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文《古诗》的教学设计(共16篇)由网友“光明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年级课文《古诗》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诗》课文教学设计书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书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 (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篇2:三年级课文《寓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篇3:三年级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学前准备】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那么,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
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带到了( )外,结果,有17只蜜蜂( )。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篇4:三年级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习,感受荷花荷叶的美丽。
2根据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感受荷叶,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可是一个花卉大国,拥有成千上万种花卉,你都知道有哪些花你最喜欢哪一种(引出荷花)
还有喜欢荷花的吗的确,荷花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文章《荷花》。(板书课题)
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想看看荷花吗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一会儿在看荷花时,你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与身边的伙伴小声的交流,讨论。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荷花图片
交流观后感受:大家看得都入迷了,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说得太好了,荷花的确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单看白荷花
充分诵读,自学探究,激活语感
叶圣陶爷爷看到的白荷花是怎样的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一定有了不少收获,不妨先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勾画出的最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品读,交流,领悟语感,积淀语感,丰富语感
谁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交流汇报(要点):
(1)荷叶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通过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多,绿,大圆,根据体会出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互评。
b体会比喻句的用法:你能给荷叶再打一个比方吗
(2)“冒”字句
a怎样长叫冒
b如果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c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3)“有的……有的……有的”句
a课件欣赏图中三种荷花姿态,要求学生在画面出现时配以书中相应的文字介绍,指导朗读,比赛。
b除了书上介绍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还会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用词来形容一下这不同姿态的荷花吧(板书:姿态美)
(4)荷花的魅力真令人陶醉,于是面对满池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早已应接不暇了,并发出了赞叹,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这位画家是谁你想对他说什么
(5)第四段
a学生汇报,交流,朗读,播放荷花录像,感受有风时荷花舞动的样子,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b翩翩起舞的荷花把蜻蜓和小鱼也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池中一朵荷花,蜻蜓小鱼会对你说什么呢
c又有什么小动物会来,他们又来对你说什么
感情升华,课外拓展
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为我们描绘出这么美的画卷,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其实,大自然鬼斧神工,不仅仅孕育出了荷花,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其他杰作吧!(播放课件)
你又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伟大的,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古人写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找一找,记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多绿大圆
篇5:三年级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
(2)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篇6:三年级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篇7:三年级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
一张荷花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5分钟)
二、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
(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
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
出示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5分钟)
启发: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人也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15分钟)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篇8:三年级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篇9: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地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勒 阴 苍 茫 慈 母 临 缝 恐 报 晖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一针又一针,慈母手中的线,缝好了将要离家儿子的衣;一线又一线,针眼缝得密,是恐儿子回家迟。谁能说得清,像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又怎能报答完?
3、配乐深情朗诵,内化诗情。
三、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引出话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成长,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为人子女者,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表述观点,师述评。
篇10:《古诗》课文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是人教版第七册语文课本中的两首古诗,两首古诗朗朗上口,每首古诗的后两句都蕴涵着人生的哲理,在教学中难点就是体会每首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在教学第一首诗《题西林壁》时,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后,我让大家体会一下后两句诗的含义,开始学生们只能就诗的意思说含义,并没有理解到它深层的含义,这时我急于让学生领悟含义就越俎代庖,把古诗中蕴涵的.哲理抄给学生。看着学生埋头抄着老师的板书时,我想,这是我应灌输给他们的,如何用启发式方法让孩子明白古诗中的道理呢?
在教学古诗《游山西村》时,我让学生首先反复读后面两句诗,说说你的体会,学生们开始可能会感觉无从说起,这时我就适时点拨,山穷水复疑无路可以想象我们平时什么?这时有学生举手了,回答说:“可以想成我们平时遇到困难或者遇到险境,前面没有道路可走”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道:“那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出现转机”一个孩子回答到。“回答得真好”我立刻又让学生重新把刚才两句的含义说一说。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同学们又踊跃发言,有的说遇到困难没有办法时……这样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篇11: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篇12:小学三年级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中的注音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隆、塌”等13个生字和15个词语。
2、通过自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默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任务评价
1、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认读生字,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正确书写词语。(检测目标一)
2、通过自读、同桌读、指名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检测目标二)
3、通过镂空填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测目标三)
学习过程
一、课前积累
对对读《精卫填海》
1、学生自读
2、展示读
3、自由背诵,展示。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生默读。
四、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示一: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查字典和同学交流。
2、检查预习情况(部分达成目标一)
(1)出示生字,学生识记字形,正音。(齐读)
(2)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指名领读
(3)交流 不理解或通过字典已经解决的词语
冶炼:用焙烧、熔炼、电解等方法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取得所需要的金属。
挣扎:用力支撑。
(4)选择其中的词语说句子。
(二)自学提示二:我要认真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由认真读课文。
2、展示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达成目标二)
(三)自学提示三: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镂空填空:古时候( )为了( ),冒着生命危险( )的故事。
1、学生默读,根据提示总结。
2 、班级交流,教师点拨。(达成目标三)
预设:(课文写了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生字。(达成目标一)
1、学生齐读生字,开火车组词。
2、学生观察字形提醒易错的地方
3、师范写“塌”“喷”“冶”,生书空。
4、学生练写“塌”“喷”“冶”等生字,教师巡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再去感受女娲的神力。
1、看拼音写词。
ta xia zheng zha ran shao ye lian
( ) ( ) ( ) ( )
xi mie ye ti pen huo yun xia
( ) ( ) ( ) ( )
2、辨一辨,组词语
隆( ) 冶( ) 挣( ) 炼( )
窿( ) 治( ) 睁( ) 练( )
篇13:小学三年级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故事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经历“爱读故事――会读故事――会讲
故事――喜爱神话故事”的语文学习过程,想方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当中,直至喜爱这种民间文化。
●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
2、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敬佩女娲拯救人类的志向和不畏艰险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补天的过程。
● 教学重难点:
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 教学过程:
篇14:课文三年级下册《寓言》教学设计
课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想)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作业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
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
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15:三年级课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
2、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
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点评:创设优美情境,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荷花的美丽姿态,从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 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⑴ 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
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 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⑵ 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⑵ 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⑷ 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⑸ 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积累延伸 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⑷ 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点评: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白,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总评】
1、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获取了丰富的表象,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中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感悟、理解,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3、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篇16: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第一段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与第二段中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月球的奇异。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遐想,读中感受月球的魅力神秘,读中引导发现问题,激发对月球探索的愿望。
【学习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掌握“悬挂、遐想、奥秘”等词语。指导书写“临、奥”等。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3、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教学构想】
一、出示月色图片,欣赏导入
1、小朋友,听着《春江花月夜》的曲子,静静地仰望着这轮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诗人们望着月亮想象,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
2、是呀,师范读引入:
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⑴ 自由读。指名读词“悬挂”“遐想”。
⑵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评:你读出了月夜的美。你读得特别轻柔舒缓。听了你的朗读,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齐读。是呀,仰望天上的明月,你还会想起些什么?产生哪些疑问呢?你们真会浮想联翩。让我们带着这些遐想呀问题呀一起来学习22课,板书:月球之谜,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遇到难读句子多读几次。
2、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有的同学在句子旁边打上问题泡泡,还有的小朋友举手向老师提出课文中遇到的疑惑,真会读书。
3、现在老师看看这些词语掌握得怎样了:
奥秘、努力、荒漠、细菌、水藻、一项研究、估计
⑴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对哪个词的理解有困惑?“荒漠”从字面上猜猜就是荒凉的沙漠,待会儿在课文中进一步深入去理解。看图理解“水藻”:生长在水里的澡类植物,如:水绵、谒澡植物等。
过渡:这一次读书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的新词,你们真了不起。
⑴ 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再一次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⑵ 随交流出示: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读出了困惑的语气,你好象在对着月亮发问呢?这是人们站在地球上产生的月球之谜。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指导朗读,这是人们登上月球后产生的谜。
三、板块一
自主学习月球世界。
这六个谜中,哪个谜已经解决了,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自由读,月球给你什么感觉?
(奇异、没有生命的世界、荒凉等。)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谁能联系课文的句子说说荒漠是什么意思?是呀,谁能读出月球带给我们的感觉。“满是、任何”读得好。
3、指名读。点击荒漠图。请看图,能把你感受到的再一次读给大家听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这也是一个谜,这又是一个谜,这还是一个谜。通过朗读课文句子,你们又产生了许多月球之谜,多好的读书方法!
4、(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的关系。
5、月球给我们的感受真的是那样奇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1969年7月20日,跟随着两名美国宇航员看看首次登上月球的情景吧!
宇航员阿姆斯特郎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前进了一大步。”
四、板块二
自主探究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
1、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在实验与探索中产生了这些未解之谜──引读: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2、你对哪一个未解之谜最感兴趣,多读几遍。把你最感兴趣的谜读给你的同桌伙伴听听,或者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的.想法:
随学情交流: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是呀,这又怎能不令人费解,这就是月球带给人类的谜。谁还想读?)
4、出示:
再看看用植物做的实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指名读。一旦”读得真好。继续交流。多么令人费解!讲得好,相信你读得好。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对这种实验结果产生的谜提出来。
5、刚才我们仅读了这句话,同学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可见月球的未解之谜仅只有这些吗?……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新的谜团结合你们查阅的信息资料,举行一个探索月球奥秘发布会,与大伙儿尽情分享你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获。
五、书写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田字格上要书写的七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字的书写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临、奥。
六、作业超市
(选你喜欢的一个来做)
1、登陆《月亮网站》或者《天文探索》,结合资料袋,查阅你所最关注的问题。
2、搜集摘录描写月亮的诗句。
★ 《山爷爷》说课稿
【三年级课文《古诗》的教学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2022-05-1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2022-10-06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综合资料教案2022-11-06
人教版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反思2023-02-15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2022-09-20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2023-08-11
《画》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3-08-29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2023-01-19
鄂教:《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2022-12-07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教案四年级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