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4 08:15:22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不知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篇1: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3歌生字。

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

(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篇2:决不倒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决不倒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吉鸿昌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学习吉鸿昌忠于革命事业、英勇斗争、坚决抗战、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吉鸿昌在刑场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

教学准备

简介吉鸿昌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质疑。

1。“决不倒下”是什么意思?你联想到了什么?

2。本文为什么用“决不倒下”为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后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被捕--被捕后--刑场上--壮烈牺牲)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抓住课文描写吉鸿昌言行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吉鸿昌的话要读得激昂有力,带有视死如归、蔑视敌人的语气。

四、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从哪里可以看出尽管敌人使尽了花招,但是,吉鸿昌一点儿也不屈服。

(2)为什么吉鸿昌是义正词严,而敌人却是张口结舌。

(3)刑场上,吉鸿昌写下的诗的意思。

21

(4)“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反馈:达到了教学目的。充分感受了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

[决不倒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假如大树都倒下教学设计

假如大树都倒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

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活动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

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

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

7.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8.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

10.推测: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 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 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一.教学导入

1.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进行猜测:动物可能会……土壤可能会……气温会不会……?

2.过渡:让我们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吧!

二.活动 树林与温度

1.摆出问题: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

4.设计对比实验:

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 测量的时间要同时进行。

5.学生实地测量,填写测量记录表。

6.分析: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吗?

三.活动 树林与土壤

1.摆出问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

4.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5.汇报、完善。 明确:不同: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其余都一样。

7、学生实验。

8、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9、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 破坏森林的危害

1.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

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

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地了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谁来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

2.针对学生描述的环境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3.说出判断的理由。

4.针对不好的现象,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5.由周围的环境扩大到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活动 让家园更美好

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

行动上可成立环保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篇4:《一个文官的死》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特点;

3、学习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

4、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感情变化;

5、认识反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使用这一写作手法;

6、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

2、认识反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使用这一写作手法;

3、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时安排:

1个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本文讲述了“一个喷嚏导致一个人死亡的故事”。(要强调“担心致死”这一强烈的反差,以此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控制在2分钟以内)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5分钟)学生间交流阅读体会。(2分钟)

[三]指导阅读:

[1]阅读要求:细读;

[2]阅读目标:筛选文中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提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3]阅读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圈、点、画。

(5分钟)

[四]学生展示筛选结果,共同总结人物形象。(5分钟)

[五]速读课文,

[1]总结故事情节(提示:小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生展示: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文官看戏

一个喷嚏

反复道歉

文官之死

文官之死

(5分钟)

[六]“反复道歉”是小说的主体,分析“反复”在文中的作用。

[1]强调,突出文官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2]反复中有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支撑文章的结构,成为文章的主体。

(5分钟)

[七]分角色朗读,体悟在“反复道歉”过程中人物感情的变化。

[1]筛选出对话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可分组对比)

[3]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将军

客气

无奈

气愤

暴怒

文官

隐隐不安

心慌意乱

惶惶不可终日

精神崩溃

(7分钟)

[八]分析典型人物(切尔维亚科夫)的典型性格(忧惧)形成的原因。(由果索因)

死亡←忧惧←人生经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沙皇统治

(5分钟)

[九]总结:

[1]本篇小说的特点;

[2]契诃夫小说的普遍特点,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3]契诃夫的代表作,推荐与本文风格相似的作品给学生扩展阅读。

篇5:白酒谈--五粮液渠道变革,不作死也不会死!

引子:

据报道:8月8日下午,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华南营销中心主办,广东粤强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五粮液广东省直分销模式商家合作恳谈会在广州珠江宾馆举行……

嗨!总算在所谓的“盘中盘”、广告大战、穷极包装、国字之争、团购抢夺、权贵消费、品鉴会等等之后,看到至少实质性的白酒营销变化与下沉!即使还只是开始,即使还在借用大商,即使其结果可能并不一定如我们所想!

贸易,让人羞耻的现代企业经营用词!

还记得十多前前进入可口可乐的第一个在培训上被强调的概念,就是不要与客户“做贸易”,因为做贸易,实际上没有接触市场,将市场交给代理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没有亲近消费者,消费者随时也可遗弃你;没有服务,那么就很难体现竞争优势与产品附加值;没有营销活动开展,就不能可持续成长,。。。。。可以说,从那里起,我在骨子里就抵触甚至是鄙视那些做得贸易型交易但还津津乐道、自以为是的消费品类企业!

而此次8月8日的活动,五粮液不但承认了自己原来就是贸易型的产品销售,还启动了渠道深化的试点。无论是口号还将是真实的行动,是做秀还是真在尝试,我们都应热切观望与期待!

近期做白酒企业咨询,已经发现有些白酒企业愿意改变“贸易”状态,希望能贴近市场,并且实现系统性、可持续、有套路,而不是可遇不可求的资源经销商或消费者获取。他们希望按照市场化来运作,想引进分销协作或深度分销,踏踏实实做市场。即使在行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萎靡不振,我们仍已经看到了一些行业可持续增长的希望!

渠道的意义

每次讲渠道的培训课程,我都会问到:渠道的起始端是哪个层级?可是每次企业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门!而企业学员平常看到的渠道结构图,他们又是如此的明白:渠道的起始端不就是企业嘛!为什么在培训时,回答却是各异且还能回答都是错误答案呢?缘于太多企业将渠道交给中间商去做,即使他们是自己在运作渠道,但骨子里面极是希望中间商来承担渠道运作之责!

渠道本身应有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流,

通过渠道的管控,各种流程的运作才会更深入彻底、更畅通,才能更贴近消费者与规避竞争。这,就是渠道的意义。

可口可乐明确不能做贸易,成就了世界最密集与忠诚的销售网络与世界第一品牌;康师傅了解了渠道商流、物流等的内在,开发通路精耕体系并且自己做商流,将统一甩在了后边,成为了消费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一直还有很多企业不承认白酒是快消品的白酒行业,其实,也只是缺乏一个引子,一个行业标杆企业来带领行业企业来转型、精细化运营。试想,谁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快消”呢?!

没有合同约束,没有管理约束,只有销量要求、控价措施等,这种贸易合作形式下的强硬要求,在白酒行业是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从此次的五粮液营销中心签订三方合同可以看出,至少,一些小客户是基本纳入到其管理范畴中来了,最基本的管控措施在逐步导入,或许将来会逐步面向终端,面向消费者做更多的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

五粮液渠道变革,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我们期待。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t13910184418@163.com

篇6:《我也追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也追星》写作指导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本课题主要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抒发情感,表情达意的桥梁,引导学生不要做盲目的追星族,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虽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但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星的现象,不能真正理智地看待明星、学习明星的某一方面。另外,如今孩子的阅历很浅、生活单一、缺乏观察能力,一旦遇到作文题目就头痛,不是抄,就是编,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让以上两种情况得到改善,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会说真话、诉真情。

【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并且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进行学法指导,渗透德育教育。

【课前准备】

在教授本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有关明星的资料。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我也追星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 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中学生中普遍的盲目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认识明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说真话、诉真情。

【教学流程】

一、猜猜明星、激发兴趣

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说说明星,落实重点

1、采访交流:

古往今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敬仰的明星。古人云:见贤思齐焉。现在我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究竟是他们的哪些魅力如此吸引着你呢?请你敞开心扉,倾诉衷肠,让我们也与你一同分享吧。请同学叙述自己心中的明星是谁?以及为什么敬佩他?

2、帮帮老师:

A、我心中的明星是居里夫人。(发放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居里夫人的.平和、不追名逐利等优点令我敬仰,但最让我受感动的是她的坚强。请同学们帮我找出与我的观点相符的材料。

B、如果将中心定为另外一个:不受美貌的干扰,则需要哪些材料?

以上环节的设置在于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练习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学会聆听、学会选材,学会合作,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写写明星,突破难点

1、教教老师,探究写作方法。

A、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

B、详略得当,整理排序。

C、处理好过渡、衔接、呼应。

D、作文要凤头、猪肚、豹尾。

本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表情达意,写出美文。

2、解开疑惑:我们要做怎样的追星一族?

3、学生讨论,学生总结。

4、帮学生归纳落实: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敬仰的明星,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要盲目狂热的崇拜别人而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其实,名人形象的高大,并不在于他多吃了几斤盐或使用了增高鞋垫,而是崇拜者先自己屈下膝去仰视别人的结果,对待当红明星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要尊敬学习他们为社会的某一个方面所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生各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因此我们要做理智的追星族,同学们说对吗?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努力在某个方面为社会、为集体、为别人做出了贡献,我们也会成为别人心中的明星,同学们说对吗?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5、展示班级小明星,评析身上闪光点。

6、写作实践:

以我也追星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记叙一位班级中的小明星。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精心选材,说真话、诉真情。并且将课上所讲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真正学会写记人的记叙文。

篇7:《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二.课文类型:指导自学为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设计: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用问题法完成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整理。然后进入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的,从书中泪,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珍珠为什么又是泪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他就有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我们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泪珠。

五.教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看《感恩的心》,听《感恩的心》

导语 :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甸。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1.出示今天的学习目的:

(1).新课文的作者(预习完成)

(2).新课文的讨论

2.听录音,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把值得讨论的东西拿出来,然后我们在班上面解决。十分钟时间。(如有和后面的问题重合就随机应变。)

小组互答,答不出的教师解答。

3.问:(1)题目是“泪珠与珍珠”,泪珠和珍珠之间有什么关联?请结合课文,用一句话表述。

(2)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

(提示: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来寻找,抓住关键词语。)

总结: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己之泪  乡之泪 人类之泪)

(3)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不可以。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们可以分为三类:懵懂之泪,一己之泪,人类之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4)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请同学回答,可以相互补充。答案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这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的泪,还是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欢的慈悲与无私的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

(5)人常说,好男儿流血不流泪。关于人生的奋斗,有很多的意象可以选择,为什么作者要选取“泪珠”呢?

人的流泪是因为变故才有,变故是因为人的经历。所以“泪珠”串起的是作者琦君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

学生介绍琦君

(6)是不是所有的泪珠都是珍珠呢?为什么?

不是。只有融入了真情的泪珠才是晶莹的珍珠。琦君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

4.(7)这些故事里面,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8)泪珠晶莹透亮,浸润着人的欢喜、悲伤、忧愁和痛苦,你有过最动情的流泪体验吧?你对“眼泪”有过深刻的感悟吗?请用一段精彩的语言,让大家分享你的体验与感悟。

(9)欣赏“最具有震撼力的照片” www.cishengtang.com/photo.htm

我知道,这时候,我们都是高尚的人,因为我们的眼底浮动着泪珠,我们的内心积淀了珍珠。谢谢大家。下课。

篇8:《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篇9:《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资料宝藏】

1.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展为“大同”理想。“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肯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下为家”所代替。出现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区分尊卑上下贵贱的礼仪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孔孟所倡导的礼仪之治的历史必然性,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理想。

然而,不仅“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就是“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以仁义为法则来协调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孔孟学说的遭遇就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罚,一方面固然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减轻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从而对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较多的人民性和历史远见。但另一方面,这种善良的愿望和主张却不符合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现实需要,扩大疆域,称霸诸侯,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暴力、酷刑等更为有力的、现实的手段。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儒家这种以仁学为基础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其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就决定了它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特殊的历史命运。

(《东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12版,余式厚主编)

2.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篇10:《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理想。并且在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学生能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已经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文言字词的用法,套用在今后的文言学习中,可以大致读懂文意。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重点字词的讲解、课文的背诵及联系实际谈体会上。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因此,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展开,使得课堂重点没有凸现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实现“大同社会”添砖加瓦。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篇1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

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你认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举例说明。

篇12:《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他的理想在当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前他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学习本课,可尝试比较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并让学生有所感受两者的异同点;

学习本课可结合21课《桃花源记》体现的思想,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的90后学生对社会经验体验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会和现在的生活差别太大,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困难。

对字词的理解和识记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篇1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海贼王经典励志台词

海贼王哲理语录

九年级的语文文言文方法

《与妻书》

三毛作品十大经典励志名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八年级的亮剑观后感

亮剑观后感想

革命书籍赵一曼读后感1000字

我眼中的项羽作文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关于项羽的作文优秀2023-06-06

清明节纪念英雄的句子2022-11-30

以潜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2022-09-05

项羽作文800字2022-10-27

海贼王台词2022-09-15

一场激烈的足球联赛作文2022-04-30

《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识记2022-07-19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2023-05-21

800字议论文范文2023-08-30

红色故事演讲稿1-2分钟2023-1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