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由网友“不摸鱼事务所”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长春版《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长春版《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学设计
长春版《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学设计
【表达内容】选择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搜集他(她)的资料,从中选择一两件能反映他(她)英雄气概的具体事例,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可以用“我心中的.英雄”为题,也可以自拟文题。
【表达提示】
1.首先要查阅人物的主要事迹,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一两个事例,具体地描述出来。
2.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哪一种精神令你敬佩,是坚强,是正直,还是勇敢?
3.记述英雄人物事迹时,要有自己对人物的赞扬,表达敬仰之情。
4.英雄可以是众人皆知的,也可以是你身边能称为“英雄”的人。
【指导过程】
1.了解‘“英雄”的含义。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2.回忆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物,想一想再说一说。
3.想一想你为什么要称他为英雄呢?是他的哪一方面品质打动了你呢?
4.与同学交流后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5.注意,在写人物的过程中,要选一件或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交流评改】
1.把你写的习作,先自读两遍,进行修改,再读给别人听,看看他们是受到感动。
2.比较一下,哪位同学写英雄人物的手法,值得你借鉴。
篇2:长春版《话》教学设计
长春版《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资料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于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首诗中,再一次感受民族魂。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句话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画出这句话。
找出这句话是——“咱们的中国!”
与“我们的中国!”“咱们的中国。”进行对比体会。体会那团强烈的爱国的烈火。
2.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
有不懂的问题吗?
3、大家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
4、自学课文,以小组来汇报学习情况。
5、学习第一节:
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
抓“祸”、“火”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
联系当时时代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
1)“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
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
6、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学习第二节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及时点拨。
抓“铁树开花”这句话。
1)铁树开花来之不易,但终究会实现。
2)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教师小结: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3)读出作者对“咱们的中国”的渴望与赞美。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4)读,读出这种渴望、读出这种赞美。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理解的那样,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心,通过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三、拓展阅读:
《祈祷》闻一多
思考:闻一多祈祷什么?用我们学过的结合课文、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背诵《一句话》这首诗。
篇3:自我介绍长春版教学设计
表达内容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一些场合需要自我介绍,如:结识新朋友、新同学,找不认识的人办事或主持各种活动……请根据你的需要,准备一个“自我介绍”。一个清楚和有吸引力的自我介绍可以让人产生好感,让别人在短时间内更好地了解你,让你的目的得以实现。先面对大家练习说一说,再把介绍的内容写下来。表达提示 1.自我介绍时要抓住自己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多几角度地介绍自己,也可以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如对自己的姓名来历,自己的兴趣。 2.怎样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即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学目标通过书信介绍自己。教学重点能写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语文活动,讲讲我的名字。孙老师没有认识你们的时候,先知道了你们的名字,(例举几个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名字中,孙老师看出了你们父母对你们的期望和爱。那自己知道你名字中的含义吗?能讲一讲你们自己的名字吗?
二、游戏,猜猜他是谁。 1.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讲另一个同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但不说出他的名字来。 2.其他同学猜一猜,前面的同学讲的是谁。 3.评一评,是不是抓住了同学的特点。
三、选材指导:哪些内容适合写进文章里,哪些不适合。
四、读文总结 1.读书中例文。 2.分析,例文好在哪。(1)作者的名字中,蕴涵了特殊的经历,作者祥写了名字的来历。(2)习作中注意了细节描写。
五、完成自己的习作。
1.《观潮》教学设计优质版
2.《数星星的孩子》优质版教学设计
3.将相和教学设计优质版
4.梅花魂教学设计(教师版)
5.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版)
6.《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质版
7.灵泉教学设计(北京版)
8.《搭石》优质版教学设计与反思
9.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
1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4:长春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
(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
(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关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简述如下: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体。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所谓叙述性,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具象性,则是就描写这个写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况、面貌等等描述出来,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用事体。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知识性;
(二)材料的科学性;
(三)语言的通俗性;
(四)表达方式的解说性;
(五)结构的条理性;
(六)功能的实用性。
结合实例反复阐述、体味,可以辨清两种文体及两种语言。
(上述问题,必须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讨论,问题的提出时间不必绝对化,似可置前,也可放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素质好的,超前讨论,可以先入为主,促进对文句内涵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反之,则可在疏解文字后再讨论,才不会流于架空或空口无凭式的枉费口舌。二是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程度不宜过深,点到即止,且多由学生自行体味。)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由学生对这开头,结尾两段的文句理解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2、分别请同学通译,齐读,按要求概括文字大意。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讨论(2):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从这两节文字中的哪些句子中哪些词语中看出这一点?
紧紧围绕的中心应是雕刻工艺奇巧、灵怪。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语如“罔不”、“曾不”等。
4、为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作一随堂练习,点明和翻译下列各词组: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贻余核舟一为人五曾不盈寸桃核修狭者
三、分析讨论第二至第五段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试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切分比较合理?
正确的切分是:
第二至第四段是一部分,第五段是一部分,前者说明的是船的正面,后者说明的是船背。
2、这样安排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由面到背面,由主到次。
3、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强调有关字词:
“有奇”的“奇”读jī,不是“奇巧”之“奇(qí)”。
“可二黍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比较。
“相望”的'意译:“相对而设”。
“糁”的音、形、义及词性。
(3)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4)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5)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6)领会苏拭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拭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篇5:长春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课文悟读
《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意识受龙的形象支配,故画蛇添足。而战国已进入理性觉醒时期,人们认为把蛇画成龙的样子是违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这则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觉醒的飞跃。
寓言的寓体多重性决定了寓意的多样性。《买椟还珠》即似双刃剑,具有双重讽刺作用。从卖方说,为了卖出宝珠,把珠盒“包装”得富丽华美,结果将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与愿违,这就说明做事应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颠倒。从买方说,有眼无珠,被华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以致取舍不当。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
《滥竽充数》也有多重寓意,它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最风的温床。从齐滑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听之”,说明要打破传终原形毕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乐以教化”渐成风气,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从文中两君主“好音”的场面,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体制:齐宜王好大喜功,讲求排场,南郭处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齐闵王锐意改革,事必躬亲,南郭处士无法蒙混过关。结合韩非子的好“帝王之术”可知:对人才必须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择优录用,谨防假冒。
《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善术者形象。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二、亮点探究
1.《画蛇添足》中某舍人为何要给蛇添上足?这则寓盲对你有什么启迪?
学习探究:
蛇本来无足,某舍人却陶醉于先画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2.蛇果然无足吗?探究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据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泰国博他伦府高颂县玛吕区第一村就发现了一条有两足的毒蛇。
3.《买椟还珠》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
探究学习:
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的”。关于《买椟还珠》的讽刺对象,历来见仁见智。从文中主要描写对象和结尾来看,讽刺对象应是楚人,楚人本想以华丽的匣子来显示宝珠的贵重,却因喧宾夺主而事与愿违。但看文章要兼及整体,从文中关键语句“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即事情的结局)来看,讽刺的对象还可以是郑人,郑人虽只写一句,但他并非陪衬,他只看外表,忽视实用,没有眼光,舍大取小,他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楚人“包装”行为的嘲弄。理解了这点,我们便可开掘思维,洞悉寓言的哲学意蕴。
4.联系生活实际,《买椟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
探究学习:
看问题应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予以审视,并密切联系实际,使见解更有针对性和批判性。就楚人而言,可以肯定其精于商道,善于“卖椟”。生活中,“酒香还怕巷子深”,“好花还靠绿叶扶”,适当“包装”是一种精明巧妙的经营策略。也可以批评其喧宾夺主,蒙骗顾客。一些商家不在商品质量上出力气,却热衷大做广告;某些政府不在增产增效上下功夫,却沉迷“形象工程”自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郑人而言,可以批评其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用人单位只注重对象“豪华”的档案,消费者只痴迷商品“华丽”的盒子……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可以跳出定势思维,肯定其眼光独到,大胆取舍,说明一个事物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不妨追求商品的艺术价值,满足于对商品的审美享受。
5.从《滥竽充数》这一寓言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探究学习: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滥竽充数》则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思维的蓝本。据文中四个方面的人物活动,我们可相机进行思维发散。从南郭处士这一角度进行顺向思维:他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终于原形毕露;进行反向思维: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还可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进行逆向思维: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无奈,毫无自知之明可言。从齐宣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好排场,“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实行“大锅饭”制度,这是滋生各种不正之统的制度,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从南郭处士周围的乐工这一角度进行侧向思维:乐工与南郭处土相安无事,不敢揭露事情的_,说明了不正当的人际关系的危害性。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认识。
探究学习:
《塞翁失马》较好地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观点。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祸福可以互相转化,要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求得转移,对各种生活现象,宜积极乐观,忌消极悲观;要学会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做到心存忧患,居安思危。其次,要有成熟的生活态度,祸福的到来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生死、利害、得失等,并不都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应力求考虑周全,处事谨慎,多一些准备,少一点幻想,这样一旦面临祸患,就能安之若泰,处变不惊。
三、选题设计
1.蛇·龙及图腾崇拜。
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深入自然,参观蛇馆,了解蛇的形状、种类、特点、作用等。
(2)阅读书籍法。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蛇、龙及图腾崇拜方面的书籍。
(3)类比联想法。由蛇类比似蛇的龙,联想到古代的图腾崇拜现象。
参读书目: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宛出版社,1993年出版;
《信仰的坐标》,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
《图腾文化》,蓝天出版社,出版。
2.竽·古代乐器及古典音乐欣赏。
研究方法:
(1)参观调查法。到博物馆参观、了解竽、笙、琴、编钟等古代乐器的形状、特性和历史演变等。
(2)搜集资料法。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古代乐器、古典名曲的知识。
(3)鉴赏品味法。聆听品味《广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典音乐。
参读书目: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出版;
《音乐作品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我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质及作用。
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法。上网搜索,了解古代音乐的产生、演变等。
(2)问题讨论法。分组讨论,明确“乐”与“礼”的关系,理解“乐以教化”的作用。
(3)论文撰写法。结合实例,就音乐的运用与鉴赏撰写小论文。
参读书目:
《龙文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吐,1991年出版;
《中华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丝竹九章》,沈阳出版社,出版。
4.我国古代成语、典故、寓言中的“马”。
研究方法:
(1)相关链接法。围绕“马”进行相关链接,如九方皋相马、千金市马、骥遇伯乐、指鹿为马、按图索骥、老马识途等。
(2)意义探究法。分析探讨,洞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意义。
(3)联系实际法。结合实际,深化对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理解。
参读书目:
《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诗词典故词典》,书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战国策》;《淮南子》;《郁离子》;《列子》;《新语》;《艺林伐山》。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楚王派大将昭阳领师击魏而夺得八城,又令昭阳移师伐齐,齐请陈轸劝阻昭阳。陈轸见昭阳,先贺军功,再谈楚的军功奖赏是“令尹”,又讲了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并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是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意思是,现在你已帮助楚王打败了魏国,以此捞到的名利已是够用了。因为楚不会再设两个令尹的,所以再打齐国,齐怕你。你以此称名也足够用了,官职也加不上什么,还不知足,性命难保,即使是再加官进爵,也只能归于后人,这种情形不是同那个本来已画成了蛇,可是硬去画足,反而连酒也喝不到的人一样吗?昭阳听了,便班师回国。后历代诗人常引此寓言。唐韩愈《感春四首》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翼霜向趋埃尘。”唐偓《安贫》:“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柬道同相视新河,乘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卡片②
《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问墨家学派的田鸠:墨子学派,多不讲究辞令,这是为什么?田鸠先说了一个故事:“泰伯嫁其女于公子,令为之饰装,从文衣至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又讲了“买椟还珠”的故事,再谓:“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应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后人亦多用其意,元张养浩《读诗有感自和》其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清史骐生《马怀》:“世人憎爱?
篇6:长春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观点?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
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
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
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
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
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
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
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
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
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
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
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
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叙述经历
天资聪慧
忽啼求即书持立就
篇7:《武松打虎》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知识目标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能力目标
1.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 课文内容,归纳中 心思想。
3.加强朗读,培 养朗读能力。
4.养成思考能力、阅读能力,通过思考品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武松,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知识导航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
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 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 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 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自主学习
1、注音
晌午 咆哮 请勿自误 脊梁
2、理清写作思路
问题研究
1、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2、学习第二段
(1)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2)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3)课文 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 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3、学习第三段(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原来大虫抓人,只有 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 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第九、十、十一自然段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 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6)第十二自然段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 人?
4、第四段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布置作业
1、阅读《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比较一下,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
2、对武松醉上景阳冈有如下两种看法:其一,酒壮英雄胆,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 二,“酒醉出狂言,怕人耻笑”。你的看法怎样?
刘维萌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篇8:《等待》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2. 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人生 哲理。
教学难点: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学关键; 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教 学手段:多媒体
教 具: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说说等待的经历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 、《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三、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惆怅 倚门 萌生 希冀 蠢人 魅力
链子 依偎 迫不及待 引人入胜 不速之客
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1、 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2、 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义。
3、 “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 “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 含着什么深刻含义?
5、 “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 有瀑布… …”这里的“亭台”“溶洞”指的是什么?
五、学生探讨后,教师明确。
六、课堂练 习:课后思考与讨 论三。
七、小结: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 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业:片断练习 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 的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间百味 学会等待
等待的况味
教学后记:
刘维萌
[《等待》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篇9:《陌上桑》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 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学法指导: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知识引导:
1.乐府及《乐府诗集》 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 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 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2.背景资料:关于《陌上桑》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 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劣行为。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秋胡的故事最早见于刘向的《烈女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 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车对她说:“力田不如运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便要娶她为妻,女子不从。秋胡来到家里,母亲引他见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见秋胡是个 负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这两则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关系,现已很难考证。今天我们读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诗,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
自主学习:
1. 读准下列字音:
南隅 上襦 髭须 帩头 踟蹰 堕髻
鬑鬑 骊驹 罗敷 缃绮 姝 冉冉
2.课堂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夸耀夫婿官高位显:
(2)夸耀夫婿赫赫威势
(3)夸耀夫婿雍容富贵:
(4)夸 耀夫婿堂堂仪表:
(5)写罗敷所用的用具美:
(6)说明罗敷勤劳的句子:
3.问题探究: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那些方面?
在采桑事件中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描写出罗敷什么样的形象?
第二段勾勒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罗敷盛赞其夫的意图是什么?
4.拓展阅读: 羽 林 郎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 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 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 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1)给加点字注音: 窈窕 娉婷 珍肴
(2)开头四句交代羽林郎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3)金吾子采用哪些卑劣手段来调戏胡姬?
(4)“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与《陌上桑》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比较分析诗中的胡姬与罗敷的性格异同。
5.作业:1.完成课外练习一、二题。 2.做练习册。
刘维萌
[《陌上桑》教学设计(长春版七下)]
篇10:长春版《汉字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A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恰当地运用叠词。
2、过程与方法:观察发现,品读感受,了解叠词的表达效果,熟读积累,拓展迁移运用。
3、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比感受叠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A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运用叠词。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读中感悟,积累受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9个生字,指导书写9个生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汉字家园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ABB式的叠词,在今天的汉字家园②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特殊的词,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读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汉字家园②,竖着数,文中出现了八横栏词语。请八名同学开火车来读课文。
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9个生字,请大家年大屏幕(大屏幕出现本课生字),你能在课文中把这些生字找出来,并把生字带出的新词画下来吗?(学生画生词)
3、学生汇报
端正 欣欣 辛苦 急忙 生病 医院 的确 浩荡 欢喜
4、学习生字
看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哪些字已经会写了?
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1) 学生自由识字。
左右结构:端、欣、忙、院、确、浩
半包围结构:病
上下结构:辛
上中下结构:喜
(2)指导书写要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小右大,这样才漂亮,“辛”字中间一横最长,托住上面的,罩住下面的。观察“喜”字最长的一横位置在哪里?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
1、词语闯关。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带生字的词(大屏幕出示词语)
端正、欣喜、辛苦、急忙、生病、医院、正确、确实、浩大、浩气、喜悦、喜欢
2、成语闯关。
这一课中生字带出的成语很多,看大家能不能认读(大屏幕出示)
欣欣向荣、忙里偷闲、病入膏肓、浩如烟海
浩浩荡荡、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新厌旧
四、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A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学习恰当地运用叠词。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二、认识叠词
1、照样子,说词语。
端正――(端端正正)结实――
工整――()急忙――()
()――的的确确()――认认真真
()――浩浩荡荡()――欢欢喜喜
2、仔细观察上面这八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是AABB式的叠词)
三、再读课文,体会叠词的作用
1、读课文
2、比较句子
欣欣的小脸胖乎乎的,五官端正。
欣欣的小脸胖乎乎的,五官端端正正的。
3、读读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词语重叠的作用就是加重语气,相当于加进了“非常”、“很”这样的意思。)
4、再读课文,体会叠词的读法。
5、你能用上面的叠词说一句话吗?
四、拓展练习,小组比赛
照样子说叠词,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例:日夜――日日夜夜
五、积累
六、作业设计
搜集AABB式叠词。
七、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②
AB――AABB
端正――端端正正
结实――结结实实
工整――工工整整
急忙――急急忙忙
篇11:长春版《汉字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韵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仔细听好,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西瓜有关的小儿歌。
二、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你能讲一讲每幅图的内容吗?
3、把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同桌互相讲,指名讲。
4、老师范读、领读。
5、学生自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认读生字。
6、再读儿歌,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7、相机学习汉字。分析字形,理解汉字字义。
三、作业。
熟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巩固所学生字。
为字卡上的字组词。
二、指导书写。
南:第二笔是“竖”;“竖、横折钩”内包着的是“点、撇、横、横、竖”,不是“羊”。
满: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两”字。
黑:上边不是“里”。不要把“点、撇”写成横。
尝: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一笔是“竖”。
三、活动。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找谜语,给大家猜。
篇12:长春版《汉字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前三组生字,掌握本课生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3、感悟本课汉字的规律,感受汉语文字的奥妙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关键:准确区分字的偏旁
课时:两课时
相关知识点:识字方法
教学突破点:掌握识字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又有很多小家族,同一个家族的成员都有相同的部首。
课件演示:木:林、村、材、柏、杨
三点水:江、河、湖、海、沙
有的家族和家族之间就像亲戚一样,如单立人和双立人家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亲属关系的家族。
二、学习第一组生字
学习“伴”形声字学习“征”形声字
生:读字、词、句子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第二组生字
学习“冻”形声字学习“洪”形声字
生:读字、词、句子
交流识字方法
四、学习第三组生字
“延”连续延伸“迈”迈步
五、复习巩固
生:认读生字卡片读词语
六、指导书写
七、小结
板书设计:
伴 征 冻 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对有亲属关系的.家族(出示生字卡片)
生:认读生字
认读词语
选词说话
二、学习第四组生字
学习“陡”形声字
生:读字、读词、读句子
学习耳刀旁的形声字
生:读字、读词、读句子,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第五组生字
学习“冤”指冤枉
学习“宅”指房屋
生:读字、读词、读句子,交流识字方法
四、学习第六组生字
学习“礼”、“衬衫”,区分衣补旁与示字旁的形声字
生:读字、读词、读句子,交流识字方法
五、指导书写
六、完成课后复习题
七、小结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二)--2
宅 邻 衬 衫
篇13:长春版《汉字家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归类识字课,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学会6个生字及相应图画。第二部分是一首谜语诗歌,谜底为《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一类生字,会写6个二类生字,认识三组反义词。
2、朗读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识生字。
1、出示“上、下”两幅图片,让学生各说一句话。认读生字上下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还知道哪些词语?
2、出示“多少”这组图片,学习生字。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引导生说话。
二、认识反义词。
看看黑板上这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向学生介绍反义词)
认识了反义词,你能不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反义词呢?
三、学习生字
上:shang卜部独体字上下、上山、上午
下:xia一部独体字下巴、下边、天下
大:da大部独体字大小、大头、大学
小:xiao小部独体字小气、小雨、小品
多:duo夕部上下多少、多心、许多
少:shao小部独体字少有、少时、少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书写
2、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
要注意“小”和“少”的笔画区别。
“上、下、大”在虚宫格中是三角形。
“多”的字形是难点。
二、学习古诗,感悟诗意。
1、猜谜。教师读古诗内容,请学生猜一种事物,是什么?(画)出示课文挂图,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小组内练习朗读,汇报,开火车读。
4、一边读一边体会古诗描写的景色,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三、作业设计:将古诗背给父母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读生字卡片;背诵古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读词语,走迷宫。同桌的小朋友可以根据“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赢者前进一步读出词语,然后以此类推。
2、猜谜语。大一点的谜底是“太”。日多一笔是“目、田”;日少一笔是“口”。
3、比一比,说一说。认真观察,发言声音响亮,注意倾听。在观察中复习反义词。
三、作业设计:给父母猜谜
四、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二)①――画
三组反义词的图片
上下大小多少
篇14:长春版《汉字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恰当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巩固识字方法。
3、会读本课的词语,并能用词语说话。
4、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苗”字的字理。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运用本课出现的词语。
2、会用一组词语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所学的词语。
2、认识生字,会认会写6个要求会写的字。
3、掌握“年”的笔顺及“苗”的字理。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这小小的汉字里面还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呢!其实不仅汉字有趣,汉字组成的词语更有趣。许多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或是事物不同时期的状态。现在老师就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投影仪上是XX同学分别在出生时和现在的照片,还有一幅是他想像自己以后的样子画的画。老师想请大家把老师手中的三个词卡分别放在适当的照片下。我们先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二、读词语,了解大致意思
1、范读词语,注意自己不会的字的读音,做上标记。
2、指名读词,其他学生跟读。
3、生自由读词语,边读边画生字。
4、齐读词语。
三、学习6个要求会写的字
(一)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读读,想想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二)学习独体字“未、母、午”。
(三)学习上下结构的字“苗、实”。
(四)学习半包结构的字:“过”。
四、课后作业
1、书写6个要求会写的字。
2、读读书上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2、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二、学习2个要求会写的字“周、年”
三、再读词语,找找规律
1、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读一读。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要求同上。
四、课堂小测试,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
五、读书后小儿歌,把它背下来
六、复习生字、认字卡。
七、课后作业
1、书写2个生字。
2、认读生字。
3、选择几组课上没说过的词语说几句话,说组父母听,让他们检查自己说得是否通顺。
4、背诵书后儿歌。
★ 我的创业梦想范文
★ 我的中国心征文
【长春版《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相关文章:
祭奠英烈感言2022-11-14
《三顾茅庐》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22-12-05
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2023-05-18
学生网上祭英烈留言2022-08-18
格利高里?派克2022-05-03
2022北京冬奥会观后感心得优秀2023-06-14
祭奠英烈的作文2023-05-22
2022冬奥会观后感600字2022-11-28
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2024-02-08
《铭记918》主题班会教案内容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