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抄检大观园》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由网友“双拼饭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抄检大观园》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三语文《抄检大观园》的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抄检大观园》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认识这一回目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
2、鉴赏文中精彩片断,体会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3、比较阅读“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两个故事高潮,进而学习借鉴曹雪芹叙事小说的技巧安排艺术安排。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矛盾冲突;赏析“探春拒抄”片断。(重点)
2、比较阅读,学习借鉴曹雪芹小说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设计
教法:自学讨论法,赏析法。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1、导入新课:简介大观园
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回宫后,曾一度封锁,后来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宝玉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院,方圆约三里半,其中风景有七八处,亭台轩馆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的人除宝玉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少数是贵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观园堪称女儿国。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抄检大观园》(第74回)贾府种种矛盾激发的结果,是贾府由盛及衰的征兆,是贾府毁灭的开始,是《红楼梦要》的另一个高潮。
2、学生自学全文,要求思考,(约20分钟时间)
(1)分析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梳理出抄检行动的情节过程。
(2)在抄检中反映出了哪些矛盾冲突?
(3)重点阅读“王夫人审问王熙凤”、“探春拒抄”、“王善保家的无地自容”片断,试分析人物的主导性格。
3、自学检测
问题一 抄检大观园前因后果是什么?
【提示】前因有三:一是“绣春囊”事件;(导火索)二是王善保家的挑唆;(火上浇油)三是丫环晴雯奇装打扮惹王夫人大为生气(爆发)。
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王善保家的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夫人、王熙凤理占上风;探春拒抄取得了大胜利;众丫环命运可谓惨也。
问题二 人物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提示】邢夫人与王夫人间的妯娌矛盾;邢夫人与王熙凤间婆媳矛盾;凤姐与王善保家的间的主仆矛盾;王夫人与晴雯间的主仆矛盾;王善保家的与晴雯间的奴仆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时 重点片断赏析
1、整体情节赏析(师生讨论)
抄检大观园午夜大行动
总 指 挥 王夫人
副总 指挥 王熙凤
队 员 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众丫环等
行动过程
上夜老婆子处→怡红院(晴雯)→潇湘馆(紫鹃)→探春院(探春)→暧春坞(李纨)→惜春房(入画)→迎春房(司棋)〖板书〗
〖评点〗
抄检大观园整个过程使封建大家庭内部种种矛盾全部展现出来了。抄检行动实际上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们的一次血腥镇压,许多清纯善良、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环或被驱逐或被逼死。入画因保存哥哥的东西而被视为盗贼,轰出了大观园;四儿因与宝玉同年同日生,开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被驱出大观园胡乱嫁人;晴雯、司棋命运就够惨了,或含冤而死,或殉情而死。
因此,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但悲剧的内容却以喜剧、闹剧的形式表现的:邢夫人之审傻大姐,王夫人之审凤姐,王善保家的丑态,周瑞家的“站边儿”,惜春火上浇油,尤氏之“吃心”挂不住……
2、“探春拒抄”片断赏析
① 请学生朗读这一节,朗读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性格特征。
② 整个抄检活动的高潮,就是在探春房内的抄检。分析讨论:
A、请用简练语言概述这一片断:
【提示】:倚门而待→公然申明→慨叹家运→讨个说法→凤姐表态(一波折)王善保家的撩探春衣襟→探春怒掴王之耳光→待书嘲讽王善保家的→众人劝慰探春歇息(二波折)
B、比较探春和晴雯两人的反抗性格
【提示】:晴雯和探春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但两人身分和地位不同,她们的反抗有本质的不同:晴雯的反抗是一个女奴的反抗,是受害者反抗的典型;探春是为贾府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她认为正是这种源于内部的“自杀自灭”必将导致贾府一败涂地,因此,她是站在维护贾府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抄检的。晴雯和探春都采取了以退为进、以毒攻毒、以发展凸现对方的荒谬寒碜对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议。如晴雯主动倾箱,堵住了王善保家的嘴;探春先发制人,第一个迎上去,硬碰硬,干脆把矛盾激发。
(延伸思考:司棋、入画的反抗又与这两人的反抗有何不同?)
3、问题讨论
问题一 贾母的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拾得一个“绣春锦囊”,一个小小的物件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什么?
【提示】 导火索;维护贾府荣誉的手段;邢夫人扳倒王夫人、王熙凤的有力武器。
问题二 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试评说一下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提示】 精明强干,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是贾府特别是荣府的栋梁之才,铁腕人物。但她有不可救药的缺点:有权无势,有才无德,有聪明无智谋,有宠无戴。
第三课时 拓展性讨论和阅读
1、比较阅读两大故事情节的异同(讨论)
第一步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提示思考的角度
【提示】 两文可从总体写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技巧、矛盾冲突等角度入手。
第二步 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主要诱导学生思维方向。
第三步 讨论结果归结。
【板书】
相同之处 《宝玉挨打》 《抄检大观园》
整体写法 ①以人物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特征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几个过程,构思精巧,决不简单化。 运用“舞台艺术”手段,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集中,强烈感人。 采用“分镜头”写法,场面描写次第展开,在强烈对比中给人深刻印象,且详略安排恰当。
矛盾冲突 各种矛盾迅速激发,并急遽爆发(火山爆发式的) 各种矛盾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交错穿插。
结构安排 宝玉挨打后还有一个余波,一直延伸到第36回,整个事件紧凑集中。 抄检大观园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再兴波澜,到第77回才交待抄检的结果。
人物刻画 主要人物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在宏大的场面描写中去表现。
2、拓展阅读
1) 阅读小说第23回宝玉和诸女儿入园的描写,对比大观园今昔不同的气氛。
2) 课外阅读小说的第75~78回,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旨。
3、练习设计
4、课堂小结。
篇2:《抄检大观园》
【教学目的】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篇3:抄检大观园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作者通过采用分头描写的方法,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以此推动情节发展。
二、理解《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整体感受、了解抄捡的前因后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宝玉挨打》一课过渡到《抄检大观园》。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但表现了贾氏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出封建与反封建,正统与叛逆的矛盾冲突。此波未平,一波又起,《抄检大观园》构成了《红楼梦》中又一起重大事件,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
二、交待原因: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里游逛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缴获,邢夫人认为这是一个个打击王夫人、王熙凤一派的良机,借此发难,指责二王持家不严,管理无方,于是派了心腹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注意如下词语:
[劳什子]东西、玩意儿,含有轻蔑厌恶的意思。[掐尖]逞能,出风头。[越性]逞强使性,任意作为。[标致]漂亮。[对了坎儿]与实际对上了号。[体统]应有的规矩。
[断乎]绝对。[作法]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庶出]偏房(妾)生的子女。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抄检大观园的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找出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与上节课衔接,检查作业,要求学生一一说出七个分镜头的内容并对其大意进行概括。教师归纳。
(投影或板书)
1、王夫人接到绣春囊来找王熙凤,商量抄检大观园。
2、王善保家的趁机陷害晴雯,准备抄检大观园。
3、开始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遇到晴雯的强烈反抗。
4、王熙凤提出薛姑娘那里不能抄,却抄了黛玉处。
5、探春坚决反对抄检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6、惜春处发现了入画的藏物,虽无大过,惜春却不依,执意将入画逐出园去。
7、迎春处司棋被查出男用物品,使作为外祖母的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
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然后发言,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1、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2、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抄检大观园就要一处处地秋、翻箱倒柜,无外乎都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已,为避免雷同化,作者不但采用七镜头的记叙方式,而且在记叙过程中决不平均使用笔墨,有详有略,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既使情节得到了延展,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处处相同的弊病。
[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学生分别朗读第5段、第6段(重点语段),然后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查抄重点:
A。晴雯DD从被王夫人叫去遭训斥之后,便知有人陷害,加之对她无理的抄检,更激起了她的强烈反抗的情绪,她对抄检的态度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B。探春DD探春是另一个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的人。她的反抗与晴雯的一样吗?不同。她对“祸起萧墙”“自杀自灭”的行为痛心疾首,她反对抄检大观园,是从维护封建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她对抄检一事的认识则表现了她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其他人物: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投影或板书)
晴雯: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人物性格探春: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三、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学生讨论发言)
表现了封建大家族DD荣宁二府的相互倾轧,就连妯娌、婆媳之间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人丫头不过是她们互相争斗的工具、牺牲品罢了,显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趋势。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一、二、三、四题。
《抄检大观园》阅读练习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生的女儿。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曾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兄弟妹妹跟前(暗示对同母弟弟贾环),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她独具胸怀,又与大观园众姊妹不同,“我但凡是个男人,可走得出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探春这番话可见她非同一般的志向。
她勇建海棠社,在建社宣言中写道:“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众姐妹及宝玉都听她的号令,入社吟诗谈文。
凤姐患病时,她和李纨、宝钗暂摄家政,对大观园进行了一番改革,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她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实际上津贴了袭人、李纨、赵姨娘。第二件,把各位姑娘每月头油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因各位姑娘,每月各有其月费银子,此项开支是重复。第三件,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有办法,联想到大观园中每年所产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年产可值四百两银子,全都糟蹋了。因而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等外,各自享有剩下的盈余。探春的改革,部分地纠正了贾府的弊端。
探春最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抄检大观园”过程中的表现。一花独秀,主子中能够反抗的只有探春。她不愧庶出,她没有白白付出代价,她已经学会了在不利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她言语尖刻,说得又狠又准。她读书知理,能一眼判定此次搜检的极不正常的性质与严重后果。她敢于斗争,一个耳光的清脆响声永垂天地。《红楼梦》中整日男男女女吃吃喝喝,哭哭笑笑,本来就少阳刚之气,“抄检大观园”读起来更是令人憋气,幸亏有探春这个耳光,金声玉振,为抄检的受害者也为读者出了一口恶气。
1、探春为什么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春诗才不及钗、黛,但首先发起诗社的却是她,从中可看出她有什么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4、有关探春反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反抄,实际是在以歹攻歹,以毒攻毒。
B、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晴雯和探春都不惜冒着极大的风险,表现了强烈的反抗。
C、探春站在维护贾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对贾府的黑暗势力,明争暗斗,危机四伏,败在旦夕的现状痛心疾首。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5、在大观园里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你喜欢这个形象吗?你如何评价她的言行?她的悲剧意义是什么?请以《说探春》或《我看探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是为了显示主子的地位和尊严。
2、从中可看出探春的组织才能和高远的志向。
3、B(探春的改革,显现出她的`“公正”)
4、D(“可见”之后有误,应为探春反“自杀自灭”,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处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呢!)
5、提示:可先把散见在《红楼梦》各回中的对探春的描写集中在一起,形成“探春小传”。然后再加以评析。探春的主要言行见《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和第七十回)
评《抄检大观园》
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注重言语信息的传授而忽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往往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重新建构。因而阅读教学不管形式如何新颖,若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会使阅读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面以某中学的一堂网络公开课――《抄检大观园》为例来探讨知识的建构问题。
这节课以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颇有新意。然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评价,发现依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即主要在于言语信息的传递,而非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建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知识与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定义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被定为“赏析本文展示的主要矛盾及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赏析,即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并未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来看一下教学过程。上课教师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1、观看大观园图片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上课教师展示图片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作为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兴趣。从图片看出大观园很大很美,由此引出大观园的抄检,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抄检大观园的悲剧性质,首先就值得商榷。而且作为教学设计,当它无关于教学目标,更无益于智慧技能的建构时,则失去了先行组织者的意义。
2、观看内容为晴雯、探春等人在抄检时表现的影片片段,大家对谁以及什么行为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去注意晴雯的“倒箱子”和探春的“一巴掌”,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场景来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典型动作及语言对人物形象分析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提问方式似乎欠妥。教师引导的目的性是很强的,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这两个动作印象深刻呢?根据接受理论,由于接受者的兴趣、注意力、关注的对象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第三个同学的回答才符合了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无论谁的感觉都不能算错,因而无所谓正确答案。但教师为既定的目标和步骤人为设定了正误之分。如果学生碰巧答对了,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错了,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感觉去接受教师认为正确的结论。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猜测、迎合老师的思路。问题在于提问的无效性,也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问。问了反而让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结果混淆了学生视听,弄乱了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只好一步步被动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思维的自主权和主动性。这个提问好像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实际结果是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现实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不该问或错问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课,允许学生各抒已见,那另当别论。
3、重点围绕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展开讨论赏析。
(1)作为奴婢的晴雯的激烈表现所反映的意义。
(2)作为主子的探春展现出的独特的个性色彩。
(3)抄检大观园的矛盾表现和冲突本质。
从逻辑上来看,第2、3两大问题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三大问中的三小问也有关系,但是这些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呢?学生是不明白的。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学生是否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程序性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学生能建构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的认识恐怕是模糊的,就连教师也未必清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学习除了获得言语信息外,更应获得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应能清晰地体现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并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是建构赏析主要矛盾和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鉴于一节课的容量问题,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如建构赏析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
根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智慧技能应作为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主要框架。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由学生执行的一连串步骤或活动。这些步骤或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加工信息。因此,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具备任务分析的意识,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智慧技能的练习。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对目标一进行分解,也就是要解决这个目标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往往不会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常缺少这一个教学步骤。分解的目标是:
1、雯、探春二人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矛盾冲突等)
3、二人的形象有何文学意义及现实意义?如何评价?
要解决这三个子目标,还需进一步分解出更多的小目标(小问题)。这些更小的问题往往需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讨论解决或由教师提示。
重点和难点是第三小问,可由教师引导再分解。
(1)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性格,那么人物性格对矛盾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有无作用?其中矛盾是什么?仅是晴雯、探春同刘宝善家的矛盾吗?(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探讨更深一层的矛盾,即邢、王二位夫人的争斗。)
(2)晴雯、探春二人斗争的结局如何?如何评价二人的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3)两个人物形象有无当代意义?当个性与环境发生矛盾时你如何处理?
(4)两个人物形象还可与其他人物形象比较产生新的问题吗?
这四个问题课堂上不可能全都解决。未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二:一是留为作业,下一节课继续讨论;二是通过BBS网上交流。
具体的操作过程便可按照此流程进行。其特点是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为解决中心问题而不断分解出子问题,通过各种层级的子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中心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流程,使学生认识到问题(任务)的解决需要对问题(任务)分解后一步步完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建构赏析文学形象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而不只是知道晴雯、探春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学生通过对二人形象意义和价值的评析,同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认识建立了联系,这才真正实现言语信息的建构。
篇4:《抄检大观园》 设计
《抄检大观园》 设计
【教学目的】??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二、解题
??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作者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创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理想、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解说:对“大观园”的内涵及在全书中的作用、意义作必要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深意。)
??大观园遭抄检的起因要从第73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说起:贾母房中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拾得一个五彩“绣春囊”,华丽精致地绣着“两个人赤条条地盘踞相抱”,傻大姐误认为是“两个妖精打架”。邢夫人恰巧遇上,“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揣摩此物从何而至”。贾府内部,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正像探春所说“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贾赦、邢夫人为代表的不当家的“在野派”,对王夫人、王熙凤为代表的.“当权派”,久怀不满。邢夫人认为“绣春囊极有可能是贾链、王熙风之物,正好借此机会杀一杀王氏一派的威风。很快“绣春囊”转到王夫人手中,王夫人立时“气色变更”,心急火燎地来责问凤姐。课文即从这里开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越性(干脆、更加);作耗(捣乱);封诰(被皇帝封“诰命夫人”,是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种很高的荣誉和地位);没成算(没头脑,少思谋);庶出(非正妻所生,与“嫡出”相对);现世现报(马上遭报应)。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评析
??1?当王夫人认为“绣春囊”是王熙凤之物时,王熙凤是如何辩白的?继而她又提出了什么处理措施?由此反映出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在王夫人盛怒之际,她并不立即否认反驳,而是先说“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先让一步以顺其气,继而话语一转“求太太细详其理”,不慌不乱,侃侃而谈,一口气说出“五条”理由,证明不是自己的东西,冠冕堂皇,“大近情理”(凤姐是何等人物,无理尚能争三分),不但洗清了自己,而且变被动为主动,提出了不扩大影响,不伤及无辜,不有损贾府和她这管家奶奶脸面的暗中查访举措(约五六条),稳妥可行(只可惜王夫人并未采纳)。反映出王熙凤,能言善辩,讲究策略,杀伐决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2?抄检大军由哪些人组成?遭殃的是哪些人?抄检的真正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明确:由邢夫人幕后鼓动,王夫人坐镇指挥,王熙凤挂帅出征,狗腿子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地献策并任急先锋的抄检大军,气势汹汹兵发大观园,展开了空前的大扫荡,大清剿。原本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争斗,演变为一场对丫环下人的残酷镇压和清洗,特别是那些平时不驯服、不献媚讨好者,更是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绣春囊事件”仅是“抄检”的导火索,看似与“男女私情”有关,其真正原因和实质,是封建反动势力与叛逆进步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封建宗法势力不能容忍大观园中的青年们不合礼法的个性自由,更不允许有这样一片花好月圆的乐土长期存在。他们感到封建大家族积弊太多,中兴无望,日暮途穷之后,以最后的疯狂清除异己,摧毁青春生命之灵秀,是一次血腥的政治斗争。
??3?在抄检中,随着事件的进展、地点的转换,人物形象逐一显明地展现出来,其中晴雯、探春有何表现?反映出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试作赏析评点。
??明确:怡红院中的晴雯,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丫环,王夫人据此妄断:“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晴雯判词中所言“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因此,她成为抄检的首要目标。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身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没趣”。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
??抄检的结果表明晴雯清白无辜,正像她在生离死别之际对宝玉所说:“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样。”以晴雯的高洁自尊,她是不屑于那些鬼祟下流勾当的。在第77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中,王夫人又亲临大观园,将连遭迫害,重病在身,“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残忍地命人“从炕上拖下来”,“架出去”,片刻不许停留,逐出大观园。孤苦无依的晴雯,不久即抱屈病死在外。宝玉忿恨不解地说:“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晴雯是抄检一役的主要牺牲者之一。“晴雯之死”是我们有幸看到的曹雪芹亲笔写下的一个悲剧高潮(仅次于“黛玉之死”,但惜乎“黛玉之死”非曹雪芹亲笔),预示着宝、黛爱情失败的必然性――岂有如此憎恶晴雯而能容忍黛玉之理?晴雯是寄寓了作家丰富情感的一个人物,“晴雯者,情文也。”可能在把“晴雯之死”写完不久,心力憔悴、悲愤欲绝的作者,感到悲剧的艺术表现再难往更高处写了,就丢下笔来,“泪尽而亡”了。
??在抄检中,写得最热闹最精彩的当数三姑娘探春处。探春是一位严正清醒,目光深远,心怀忧患,颇有政治才干的女子。探春判词说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在黛玉进贾府时写其肖像:“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当抄检大军来临时,惟有探春毫无畏惧惊慌,“秉烛开门而待”。对抄检冷言讥讽,针锋相对,只许抄检自己,不许抄检下人:“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原比众人歹毒……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下人。她对贾府的黑暗腐朽,危机四伏之趋于败亡,洞见先机,怀有特别的敏感和深重的忧患,发出了严正警告和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声泪俱下地道出了“木先自腐,然后虫生”的道理,表明她已极度悲愤。不料看不出眉眼高低,“心内没成算”又不自量力的王善保家的,欺探春是“庶出,他敢怎样”――这恰是探春内心深处一个敏感痛点,这“先天不足”使她时时有一种说不出的烦难,承受一种无名的压抑,也使她更敏感自尊。当狐假虎威的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上前戏弄地掀了探春衣襟,这下可惹恼了探春,立即遭到猛烈回击――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接着又是一顿痛快淋漓的大骂,义正辞严,鞭辟入里。这是申张正义、大快人心的一掌,是除暴安良、别人欲为而不敢为的一掌,不但打在为虎作伥的王善保家的脸上,也间接打在那些摧残少女的上层统治者脸上,替惨遭蹂躏、万马齐喑的大观园出了口恶气。尽管探春没能阻止继续抄检,也不能挽救多少少女惨遭厄运,更不能在封建家族崩溃之际,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探春者,叹春一去不再返也!――但这足以使那些助纣为虐、猖狂行恶者杀了威风。探春确是一朵红香带刺、令人敬畏的“玫瑰花”。
??4?抄检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何评析奴隶的恋爱追求?
??明确:抄检的最大“收获”是从二小姐迎春的丫环司棋箱子里搜出了爱情证据――小厮潘又安写给她的情书。男女间相爱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联系第71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贾母的丫环鸳鸯夜里在山石背后无意间遇到司棋和潘又安约会的情节,“绣春囊”极有可能是他们遗失的。奴婢层青年男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文化教养,不会像“才子佳
篇5:12 抄检大观园
(-01-02 10:51:20) | |
曹雪芹 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又一个高潮。它是贾府内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小小的一个绣春囊,不过是引发这个重大事件的导火线。 本文从人物性格特点出发,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人物性格愈鲜明、突出,构成的情节也就愈生动。欣赏本文,要注意它的这个特点。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语未了,人报:“太太来了。”凤姐听了诧异,不知为何事亲来,与平儿等忙迎出来。只见王夫人气色更变,只带一个贴己的小丫头走来,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凤姐忙奉茶,因陪笑问道:“太太今日高兴,到这里逛逛。”王夫人喝命:“平儿出去!”平儿见了这般,着慌不知怎么样了,忙应了一声,带着众小丫头一齐出去,在房门外站住,越性将房门掩了,自己坐在台矶上,所有的人,一个不许进去。凤姐也着了慌,不知有何等事。只见王夫人含着泪,从袖内掷出一个香袋子来,说:“你瞧。”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也吓了一跳,忙问:“太太从那里得来?”王夫人见问,越发泪如雨下,颤声说道:“我从那里得来!我天天坐在井里,拿你当个细心人,所以我才偷个空儿。谁知你也和我一样。这样的东西大天白日明摆在园里山石上,被老太太的丫头拾着,不亏你婆婆遇见,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去了。我且问你,这个东西如何遗在那里来?”凤姐听得,也更了颜色,忙问:“太太怎知是我的?”王夫人又哭又叹说道:“你反问我!你想,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再女孩子们是从那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顽意儿,年轻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幸而园内上下人还不解事,尚未拣得。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姊妹看见,这还了得。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凤姐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也含泪诉道:“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劳什子〕犹言“东西”“玩意儿”,含有轻蔑厌恶的意味。,自然都是好的,此其一。二者这东西也不是常带着的,我纵有,也只好在家里,焉肯带在身上各处去?况且又在园里去,个个姊妹我们都肯拉拉扯扯,倘或露出来,不但在姊妹前,就是奴才看见,我有什么意思?我虽年轻不尊重,亦不能糊涂至此。三则论主子内我是年轻媳妇,算起奴才来,比我更年轻的又不止一个人了。况且他们也常进园,晚间各人家去,焉知不是他们身上的?四则除我常在园里之外,还有那边太太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如嫣红翠云等人,皆系年轻侍妾,他们更该有这个了。还有那边珍大嫂子,他不算甚老外,他也常带过佩凤等人来,焉知又不是他们的?五则园内丫头太多,保的住个个都是正经的不成?也有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或者一时半刻人查问不到偷着出去,或借着因由同二门上小幺儿们打牙犯嘴,外头得了来的,也未可知。如今不但我没此事,就连平儿我也可以下保的。太太请细想。”王夫人听了这一席话大近情理,因叹道:“你起来。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轻薄至此,不过我气急了,拿了话激你。但如今却怎么处?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说是前日从傻大姐手里得的,把我气了个死。”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他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如今且叫人传了周瑞家的等人进来,就吩咐他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要紧。”凤姐听了,即唤平儿进来吩咐出去。 一时,周瑞家的与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现在五家陪房进来,余者皆在南方各有执事。王夫人正嫌人少不能勘察,忽见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走来,方才正是他送香囊来的。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今见他来打听此事,十分关切,便向他说:“你去回了太太,也进园内照管照管,不比别人又强些。”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说:“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王夫人道:“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掐尖〕逞能,出风头。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妖妖(qiáoqiáo))妖冶轻佻的样子。,行动轻捷,这里有举止轻浮的意思。,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倒很像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不敢乱说。”王善保家的便道:“不用这样,此刻不难叫了他来太太瞧瞧。”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若有这个,他自不敢来见我的。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况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因叫自己的丫头来,吩咐他到园里去,“只说我说有话问他们,留下袭人麝月伏侍宝玉不必来,有一个晴雯最伶俐,叫他即刻快来。你不许和他说什么。” 小丫头子答应了,走入怡红院,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正发闷,听如此说,只得随了他来。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今因连日不自在,并没有十分妆饰,自为无碍。及到了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軃〔钗 (duǒ)〕发髻上的钗饰将要脱落。,下垂的样子。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春睡捧心之遗风〕指西施蹙眉捧心之美。这里讥讽女子的娇慵病弱。春睡,喻杨贵妃之醉态。遗风,即余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韵、风致。,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便知有人暗算了他。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他本是个聪敏过顶的人,见问宝玉可好些,他便不肯以实话对,只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作什么!”晴雯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伏侍。老太太骂了我,说‘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作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顽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坐,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晴雯只得出来,这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握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 这里王夫人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调唆着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王善保家的道:“太太请养息身体要紧,这些小事只交与奴才。如今要查这个主儿也极容易,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王夫人道:“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因问凤姐如何。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王夫人道:“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来。”于是大家商议已定。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因迎出凤姐来,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凤姐儿道:“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众人都道:“都细翻看了,没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颠颠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彼时李纨犹病在床上,他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因李纨才吃了药睡着,不好惊动,只到丫鬟们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没有什么东西,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金银锞(kè)子〕当时作货币用的小金锭或银锭。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凤姐笑道:“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这个可以传递,什么不可以传递。这倒是传递人的不是了。若这话不真,倘是偷来的,你可就别想活了。”入画跪着哭道:“我不敢扯谎。奶奶只管明日问我们奶奶和大爷去,若说不是赏的,就拿我和我哥哥一同打死无怨。”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惜春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但不知传递是谁。”惜春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他。”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对明再议。于是别了惜春,方往迎春房内来。 迎春已经睡着了,丫鬟们也才要睡,众人叩门半日才开。凤姐吩咐:“不必惊动小姐。”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道:“且住,这是什么?”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凤姐看罢,不怒而反乐。别人并不识字。王家的素日并不知道他姑表姊弟有这一节风流故事,见了这鞋袜,心内已是有些毛病,又见有一红帖,凤姐又看着笑,他便说道:“必是他们胡写的账目,不成个字,所以奶奶见笑。”凤姐笑道:“正是这个账竟算不过来。你是司棋的老娘,他的表弟也该姓王,怎么又姓潘呢?”王善保家的见问的奇怪,只得勉强告道:“司棋的姑妈给了潘家,所以他姑表兄弟姓潘。上次逃走了的潘又安就是他表弟。”凤姐笑道:“这就是了。”因道:“我念给你听听。”说着从头念了一遍,大家都唬了一跳。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周瑞家的四人又都问着他:“你老可听见了?明明白白,再没的话说了。如今据你老人家,该怎么样?”这王家的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众人见这般,俱笑个不住,又半劝半讽的。凤姐见司棋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料此时夜深,且不必盘问,只怕他夜间自愧去寻拙志,遂唤两个婆子监守起他来。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 练 习 一 本课写的是一个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重大事件。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双方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二 作者描写这一重大事件时,充分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试以凤姐、王善保家的、探春和晴雯为例,分析她们在这一场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各自的性格特点。 三 作者写抄检大观园这样的大事件、大波澜、大场面,是那样的明晰而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试作一点分析。 四 本文中探春说出了内涵深刻且颇具哲理的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试结合《红楼梦》全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和体会,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五 △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准确含义。 越性 作耗 体统 趋奉 封诰 标致 对了坎儿 造化 一径 断乎 正经 没成算 庶出 自恃 对嘴 作法 现世现报 拙志 |
篇6:评《抄检大观园》-
评《抄检大观园》-
评公开课《抄检大观园》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注重言语信息的传授而忽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往往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重新建构。因而阅读教学不管形式如何新颖,若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会使阅读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面以某中学的一堂网络公开课――《抄检大观园》为例来探讨知识的建构问题。
这节课以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颇有新意。然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评价,发现依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即主要在于言语信息的传递,而非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建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知识与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定义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被定为“赏析本文展示的主要矛盾及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赏析,即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 并未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来看一下教学过程 。上课教师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1、观看大观园图片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上课教师展示图片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作为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兴趣。从图片看出大观园很大很美,由此引出大观园的抄检,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抄检大观园的悲剧性质,首先就值得商榷。而且作为教学设计,当它无关于教学目标 ,更无益于智慧技能的建构时,则失去了先行组织者的意义。
2、观看内容为晴雯、探春等人在抄检时表现的影片片段,大家对谁以及什么行为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去注意晴雯的“倒箱子”和探春的“一巴掌”,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场景来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典型动作及语言对人物形象分析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提问方式似乎欠妥。教师引导的目的性是很强的,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这两个动作印象深刻呢?根据接受理论,由于接受者的兴趣、注意力、关注的对象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第三个同学的回答才符合了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无论谁的感觉都不能算错,因而无所谓正确答案。但教师为既定的`目标和步骤人为设定了正误之分。如果学生碰巧答对了,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错了,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感觉去接受教师认为正确的结论。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猜测、迎合老师的思路。问题在于提问的无效性,也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问。问了反而让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结果混淆了学生视听,弄乱了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只好一步步被动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思维的自主权和主动性。这个提问好像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实际结果是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现实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不该问或错问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课,允许学生各抒已见,那另当别论。
3、重点围绕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展开讨论赏析。
(1) 作为奴婢的晴雯的激烈表现所反映的意义。
(2) 作为主子的探春展现出的独特的个性色彩。
(3) 抄检大观园的矛盾表现和冲突本质。
从逻辑上来看,第2、3两大问题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三大问中的三小问也有关系,但是这些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呢?学生是不明白的。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学生是否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程序性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学生能建构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的认识恐怕是模糊的,就连教师也未必清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学习除了获得言语信息外,更应获得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 应能清晰地体现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并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学目标 的重点应是建构赏析主要矛盾和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鉴于一节课的容量问题,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如建构赏析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
根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智慧技能应作为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主要框架。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由学生执行的一连串步骤或活动。这些步骤或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加工信息。因此,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具备任务分析的意识,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智慧技能的练习。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对目标一进行分解,也就是要解决这个目标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往往不会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 中常常缺少这一个教学步骤 。分解的目标是:
1、雯、探春二人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矛盾冲突等)
3、二人的形象有何文学意义及现实意义?如何评价?
要解决这三个子目标,还需进一步分解出更多的小目标(小问题)。这些更小的问题往往需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讨论解决或由教师提示。
重点和难点是第三小问,可由教师引导再分解。
(1) 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性格,那么人物性格对矛盾的展开(情节的发
篇7:《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张超
--------------------------------------------------------------------------------
【教学目的】
1狈治鑫闹胁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崩斫狻俺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比鲜斗饨ㄍ持握叩淖锒窈头饨ㄉ缁岬母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焉柘搿
教学方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K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仆芬衾郑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咽笔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
一、导语设
《红楼梦》是中刮难史上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丁⒔馓
课文选自《红楼梦》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作者曹雪芹融中鼓媳痹傲忠帐踔大成,在书中设计创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理想、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解说:对“大观园”的内杭霸谌书中的作用、意义作必要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深意。)
大观园遭臣斓钠鹨蛞从第73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说起:贾母房中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拾得一个五彩“绣春囊”,华丽精致地绣着“两个人赤条条地盘踞相抱”,傻大姐误认为是“两个妖精打架”。邢夫人恰巧遇上,“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揣摩此物从何而至”。贾府内部,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正像探春所说“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贾赦、邢夫人为代表的不当家的“在野派”,对王夫人、王熙凤为代表的“当权派”,久怀不满。邢夫人认为“绣春囊极有可能是贾链、王熙风之物,正好借此机会杀一杀王氏一派的威风。很快“绣春囊”转到王夫人手中,王夫人立时“气色变更”,心急火燎地来责问凤姐。课文即从这里开始。
取⒄体感知
1毖生自主阅读课文。
2崩斫庀铝写视镌谖闹械暮义。
越性(干脆、讣樱;作耗(捣乱);封诰(被皇帝封“诰命夫人”,是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种很高的荣誉和地位);没成算(没头脑,少思谋);庶出(非正妻所生,与“嫡出”相对);现世现报(马上遭报应)。
第犊问
一、研读评
1钡蓖醴蛉巳衔“绣春囊”是王熙凤之物时,王熙凤是如何辩白的?继而她又提出了什么处理措施?由此反映出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在王夫人盛胖际,她并不立即否认反驳,而是先说“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先让一步以顺其气,继而话语一转“求太太细详其理”,不慌不乱,侃侃而谈,一口气说出“五条”理由,证明不是自己的东西,冠冕堂皇,“大近情理”(凤姐是何等人物,无理尚能争三分),不但洗清了自己,而且变被动为主动,提出了不扩大影响,不伤及无辜,不有损贾府和她这管家奶奶脸面的暗中查访举措(约五六条),稳妥可行(只可惜王夫人并未采纳)。反映出王熙凤,能言善辩,讲究策略,杀伐决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2背检大军由哪些人组成?遭殃的是哪些人?抄检的真正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明确:由邢夫人幕后鼓叮王夫人坐镇指挥,王熙凤挂帅出征,狗腿子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地献策并任急先锋的抄检大军,气势汹汹兵发大观园,展开了空前的大扫荡,大清剿。原本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争斗,演变为一场对丫环下人的残酷镇压和清洗,特别是那些平时不驯服、不献媚讨好者,更是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绣春囊事肌苯鍪恰俺检”的导火索,看似与“男女私情”有关,其真正原因和实质,是封建反动势力与叛逆进步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封建宗法势力不能容忍大观园中的青年们不合礼法的个性自由,更不允许有这样一片花好月圆的乐土长期存在。他们感到封建大家族积弊太多,中兴无望,日暮途穷之后,以最后的疯狂清除异己,摧毁青春生命之灵秀,是一次血腥的政治斗争。
3痹诔检中,随着事件的进展、地点的转换,人物形象逐一显明地展现出来,其中晴雯、探春有何表现?反映出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试作赏析评点。
明确:夂煸褐械那琏,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丫环,王夫人据此妄断:“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晴雯判词中所言“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因此,她成为抄检的首要目标。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身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没趣”。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
臣斓慕峁表明晴雯清白无辜,正像她在生离死别之际对宝玉所说:“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样。”以晴雯的高洁自尊,她是不屑于那些鬼祟下流勾当的。在第77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中,王夫人又亲临大观园,将连遭迫害,重病在身,“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残忍地命人“从炕上拖下来”,“架出去”,片刻不许停留,逐出大观园。孤苦无依的晴雯,不久即抱屈病死在外。宝玉忿恨不解地说:“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晴雯是抄检一役的主要牺牲者之一。“晴雯之死”是我们有幸看到的曹雪芹亲笔写下的一个悲剧高潮(仅次于“黛玉之死”,但惜乎“黛玉之死”非曹雪芹亲笔),预示着宝、黛爱情失败的必然性--岂有如此憎恶晴雯而能容忍黛玉之理?晴雯是寄寓了作家丰富情感的一个人物,“晴雯者,情文也。”可能在把“晴雯之死”写完不久,心力憔悴、悲愤欲绝的作者,感到悲剧的艺术表现再难往更高处写了,就丢下笔来,“泪尽而亡”了。
在臣熘校写得最热闹最精彩的当数三姑娘探春处。探春是一位严正清醒,目光深远,心怀忧患,颇有政治才干的女子。探春判词说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在黛玉进贾府时写其肖像:“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当抄检大军来临时,惟有探春毫无畏惧惊慌,“秉烛开门而待”。对抄检冷言讥讽,针锋相对,只许抄检自己,不许抄检下人:“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原比众人歹毒……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下人。她对贾府的黑暗腐朽,危机四伏之趋于败亡,洞见先机,怀有特别的敏感和深重的忧患,发出了严正警告和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声泪俱下地道出了“木先自腐,然后虫生”的道理,表明她已极度悲愤。不料看不出眉眼高低,“心内没成算”又不自量力的王善保家的,欺探春是“庶出,他敢怎样”--这恰是探春内心深处一个敏感痛点,这“先天不足”使她时时有一种说不出的烦难,承受一种无名的压抑,也使她更敏感自尊。当狐假虎威的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上前戏弄地掀了探春衣襟,这下可惹恼了探春,立即遭到猛烈回击--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接着又是一顿痛快淋漓的大骂,义正辞严,鞭辟入里。这是申张正义、大快人心的一掌,是除暴安良、别人欲为而不敢为的一掌,不但打在为虎作伥的王善保家的脸上,也间接打在那些摧残少女的上层统治者脸上,替惨遭蹂躏、万马齐喑的大观园出了口恶气。尽管探春没能阻止继续抄检,也不能挽救多少少女惨遭厄运,更不能在封建家族崩溃之际,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探春者,叹春一去不再返也!--但这足以使那些助纣为虐、猖狂行恶者杀了威风。探春确是一朵红香带刺、令人敬畏的“玫瑰花”。
4背检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何评析奴隶的恋爱追求?
明确:臣斓淖畲蟆笆栈瘛笔谴佣小姐迎春的丫环司棋箱子里搜出了爱情证据--小厮潘又安写给她的情书。男女间相爱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联系第71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贾母的丫环鸳鸯夜里在山石背后无意间遇到司棋和潘又安约会的情节,“绣春囊”极有可能是他们遗失的。奴婢层青年男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文化教养,不会像“才子佳人”那样“吟风弄月,托咏传情”,只能私赠低级象征物“绣春囊”,但他们也有恋爱的要求和权利,他们决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恋爱自由。当秘密被发现后,司棋显得异常冷静,“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光明磊落,早已做好用生命捍卫爱情和“人”之尊严的思想准备,最后与潘又安双双殉情。司棋是“抄检”的另一个主要牺牲者。
汉乐钢杏小渡闲啊芬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曹雪芹把这爱情的海誓山盟,化为一对感人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再现出来,令古今多少读者为之动容。原来贞烈的恋爱并不仅限于“才子佳人”,奴婢群中并不少真挚可贵的情操,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并未写在“节烈牌坊”上,倒是存在于不被人重视的低层社会中。
贾傅闹髯用强梢匀妻四妾,爬灰养小叔,偷鸡摸狗,淫乱无度,“只剩下两个石头狮子还算干净”,却被视为合法,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而奴隶们正当纯洁的爱情,却被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严加阻禁,公理何在!
(解说:晴觥⑻酱骸⑺酒迨恰俺检”一节中写得最详的主角,是重头戏,应作重点评析、品味。特别是晴雯、司棋,都是抄检的主要牺牲品,评析不能仅局限于课文所选内容,应联系她们的结局,以完整地理解人物形象,深刻地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
5倍杂凇俺检”同是反抗或顺从,因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又有微妙差异,简要评析。
明确:晴雯身闻婢不可能像探春那样义正辞严,敢打敢骂,更不可能具备探春那样非凡的洞察力;司棋是外柔内刚,矢志不渝。她们都是反抗者。
先耍奴性十足,俯首贴耳;迎春,懦弱麻木,听之任之;惜春,怕受牵累,孤介无情;李纨,“古井无波”,恬淡不惊;黛玉,对与宝玉的特殊关系毫不掩饰,孤傲泰然,冷眼旁观。她们都表现为“顺从”。
(解说:此题旨在让焉学习同中有异的表现手法。)
6痹诔检中王熙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明确:王熙凤虽梦挂帅,但在整个过程中却始终是消极被动的,让王善保家的唱主角,自己隐在侧面唱配角,看笑话,不时居间调停,做好好先生。因为凤姐不主张明火执仗地抄检,明知这是一种轻举妄动,但在王夫人的盛怒之下,“也只好低头应着”。待到王善保家的出乖露丑,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之后,她才打起了精神,神气活现地将之尽情嘲笑拿捏了一番。虽然她每天都在为维持贾府的正常秩序而奔忙,实际上她也像其他统治者一样,并不真正关心贾府这座露出裂痕的百年老屋能支撑多久,她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在权力中心维持多久。
7背检的后果是什么?本文在全书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臣斓闹苯雍蠊:逼死了晴雯、司棋,赶走了四儿、入画和所有唱戏的女孩子,促使惜春、芳官、蕊官、藕官等少女选择了葬送青春的出家之路,宝钗也避嫌搬出了大观园……大观园欢乐美好的生活从此结束了。
遭此浩劫H思湎删炒蠊墼坝墒⒆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败,灾难一个个接踵而至:异兆悲音,迎春误嫁,宝玉疯颠,元妃薨逝,黛玉魂归,直至贾府被抄……风雨飘摇,群芳凋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一个人人都不配有好命运的没落社会,更何况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连人身和性命都不能自主的婢女,她们的悲惨命运几乎是与生注定的。但凡在意识和情感上稍微流露出一点非奴性的“人性”,必将遭受戕害。所以“抄检大观园”是牵动全书的一个大转折、大波澜,预示着封建家族及封建社会无可挽回的崩溃结局。
(解说: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有关情节、画面。)
取⒖翁眯〗
本文主移牢隽思父鲋饕人物的言行性格;理解“抄检”一节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罪恶及必然死亡的趋势;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四、布置作
课后阅读《红楼梦》73回、75回、77回、92回,最好能阅读全书。
篇8:评《抄检大观园》--评公开课《抄检大观园》(网友来稿)
评《抄检大观园》--评公开课《抄检大观园》(网友来稿)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级教育硕士 欧阳林
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注重言语信息的传授而忽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往往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重新建构。因而阅读教学不管形式如何新颖,若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会使阅读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面以某中学的一堂网络公开课--《抄检大观园》为例来探讨知识的建构问题。
这节课以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颇有新意。然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评价,发现依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即主要在于言语信息的传递,而非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建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知识与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定义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被定为“赏析本文展示的主要矛盾及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赏析,即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并未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来看一下教学过程。上课教师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1、观看大观园图片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上课教师展示图片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作为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兴趣。从图片看出大观园很大很美,由此引出大观园的抄检,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抄检大观园的悲剧性质,首先就值得商榷。而且作为教学设计,当它无关于教学目标,更无益于智慧技能的建构时,则失去了先行组织者的意义。
2、观看内容为晴雯、探春等人在抄检时表现的影片片段,大家对谁以及什么行为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去注意晴雯的“倒箱子”和探春的“一巴掌”,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场景来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典型动作及语言对人物形象分析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提问方式似乎欠妥。教师引导的目的性是很强的,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这两个动作印象深刻呢?根据接受理论,由于接受者的兴趣、注意力、关注的对象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第三个同学的回答才符合了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无论谁的感觉都不能算错,因而无所谓正确答案。但教师为既定的目标和步骤人为设定了正误之分。如果学生碰巧答对了,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错了,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感觉去接受教师认为正确的结论。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猜测、迎合老师的思路。问题在于提问的无效性,也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问。问了反而让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结果混淆了学生视听,弄乱了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只好一步步被动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思维的自主权和主动性。这个提问好像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实际结果是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现实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不该问或错问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课,允许学生各抒已见,那另当别论。
3、重点围绕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展开讨论赏析。
(1) 作为奴婢的晴雯的激烈表现所反映的.意义。
(2) 作为主子的探春展现出的独特的个性色彩。
(3) 抄检大观园的矛盾表现和冲突本质。
从逻辑上来看,第2、3两大问题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三大问中的三小问也有关系,但是这些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呢?学生是不明白的。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学生是否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程序性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学生能建构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的认识恐怕是模糊的,就连教师也未必清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学习除了获得言语信息外,更应获得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应能清晰地体现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并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是建构赏析主要矛盾和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鉴于一节课的容量问题,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如建构赏析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
根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智慧技能应作为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主要框架。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由学生执行的一连串步骤或活动。这些步骤或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加工信息。因此,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具备任务分析的意识,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智慧技能的练习。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对目标一进行分解,也就是要解决这个目标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往往不会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常缺少这一个教学步骤。分解的目标是:
1、雯、探春二人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矛盾冲突等)
3、二人的形象有何文学意义及现实意义?如何评价?
要解决这三个子目标,还需进一步分解出更多的小目标(小问题)。这些更小的问题往往需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讨论解决或由教师提示。
重点和难点是第三小问,可由教师引导再分解。
(1) 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性格,那么人物性格对矛盾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有无作用?其中矛盾是什么?仅是晴雯、探春同刘宝善家的矛盾吗?(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探讨更深一层的矛盾,即邢、王二位夫人的争斗。)
(2) 晴雯、探春二人斗争的结局如何?如何评价二人的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3) 两个人物形象有无当代意义?当个性与环境发生矛盾时你如何处理?
(4) 两个人物形象还可与其他人物形象比较产生新的问题吗?
这四个问题课堂上不可能全都解决。未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二:一是留为作业,下一节课继续讨论;二是通过BBS网上交流。
具体的操作过程便可按照此流程进行。其特点是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为解决中心问题而不断分解出子问题,通过各种层级的子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中心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流程,使学生认识到问题(任务)的解决需要对问题(任务)分解后一步步完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建构赏析文学形象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而不只是知道晴雯、探春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学生通过对二人形象意义和价值的评析,同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认识建立了联系,这才真正实现言语信息的建构。
作者邮箱: ouly74@sohu.com
篇9:《抄检大观园》(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 型:综合型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作者通过采用分头描写的方法,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以此推动情节发展。
二、理解《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整体感受、了解抄捡的前因后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宝玉挨打》一课过渡到《抄检大观园》。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但表现了贾氏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出封建与反封建,正统与叛逆的矛盾冲突。此波未平,一波又起,《抄检大观园》构成了《红楼梦》中又一起重大事件,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
二、交待原因: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里游逛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缴获,邢夫人认为这是一个个打击王夫人、王熙凤一派的良机,借此发难,指责二王持家不严,管理无方,于是派了心腹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注意如下词语:
[劳什子]东西、玩意儿,含有轻蔑厌恶的意思。[掐尖]逞能,出风头。[越性]逞强使性,任意作为。[标致]漂亮。[对了坎儿]与实际对上了号。[体统]应有的规矩。
[断乎]绝对。[作法]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庶出]偏房(妾)生的子女。
四、布置作业:
1. 找出抄检大观园的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找出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与上节课衔接,检查作业,要求学生一一说出七个分镜头的内容并对其大意进行概括。教师归纳。
(投影或板书)
1. 王夫人接到绣春囊来找王熙凤,商量抄检大观园。
2. 王善保家的趁机陷害晴雯,准备抄检大观园。
3. 开始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遇到晴雯的强烈反抗。
4. 王熙凤提出薛姑娘那里不能抄,却抄了黛玉处。
5. 探春坚决反对抄检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6. 惜春处发现了入画的藏物,虽无大过,惜春却不依,执意将入画逐出园去。
7. 迎春处司棋被查出男用物品,使作为外祖母的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
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然后发言,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1.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2.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抄检大观园就要一处处地秋、翻箱倒柜,无外乎都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已,为避免雷同化,作者不但采用七镜头的记叙方式,而且在记叙过程中决不平均使用笔墨,有详有略,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既使情节得到了延展,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处处相同的`弊病。
[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学生分别朗读第5段、第6段(重点语段),然后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查抄重点:
A.晴雯DD从被王夫人叫去遭训斥之后,便知有人陷害,加之对她无理的抄检,更激起了她的强烈反抗的情绪,她对抄检的态度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B.探春DD探春是另一个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的人。她的反抗与晴雯的一样吗?不同。她对“祸起萧墙”“自杀自灭”的行为痛心疾首,她反对抄检大观园,是从维护封建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她对抄检一事的认识则表现了她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其他人物: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投影或板书)
晴 雯: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人物性格 探 春: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三、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学生讨论发言)
表现了封建大家族DD荣宁二府的相互倾轧,就连妯娌、婆媳之间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人丫头不过是她们互相争斗的工具、牺牲品罢了,显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趋势。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一、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我们的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走到教材中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材中走出来,不但要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还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想一想,看一看,作者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描写了这些人物,他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比如,在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篇10: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自读导言】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结合有关语言知识或现象,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语句。
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解说: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语言理论知识,特别要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而更好地阐释文章中富有深意的语句。学习是为了运用,要通过应用文中的理论解释相关的语文现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自读程序】
1.预习课文。
(1)根据单元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作者观点。
(3)围绕课后练习一指出的4个句子跳读课文。
(解说:本文是自读课文,应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发挥自主性。教师提出初步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进而为下一步迁移学习打基础。)
2.研读课文。
(1)重点梳理第一部分,把握语言与说话的关系。
(2)重点研读第三部分,理清第三部分总—分—总的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解说:舍弃中间部分,突破一、三部分,使自读教学重点更为明确,便于学生弄清观点,进一步用文中观点去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这一步是整个自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指导学生利用总—分—总的结构和“观点+例子”的模式去把握作者观点,去阐释富有深意的语句。)
3.拓展延伸。
用实例阐述“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
(1)钱宰吟诗
明朝钱宰编辑《孟子节衣》,非常劳苦。有次早朝,无意吟出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不料,这首诗被皇帝知晓,朱元璋起初勃然大怒,后一想,钱宰为人忠厚,不至于对皇帝有二心,便心下释然。第二天朱元璋召见钱宰,笑问他:“卿诗中是否对朕有看法?”钱宰听后冷汗淋淋,自觉大祸临头,皇帝见他如此,越觉其忠厚,于是让他把“嫌”改为“忧”。
请分析“忧”与“嫌”表达的优劣。
(2)刘大请客
刘大在五十大寿时请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到他家里作客,结果等了半天,只来了两个,王五、赵六还未到。刘大正等得不耐烦,王五来了,刘大叹口气说:“唉,该来的还不来。”王五一听,掉头就走了,刘大见王五走了,心里一急,对着张三两手一摊说:“唉呀,不该走的又走了。”张三一听,心想:“看来,我是应该走的。”就不辞而别。刘大见张三也走,不知所措,说:“你看,我又不是说他。”李四一听,“那一定是指我了?”于是也气呼呼地走了。见此情景,刘大大失所望,长叹一声:“哎呀!怎么都走了!?”
分析:刘大请客,人为何都走了?
(3)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照旧过着很穷的日子。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个苦朋友跑到南京求见,准见之后便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一听,隐约觉得他的话中包含了一些从前的往事,见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御林军的总管。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起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吧?”于是,他就去了。和朱元璋一见面,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梗在喉咙口,害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同是一件事,说话的效果就不一样,试分析。
(解说:设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运用交际工具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去表情达意,更好地体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自读点拨】
1.第一部分中“说话只能在这种有限和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其中“有限”与“无限”,“自由”与“不自由”怎么理解。
明确:“有限”指的是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组合规则,“无限”指的是运用语言和组合规则可构成无数不同的句子;“自由”指的是人们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表达,“不自由”是指在表达时不能杜撰词语、违反组合规则,必须服从社会的语言表达习惯。
2.谈谈语言与说话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3.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及作者的观点。
明确:
(1)第三部分按总分总的顺序,论述了“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阐述了如下观点:
①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②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③脸部表情、手势、躯体姿态等伴随动作是一种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明确:语言是人类专有的交际工具,但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除语言外还有其他一些用于交际的工具,如文字、烽火、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以及手势、脸部表情、躯体姿态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但这都不能跟语言相比,它们过于简单,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或虽然表达较多的内容,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辅助性手段,不过是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只有语言才能听从于人们自由组合,组成表达思想的话语,灵活自如地用于各种社会交际,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解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原文、把握文中观点、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如果学生的探究出现停滞不前或偏差时,要及时教给探究方法(如结合上下文理解,明确总分总的结构,“观点+例子”的模式等),因为探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自读思考】
见“拓展延伸”训练题(1)、(2)、(3)。
【参考答案】
(1)钱宰的意思是,四更天就起来穿上朝衣准备午门朝见,“嫌”的是自己担心上朝迟了,由于指代不明,在这里可以理解成臣子嫌皇帝上朝迟了。可怜钱宰一片忠心,由于说的时候运用的语言不能明确地表情达意,差点造成君臣的猜忌。如果换成“忧”字,则更能表现钱宰一心为国、日夜操劳的情怀。
(2)刘大没有把握双方的角色关系,加之他的表情、动作使得交际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误会:作为主人的刘大,第一次对刚来的王五说:“该来的还不来”,就意味着王五是不该来的;而王五走后,对张三一摊手,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就意味着张三该走,最后面对剩下的惟一的客人李四说“我又不是指他们”,当然就意味着指的是李四。所以说话时要注意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和各种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把话说对、说好。
(3)朱元璋过去的两个穷朋友来朝拜他,所讲的话意思大体相同,但表达效果和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一个注意了他和朱元璋的关系由过去的朋友关系转变为眼前的君臣关系,顾及了对方的尊严,赢得了朱元璋的欢心,做了大官。另一个则相反,触犯了圣威,被推出斩首。真可谓“话说三分,巧说为妙”。
篇11:福建高三省检语文作文
苍茫月
寥空山
秋风乍起
柳絮白
道不尽
千古传奇
三生缘
——题记
依稀记得儿时,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时间偶尔抖了抖树,花儿落满一地。桃花开在我头顶,映红了天边,时间偶尔撞了撞我的腰,推搡着落花,躺在我肩上。
当广袤无垠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蓝宝石般的眼睛不停地向着大地律动,我漠然仰望,发现时间正一点点从天际泻下,溅落在肩上的落花。没有谁能把记忆忘却,只是时间记载了永恒,祭奠着离我远去的昨天。
肩上的落花,时间落下的印。它斩出的山脉,被地壳褶皱成了永恒,断开的层面,被泪水流淌成了光阴。总有些人,总有些事,会随着我们的成长,一点点变为过去,如落花一般,轻轻地落在肩上,不留一丝声响。时光就像一滩松腊,吞噬着我们的过往,而后便结成琥珀,让它在亿万年后的回首中还依然清晰可见。
当我们从丛脞的大千世界归来,带着城市的浮尘,繁华?颓废?还有离别的伤痛,重新开始一个人上路,栉风沐雨,去接纳另一种也许是没有朋友,亲人,同学,恋人的生活。一花一世界,一世一菩提。是佛说我在前世的五百年等待,换来今生你我的相遇,是佛说我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你我的擦肩。时间的堆积,感情的积累,才有了今生的缘分。
花开,花谢,我只像傻子一样等着时间偷偷地撞上我的小腰,于是,肩上,有了落花。
人生之路,崎岖漫长,在这光阴铺成的路上,我从不会放弃阳光和雨露,总希望沐浴在梦并不完美的地方。阳光下,我看到的是路旁浓郁而又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花朵;雨露中,我望见的是松柏挺拔的身躯,浓雾里,云烟氤氲,可它却没有“泪珠”。当挥手告别时,天空带雨的云朵总会在不经意间飘然于内心深处,让人苦涩,梦魇的袭来又如鬼魅的夜,缠绕不肯忘却过去的执拗。
离别的路上,你我总会相遇,路的两端,也总会有尽头,但无论怎样,我将会把那望眼欲穿的等待埋藏在心里,直到永远,永远!
伴随着徐徐的风,花儿又悄悄地舔了舔我的颈脖,睡在我的肩上。岁月沉重的呼吸开始减慢,没有人能够知道它的缘起缘落,只是生命在它流过的土地上,没有了贫瘠。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落花落在肩上,眼泪记载了一切。时间,拖出记忆,拖出人生。的确,不曾有谁怜悯过我们肩上的落花,只因为它太渺小,太渺小,我们也不曾有过谁怜悯过白驹过隙,只因为它不是记忆中的一整块,一整块,但时间却如肩上的落花,悄悄地,消失殆尽。
面对情愫的泛起,悸动的翻跃还在,肩上的落花还在,只是,时间,你是否还在?是否,还在?
篇12:福建高三省检语文作文
想念有时只是一种姿态。心里住着一个人,生活就变得很美好,仿佛你与那个他就只隔着一个伸手的距离。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尾,满头银丝的露丝站在甲板上对着长眠于大海深处的杰克喃喃地说;“杰克,我很好,只是有点想念你。”我们都爱过,有时,爱要退到心灵深处。
想念仅仅时一种姿态。有多久没有想他了?我不知道。心疲倦是时候,他就住在那幢房子里,我只要门把一扭,就可以禁区。那里是个心可以停靠的地方。可是,却怕见到,特别是时间日渐消长。像是陈年的一坛老酒,年份越久远越见它的香醇,可同时也惧怕它的浓烈。他是生命里转角擦身而过的人。这个人,不是友人,亦不是情人。可是我却将他放置在想念的信仰位置。
在恐惧与想念里,四处躲藏。他像夏日里繁盛的香樟扎根于温暖的心房,似面容和蔼的圣者仅可膜拜,不可触及,这种想念仅是一种姿态。
有人动了我的琴弦,唤我到窗前,让我眺望窗外明媚的景致。窗外,是黄昏落日,花儿伴着蝴蝶的沙洲。沙洲的一角,白色梧桐在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情了这个季节,记忆便穿杨过往支离破碎。事隔多年,拿个人的面容早已模糊无法辨别。只是念着一个人,心里便若沐浴在冬日暖阳里,有种依赖,却不失天真。因为想念仅是一种姿态,是我一个人的事,与他无关。记忆里的他没有多少话语,因为我们有交集的时候并没有说过任何一句相互问候的话。更别说其他。所以没有谁伤害谁的事件。梁静茹在歌里唱到“想念是会呼吸的痛”。而我们吐纳空气,面容姣好。痛是因为曾经受伤留下了疤痕,而我们连触碰都未曾有过。伤害更是奢侈。
多年以后,不知这样的你在我心底是否会易主。我只知道,我还是会想念那个人,是你或是他都不重要了。生命里,有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念着是种幸福,既然幸福,何必去追究那个人是谁?
多年以后,我会一直想,如果我们再次遇到,在一次宴会,在一个街口,在同一家电影院里,你刚好就在我隔壁,在同一家书店里我们买了同一本书,或是在一个聚会,还时你我成了同事,那时,我们会说什么呢?
很久不见,你过得好吗?
难道隔了多年,按摩仅是为了一声问候而再次遇上的?可……出来问候,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呢?
或是你我都忘了彼此。相见陌生,恍如初见。
多年以后,没有如果。我找到了你,依旧无言。是没有共同的话题?是泯然陌生?是从未熟悉何来趣味相投?
我不知道我的想念是在执着什么,或许,真的只是一种姿态。心里有人念着,生活就踏实很多。你依然是你,我依然是我,而我们不曾是我们,也不再是我们。
篇13:福州高三语文二检作文
站于交织在一起的南北轨道间,看列车背向而驰,头发被风吹得四处张扬,游离的心不知生命的旅程应一路向北,还是停留在夏天最近的地方——南?
--题记
出生在南方的城市,冬天,从不曾感受过寒风过境,冻彻心扉,也不曾看见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心想:北国的人们定是倍受严冬的煎熬,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怀抱着对春的幻想,望此刻闭上眼,再睁眼时已是暖春。但又时时听见这样的一句话:在寒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颗火热的心,那种温度可融化冰雪,那是生命给世界的震撼。
不解。
在那个令人怀想的季节,曾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即使平庸的人也无所谓,因为平庸的人对幸福要求不多,幸福可以很简单。是谁在唱:“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当枫叶飘落的时候给我捎来一份思念,家人为我温暖岁末的秋天,仅此而已。急促的电话铃声带来了一句亲切的话语:“女儿,还好吗?要注意身体呀!”幸福,就是如此简单。顿时,心中的火种仿佛起了星星点点的火花,决心不做平凡的人,决心为别人点燃心中的希望。人生,刚刚开始,暖如冬阳。
迷雾渐散。
那年的春天,火苗照亮我的生命,如春日的花朵――灿烂。花季的少年,彼此间有着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儿,似美丽的花儿,争夺可贵的雨露。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在阳光下大笑,一起在大雨中奔跑,一起在枫叶飘零时哭泣……但你也会目光锐利地看着我,对我说:“我一定会赢你的。”我微笑,不是在让步,而是在对你说:赢的人一定会是我。小小的年纪,却开始有了灿烂的光环。
如梦初醒。
是谁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伤口?我想着有那么一天,当我手捧着那张让我留在南方的通知书时,父母笑得比我还高兴,这才看见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烙印;高兴之余,听说好友要去那个自己在脑海中幻想了无数次的北国,恍然大悟,是时候要离别了。那年的夏天,烈日毫不留情地划破天空,青春的伤口,倾泻出明媚的阳光,空气好象都沸腾了。我坚信,总有一天,大火会烧红整个天空,那是我生命的温度,是我带给世界的震撼。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活着,那就是像烈火一般,无尽燃烧。
后记:依然是那样的一副画面,不同的是我驻足,停留在离夏天最近的地方,游离的心找到了归宿,它要在这里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因为青春是只绿一季的叶,只有夏天的火热才能让生命沸腾,无限张扬,因为我坚信:活着,火着!
篇14:福州高三语文二检作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受无法忍受的事才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成居于忍。
罗素言:“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走完世界,登上永恒之旅。”司马迁,就是这句话的有力证明人。
司马迁,20岁那年开始遍游祖国大江南北,实地考察历史文化遗迹,为着《史记》作准备。但天汉二年,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被处以宫刑,他受此奇耻大辱,然而他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一定有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就这样,历经,这部前无古人的着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往心里忍,最终很大的成就。
法国着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以连投入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他忍耐着,终于第16次投稿被接受。丹麦着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忍受着,毫不气馁,终于成名。
生活中,你要活得快乐,要想成功,必须具有能忍受烦闷的能力。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除了极少的辉煌时刻外,多是平淡无奇的。不能忍受烦闷的一代,会成为无所作为的一代,因为成在忍中居住,要想有所作为,想取得成就,你就得通过忍受这一关,因为成在忍中居住,想与成见面,我们不得不先与忍见面,不得不通过忍的门槛。
忍耐是人生的幸运,而急于求成则是扼杀意志的温床。在污水中不沉沦的是诗人千吟百唱的高洁荷花;在山顶拔地而起的是散章词赋中赞美颂扬的青松。把自己的根扎深,在忍耐中不断磨练自己,这是铁成钢的最好办法,也是沙粒成为珍珠的唯一方式。
平凡的你我无法一步登天,日常生活的种种挫折告诉我们,有了忍耐这把钥匙,你才能进入成功的家中,许多事忍一忍就过去,笑一笑就成功,让我们永远记住“成,居于忍”,让它在生活中随时随刻地提醒着我们!
篇15:高三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出示课题图片
师:有没有同学对我国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
生:道教的鼻祖是老子
师:好,这是你了解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无语)
师:好,请坐下来再想想。让我们做个简单的界定吧。对信奉道教的人称什么?(道士)对皈依佛门的人称什么?(和尚)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当你知道一个道士死后却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你会有怎样的兴趣和疑问?他的背后究竟有过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去探寻答案。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看一看,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整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给同学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快了”)哦,大家自己也意识到了,读的快了,你们是一路匆匆行来,却忘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的走啊,欣赏!所以,无论是生活中或是学习中,有时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慢慢欣赏。但是,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刚才两个问题的认知。第一个问题,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
生:(齐声)王圆录
师:第二个问题,他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
生: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师:好,我把你的回答完整地表述一下,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所以死后被埋葬在塔中,并且保存的较为完整。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出来。
生:“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师: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佛教圣地。那么,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吗?
生:不了解
师:那么,一个不了解佛教的人会怎样对待莫高窟?现在我们就来分组浏览文章第二、三部分,让我们自己来叙一叙,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的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一段故事。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组,台上的同学阅读第二部分,台下的同学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什么?
师:好,有请
生:他把洞窟刷白,还堆了几个天官、灵师菩萨,破坏了敦煌石窟。
师:好,刚才你说到的其实包括了三个内容。首先是把洞窟刷白,我想问问你,刷白的仅仅是洞窟吗?
生:不是(齐声)
师:是什么?
生:是壁画(齐声)
师: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画。在他的两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看课文!
生:(齐声)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师:好,注意概括的时候要提取主要信息。那么,你刚才说的第二点,他还塑了几个天师灵官菩萨。看样子,我们的这位王圆路王道士,还真带有几分对道教的虔诚。你说的第三点,他破坏了石窟,准不准确?请台下的同学这时看到课文的第二部分。
生:不准确
师:那么,破坏的使什么?是雕塑。看课文,“才几下”
生:“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
师:但是,大家知道吗?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出示图片字幕)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
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如今正被这王圆录悄悄的毁灭着。(留了一会空白)
师:我听见,靠近我的这个男生,刚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台上的同学这时看到文章的第三部分,台下的同学,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概括?
生:他把文物送来送去,还用极低的价格跟外国进行贸易。
师:那么,你想想,在这两者当中,谁是主要的?
生:他把文化卖给外国
师:是文化遗产。他卖的是哪儿的文物?
生:中国的
师:中国的,不确切,现在我要求的是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概括这一部分的信息。好,你先坐下,谁能回答我?是哪儿的文物?
生:敦煌的
师:再具体一点
生:莫高窟的文物
师:再具体一点。一个洞窟里的文物。好,大家跟着我一起看到,课文的第三部分,什么时间?
生:195月26日
师:“他辛辛苦苦地清理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这个洞窟是16号洞窟。那天,他无意中听到里面有空空的声音。结果,他发现,在这个洞窟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复洞。里面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绘画、雕塑等诸多作品。卖给了谁?
生:外国的考古家、探险家
师:其实历史远远不止我们课本上描写的那样(出示敦煌照片)
在王道士发现的这个藏经洞里,出土的文献大约有数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英国人称之为“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然而在经过了外国文化强盗的一番掠夺之后,如今的藏经洞已经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出示藏经洞照片20)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这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吗?
生:不知道
师:真的不知道?那么,跟着我一起看到课文53页的注释。读书还是要细心一点。好,看到没有?有多少文物?找到答案了吗?
生:四万多件
师:其实,连这个数据也是不确切的。就我目前看到的资料而言,有说五万多件,还有说六万多件的。事实的确如此,就像你们刚才告诉我的那样,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实,我们是最应该知道答案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馈赠,如今,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在波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还多的多。我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们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生:气愤
生:遗憾
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好,把话筒传到后面的女生,我想听听女生的看法。
生:伤心
生:我这时心里很难过
师:其实大家的情绪,作家也有。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二环节,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找,读一读,品味一下,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或者说,哪些句子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者暗合了你刚才的情感?
师:好,有请那位女生
生:读“偌大的中国”一段
师:好,你告诉我,在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与作者一样,有一种悲愤地心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把它留在中国,在当时的情况下,会遭到中国官员的糟践。倘若把它送给外国,可那又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馈赠。
师:进退两难,怎么办?我们只能怎么办?
师:大哭一场,请坐。(老师再读这一段)刚才这位女生说“悲愤”,你们能不能从我的朗读中体会到,除了悲愤,还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无奈
师:这个词找的很准确,还有什么?
生:遗憾、痛惜
师:好,情绪越来越多了,我们请一个同学集中地来说一说。
生:作家的情感是伤心、惋惜
师:伤心什么?
生:中国的文化中国存不下,居然跑到外国去了。还有痛惜、愤怒
师:愤怒什么?
生:愤怒当时的中国如此腐败
师:其实,作家的情绪大家已经都说出来了。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我们的眼光可能更多的集中到了“我好恨”,恨也有很多种,有愤恨,有怨恨,有痛恨,在这里属于哪一种?
生:愤恨
师:作家有爱,他的恨是来自于他的爱的,这个爱是什么?对什么的爱?
生:对中国文化的深爱
师:对了,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深爱,所以,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是爱恨交加,既痛苦又无奈。好,除了刚才这位女生说的这一段,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
生:第二部分地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写的是中国官员对中国的文化一点也不爱惜。
师:作家的情绪怎样?
生:很失望,同时也很愤怒
师:他们滔滔的奏折,有什么?
生:讽刺
师:请坐,还有其他的吗?
生:第四部分(读)从中,我体会到了敦煌研究者内心的辛酸
师:很好,你不觉得作家的情绪在这里也有变化吗?
生:(无语)
师:好,请坐下来在想想,作家的情绪一路行来,这里有没有变化?
生:有,以前的中国官员对文化不重视,而现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却很重视,作者从这里看到了希望。
师:所以说,作者一路沉重之后,这里略微有了一点
生:好转
(其他的学生笑起来了)
师:激昂。
篇16:高三语文《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
2、欣赏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难点]
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
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记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处,并试做练习一第一小题的前半部分。
2、将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走近阿Q”、“寻找幽默”、“体会严肃”三个步骤,试图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社会内涵。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文学作品寓教于乐。鲁迅的小说也往往以喜剧外衣包涵悲剧的内核。 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注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走近阿Q ①简介《阿Q正传》的基本情况。
②问题引导:
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么?在他出场之前,还写到了什么?
③播放电影片断,引导回忆作品描绘的画面。 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未庄风传革命;
阿Q宣布革命;
阿Q幻想革命;
地主投机革命。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把握课文的情节,整体感知阿Q这一人物。
寻找幽默 问题引导:
①围绕着“革命”这件事,作者写了一些很幽默的情节。你觉得本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
②这些幽默的地方,有的是“他人”的幽默,有的是我们的主人公阿Q的幽默。“他人”又分为民众和地主阶级,阿Q的幽默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你所找的幽默属于哪一类?
指出自己找出的幽默之处,并说说它属于哪一类。
(“民众的幽默”如:认为辛亥革命是替崇祯皇帝报仇,并把“崇祯”误说成“崇正”;“地主阶级的幽默”如: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相约去尼姑庵革命,顺手拿走了宣德炉……)
把“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同时,寻找“幽默”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过程。也为下一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刻内涵打下基础。体会严肃 简要分析“他人的幽默”的“幽默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幽默背后的深刻意义。 体会这些“幽默”背后的严肃:①民众的“幽默”说明了他们的愚昧落后、不理解革命;②地主阶级的“幽默”则说明了他们的狡诈、投机革命。
简略处理这一部分内容,以突出下一步对作品的主人公阿Q的分析。
具体分析“阿Q的幽默”背后的严肃:
⒈把握阿Q性格特点
①在宣布革命的时候,阿Q有两句话:“……便是我,也要投靠革命党了。”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这两句话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②阿Q对革命有哪些幻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革命目的是什么?进而可以看出他又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⒉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阿Q虽然可笑,但历代农民革命者不都和阿Q想的一样吗?从中我们不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吗?阿Q是可笑的,可是,他又是典型的;作品是幽默的,可是,又隐藏着深层的悲哀。 学生思考回答:
①宣布革命时的这两句话,表现了阿Q性格中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一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另外,“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也就是阿Q对自己革命目的的表述。
②我们可将阿Q的革命目的概括为:报私仇、抢东西、挑女人。这些愿望中虽有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更多地表现了他的愚昧落后与不觉悟。 试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阿Q的形象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体会作者在这两个最滑稽的场面中所蕴藏的深刻的社会内涵。
课堂小结 嘲讽的笔调,良苦的用心。 突出教学的主线,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巩固拓展 ①课内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文学作品形象地反映生活有了什么新认识?
②联系课外阅读的类似的作品,写一篇赏析文章。
①完成课内练习;
②课外完成作文。 由一篇文章的学习增进学生对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认识;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板书设计
喜剧的外衣, 嘲讽的笔调,
悲剧的内核。 良苦的用心。
篇17:滕王阁序的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的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两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平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习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参考答案:
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③子字。
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②“忧”和“乐”
附: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一、作家作品及本文写作背景
二、骈文
骈俪文,四六文。
三、分析
地势雄伟,地灵人杰
楼阁壮美,山川胜景
宴会胜况,个人遭际
自叙经过,谢主引宾。
篇18:高三语文《幸福从细小出开始》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幸福从细小出开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专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比较沈从文和富兰克林的风格异同。
4、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能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补充:富兰克林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听完了老师的关于富兰克林的介绍与你们预习时的感觉相比较一下这是同一个人吗?(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原因的兴趣)
二、情感激励
1、用一句话给幸福下定义。幸福是什么?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
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
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对白:
“什么是幸福,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幸福呀,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天冷了,看到别人身上穿件皮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哪来,那你就比我幸福。”
4)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促使从市场到居民住处的路上铺上石头;
让居民一起支付费用清运垃圾;
策划城市铺路,并改良路灯;
想办法有效地清扫道路。
2、根据刚才的分析,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不作重点,简单带过)
3、富兰克林做了这几件小事,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所做的是小事,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巨大的,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
4、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5、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三、鉴赏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2、《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和《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都是自传,这两篇文章在文风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再拓展一些向研究性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明确:关于差别答案是开放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传主的个人经历;2)作者的写作风格;3)作者所处的国家情况等等。
四、拓展探讨
沈从文和富兰克林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有太少,有时便有的发愁。……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从文自传》)
1749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威廉,我被点击了!”这便是著名的风筝实验。
明确: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遇到有疑问时,都比较注重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这点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
五、作业
1、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2、明天上课前10钟交流大家的作品。
作业设计的意图是:
1、再次熟悉课文,达到复习课文内容的目的
2、感受富兰克林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
★ 红楼梦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抄检大观园》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红楼梦 人物关系图2022-05-07
高考必考名人名言2022-05-06
红楼梦人物形象初二语文知识点2022-05-08
红楼梦文学赏析2022-05-29
《红楼梦》优秀赏析2022-07-29
红楼梦87版全集简介2023-05-11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2022-08-16
红楼梦87版简介2024-01-24
红楼梦读书笔记:晴雯命悬一线的晴雯之死2022-09-29
红楼梦人物赏析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