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时间:2023-11-14 07:58:29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锦集16篇)由网友“tomlsf”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1: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

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课件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课件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篇2: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本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同时能学会其中实验的方法,以此为思路,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过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

《大气压强》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主要包括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测量,影响因素和应用四个知识点,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对这些生活经验,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目标是教学的指明灯,为了我的课堂能达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的数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测定

【难点】

大气压的测定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因为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着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力求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在我的课堂中,我一直坚持着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我会拿出马德堡半球,请同学们进行拔河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半球拉开则人赢,反之则半球赢。当学生无法拉开半球时,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课堂伊始,我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同学疑惑不解时,我会提示学生大气压强是否存在,从而导入课题】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我会进行三个小活动:

1.将塑料挂钩挂在光滑的墙上;

2.在玻璃管里盛满水,用纸片覆盖,再倒立过来,水不会流出来;

3.请同学用吸管吸饮料。

当学生顺利完成后,我会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把玻璃管换成上下开口的玻璃管,把杯口密封起来,再让学生重复刚才的活动。

活动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将气体和液体联系起来思考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三个对比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大气压的存在,也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解决本堂课第一个知识点-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其次我会提出问题,大气压如何来测量?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请同学计算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接下来我会针对这个实验,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请同学思考,如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粗细等是否影响实验,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能得出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这个实验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所以采用了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为了不让视频流于形式,我会请同学叙述实验过程、计算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次我会就本节课一些关于大气压的细碎知识点,如气压计、影响大气压的因素、应用,让学生采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掌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本堂课的知识点教学。】

接下来进入拓展提升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同学解释拔河比赛拉不开马德堡半球的原因,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课堂更加完整紧凑,把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拿出来让学生思考,既加深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又能升华课堂,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将请学生回顾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和数值,进一步巩固本节重难点。

在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离蛋黄和蛋清,并实际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本节课的内容重难点明确,因此在我的板书上,直观的进行呈现,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巩固。)

大气压强

一、产生原因

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三、影响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

篇3:初中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篇4:初中物理说课稿《认识压强》

初中物理说课稿《认识压强》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篇5:初中物理压强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的说课稿

第一大块、说教材分析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二点、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第三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第四点、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因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只要得到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这样容量就较少,能够用1课时完成。

第五点、教具准备: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演示用:装满水的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课本图9-11实验装置、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

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因此选择以上教具。

第二大块、说教学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转变。教育理论认为,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智商、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而教师能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后两个因素。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设计以上问题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第二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的五个实验

(1)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2)向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3)向上端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4)将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5)做课本图9-11实验,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这五个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经过这五个实验的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有助于接着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无依据乱猜。

第三步、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完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

方案成熟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在实验前用投影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点,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前,应注意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能出现高度差。

(2)、测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时,一定要使金属盒保持在同一深度处。

(3)、本实验中,在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测定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转动压强计的探头时,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变。

(4)、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以免打坏。

第四步、各组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派代表汇报。

第五步、老师评价。

老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师生对话、结论汇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们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能使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第六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当堂巩固:内容是实验册第58页“WWW”中的第1、2两题

这两题正好复习了课堂上的实验,及时测验,及时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大块、说作业与板书设计

第一点、作业设计:

课本第68页“WWW”中的第1、2、3三题、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第一题、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身边也有许多的物理知识。

第二题、讲述前人做的实验,这个小实验一般人不会相信,不能理解,而学过相关知识的同学能很容易解释,可见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处,能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也能揭穿社会上一些骗人的小把戏。

第三题、让学生做身边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受实验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前三题都较简单,可满足全体同学的学习需要,布置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目的是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第二点、板书设计: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作为板书,并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形式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篇6:初中物理《认识压强》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优秀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篇7: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内容着重学习固体压强,压强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学生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也经常用到,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技能基础,学生的好奇心强,又积极好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加上压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用实验的方式导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九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对于探究实验以及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熟练使用控制变量法,并运用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培养学生的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突破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突破重点

难点是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应用,采用讲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块颜色鲜艳的橡皮泥,双手用力压,使其发生形变,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用夸张的语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的进入情境,本节课就来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新课第一个内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实质上有很多知识咋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

在没有实施探究前引导学生一起做压铅笔的实验,铅笔一端尖,一段平面,夹在两个手指之间,会感受到什么?找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尖的一端手疼,为什么呢?尖的一端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然后用力压铅笔还会感觉到什么,学生回答用力压的时候手更疼了,为什么?因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从上面的小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少走弯路。

在探究活动中提醒学生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怎样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你们小组是应用哪些材料做的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我找了四名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名是武洪斌同学:“老师我用了一个沙盒,一个压力小桌,还有一个钢笔水瓶做的实验,首先让压力小桌压在沙盒上,看桌子腿在沙盒中下陷的深度,然后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看到小桌下陷的深度增加了,然后我把小桌倒过来,放在沙盒中,再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发现小桌没怎么样?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对比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第二步和第三步对比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二名是张朋生同学:和上名同学差不多,但是比上名同学叙述的更完善

第三名是刘羽琦同学:“老师我用的材料是泡沫、一个装满橙汁的密封杯子有两个面,一个大,一个小,实验是这样的,我用杯子的大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觉得泡沫的形变量鄙视很大,然后我用小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发现泡沫被压的痕迹深一些,两次对比可以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篇8: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第二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画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

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简单介绍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动画开始的:“胸口碎大石”,通过这段动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到钉子多少对这个现象的影响。

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泡沫板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码按压,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对于这两个重点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压力的概念我是这样建立的,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两幅图的作图,实物投影,学生纠错,总结出共同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另外,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学生自纠。

五、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过度不够自然,需要进行一些细化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对《压强》这一课时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篇9: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

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附1.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特点:作用点 方向 大小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压强(P)

1.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p=F/S

3.单位:帕 1帕=1牛/米2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篇10: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

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附1.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特点:作用点 方向 大小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压强(P)

1.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p=F/S

3.单位:帕 1帕=1牛/米2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篇11: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14.1-3实验

(4)进行实验

A、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1N/M2

3,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P79.4

(2)动手做P79.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篇12: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识后另一种力的学习迁移,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是整个单元的理论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在结构上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同时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生产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有关压强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所以确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作为本课的重点;又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真听讲,且容易理解并掌握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课选用讲授、讨论、观察、探究和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教法选用恰当,又要求学法运用正确,而且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点,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我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阅读,了解教材内容,产生疑问,认真听讲;通过观察,认识实验现象,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开拓视野,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引入新课:

以幻灯形式出示教材第76页中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思考并讨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压力的教学: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书放在气球上。接着提出问题:“气球形状改变受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总结出压力的概念。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并演示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然后逐渐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牙签分别压气球。

然后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这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生探究: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启发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进行实验探究。

本节的探究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我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活动,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铅笔等来完成教材第77页实验,比较在压力不同时的压痕深度有什么不同。在完成实验以后,我让学生用手压铅笔两端感受压力的效果不同,然后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样分层次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自觉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压强计算公式: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来表示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新物理量——压强。启发学生回忆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压强的概念。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结合压强计算公式学习压强的单位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列举实例对压强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然后,通过讲解例题加强对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加深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4、压强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中的“想想议议”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是什么?”然后总结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最后,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知道压强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压强公式学会分析和利用控制变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5、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6、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第4题,加强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7、作业:复习课文,做第79页第1、2题。

篇13: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弹簧、锯条、乒乓球、溜冰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方向。

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2、力的大小。

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3、力的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三)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用手拍桌子,手也感到疼。

2、演示实验:一位同学穿着溜冰鞋用力推墙,人往后退。

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四节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单位:牛顿(N)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篇14:初中液体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

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篇15: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

本节课教学目标侧重让学生经历探究式学习过程,但因考虑到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能力、基础程度、认知能力等方面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并未能落实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应争取将演示实验改进为分组实验,加强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学时间方面

本节课因液体压强大小的关系式推导环节而影响了时间的把控,主要原因是班级学生基础程度差异性大,两极差距大,因此导致课堂进度难以达到预料效果。

二、教学过程反思

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做得有所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该视频导入反应没有预期热烈,部分同学认为导入环节中涉及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不感兴趣等。

三、存在问题反思

整节课应该说是严格按照所预想的环节顺利结束,只是时间把握上有所偏差,学生活动时间偏少,未能充分突出学生自主掌握课堂的特点,课堂效果没有预期中的好,学生反映没有预期中的热烈。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是有发展的空间,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推进递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应尽量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宁可将一部分应用知识留于课后学生巩固过程中掌握,也要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而经历充分感知和探究式学习。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简洁课堂语言,在设问、提问语言方面多下功夫。

篇16: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而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本文,拟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压强》为案例,来谈谈我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压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看,学习难度更大。记得小时候,我在学习“压强”这节课中,老师讲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题训练,由于概念不清楚,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清晰,在解题中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多次碰壁出错,于是对物理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物理成绩也一度出现了下滑。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刻苦钻研,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所以,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在讲到“压强”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小心,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不力而使学生对“压强”学不好,进而对物理课丧失信心与兴趣,成为千古罪人。

在诚惶诚恐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所设计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丝毫不敢有所改变。首先,我按教材所设图片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压力在不同条件下作用效果是不同的,顺势引入“压强”的这一概念的物理意义,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对“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然后对公式中的相关物理量的单位和适用范围进行强化讲解,接着又对公式进行了变形拓展,最后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这一节课虽然有一些落堂,但总体上自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然而在随后的一节习题课检测中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一丝沮丧中,我认真反思,查找问题的症结。反思课堂之上,虽然我对“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定义讲授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量时间,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

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

《研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初三物理杠杆说课稿

物理优秀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

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锦集16篇)】相关文章:

节温器的说课稿2022-10-11

大气压强课件2023-03-25

实验管理员说课稿范文2022-11-08

初中物理绪言课开场白2022-10-16

物理密度说课稿2022-09-12

八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2024-04-12

物态变化初中物理说课稿2024-05-09

力的合成的物理说课稿设计2023-04-01

初中物理压强强化复习题2022-06-20

力的说课稿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