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之一(共13篇)由网友“罗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灯光》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的精神。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机、若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但是,你们见过哪些灯光呢?(请同学举手回答)好了,让我们来观看几张图片吧!
(请学生简要谈看法,师作肯定和纠正。)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灯光》的文章,请打开课本。
二、让学生齐读课文阅读提示
老师交待学习任务:
认真读课文一遍,然后自读,要求学生自读时画出“多好啊”的句子。并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师用幻灯片交代学文的字词任务:
⑴解词:
挺进、围歼战、交通沟、突击连、胸墙、千钧一发、豫皖苏。
⑵读字并组词:
郝、皖、憧、憬、q。
⑶师用幻灯片介绍作者。
2、让学生汇报在读课文中的收获,师提问:
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具体讲讲文章的大体内容。
3、师作修正。
4、师提问: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多好啊”?每次都是在什么情下说的,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
四、师集中纠正
1、“多好啊”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2、第一次是作者在天安门广场,听游人说的。游客在夜里看到广场的灯光,可能想到是今天的生活幸福了。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光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
第三次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时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看到的还是那本破书上的插图。可能想到了,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成长。
五、分段
师提示,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课文的意义段,并总结段意。
六、体会
让学生欣赏幻灯片,重点体会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无限羡慕。
七、重点体会句子
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八、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学习感想,师作必要的肯定。
篇2:灯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2分)。
1、读单元题目导入:今天学习七单元课文《灯光。》。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王愿坚)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著名的作家?
2、出示天安门的夜景图:孩子们看,这是――?
天安门的灯带给你什么感受?
3、作家王愿坚每次晚上漫步天安门广场又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们打开书p80,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雄伟的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老师过渡:让我们心头也带着这种温暖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交流资料。(10分)
1、这一课有好几个词都容易读错,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要检查大家有没有和他们交上朋友。孩子们有信心没有?强调“围歼战、夹着、划着、倚着、华灯、璀璨、憧憬”。
2、现在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灯光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板书:1947、郝副营长、英勇牺牲。
b、哪些自然段在回忆1947年发生的事?
老师小结:3到11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我看见有孩子在做记号了。
c、老师过渡:1947年,那时国家还没有解放,因为常年战争,人民非常贫穷。通过语文天地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那时的人们用马灯、煤油灯、烛台灯照明。
出示各种灯的图:请孩子们看,这些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昏暗)
三、细品课文。
老师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明亮的灯光一起回到194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初秋。
默读第二部分,用“――”勾出写郝副营长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边读一边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不同的笔记,或勾勾画画,或圈圈点点。(战斗英雄、亲爱的战友、爱学习、年轻的)
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一)、汇报四自然段。(8分钟)
1、你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学习第一句。(板书:喜爱学习、英勇善战)
a、学习第四句,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喜欢学习?重点理解“微弱的、破旧的”。引读“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什么样的光看什么样的书?”再读这句。对这句话还有补充的吗?
b、学习第三句。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读书?老师引读:“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一手――,一手――。
c看图理解“交通沟”。孩子们看,这就是交通沟。就在战前的一会儿休息时间里,在战场的交通沟里郝副营长划着火柴却不是点烟,而是看书。多么爱学习的郝副营长啊!
2、训练朗读。这么热爱学习、英勇善战的年轻的战斗英雄,我们应该――尊敬他。那谁能带着这种尊敬读读这几句话,赶快练习练习。请学生读这两句话。
老师小结表扬:你抓住动词读,让老师感觉郝副营长就在眼前一样。
3、多么爱学习的郝副营长,引读“他注视着――”
孩子们想想他也许在默默地思考什么?(要是咱们也能用上电灯,多好啊!”)
你是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想的?(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
老师过渡:联系上下文真好,能让人茅塞顿开。
4、难怪他自言自语地说――(引读)“多好啊!”
自言自语、情不自禁地说该怎么读?训练朗读,老师激情:读出了向往,读出了对电灯的渴望……
5、其实啊,郝副营长的想法他已经说出来了,孩子们读读下文就知道了,赶快读读在第几自然段?
6、引导小结自读方法,学习《金钥匙》:刚才孩子们体会得真好,那你们在读书时都做了什么笔记?学生汇报,老师总结介绍课文后的“金钥匙”,让学生学习在自读时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不同文体做不同的笔记。
(二)汇报七自然段。(6分钟)
1、请学生继续汇报写郝副营长说话的句子,谈体会。
2、训练深情的朗读说的话。郝副营长深情地说什么?女生读。什么多好啊?一起读书。
3、当时22岁的郝副营长还没有见过电灯,其实,这是他对未来的――(希望、愿望、憧憬)文中也有一个词,找出来。
憧憬就是――向往。
4、怎么憧憬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余孩子一边听一边用“。”点出他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想想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憧憬)
讨论:点出了哪些词?同桌交流交流。联系上下文想两次划着火柴是为了什么,理解“又划着、又望、深情”。
5、多么深情的憧憬啊!拥有电灯让孩子们读书,那是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孩子们看这段话,你能给“深情”换个词吗?自己读读想想,然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补充句子: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一边填空一边训练朗读: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由衷、感动、动情、向往、满怀激情、含情脉脉)拿着书齐读这句话。
6、说完,他把头――引读。质疑:孩子们,读到这,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他还憧憬了什么?
老师过渡激情:是啊,他还憧憬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郝副营长的理想世界,让我们的思绪飘啊飘,和郝副营长一起去憧憬。在那战争的年代,国家非常贫穷,郝副营长多么渴望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那他还憧憬着有什么样的生活呢?学生汇报。
(三)学习十自然段。(8分钟)
1、你还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聪明机智)
a、学生汇报十自然段,理解“千钧一发”。
b、战场上,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在千钧一发之时,郝副营长怎么做的,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引读10自然段。(聪明机智)
老师引导:他当时犹豫过吗?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想起了这样的好方法,毫不犹豫地点燃了书本,从这你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她晚几分钟再点燃书本或没想到要点燃书本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c、读到这里,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训练朗读。(悲伤、悲愤、自豪)多么机智聪明、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我们为他伤心而又为他自豪,男生一起读10自然段。
2、看书上的图,郝副营长正在做什么?
3、他点燃书的火光什么样的?用书中的话回答。
这灯光,一闪,又一闪,是那样微弱,可却为后续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你用什么词来形容郝副营长点燃的火光?为什么?(生命之火、希望之光)
(四)升华主题。(6分)
1、是啊,正是这希望之光,生命之火,点燃了部队胜利的希望,照亮了部队前进的路,减少了部队无数人的牺牲。
2、填空。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了和同桌小声交流。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因为郝副营长_______,所以这一仗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取得了胜利;因为________,所以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牺牲了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还因为________,所以今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除了郝副营长,你还知道有哪些英雄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生命?
4、老师小结:是无数像好副营长一样的人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的好时光。这灯光来之不易啊!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啊!板书:来之不易。
那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现在、我们、珍惜生活,感念。
老师小结:是啊,因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要感念像郝副营长一样的无数先烈。(放音乐。板书:不但……而且……)
5、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无数先烈们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一起朗读11自然段。
6、师叙述: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难怪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学生读开头)老师过渡:原来作者心头温暖是因为想起了郝副营长。
7、难怪文章的结尾作者又这样写道――(学生读结尾)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了什么样的战友?再读。
四、作业。
1、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品悟文中开头结尾句的深刻含义和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深意。
2、查找其他英雄的故事来读读。
篇3: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理文,练说。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3、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4、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5、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3、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英勇献身
篇4: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4、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5、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篇5: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一、介绍作者导入:
1、师:《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4、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研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随机出示学生讲的句子:
A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B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D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E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身边类似的故事
《灯光》课文阅读推荐: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①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楞,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篇6:《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4、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2、搜集作者王愿坚的有关资料。
3、查词典理解“千钧一发”。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板书设计
11灯光
郝副营长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
篇7:《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 战友
篇8:《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继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先烈对美好生活所作的贡献。
(二)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自行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二)导入新课。
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那美丽的装饰灯令人眼花缭乱,那高高直立在街道两旁的路灯,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光明。
同学们,面对这灯火辉煌的夜晚,我们感到光明无处不在。但是,在那遥远的战争年代,人们是多么渴望这灯光啊!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灯光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作者回忆在战争年代有关灯光的一件事。)
2.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课文,可以在书上做些标记。
自学思考题:
(1)试给课文分为三段。
引导学生: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回忆的往事?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在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个“多好啊!”是“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我”背后的人说的。说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也正是由于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这个“多好啊!”是郝副营长说的。他是著名的战斗英雄,在那晚准备攻破守敌的围墙的战斗前,借助火柴的微弱的亮光,看着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看到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发出了“多好啊”的感慨。他没有见到过电灯,但却知道电灯一按电钮就亮。他知道孩子们有了电灯就不用在黑暗中学习;他知道,这电灯会给人们便利。他多么希望能见到电灯啊。
第三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个“多好啊”是郝副营长说的。在当时的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但是他没有想到胜利后,自己如何地去用电灯,而是想到了读书的孩子们。
从郝副营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前辈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条件艰苦,他们不知索取,只求奉献。他们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热情,他们更可以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生命。
(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从课文中,我们看一看写了郝副营长哪些方面的崇高品质?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第一方面:他是一位年轻的著名的战斗英雄。
他只有22岁,说明他很年轻。22岁,正是我们蓬勃发展的时候;22岁,正是我们尽情享受人间快乐的时候;22岁,正是我们还没有离开父母怀抱,尽情体验家庭温暖的时候。而郝副营长却身经百战,成了著名的战斗英雄。
说他是战斗英雄,的确。他在战斗前倚着交通沟的胸墙看书,说明他面对即将开始的战斗,是多么的平静。在战斗打响后,部队受敌人的阻击,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划燃了火柴,点着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路。
是他,为了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暴露了自己,中弹牺牲。难道这一切不能说明他是一位英雄的营长吗?
第二方面: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时时刻刻希望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他不清楚这幸福的生活究竟什么样,但他知道孩子们能在灯下读书便是幸福,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这美好的憧憬。我们不难看出,郝副营长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啊!
(4)作者为什么把回忆往事安排在特定的环境——天安门广场呢?
我们首先看文章的开头部分。
①请同学读第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样读懂的?
引导学生这样体会:
a.夜晚,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万盏灯照耀。感到光明、温暖。
作者看到广场上华灯齐放,把广场装点得如此雄伟壮丽,心中自然会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此情此景,容易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b.清明节前的晚上,漫步在广场上。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日,以扫墓寄托对亲人,对先烈的无限哀思,在这种特定的时间里,作者漫步在广场上,也容易回忆往事。
c.背后的人一句“多好啊’”,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
“多好啊!”这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作者的脑海中,以至提到这三个字就很敏感。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把回忆安排在天安门广场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使读者有一种庄严感。
②请学生读第1、2自然段,要有感情地朗读。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在结尾,作者交代是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想到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这里从回忆中回到现实。再次出现华灯,使读者感到“灯光”这条线索一直没有断,而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灯光下回忆往事,包含着我不忘过去,决心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分析到这里,段落就十分清楚了,开头、结尾,中间回忆部分,全文三段就这么划分。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全文。
4.教师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吗?
5.完成课后作业。
指导学生缩写。
(1)什么是缩写?
缩写,就是把长文缩成意思相同的短文。
(2)我们怎样缩写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你所要缩写的文章的意思是什么?对这篇文章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主要的意思提炼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抓住文章的主干。
最后,我们根据提炼出来的主干,稍作添加,缩写成一篇与原文意思一样的一篇短文。
(3)明确缩写的内容:缩写回忆的那件往事。
①我们默读这部分,看一看这部分是分几层叙述的?
第一层:介绍战斗开始前,我在交通沟找到了郝副营长他谈起电灯的情况。
这一层主要交待了时间,即1947年初秋的一天,地点是苏豫皖平原沙土集的一个交通沟。
第二层: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为了部队点燃了书,为部队照亮,自己中弹牺牲。
第三层:战斗结束后,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我们埋葬了郝副营长。
②我们看一看这三层哪一层是主要的,哪层是次要的?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层是主要的,第二、三层是次要的。因为第一层主要是围绕灯光来写的,主要是通过这一层来表现郝副营长的高贵品质的。
那么,我们就把第一层作为重点来叙述,其它两个层次可以一带而过。另外,第二层要比第三层多叙述一点。)
③同桌互相叙述。
④指名缩写,要求同学仔细听:
a.看一看他叙述的重点是不是很突出。
b.听一听他的语言是否很通顺。
c.听一听他叙述时是不是很有条理,层次很清楚。
d.比一比谁叙述得好。
缩写示例:
1947年的初秋,我在豫皖苏平原的沙土集村的一个交通沟里,找到了郝副营长这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他,二十二岁,今晚他要带领突击队员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敌的道路。
在战斗打响前,他划着了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旧书上的插图。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望着图画,多么希望将来胜利了,能用上电灯,能让孩子们在灯下学习。
战斗打响了,在部队急于寻找突破口的千钧一发的时刻,他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火光却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我们埋葬了他。他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篇9:《灯光》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来之不易。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次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结合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习现状,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表达顺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线索“多好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品读文本,品味“注视”、“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句,走进郝副营长的内心,理解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既读进去,又走出来”是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中,通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补充与“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的说话训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整堂课圆润丰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象画面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灯光》。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的感觉会更好。请再读课题。
3、读着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4、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二、理清脉络,感悟方法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以“灯光”
为题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自由读文)
2、交流读后的收获:
①读了课文,你从课文的结构上有什么发现?(开头、结尾写现实,中间写回忆部分。首尾呼应、倒叙)
②课文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味“多好啊”,体会美好憧憬
1、课文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呢?(板书:多好啊)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找找“多好啊”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浏览要求)
3、汇报交流:(注意说清楚每一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
①(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②看到这璀璨的华灯,难怪游人会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多好啊!此刻,游人可能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③作者由这一声赞叹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
第二次
①当时郝副营长看到了什么?一幅怎样的插图?(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②郝副营长当时是怎样看的?“注视”是什么意思?还有哪
个词也是这个意思?你从“注视”和“沉思”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是啊,等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底下读书,那该多好啊!
第三次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除了电灯,他还憧憬什么?
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读出来。
引读:郝副营长是在憧憬明亮的灯光,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郝副营长是在憧憬幸福与光明,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
④如今,他的美好心愿实现了吗?是的,此时的灯光已不再是“灯光”了,还是指幸福与光明。请再读课题,这是幸福与光明的象征。
四、走近人物,体会献身精神
1、为了这句深情的“多好啊”,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光明,郝副营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课件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
2、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刻(一起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哪个词语涌现在你脑海里?
3、说说你对“千钧一发”的理解,它在文中指什么时刻?
4、课件出示老师改动后的句子: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是您划着了火柴,
点燃了那本书,
举得高高的,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
火光暴露了您自己,
您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引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刻,记住他的英勇壮举吧。)
5、出示第11自然段
引读:是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为了后人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
6、孩子们,学到这,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说些什么
7、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记住这位英雄!
五、说先烈故事,拓展升华
1、(音乐起,播放温馨幸福的画面)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我们和爸爸妈妈手牵手在广场上漫步时,谁又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曾为今天的幸福而献身的先烈们呢?你还知道哪些先烈的英雄事迹呢?(生说)
2、补充:董荐瑞、黄继光的故事(课件出示图文资料)
3、今天的幸福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此,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4、是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对先烈们最好的慰藉。对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真的需要我们时,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能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董荐瑞一样呢?(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六、作业超市
1、电影广角: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
2、课外书屋: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刘胡兰》等革命英雄故事,也可以找来王愿坚的其它作品,如《七根火柴》、《党费》等读读。
篇10:《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计划
一课时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步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学习作者倒叙的表达方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2、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一读课文描写灯光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文章前后照应与倒叙的表达顺序。
2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灯光”,围绕“多好啊!”感受所今天这种充满光明、温暖的幸福生活。
过渡:
t:我因为什么把“天安门前的灯光”与“插图上的灯光”联系起来的?
3围绕课文的第二个“多好啊!”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体会主人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灯光”象征着革命志士对光明而又温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学生读文章8、9、10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危急与惨烈,从而体会出郝副营长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
t:战斗打响了,而我军遇到了生么困难?(顺便引导学生理解“千钧一发”)
t:不解决这个困难将意味着什么?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t: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5学生读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读课题。说说读后的感想。
三、读文巩固所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本科练习册。
3、预习《为人民服务》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5、连线。
微弱的 时刻 宏伟的 战斗
漆黑的 战友 激烈的 建筑
危急的 夜空 璀璨的 回忆
年轻的 光亮 深深的 华灯
附板书
11、灯光
天安门前 光明而温暖
郝副营长 多好啊!
插图上 美好的憧憬
篇11:《灯光》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篇12:灯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篇13: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漫步挺进微弱双膝漆黑憧憬千钧一发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 《灯光》的说课稿
★ 太原亮起来了作文
★ 灯光教学设计
★ 年会策划方案流程
【《灯光》教学设计之一(共13篇)】相关文章:
舞台美术的形式感论文2023-09-21
电视台播出部副主任的竞聘演讲稿2024-01-28
创业计划书服装店2022-12-31
北京亮起来了课件2022-06-07
第三册《诗经》2023-04-04
淘宝服装店创业计划书2022-09-18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2022-11-01
服装店计划书的2022-08-14
服装店的创业计划书2023-03-14
夜游月亮湖作文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