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画学校的教学设计(共20篇)由网友“飓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起画学校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一起画学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在我市实施了四年,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社会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以往的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和变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已成为我们教学的基本追求。《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实践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一起画学校》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学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中主题一“移动的画板”中的一个活动。是在上一课时认识平面图、了解平面图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辨别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校园的局部或全部来画简单的平面图。突出了生活性和活动性。从全册教材乃至整个课程来讲,本主题的内容都非常重要,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学生与人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本领。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入校两年多,他们对学校环境有一定认识(前面的课程中也有这方面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已经初步具有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初步了解过在图上确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三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了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所以学生对平面图有一定的认知。而动手画平面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他们对事物整体的观察能力,对“物体从空中往下垂直看得到的图形”想象起来都比较困难。所以画平面图也只是简单的,并且课前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画一画橡皮、文具盒、粉笔盒、课桌椅的平面图。此外,由于学生年级还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对“比例尺”的概念不用涉及。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平面图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环境。知道画平面图的步骤。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同伴合作完成平面图的能力。会画简单的图例,会画简单的教室和校园平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读图、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树立认真做事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画平面图的步骤。
五、教学难点: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定图例。
六、教学过程
课型:活动课
(一)小游戏──复习旧知识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平面图,学会了用平面图认识“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一些图标,请同学们按要求找到它们在图上的位置,其他同学做小评委。(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游戏继续进行,再请几名同学上来。(复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所有的同学都很棒!为自己鼓鼓掌!
(二)观察范画──平面图上信息多
课件出示“伏龙社区平面图”:在这张平面图上你看出了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课件出示“贝贝王幼儿园平面图”:……
课件出示“奎光小学平面图”:再看看这张?你们又看懂了什么?
师:看来,生活中的平面图真不少。图上有方向,有图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可能会去很多地方,借助平面图,就能给自己带来许多的方便。
(三)激发兴趣──享受画图的乐趣
师:这几天,我看到学校教导处陆陆续续有家长领着一些学生来办理入学登记,下学期又要转来十几名新同学。为了尽快让他们了解咱们的学校,了解咱们的教室,我想请你们用学过的知识画一幅平面图,帮助新来的同学熟悉学校的环境。大家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下面咱们先来研究一下平面图该怎样画。(板书:)
1.研究画教室平面图的步骤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观察小件物体,画出了它们的平面图。下面你们想一想如果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从哪儿入手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出示课件:画教室平面图的步骤
师:画教室平面图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同样的方法大家可以画一画机房、小操场、大操场乃至我们整个校园。学校的建筑物比较多,范围也很大,咱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学校的环境。
2.投影校园环境照片:(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物体的具体方向和位置)
师:学校的南面是大门,一进门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水泥路旁有高大的皂角和郁郁葱葱的梨树。西面是操场,在大操场的南面有草坪,西面有新修的教学大楼,西北面是我们的教学楼,北面是升旗台.领操台。我校S型的教学楼也在水泥路的西面。学校最北面的小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是我们的是车棚和保管室,食堂和教师宿舍紧靠西墙。
师:这么多的内容,你们打算怎样把它们画下来?
3.小组讨论画什么内容,设计图例,怎样分工
4.教师举例帮学生突破难点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自己的意愿来画校园,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作图例。注意用尺子,各种图形要规范。开始吧。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画校园平面图
(学生画平面图,教师巡视、点拨、欣赏)
(四)展示交流──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老师最后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从会看、会用平面图到能够画出简单的平面图,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了一张张漂亮、实用的校园平面图。我们把这些图订在一起送到教导处,让新转到咱们学校的同学尽快熟悉校园的环境。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感谢你们,也非常佩服你们。
(六)布置作业
老师还要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课下尝试着画一画你们小区和咱们学校周边环境的平面图。
篇2:一起画学校的教学设计
一起画学校的教学设计
〖同学实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同学,他们大都在8岁左右,知识结构还不健全。就认知和思维特点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此时,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笼统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单薄,识别方向能力较差。
我校位于北京市劲松八区,是一所城市小学,由相距不远的南北两校组合而成。学校配套设施齐全,主要设施有教学楼、食堂、传达室、多功能教学楼、塑胶操场、自行车棚、花坛、旗杆、健身器材等。同学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学校生活经历,对于学校的环境、学校的主要设施是基本知道的,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所以知道的也并不那么清楚和详细。
同学通过日常的观察,对自身的学校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具体表示为他们能够描述学校的主要设施和所处的位置,并且能够初步完成学校的景观图。但是由于此时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笼统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还比较单薄,识别方向的能力较低,要协助他们初步形成绘画平面图的能力,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沛利用形象资料协助同学健全感知结构,增强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同学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他们为学校的建设而感到骄傲、自豪。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动身,结合教学内容,协助他们提升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情感。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协助同学学习制作学校平面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同学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规定,将学校的设施正确地画在平面图上;培养同学制作地图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使同学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该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以和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拉近教材与同学的距离。例如,在教学中我结合同学所画的景观图,通过指导他们依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学校来增强他们的方位感。与此同时,通过练习活动,充沛调动同学的感官,进一步培养他们实地区分方向和图上区分方向的能力。例如,利用简单易行的摸桌边、摸桌角等练习活动,巩固同学对图上四个基本方向的认识;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协助同学联系实际,提高实地区分方向的能力。另外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如实物投影仪、录像辅助教学等,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在学校中的体验活动,协助同学形成空间感,增强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为画好平面图奠定基础。通过制作学校设施的模型,为同学进一步观察、体验创设条件。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分析以和小组合作能力。最后,通过设计“为学校绘制蓝图”的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协助他们细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和巩固绘图能力,提升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情感。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同学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笔等学具。
(二)教师准备
1.选用录像:劲松四小的高空俯视实景,为培养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搭建平台。
2.为了协助同学体验如何绘画平面图,设计绘画课桌的平面图形。
3.由于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单薄,绘制学校各种设施的平面图形有很大困难,我制作了学校一些主要设施的模型,指导同学正确观察来绘制它们的平面图形,协助同学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制作地图的兴趣,进一步达到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
2.通过学习制作学校平面图,协助同学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实地区分方向的知识;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规定,将学校的设施正确的画在地图上。
〖教学结构
(一)课时布置
1课时。
篇3:《画》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以上目标,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复习会认的字和写字。
【学情简介】
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的识字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孩子在语境中记字,让孩子在边读书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同时记住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和远程教育网中的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谁来说说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画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苏珊的画》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画字拼音。
3找同学读课题,齐读课题。
(这样找学生单个读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分清“苏珊”这两个字)
4画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画的写法。
请你打开书第76页,把画这个字写在书上,老师看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这样把生字放在这里进行学习,为了分散很多个生字在一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的记住,而且采用得是课件出示字的写法,更优越于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整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及笔画。)
5你知道有哪些名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名画,是我国大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简介,出示作品。
(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
老师把苏珊的画也带来了,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文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师范读
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一位叔叔也想来读一读,请你们认真听,认真看,听完后说一说老师读得怎样?
(这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欣赏评价别人)
3再读文
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想老师这样读课文,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课文,和你圈出的字宝宝多打打招呼。
三、细读课文并认字
1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帮读书边思考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学习楼梯老师贴上楼梯,让孩子齐读楼梯。楼字可以读半边最早时期人们的楼是木头的楼梯也是用木头做的,在奥地利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楼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了解楼梯的历史,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
3读第一段体会心情
苏珊对自己的画话满意吗?她的心情怎样?(高兴)请你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苏珊高兴的心情。知道孩子读第一段。
4学习比赛朗读第一段
这幅画苏珊是准备去参加比赛的,齐读比赛两字,咱们现在就来比赛,看谁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找三名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当好评委。
(利用了刚刚开完奥运会的时机,增加了孩子课外的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比赛,让孩子亲身感受比赛,对比赛的印象会十分深刻,会更加理解比赛一词。
5就在小苏珊这么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苏珊心情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6师范读第2自然段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苏珊着急的心情。
7学习哭字
苏珊急得怎么样了?哭了?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领读哭了说说你什么时候哭?
8学习及字
苏珊为什么哭?他的画来不及再画了。来不及(就是时间短、赶不上)
用来不及说句话。咱们给及做个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帮孩子体会苏珊当时着急的心情同时设计了同音字的比较,孩子会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谁帮助了苏珊呢?认真听老师读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苏珊?
10利用利用它这个它是什么?小花狗还是斑点?
11学习卧字
贴小花狗卧在楼梯上,贴卧在?你是怎样记住卧字的?用卧字组词。
12指导读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样?用课文中的话说?苏珊这时笑了起来,高兴了。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开心和高兴。
13学习脑筋
爸爸对苏珊说了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一些,让大家听明白。
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脑筋出示脑的图片,让孩子说记字办法筋字。脑筋就是思考。
14学习第字和懂理辈记字
那么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苏珊的画得了第几名?苏珊高兴吗?令他最高兴的是什么?懂得了爸爸话的道理,会一辈子记住它的。记住什么?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第、懂、理、辈、记这几个字。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过的字齐读一遍
和字宝宝们打打招呼。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和这么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时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15 苏珊的画
笑脸
笑脸
哭脸
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来单独认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相结合,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理解。把写字也放在了课题的书写中,更加深了孩子对字的印象,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识记“楼梯“这两个字时,我们给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楼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理解字义的识字办法,在识记“及”这个字时,我们就选择了给孩子讲解字义的办法,并能帮助孩子掌握朗读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这样讲,剩下的一部分字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了一起,他们也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识记的字,我们让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字,把本课的生字让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让孩子在读中学字,在识字中又进行了读,做到了识字是为了学文,学文同时又识字。通过课堂实践,这样的教学相比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字记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课堂的调控比较难,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师吸引,但是个别孩子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学习。
篇4:《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篇5:《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刮蜡画的特点、掌握刮蜡画的技法。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刮蜡画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和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讨论导入
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画的效果)。请同学们进行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请小朋友猜猜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刮出来的)。(假若同学不知道怎样画出来,老师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师来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问: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刮的方法来画一幅画。
师并板书:快乐刮画
利用画面不同效果的对比,为学生埋下学习的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新授课
师:首先大家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打开课件)。
欣赏完这么多的刮画作品,这画是怎样刮出来的呢?我也想试试:
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油画棒在纸上涂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上一层底色,再涂上黑色)
用工具刮画: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问:刮画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种底色的呢?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还有不同底色的刮画。(打开课件)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张刮画的底色都是有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它称为多色刮画,那起先只有一种底色的那就应该是单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多色刮画和单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多色刮画的步骤应该怎样,跟单色刮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讨论,并回答。
此时,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讲解刮画步骤
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
生:想
师:在你们试试之前,老师想让你们来欣赏一下跟你们一样大的同学们的画。(打开课件观看)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作前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为实践奠定基础。
学生作画
提出作画要求:接下来,同学们想想自己将要刮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画,可以大胆想象。注意画面内容、色彩丰富,底色和表现内容要相符。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讲评作业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情况最好。
让学生本人说说作品的含义,创意与在制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评。
在自评互评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总结延伸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水平是难分高下的(以比赛的形式开始,但并没有以比赛的方式结束),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体验过了刮画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后拓展,为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体验美术的作用的途径。
篇6:《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2、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复习色彩知识:提问: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2、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3、欣赏课本中的《红土地》、《顾盼》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 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五、作业展评:展示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篇7:《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设计理念】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同学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2、课文彩色插图。
3、制作小卡片、小奖状。
4、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观察图画,了解图画内容。
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
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 ,今天这节课我请了几个爱画画的小朋友来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出示课文彩图)让我们认真观察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画后回答。
2、引出话题:我们的画。
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3、谁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
学生自我表示。
(板书“小画家”、“小话家” 并强调)
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图上的小画家比赛”向学生提出争当“小画家”和“小话家”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展示的氛围、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一种竞赛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示范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拿出自己画的画,示范介绍自己的画。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⑴ 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 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师示画)你们猜,我画了什么?[板书“画了什么”并强调]
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介绍自己的画。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画吗?[板书“为什么画”并强调]
学生自由说想法。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板书“你喜欢吗”并强调]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
语。
2、学生个人上台介绍
xx,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吗?
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你可以问问小画家们觉得你的画怎么样啊?
学生:你们觉得我的画怎么样啊?
其他学生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还有哪位小画家能像这样讲讲自己的画?
(有了第一个学生的示范,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再请学生示范,效果会比第一次更好,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xx促说,双向互动
1、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
四人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上台来介绍。
2、小组代表上台展出自己的画
3、小代表介绍自己的画
(教师可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一边看画一边听介绍的学生充分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跨组交流
你们一定还想看看其他组的画吧?那就快带上你的画去和其他小画家交流吧。
学生自由走动,相互介绍自己的画、评别人的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使整个交流自由而不随意。)
5、创设情景,深化交流(开办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⑴ 创设公司
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八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选一名分公司经理(小组长);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⑵ 学生交流:分公司地选好经理和名称。
⑶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⑷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⑸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
1、颁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对优秀“小画家”和“小话家”进行奖励。
2、你们既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也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刚才,小朋友在图画公司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多数同学还没欣赏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把所有小画家的画都贴出来,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3、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
4、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8:《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齐读课题。
1、复习词语。
2、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主要人物有谁?
二、走进课文。
1、走进“高兴”部分
师:小小年纪就能准确地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可真不简单!一开始,玲玲的心情很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这是个长句,注意换气,像老师这样读读。师范读。
(2)师:“端详”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做个“满意地端详着”的动作吗?
生上台拿画表演。指导朗读。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着自己满意的画,你心里会怎么想?
再次指导满意地读。
师:是啊,玲玲是那样仔细欣赏自己的画,爱不释手。你看,已经很晚了,她还在满意地端详着,爸爸看见了,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扮演一下爸爸说话。
师:什么时候你会被人“催”?
师:“催”你们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的心情有点着急,但是也是在为你们着想,是吗?谁来学着爸爸再催一催玲玲,还有谁?催了这么多次,所以书上说:“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这么多次,玲玲,怎么还不答应啊?来,一起来。(生齐读玲玲的话)
2、走进“难过“部分
师:可是,就在这时,只听(拿出字卡)“叭”的一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贴画)……谁来接着往下读?一生读第四段。
师:你有过心爱的,特别心爱的东西突然被弄坏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难过。你呢?那大家能体会到玲玲此时的心情吗?
(引导生体会“哇”要读地突然)
师:(一生读时,走到跟前)(学爸爸的样子)怎么了?孩子?
你想想,此时玲玲是那么伤心,那么着急,那么难过,她说起话来会是什么样的?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吗?(出示:玲玲———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是啊,(出示:为了这幅画,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么呢?(生答)体会体会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语,大声地读读吧!
师:面对伤心的玲玲,爸爸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读一读,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
(1)强调爸爸的语气和蔼。
(2)你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
(3)指导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同学们,爸爸帮玲玲出了主意,作为玲玲的好朋友,请你们也快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出句子:别哭,玲玲,你要是……不是很好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玲玲,谁来安慰她?
3、走进“满意”部分
师:多热心的同学们啊,大家为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动脑筋,她想了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轻声读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了,你们觉得这幅画真漂亮。第二天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刚一拿出来,大家想象一下,同学们会怎么说呢?那评奖的结果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原来评委和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仅仅会画画,而且还会评画呢!
4、感悟爸爸的话,明晓道理
师:此时,玲玲心情很——高兴,你们都说对了。但是,她更高兴的是,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说,她明白什么道理了呢?(生答)
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板书:坏—动脑筋—好)
(1)齐读这句话。“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2)是啊!遇到事情,我们一定不要……要……因为……一起来读!
师:(个别背,集体背:一起来把爸爸的话铭刻在心吧!)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听着同学们的话,老师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来。
(教师出示裙子,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师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都变成了好事,同学们,你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篇9:《画》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儿在活动室里运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等)在随意摆弄脸谱造型,有的用瓶盖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圆形做嘴巴……幼儿们想象丰富,创造热情高涨,体会着创作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将这种活动迁移引申到美术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的果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脸上的几个部位。
2、在活动中发展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2、材料准备
(1)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磁带。
(3)水果、字母、数字、蔬菜、食品、动物、图形等背景图。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欣赏与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动画课件:《给老师画像》
(动画显示老师教画画和“我给老师画像”的过程。图片、朗诵、背景音乐同步播放。)
(2)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画像里脸上的几个部位分别是什么?(出示老师画像)
(3)让幼儿认识“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1)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支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形,暂停后,请小朋友猜猜,这支小魔笔究竟想画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大胆表述)
(2)小魔笔画出一张娃娃脸,让孩子说出脸上还缺少什么?
(3)小魔笔施魔法(动画显示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4)引导幼儿用屏幕上动画显示的图片来替换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及讲述为什么这样替换?
(5)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3、讨论与操作
(1)观看背景图,自由交流讨论。
(2)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
4、展示与体验
让幼儿一起相互欣赏与展示,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篇10:《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篇11:《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篇12:《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牐犠灾餮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解惑。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不教”,就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牐犖疑杓频“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这是《牧童评画》。
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简析]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习的时候,加以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学习现代文《牧童评画》
1.读通现代文《牧童评画》。
2.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简析]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牧童评画》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2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
三、学习文言文《牧童评画》。
1.齐读文言文的课文,要求读通顺。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
[简析]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3)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迁移。
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
[简析]教会方法,积累运用——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六、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七、拓展作业:
1.理解课文,你想对杜处士和牧童说什么?
2.推荐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可文言文,让学生读、背。
篇13:《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设计理念】
1、教学情境生活化,走进交际。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设计时,我不拘泥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建立“画廊”、卖图画、创办个人画展,再现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拓展语言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活动形式多样化,深入交际。
创设多层面的活动形式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能促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活动中,有个人面向全体的、有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3、评价方式多元化,激励交际
口语交际课不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实施口语交际评价的主要空间和舞台。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评出“优秀解说员”、“最出色画廊“,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氛围,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所作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能针对别人的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养成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幅画,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展示作品,激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今天带什么作品来上课了?
2、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3、这节课就让小朋友来展示自己的画,让大家欣赏你的画,好吗?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二、介绍作品,引导参与
1、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如何让别人读懂你的画呢?那就让小朋友来当一当解说员,说一说自己的画。
2、活动过程:
⑴ 明确评选规则
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将获得“优秀解说员”的光荣称号。小朋友要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是不是优秀解说员,就由你们来当裁判。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的建议。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欢迎吗?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大家就给我热烈的掌声;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那你就大胆地提出来。
⑶ 让学生自由提出意见。
⑷ 学生在小组内解说自己的画,并进行交流.。
⑸ 提供展示的台舞,让学生上讲台来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并相互评价。
三、创立“画廊”,激励交际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推销给大家呢?
1、创立“画廊”。
⑴ 那么多美丽的画,挂在教室里,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我们来办几家画廊,好不好啊?
⑵ 我们先给作品分类,有利于小朋友办画廊,说说可以分那几类呢?(如可以按分类动物、植物、风景、综合)
⑶ 小朋友们拿着画就可以到相应的四大组中建立画廊。
建立画廊要求:
选出画廊的经理;给自己家的画廊取名字;各家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创办特色,选出最佳画廊。
2、学生在组内推选好经理,并把画廊名称介绍给大家知道(龙腾虎跃画廊、百草园画廊、无限风光画廊、应有尽有画廊等)。
3、各家画廊经理推选好两名推销员,并佩带标志。
4、各家自由推销画,看谁家的生意最红火,画卖出去多。
5、评选最佳画廊、最佳顾客和最佳推销员。
四、举行画展,陶冶情操
1、现在请各家经理带着你们的员工,挑选出你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2、学生在优美音乐的声中欣赏大家的画。
3、站在如此美丽的画前,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回家收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家里创办个人画展。
2、邀请同学参观画展。
3、看谁的画展办得最成功。
篇14:《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篇15:《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54电4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DD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DD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DD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DD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五、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山、水、花、鸟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55电4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2、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五、课外实践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六、作业布置:用“远”和“近”口头造句。
七、板书设计:人、火、文、六
篇16:《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水粉用具等。
教学活动:
一、学习邻近色的知识。
1、用色彩表达感受。
今天,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的美术学习以指导帮助,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谁能用颜色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请你快速地涂在这张纸片上。
2、这些颜色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都可以表达老师此时的感受呢?
3、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邻近色,会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伟大的色彩家。
二、欣赏,感受邻近色的美,揭示课题。10’
1、欣赏自然图片:这是大自然中邻近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自然是美丽的,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美丽的。不同的邻近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赏画家作品:
●欣赏《红土地》
有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1)《红土地》,著名版画家李成忠创作,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李成忠的版画作品,都是想从人和宇宙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对应。他通过对人的思考、对自己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云间的关系。《红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画面色彩明亮且空间广阔,显示了他对滇东红土地真诚热爱之情,所以这张画为版画中的精品。
●欣赏《顾盼》:
(1)画中描绘了什么内容?
――画面的大部分是一层覆一层的大叶片,有如荷叶般大小,由于光线原因,每片叶片都绿得不一。在画面的左下角,密密覆盖的树叶片下现出一个大空隙,有一根粗壮的枝干伸出,枝干上还伸出一条条小枝,小枝上挂满了野果,仿佛饱满得要压着枝干下垂的样势。有两只娇小、可人的鸟儿分别停栖在大叶片的茎与杆干上伸出的小枝条上,它们歪着头相互对视着。
(2)画面以绿为主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寂静、深幽)
3、揭示课题: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出示课题。
三、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
1、谈话:邻近色并不是相临的两个颜色,而是不同深浅的颜色组的颜色。和谐的邻近色不仅可以描绘自然的真实美,还可以表达情感或意境,如果是你,想用这个邻近色画一幅怎样的画?
2、老师这里有一张还没来得及涂色的画,请你们根据要求任选一个讨论一下,用怎样的邻近色比较好。
要求:
(1)表达节日的喜庆
(2)追求安静的环境
3、示范。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画的色彩和谐的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评。
1、说说自己的作品,
2、说说今天的学习感受。
六、拓展。
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作品给人带来和谐的感受,我们也要让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让我们在一组和谐的居室环境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下一次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用好邻近色。
篇17:《画》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识字认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
①根据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诱导读,指导读。
②分类读,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韵母和前后鼻音的生字。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③记字形,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让学生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打乱顺序,出示“远、近、有、无、来、去”。
①指名多人读。
②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把握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
③问题归总,提取主要发现: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和“远、近”共有的偏旁“辶”。
④充分了解词义,可用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为下面的有效学习做准备。
⑤引导学生说说已知的意思相反的词,让学生感觉到意思相反的词有很多很多,找一找特别有趣
⑥出示文中的“我会说”,再找反义词。
二、揭示课题,观图说话。
1、引出一幅画并出示。过渡语(略)
①明确这是一幅画,揭示课题。
②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画上都有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
③出示“远”和“近”,让学生选择看整座山和听水声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板书:远看、近听)
④把画中山水与实景山水比较,找区别,再次明确这是“画”,引出板书:有色、无声,强调画中山水的特点。
⑤观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问:发现了什么?
(1、两句字数相同2、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3、写的是画中山水的特点)
2、指导朗读和背诵
①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三、学习后两句诗。
1、观察、说话
①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用完整的话反驳老师的话,明白画上画的是桃花,季节是春天。
师:如果我说画中画的是秋天,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②板书:春去花还在,点明画与实景的区别。
2、学生又一次观察区别,引导学生说出画中的鸟儿不会动不会飞走,引出:人来鸟不惊。
3、重点感悟“惊”。
①当人走进鸟儿的时候,感受鸟儿的心情:“害怕”。心里害怕所以用竖心旁。
②鸟儿害怕的反映是马上快速飞走,可以说惊走。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③比较用“惊”好还是用“飞”好,给惊找朋友。
4、说话:这首古诗是什么?(谜语)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观察古诗的特点,学生能发现多少是多少。
5、朗读、背诵
①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还可以打手势,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②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篇18:《画》教学设计
课业类别: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关系,了解日记画的特点。2。引导学生多侧面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3。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平衡发展。
教学重点:
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表现方法;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与空间层次的体现。
教学难点:
画面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画面的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
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和日记的实际情况,收集学生的优秀日记画习作。
学具准备:
选择一篇自己认为较好的日记,彩色水笔、钢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行为规范,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1。复习语文知识:
日记。(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2。出示日记画范样、板书课题。(教师配合动作与板书,用语言进行衔接,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①这幅日记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日记有什么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画面与文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致、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图文一体。)
③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什么事例进行表现?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较为特殊的事例。)
2。赏析课中图例。
请学生把课本翻至第14页。
①图例表现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种表现形式。
②图例是如何选择表现内容的?
《钓鱼》,小作者选择了星期日与父亲在湖边钓鱼的活动内容,仅用下饵的瞬间,概括了活动过程。
《帮妈妈做家务》,选择了整理家务中的扫地一事,小帮手手中的道具、屋里陈设反映了扫地的结果。
3。日记画的特点。
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4。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方法:
①选择利于自己表现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画面与文字叙述的位置;③铅笔起稿;④草拟与画面相符的文字;⑤着色。
要求:
①注意文与画的整体关系;②画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特定环境;③文字叙述言简意赅,与画面相呼应。
(教师可结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骤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根据自己的日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记画(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环境独特,语言冼练,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对比中有协调。
辅导要点: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据学生日记的特点进行辅导);
②主体形象的刻划(出示学生能够接受的人物画资料,供学生借鉴、参考);
③环境气氛的渲染(强调对比关系的运用);
④草拟文字(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及与画面的关系);
⑤黑白对比方法(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⑥色彩关系的运用;
⑦文字书写(要求规范,注明时间、作者、年龄)。
五、小结
优秀日记画讲评。
篇19:《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人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看彩图,了解图画内容。(看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的画进行评价,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做示范。(贴,画了什么?为什么画?)
2、指名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其他学生向台上的学生提问题,对她的画进行评价,提出问题、看法。(现在谁大胆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其他小画家要认真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什么吗?评评他讲得怎样?)
三、促说,多相互动
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并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扮演一个商店游戏:三个营业员,其他是顾客。(把画摆整齐跨组购买画)
2、要求学生在购买画时用文明礼貌进行交际。
五、开个画展,让老师欣赏
你们既是小画家又是会评的小画家,我们开个画展让老师们也欣赏。
课后自评:
口语交际课使“听话、说话的发展”,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我制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目标,为这次“口语交际”真正能互动起来,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我根据这一特点,运用语文书上的彩图,吸引学生,采用激励是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学习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2、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我首先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⒂谡摺⒑献髡撸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进一步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我请三位小画家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为下面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打下较好时为基础。
3、促说,双向互动。
以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画介绍小组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要一一解答。
4、课后延伸,扮商店游戏,开个画展等大胆交际,让他们的自足性更强。
总之我感觉教学效果好。
篇20:《画》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直以来美术活动都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和最常用的,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儿对自己手的了解更理性一些,愿意了解每个手指的名称,体会自己手的本领,同时愿意尝试各种和手有关的创意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有趣的手指印画》。在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阶段发展水平,通过欣赏、启发等形式,将活动层层推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活动难度。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手指的作用及指纹。2、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3、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难点: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2、幼儿用纸、颜料、油画棒、抹布、水彩笔。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手指印画”的范例。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漂亮的画,大家仔细观察,都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教师: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
教师:你知道这幅漂亮的画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了解组合画。)
(二)基本部分:
1、了解手指的作用和指纹。知道手指指纹还可以作画。
2、介绍作画所需要的材料。
3、示范与讲解制作过程。教师向幼儿示范手指印画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1)用任意一指蘸颜料,在合适的位置用力按。
(注意手指蘸的颜料要覆盖整个指肚。若颜料太稀,注意在颜料盒旁边刮一下;若颜料太干,注意尽量让颜料覆盖整个指肚;可以尝试分别用五个手指进行印画,注意一个手指尽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2)待颜料干后,用铅笔在按出的形状上进行添画、创意。(鼓励幼儿尝试用多个手印进行组合创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鼓励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来做自己作画!
《有趣的指印画》教学反思
一、优点:1、活动流程较流畅,能基本按照计划实行。
2、所选取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需要。
3、能让幼儿基本掌握用手指印画的技巧。
4、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二、缺点:1、活动中太重视原计划,缺少变通。没有很好处理预成和生成。
2、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没能十分吸引幼儿。
3、在指导幼儿印画技巧时没能十分清晰地教授。
★ 美术我爱校园课件
★ 二年级美术教案
【一起画学校的教学设计(共20篇)】相关文章: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2023-11-27
二年级美术上册《什物拼贴》教案2024-02-28
《我们的学校》主题活动教案2022-12-05
辅导班辞职报告2023-04-22
辅导班广告范文2023-02-06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2022-05-14
西塘写生报告范文2022-05-06
画室社会实践报告2022-09-03
我为四季添色彩作文2023-05-15
为生活添色彩作文600字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