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20 08:20:33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精选14篇)由网友“妙妙妙妙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思想品德《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二、教学准备:

1、设计调查报告

2、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相关规则,完成调查报告。

3、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调查报告,并制成相关课件。

4、课前画好游戏所需的圆圈(可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三、教学过程:

师:听说咱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今天,我们就请李老师做裁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游戏比赛。怎么样?

李:等一等,这个游戏怎么做,有些什么要求,我还不知道,怎么做裁判呀?

生:争着介绍游戏规则

李:哦,我明白了。准备好,比赛要开始了!

(师生共同做游戏,因学生未说到“人数、时间相等”,师故意拉大时间的差距,让生感到游戏的不公平。)

师:祝贺××组获胜!也感谢李老师的参与。什么,比赛不公平?说说你的理由。

生:几个组做游戏的时间不一样,人数也不一样。

师:对,你们发现问题了。怎样才能使比赛公正、合理,分出胜负呢?

生:参加比赛的人数相等,时间相等……

师:看来,规则真的挺重要。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比赛也没法做到公正、合理。那么,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竞赛规则,还有哪些规则呢?(板书:规则在哪里)通过课前调查,同学们已经有很多收获了,请拿出你们的调查报告讨论讨论。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老师的建议:

1、认真听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调查报告,可以相互补充;

2、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各组推选1~2人介绍自己找到的规则,尽量做到不与别组重复。这是梁老师的建议,你们有补充吗?好,开始讨论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调查报告,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个体汇报“我的调查报告”(略)

师:他为我们介绍了七条超市的规则。谢谢你,请把自己找到规则的地点写在黑板上,好吗?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你的调查报告。我一直想知道你是怎么完成它的?)

师:大家的介绍真不错,各有所长。其实啊,在你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到各组看了看,发现每张报告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建议大家下位去看一看,交流交流。

(全体同学自由走动欣赏别组的报告。)

师:同学们找到的规则真不少,梁老师也找了一些规则,把它制成了一段录像。想看看吗?

生:想

(播放录像,学生对这段录象很感兴趣,观看十分认真,不时有惊叹声:快看,这是我们教室的课表……呀,就在学校墙上挂着的,我们怎么没发现呢?……)

师:怎么样,我的调查报告也挺有意思吧。那么梁老师究竟找到了哪些规则,用了哪些方法呢?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讨论后明白老师用看、问、思考、查资料等方法在校园内找到了很多规则。

师:同学们,通过想一想、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等方法,我在校园里找到了这些规则(课件中出示具体的规则和方法)。可它们只是校园规则的一部分。所以呀,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还能找到更多更多的规则呢。

师:听了同学的介绍,也看了老师的调查报告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们要遵守规则。

生:我们找到的规则真多呀。

生:生活中有很多规则,找规则的方法也很多。

……

师:是啊,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板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师:在调查时,同学们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名上台汇报不明白的问题,如:为什么人行的红灯时间那么长,绿灯时间却只有一会儿?)

师:这个问题你现在解决了吗?

生:没有

师:有同学能解答他的疑问吗?好,你来给大家说说。

生:解答(略)

师:还有些问题也提得非常好,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讨论。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规则,那么下课时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生:快速收好自己的学习用具,集体向听课老师告别后安静、迅速地离开教室。

录像内容:

一、(画外音)

星期五,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规则在哪里”。这几天,他们积极调查,找到了不少规则。我也不能落后。应该找哪方面的呢?对了,同学们大多找的是书店、超市、公园等社会场所的规则,我就在咱们学校找一找吧。对,就这样办。

二、具体内容

1、校门口的招牌“学生能自理,家长请止步”

2、走进校门,师生相互问好;教师值日;教师签到

3、门厅的《小学生守则》、《实验学校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楼道的“上下楼梯靠右行”、“请说普通话”、教室内墙上的课程表、电影观看制度等规则

4、问红领巾广播站的规则

5、午餐情况

6、观看电影情况(看、不看两类情况)

7、三、五班借阅图书的情况

8、下午值日老师、同学站岗,路队放学

9、请吴冬岭打印在网上查找的资料

篇2:三年级思想品德《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设计构想旨在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但教育的`重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便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它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4、学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教育要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设计思想,我作了如下教学准备:

1、设计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2、放手让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相关规则,完成调查报告。

3、了解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情况,根据具体学情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步骤:

活动一: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学习发现、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教师的调查报告要体现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游戏比赛

通过做游戏,体验规则,明白没有规则,小小的竞赛也无法公正地进行,进一步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三:讨论、交流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再推荐同学或自己在班上交流,然后全班互动,自由观看别人的报告,教师也参与交流,最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确处处有规则,但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调动多种感官去收集,才能找到它们。

活动四:问题解答

引导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生成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篇3:三年级思想品德《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情感目标: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

行为目标:

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的关键: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及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

(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

(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

(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

(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

5、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

(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不行。”()

(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

1、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篇4:三年级思想品德《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和规则交朋友”,它以《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和《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发现规则与生活密不可分,认识规则的意义,进行规则教育,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内化为自身需求。

《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其他两课的基础。本课教材有三个板块:首先它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师让学生通过做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其次,“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方法:看、问、查,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最后,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们走进社会,按不同的生活场所,找一找身边的规则,体会“生活处处有规则”。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初步具有一定调查、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则及生活中的规则有所了解,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应该自觉遵守各种规则”的是非观念。但是由于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前,我指导学生分成六个行动小组进行调查,寻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由于“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枯燥乏味的话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学文明理的说教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知道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其次,以各种方式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最后以抢答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规则考场,明辨是非。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无形中实现其品德的形成,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活动目的】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3发展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意识,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难点: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并将规则内化。

【活动准备】

1百度一张桌子、部分卡纸。

2分小组调查,收集或记录下来身边找规则资料。

3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扳手腕”的游戏,赢的人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礼品。(有意选择一个大个子男孩和一个小个子女孩,造成悬殊)

2给被扳倒的同学颁奖。

3谈谈做游戏的感受,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公平、合理地进行呢?

4学生发言,共同制定“扳手腕”游戏的要求,教师相机总结:其实这些要求就是扳手腕这个游戏的规则。

5按照大家制定的规则,学生再次比赛。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有了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公平地进行,大家才玩得开心。看来规则真的重要。那么什么叫规则呢?课件出示:规则就是规定出来需要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则的重要。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则。同时“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导语: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游戏有规则外,哪里还有规则呢?今天,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主题就是: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

活动二:处理信息,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1看图寻找规则

(1)师:有一个小记者已经先行一步找到规则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46.、47页,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他们都在哪里找到了哪些规则?

(2)学生自由看图,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规则地点。

【设计意图:课本只是导航,重要的是指引学生走向生活、社会。】

2小组交流,汇报规则。

导语: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自己看书看图,发现了这些地方的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课前,同学们已经分成六个行动小队去调查了,现在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呆一会派代表来汇报。

(1)课件出示讨论规则:A、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B、讨论声音不要太大;C、组长整理材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

【设计意图:规则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每个步骤中渗透规则,以便将遵守规则落到实处。】

(2)生活动,师巡视指导(教师发卡片,让学生把调查地点写在卡片上。)

(3)小组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图片展示、表演、儿歌、叙述等)进行汇报,教师、同学相机补充。

小组代表贴出找到规则地点的卡片,说出找规则的方法。(贴卡: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家庭、交通、超市、公园)

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么多规则。谁还知道除了汇报过的,还有哪儿有规则(生自由说)(教师板书:)看着这成串的地点,你想说什么?(社会处处有规则)是的,规则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校处处有规则,家庭处处有规则,社会处处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处处有规则。

【设计意图:此项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活动,了解了各种规则。在讨论活动中,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由“特殊”认识发展到“一般”认识,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规则,感知规则的普遍存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该课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

3教师补充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

课件展示图片:校门口的小交警提示、课程表、日常行为规范、值日老师在站岗、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那么关于课堂,你们还知道哪些规则?

4师小结:这些规则都是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规则,了解规则,遵守规则。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首有关规则的儿歌,牢记住身边的规则。(出示课件:《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

【设计意图: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篇5: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对于王香老师执教的《规则在哪里》一课,我认为是一节扎实的有意义的课,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锻炼了能力;是一节丰实的课,又是一节生成的课,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在整个过程中有课程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一节平实的课,也是一节将活动设计发挥到极至的课。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如其人,稳重亲和,我把她的教学风格归类到平实和蔼。整节课先从游戏入手,到社会过则的调查,从教学的引领到指导流程。教师的教态势明朗的,始终亲和温婉,给人以亲切感。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时,教师都能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谈或给学生示范,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再者这节课教学组织周密合理,教程简洁匀称。给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贴近”。一他贴近教材,通常在公开课,教材上的内容都是课件演示或出示,学生很少去看教材,读教材。说实话,我自己上公开课也有这样的苦恼,怎样才能不脱离教材,怎样才能引领学生与书本亲密接触?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去做,需要读教材时就让学生读。

三、以课标施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起步,注重了学生自我的感受与体验。在一声不公平的呼声中,让学生在激动之余,冷静的处理不公平,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实则是教师智慧的独用,在自我处理,完善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动脑思考,有序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而内化和掌握游戏需要规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同时在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层次清晰。本节课教师随课堂内容设置的游戏,小记者活动,课前调查,归纳总结等,是学生与各类规则接触,使儿童初步形成对社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操作。本节课教师朱中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课堂活动源自于教材,而又不是教材的复制。内容被老师的智慧科学化了,艺术化了。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规则的资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讲解调查表,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和途径,一举两得。

五、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简洁,使用而不花哨,体现了常态化的教学,不让物管的东西吸引学生的眼球,分散有意注意。

篇6: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都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1、在组织教学设计时,经历“游戏引规则——生活中找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实践应用规则”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的道理。

2、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贴鼻子”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3、为了让学生从心里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我还播放了一个因为遵守规则而赢得生命的小故事,最后我让他们说说如果撤离时大家不遵守规则,一窝蜂的往下涌,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们都认识到会发生踩踏、跌伤等,从而让他们明白平日的演练都是为了一旦灾害来临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

4、课堂最后的儿歌大翻唱,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下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用 歌唱的形式不仅强化了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5、下课了,正是运用规则的好时机,我马上提出“下课也有规则的,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同学们很有礼貌地向听课老师道别,收拾学习用具,有秩序地走出教室。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理解了规则,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篇7: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由于“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枯燥乏味的话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传统的学文明理的说教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知道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其次,以各种方式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最后以抢答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规则考场,明辨是非。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无形中实现其品德的形成,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开始,我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 “掰手腕”游戏,邀请同桌比一比谁获胜。我故意没有讲任何要求,我也“积极”参与与一

名没有同桌的男同学“郑重其事”的“较量了一番”,并且为和我一起“大获全胜”的同学讨得热烈的掌声,让学生感受到不公平,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则的必要性。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则,同时“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如: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寻找规则、发现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体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规则环节中,我以课件出示学习讨论规则:A、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B、讨论声音不要太大;C、组长按表格要求整理材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这个课堂细节,充分体现规则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中渗透规则,以便将遵守规则落到实处。在讨论活动中,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由“特殊”认识发展到“一般”认识,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规则,感知规则的普遍存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该课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

课堂上,我还展示了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楼道墙上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请讲普通话”等标示牌;这些以学生学校生活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在引导学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说你在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不仅对自身存在的缺点有所认识,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学习。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

课堂最后的游戏规则小警察,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烈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是很有用的。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规则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做到心中有规则,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流畅,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顺利解决后,我为了“按铃声”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孩子们的方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方兴未艾”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起“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感到很遗憾。

另外对于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我没能做好提前预设,更没有在课堂中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应变力较为薄弱。比如:在让小组合作

分类汇总并汇报调查结果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整理材料的能力尚欠缺,书写速度也不够快,不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当我巡视辅导三个小组后发现比较“费时费力”时,我没有再努力做耐心恰当的引导,而是“当机立断”“取消”小组合作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直接请几位学生“根据需要”汇报了“我想要的结果”,虽然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实效。但是我想今后还是要多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篇8:《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规则在哪里》,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

除了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篇9:《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在本次视导评估中,我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规则在哪里》,本课要求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体验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和规则意识;通过交流讨论调查,学习发现生活的规则,并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守规则,并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规则,最后通过拓展,强化学生的认识,教育学生做守规则的好孩子。

讲课结束,王老师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们从她的话语中感受了她对我们沙河品德社会课的重视和关心,她的点评一语中的,点清楚了每节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她朴实中肯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她的人格的魅力。尤其是王老师感冒还坚持参加听评课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深深折服。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设计以及存在的问题:

品德和社会课堂应该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而“规则”是一个包罗万象而又空泛的概念,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倡导儿童生活化的概念,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概念,并且贯穿了“认识规则——寻找规则——遵守规则——强化规则”整个课堂。

一、从生活中来。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为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所以我在教学时时,第一层次就是寻找规则,在哪里找?怎么进入?我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为切入点,增强科学系的趣味性,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保证了学生队整节课的参与热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再现生活。

《品德与社会》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尤其是与学生紧密相联系的规则,并且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判断怎么样做是遵守了规则,反思自己的生活中违反了那些规则,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努力遵守规则。学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切身的倾听、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理解。

三、回归生活。

新课程强调,品德的课堂要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体验生活,而不是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或模仿者,逐渐引导儿童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我引导学生填写规则调查表,找寻生活中的规则并对照自己的行为,其目的就在于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在课堂的开始,我首先强调本节课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在结尾,引导学生遵循下课的规则,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让课堂指导学生的生活。

听了王老师细致的点评,再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缺点,我觉得的确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奖品的发放应遵守规则。王老师说,奖品是对学生的鼓励,教师在发放奖品的时候,仪式首先应该隆重,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奖品的珍贵。这也是结合本节课的的一个落实,让学生明白教师发放奖品和学生接受奖品也有一定的规则。

二、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要重复太多。课堂上是学生展示的天地,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表述,在学生表述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但是不能重复孩子太多的语言,否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慢慢思量,细细品味,王老师的点评成了我工作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她能够就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我们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她的睿智的确让人佩服。这次评估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上好每节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篇10:《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德课堂原本是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课堂应源于生活,再现生活,最后必然要回归生活。教学《规则在哪里》之后,我反思如下:

一、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源于生活

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应该关注和反应儿童生活的真实性。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本册中《规则在哪里》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就是寻找规则,在哪儿找?自然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去找身边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是一个包罗万象而又有点空泛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这节课怎么切入?我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作切入点。让他们从没有规则的游戏中寻找规则,感受规则的必要性。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生活体验必然充满整个课堂。

二、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课堂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发现规则,进而体会规则的作用,遵守学校规则,知道课堂课间活动应该怎样做;遵守家庭生活规则,知道怎样待人接物,与邻里相处;遵守社会规则,包括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我在教学中力求使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不留痕迹地引导学生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课堂中我们用社会的真实的生活来进行说教,如本节课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事例引进课堂,地震中桑枣中学按规则有序撤离,奥运期间北京市的`交通状况等。通过这些,打破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全部真实化。

三、课堂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让课堂走向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意义还在于:要高于生活,要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这样,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自身而言是有意义的,是有助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的。课堂上我就用课堂规则来组织教学;整堂课结束后我用规则约束学生有序、文明下课……在整堂课中,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但在心与心的愉快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

篇11:《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班级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始终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后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尤其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我的几点反思: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应该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这些仅仅是我的愚见,都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篇12:规则在哪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设计构想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和对比,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但本课重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便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它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规则和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采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规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4、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意识,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规则是为人们服务的,并将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5、教学难点:学习收集、处理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年龄小,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低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此外,“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和社会课堂应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将本课设计为三个活动,即:以游戏引出规则;寻找生活中的规则;明辨是非,加深对规则的认识;在《规则在哪里》的歌曲中结束教学。

三、说教学准备:

1、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相关规则。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环节,制作相关课件。

3、课前准备游戏和活动所需物品:2个沙包、1个乒乓球。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游戏体验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与大家共同分享。

2、进行无规则游戏

(老师把全班分成人数不等的三个组,一组人8个人,传递沙包;二组15个人传递沙包;三组9个人,传递乒乓球。)

(1)师:传递最快的一组获胜

伴随着快乐的音乐节奏,游戏迅速地进行着,一组(人数最少,且传递的是沙包)获胜。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应该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组,各组传递的物品要一致,传递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师:没有规则,连小小的游戏比赛都没法做到公正、合理。看来规则真的挺重要。那么,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还有哪些规则呢?(板书:规则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无规则的环境,在游戏中生成问题,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明白没有规则连游戏也玩不好,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同时保证了学生对整节课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调用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1、找一找学校中的规则

(1)观看视频,找规则。

师:从视频中,你找到了那些规则。

学生集体交流。

(2)通过课前调查,同学们已经有很收获了,把你找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学校规则,(上课、课间活动、做操、上下楼梯、打饭打水、宿舍等方面)教师相机出示儿歌:

文明上下楼

同学们,要注意,上下楼梯不拥挤。

排好队,按秩序,规则要求记心里。

上下楼,靠右走,通道顺畅又安全。

会礼让,不拥挤,文明礼貌我做起。

2、找一找社会中的规则

(1).观看视频,找规则

组织学生观看后交流在超市和动物园的规则。

(2).你还去过那些公共场所,需要什么规则?

说一说公交车上和过马路的规则。

3.找一找家庭中的规则

(1).观看视频,找规则组织学生说一说发现了视频中的那些规则。

(2).你的家中有哪些规则呢?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从书中找规则,从录像中找规则,从生活中找规则,并通过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规则。]

(三)、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师:通过寻找,我们知道国家有规则,社区有规则,家庭有规则,学校有规则,班级、小组都有规则,规则就在我们身边,那么跟我们小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有那些呢?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相应补充。

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规则、社会行为规则……

2、同学们真细心,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规则。如果让你来做个小裁判员,来判断他们做的对不对吧。

4、小结: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发现,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板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课件出示歌曲《规则在哪里》

篇13:规则在哪里说课稿

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家中有规则呀

学校有规则,

社会规则处处离不了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

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明礼貌常伴你我他。

[设计意图:“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要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为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再现生活,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使认识内化。]

(四)、课堂总结

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规则,那么下课时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设计意图:叫同学们按规则下课,从课上到课外,达到实践理解的目的。]

板书设计:规则在哪里

学校、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

篇14:《规则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规则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规则在哪里》,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

除了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驾照新规:12个重点

教学模型计划书

私家车灭火器规定

私家车报废年限规定

变电站年终工作总结

山东社保缴费基数新规定

c1驾考新规定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学院团体联合会总结暨工作计划

相遇在初一作文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2023-10-10

4月份团体部述职报告2023-01-17

三险一金是什么?五险一金的规定2022-12-15

“五险一金”新规定2023-03-20

初一采撷作文2022-04-29

影视后期工资一般多少主要做什么工作2022-11-27

深圳考驾照新规定2022-08-08

汽车消费借款合同2022-04-30

今年广东佛山失业女性生育可一次性领3144元2022-07-30

曼倩辞,曼倩辞李商隐,曼倩辞的意思,曼倩辞赏析2022-08-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