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时间:2023-01-31 07:43:4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合集16篇)由网友“男人这东西”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1: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第五单元  百分数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48人),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设计意图:

1、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当堂测评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教育。

3、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教学后记

篇2:确定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至上学期)

六年 级        数学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位置

学习

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案  1、我们全班有44名同学,如果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要请你们当中的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才能表达的既简单又准确吗?

2、用第二行第三列(2,3)来表示 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3、用例1中表示班上同学所在位置的方法,表示出例2中的示意图上各场馆的位置。

流 1、学习例1

小组合作学习

(1)、如果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先说列后说行)www.xkb1.com

(3)××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4)通过学习例1,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两个数据,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2、学习例2

(1)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2)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3)小组合作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3、练习

(1)同桌合作,一个说出班内某个同学的名字,另一个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www.xkb1.com

(3)练习一第3、4、6题

馈  1、小明在教室的位置是(3,4),他在左边同学的位置是,右边同学的位置是(),前面同学的位置是(),后面同学的位置是()。

2、小刚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列上,他的位置可以表示为(6,8),这个班中有多少名学生?

展 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

审核人:

篇3:第十课时:纳税/第十一课时:利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课件展示课本中的4件主题图。

2、提问:

(1)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投资的,国家出钱建设的。)

(2)国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国家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新知探究

(一)纳税的意义和项目。

1、学生自学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讨论(课件出示):

(1)什么是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国家的哪些事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你对纳税人有什么看法?

(5)税收有几类?

(6)什么叫应纳税额?

(7)什么叫税率?

2、汇报:

(1)纳税是根据国际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际家。

(2)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公路的建设、医院、学校、国防科技等都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5)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几类。

(6)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7)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

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小组内讲评。

30×5% = 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为1.5万元。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我没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1、从生活情境中来,到生活中去。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展示了四副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税收的来源。在总结课堂时又把学生引入生活,做的学以致用。

2、先学后教,当堂测评。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并解决问题。测评使教师掌握教学实况。

教学后记: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学生自读课本第99页,了解;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 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1、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本   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    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利    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

教师课件出示:例如:小丽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个别学生回答:

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

4、教师讲解: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5、学生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师引导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三)、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讲解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强调:教育储蓄课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张敏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回多少钱?(50分)

2、李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3年,年利率为2.7%,到期后扣除利息税,得到的利息购买一台6000元的彩色电视机吗?(5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内解决疑难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你们小组内汇报一下。

学习了利息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

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快捷而实用。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时:整 理 和 复 习 (一)

第十三课时:整 理 和 复 习(二)

篇4:第十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

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课件出示知识目标:

(1)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0、1有倒数吗?是什么?

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5、同桌互说倒数,教师巡视。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六第2题: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3/5×( )=( )×4/7=( )×5=1/3×( )=1

四、课堂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

你联想到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教学后记

第十一、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篇5:P75-76确定起跑线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圆 任课教师与班级 陶佩华602

本课课题 P75-76确定起跑线 第8 课时 / 共8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2)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明确差距:(出示完整跑道图)

(1)观察这个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不相等)

(2)差别在哪里昵?(差别在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的弯道路线长,内圈的弯道路线短。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外圈的运动员跑的距离比较长。)

(3)比赛的时候,为了公平,外圈的起跑线位置应该靠前一些,保证每个运动员都跑完相同的距离。

(二)分析,确定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上图,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汇报:每一条跑道都是由两个直道和两个半圆形跑道组成的。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指每一条直道都是85.96米。)

(2)既然每一条直道都是85.96米,也就是说,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我们暂时将直道拿走,可以吗?

(课件演示: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3)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什么?

合起来是一个圆。(课件演示:每条跑道左右两个弯道合成一个圆动画。)

(4)现在每一圈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什么呢?

因为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所以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两条直道的长度与圆的周长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圆周长)

2、小组讨论:    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汇报小结:

⑴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⑵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得出结论。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π取3.14159)

1 2 3 4 5 6 7 8

直径(m) 72.6 75.1

周长(m) 228.08 235.93

全条(m) 400 407.85

相差(m)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

(3)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4)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你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5.1+1.25×2)π-75.1π

=72.6π-72.6π+1.25×2×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板书:400米跑相邻起跑线相差:跑道宽×2×π)

(5)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6)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全课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起跑线

每一条跑道的长度=两个直道的长度+圆的周长

400米跑相邻跑道相差:跑道宽×2×π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1、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1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1)跑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85米除以2,是3.925米。

(2)200米的比赛运动员只跑了一个弯道,只增加了一个跑道宽,直接用“道宽×π”就可以,即1.25×3.14=3.925(米)。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篇6:第九课时:利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九课时:利率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计算?

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

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篇7:第六课时利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六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100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储蓄的意义及作用。

2、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重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里存过钱吗?有关存款你听人们议论过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储蓄的知识--利率。

二、授新课

1、介绍储蓄的有关知识。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99页的两个自然段。

(2)汇报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储蓄的知识。

储蓄的好处:

存款的方式种类: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作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利息

一个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1)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两年期4.68%),时间多长?(两年)

(2)学生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1000×4.68%×2%=93.6(元)

1000+93.6=1093.6(元)

(3)讲解利息税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由学生计算利息款:93.6×5%=4.658(元)

老奶奶实际取回: 1093.6-4.68=1088.92(元)

由学生简化得出计算方法:

3、练习:第100页“做一做”题。

(1)观察银行的存款凭证,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张凭证中你了解了什么?

(2)学生列式计算。

3000×3.78%×0.5    3000+56.7×(1-5%)

=113.4×0.5  =3000+56.7×95%

=56.7(元)                 =3000+53.98

=3053.98(元)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

新课标第一网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第四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2、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加数字的应用意义。

重难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找准求折扣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折扣的意义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7页第一自然段,有关折扣的内容。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如何用分数表示?百分数呢?

2、练习:

八折= =( )% 九五折= ( )%

二、新授课程www.xkb1.com

1、出示例4第(1)题。

提问:“现在商店打八折出售”怎样理解?

要求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什么?(180元的85%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例4的第(2)题

提问:“只花了九折的钱”怎样理解?

(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90%)

由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列式解答

汇报交流:160-160×90%         160×(1-90%)

=160-144=160×10%

=16(元) =16(元)

3、小结: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并请这类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相同的,都是用乘法计算。

4、练习

完成97页“做一做”题。、

先讨论明确,六五折、七折、八八折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

(2)分组讨论完成第(2)小题,交流。

2、第2题新课标第一网

先讨论为什么节约了9.6元:原价的20%是9.6元。

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解答。

第五课时 纳税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税收的意义,了解主要的纳税种类。

2、理解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重难点:

认识税收的意义,了解主要的纳税种类,理解税额和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依法纳税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展示4件主题图

提问: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

(政府投资、国家出钱建设的)

那国家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今天就来学习纳税的有知识。

2、纳税的意义和纳税的项目。

学生自学98页内容。

理解:(1)税收的意义。

(2)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点。、

(4)缴纳的税收叫做应纳税额

(5)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新授课程:

1、出示例5

2、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0×5%=1.5(万元)

3、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提问:“按3%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列式解答后讲评200×3%=6(元)

篇8:第七课时:折扣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97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2.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学生出示所收集到商店一些促销活动资料。

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

2.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例如: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1.商品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是什么关系?

2.试概括打折的含义?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

1.原价乘70%恰好是现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是70%。

2.商店又是降价出售商品,叫作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四、讨论发现:

出示例4的第(1)题: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例4的第(2)题:爸爸买了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思考讨论:

1.说说八五折、九折的含义。

2.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怎样列式计算?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九折就是原价的90%。

2.是以原价为单位“1”。

3.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做一做”习题。

六、作业安排:

1.把折扣数化成百分数。

五折就是(     )              三折就是(     )

九折就是(     )              七五折就是(     )

八八折就是(     )             九二折就是(     )

2.某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篇9: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 学习列出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准备

1. 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重1/4。

西瓜比苹果重kg,西瓜重()kg。

(2)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1/3。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2.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1)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5人。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

1. 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 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直接得出数量关系:

航模小组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的人数

或者: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1/4=美术小组的人数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3. 改变例2。

出示: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只要改变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位置)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2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什么?

(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交换后,仍然可以根据例2的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上面用方程解例2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统一,我们应该好好理解、掌握它。

4. 再次改变例2。

出示:美术小组有24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少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改变方程,解方程。

5.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1)

(2)

2. 根据条件列方程。

(1)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3/8,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有450只,黑兔有多少只?

(3)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比黑兔多180只,黑兔有多少只?

3. 根据所给方程口头编实际问题。(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篇10:确定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福娃情境一体化的创设,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及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王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老师很高兴能认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想和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成为好朋友

二、     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平时在教室里一般分4大组,今天咱们把全班同学分成8组,也就是一竖行为一组。(从窗户起)依此为第一组、第二组……

(请第2组的同学招招手;请第5组的同学晃晃头;请第7组的同学拍拍肩)大家都清楚自己是哪一组的了吗?

2、请一名同学起立,请同学们把他的位置记录在纸上。(比较或者直接说)

师:同学们刚才表示这位同学位置的时候用了几个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特别简单,你们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吗?

师:把这样两个数的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加上括号,就变成了一组数,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

3、小结:用数对确定某一位置时,要先从左往右横着看,是第几组就先写几,再从前往后竖着看,是第几个就写几,用逗号隔开,再扩上括号!刚才这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4,2)读作:四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三、趣味练习

1、你能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吗?(学生在纸上标,指名到黑板上标)写好的同学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汇报

2、你能用数对表示好朋友的位置吗?大家猜一猜,这位同学的好朋友是谁,并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3、师:现在在教师中我们已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了,下面让我们去小青的班级看一看。小青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4、小游戏:教师说名字,学生说数对。

教师说数对,学生说名字。、

5、如果把这些小朋友简化成一些小圆点,你还会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课件演示)

6、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就形成了这样的网格图。(课件动画演示)

如小青的位置,从左往右横着看是第3组,从前往后竖着看是第2个,所以用数对(3,2)来表示。

7、课件出示         ,加上网格图,你能用我们新学的知识--数对,来确定他们的位置吗?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1、小游戏,用手中纸条上的数对确定自己新的位置。

四、联系生活,应用“数对”

1、课件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地图。

师:是的,你能用数对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吗?

学生说,课件演示,集体评议。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平面图。

1)用数对表示各景点的位置。

2)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学生做题,评议。课件配合演示。

五、找位置游戏。

老师将赠送6个同学一张电影票,先听要求再行动。

(1)       票装在信封里,每人抽到一张后,先在座位上想一想,你的新位子在哪里?

(2)       等音乐声响起,就带上你的学习用具,对号入座,如果有人坐错了你的位置,请你帮助他。(拿票、思考、找座位。)

六联系生活,反思提问(6分钟)

1.同学们不仅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确定位置,而且在模拟情境中也能用数对确定位置,同时还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很会学习,那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哪里需要确定位置。(2分钟)

在电影院找位置、乘坐火车……下围棋,象棋

7、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从左边往右边数   从前面往后面数

第几列          第几个

数对:    (          ,         )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主题图上的学生位置实物图逐步抽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

首先,充分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理念。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其次,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扬,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获得成功、自信的良好体验时,内心的体验是积极愉悦的。这种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最后,在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过去的学习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而现在,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找位置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在交流讨论中明白道理,在质疑中发展自我,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篇11:鸡兔同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六上数学广角之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

《孙子算经》中记载有这样的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向学生解释题意

2.       新授:

(1)       复习用列表法解

鸡只数

兔只数

脚总数

1

34

2+4*34=138

2

33

2*2+4*33=136

.。。。。。

。。。。。。

。。。。。。

23

12

2*23+4*12=94

师引导学生得出此方法比较繁琐,特别是数目较大的,要试多次。

(2)复习假设法解题

(A.) 师提问:如果笼里的35只全是兔子,则应该有脚:4*35=140(只),而现在只有94只脚,少了多少只脚?(140-94=46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B.) 师引导学生得出:是由于35只里有一些是鸡,而每只鸡只有两只脚,比每只兔子少2只脚。

(C)  分析: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2只脚,想一想,多少只鸡就少46只脚?(46/2=23只)即笼里有鸡23只,则兔子有(35-23=12只)。

(D) 师要求学生自行列出综合算式。

( 4*35-94)/(4-2)=23(只)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3) 列方程解题

(A.)师引导:笼里有35只鸡和兔,一共有脚94只。

板书:   鸡的脚数   +   兔的脚数   =   一共有脚94只

(B.)分析:由于题中鸡和兔的只数是要求的问题,我们无法得出具体的数字,也不能得出鸡和兔的脚数,但我们可以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

板书:解:设有鸡X只,那么有兔(35-X)只。

(C) 师提问: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那么X只鸡有多少只脚,(35-x)只兔有多少只脚?

画表:

只数

每只脚数

脚总数

X

2

2X

35-X

4

4(35-X)

板书:   鸡的脚数   +   兔的脚数   =   一共有脚94只

2X          4(35-X)              94

即:2X + 4(35-X) = 94

(D)解答

学生自行解方程,师巡视解答过程,如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特别要提醒学生要写答句。

(E)师生总结:

此类数量关系中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可以先设其中一个为X,另一个用含有X的代数式来表示,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答。

3  作业练习:

李老师带43位学生去公园划船,共租了9条船,每条小船坐4人,每条大船坐6人,刚好每条船都坐满,你知道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条吗?

(提示:李老师和43位学生一共有44人)

篇12:第三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第四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πd                           S=πr2

3.14×7                               3.14×32

=21.98(厘米)                        =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2=3.14×12=37.68                      (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半圆的面积:

3.14×22                       3.14×2+2×2

r=2cm        =3.14×4                 =6.28+4

=12.56(平方厘米)         =10.28(cm)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2

=4(米)                   =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课本P71第6、7

(第四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篇13:(第二课时):环形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环形面积的含义,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环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求环形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xkb1.com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

二新授:教学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的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www.xkb1.com

板书课题:公式的运用。

第一步:弄清题意。

条件:圆周长C=18.84米

问题:圆面积S=?平方米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明确:要求圆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由给的圆的周长这个条件求出圆的半径?

求出了半径,再怎样求花坛的面积?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生看课本第95页例4的分析与解的过程,掌握解题格式,并做完书中的空。

练一练:课本第95页“做一做”中第2题。                                       教学例5:

A、什么是环形?

学生动手,每人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用小剪刀剪去半径是10厘米的圆。

明确:剩下的图形是环形,剩下的面积就是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环形面积。

b.怎样求环形的面积?

(1)老师演示教具(一个圆中间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让学生明确,求环形面积就是从外圆面积中减去内圆面积,因此先要分别求出内、外圆的面积,再求环形面积。

(2)自学课本第96页例5:新课标第一网

提问:

计算环形面积一般应该分几步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谁会列综合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点名学生回答:

C.练一练:课本第96页“做一做”中的题。

三、巩固练习

1、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 )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 )2

(3)环形面积:       S=π(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篇14:《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生:(畅所欲言)师:你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知道有一个种树高人在培育树苗时是怎么做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语文第9课《桃花心木》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大意:

1.林清玄资料

2.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受晓内容

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生:(生活动)指名读句子。

师:这么优雅自在、充满生命力的桃花心木,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

师:这就是桃花心木,它是常绿乔木,树杆笔直,树冠茂盛,树高达15公尺以上,也就是我们五层教学楼那么高,甚至还要高。

师:(课件出示)瞧,这又是什么?生:桃花心木苗师“对,这就是桃花心木苗,难以至信,就是这么小的树苗居然能长成那样的参天大树,这得花费多少心血,经过怎样的精心照料啊?

师:如果你是种树人,你会怎样培育呢?

生:天天浇水、施肥。

生:给它除草。

师:那书中的种树人是怎样育苗的呢?现在请同桌一起读文,共同找出描写种树人培育树苗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板书:种树苗  天数  浇水  无规律 )

师: 这么粗心、不负责任的种树人为什么能培育出姿态优美,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呢?老师奇怪了,你们奇怪吗?

生:齐声 :感到奇怪。

师:作者也奇怪了,(出示:奇怪的……越来月趣怪的……更奇怪的…..)快到文中找找,谁能带着感到奇怪的语气来试着读读。

四、研读感悟明道理

生:(读课文)

师:谁还能再试试(指导朗读)

点评:多读深入体会当时作者的奇怪及所产生的疑惑心理。

师:作者越来越奇怪了(出示:“我起先以为……..但是….”)那一段

师:谁来读读,能不能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把两个问句换一种说法。

生:但懒的人不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忙的人不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师:是啊,这样说不是也可以吗?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用问句呢?

生:反问句更能增加作者当时奇怪的心理。

点评:通过插入的句子训练,让学生细读体会说法的不同,在表达意义上程度也不同,问句更能体现作者奇怪的心理。

师:是啊!真的好奇怪!面对我们的不解和疑问,种树人怎么回答的?快动笔画画种树人说的话。

生:(读书、动笔画)

师:画好了,谁原意当种树人来读读。(生读文,同时课件出示种树人说的一段话)

师:同桌一个扮演种树人,一个扮演作者,相互问一问说一说。(生活动)

点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那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那么,尽快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师:谁能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这个句式说一说种树人的话

师:种树人的话你们都理解了吗?那老师来当记者采访一下,谁来当种树人。(指名)师:你好!种树人,你不按时给树苗浇水,有的树苗都枯死了,你不后悔吗?如果总来浇水并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生:不后悔,只有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的扎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每天来浇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浮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

师:听了你的话,我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种树人。同学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和育人一样。(板书:育人)种树人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你知道什么道理吗?

生:齐读“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课件出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个“不确定”指什么?(师板书:不确定)

生:指生活的变化无常、经受困难或遭受不幸。

师:是啊!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尽管他们遭遇了不幸,但他们能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样的例子你能说说吗?

点评:由树联想到了人,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美读拓展升情感生:(举例说)

师: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面孔你海熟悉吗?(出示5.12地震中的小英雄的图片,让学生说他们的事迹)

师:这些孩子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坚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他们做到不放弃,勇敢的面对,他们才是(生齐: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让我们再一次为那些生活在很艰苦的环境中,但从不放弃努力的人们说一声(生齐: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我们很感谢种树人给我们的启迪,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棵已经长大了的桃花心木,你想对谁说点什么?(课件出示)

生:(畅所欲言)

点评:通过种树人给的启迪,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造就人’的道理,让学生走进文本,换角色深入体会。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你从以下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写出你的心里话。(课件出示)生:(动笔写作)师:谁写好了,能给大家读读吗?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师给予评价)师:同学们: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你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坚强的面对,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孩子!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15:《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两个数据决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一说。

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通常情况第1个数据表示什么?第2个数据表示什么?

2、练一练。

(1)介绍一下,你在班上的座位是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几个好朋友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

(2)利用方格图标出你和你的朋友的座位。(电脑课件呈现)

(3)完成后,学生说一说座位的具体位置和表示的数据。

二、专项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中第6~8题

1、第6题。

(1)画出三角形ABC向右和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所在的位置,并在顶点用A′B′C′表示。

(2)依据顶点A(1,1),写出其它各顶点的位置。

(3)观察各顶点位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第7题

(1)认真观察题目,然后填上数据。

(2)按顺序描述王玲的活动路线。

3、第8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独立思考,设计编号的方法。

(3)反馈结果,全班交流。

三、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篇16:《有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幻灯出示鲁迅图片)

师:对,他就是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通过本组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这个中国伟大的革命者、思想家、文学家已经有了较深刻地认识,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

师:看了这段影像资料,你心里体会到了些什么?

生说:(送葬的人多,鲁迅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热爱……)

师:下面请大家再来读这段一遍,体会人民对鲁迅的尊敬和热爱。(课件出示文段)

师导接:是呀!“鲁迅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齐读诗题两遍

二、听范读,理顺思路

1.自读诗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齐读一遍。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注意表扬:他读得很有感情,你点评得也很到位,掌声送给他们。)

2.听范读。

师: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听一听朗诵家沙桐和长潇是如何诵读的这首诗歌的? (课件播放2009年新诗会沙桐和长潇朗诵的《有的人》)

过渡:听了两位朗诵家的朗诵后,你是否有一种被感染了的感受呢?下面就请大家好好地学习这首一诗吧,好好体会鲁迅伟大的人生。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层次。

3.理思路。

师提问:这首诗一共有几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说后,师课件出示,再齐读段意。)

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 作者提出了对生和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3、4节):写了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第三部分(第5、6、7节): 写了人民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

三、品读重点句子、词语,理解诗意,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思考问题:

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呢?(课件出示)

(每节诗前两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二)小组内交流,理解诗句意思。

看看你还有哪些诗句的意思是不明白的?先在小组内交流,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吧。

(三)读重点句子,体会深层含义。

诗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思考一:这一节写了几种人?(两种)他们指的是哪些人?(课件出示)

填空完成对这节诗的理解。(课件出示)

思考二: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课件出示)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课件出示)

诗句2.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哪个同学来读读这节诗?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节诗的?(温馨提示:注意红色的字词)

诗句3.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请同学跟老师一起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诗句4.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诗句5.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请同学跟老师一起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表达方法。

1.朗读要求:

(1)男同学读每节诗的第一、二行,女同学读每节诗的第三、四行。

(2)要有感情地读,读出人民对反动派的恨和对像鲁迅这样的人的爱的感情来。

2读完成后思考: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还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好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3.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1、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2、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3、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4、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五、领悟诗歌主旨。 (填空:课件出示)

六、拓展延伸。

1. 你还知道哪些像鲁迅一样一心为人民的典范呢?请你说一说。

图片出示鲁迅这样的人物(配解说)

2. 欣赏歌曲《八荣八耻》。

[《有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比武经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三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合集16篇)】相关文章: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07

老人与海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5-22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7-25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2-17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2-05-07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0-24

四、统计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8-30

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12-21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2-11-21

《分数乘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