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6篇)由网友“yancewo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赶花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材普遍篇幅较长这一特点,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既让学生以教材为例,掌握知识,领会道理,又能举一反三,为将来的阅读提供一个学习的策略,这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该考虑的问题。下面就以S版语文第10册第6课的教学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简单地谈谈个人对构建教学模块,系统组织教学的一点认识。
二、课堂实录:
(一)抓住课题这一题眼展开教学话题
1、出示课题:“赶花”
2、由生提问,如:“赶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赶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从课文中寻找与课题相联系的答案。
2、交流(找到的语句)
如:(1)“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地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2)“有花才有蜜。”
(三)抓住中心,有机组织教材内容,形成模块
1、作者写“赶花”为了说明什么?(找中心句)
――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竞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
2、哪些地方写出了养蜂人的生活艰辛(关键词、句、段落)。
学生自然会找到相关的语句,如: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
“可蜂歇下,人不能歇……正好赶上采槐花蜜”
“我们也和蜂儿一样……直到凉秋……”
3、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即课文12、14、16节
4、读一读,注意记忆
5、自我考查(书后填空题)P55/1
6、再读,自我纠正
7、齐读填空题,巩固
8、师小结
(四)再读这几个片断,形成赶花路线图,深入中心提炼
(五)复述该部分内容,并作小结
(六)完成练习。摘录养蜂人生活艰辛的语句。
三、教学依据
(一)抓住记叙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记叙的重点”。从这篇文章来看,作者虽然既写到“蜜蜂赶花”,又写到“养蜂人赶花”,但重点是为了突出“养蜂人赶花的艰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住这一重点,然后再在这一重点目标的指导下构建教学模块。
(二)构建教学模块
从重点段落的内容来看,无非要说明的就是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针对这一中心,文章看似扬扬洒洒写了许多内容,占据了许多篇幅,然而归根到底就在于文章第12、14、16段中的具体说明,而且这部分内容又将养蜂人赶花的路线也作了交代,再加上课后练习也正应和了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因此将这三个内容捏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成一个模块。其实在这一个模块之中又有三个小模块,即(1)12、14、16一段落内容的模块;(2)12、14、16三段落赶花艰辛中心的模块;(3)课后练习填空内容这一模块。这样学生思路就清晰了,重点抓住了,中心明确了,方法掌握了。
(三)系统组织教学
在构建好了三个模块,及三个模块所组成的一个大模块后,教师在这其中就要做好穿针引线这一步。由生自由发挥,充分挖掘教材,逐层深入,在边读边记边思边填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看教材,整理教材,提炼教材,记忆教材,复述教材,运用教材,又与伙伴的思想得到了交流,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分辨他人观点及反应能力……。总之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都能在这其中得以锻炼。将这些综合能力都在这一例子中得以自然地揉和,而并非刻意去锻炼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构建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而不再是毫无目标,毫无意义地去认识知识,了解知识。因此,从“大局”出发、入手,再以此为基点,辐射出去,这样就不致于漫无目的,焦头烂额,而是有机串起来,真正做到“提得起放得下”。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6、赶 花[教材分析]
一、内容上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槐花飘香的时节漫步槐树林中,遇到养蜂人,并
与之交谈的事情。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养蜂人赶花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第1~2小节描写了陕北延安洋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为下文我与养蜂人相逢在槐树林进行对话提供契机。
第3~6小节通过我与养蜂人之间的对话介绍了蜜蜂赶花时的拼命精神
第7~17小节通过我与养蜂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养蜂人赶花的艰辛而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从而赞美那些为酿造甜美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而教学的重点应以赶花的线路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春节(腊月):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油菜花)
初夏:延安(槐花)--榆林绥米一带(紫苜蓿花)--吕梁山(荆条花)
七、八月:--三边一带(荞麦花)
凉秋:吕梁山(休息,准备出远门)
二、从语言上分析:
1、访谈的形式是文章的一个基本的语言表述形式,通过我与养蜂人的对话,介绍了蜜蜂赶花以及养蜂人赶花的艰辛。其中我一共提出了3个问题,但第2、3个问题都是有关于养蜂人赶花的经过的,也是文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2、相关词语的表述:
1)在述说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中,描述到不同地点赶花时动词是不一样的:
到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赶到
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油菜花)--
延安(槐花) --折回
榆林绥米一带(紫苜蓿花) --朝北走
吕梁山(荆条花) --转回
三边一带(荞麦花) --又跑到
吕梁山(休息,准备出远门)
以上的这写词语分别可以体现出养蜂人的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
2)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分别也能说明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
3)句式上来说:
文章的中心句“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中“竟是……而又”是一组关联词语,表达的是一种转折的关系。
*6、赶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
2、默读课文。了解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了解不同花的花期,懂得“赶花”的真正含义。
3、摘录课文中描写蜜蜂赶花和养蜂人赶花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标上地名的地图、课外资料2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赶花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出“赶”的味道。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什么是“赶花”?
二、再读课文,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1、养蜂人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地赶花,他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地名。
2、交流:(师出示地图以及地名,让学生明确每个地名在地图上的位置。)
对啊!养蜂工人的马不停蹄地赶花,他的足迹就遍布了祖国的天南海北。
3、分小组学习:
1)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地图。
2)提出学习要求:再读课文,在地图上按照季节用箭头标出赶花的线路图。
3)小组交流:
4)教师也相应在地图上标出赶花的线路图以及花期。
4、养蜂人如此马不停蹄地赶着花期,但书上有关的动词描写是否一样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赶到--折回 --朝北走--转回--又跑到
3)用换词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些动词的作用。
学生交流,体会养蜂人为了赶花期,来回奔波,生活的艰辛。
随机板书: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广;工作那样忙。
4)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词语分别可以体现出养蜂人的赶花路程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那样繁忙。正好映衬了课题中的“赶花”的“赶”!
过渡:赶花人的工作那样繁忙,生活如此地艰辛,那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三、三读课文,细细感悟!
1、读读课文,从养蜂人的言行中摘一、二句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谈感受!(无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出自己感想合理即可)
3、结合学生的朗读,理解“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三个四字的词语。
1) “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养蜂人,就天天与这些小生灵融合在一起,他们以此为乐)
2)“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追赶着时间,追赶着芬芳,追赶着果实,追赶着甜蜜的生活。)
……
4、随机提供补充材料。
四、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养蜂人每天干的是同一件单调而又极其平凡的事,但他们乐在其中,你看,当养蜂人说完话之后,又弯腰走进了帐篷,扛起一卷油布朝林子深处走去。
附:补充材料一:
蜜蜂酿蜜的保质期有30。
以30000只蜜蜂计算,酿蜜2个月能储存20公斤的蜂蜜。
补充材料二:
蜂窝
冬天,北风呼呼吹,大雪纷纷飞。蜜蜂一家,不再像春天那样忙忙碌碌地采蜜了,它们把蜂窝的门和窗子全给糊上。这样冷风吹不进,蜂窝里保持一定的温度,蜜蜂们就不会受冻啦。
一群蜜蜂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的。但是,小蜜蜂还是说:“妈妈,我冷呀!”蜜蜂妈妈就给小蜜蜂吃蜜:“孩子,吃些蜜,给身体增加一点热量!”
瞧,许许多多蜜蜂围住蜂王,挤成一团,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用力地挤。小蜜蜂也挤得挺起劲的。
蜜蜂们挤呀挤,那挤在外层的蜜蜂,没有挤在里层的蜜蜂来得暖和,蜜蜂们就互相调换着取暖。大家换来换去,不停地活动,就好像运动员一样,谁也不觉得冷啦!
冬天,天寒地冻,树木都落叶了。蜜蜂一家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过冬啦!
-3-26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赶花》教学设计之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
2、默读课文。概括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懂得“赶花”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懂得过渡句在文章中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通过按要求有目的地默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句子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从而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1.自己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小组齐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小组交流
3.完成课后第五题。
4.交流:
①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
②出示填空:
“赶花”是指养蜂人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5.交流朗读课文。
6、解释词语。
7、比较词语:幽静 惊讶
安静 惊奇
8、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第二课时
一、引出“赶花”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引入: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1、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2、交流预习:
过渡: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大家都找到了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交流一下,出示: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齐读,再读,读出句子中的要点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句子下作标记。)
出示词语: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这些词语确实着重描写了“赶花”的情况,让我们读好它们,读出感觉来。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到,出示:
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边默读边思考并完成填空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出示填空)
下面我们就要边默读边思考(出示三个步骤)来体会养蜂人的劳动和生活。
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初夏赶到延安采槐花蜜,过些日子,到_________采紫苜蓿花蜜,然后_________。七八月,到_________。初春时节,到_________。第二初夏,又_________。
①理解题意;
②摘取要点;
③注意连贯。
1、我们先来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第一分句,说说句中有几个要点。
②时间--初夏,地点--延安,花名--槐花。
其实这就是刚才那句重点句中的三个要点(指板书)
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朗读题目。(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
③听出来了吗?要我们填的就是地点和花名
2、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要边默读边摘取要点,自学第7-14节
①各自轻声朗读7-14节。
②边默读边摘取要点,注意:
在地点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名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时的词语下用“”表示
③口头完成填空。
3、交流:
①交流,出示地点和花名。
②请大家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的句式来交流。
③口头交流填空,齐读。
三、理清文章结构
过渡:刚才我们所填内容就来自课文7-14节,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讲述这支吕梁山区的养蜂队赶花的经过呢?
①“我”与养蜂人的对话有几个来回?“我”问了几次?养蜂人答了几次?请用手势来表示--4次。
②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小组分角色--去掉旁白直接读对话
过渡:“我”的问与养蜂人的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 “我”养蜂人
养蜂队来自何方--→养蜂队来自各地
为什么赶远路--→为赶花才赶远路
槐花谢后能否休息--→一年四季赶花不停
秋凉回家乡能否休息--→腊月起程再赶花
小结:可见,养蜂人的回答是针对“我”的问话的。
④让我们再配合着朗读板书,看看这一问一答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先打听--,养蜂人回答--,因为养蜂人回答--,
所以“我”惊讶--,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产生新的疑问--,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问--,养蜂人回答--
小结:本文的特点就是以“我”的发问来引出养蜂人对艰辛的劳动和生活的介绍,并使谈话引向深入。“我”的问题在文中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题3)
四、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文感悟
过渡:从养蜂人层层深入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养蜂人赶花路程的远,真是--千里迢迢;地点分布之广,真是--天南海北;又是那样的繁忙,真是--马不停蹄。(指读板书)
1、分组学习,把课文读好,读出那种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的感觉。
2、再着重选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题4/②③)
3、交流
五、由诗情画意引出课文中心
过渡:养蜂队这样马不停蹄地赶花,以至于一年四季极少在家里休息,生活十分艰苦,可作者却认为是充满--诗情画意。
1、诗情画意就是充满诗画的意境,那为什么说养蜂人的生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呢?
①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②交流,齐读。
2、养蜂人的生活工作那样艰苦,可作者却觉得那么美好、甜蜜,作者究竟要赞美养蜂人什么呢?(课后题2)指名读。
交流--选4,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答案?齐读。
六、引读第一段,理解中心,朗读颂歌
过渡:本文除了歌颂养蜂人,还赞美了小蜜蜂,看第六节。
1、“蜜蜂和人一样,最有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懂事情,明道理)
那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划下句子。
作者举了一只工蜂的例子,那就是--(生接读:一只……蛰人啊!)
2、这段话是一个养蜂人告诉作者的,这个养蜂人是作者在陕北高原上洋槐花开时遇到的。请大家看课文第1节
老师朗读第1、2节--引:小蜜蜂又忙起来了!当我走进林子的时候,发现--(这里……跨步),引:那是怕被蜜蜂蛰呀!可养蜂人却说--(不要……蛰你),引:果真--
引:蜜蜂就是这样最有觉悟!只要--(一遇到……累死。)
3、课文第6节竭力地赞美蜜蜂,这又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运用了“以蜂喻人”的写作手法,所以重点句中的“咱”不仅指那位说话的养蜂人,还指那些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还指所有的养蜂人!
4、这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的“蜂儿酿成百花蜜,留得香甜在人间”,养蜂人就像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劳创造者巨大的财富。
5、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文字,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语言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蜜蜂啊,我赞美你。你是勤劳博采的专家,你在万花丛中翻飞,为人类酿造醇酒般的蜂蜜。“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
板书设计:
12、赶花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诗情画意
觉悟: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
以蜂喻人
[《赶花》教学设计之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赶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2、通过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板书:15赶花]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2、交流:
(1)读词语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表示地点、花儿的词语(随机板画解释地点词语的含义。)
(2)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问题:“天南海北”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出示句子]
问题:“马不停蹄”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三、再读课文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方面内容的?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
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看着大屏幕,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赶花的过程。能说出赶来更好,能说出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赶更好。[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说,板画突出“天南海北”]
4、齐读12、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师读时间]
5、小结过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6、了解了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你有什么想对养蜂人说的呢?
7、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1)“震惊”是什么意思?读出“震惊”来[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2)“艰辛”体现在哪里?[联系板书](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说明养蜂人艰辛的,请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书-说意思-述:有人做过比较,养蜂人一年的形成等于把长城走了个来回,相当于每年走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问题:听了老师的讲述,你又了解到养蜂人的什么呢?
[生说感受,引导说出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雨无阻、起早摸黑、四海为家、冒酷暑顶严寒……]
[读词语-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8、小结延伸:但是,作者却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15 赶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板画]
(其他词语)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赶 花(第一课时)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 姚海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生字、带读字的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养蜂人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使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大家一同来欣赏。
2、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养蜂人的文章。(板书:赶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一下赶花生活,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1)出示生字新词:你们看看,哪个字音最难读?指读,正音(帐篷:读准后鼻音,紫苜蓿花:蓿读轻声)--齐读
(2)刚才,经过初读课文,你们印象中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艰辛、诗情画意)--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个词。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
1、自学理解: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选择艰辛或诗情画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体会养蜂人的艰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及读句子)
(1)出示句子: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a、谈体会,朗读这句话。(板书: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千里迢迢)
b、“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这两个词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自由读,建议联系这张地图四人小组合作,来画一画路线图,说一说养蜂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赶什么花。
c、交流,学生说,师课件演示路线。(点拨时间的说法)
初春 巴山蜀水 油菜花
春天 关中平原 油菜花
初夏 延安 槐花
夏天 榆林 紫苜蓿花
盛夏 吕梁山区 荆条花
七八月--凉秋 三边 荞麦花
d、朗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调查,估算,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的全程,相当于走一回二万五千里长征,多远的路程啊!指名介绍--师生对读(师读“时间”,生读“地点”及“花名”)
e、课外知识补充介绍:养蜂人这样天南海北地赶花,是像我们游人一样的游山玩水吗?
f、再读读句子。
(2)出示句子:我们养蜂人,逢年过节也难得和家人团聚。为啥来着?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惟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a、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马不停蹄),特别是体会“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联系课文说理解。
△联系日常生活说理解。
b、有感情地朗读。
(3)情境说话:刚才,我们深入地走进课文,真切地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渐渐地,我们成了真正的养蜂人,下面请大家选择以下一个情境介绍自己艰辛的赶花生活,突出养蜂人的艰辛。
春雨蒙蒙的清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盛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风刺骨的隆冬,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家团聚的春节,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全班交流
2、体会“诗情画意”。
(1)师生共同小结过渡:养蜂人为了赶花,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马不停蹄的,天南海北地赶,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啊!可他们明知苦不堪言,却又乐此不疲地去赶,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2)你能联系课外知识、文中句子来说说对充满“诗情画意”的理解吗?(板书:与花为伴、与蜂为友、酿造蜂蜜、酿造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然后,转回我们的家乡,那里的荆条花开得金光灿灿,采来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边一带,那边粉红的荞麦花开得很盛,蜂儿痛痛快快地采啊,直到凉秋--
指读--点评--再指读--男女生比赛读。
(3)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养蜂人诗情画意的生活。
边播放,边配乐小结:你看,这是雪白的槐花,这是紫色的苜蓿花,哇!油菜花一片金黄,荞麦花粉红一片,红艳艳的樱花开满了枝红。同学们,养蜂人每日置身于绚丽的花海中,终年沉浸在馥郁的芳香里,这样的生活能不充满诗情画意吗?况且,养蜂人与可爱、勤劳的小蜜蜂为友,他们同舟共济,共同酿造出甜蜜的蜂蜜,酿造出巨大的财富,酿造出幸福的生活,你能说他们的生活不充满诗情画意吗?
(4)再读句子。
3、小结多层次读句子: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同学们,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出示句子)齐读。
面对着养蜂人的生活,我们也惊讶不已。(齐读)
走进养蜂人的生活,我们更是赞叹不已。(齐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升华
1、谈收获--读格言
2、这节课,我们走进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深深地体会到了养蜂人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那蜜蜂的赶花生活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千里迢迢 一年四季
艰辛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赶 花 ?--!
与花为伴 酿造蜂蜜
诗情画意
与蜂为友 酿造生活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赶花》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让“问题”活起来,享受生活,享受语文
――《赶花》教学案例
【引言】
问,就是发问、质疑。疑问,通常指“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辩之味、未通之理。”真正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出学习任务、激发求知欲望、深化语言理解、启发思维方向等多种功能。因此,课堂中如何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较高的教学艺术技能,这样我们所提出的“问题”才能成为真正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赶花》这课的阅读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案例背景】在公开课或示范课后,学校往往会组织有关教师围绕课题,展开说课、评课活动,并且还通过点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以发扬光大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教学内容】浙江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册第15课《赶花》第1课时
【教材分析】《赶花》就要写了在槐花飘香的时节,“我”漫步槐树林,遇到养蜂人,并与之交谈,感觉到他们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赞美了那些为追求幸福与芬芳而不辞辛苦的人们。
【设计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特别是语文学科。语文教材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老师应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是学生与作者、课文地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在《语文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即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_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课堂实录】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师: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生:很急、时间很紧、很忙、要干很多事┉┉
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
生:赶快、赶忙、赶路┉┉
【评析】通过这样的问,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整个基调。
师: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生:很美、很香、很讨人喜欢。
师: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生:鲜花、香花┉┉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从课文的关键词语着手发问,往往从中能体会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师: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去读读课文吧!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生:读课文。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要说的吗?
生:养蜂人的生活太艰辛了、养蜂人走了好的路。为什么养蜂人的生活既艰辛又充满诗情画意?“艰辛”、“诗情画意”是有矛盾的,但却把它们用在一个句子中,为什么?在与养蜂人的谈话中文章写了一连串“我”的神态的变化,“我”的神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评析】从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着手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这样的提问瞻前顾后,有思考价值。从语言运用上发问,看看语言运用在表达的内容或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学生在阅读中如能经常注意到语言的推敲和运用,并从中发现问题,一定能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学生提出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他对文章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也节省出了课堂中多余的内容分析的时间,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正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
3、的确,这几个自然段写出养蜂人的艰辛。老师发现你们对第12、14、16这三个自然段感受较深。请同学们认真细读这三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感受最深就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受。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从养蜂人的话中,除了艰辛,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品读相关词句,感悟养蜂人生活诗情画意的一面,进行朗读训练。
2、幻灯出示养蜂人的赶花路线图。
师:这就是养蜂人赶过的路线,我们沿着养蜂人的脚印来看看(幻灯出示)
学生看幻灯回顾养蜂人的生活。
3、养蜂人有这么多的花相伴,你说他们的生活怎么不充满诗情画意呢?
4、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生:想!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5、同学样,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
学生此时的心情很激动,感悟很深,有好多学生举手踊跃发言。
师:看来还有人要说,下面请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想办法寄给那些养蜂人吧!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让我感受到要搞好阅读教学的问题提问,教师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吃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状况,掌握学法的程度,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有方。教师既要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又要根据教材实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关键。
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广泛而不分散,集中而不孤立,使学生始终拧紧思维的发条,积极参与学习。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赶花》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赶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
2、默读课文。概括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懂得“赶花”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懂得过渡句在文章中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通过按要求有目的地默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句子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从而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1.自己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小组齐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小组交流
3.完成课后第五题。
4.交流:
①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
②出示填空:
“赶花”是指养蜂人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5.交流朗读课文。
6、解释词语。
7、比较词语:幽静 惊讶
安静 惊奇
8、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第二课时
一、引出“赶花”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引入: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1、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2、交流预习:
过渡: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大家都找到了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交流一下,出示: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
齐读,再读,读出句子中的要点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句子下作标记。)
出示词语: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这些词语确实着重描写了“赶花”的情况,让我们读好它们,读出感觉来。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到,出示:
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边默读边思考并完成填空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出示填空)
下面我们就要边默读边思考(出示三个步骤)来体会养蜂人的劳动和生活。
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初夏赶到延安采槐花蜜,过些日子,到_________采紫苜蓿花蜜,然后_________。七八月,到_________。初春时节,到_________。第二初夏,又_________。
①理解题意;
②摘取要点;
③注意连贯。
1、我们先来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第一分句,说说句中有几个要点。
②时间——初夏,地点——延安,花名——槐花。
其实这就是刚才那句重点句中的三个要点(指板书)
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朗读题目。(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
③听出来了吗?要我们填的就是地点和花名
2、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要边默读边摘取要点,自学第7-14节
①各自轻声朗读7-14节。
②边默读边摘取要点,注意:
在地点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名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时的词语下用“·”表示
③口头完成填空。
3、交流:
①交流,出示地点和花名。
②请大家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的句式来交流。
③口头交流填空,齐读。
三、理清文章结构
过渡:刚才我们所填内容就来自课文7-14节,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讲述这支吕梁山区的养蜂队赶花的经过呢?
①“我”与养蜂人的对话有几个来回?“我”问了几次?养蜂人答了几次?请用手势来表示——4次。
②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小组分角色——去掉旁白直接读对话
过渡:“我”的问与养蜂人的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 “我” 养蜂人
养蜂队来自何方——→养蜂队来自各地
为什么赶远路——→为赶花才赶远路
槐花谢后能否休息——→一年四季赶花不停
秋凉回家乡能否休息——→腊月起程再赶花
小结:可见,养蜂人的回答是针对“我”的问话的'。
④让我们再配合着朗读板书,看看这一问一答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先打听——,养蜂人回答——,因为养蜂人回答——,
所以“我”惊讶——,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产生新的疑问——,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问——,养蜂人回答——
小结:本文的特点就是以“我”的发问来引出养蜂人对艰辛的劳动和生活的介绍,并使谈话引向深入。“我”的问题在文中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题3)
四、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文感悟
过渡:从养蜂人层层深入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养蜂人赶花路程的远,真是——千里迢迢;地点分布之广,真是——天南海北;又是那样的繁忙,真是——马不停蹄。(指读板书)
1、分组学习,把课文读好,读出那种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的感觉。
2、再着重选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题4/②③)
3、交流
五、由诗情画意引出课文中心
过渡:养蜂队这样马不停蹄地赶花,以至于一年四季极少在家里休息,生活十分艰苦,可作者却认为是充满——诗情画意。
1、诗情画意就是充满诗画的意境,那为什么说养蜂人的生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呢?
①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②交流,齐读。
2、养蜂人的生活工作那样艰苦,可作者却觉得那么美好、甜蜜,作者究竟要赞美养蜂人什么呢?(课后题2)指名读。
交流——选4,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答案?齐读。
六、引读第一段,理解中心,朗读颂歌
过渡:本文除了歌颂养蜂人,还赞美了小蜜蜂,看第六节。
1、“蜜蜂和人一样,最有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懂事情,明道理)
那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划下句子。
作者举了一只工蜂的例子,那就是——(生接读:一只……蛰人啊!)
2、这段话是一个养蜂人告诉作者的,这个养蜂人是作者在陕北高原上洋槐花开时遇到的。请大家看课文第1节
老师朗读第1、2节——引:小蜜蜂又忙起来了!当我走进林子的时候,发现——(这里……跨步),引:那是怕被蜜蜂蛰呀!可养蜂人却说——(不要……蛰你),引:果真——
引:蜜蜂就是这样最有觉悟!只要——(一遇到……累死。)
3、课文第6节竭力地赞美蜜蜂,这又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运用了“以蜂喻人”的写作手法,所以重点句中的“咱”不仅指那位说话的养蜂人,还指那些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还指所有的养蜂人!
4、这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的“蜂儿酿成百花蜜,留得香甜在人间”,养蜂人就像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劳创造者巨大的财富。
5、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文字,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语言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蜜蜂啊,我赞美你。你是勤劳博采的专家,你在万花丛中翻飞,为人类酿造醇酒般的蜂蜜。“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
篇8:《赶花》教学设计
《赶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2、通过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板书:15赶花]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2、交流:
(1)读词语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表示地点、花儿的词语(随机板画解释地点词语的含义。)
(2)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问题:天南海北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出示句子]
问题:马不停蹄是什么意思?板书-齐读
三、再读课文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方面内容的?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看着大屏幕,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赶花的过程。能说出赶来更好,能说出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赶更好。[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说,板画突出天南海北]
4、齐读12、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师读时间]
5、小结过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6、了解了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你有什么想对养蜂人说的呢?
7、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1)震惊是什么意思?读出震惊来[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2)艰辛体现在哪里?[联系板书](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说明养蜂人艰辛的,请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书-说意思-述:有人做过比较,养蜂人一年的形成等于把长城走了个来回,相当于每年走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问题:听了老师的讲述,你又了解到养蜂人的什么呢?
[生说感受,引导说出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雨无阻、起早摸黑、四海为家、冒酷暑顶严寒]
[读词语-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8、小结延伸:但是,作者却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
赶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篇9:《赶花》的教学设计
《赶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1)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谁能给它组个词?
(2)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1、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看来,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随机板书
天南海北(分布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远)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可为什么作者又说是诗情画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之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口头填空,齐读。。
2、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3、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篇10: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回答问题。
三、自学汇报
1、指名分小节朗读,汇报朗读情况。
2、汇报自学的词句。
3、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质疑。
四、全班交流,精读解疑
1、练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说珍妮的每片花瓣都是如何使用的?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你认为珍妮是个怎样的人?注意读一读珍妮所想、所说的话,仔细分析,认真思考,要把你的观点和看法讲清楚。
五、课堂小结
六、想象拓展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2、把你的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完后读一读,把语句写通顺。
板书
16 七色花
迷 路第一朵 ━ 回家
‖ 第二朵
得到七色花 第三朵
‖ 第四朵 任性
使用七色花 第五朵
第六朵
第七朵 ━ 帮助别人,最有意义。
积累运用 四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第五组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四篇课文都是围绕人物美好的道德情操的内容编排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美好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积累运用”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听说的良好习惯,更好地积累和运用语言。在教学中,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课文中相关的背景材料,以便理解课文,体会人物高尚品质。2、引导学生掌握记事类文章的学习阅读方法,找出线索,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从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优良品质。3、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提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习惯。
[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16.七色花
执教: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运用幻想与想像,说一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3、自主识字,积累运用好词佳句、成语、辨析形近字、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
1、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
2、理解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不能用“花”说几个成语呢
2、板书:七色花,读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2、七色花神奇在什么地方?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积累与运用。1、游戏:“打扑克”互检认识生字情况。2、交流:形近字医院。
3、辨析:多音字,旋、塞。
4、积累:好词佳句。
四、引导探究性学习。
1、同学们预习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请你再快速读默读一遍课文。出示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想,七色花帮助珍妮实现了哪七个愿望?
(2)小组交流:七色花帮助珍妮实现了哪七个愿望?
2、全班交流,质疑。
五、、精读课文,口语训练。
1、珍妮在撕下第一片花瓣前都想了些什么呢?
用“珍妮想( ),于是她撕下一片( )的花瓣,( )。”的句式练习说话。
2、你最喜欢珍妮实现的哪一个愿望呢?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珍妮是怎样实现愿望的。
六、指导朗读。
1、你最喜欢那个段落呢?请你用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出示丁丁的读书方法,然后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齐读。
七、总结讨论、口语交际。
1、你觉得那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2、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3、以“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题进行说话训练。
附:板书设计
9幻想和想像
七 色 花
12月4日
[《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七色花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二、新授。
1. 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号。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问:a. 小姑娘珍妮是怎么得到七色花的?b. 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朗读指导。)
2. 课件出示:填空:这真是一朵 的花。(神奇)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a.引导学习老婆婆说的话。(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朗读指导)
b.引导学生知道七色花为珍妮完成了七个心愿。
3.自读课文。
要求:找一找珍妮分别用七色花瓣完成了什么心愿?
4.师:课件出示:“珍妮想试试看,就撕下一片黄花瓣扔了出去,唱到: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绕一个圈儿飞回来,让我带着面包圈回家去。”
a.指名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b.这一段是怎样来写的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小结:原来这一段是通过先写使用花瓣的原因,再写使用花瓣的过程,最后写使用花瓣的结果三部分来写的,写得多么有条理啊!
d.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体会珍妮当时的心情。
5.学习珍妮用第二至六片花瓣完成自己心愿的内容。
6、重点学习珍妮用第七片花瓣完成的心愿。(朗读指导)
三、拓展升华,写作指导。
1、师引导学生分析:珍妮用七色花完成的心愿是不是都让她感到
快乐呢?那么你觉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师: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小朋友有没有新的愿望呢?为什么
呢?(交流部分愿望。)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的愿望还没有说,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朵美丽的“七色花”,让我们学着课文中的说法用七色花瓣来表达我们刚才许的心愿。
2、指导写作。
课件出示写作范例,教师知道学生完成写作。
3、展示评价。(边说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带面包圈回家
让花瓶完整
七 到北极
色 到院子
花 让玩具来
让玩具回商店
让小男孩健康 有意义
[七色花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花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3花钟(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读“争奇斗艳”等20个词语,理解意思.
2理解第一自然段,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的特点,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二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观察自己所喜欢的花.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述:同学们,你们喜欢五彩缤纷的鲜花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出示课题,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他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花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学生自学课文,检查生学词.
1生自学课文,师说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意思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词
①检查生字卡片:
a齐读
b个别读,师评:
②检查词语(师媒体出示词语)
凌晨蔷薇绽开暮色苏醒昙花湿度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娇嫩适宜修建争奇斗艳欣然怒放
a小老师带读
b齐读两遍
c开小火车读(正音)
③检查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评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鲜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找,讲了几种花?
2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生回答这一段讲了几种花.
3欣赏这些花的图片:老师找了这些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师播放鲜花图)
4生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花的美.师:花美,作者写得也美,赶紧找到一两处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把他们读好听..
5请个别生有感情朗读,师作适当评价(如:我仿佛看见了蔷薇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我好像看见了烟草花在傍晚昏暗的天色中刚刚醒来的样子)
6齐读第三句话.你们读得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花的美丽吧.(齐读)
7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8解疑:能和大家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一是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二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当生说到这一点时,师顺势引导:是啊,文中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出示: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9再读一读这些话,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丰富,自读,齐读.想一下,如果作者把这些句子都说成” 牵牛花开花了,蔷薇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这样的方式,效果会有什么不同?(比较单调,读起来不好听)
10是啊,表示”花开了”可以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你也来试一试下面这句话吧.可以用上书本里的词.
(出示)花园里,不同季节的鲜花开放了,春天,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己练说
②指说,评价
[花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七色花
教材内容 教学反思及调整措施
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小姑娘任意使用七色花去南极、变玩具等行为及结果,教育学生不能任性。
2. 学习小姑娘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3.朗读课文。
课前
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
积累喜爱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一、自学汇报。(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二、精读重点部分
三、想象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
3. 汇报自学的词、句。
(初步体会小姑姑使用七色花最后一片花瓣晕有意义,感受小姑娘的善良。
4.质疑。
1.练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2.分段朗读课文,每片花瓣都是如何使用的?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导人有意义的童话故事。
(创设美好的情感以达到审美体验。)
4.前六片花瓣使用得合适吗?
如:“陌生、合拢、羡慕、飞艇、秩序、小心翼翼”等词语;多音字“数”;以及喜欢的语句。
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练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指导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指导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创设美好的情感以达到审美体验。)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留给学生想象空间。)
2.课文总结。
[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花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 潮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把花比做海洋很常见,可是把花比做潮水就不多见了。 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
课文哪些方面描写让你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
1、指名说,随机板书:多 有动感 有声音
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
请同学门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在课题前加( )
3、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
4、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5 、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可以小组交流。
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句1“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1、谈体会
师:松柏、梧桐、竹子都是绿的,也都是高大的,分别用“苍、翠、碧、修”4个修饰词,写法有变化,用拟人的手法说他们“挽不住游人”,不是说这些事物不美丽,而是衬托出那盛开的海棠太吸引人了。
2、感情朗读
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指名有感情地读,理解“鼎盛时代”(正当兴旺或强壮,这里指海棠花正在盛开时节),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开的茂盛,显示生命的旺盛,同时反映赏花认得喜悦)
B、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
D、交流想象。
E、小结过渡:这么多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喜气洋洋的感觉。我们就有感情的把这句话读好
句2: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这里的波浪什么?为什么感觉象在大海上翻腾?(在阳光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阴影更衬托出花的艳丽和明亮,就仿佛无数波浪在碧绿的大海上翻腾。
过渡语:作者看到这一片的海棠花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们把由看到、听到所引起的想象称之为联想。(板书:联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联想就越丰富,仿佛……
C、齐读第三句。
D、再次投入的齐读。
E、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小结语: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这一切都来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F、我们用朗读来体现海棠花这种旺盛得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过渡语:有潮水必然有潮声,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声呢?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A、你读懂了什么(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都是轻柔的,但是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B、花丛中传出的各种声音是作者听到的吗?那么海上午夜的潮声也是作者听到的吗?
师: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象波浪在海上翻腾,花丛中闯出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有声有色,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三、朗读,升华情感。
1)引语: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联想到了红云、红海、潮水、翻腾的波浪和午夜的潮声,让我们领略到了充满磅礴生命力的美,从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花的吗?(心潮澎湃,爱花,对生命、生活的热爱)
2)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课文。
3)美好的事物总想永远留在心头,美妙的文章当然愿意印在脑中,把文辞优美的词句背下来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吧。
四、课堂作业:摘抄2-3句你认为写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板书设计
花 潮
多
有动感
有声音
篇16:《花潮》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刘雪忠
设计目标:
学习理解“炫耀”、“鼎盛”两词,并读通课文。在自主研读、自读自悟、诵读表达中领略海棠美丽与生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及语感能力。
设计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估计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气势。
第一板块:图文结合,引领积累,并扣题质疑。
1、同学们坐得很好,以最饱满的精神迎接我,我很高兴。你打算这堂课送份什么礼物给老师呢?(一个笑容、认真听好这堂课、好好发挥自己长处……)
2、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展示花潮图片,学生欣赏……看了这么美的花,你能不能用四个字的词给她取个名吗?(繁花似锦、锦绣连天、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竞相开放、各式各样)多美的名字啊!有这么一位作家,叫李广田,就以“花潮”为题写过这样的文章。
3、齐读课题:读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这是哪里的花?这是什么时候开的花?为什么花如潮?这花是怎样的美丽?)会提问,就是会学习呀!
4、想不想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73页,(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二)、注意刚才我们一起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读懂,哪些问题没有读懂。好,我们开始读书吧!
第二板块:对话文本,梳理问题,初步感受文章的“花潮美”
1、课文读完了,你欣赏到了什么?
2、你又读懂了那些问题?(对于提些是不是,对不对,一目就了然,一读就清楚的问题,相对来说是价值不高;提呢?应该提些为什么、怎么样涉及面广一点的问题,就显得有价值一些的。)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板书:(为什么花如潮?)。
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到海棠花?请同学门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句子能说明花如潮的?找到后认认真真读好它,并同桌相互讨论为什么花如潮?
第三板块:沉入文本,品析“语言美”感悟“花潮美”
1、交流研读句子: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1)、这句话能体现花如潮吗?你们能不能一读就告诉我这花如潮的。
(你感觉我听出来了吗?我怎么听不出那是一片红云,倒像个姑娘拿着红丝巾在头上恍来恍去的!)
2)、再读。有点味道了,除“一片”与“望不到”,“密密层层”也应该是重点词。
3)、啊~一片红云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一片红云不着边。)呈现红云般的花图片。
5)、让我们再次陶醉于这一片美丽、神奇的红云当中吧,齐读!
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
1)、这句话你理解吗?说说你的理解?
2)、有风花在动,可偏偏这个时候那风却停了,花又为何而动呢?
3)、联系生活:
(花香触动了繁花。)花香自有蝶飞来……
(花美因来游人,触动了花枝。)
(花美,陶醉了看花的人,看花了眼。)繁花似锦、漫天锦绣醉人心啊!
(花生命力,向外生长……)、你的想法很胆大,也很合理!
4)、联系上文:你很会学习,能够联系你的生活去学习,如果你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那样你的理解会更深,更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也可以说明无风花也在动呢?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朵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
1)、说体会
2)、你们也是体会这句话吗?既然一样我们就不再体会了。把它读好来,好吗?
3)、谈谈应该怎么读?(句子语调应该越读越高,特别是“多少”与“翻腾”这两个词要强调出来,还应该要读出句子的气势来。)
4)、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浪不够高,不够有气势!)--(谁能读得有气势一些呢?)指名读--你觉得谁读得比你好--评价(你读得不仅是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是入情入境。)--指原学生读(你是柔中带钢、钢中带柔。)
5)、设情景:表扬读--我们这大礼堂大概有几米高?(7、8米)可你知道吗,有时候波浪翻腾就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那么高啊!这样不计其数、千千万万海浪翻腾,这样的大海是怎样的大海啊?(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翻天覆地、山蹦地裂)!是呀!这样的大海是排山倒海的、是翻天覆地的、更是气势磅礴的呀!
6)、指原来学生读,并鼓励读。(如果他这次读得更好我们给他掌声,好吗?)
7)、齐读(正因为,作者看到如此美丽的海棠,怪不得会产生了奇妙的联想,这样的句子取个名字就叫联想句。联想句往往由“好象、仿佛、犹如”之类的词引出来的。)
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1)、谈体会(伸张、扩张)
2)、指名读
3)、闭上眼睛,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你对语言感受能力很强。)(感受到所以的树都在--长、所有的花都在--开!这何止是花在开,树在长呀,这分明是一种生命在--流淌、跃动、流露、涌动啊!)
4)、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生机勃勃的海棠吧!齐读!
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朵花都在微风中,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1)、这句话有个词值得品一品范写,并找近义词:显示
2)、炫耀:你有炫耀过自己的时候吗?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可是这树这花也在炫耀,它们在炫耀什么?(花开得旺盛,开得美用课文中一个词就是“鼎盛”板书学习“鼎盛”一词)
3)、能不能带着这种自豪而又喜悦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4)、指名读。
5)、想不想去看看这样的海棠花?做好迎接准备,我们隆重请出海棠(展示海棠)
6)、看了这海棠花,你有什么感受啊?
7)、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赞叹一起读吧!(我们看看一个句子,由于我们体会的角度不一样,读出的味道也不尽相同,所以读书,就应该多角度地、有创意地读啊!)
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午夜的潮声。
1)、有潮水必有潮声,何为潮声呢?
2)、你很会读书,省略号都给你读懂了。
3)、这么多的声音可能连这黑板都写不下了,老师也给你们这么家伙累坏了。用个词来形容吧。(一切!)
4)、对!这种景象,这种潮声,交织在潮声中……
第四板块:追朔本原,捕捉方法,联想句式练笔。
1、我们欣赏了花儿静静地绽放;聆听花儿的窃窃私语;更领略到了花儿勃勃向上的生机!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对海棠的理解、喜爱与赞赏吧!进行串读。(串读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激动轮流读。)
2、多美的散文啊!作者能把花写得如此美丽,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与见闻结合的方法,才这样精彩。亲爱的同学,拿出你的笔,把你平时留在脑海里最美的一幕,运用联想与见闻结合把它写下来,也让我们感受到它那不同凡响的美。
作者邮箱: jnlxz@163.com
[《花潮》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花读后感
【赶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6篇)】相关文章:
成语世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3-06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9-03
雾凇(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2-24
《林海》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2-14
有的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30
jqx(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8
《爬山虎的脚》反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11
d t n 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4-29
蓝鲸(第一教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09
《我改变的事物》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