我们恍然大悟,相对于人的漫长的一生来说,短短几年的学业实在不算什么,但是教师如果能够转变观念,多从生涯发展的视角来看,尊重学生,磨砺其意志,高中阶段的美丽画卷将会延续不绝,绽放出七彩的光环。

语文是最能展示自我的学科,而教师总是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撞击、激励和影响更为突出。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为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领域的人格教育,便是对学生生命尊严与个性精神的最大敬畏。文末,我想起了几年前我的一位已经毕业、工作且成家立业的学生对我说的话:老师,这辈子我觉得你对我的影响太深刻了,我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至今都有你的影子,我很受用,谢谢你。这席话让我感动良久,我以为,这大概就是我所追寻的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吧。

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能力本位教育

试论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建立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论文

高职高专国培心得体会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2023-03-23

对中专学校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2023-02-27

探索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教育论文2022-12-26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2022-09-21

试析幸福作为教育终极目的辨析论文2022-05-02

教育 论文2022-12-04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教育论文2023-06-26

试析以“三自管理”为载体推进SPT人才培养论文2023-03-03

新环境下中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论文2023-10-10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