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共14篇)由网友“粉谁sei塌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
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
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篇2:小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这篇文章是写杏花吗?(不是,是以杏花串联全文,写人写事。)
2、文中写的是谁?(竺可桢)他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我们也要以他科学认真的态度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次看杏花?(两次)
2、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
3、质疑:为什么要两次看杏花?第一次看到没有?为什么要看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一次看杏花
1、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的?
感情读第一句。
2、“院墙旁一株杏树泛出淡淡的粉红”告诉我们什么?(指导理解作者对杏花的赞美,朗读。)
3、“爷爷,您又看花啦?”“又”字说明了什么?
“天真、仰起脸”是提示语,写出了孩子的神态和动作。
师生分角色读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指导语气。
3、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4、小结板书:第一次看杏花没记录
用“先……,再……,然后……”说段意。这就是文章的层次。
5、学习提示语
提示语在后用句号回答或提问比较快,期望得到回答。
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话说到一半,要停顿一下。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有一定准备时。
提示语的作用:有助于描写人的动作、心情、神态。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次看杏花
1、第二次看是什么时候?什么情景?划出,指导朗读。
2、第6节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美景的?(排比句)
想象:春风吹来,柳树、小草、河水、花苞怎样?
3、自由读7—10节,思考:听到什么?怎么做的?
交流、引读,指导语气,同桌分角色读。
4、当听到肯定回答时,有句话描写了竺可桢爷爷的心情,是哪句?(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此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是怎么做的呢?(先去看杏花,确认,然后做记录。)
小结:观察有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科学的态度。
5、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段内容。
6、总结两次观察的不同表现:
这就是科学家和一班人不一样的品质,他们具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板书)
二、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朗读点评。
2、用饱满、敬佩的语气来读,欣赏竺可桢爷爷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收获,练习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竺可桢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
(2)提示语的用法。
(3)概括段意的方法。(先……再……然后……)
2、练习(略)
练习摘要:
(1)用ABB词语结构填空。
脸()皮肤()心情()牙齿
(2)照样子把句子写简洁。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杏树泛出粉红。
(3)从课外书中摘录2—3句排比句。
(4)把句子写具体。
春风吹绿了柳梢,柳梢()。
春风吹皱了河水,河水()。
(5)围绕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看花或者看动物的情景,写一篇短文,用上所学的提示语。
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堂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课。扎实、朴实、平实又不失生动。在课堂中,注重情境的再现与阅读的感悟巧妙结合,注重文本的示范与迁移的训练巧妙结合,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巧妙结合,该讲处讲深讲透,易懂处以读代讲,课堂上既有精心的指导又有学生充分的练习,有张有弛,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篇3:别说我小四年级作文400字
“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么飞得高……”我快活的唱着歌。我是一个酷酷的女孩,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但我却有一个小小的烦恼。
NO・1:跑步又输了
有一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跑六圈,也就是1200米。体育老师一声令下,我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们班可是高手如林,我到了中间位置,杨孟玺紧跟其后。只剩下最后一圈了,我使出全身的力气超过了一个个对手。快到终点了,杨孟玺超过了我,我只得了第六名。我垂头丧气的对杨孟玺说:“唉,又输给你了。”“谁让你的腿短呢。”我无言以对。
NO・2:请别说我小
今天我一到学校,我的冤家――姚坤升就怪怪地叫道:“咦,二年级小孩儿怎么跑到我们四年级的班里了?”我压低声音说:“你说谁呢?”“当然是二年级小孩儿吴禹衡了。”他哈哈大笑地说。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说:“按理说,我比你大好几个月呢,那你不也是二年级了?”我这一句话把他气得干瞪眼,他想了想说:“我是在二年级的班里,但我是老师,你只配做我的学生!”我一怒之下挥拳向他打去。
NO・3:我上四年级
我和妈妈一起去逛商场,经常碰到妈妈的朋友。一天,一个阿姨亲热地拉着我的手,问我:“宝贝,几岁了?上二年级了吧?”我一下子把手抽出来,说:“我都四年级了!”弄得阿姨很不好意思。唉,也难怪,四年级的我,才一米三三的小个子。
NO・4:我要买票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旅游,售票员说:“1・1米以下不掏票,以上半票,大人30元。”妈妈把1、33的我往下按了按,说:“我家孩子还不到1、1米呢。”而待在一旁的我却忍不住了:“谁说我不到1、1米,我都……”不等我说完,妈妈赶紧捂住了我的嘴,最终,我还是没有买票。
唉,真希望有一天我能突然长高呀!
篇4:我爱拉小四年级作文550字
我爱拉小四年级作文550字
拉小有许多事物我十分喜爱,其中拉小的老师是最令我难忘的。 刚到学校时,我有一个坏毛病,便是会写连笔字。
第一个发现并叫我改正的老师,是教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徐老师。
徐老师最早发现我会写连笔字,是在开学见面仪式中的写字比 赛。那时,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怯生生的望着周围的一切。
忽然,徐老师从身后取出一张白纸,然后让我们挨个儿向纸上写 自己的名字。很快,白纸传到了我的手中,我怯生生的感觉一直没有 打消,头脑一片空白。此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草草了事。我拿起笔 潦潦草草、龙凤飞舞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纸上。这时,站在一旁的 徐老师发话了:“你名字中的‘李’下面是一个‘子’,要用三笔写 成,不是一笔写成,不要连笔。”随即把着我的手,工工整整地写下 一个“李”字,又让我照着上面的样子写几个,当我写完的'时候,她 才走向下一个同学的位置。此时此刻,我那怯生生的感受打消。因此 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看清了徐老师的容貌:个子不高,体型适中,留 着齐耳的短发,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嘴巴比较小,但说起话来毫 不逊色于大嘴巴的人。大概在外面待的时间比较长,嘴唇有些干,有 一点起皮,岁月流逝,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两鬓 的头发也有些花白了。我脑子忽然涌出一种想法:一定要改掉写字连 笔的习惯。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徐老师随时随刻地提醒我,那声声话语就像 是鞭子,让我前进。
现在虽然徐老师不教我们了,但那声声激励我的话语不停地在我 耳边回荡。我十分感激徐老师,不是因为她让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而是因为她给予了我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
篇5:我不是最弱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 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 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 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 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 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 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4 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 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 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我不是最弱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我不是最弱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襄樊市襄阳区古驿镇中心小学 武朝华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随机出示句子)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它的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随机学习 “弱”,师提醒字的写法。
二、 释题问难,感知文本。
1、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准词语:闷热 掀起 倾盆大雨 娇嫩纤弱
5、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过渡: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吧!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嗯,一场大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②指导朗读。
师:这时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③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当你们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 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那就赶快读读3--6自然段,来弄明白吧。
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小组交流。)
6、 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师: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指名回答)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那你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呢?
3、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7:我不是最弱心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出示词语:弱小
2. 师:谁认识这个词,请他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力气小,势力小 )“弱”是个生字,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记住它,举手跟大家介绍一下。
3. 师:记住了这个字,我们来给他找一个反义词。小对……弱对……那么,它的反义词是……
4.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小朋友拿出金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2、自读课文(读两遍),思考课文中提到了那些人,那些花?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理清文章脉络,识记生字。
(萨沙,托利亚,父母)(拉萨)(托,ppt动作演示)
(铃兰花,蔷薇花。)(蔷薇花簇拥着铃兰花,簇拥,ppt图片辨析 )(铃后鼻音)
(花朵芬芳扑鼻)(“芬”“芳”形声字,识记,指导书写)(造句 ,田野里开满了芬芳扑鼻油菜花。)
(夏天的一个周末)(末指导书写)
夏天的一个周末,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玩,看到了美丽的铃兰花和芬芳扑鼻的蔷薇花,一家人坐在蔷薇花旁边聊起天来。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倾后鼻音)。只有一件雨衣,大家最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为什么呢?
(应该)(应该是什么意思?(生答)齐读,用什么词可以代替它?)
4、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拉萨 簇拥 聊天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倾盆大雨
蔷薇 娇嫩 铃兰 掀起 递给
三、朗读感悟
只有一件雨衣,大家最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为什么呢?
1、分角色朗读对话。
萨沙的不解
妈妈的回答
妈妈笑着说
总结,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朗读课文
大家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把雨衣给了他。萨沙认为自己是不是最弱小的啊?所以,萨沙怎么做了?(萨沙在大雨中掀起了自己的雨衣轻轻的遮在了蔷薇花上,保护了蔷薇花面授大雨的拍打。)妈妈夸奖萨沙是因为(萨沙做了什么事)?(萨沙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
3、完成“我会填”
[我不是最弱心 教案教学设计]
篇8:我不是最弱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
2.“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问。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①讨沦。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②小结。
2.细读第2-8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①讨论后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指导看图,理解“一丛丛”。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
②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
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的家人是怎样互让雨衣的?
③出示第5、6两句话。
指名渎,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他们仅有一件雨衣,每个人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沙)
指导朗读。(“赶忙、又、却”要重读,出来)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萨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让雨衣
(2)理解妈妈的话。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指导朗读。(强调“每个人”,用肯定的晤气渎)
指名读,齐读。
(3)指导看图,学习第7自然段。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图:萨沙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亡)课文是哪一个白然段告诉我们的?
指名渎第7自然段。用“A”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朝着、走去、掀起、盖在)
理解“滂沱大而”、“娇嫩纤弱”。
指导朗读。
(4)理解萨沙的话。
“现在我该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现在他保护了比指导朗读。(要把萨沙能保护弱小者那种自豪的语气读出
来)
(5)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积累成语。
3.造句。
附近…… 。
芳香扑鼻…… 。
[我不是最弱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我是最弱心吗(S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 我是最弱小的吗 第 1 课时 总共2 课时
教材分析 文章中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生活中一件简单的小事,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设计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都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学生和家长眼中还是儿童,应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的思想。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等词造句;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 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结合
教学准备 练习本
课题 我是最弱小的吗 第 2课时 总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
设计思想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在讨论中探究。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字。
2、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写12个字。
2、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难点 会写12个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
一
课
时
第
二
课
时 一、导
入
二、初
读
课
文,
自
主
识
字
三、写
字
导
学
环
节 2分钟
8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7分钟
5
5
9
1
8
8
4 一、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是弱小的吗》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复习巩固
朗读全文,体会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识记生字
(鼓励学生主动、创造性的识字)
教师及时随机归纳。
多看书就能多识字,多观察身边的广告语,熟字换偏旁,
猜字谜等方法。
四、指导书写
师板书笔顺
重点指导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如
“末”上长下短竖在竖中线。“弱”左右要匀称。“夏”和“该”写时易多笔画或少笔画得注意。
完成课后作业
1.我会填。
2.读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学生质疑
画出生字词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大声读 同桌互相检测
说一说 全班交流
观察 思考
学生练写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着重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3、同桌分角色读好带问号句号的句子。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相互交流。
汇报识记情况。
学生认真观察说说注意点,并书写。
同桌互改。 结合实际,启发感知,质疑
环环紧扣,深入思考
去熟
学生
关注全体
学会合作
设置竞争环节
强调细节
对比掌握
强化训练
温故知新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学一致用走进生活
增强兴趣
培养模仿能力,强调细节
练习巩固积累知识
板书设计: 我是最弱小的吗
哥哥比妈妈弱小 弱
妹妹比哥哥弱小 末
花比妹妹更弱小 芬芳
妹妹不是最弱小 该
教学反思与回顾 大多数学生能流利地背诵,低段的朗读指导要以教师形象的示范和学生对比朗读指导为主要方法,这样学生学生比较容易效果也佳。
朗读课文指导到位,学生朗读有声有色,有部分段落,大多数学生能流利地背诵。
[我是最弱心吗(S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10: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的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篇11: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篇12:初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故事情节。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小组自由研讨,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
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导入新课。(对于此文来说,背景的理解相当重要,不可忽略)
2、屏幕显示普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屏幕显示生字,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
2、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通过预习笔记,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投影,供学生考。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13:初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篇14:初二年级语文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掌握课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了解虚词的作用。
⑵ 理解课文大意及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2、能力训练点:
能在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文章的佳处。
3、德育渗透点:
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旷达胸襟。
4、美育渗透点:
感悟作者运用对偶写景抒情之美。
【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要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然后仔细品味其中某些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分析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3、理解文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放碟片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不同。
3、体会并理解作者(古仁人、滕子京)的远大政治抱负。
★ 蚂蚁的四年级作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共14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5-01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2022-04-30
读《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有感2022-04-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22-10-08
假文盲作文2023-02-20
假文盲-初三作文2023-07-04
拒绝假文盲作文2022-05-08
四年级《蝴蝶的家》教学反思2023-10-20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 》教案2022-08-04
小草的四年级作文500字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