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时间:2023-12-11 07:28:1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推荐17篇)由网友“舞夜之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篇1: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高职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中职中专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后高中时代的一种管理模式之上,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严重阻碍了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不利于发挥现代高职实践教学开放性、实践性特点。

一、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本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科技形势、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原来的教学模式已呈现出许多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把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二)根据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学生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教育指导思想落后,办学定位模糊。由于我国前期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吸引力也不强,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观念非常落后,使得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再者,指导思想的落后,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相对本科院校来讲比较模糊,到底是压缩版的本科,还是比中职教育更高层次,很难去把握。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培养方法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改革。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扩招,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紧缺,实验实训设备普遍不足。为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校方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到最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而教学设施的建设投入经费也有所增加,但经费的投入非常有限,其结果是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普遍不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方式过于简单。一方面为弥补校内教学设施的不足,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也存在很多难题,或现有基地的规模太小,或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等;另一方面为有效开展专业实践,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很多已建好的实训实习基地就像一个参观基地,仅作为实习场所进行使用。而有的企业不想泄露机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经常变动等,导致大多数校外合作企业名存实亡。

三、完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合理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各高职院校要从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在课程结构上以适应职业需要为基点,适当调整相关文化课和职业道德课所占的比例。

学校在确定教材时,要选用那些能紧跟时代,与当今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实践性环节课程的课时至少应占课程总学时的40%以上。

(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需求,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出发,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真实案例,以便使教材更具仿真性和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应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努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育在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整个项目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项目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整理相关资料、分析资料并予以实践、实践反馈。

(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可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提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水平,形成产学结合办学的.新格局。为了能够更好地使校企双方都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充分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可以使高职的课程教材编写的更具有职业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也可以帮助选取那些更能够体现企业需求教学内容的问题。

2、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高职院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的道德建设及素质培养等方面,可以让企业、社会充分参与其办学全过程。在课程领域的开发上,通过相关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政府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调研和听取企业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高职教师的继续培训,使高职教师尽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逐步扩大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此,高职院校应选送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继续深造。在对教师的培训中,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更主要的是要提升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实践教学不仅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素养也有很大的作用。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篇2: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论文

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论文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化建筑进化到智能建筑,建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和信息通信自动化,智能建筑使建筑电气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也对从事建筑电气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对建筑电气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应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层次上的学生来说,突出“应用”是该层次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建筑智能化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到一般性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资私人企业,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因此,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本科院校就不能沿袭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办成学科型或研究型本科,也不能因为突出应用需要而削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必须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规律,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强化工程应用,尤其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训,加强建筑电气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把电气工程技术应用教学环节贯穿在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应的电气工程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反馈,为相关单位输送合格的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环节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研宄不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上照搬照抄理论教学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甚至存在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或者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这不仅影响后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也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部分实验课程教学理念陈旧,基本上针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性验证,缺少相关课程和相近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与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不连贯,缺乏系统概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各司其职,缺少沟通;实验教学时间短,没有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课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学生成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从事实验教学人员大多年轻,实践经验缺乏,实验教学不深入,效果欠佳;缺少学术交流氛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和参与具有明显专业背景的科研项目和工程技术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与操作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综合和实际工程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另外,我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教育对实践教学特征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因为强调建筑电气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就片面地理解为,在建筑智能化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把工程实际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二是因为强调建筑智能化教育必须深入实际工程环境,就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去某些企业熟悉建筑智能化工作的过程和具体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三是因为强调必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而片面认为应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直接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对建筑电气实践教学改革的研宄与探索,改变当前建筑智能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以适应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结合多年从事建筑电气专业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具备坚实的建筑智能化基本理论教育基础上,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是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而形成的新技术,它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的行业,学科知识更新快。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的融合,毕业生需要既具备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技能,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现场条件、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建筑电气人员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能忽视专业基本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专业发展规划、相关课程建设计划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完整配套的电气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实习教学的设置方面,与理论教学一样,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均要精心编制教学大纲。各种实习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完整记录实习内容、仔细分析实习情况、归纳实习心得。

课程设计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综合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指导书和任务书。通过合适选题,锻炼学生全面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为愿意和有能力的同学提供试验平台,从而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要认真抓好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审题、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的思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实际工程训练和一定的科研工作训练。毕业设计要制定相应的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抓好全过程监控与考核,强化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而毕业设计的考核(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衡量毕业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课程的结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中,各课程之间是既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结合,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课教学相互呼应。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应合理分配,让有些课程的教学可在实践中完成。例如:《电子技术》《建筑消防控制系统》等课程,以解决学生对电子元件不认识和对电子设备概貌知识贫乏等问题,以便加深学生对建筑智能化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是对前面所学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提炼与升华,以体现建筑智能化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建筑智能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根据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建立直观的工程印象,应尽量采用相对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环境的实验装备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如同置身建筑电气工程实际生产的真实环境,从而达到实验目的,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扩大综合实验设备规模和涉及面,提升实验水平。建筑智能化专业的所有专业、综合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来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实现兴趣制作,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介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测试与运行的全过程。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培植完善的校外实习场所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程专业,所以利用各种条件与企事业或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签定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加大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培植完善的校外实习场所,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并努力使实习基地尽可能涵盖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有些实习可以安排参观、考察,也可以是上岗参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实习时间一般不长,每学年将安排一次。

另外,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的技术及施工部门实习,请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有关产品的电气控制原理、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等相关问题。通过这种组织方式的实习,给学生们制造了身临其境的机会,接触实际工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现场实习,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演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强对建筑电气工程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智能化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争取现场生产与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课题,使学校在社会上得以延伸发展,为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从而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实践教学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经验不足,理论脱离实际,为此,各高校应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并组织部分教师到企业、相关研究所等进修,让他们接触、熟悉电气工程实践,积累实践工程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同时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邀请现场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学;组织有关企业与学校参加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自己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科研工作是教师建立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并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撰写专业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通过做项目、写论文,既可以提高教师实践工作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授课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工作过程中,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增长才干。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考核方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规范与完善,必然需要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这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点。电气智能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最好通过答辩与实际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提问、实际操作的检查,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结语

实践教学改革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以社会需要为教学目的,才能提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气智能化专业合格人才。

篇3:高职实践教学分析论文参考

高职实践教学分析论文参考

一、当前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目前正在实施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在教学管理上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进入社会已经落伍;(2)教师很大一部分照本宣科,不能跟实际应用有很好的结合;(3)对于理论教学比较关注,而实验机制却是相对死板,不健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4)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不强,造成学生不能整体把握项目思路;(5)学校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得不到提高;(6)大部分教师比较缺乏实际经验,在遇到一些实际企业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7)而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缺乏对工程管理、项目规范、项目文档编制、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视,这样是不能达到企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CDIO模式下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CDIO模式下的高职通信专业教学要求专业课程教学一定要从开始就引入通信技术相关工程实践理念,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基础,问题为先导,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充分整合知识,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体验。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通过召开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会议讨论,明确了课程目标,并对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与具体的描述,最终整理、细化了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CDIO的教育模式一定要在正常规律下来安排教学内容进行人才培养,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实验技能培训开始,再到创新实验训练,学生在这一从简单到复杂的项目实训过程,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把“光传输设备运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如下七个项目进行展开讲解。项目一到项目三主要是基础实践的项目,项目四到项目六设置的是专项实践项目,项目七是综合型实践项目。这七个项目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每个项目都是以每一次课为基本单位,而又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它的组织形式与逻辑都是对接岗位工作的需求。所有项目都是按照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设计的,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在正常、意外、紧急情况下,对于技术策略与方法的实施能力。每一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能力训练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还设置了专门的考核验收点进行项目验收。除此之外,课程教学中特别设置了三个难度递增的、规模较大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提升自己,已经作为通信专业其它核心课程(“通信线路工程”、“光接入网技术”等)比较相适应的。就好比,在进行“SDH设备链形组网配置”项目研究时,建立通信运营商的传输组网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扮演通信代维企业的传输班组技术员的身份,对链形网络设备间光纤的连接和三台SDH的设备数据业务适合的配置,还要对链形组网进行测试。通信一体化实训基地通常就是我们的教学场所,一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作为资源管理员和业务调度员的身份来开展工作。而当中资源管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SDH设备电口、光口时隙分配及数据脚本进行设计,业务调度员有两个任务:链形网络设备光纤进行连接和组网功能测试。这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通信代维公司传输部技术员岗位在实际工作流程具体开展的内容,具体包括咨询准备时的构思、制定计划并决策时的设计、业务软、硬件配置的实施和检查控制与测试运行。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内容中给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技术指导、调度协调,学生也要设身处地的投入到角色分工、制定计划、方案论证、任务实施及检查修正等所有环节中。另外,当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的状况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路,在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完成任务时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的评价标准

在CDIO的标准理念基础上,在整个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评估测评师生这三方面的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一方面,需要评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行为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对教师在教学设计科学性与有效性上进行评估。例如,针对“光传输设计运行维护”课程,考核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又包括60%项目实施和20%公共素养,项目实施包括的内容有考核项目操作、项目实现、项目报告这些情况,公共素养则包括考核作业考核、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形成性评价则是在每个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三方进行共同评定,以取平均值统计到最后的成绩中。而还有20%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光传输维护运行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这个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进行测评。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平行班级之间,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和考教分离等这些形式来展开多样化的考核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情况。

三、实践教学运行环境

(一)实践教学环境设计

CDIO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中学”和在项目的学习的基础上(projectbasedlearning)通过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两种形式来进行,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建设非常关键,对于在实施EP-CDIO这个的过程当中,通过把工程项目和工程职场环境进行巧妙的结合,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是以“4+1”的形式进行完善,简单地说就是把产品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建立CDIO实验室的主要的四个“功能区”,并且同时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四个“功能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工程环境下,完成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这四项功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且还能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CDIO基本能力。创新实验室的功能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

EP-CDIO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在物理环境下运行,而是为培养学生对于相关联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能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正常教学当中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前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则是扮演一个主导者,以引导为主,不宜把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把典型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也不能唯产品说产品,而应该是把产品的典型工程和应用到的工程方法加入其中;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自我管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并且给学生的评价应该先有一个标准;最后一点就是实践场所应该不局限在在课堂时间上,在课堂外也应该尽量开放给学生。

四、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教学的环境都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在实施CDIO的高职通信专业教学后,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也有相应提高。如果以后能在教学改革中,能把多维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创新教学设计思路,这样培养出的高职人才培养肯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篇4: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1].

第二,方法落后。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在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或者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时,采取的方法一般是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体育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内容陈旧。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高校不能开展游泳、网球等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只设传统的一些田径、体操等课程,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这本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合理利用这本教材,不会根据这本教材来组织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体育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逐渐突破以竞技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把“终身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2].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进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后,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训练的机会。比如,在球类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组、羽毛球组等,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练习。这样一来,不仅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育技能的能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篮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普级等游戏来把篮球技术游戏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印象。

(三)更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实现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材。

总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单一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峰。高校体育教学弊端及改革策略分析[J].文化用品与科技,,13(24):95-97.

[2] 蔡春娣,杨永刚。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3(17):83-85.

篇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自然成为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关键点。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模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章从分析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着手,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国贸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 实践教学模式 “双师型”教师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适应WTO规则的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外向型企业对于具有较强外贸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向上为了迎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正在逐步改变以往那种“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始走向“以理论引导为基础,以突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整个国际贸易教学体系中,教师应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导向,同时结合企业实习实训,达到“教、学、用”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与实践环节双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基本都涵盖了以下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英语、报检实务、国际贸易地理等。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理论知识偏多的课程,而报关、报检、单证和商务英语则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所有这些课程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才能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实际运用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好理论课程,二年级和三年级时再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然而,高职院校本身人学门槛低、学生理论基础差,再加上职校教育“轻理论”的传统,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薄弱,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和一些基本概念都不甚清楚。另一方面,尽管职校一直强调“重实践”,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学生进行的实践教学实质上也只是通过一些课堂案例教学和教师经验传授等“理论上”的实践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进人企业、接触到实际的一线操作。

(二)实践场景模拟教学条件有瓶颈

国际贸易是一项操作性要求很强的工作,职业分类细、专业化要求高。例如,对于外销员,他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还需要通晓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工作,从发盘洽谈到商检索赔的整个国际贸易流程,都需要用到外销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报关员,他们需要掌握国家及海关的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报关所需单证的种类、内容、缮制原则,掌握各类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规范,掌握报关流程,能顺利地完成海关通关业务等。国贸专业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上述工作的基本能力,那么要达到这些能力的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的场景。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致力于开发国际贸易实训模拟软件。然而,这些软件一是价格太高,动则几万、十几万,目前学校还不具备为每门实训课购买软件的能力;二是这些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按预定好的程序、步骤、方法进行操作。这种模拟操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实与真正的企业运作相差甚远,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意外状况的解决缺乏指导。

(三)课程开设方式和考核方式单一化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类课程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都是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板书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和做习题为辅。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地采用“填鸭式”,甚至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全程讲授,而学生没有发挥其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国际贸易课程仍然采用单一的作和考试方法来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仅仅依靠书面的考核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内容实践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要突出特色就要从加强教学实践内容开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课程章节配套练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本技能。第二,专业技能训练。通过以业务过程为导向的模拟实训,即设立实训周,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企业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相关的课程中,涉及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填写,使学生得到实践。第三,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考试。第四,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鼓励或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二)师资力量实践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型教师团队的关键是切实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职校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多种方式:

1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模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且将两者分割开的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所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方法。

2.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选送教师到不同企业的相应岗位顶岗实习,让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等考试。

4.加强对教师的技术技能培训,组建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教学团队。

5.鼓励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紧跟社会生产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改造。因此,它是“双师型”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的场所,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双师素质”。

(三)校企合作实践体系的构建

建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下一步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

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把教室搬到企业,模拟企业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

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

四、国际贸易专业新型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

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命题时,除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外,应注重专业技术的应用、专业能力的考核,题型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设置。考试题库应随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更新。

(二)丰富考核形式

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深人、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t)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口试;(4)网上考试;(5)案例分析;(6)专题报告或调研报告;(7)课程小论文;(8)小组讨论;(9)操作考试。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测试取向。闭卷考试侧重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开卷考试侧重理解、运用、总结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考评;案例考核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职业能力、岗位素质要求和考核评价体系引人到实践教学中。

(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以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为改革方向,探索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笔试、口试、面试、技能测试、应用专题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做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试相结合。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方案的设计,职业教育能够真正为社会、企业培养出一批批实践动手能力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优秀高职学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篇6: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 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观察对中医专业学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医专业学生2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观察组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教学模式。观察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得分;观察两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对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值得中医院校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 改革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37-0244-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医学模式已经从原来的治病为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治人为主的生物-心理-环境医学模式[1]。疾病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越来越重视综合性治疗[2]。中医学作为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其优秀的医学观点对于慢性疾病、身体康复以及养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着独特的魅力[3]。但是由于中醫内科学内容抽象,大多数学生中医的知识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教学质量较差,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本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观察对学生教学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入学的五年本科中医专业学生共200人,所有学生符合:①应届高中毕业。②家中未有从事中医相关行业的亲属。排除: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人,应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男生50人,女生50人;年龄20-22(21±0.53)岁。对照组100人,采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男生49人,女生51人;年龄19-21(20±0.51)岁。两组学生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现有的中医教学模式:①中医内科学课时较少,内容多,教师无法做到教授所有重点内容。②内容枯燥,晦涩难懂,学生愿意学,但是无法深入理解。③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在积极性较差。观察组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①告知学习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中医内科学的重视程度。②告知学生中医内科学是以后临床工作、科研工作的基础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医内科学,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多种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运用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研究疾病的本质,更深入的了解疾病的原理,促进自身的进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④增加中医内科学的学时,给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将中医学的学习提前到第二学年,有利于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⑤改进教学技巧,将难懂的中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顺口溜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中医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深的掌握内容。⑦将病例引入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专家组根据教授的内容进行出题,两组学生统一时间答题,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②观察两组学生对两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优:非常满意,课堂活跃,积极回答问题。良:一般,积极完成相关的作业。差:学习不积极,课堂沉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采用t检验,满意程度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分 观察组理论知识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西医讲究实验数据,客观证据,思维模式属于逻辑思维。中医是从我国传统哲学、天文等自然科学发展而来,讲究辩证思维。两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实际进行。我国的目前教育体系逻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们对于西医普遍的接受和理解,思维模式已经稳定,因此在学习中医时,相对困难。目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较少,但是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治疗已经较为普遍,学生普遍感到中医知识的缺乏[5]。对于现有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①在实际的工作中,中药、中成药的`使用量并不低于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因此,中医内科学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必备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告知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中医内科学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更认真的学习中医,储备知识。②由于中西医的理论基础的不同,将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提前到大学二年级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中医辩证思维。③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复杂难懂的中医内科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动画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感官思维,便于中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将病例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实际参与病例的讨论,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6]。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教学改革,观察组学生的中医内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同时,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综上所述,对现有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显现,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Zhang Qianjin.Refom and paractice of teaching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medicine[J].Chin J Medu December,,26(6):27-29.

[2]金红.中医教学结合创新思维培养的实施及思考[J].中医教育,,22(1):35-36.

[3]钟广伟,李炜,陈泽奇.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7(6):1243-1245.

[4]蔡林,陈红,张蜀.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46-47.

[5]董克礼,罗柳阳.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14(1):217-218.

[6]林霞,金波,谢英等.PBL-案例-传统整合教学法在临床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5(4):390-393.

篇7: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通过对相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调查和审计,能够看出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在很多中职会计专业都出现很多教学改良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专业课题和具体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素质培养。

一、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基于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设施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依然避免不了技术与管理不足和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学领域的进步,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提升了教学标准的创新。大部分教学机构在第一战线形成了一定的教学应用标准和规模。对于目前不同层级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岗位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建设和拓展。基于现在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理论实践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整体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实践指导技术不足

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的普遍教学中,十分缺少“双师型”教学的教师楷模。在对高职学校的专业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的教师配备水平相对不足,个人的教学指导能力也参差不齐。原因是受不同条件影响,很多教学机构对教师的招募、要求以及培养相对不足。有些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实际经验积累也相对落后。同时也有很多老员工和教学人员依仗“资格老、经验足”,思想固化、教学模式停滞不前,难以为新教学和新教员提供有利的经验参考。最主要的是受到教师个人专业实践经验的影响,会在教学中限制教学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对实际经验的解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错位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的教学方式能够主导教学的进程。在针对全新和系统的教学需求的同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应对和具体策略的实施。目前,很多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模式依然是以刻板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但是基于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理解的误区和素质培养的不足,难以实现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需求的完成配合和应用。究其原因,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学机构对于教学的具体方法不重视,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出现严重脱节。很多课堂依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材、训练为主要模式的固化教学。不能实现标准的教学应对和教学需求的科学整合。

3.实践教学环境欠佳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依托,很多教学机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配置都体现了不足。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场所需要完整的手工会计模拟教师。电算会计模拟厅、点钞室以及模拟银行等重要设施和结构布局。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某些教学机构没能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合理建设和应用。不足的教学环境不能对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的实践锻炼。在一些基本原理和方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实现科学正确的引导功能。在手工对账和计算机应对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教学环境的不良影响。种种环境因素同样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的效率和实践应用效果。

三、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升会计实践教学中师资力量

(1)“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同,其相关的施教方式也各不相同,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直接上岗,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学知识的灌输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2)创造专业实践队伍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能力成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承担教学重任,也是整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和支撑。因此,完善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优选有专业资格认证的教学人员上岗完成教学应用,对于标准的教学标准和对应的教学能力配位能够体现一线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要求。其次,针对年轻具有朝气的新教师,进行合理的鼓励,保留他们新鲜的教学血液和培养其稳固的教学能力。最后,对于师资队伍可以定期进行技能竞赛,目的在于提升全体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针对部分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可以适当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认证专业资格,完备师资队伍。

2.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

(1)教学观念的转变。近年来,中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的现象。基于对生源方面的不足,需要中职会计院校对教学的手段和教学应用方法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良和教学应用标准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整体提升教学的质量,也能在教学成本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的培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2)综合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施教手段。针对中职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判定。国内外一些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例如,①确定教师的学习目标,对其学过的登记账本的方法等登记采购的总账和分账提供相应明细并且总结相关要点;②进行分组讨论,完成合理的教学分组处理,并且进行材料采购等业务的讨论和分析,寻找壳体突破要点;③进行分组登账,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讨论课题;④教学需要就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学习,完成小组观察处理,派小组代表进行团队学习成果展示;⑤教师对学习课题进行有效的总结。依据账户内容和账目明细进行有效的全面核对。

3.正确的规划会计实践教学的环境

(1)建设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应用能力。对于正确的施教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整体进程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教学中需要对施教的场所进行实际应用模拟的建设和对专业方向以及内容的相关设定。针对会计专业,需要对手工会计实验室、电算化实训室、点钞实训室、模拟银行等多种实训场地进行基础条件建设。对于标准的配备设施以及一些辅助性教学应用的软硬件设施能够进行很好的实际运用和流程教学加工。(2)增强校外基础建设。在完善基础教学的条件后,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技能,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的建设和延伸。需要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结合会计专业的综合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延展,培养学生真实的财务工作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针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够对企业的业务凭证创新标准进行合格的处理和企业蓝本规划。四、小结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概述,通过实际经验和专业理论进行了针对问题的优化策略总结,旨在为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引导和技能参考。

参考文献:

[1]熊英.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13).

[2]邹剑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

[3]王丽云.浅谈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亚太教育,2016(16).

篇8: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足球内容的教学广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足球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多方面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合理的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为此相关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

足球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也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因此很多高校纷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内容的教学。当前,世界足球运动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足球教学改革应对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一的进行技术教学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前很多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足球运动的主要价值

足球属于竞争激烈,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球员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利用跳跃、奔跑、倒地、转身、合理冲撞等技术动作进行较量与争抢。足球运动对参与者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因此通过足球的联系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各项技能的发展,由于足球运动自身独有的各种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足球也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1]。

2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体育教学的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受到教育体制,场地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同时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很多高校开展足球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以足球技能的练习作为重点,缺少具体应用的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联系,学生喜爱和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体现,这也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2]。

2.2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足球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当前,大部分高校忽视终身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和竞赛规则,不重视实践的练习,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使足球练习过于机械化,缺少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虽然足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高,但整体水平不高。受到客观场地条件的限制,组织足球赛事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足球教学的需求。

3改进高校足球教学的`主要措施

3.1改变足球教学的方法

高校开展足球教学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足球运动,提高认识水平。比如在讲解足球的某一个动作时,首先应当清晰明确的向学生讲述动作的要领,重点强调动作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一动作的印象,同时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的动作情况,学生在练习动作的同时复述动作要领,从而实现动作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战练习以及一些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以致用。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足球比赛,欣赏顶级球星的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挑球过人、人球分过、背向过人等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练习,全面提高足球水平[3]。

3.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身体接触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给学生造成压力,使学生不排斥足球的学习。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情况限制,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在练习足球时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提升其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通过努力练习提高足球的水平[4]。

3.3加强教学实践的环节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巧的练习存在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贴进实际的环节,讲解技术动作时鼓励学生主动练习,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足球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类实践的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足球教学的质量[5]。另外,可以适当组织一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比赛,加强同有效高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实现高校足球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足球运动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调整,改变以往重视理论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定期组织足球比赛等足球相关的活动,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足球交流,实现取长补短,通过足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实现未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志.“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6):76-77.

[2]杨俊威.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15):80-81.

[3]崔恩,孙治国,王建利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7(3):87-90.

[4]滕占强,李吉成,王冠军.“新校园足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教学新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58-160.

[5]陈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3(24):117-119.

篇9: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分析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分析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是大学师生进行共同努力后在体育教学中预期达到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老师由于教学惯性,依旧沿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传统的教学目标,对于实际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确定。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着“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教学思想为目标,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深入人心,甚至超过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师生过于追求体育锻炼中的乐趣,出现教学不严谨,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并且,大学体育教学中其目标设定过于抽象和自由,目标设定十分理想,但是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众多运动项目的体育训练目标相对接近,甚至可以互相替换。

(二)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方法是大学体育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是指体育教学老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方法适当将会促进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方法不当将会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老师处于主动地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片面追求授课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践行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动心理训练不足。体育运动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运动心理训练严重不足,制约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教学任务的进展。体育心理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能够建立较强的幸福感和调整运动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较好发展。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运动心理训练,那么其学习动力和心理状态将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路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提升了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大学体育教育实践改革适合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确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师生通过共同努力预期达到的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确立体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依据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性质进行确定,包括体能提升、运动知识的掌握、心理健康培养与社会适应提升等方面,不能单一确定体能提升或者运动知识的掌握上。最后,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确立体育教学目标,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运动训练和社会适应的培养等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

(二)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体育训练的发展,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势在必行。首先,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上,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加大体育课程的内容,学生在体育课的选课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比如选择跆拳道、羽毛球、网球,足球等体育项目进行训练,能够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极大提升学习热情。最后,要重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带入到体育课堂中,把体育知识理念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并且能够把枯燥的知识内容表现出来,学生能够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进行良好运动心理训练。体育运动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进行良好的运动心理训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运动心理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老师要重视运动心理的训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运动心理,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力,具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提升学生主动进行运动学习的必要途径,能够保持良好的运动情绪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且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抗压心理和情绪稳定的心理,良好的运动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落实体育教学质量,监督教学老师的教学情况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当前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十分必要。首先,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完整,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无到有的提升、学生对于具体的运动锻炼由不会到会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知识由不懂到懂的提升和学生能够掌握哪些基本技术和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对于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设置,保证教学评价能够科学、合理。最后,教学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要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上课出勤率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情况,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三、总结

大学体育作为大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运动心理训练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提出确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完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体育运动心理训练和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当前体育教学实践改革中至关重要,是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的主要路径。并且,在当前高校中应该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的投入等,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首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中,结合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东亮.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10月

[2]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体育教学目标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9月

篇10: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实践与措施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体育课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变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教学这一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希望为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还参考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而并没有将高职体育的特点以及课程要求彰显出来。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根据其爱好进行体育课的安排,形成了一种单一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体育教学应当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教育团队的建设,以便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对体育课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上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成人高校、中专院校等学校。因此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分布比较严重、年轻教师数量太少的问题。而体育课的教学因其特殊性,往往需要一些年轻有活力的教师来担任,而许多高职院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这使得距离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团队有着极大的差距。

1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这让高职体育教学中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就年龄方面来讲,现有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而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大幅度引进年轻的教师资源,来充实自身的师资力量。体育教学这一对体力需求较大的教学课程,其教师人员也通常由刚招收的青年教师担当。但是这些教师往往过于年轻,在教学上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借鉴以往的教学模式或者随着青年教师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使得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完美结合。而且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扩招以及工体教学的需要,招收的体育教师往往来自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固然解决了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也充分填补了高职院校缺乏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毕业生们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需求。

2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带头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都很短,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建设却很难与其他具有悠久建校历史的高等院校相比较。在年龄、职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极度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这就导致了整个体育教学中,没有一个能够规范体育教学章程与教学模式的领头人。而现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面的领头人,多是由一些体育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来担任,有的甚至是具有高职称的其他学科的教师。这种能力与专业素质明显不够的体育教学带头人,无法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与带头效果。这样在整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就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从而极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教学团队缺乏整体意识

在整个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普遍不够强。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也是个体教学。高职院校中,多数体育教师都将体育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成是个人的工作任务,而不与其他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上面的沟通与交流,这就使得整个职校的体育教师无法形成一个团队整体。而许多体育老师的自由度很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按照教学规定的计划执行,对于上课内容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安排。对于教学方式也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延续,不愿创新,教学过程也是敷衍了事,这就造成了职校体育教学教师团队的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从而无法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讨论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4体育教师缺乏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要想满足现在教育形势的体育教学要求,就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学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却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经费的不足使其很难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就使得现在的体育教师们思想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现在的体育教学需求的水平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思创新,不注重合理的教育形式。

三、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1建立激励体制

1现有的职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都觉得这门课程不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敷衍了事。因此,职校领导层应当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来激发体育老师们的教育热情,而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够促使体育老师为了整个体育教育团队的建设而努力。

2加大对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要想建立起一个团结高效的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就必须培养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带头人物来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并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为其他体育教学人员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而这个核心带头人应该是体育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且科研能力很强的人才来担任。在选拔出核心人物后,还应当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培训,来使其能够接受到更多体育教学知识以及团队建设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核心带头人的能力。

3增强团队意识

职校中体育学科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排球、体操、武术等,其教学的过程也差异过大,因此,许多体育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程与其他体育老师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进行任何有效的沟通,这就导致整个体育教学队伍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情景。职业院校只有增强整个体育教学团队的团结意识,才能够充分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能力和战斗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中的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等多项教学改革,并最终加强高职院校整个体育教学的团队建设。

4加强培训

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无创意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们互不过问的教学模式也使他们难以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定期培训,使这些体育教师们能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面对现有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充分了解高职体育的现状,认识到体育自身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带头人、缺乏团队意识与培训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状况,来对职校体育团队的建设做一系列的改变。

篇11: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实践与措施论文

摘要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环境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当前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对此还需要积极的加以改进。本文主要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由于长时间的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校园内进行学习,对于社会实践能力较为缺少。正是由于这样的问题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岗位的时候无法真正的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一定要积极的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下面将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培养进行详细讨论。

1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尤为重要。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团队协作项目,例如足球和篮球等等。在这些合作项目当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任务,而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与社会当中的很多工作都相似。通过体育项目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培养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体育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来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个小组,很多的学生之间甚至是不认识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他们之间形成团队合作的关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有助于强化学生自身管理

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学生需要在这样的制度规定下来开展各项体育内容,促使自我的能力得到发挥。例如在足球运动中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比赛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否则就会被罚下。社会本身是一个大型的赛场,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学生如果能在体育项目中不断的规范自我,那么在未来的职场上也势必能逐渐的规范自我,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加顺利的发展。

2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实践措施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高职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与他们的职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应当将受学生欢迎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长久影响的体育项目和内容积极的引入到高职的体育教学当中去。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体育学习一定要保持与未来岗位之间的适应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此外,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能得到丰富,以便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和职业需求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2.2模拟社会场景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当中的一个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竞争者。对此,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的进行划分,促使学生能担任其自己的责任,并完成不同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直接的与社会之间进行对接,从而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2.3积极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各项体育项目势必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身体锻炼作用,同时学生也需要从心里和身体上进行付出,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品质和心里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就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经常的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的会得到成功的体验,有的则需要经历失败,那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一定的锻炼作用,帮助他们逐渐的得到成长。因此,为了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当积极的在教学中尽量多的给学生一些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能在体育技巧上和心理素质上得到上升,并且要积极的帮助他们将一些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他们能在未来社会中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在当前已经是我国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近年来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就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一定要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从体育教育的方向来逐步的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做出保障。

篇12: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的改革分析论文

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的改革分析论文

高职护理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生理学的认识不足,在护理生理学多内容而少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认为学生将理论知识掌握好就够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觉得课程的内容难懂,并且难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完善呢?

1. 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分析

在高职护理生理学的改革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优化,并且要依据教学大纲给学生讲解知识和理论基础,并且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教师应该注意临床护理工作的相关课程教学中,要知道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教师在讲解中,要注意难易结合,并给学生思考和阐述谈论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护理生理学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一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学生是中心,老师是组织和协调的人,并且根据有效的信息来做好教学的计划和决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学生进行交流,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二是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光盘等手段可以创设出立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实现教学程序设计的优化。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易懂性,容易被学生接纳。三是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提出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问题,并且对其进行解决。在生理学的教学中,以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全面。

篇13: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建议论文

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建议论文

一、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就是一种在实践中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一种有教育特点、创造特点、实践特点,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在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因此,实践教学由来已久,是学生进入职场的必备教学形式,在一些师范类本科院校,宏观的改革主要指建立实习基地,微观的改革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开展启发式教学。不包括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和含实践性的一些课程,那些以前只重视理论教育的课程也着手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全国普通高校中文系都开设文学理论课程,由于此门课程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教材存在着繁多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概念、流派、风格,教师一味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学生会感到厌倦和烦恼,依据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类文艺现象,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很多高校教师重视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重视应用实践。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很多教师用理论讲解理论,在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理论解释中国的文学现象。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师范类院校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上,没有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味重视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学生站在中学讲台上时,应用理论知识不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解释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思考。

(一)教学改革方面。

教学中逐步淘汰纯理论教学模式,变理论指导实践,不但让学生掌握文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也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和风格,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可以应用写小论文、读书指导、学生助讲和专题讲座等手段,还可以根据文学理论当中存在的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

文学本质论当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读书报告、理论学习心得、读书体会等,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体会、感悟掌握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应用讲解、示范和引导的做法。

文学创造论当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和书写体会等做法,深入体会文学创造就是体现真、善、美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作品构成论当中,因为存在着繁多的内容、类型、层次,文章前后的内容表面上毫无关系,分析作品时要做到综合,因此,可以应用课外分组分题讨论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此可以应用例举法。

文学接受论当中,学生是文章的阅读者,考虑到学生不同个性,可以利用鉴赏交流的做法,按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争取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分析和评论能力,教师可以应用人生体验学习法。在文学接受论当中,让学生反复阅读、欣赏、分析、评论文章,让学生形成接受心境,体验到共鸣、净化、领悟和延留等审美高潮,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有创造性地进行文学批评实践,在此需要明确提出的是,此阶段就是为了考察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综合知识情况,因此,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合理的交流话题。

(二)实践平台方面。

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育学生在联系不同学科时掌握文学审美理论,防止在学习文学理论时出现“孤立”,在学生参加综合学习和理论应用中让学生认识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文学类课程中应用理论类课程的审美理论,文学类课程的审美理论应用和审美素养又会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审美素养反过来可以促进文学审美和审美理论的发展,这样,不同学科便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从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经典作品时要认识到文学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和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考虑文学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现象。

在文学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常常需要教师付出多倍的心血和努力,但是,随着各种各样文学创作的出现,中国的文学理论一定会与实践结合,从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

[1] 吴亚南 . 文学的伦理向度与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改革探索 [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4)。

[2] 欧孟宏 . 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0)。

[3] 李艳丰 .“后理论”时代 :文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设 [J]. 学理论,,(18)。

篇14: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对于高职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已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教育水平,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特点提出改革措施,希望为其教育工作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职教育;管理改革

同大学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比较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以能上高职为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学术理论知识愈发重视,所以造成高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在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管理的因素。由于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缺失,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障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制定一套相关方案,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原则

(一)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从以往的教育历程来看,遵循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高职还是高校,都习惯性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一教育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紧紧沿用这一办法,或者说在这方面加以改进,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要分清主次,而这也是作为改革措施的前提与基础。

(二)如何使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效益,通常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组成,两者对于教学效益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万事都有双面性,假如在教学上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则会使得教学质量水平不过关,反之,过于追求的社会效益可能会在经济问题上造成严重缺失。看似简单的两方面,实际对于教学效益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就需要对其教学管理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根据其方案,合理分配各种资源,比如说以经济效益带动社会效益,或者说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准备,从而使得教学效益得到保障。

二、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改革

(一)教学工作的执行

在改革前,建立一套完善的改革方案是其是否能成功改革的基础与前提,其制度需要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制定出不同规章制度,进而以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布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为此建立一个负责实施的机构,以此来保障制度在各个环节中的有效实行。其中,相关制度必须要涵盖各个方面,比如说对于教师的定期培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实力,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几乎每天都在改变,教师只有在自身能力较高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同时,对于教学进度的安排、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也要实行有效管理,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而相关机构可以对教学进度进行监督检查。

(二)如何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依照上述改革制度,对于教学质量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系统评价,对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制定一套考核标准,在透明的制度形式下,由相关部门再设立一个奖惩制度,能者赏弱者罚,要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危机感,在其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评分的标准可按照完成目标情况来进行评估,同时,让教师、学生、督导成员都参与其中,使其制度能够最大化地应用到各个岗位之中。

(三)对于教学工作信息的反馈情况

在惩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反馈渠道,其重点是对于教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个有效反馈,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不好意思当面请教老师,可以通过反馈渠道向学校进行反馈,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反馈渠道同样对家长开放,家长的意见也能通过这条渠道得到解决,而学校根据反馈的信息情况对于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

三、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革措施

由于之前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加之院校的相关专业设备比较落后,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相关专业认识严重不足,造成毕业生整体工作能力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校期间,需要根据其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应该及时引进新设备,根据设备培养专门使用该设备的人才,在课程方面,目前依旧以设置课堂教学为主,严格来说,对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其操作能力与发展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上的学术型劳动者越来越多,而技能型人才却愈发紧缺,使得社会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根据市场的不同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设置符合市场条件的课程,以此为改革的最终方向。

(二)对于教材的改革

与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比较着重技能知识的教学,而技能知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材有关。好的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课程,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能力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教材问题较为严重,比如说优质教材的缺失、教材的不足、过剩等方面。在当今社会,也许现在某个职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是过些年如果不更新,不创新,便会被淘汰了,而高职院校对学生使用的教学教材依旧是老教材,使得学生严重跟不上市场节奏,甚至在未来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是几年前的,因此,高职院校对于教材的更新应当做到及时化,以此来确保学生的与时俱进。

(三)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发达的科学被人们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同时也在影响着教学工作,由于信息数字化的加入,使得教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的不同,部分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加入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更倾向于传统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院校多媒体教室都寥寥无几,而这使得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了。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各大高职院校必须统一作出调整,对学校的软、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同市场接轨。

(四)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院校自身实力的不足而盲目扩大教学规模,这不仅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会给教学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一定要考虑全方面,切勿盲目进行。

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一个主要对象,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群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上是学校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设施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因素的加入等,使得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愈发不重视。为此,高职院校适当阻止市场化的加入,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能因为市场经济因素的加入而颠覆了这一观念。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应更加关注,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教师应该通过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有最基本的信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性,不要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以不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定期举行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二)突出高职院校的技能特色

高职院校一般以就业技能为主导,要让学生感受到在校所学课程是具备职业性与技能性的,而这些都是作为职业技能的重要特征。这样便让学生意识上认为这个职业对本身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实践课程,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方法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单一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外围事物。在普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阅读量一般在课外阅读中,小说等刊物较多,而自身专业技能的阅读书籍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肯定是无法达到满意的状态,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一些符合自身专业的书籍,这也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个锻炼。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然后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产生积极性,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只有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使得高职毕业生去适应社会,在输送实用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些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管理的因素。因此,要对高职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办学水平,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颜姣姣,金湖庭,叶忠杰,徐子寿.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新技术应用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1.

作者:于磊 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篇15:创新能力培养下高职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高职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一切原有知识和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以及实践教学改革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高职教育

创新能力是指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运用一切原有知识和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和加强科研训练四个要素。全民创新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但是思维活跃,有时学习中会带有情绪化,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效率较高,反之则效率较低,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教学比重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国际上将大学教育划分为学术性教育和技术性教育。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课程设置面向具体就业岗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和资质。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岗位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入新知识到开始实训课程,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等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接受的.更多是如何增强记忆力,缺少对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思维固化,难以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长期传统教育的培养束缚了学生活跃的思维,使学生难以解决在社会活动中众多复杂的实际问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是课堂知识传授,在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这就决定了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实践能力培养远远落后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现象。其次,高职院校课程一般仅是围绕各专业设置,缺少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是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目前很多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目标,不喜欢所学专业,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创新能力,这必将阻碍其未来的发展。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专业息息相关,必须满足两个要点,即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真设计每一节实践课或实训课,认真考核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环节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实践内容,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尽力为学生创造到企业第一线接受锻炼的机会。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讲授实践知识,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明确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是实践教学的延伸。鼓励学生建立课外活动小组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可以将自己研究的科研项目贯穿到教学中,这样学生在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又有助于完善知识架构和培养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通过以上措施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更多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

3.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现有理论和观念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从而找到创新角度,确定创新题材,经过仔细钻研、认真探索,能够深化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内容,提高整体的知识水平。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全方面的锻炼。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的环境通常比较开放,学生的感官能力和认知能力会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创新体系也已形成,高职院校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通过教学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绍生.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M].天津:同济大学出版社,.[2]何静.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与应用[M].天津:同济大学出版社,.

[3]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

[4]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李正风,席酉民.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若干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6]刘爱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7]师英杰.人的创新能力的哲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8]孙耀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进步———基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9]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0]岳晓东,龚放.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周渝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教育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篇16: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论文

1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増加。教育部的调查表明,以来,有50.7%的社会用人单位招聘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比例超过10%。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依次是综合素质、实际能力、专业知识。笔者所在课题组对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不全面调查结果也与上述结论相同。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两个专业,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有长期形成的我国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有办学单位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更直接的是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和与之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相比之下,对实践教学则重视和研究不够,对如何在培养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更是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从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一教师来看,有调查表明,全国范围内经济管理类教师中,31.2%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历,78.6%的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势必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将会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

篇17: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应积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通过分析人才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类的人才需求现状,研究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特提出旨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即实施“531”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2.1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的五个阶段

农业经济管理类的实践教学分为5个阶段,即课程实验阶段、专业综合实训阶段、科研实践阶段、情景模拟实验阶段、专业与社会实践阶段。

课程实验阶段是实验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使学生领会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实验属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随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专业综合实训阶段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利用的一个实验教学过程,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对本专业的多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专业综合实训属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阶段,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求职都会有帮助。

科研实训阶段是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直接申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技能,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科研实训是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创新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科研和学术活动,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同学能够参与并具备一定质量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

情景模拟实验阶段是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和研发式实验的补充和完善,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相关专业模拟完成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农产品贸易等实战场景,锻炼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与社会实践阶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一项模拟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増强学生对涉农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2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

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3个层次,即全面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努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个学生的个人资质、掌握专业知识程度及实践技能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存在因材施教问题。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具备的技能水平的划分。3个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培养合格人才,是“531”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使学生具备利用本专业知识胜任一般工作素质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具备利用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岗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部分同学具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和创新工作能力。3个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的人才比例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与实践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素质有紧密的关系。

2.3实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个宗旨

实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个宗旨,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共同提高。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或学生就业岗前培训,而是一个贯穿4年本科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核心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为社会输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有继续发展潜质的人才。

提出“531”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使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1个宗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根基,“5个阶段”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手段,“3个层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现行勘察设计体制亟待改革论文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会计制度设计论文范文

农业会计制度逐渐规范的理论基础论文

浅谈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论文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试析摸清教师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引航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现状与思考论文

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推荐17篇)】相关文章: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教育论文2022-09-28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基于入学与就业的视角2023-03-24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2022-08-01

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探讨2022-08-02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论文2022-09-09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2024-03-23

物业管理模式弊端及改革思路论文2023-08-17

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论文2022-09-13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2023-11-01

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