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推荐19篇)由网友“mysop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万源市太平镇小学 段红
内 容:教科书第102页至10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简单的小数;
2、具体情景中感悟小数与整数的大小关系,增强数感;
3、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量,并进行交流;
4、初步体会到小数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小数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推动新知的学习,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了解教科书的价格以及生活中所存在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小数)生:朗读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小数的意义
1) 师:有谁知道小数都长成什么样子,你愿意把它写在黑板上让我们都来认识它吗?追问,你都在哪里见到它的?(点评: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我知道你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2) 揭示小数的意义师:原来长成这个样子的数都是小数。像 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 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那你把这些数念给大家听
2、认识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①教学小数的读法
a) 师:刚才同学们对小数的读法有了不同意见,他们几个人中谁读错了,我们去书中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默读,等会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阅读能力强,从中获取的知识最多。
b)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刚才从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c) 学生反馈,请学生把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d)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且是从左到右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
②认识小数的各部分以及小数部分的数位
播放课件: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别看小数点是个小小的圆点,它的作用可大了,它是小数王国的重要标志,以它为界,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的家就处在两个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小数部分也有自己的数位名称,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第二位叫百分位,如果有第三位,大家说叫什么?
③师:现在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有谁读错了,他又错在哪里?让我们再给读错了的同学一个机会,读一读屏幕上的数。课件展示下列各小数:
三、小结;
1. 小动物们回家,教材106页第1题。
2. 反馈练习:课件展示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肯定有不少收获,现在请你们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要求评分标准是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分。(若生有困惑,老师可先给自己打个分)
4. 关于小数的奥秘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了解。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像3.25 2.7 0.8 5.2 9.63 ……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2.7读作二点七
9.63读作九点六三
元 角 分
6.35元
5.10元
4.80元
9.50元
篇2: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例1、例 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苯岷舷质瞪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蹦苡眯∈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痹谘习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小数
1、故事导入
讲以前张三读了很多书,给没读过书的小王借100个大洋,并写了借条,还钱时只还了1个大洋,张三却赢了官司的故事导入课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新知。)
2、逛商店
师生一同走进国家超市一角(出示课件:整合例1例2商品图及价格,同时出示一排用整数表示价格。)
你认识哪些商品的价格?
其实,商品的单价都不用整数表示,(出示正确表示方法)像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都是小数。
二、区别小数和整数
1、出示一排小数,一排整数,问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多一个点。
师板书并说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学生齐读并记住。
2、结合12.68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6角表示十分之六元,8分表示一百分之八元,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个位、十位等
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等
3、引导读12.68,认识小数点的后面有两位小数。
三、认识小数、读小数
1、出示例1: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并读小数。
2、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读小数?
汇报,评议。
出示,齐读,记住读小数的方法。
3、出示例2:指名读小数并说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引导小结:表示商品单价的数都是小数,并且是两位小数。
四、书写读小数、写小数
1、书写读小数与写小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桌交流后汇报,评议,小结:一个小数读作什么要书写成大写,反之书写成小写但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与写法。
2、出示几个小数,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读法,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集体订正。
3、出示几个小数的读法,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小数,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集体订正。
4、同桌互说小数,要求对方写出小数并书写读法。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评)
2、课前老师讲的故事,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借条100--1.00)
3、小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篇3:小数的初步认识(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3~105页例3、例4、例5。
【教学目标】
1蓖ü实际事例,认识含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说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
2苯岷先嗣癖液统ざ鹊ノ唬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3迸嘌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4痹谘习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顺序表,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米尺、卷尺、身高计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现在你有多高吗?下面我就先来测量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请在本子上作记录。(用cm作单位)
(学生依次排队测量身高。)
教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点名回答)
教师: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背鍪久壮
教师:请仔细看看,谁知道1 m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 m=100 cm)
教师:把1 m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厘米?(板书:1100 m,1 cm)
教师:1 cm是多少米呢?(是1100 m,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01 m。)(板书:0.01 m)
教师:那你知道6 cm是多少米吗?8 cm,9 cm呢?
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引导。
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35 cm是多少米呢?怎样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27 cm是多少米?50 cm、82 cm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的身高是135 cm,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
教师:×××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也把自己的身高改为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吧。
2毖习例3
(1)1元=角1元=()分
点名填空。
(2)想想:1角=()元为什么?5角=元为什么?1分=()元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引导,并让学生举出别的例子。
(4)3角4分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呢?为什么?
3背鍪镜104页例4图:量身高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4碧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与它们对应的小数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但会把厘米、角、分作单位的数分别改写成用米和元作单位的小数,
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讨论还发现了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位数的关系。
5毖习小数数位顺序表
(1)出示一个整数,让学生说出各个数位,教师板书出来。
百位十位个位
35
(2)像这些数都是小数(指着黑板上的小数),它们与整数比,在数的中间多了一个小数点。
如:36.5中小数点把这个数分成了两部分,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叫小数部分。(教师边讲边板书)
整数部分的数位与整数的数位相同,以小数点为界,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小数部分的数位仍以小数点为界,往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
位是百分位。
(3)你能说出下面的小数中,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吗?
1.3510.278.60
三、巩固练习
1钡105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分组测量,并做好记录,然后全班交流。
2钡105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蓖桌互说
同桌互相说出几个小数,并说说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大家讨论吗?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比醚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迸嘌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痹诮饩鑫侍獾墓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鼻榫耙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碧岢鑫侍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苯饩鑫侍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背⑹粤废
0.3+7.5=9.7-5.4=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鼻榫耙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碧岢鑫侍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苯饩鑫侍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碧致郏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钡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钡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4: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米、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米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元=元。
4.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米=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米与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如何?同学表现如何?老师表现如何?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篇5: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本质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近天气特别不好,很多人都感冒了,小玉觉得不舒服,她找到了医生,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大家认识这个数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实践课上,老师布置同学们对我们教室里的物品进行一次测量,同学们量得可认真了,你瞧!(出示课件)
1、有关例1的教学
(一)认识米、米。请看,大屏幕:课桌的长是多少?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
生:5分米。
师:那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十分之几米?生:十分之五米。
师:我们再来看看宽,有没有满1米呀?是几分米呢?生:4分米。
师: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十分之几米?生:4/10米。
师:同学们,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5/10米,5/10米呀,还可以写成,板书:“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一个小圆点,紧挨着写一个5,这个数,怎么读呀?
生:这个数读作:零点五。
师:好的。5/10米,还可以写成米,那么4/10米,还可以写成怎样的数?
生:米。
师:手伸出来,一起写一写。先写0,右下角小圆点,写一个4。
生:零点四。
(二)米尺中的小数。师:师:同学们,4分米,用米作单位,还可以写成米,5分米,用米作单位,还可以写成米。那么3分米、7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我们借这把米尺来研究一下。这儿呀,把1米平均分成了10分,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几分米呀?
生:一分米。
师:对,那这儿的1分米指的是这一段的长,你看。(点击课件演示)那么,1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呀?
生:1/10米
师:对,1/10米,还可以写成类似这样的数吗?生:米。
师:好的。那3分米呢,指的是这一段的长,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其他的数,你也会填吗?请把书打开,翻到10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观察一下这些数量了。你可以轻声地读一读每一组的第二行和第三行,这两行对照着读一读,比如说1/10米,米,3/10米,米,就这样读,边读边想,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凡是像第二行这样的十分之几,就都可以写成第三行的零点几。那么,反过来想,第三行的零点几,就表示?
生:十分之几。
2、有关例2的教学
(一)认识元,元。
师把一个棒棒糖、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粘在黑板上。生:用元作单位,糖的价格可以写成5/10元。师:怎么想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因为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那5角就是10份中的5份,就是5/10元。
师:对,那5/10元,你还会用另一个数来表示它吗?生:元。
答对的表扬他,并把糖奖给他。
师:对,5角用元作单位是5/10元,5/10元就可以写成元。
师:那么这个日记本的价格是1元2角,它用元作单位,你会把它写成类似这样的数吗?请你在纸上先写写试试看。板书(1元2角)。好,我们请一个同学上来写,来,把你的数写在黑板上。你会读吗?
生:一点二。
师:对,这个数读作一点二。好,请你说说你的想法,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为什么认为1元2角就是元。
师:同学们,1元2角以元作单位,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一样,可以先分开来想一想。1元就是1元,2角是元,把1元和元合起来,就是元。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师:你们看,我们用先分后合的办法,知道了1元2角是元。那么,这枝钢笔的.价格3元5角,用元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想一想。
生:3元5角用元作单位就是元。师:你是怎么想的?
(二)区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上个星期六,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海口白沙门公园旅游了,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自己去商店买了一些食品,老师把一位同学买的东西记下来了,请看大屏幕。
师: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演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价格中的小数。课件演示“小猪逛商城”
师:小猪买的这三种东西的价格用小数怎么表示?
2、图形中的小数。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价格中的小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图形中的小数。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你能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吗?
生:能。师: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四、扩展提高。
1、选人民币,写小数。
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初步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的读法和写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看,刘老师这儿有6张人民币,分别是,一起读。
生:1角、2角、5角、1元、2元、5元。
师:你能从中任选几张,按照大屏幕的价格去买你喜欢的书吗?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关于小数的知识,既丰富又有趣,等待我们以后继续学习。
篇6: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指导】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小数(1)1课时
认识小数(2)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篇7: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小刀
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这又是多少长呢(1厘米长)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厘米你会转化么(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1厘米=1/100米=0。01米3厘米=3/100米=0。03米18厘米=18/100米=0。18米
篇8: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猜价格游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表彰新三好星和古诗阅读之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奖品,你能猜一猜这些奖品的价格吗
2、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45元文具盒12元彩笔3.50元
铅笔0.8元橡皮0.50元日记本3元
(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小数是怎么来的呢
二、认识小数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试读小数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试写小数。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引入: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2)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3)反馈汇报,理解意义。
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举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
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交流演示评价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三、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一):猜谜语,我能行。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二):我会填。
1、做一做中的练习。
篇9: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并发展数感。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难点:
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小数》整体感受课及尝试研究课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数知识的首次课,因此安排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入手,创设各种活动,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小数,并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通过商品价格认识小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认识小数。
2、能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小数。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4、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会合作交流的学习经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讲小数的故事: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数学王国,在这个国度中,四处都是数字、数学符号,其中小数点也生活在这里。
小数点十分活泼可爱,成天的跑来跳去,并且时不时地还闯下祸来。这不!今天又偷偷的跑出去玩了,他漫步在数学大街上,十分无聊。对了!他想:我不如去小音乐剧院听歌吧!但音乐剧院里的门票需要不少钱呢,小数点犯难了,因为他并没带多少钱,他十分懊恼,突然,他发现0也来了。而0也没带够钱,正站在门前叹气。这时3也摇摇晃晃的来到了剧院前,他同样也面临没钱的烦恼。怎么办,他们凑在一起商量对策,突然小数点灵机一动,大喊一声:“有了!”他让3站在前边,自己在中间,0跟在后边,形成了3.0,而他们把所有的钱掏出来买了一张票。他们三个大摇大摆地走到了剧院门口。检票员“x”大声地说:“请出示一下门票!”小数点递上了一张票,“x”纠正说:“对不起,请出示三张票。”小数点连忙分辩道:“根据小数的性质,一个数加上小数点后,后面就可以有无数个0,所以,我们是一个数,只需要付一张票!”“x”号哑口无言,只好放他们进去了。
怎么样啊,小数点够聪明吧!说不定他们现在还在剧院里享受优美的音乐呢!哈哈!
【设计意
图】:激发学生认识小数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研究
尝试研究一(课前)
1.说出上面各种物品的价钱。
2.元”为单位的商品的价格中的小圆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右边的第一位、第二位各表示什么?
7、25
尝试研究二(课前)
1、我们以前学过的12、35、15等数字属于整数,商品标签中的表示物品价钱的数,如:7.25元、8.80元、11.30元等都叫做。我会自己写出一个小数:(),我会试着读一读它。
2、小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3、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部分。
尝试研究三(课上)
1、试着读出下面的小数
0.63.09
我是这样读小数的:
先读()部分,再读(),最后读()部分。
我们在读小数时应注意:
2、试着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八三点二零四点五九
我是这样写小数的:
先写()部分,再写(),最后写()部分。
我们在写小数时应注意: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引向深入,总结概括。
尝试研究一、二:教师点拨:什么叫小数。
尝试研究二:讨论:怎样读写小数?读写小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互相纠错。
同桌或者同组内的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挑战自我。
51页练一练1、2、3题
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连线并试读,然后进行交流,重点关注0.55元、3.60元和2.05元分别是怎样判断的。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怎样想的、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六、梳理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知识的?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七、拓展延伸。
试着读出超市海报上商品的价格,选择其中一种商品,在身边的超市对其价格进行调查并比较,哪个更便宜些。
篇10: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幸福自学
1.出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商品标价牌,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3、自学教材教材第88-89页例1。
1、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4.50()元()角
0.70()角
0.65()角()分
(2)火腿肠5.98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牛奶0.85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面包2.60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2)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2)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米?18厘米呢?
(3)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6.小组讨论。
(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2)点拨: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幸福合作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自学内容,小组内共同解决疑惑。
幸福展示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幸福闯关
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填在课本上)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幸福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二)
备课者:秦敬亚冉敏刘兆振审核者:晋付春年级:中心小学三年级
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比较小数大小
案序第7单元第2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9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第3-10题。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直观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导学案
幸福自学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如:笔记本1.2元与2.1元,你能改成几元几角吗?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一个?为什么?
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3、自学教材第90页例2。
1、跳远比赛,小刚的成绩是2.98米,小明的成绩是2.89米,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帮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化成分米比较:
0.9米是()分米1.15米是()米()分米
0.88米是()分米1.2米是()米()分米
4、化成厘米比较:
0.9米=()厘米1.2米=()厘米
1.15米=()厘米0.88米=()厘米
()﹥()﹥()﹥()
5、在米尺上标出小数,再比较。
()﹥()﹥()﹥()
6、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先比较()分位,再比较()分位……一直比较出大小为止。
幸福合作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自学内容,小组内共同解决疑惑。
幸福展示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幸福闯关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5○1.80.68○0.86
2、比较三种茶叶的价格。
第一种13.60元
第二种8.8元
第三种15.15元
()﹥()﹥()
3、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教材第94页第10题。
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说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幸福延伸
篇11: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读出小数(自主练习第68页1题)
2、指名说说0.3和0.07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书房中的一些小数,知道了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
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只解决“0.5米和0.3米比,那个长?”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①通过意义比较 ②利用数轴比较 ③利用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 ④利用感性经验:亮灯泡应离桌面远,暗灯泡应离桌面近……
3、说出理由。
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
4、请你比较0.25和0.3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涂一涂,比一比(课本第69页7题)
2、数一数,比一比(课本第69页8题)
3、哪辆车能从桥下通过?(课本第69页9题)
四、总结新知,回顾整理
谈话:这节课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到了不少知识,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同时获得学习方法。
篇12: 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
1、“小数”与“分数”之争
①查阅各种文献,对小数和分数产生孰早孰迟尚无定论,因此“小数产生于分数”之说显然站不住脚,更不是因规定“1/10=0.1”而产生小数的。
②人教版与苏教版、现代小学数学是先学分数后学小数,而北师大是先学小数再学分数的,故小数的教学并非一定要借助分数不可,也可脱离分数来教学。
③教学用书上提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是指小数是十进分数的替身?为什么小数跟十进分数有联系而跟其他分数没联系?我的理解是“小数只是与十进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缘于整数的十进制位值原则”,所以本节课要借助十进单位、十进分数来说明小数本质上也是平均分成10(10的N次方)份得到的;假设一下:如果整数使用二进制,如101,小数表现的形式和整数是一样的,如二进制的101.1,而这里的小数部分并不是十进制的,是二进制的,那它应该和二进分数(1/2)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因此我认为是整数(十进制)决定了小数,不是因分数决定或产生小数.小数和分数不是从属关系,是意义相同的并列关系,地位是一样的。
④书上的“你知道吗?”也没有提到小数有和分数什么联系,从这里我隐约感到小数的产生是来源于十进复名数:3米1分米2厘米写成3.12米.
2、“三下”与“四下”之论
很多教师对三下的小数初步认识和四下的小数意义分开编排感到很困惑,看似相同,为何分开编排?认为三下教材上“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和这个单元的练习都写成等式形式不是更好?其实不然,“三下”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是必须加十进单位去理解,如:让学生理解0.3米和3分米、3/10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只要感悟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并不需要提取出0.3这个小数表示的意义。“四下”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如:在让学生理解0.3米和3/10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之后,再脱去单位,沟通0.3和3/10之间的联系,得到小数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是为四下的小数意义打下初步基础,故目标定位只是在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鉴于此,本课设计立足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先利用以元做单位(十进单位)的小数让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十进制位值原则),再利用以米(十进单位)做单位,让学生知道人们在测量时出现剩余不足一个单位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小的计量单位(十进单位)来测量,用整数来表示;如果还用原来的计量单位,得使用十进分数或者小数来表示;这三种对于单位“1”来说都是小的测量标准,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的次方)后,用这样的1份去测量——即十进制,这才是知识的本源。因此要充分借助前两者来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使学生感受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回到以元为单位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实现小数意义的二次建构,从而到达知识的建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借助十进单位和十进分数来初步理解小数具体含义,会读、写小数。
2、让学生经历小数形成的过程,感悟小数、整数、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概念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3、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内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内在联系——十进制,初步建立小数含义的模型。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认识小数
1、引出小数
师: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了这样一张广告宣传单。【课件出示广告单。】从这张广告单上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A生:0.6元(糖)是6角
师:你知道了糖的价格,还有吗?
生:山楂2元5分,纯牛奶65元6角5分
师:都知道它们表示的价钱了,那这些都是什么数呢?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揭题』
关于小数(指着)你都知道了什么?(作用、小数点、读法)生说生活中有小数时要注意概括:你真会观察,你已经知道小数的作用了。还有什么?
指导读法:这位同学他刚才是这样读的65.65,有没有不同的读法?生再读
他们读这个小数时,哪个地方读得不一样呢?(指整数、小数部分)
生:后面(怎么读)
师范读,谁读对了,那你认为要怎么来读小数?生答
师总结: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读整数的方法一样,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读的时候要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一个一个读,是几就读几。齐读小数
预设B:生读了小数
师:你刚才读了这个数,那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数吗?(揭示课题)
预设C:生说到这些都是小数,肯定他,出示定义,继续意义再揭示课题
2、范写
会读小数了,那你们会写小数吗?最需要提醒大家什么?你们想不想写小数,来写一个你喜欢的小数。生个别板演。
师:写小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地方最需要提醒大家的?
3、几位小数
读黑板上的数:看,这几个同学写的小数,小数部分都是2个数字的,这些都是两位小数。再看这个,它是几位小数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是一位小数。
4、加深体会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1.35元表示xx元xx角xx分
5.55元表示xx元xx角xx分
师:5.55元,这里有3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达成共识: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2)8角用小数表示是几元呢?(生答)
师:8角是0.8元,那8分呢?为什么是0.08元?
[设计意图:借助十进单位元、角、分,对比5.55元中3个5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让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十进制。]
二、自主探究小数的具体含义
1、举例生活中的小数
师:除了商品价格,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生举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去看看。(注意读法)体操的得分是16.25分、病人的体温是38.2摄氏度、非洲象体重可达5.25吨、小朋友的身高是1.35米。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刚才的1.35元表示1元3角5分,那这里的1.35米表示什么呢?(板书)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打上问号)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和欣赏,扩大信息量,体会有关数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落实小数的读法,并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2、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1)1分米
师:看,如果这么长表示1米。(出示米尺)
师:那这这一小段够1米吗?
生:不够。
师:那会是多长呢?现在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师:这么长刚好是这样的一份,它有多长呢?
预设:生:1分米(板书:1份、1分米)
师:哦,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1米=10分米,把10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1分米。
师:这样的1份,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指着板书)。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10米(板书)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1/10米。
师:这样的1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板书)
如果要用今天学的小数来表示,可以怎么表示呢?
A生:0.1米。(板书)B生:1.0米师:这是你的想法,其实这样的
师:对呀,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1份用小数表示的话应该是0.1米
0.1米的意思与1分米、1/10米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那0.1米表示什么呢?
①生说意义
②请一生复述:谁听明白了他刚才是怎么说的?③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引读)0.1米就是……
师:0.1米就是1分米也是1/10米(划横线)
(2)3分米
师:那这样10份里的3份,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3分米3/10米0.3米(说一个板书一个3份、3分米)
师:0.3表示什么?
预设A、生说意义→他和谁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生说3分米,师:还有呢?)
哦,0.3米是3分米,也是3/10米
预设B、生说3分米,师:还有呢?→0.3米为什么和他们是一样的?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3)6分米
师:0.6米,(指着)你能想到什么?你为什么想到6分米6/10米啊?
生:意思一样
师:它们都是怎么得到的呢?
0.6米就是6分米,也是6/10米
(4)拓展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可以得到:1分米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可以得到3分米是3/10米也是0.3米表示,6份可以得到6分米是6/10米也是0.6米,那你还想到什么?学生说两个后同桌互说。(引导用是,也是来说)
(5)引导发现:
师:都会说了吗?都会说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A:生:都是8
师:8分米这里是8,(指着分数)这个8的分母是?(10),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也就是这些都是十分之几米。(指着小数)那这些都是几位小数?看来这些一位小数的就是(几分米),也是(十分之几米)
预设B:生:他们都表示一样的意思,
师:他们都是怎么得到的?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也是一位小数的。
[设计意图: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具体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清晰感受分数和小数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和以前学过的几分米、十分之几米是一样的,力求让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让学生在观察、说理、比较中逐渐感悟小数的实际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学得更加轻松.]
3、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1)1厘米
小结过渡: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些一位小数的就是几分米,也是十分之几米。
那以米作单位时,这些一位小数的都是怎么得到的呢?引导说出: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那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又会怎么样呢?(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课件---板书)现在这样的一份,它的长度可以怎么表示?
生:1厘米(板书)
生:1/100米
师:谁知道用小数是怎么表示的?(0.01米、0.10米写附板书)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0.01米?
A生: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根据回答连线)
师:以米为单位,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0.1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0.01米又表示什么呢?
师:0.01米就是1厘米也是1/100米。(板书)
B生借助元为单位
师:你能联系到前面的知识,真有想法。对,这样的1份就用0.01米来表示
这里有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
以米为单位,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0.1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0.01米又表示什么呢?
师:0.01米就是1厘米也是1/100米。(板书)
C生:10份的1份是0。1米,100份的1份就是0.01米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0.01米表示什么呢?(把1米平均……)
这里有两个1,各表示多长呢?(板书连线,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0.01米和谁的是一样的?(0.01米是1厘米,也是1/100米)
(2)8厘米
师:那这样100份里的8份,又怎么表示?
生:8厘米,8/100米,0.08米,
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说出8厘米是8/100米、也是0.08米)
追问:为什么0.08米是8厘米也是8/100米呢?(它们都是表示这样的8份)
(3)拓展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得到这些;3份呢,可以得到这些。你还想到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本子上。
(4)观察对比: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得到两位小数的,两位小数的就是几厘米也是百分之几米.
(5)总结:不足1米如果用整数表示就要用到比米小的单位,比如分米、厘米等等这样的单位;如果还用米作单位就要用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等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等等这些小数来表示。(让学生跟着说)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联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并让学生初步感悟人们在测量时出现剩余不足一个单位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利用小的计量单位(十进单位)来测量,用整数来表示;如果还用原来的计量单位,得使用十进分数或者小数来表示;进而挖掘整数、十进分数、小数三者之间“质”上的联系——十进制。]
4、突破定势
不够1米的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超过1米的呢,其实也是可以用小数表示的。那超过1米的怎么用小数来表示呢?看,这是1米,1米再增加28厘米一共是1米28厘米,这个用小数怎么表示呢?
1米28厘米还可以写成xx米,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你知道刚才的1.35米表示什么了吗?(去掉问号,对的打钩)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小数的含义。设计1米18怎么用小数表示,是为学生打破“不足1米”才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思维定势。]
三、回顾知识,整理小数。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于小数的知识,那你学会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化一化
(1)7角是xx/xx元,也是xx元。(为什么7角是7/10元,也是0.7元?)
(2)7分是xx/xx元,也是xx元。(为什么是0.07元?)
生:0.7元就是7角
师: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3、猜一猜。
它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它的高度达6米9厘米。
6米9厘米还可以写成xx米为什么可以用6.09米来表示?
4、写一写: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生汇报:小数---他的1.35米也就是多高呢?
复名数---用小数还可以怎么表示?
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还可以怎么表示?
5、拓展延伸: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如果让你去坐这辆车,你认为要买什么票呢?为什么?(给足思考空间)
(1)全票:1.40米以上,
半票:1.10米以上。
生报,师指:你的身高大概在那个位置?
(2)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大小。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看看小数是怎么比较大小的。接下来我们还会去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先上到这。
[设计意图: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除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外,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小数的重要性。通过3米50厘米的转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的基本性质,拓展练习也为下节课小数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份:1分米,1/10米,0.1米1份:1厘米,1/100米,0.01米
3份:3分米,3/10米,0.3米3份:3厘米,3/100米,0.03米
6份:6分米,6/10米,0.6米16份:16厘米6/10米,0.16米
篇13:小数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学科: 数学 版本: 西师版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校: 东温泉镇中心学校小学部 教师: 张和友
课 题: 小数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作业题纸,拓展练习题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 明天又是周末了,小鼹鼠一家要来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家的水果吃完了,兔妈妈让小白兔到水果店去卖水果。小白兔来到水果店买了2.8千克苹果,用了14.84元;又卖了2.6千克香蕉用了12.43元。小白兔提着买好的水果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里。兔妈妈看见小白兔提着水果回来了,想考考它,就问小白兔:你买的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师:这下可把小白兔难住了。同学们能帮小白兔算一算吗?(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帮小白兔算一算!看谁最先帮小白兔算出来。(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的真快!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把学生的竖式计算展示出来)
师:这位同学做得真好!同学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是)
师:那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
(抽学生口答)(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中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如果学生说出十分位对十份位,个位对个位,从低位加起也可以,,,
2.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板书课题)
同学们,根据图中信息你能计算出买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吗?怎么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语言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独立试算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 明确算法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看图获取信息,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要计算小白兔买的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这部分取消
(2)学生尝试计算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试一试用竖式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同学请举手。
(3)展示交流 明确算法
师:同学们算的真快。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注意收集你们小组有几种算法。(老师巡视查看学生的竖式计算)
师:那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竖式计算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学生说老师写(把学生的算法由老师在一体机上写出来)
师:下面谁来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小数加法的时候写竖式时怎样对位?把竖式写好后应该从什么位算起?得数中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抽学生口答)
2教学估算 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计算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获取信息 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算式)
(2)估算 说方法
(3)独立计算 展示不同算法
(4)小组交流3和几相加?3为什么不能和6相加?
3独立计算 掌握得数末尾0的处理及整数和小数相加的竖式写法
课件出示:25.38+31.62 = 24 .645+ 2.38 = 18+16.74
(1)独立计算
(2)展示竖式计算 师生交流(得数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怎么处理;整数和小数相加怎样写竖式)
4小结算法(此环节放后)
师:同学们,现在谁能说说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抽学生口答后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分层练习 巩固深化
1.计算
9.3 24 13.8 5.26
+ 6.98 + 6.98 + 8.3 + 2.74(这个环节与前面相同了,且数字也比较小,我觉得可以不要,下面两个环节增加一点题)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13.46+12.34≈
13.46+12.34=
3.元旦节,刘奶奶到街上去买了一件衣服打折后的价钱是87.76元,还买了一条裤子打折后的价钱是54.48元,请你帮刘奶奶算算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解决问题还可以出示求比一个多几的题和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题,以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环节摆在数学医院之后,数学医院之后,在学生充分掌握方法后总结算法,水到渠成,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不是你老师灌给他的。
4.数学医院(我觉得这里数字还是要大一点,数字小的最好要进位,进位是重点
5 3.3 2.56 1.56 2 3
+2.4 7 + 4.2 6 0.24 + 1 5 . 7 4
7.8 0 6 8 2 1.80 1 5 . 9 7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这种课常没有作业,作业就在前面的训练中完成了,且这儿安排这个环节,与第一个练习是同一层次的,练习尽量体现出由易到难,不重复)
3.63+1.52= 0.63+1.5 =
8+3.02= 6.36+1.44=
六.拓展练习
59元能买那些物品?(每种买法每种商品只能买一个)有几种买法?
书包 笔记本 故事书 文具盒
46.5元 5.5元 37.72元 10元
篇14:小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 2.5-1.4 6.4+2.8 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24.83+51.6
教师: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 ﹦76.43
24.83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1)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3)百分位上怎样减?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 ﹦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篇15: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复习内容
教材P91—P100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翻阅教材,回忆梳理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结束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知识点:
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分类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1)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请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知识的梳理情况,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下面问题,会正确读出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请举例说明。
小数怎么读呢?
小数的读法:从小数点左边部分读起,左边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然后顺次读出小数点右边每一位上的数字,“0”也要读出来。
典型题目:
读出下面的小数。
①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千米,其中正桥长1.16千米。
②海豚每小时可游78.5千米。
③非洲大甲虫重99.9克。
④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⑤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
(2)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请学生汇报交流关于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的知识。
谁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说一说小数的含义。
教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典型题目:
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3)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谁能说出几个一位小数,并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左边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左边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的右边部分,右边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典型题目:先看图写出小数,再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①
元○()元
②
()元○()元
③④
()○()()○()
【知识点】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大小比较
【答案】略
【解析】借助人民币的关系,巩固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利用面积模型为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撑,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
(4)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典型题目: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5+3.630.7-1.813.5-12.9
12+4.75.3+2.710.0-2.6
【知识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答案】略
【解析】巩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
(5)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
①在立定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1.6米,小芳的成绩比小明近0.3米。小芳跳了多少米?
②一根绳子减去2.5米后,还剩1.7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3.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4.完成习题,检测复习效果
(1)填空
①一张5元和4张1角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是()元。
②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二十九点四六写作()。
③1米4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④5分米=()米5角7分=()角
0.6分米=()厘米0.7米=7()
⑤在○里填上“>”“<”或“=”。
0.8元○1.2元0.2米○0.7米
0.6米○6分米4米○0.4分米
⑥40比31.2多(),80比()多37.6。
(2)判断
①小数都比0大,比1小。()
②3元5角写成小数是3.05元。()
③0.04读作零点四。()
④3/10和0.3相等。()
⑤5厘米>0.7分米()
(3)选择
①下列小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0.33B.0.03C.30.3
②下面是一张不小心被弄污的百米赛跑成绩单。
姓名 张明 李刚 王军
成绩/秒 15.6 16.1
王军的成绩比李刚好,比张明差,王军的成绩可能是()秒。
A.16B.17.5C.14.5
③下面数中,()在1和2之间。
A.2.5B.1.7C.0.6
(4)
3.4元1元0.8元0.5元
①价格最低的物品比价格的物品便宜多少钱?
②你想买哪两种学习用品,需要多少钱?
③芳芳有5元钱,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哪两种学习用品?
(5)一共15吨货物。两辆车各运了一次,现在还剩多少吨货物没运走?
一次运4.6吨货物一次运5.8吨货物
【知识点】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案】
15-4.6-5.815-(4.6+5.8)
=15-10.4=10.4-5.8
=4.6(吨)=4.6(吨)
答:现在还剩多少吨货物没运走。
【解析】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6)小刚和爸爸定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下表。
名称
米数
姓名
上衣
裤子
爸爸 1.9 1.2
小刚 1.3 0.9
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知识点】第(4)、(5)、(6)题,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案】略
【解析】第(4)、(5)、(6)题,既巩固了小数的大小比较,又巩固了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在各种模型支撑下完成对小数认识的内化、应用。第(6)题十分开放,提供信息和数据后,由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应用小数计算解决,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6.全课小结、完善思维导图
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同时相互评价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并完善提升。
篇16: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3页例2及做一做。
在直观理解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例2通过比较四名男生跳高成绩的活动,教学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教材在呈现成绩表后,利用师生对话图,提出“排名次”的要求,引出了比较的需求,并通过男生和女生的对话,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二)核心能力
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能正确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多角度思考的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四)学习重难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的大小比较》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举例说明整数比较的方法。
(2)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中分别表示出0.3和0.6,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1)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再说一说比较整数的方法。
16○1228○38286○3841029○978
(2)整数有大小,小数也有大有小,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出示课件,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强,跳高场地上激烈的角逐,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0.9
(2)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设计意图】呈现四位同学跳高的成绩,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读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认读小数的复习过程。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在学生回答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方法。
①小刚第一。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所以1.2米比1.1米高。
②在米尺上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120大于110。
③验证,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拉住米尺,请全班同学观察,找到1.2米,和1.1米进行比较。
小结: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转化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米尺的设计使比较既直观可视,又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先将这些以米为单位的量化成以分米或厘米为单位的量,并在米尺上找到他们的位置,便于学生直接看出数的顺序,比较出大小
(5)还可以怎样比,能快速得出结果呢?
先观察整数部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1.1和1.2比,1.2大于1.1,再观察0.9和0.8,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出0.9大于0.8,这是四个数的排列顺序:1.2>1.1>0.9>0.8。
教师适时板书:
0.8
0.9
1.1
1.2
这种排列方法有什么特点和好处?(小数点对齐了,同一数位上的数字比较时看的更清楚了)
他们的名次应该是: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姓名 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
成绩 1.2 1.1 0.9 0.8
总结:比较时把小数点对齐,先比较整数,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这样比较更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整数大小的比较经验,很容易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在师生对话中掌握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3.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2)这三种茶叶,最贵的是()茶,的是()茶。
(3)在下图中找到8.5和9.2的位置,并比较它们大小。
(4)请把这些小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课堂总结
一位小数比较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随堂小测
1.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一]-----利用面积模型为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持,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
2.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米、1.7米、0.3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米吗?
答案:甲1.5,乙1.4,丙1.7,丁0.3.
解析:【考查学习目标一二】----根据甲比丁高,甲比乙高,但又比丙矮,可以判断出丙是的,其次是甲,再根据丁比乙矮可以知道丁是最低的。
3.用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可以组成哪些没有重复数字的一位小数(每张数字卡片都要用到)?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答案:75.1>71.5>57.1>51.7>17.5>15.7
解析:要有顺序地思考,先确定位上的数7,再确定个位上的数5,然后把1放在小数点后第一位,接着位不变,调换5和1的位置;依次类推。
75.1
71.5
57.1
51.7
17.5
15.7
篇17: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 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 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 米。
介绍:(边板书) 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 ,0.6= , > ,所以0.8>0.6。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 , <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笔算下面各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8 98-87 91-29 56+2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出示教材第92页例4情境图)这是李阿姨刚开张的早点店,这节课,让我们到她的早点店看一看吧!
二、交流共享
1.教学小数加法。
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从价目表上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2.8元,面条3.4元)
追问:你想选购李阿姨早点店里的哪些食物?
(1)出示问题: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0.5+0.7。
提问:你能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汇报:将0.5元看成5角,将0.7元看成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也就是1.2元。
(2)谈话:刚才我们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换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得出了结果,下面我们探究如何列竖式计算。
引导:小数的整数部分用元,小数部分用角,想想竖式怎么列?
学生尝试列竖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元 角
0 . 5
+ 0 . 7
1 . 2
小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要注意什么?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运用小数直接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就会对齐,计算时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归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点。
小结: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同点是要点上小数点。
2.教学小数减法。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1.2元,那么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
学生列式,师板书:3.4-2.8。
(2)提问: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元 角
3 . 4
- 2 . 8
0 . 6
引导学生讨论: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异同点?
3.归纳总结。
引导: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你觉得小数的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小数点移下来,写上小数点,同时在加法中“满十进一”,减法中“退一作十”。
追问: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如何对准数位?
4.试一试。
除了刚才已经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先求这两种食品价格的和,再求其价格的差,并和同学交流。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独立计算,在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位小数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
2.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题目,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总结易错点。学生容易做错,教师要给予示范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练习十一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法,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揭题:本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对本单元掌握的情况。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填写,再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三幅图是表示几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合起来的?(2个正方形和1个十分之五即0.5)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2.5)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2题。
出示四样商品图,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小数,再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数轴,先让学生独立在数轴上写数,再指名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让学生说比较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4题。
师:比较三只青蛙的跳远成绩,你能把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吗?(1.1米>0.9米>0.8米)
提问:谁跳得最远?谁第二?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5题。
(1)出示数轴,在数轴上分别找出下面各数的点。
(2)让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指名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先用竖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竖式的写法:得数中的整数部分是0时,0不要漏写。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7题。
要求:比一比,在得数比1大的算式后面画“√”。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并举例证明。
3.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8题。
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9题。
(1)请学生根据表格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意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0题。
先出示数据,让学生先发现规律。(相邻两数相差分别是0.2、0.4、0.6)然后让学生根据找出的规律,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6.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1题。
提问:比一比,看谁填得多,怎样写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有序地写)
先让学生有序地写出方框里的数,再集体校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篇18:认识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小数。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出示课件: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 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课件: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米尺课件:把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 1米 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 1.30米和 1.3米都是对的,(因为 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拓展
小数的历史。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19: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材分析 备课资料(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推荐19篇)】相关文章:
五、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新授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3-07-0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2-25
三年级数学下册高效教学计划2023-04-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05-16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04-28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2022-06-0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说课稿2022-10-25
西师大版五年级《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2022-08-05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2022-05-15
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