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6 07:30:34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共20篇)由网友“长头发的桂花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篇2:《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3: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篇4: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篇5: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由于教室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无法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堂上我就和学生谈了谈这个假期爬黄山的感受,让学生有个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然后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发挥想像,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词进行了描写,而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老爷爷会怎样爬山,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的孩子说:“老爷爷一会儿拄着拐杖,弯着腰向上爬,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走走停停,十分艰难。”有的说:“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向上爬。”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了语言,思维更加活跃。

四、教学中的不足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篇6: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在教学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

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如果能上远程教室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录像,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

本篇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同时在读后进行讨论交流:文中课题为什么用“爬山”,不用“登山”呢?由于学生在上文已经了解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直身走很危险,大部分上山的路只能像猴子一样爬着前行,所以用“爬山”。反过来,用“爬山”作题,也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峰。

三、教学中的不足:

在品析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时,由于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交流,没有准备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所以在以说促情这一环节时显得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不透,以至于在测试中见到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不能灵活回答问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活动准备过程中,应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要领,拓宽知识面。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篇7: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

一、我能拼

fēngdǐngyǒngqìbiànzijūrányǎngtóufènlì

()()()()()

二、一字多音

似sì()相xiàng()都dōu()

shì()xiāng()dū()

你全做正确了吗?我愿和认真的孩子交朋友!

三、我能辨

决()峰()顶()陡()优()

诀()蜂()项()徒()忧()

四、我会选

居然果然忽然

张小红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中华健儿()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五、模仿秀试着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步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篇8: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

一、看拼音写汉字

fēngdǐngyǒngqìbiànzījūrán

()()()

yǎngtóufènlì

()()

二、多音字组词

似:sì()相:xiāng()都:dōu()

shì()xiàng()dū()

三、形近字组词

峰()连()勇()陡()仰()蜂()链()涌()徒()昂()

四、我会选

虽然果然忽然

1、张小红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2、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3、中华健儿()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篇9: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篇10: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篇11: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针对课文的内容,我利用 frontpage 软件制作了一个相关课件,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课文的封面,封面上有两张照片,这张是太阳升起时的天都峰,这张是云雾缭绕中的天都峰。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天都峰的文字介绍。进入“学习重点”,我们看到了……,图片欣赏”学生可以看到……点击“影片欣赏”精彩的短篇展现在眼前。“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粘贴……最后一张是我运用网络上现成的资源作的连接。例如……。

【教法运用】

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

拿到教材后,我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2、能够通过网络收集图片,并对所选图片进行复制、粘贴。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2、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制作的网页结合在一起的呢?我把这堂课分成分成三个环节:

一、图片欣赏,分析题眼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观看天都峰的介绍,然后让他们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然后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到“爬山”说明是要手脚并用的。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演结合,培养能力

课文的分析,我主要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这三步来学习,学生可定会问“汲取”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引导他们利用”金山词霸‘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照相关的句子,我为学生提供了BBS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把找到的句子,复制粘贴下来。通过公告板,学生之间可以阅读到自己的、别人的,教师也可以轻松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反馈情况,便于加以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把自己推荐给同学,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这样,交流面大大地扩大了。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我还提供了一个短篇,学生再次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图片欣赏中,鲫鱼背的照片解决了一个难点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

三、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老爷爷和小女孩的对话演一演,再次体会到他们身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让他们收集黄山的图片。拓宽知识面。

【设计理念】

1、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个人认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未必要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制作网页,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直接把现成的资料做成连接。让后运用到课堂上,例如……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面对学生的有些提问,我引导他们运用“金山词霸”软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2、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了一把钥匙。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学生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一一找到答案,例如在“背景资料”中,学生会得到许多与长征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篇12: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爬天都峰 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

洋县南街小学  苟振强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日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我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无疑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研究解决。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文中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我也认真地做了引导回答。从整堂课看,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些问题也许在成人的眼中都看似无用的东西,可在儿童的眼中恰恰是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宝贝”。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如果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会发现他们所提的问题都是丰富的“金矿”。将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金矿”经过细挑炼,会炼出金灿灿的高纯度的“金子”。教师要做的是多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的方法,同时更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不能因为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价值不去做这项工作,是否也存在“因噎废食”的道理。

二、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语文课本中所挑选的课文都文质精美,不仅仅有识字、砺志的功能。我们还要做的是从作者行文的精妙构思中,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学生以识字教学为主。对如何自主阅读文章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是教的很少的,因此我们必须侧重这方面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师该讲解的一定要讲解,不能一味追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因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这种观念。我认为有效的讲解,能为学生将来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爬天都峰 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

篇14: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义,体会胜利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比较笼统的。这时此课的一大难点。也将是我下面反思的重点。

首先说说本课的教学布置。本课我布置三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初读文章,读写生字。第二课时主要用于精读课文,第三课时主要是作练习的完成与讲评。

总的来说,课堂上出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发言的点较少,课堂气氛略显生硬,恬静,同学对问题主旨的领悟较慢。

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将借由几个教学环节具体地说说。

首先谈谈课堂气氛这一点,其实它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我个人的感觉是:撇开这个班的同学听课状态比较差这些客观原因。单就我个人的教学来说;首先,我的铺垫工作做得不够足。在第二课时的第二环节上,同学的模拟扮演与考虑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思维结合图片,同学也谈到天都峰的险了。但在谈判“面对这么险峻的天都峰,作者的情况如何时,”同学只能谈到害怕,没有再深入下去。而我进一步启发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想时,同学的回答依然比较单一。我看“没希望”了,就自身说了出来,同学似乎也没有真正领会。

最明显的要体现对“老爷爷您也爬天都峰?”这两句话的'理解上。同学开始“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峰?”

还会错了意,后来,我自身模仿了一下二人的口气,同学才干体会到二人心里的怀疑。但怀疑背后的敬佩同学却未能领会。当时我在同学说出怀疑后,问同学“再想想,还有什么?”又模仿了一次,并且加进了一点敬佩的口气。但同学不得要领,后来我启发同学换位考虑,假如你是小妹妹,看到这样一个老爷爷都来爬山,山这么高,这么陡,你心里会怎么想?同学还是把思想停留在怀疑上,我没有方法,只好又一次太心急地将答案以“是不是”的形式直接说了出来。

后来我想,这是因为我在上课伊始对人物心理的铺垫就不够。所以导致同学光注意山陡了,山陡理所应当会害怕。但生就没想到作者自身站在天都峰脚下就是要来战胜自我的。还有我光自身模仿对话的口气,先“启发”了,没有留给同学自身品味的空间,所以同学就根据前面的教学做了推断,所以我想总的问题在于我生硬地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教学环节,都没有充沛注意到环节之间的过渡与铺垫。

其他几个问题与我上课时时不时要严肃起来整顿纪律有关。破坏了原有的较为轻松的上课气氛,当然,我刚接收这个班级,没有考虑这个班的接受情况,只是用于千人一面的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也是导致如上问题出现的原因。

另外,本文的主旨谈判战胜困难,我忽略了同学实际生活,没有让同学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来谈,因此主题的揭示就显得单薄、惨白。

我也有做得不错的几个环节:包括生字的小组自学和攀峰情景的再现和朗读指导。我以自身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巩固得还不错。

所以我想,假如我前面的铺垫能深入下去的话,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和朗读会更好。

篇15:《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篇16:《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节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篇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 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 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 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 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 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 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 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 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 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 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篇18:《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最新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6.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篇19: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书:爬天都峰)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生字新词。

2、我能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

4、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3、学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2)“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5)“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气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4、创作性展示

(1)我想对小妹妹说……

(2)我想对老爷爷说……

三、激发知识冲突

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对话,结合身边的事,写一段对话。

篇20: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齐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齐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齐奋力向上爬,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最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最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资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我,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但是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个性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最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状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齐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主角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光、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方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我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资料,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样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主角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样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最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务必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那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能够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必须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此刻哪里?

(体此刻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样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3.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困难、应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蜗牛》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同步测试试卷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语文园地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说课稿2024-01-16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练习4作文2022-10-07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分析2023-05-13

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漫游语文世界精选2024-02-29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2022-09-11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022-04-29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2023-11-02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2023-08-1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2023-09-17

七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教案设计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