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时间:2024-01-17 07:46:3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精选16篇)由网友“sclw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篇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2,练习十一第5-7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学具准备:照例2联欢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整捆和单根的小棒(不少于33根)。

九、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口算。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2.口答。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谈话: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画外音:小强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纯净水。

2.出示“咱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24+9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课件设计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24+6得30,30+3得33”的声音。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并配有声音叙述口算过程。

4.尝试。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步骤和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练习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再启发学生: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吗?

给学生思考时间。对从另外角度观察,想出不同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课后小结:

篇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P61例1和练习十一1-4题)

三、教学目标: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练习本,小棒。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一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

1、观察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和同桌说一说,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一包语文书有多少本?

2、根据图上信息提问题

合作探究: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1)35+3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你会计算吗?请说出一种你喜欢的方法。

(2)35+30

如果要你算出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0应该怎样计算呢?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

(三)、教学效果测评

1、P61页的做一做。

2、P63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和第2题。

3、出示P63页的第3题(情境题)

4、出示P63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十、课后小结:

篇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与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

[6+8=14(颗)]

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

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请注意看!

3.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

4.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

5.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6.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7.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8.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

9.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

10.语言表述,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11.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12.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习做准备。)

13.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小虫与蝴蝶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

(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

(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

(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

(5)小组合作完成。

(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轻松音乐)

(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

(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

2.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

(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

(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

(4)小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

(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3.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

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①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②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

4.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课外活动

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的教学设想就是这样,不知有无达到目的,还请同行们、专家们指正!

篇4: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表述操作过程,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在屏幕上出现例2玩具图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和她们的对话。

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2、76-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

让学生在算式36-8=的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去减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题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所用的计算方法的算理以及涉及的基础知识。

2.教师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十、课后小结:

篇5: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四月是我们学校首届读书节,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3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生解决,反馈: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个12)

C: 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3)

2、自主探索:

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

3、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12分成10和2,23×10=230,23×2=46,230+46=276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12拆成2×6,23×2×6=276。

师: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

师:如果是23×13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

C:笔算: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

(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生生提问解答)

主要问题:

① 46是怎么来的?230又是怎么来的?276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2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23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接着算吗?

指着两个84,问: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

选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么发现?)

3、判断改错:

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思考,指答)

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4、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一套科技书11本,每本29元。我带300元,可以买哪一套书?

5、趣味练习: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数学魔法。魔法就藏在这四道题目里面,用笔算来计算这四道题观察这几题有什么规律,魔法就自然出来。

12×11  23×11  36×11

规律 如:12×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

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1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   3×  1   2=276(元)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答:一共要付276元。

教学反思:

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在出示一本书23元后,问:你想买几本。学生说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2本,算式怎么列,买10本算式怎么列。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出示后,问: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让学生列式计算。再反馈。反馈时将23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再问: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23乘12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

不当处: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少估了多少?

改正: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解决23乘12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23分成了20与3。再20与12相乘,3与12相乘。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3个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称许他是对的。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将12分成10和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乘10等于200,3乘12等于36,2乘23等于46,最后相加。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

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

3、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我讲得比较简单。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我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

作业反馈:今天的练习里面,有三道是进位两位数乘法。练习中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个因数分解为整十数与一位数来解决,但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用因数分解,只是用笔算,由于有进位,学生错的比较多。个别学生在笔算上还有困难。

篇6: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船场中心         洪艺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6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一:复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3个一是(  );3个十是(  );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   5+3=     30+4=      50+20=

4+20=    8+30=    3+3=    60+5=

我们班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二:新课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当老师给你们发新书时,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现在有一个班级正在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桌子上零星的数学书有3本,语文书有8本。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桌子上一共有几本书?)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数学书一共有几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数学书一共有几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一包数学书35本,零星的数学书有3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谁来说说算式。(35+3)

35+3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办法来解决的,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呢?(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A:我是接着数的36,37,38;

大家注意听了吗?刚才他在数数时哪一位数上发生了变化?(个位上的数)在个位上依次加1加了3次是吧!那为什么会在个位上加3呢?(3表示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加3)说的真好,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我是先算5根+3根=8根,再算3捆+8根=38根

为什么要先算5根+3根呢?(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再与3个十合起来是38)【师板书35+3=38】

C:我在计数器上先拨35,因为加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再拨上3个珠子就是38.

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35+3=38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3),为什么5和3要加在一起呢?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35+3=38  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

(2):练习

刚才你们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都会计算了吗?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63页做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4=   62+7=  5+31=  86+2=  4+72=  44+3=

(学生做在书63页,做完集体讲评)

(3):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一包数学书35本和一包语文书30本)该怎样列式呢?(35+30)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35+3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35+3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35用3捆5根表示,30用3捆小棒表示,先算3捆+3捆=6捆也就是60根,再算60+5=65)【师板书35+30=65】

(在计数器上先拨35,在十位上再拨3个珠子。)

刚才35+3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现在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呢?(因为30是表示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回答得真好,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掌声送给他。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0的计算过程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小结:35+30=65  35是两位数,3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练习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出示课件】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有个小朋友名字叫马虎,为什么叫马虎,因为他计算特粗心。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快就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给他批改一下作业好吗?

53+20=55       45+3=75

5+31=81        64+30=67

3游戏:摘苹果

小朋友们真厉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出示苹果图)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在答题时,其他小朋友就当小法官,每算对一题就奖一个苹果。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35+3=38(本)                35+30=65(本)

30   8                            60

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

篇7: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姓名:吴小姿   单位:温州市苍南县观美镇华阳辅导学校   邮编:325806    电话:6490056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

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   20×20=400   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 9

×1 9

9 1

1 9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

三、巩固应用

1、数学小门诊。

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围 棋 小 资 料

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

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

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

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

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

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

(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

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10×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

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

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

六、教学反思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

(执教:吴小姿     设计:吴小姿     指导:林克勤老师)

篇8:笔算乘法(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七 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笔算练习   注意方法和书写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第六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篇9: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32+7=     30+23=     21+7=

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值周老师到一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问班长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学,多少名女同学?”王明说:“有23个男同学,25个女同学。”老师问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题目和算式。用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80%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生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4……

学生在说算法时老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三)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6 8         7 8 5         3 5

+4 2        -1 5       -1 4 2       ×  3

7 7          5 3         6 4 3       1 0 5

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

3.小组汇报 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

+2 5       +  2 5       +2 5         +2 3

4 8         2 5 5         2 7 3         4 8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对的。2.3是错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35+23=         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当医生诊断。

3 5         4 7         1 7            8

+4         +1 2       +  2 2       + 1 1

7 5         5 8         1 9 2          9 1

3.把横式与竖式连接起来。

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填空1.    3  5             3  7           2( )

+4( )       +( )2       +( )3

7  8             8  9           5  6

2.      1    2

+  2  ( )

( )( )

+  1    1

( )  6

+( )( )

8    9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中心校一、一班有男同学23人,女同学25人,一共有多少人?

篇10: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例1挂图

师:图上画的十什么 ?谁来说说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34+16

师:很好。那34+16=多少?你可以怎样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1)摆小棒。

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和16合起来是多少?

师:最下面的这一捆是哪里来的?

师:通过摆小棒,34+16等于多少?

(2)算珠。

师:先怎么拨?再怎么拨?

师:观察一下个位上的算珠,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位上有十颗珠子)

师:个位上满了十颗珠子怎么办呢?(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通过拨算珠,34+16等于多少?

(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3  4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课件出示“个”)。3和1是哪一位?(课件出示“十”)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6 5

+  2  8

□ □

师:这题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算一算。

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课件(豌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看?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

(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2)  (3)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板书课题:进位加)

板书设计:

进位加

3  4                               6  5

+     11  6                           +  21  8

5  0                               9  3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篇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月日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呢?(媒体出示均衡生产书第8页的主题图)

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教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全乘一辆车呢?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不什么方法验证呢?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办法,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二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举起了手,教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在验证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对第二种方案进行验证。新课标第一网

在验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同桌相互提醒一下。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四人一级,每人一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59+40= 20+67= 24+63= 46+53=

2.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看(找两名同学板演)

(1)62+17=35+24=

(2)3+84= 43+14=

1. 我帮你检查(小动物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帮忙检查一下,看它们做得对吗?课件出示小动物做的题目)

17+20=19 50+26= 42+38=80

小熊 小狗小猴子

师:你能说出他们做错的原因吗?

师:看了小动物做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3、比比谁聪明www.xkb1.com

四、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笔算方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和二(3)的同学同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 修改意见:

备注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20月日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电脑演示:动画故事“小猪请客”

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仪器。它来到“大张超高”选购食品,它看见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35个,买了23个,请你想想,柜台上还剩几个?

1. 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35-23。

2. 让学生观察35、23分别是几位数?(两位数)导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课题)。

3. 学生归纳计算方法:笔算一般从个位算起。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42-28的计算

电脑情境淙:“小兔送货员”的故事。

即:小兔送货员为顾客送萝卜28个,蔬菜店有4捆零2个萝卜。想想,小兔送货员从42个中取出28个,还剩多少个?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从操作中去体会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试做:42-28

小组讨论并交流多种方法。

◆ 30-28=2

2+12=14

◆ 12-8=4

30-20=10

4+10=14

2.师生共同总结笔算方法

(1) 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2) 算十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 讨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做呢?

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么做呢?

3.比较

比一比,35-23和42-28这两道题在计算有什么不同?

像42-28这样,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师在课题上添写板书――退位减法)

4.(课件显示)

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能模仿例2自己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www.xkb1.com

师:请你任意选择一道题,做在本子上,看看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题目介绍给大家?(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算式在屏幕上,指名口述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2.做一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部(电脑显示)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4.游戏:蚂蚁传递信息

38-18=( )-8=( )+35=( )-25=

( )+40=( )-26=( )

5.实践活动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他们相差多少岁? 修改意见:

备注

篇12:用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   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篇13: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   题:人教版第二册《找规律》

学校: 马尾实验小学   姓名:  陈新艳  学科:  数学

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本单元式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开始。

3、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规律这块知识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渗透。

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

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排队情境,为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我积极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发现法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接着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情趣。

3、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通过电脑演示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来探索知识,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和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欣赏规律美时,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规律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规律美,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数形结合   在指导学生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时,强调在图形前面加上数量,为下节课学习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奠定基础。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纸条,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小动物排队:乌龟 小鸡 长颈鹿。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

2、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

3、师:看,小动物又重新把队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你能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

4、师: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演示课件,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 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5、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次排列的队伍有没规律呢,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 “找”)请看,运动会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这儿能找到规律吗?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

师:指名同学汇报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小结。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涂规律

师: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

2、摆规律

师:我们玩摆一摆的游戏。看,老师给每2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长长的纸条和学具,请小朋友们先和同桌讨论该怎样摆才有规律,再动手摆一摆开始。 学生涂规律

展示作品

学生用学具摆规律

展示作品

四、课堂总结,创造规律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听一段音乐。(放音乐)

师:刚才的音乐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你能跟着这个音乐拍掌吗?

师:全班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吧!

师:你能配合这段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吗?在小组里试试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   又一组  重复排列

观课、议课

“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孩子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情境导入2、发现规律3、体验规律4、延伸规律5、自我评价。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小动物排队”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直接揭题: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一块儿来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规律”,让孩子们找运动场上的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学生表述中,强调要说出每种物体的数量,如:彩旗是按照一面红旗两面蓝旗一组,接着一面红旗两面蓝旗又一组重复排列为下节课“数字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涂一涂、摆一摆 ”的教学情境。其中,“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两人合作,自由设计“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摆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摆的规律更有创意。 然后,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和跟着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我安排的“自我评价”是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都将在这一学段定位。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本节课我的教学特点是: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涂一涂这两环节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了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出了与众不同、有创意的规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遗憾: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另外,在各环节的过度上有些快,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教学再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正在积极操练着呢!请看,(课件演示)都有谁呢?你说,你说。(2个)  生:乌龟 小鸡 长颈鹿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 (3个)

生:小鸡      生2:乌龟   生3: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因此小动物又重新把队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你能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2个)生:长颈鹿(多个说)

师:猜对了吗?请看。 为什么这次大家猜得都是长颈鹿呢?(学生汇报)

2、(演示课件)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又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 重复排列)我们就说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谁再来说说这个队伍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说  你说 全班

3、(出示无规律的队伍)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次排列的队伍有没规律呢,为什么?

生:没有规律  因为它们没有按顺序排列   因为他们乱七八糟

二、探究新知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规律与规律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 找)请看,运动会的欢庆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大家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呢?这儿能找到规律吗?(出示课件)

(1)仔细观察,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同桌交流)

(2)谁来跟全班同学说说。

学生汇报:

(1)生:我找到了彩旗是有规律的,它是按照一黄一红又一黄一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谁还会像这样说。

师:原来彩旗是按一黄一红重复排列的,一黄一红就是彩旗规律中重复的部分。谁还有其他发现。

(2)生:我找到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有一朵红花又一朵紫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彩花是按一红一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一红一紫就是彩花规律中重复的部分。(出示课件)

猜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彩花?

(3)  我找到灯笼是有规律的,它是按一红两蓝重复排列的。

师:(出示课件)谁再来说说看。   灯笼重复的部分是什么呢?    生发言

(4) 我找到了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重复排列的。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是按照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谁再来说说看。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运动欢庆场上找到这么多规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学生汇报:生:斑马身上的条纹也是按照一黑一白的规律排列的。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有规律的东西真美!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汇报: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老师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1:我是按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黄色的规律涂的。 你的色彩搭配的真好!

生2:我是按照一个红色两个绿色的规律来涂的。你涂的真细心,真是个认真的孩子。生3:我是按照一个黄色一个紫色的规律涂的  很好

生4:我是按照两个红色两个黄色来涂的

2、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涂得都很漂亮也很有规律,同桌互相欣赏下吧!

请把你们的作品轻轻的放在抽屉里

四、课堂总结,创造规律

1、刚才小朋友用规律的知识涂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朵,真是太有本领了!看来小朋友们今天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找规律。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规律  生3:我觉得有规律的东西真美。

2、 看来小朋友的收获真多。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听一段音乐。(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你能跟着这个音乐拍掌吗?

师:全班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吧!

师:你能配合这段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吗?在小组里试试看

师:你的动作真美,你上来带小朋友们一起做     你也来!  你再来

师: 谁还愿意上来

小朋友们今天学的真不错!下课

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收拾东西排队下课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     又一组     重复排列

篇14:课题: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1-4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今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独立完成78页上第1题并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类?(加法和减法)

按照小朋友自己的想法,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减法呢?

在口算时,比较难的哪几道题?(引导学生关注进位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

3、说算法:

39+4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的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

36+7,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

97-60,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再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65-7,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呢?

(二)、教学效果测评

1、听算:

25+40=   45+9=  63-6=  37+2=  55-30=  78-4=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判断:

54-6=58(  )   76+6=72(  )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不出错、少出错呢?

3、练习十四的第1题。

(1)、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判别。

4、 练习十四的第2题。

练习十四的第3题。

(1)学生口算各题的结果。

(2)引导学生把口算的结果与另一个数比较。

(3)填上“〈”、“〉”和“=”。练习十四的第4题。

十、课后小结:

篇15: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4第四课时      24时计时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时

3、连线。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第五课时         制作年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              80×9              19×5             65×2                25×3

57×2               23×4              32×6              19×3               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 ],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 ],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

(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 = 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茶农们制作茶叶的情景后,提出新问题。

现在有30个人在制作茶叶,如果平均每人制作茶叶14斤,她们一共能制作茶叶多少斤?

(1)出示算术:14×3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3)试一试:口算

73×10                90×50                   31×4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填表:第10页第4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1)45乘10得多少?

(2)60个15是多少?

(3)写出4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都是480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练一练”第3.5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一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篇16:一位数除两位数(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用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下数学教案多些,少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题五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认识时间(方案B)(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二、20以内退位减法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人教新起点一年级下册Unit11Toys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十几减9》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五上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练习课/除法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精选16篇)】相关文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合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2-08-17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2-06-23

几和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2022-09-04

第五课时用数学(授新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2-09-23

三年级数学《双休日》教案2023-06-06

第六单元: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3-10-26

关于学会加减的道理散文:加?不,减!2023-09-28

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说课稿2022-11-29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2023-04-2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反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