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教学反思(共13篇)由网友“鬼飞球小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氯气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氯气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氯气及其化合物300字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通过对近五年全国高考题的分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五块:第一块是对氯气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第二块是氯气的物理性质,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充分掌握;第三块氯气的.化学性质,从价态的情况考虑反应后金属呈现最高价以及相关现象;第四块了解氯气的制备、装置、气体收集方法第;第五块次氯酸的相关性质了解,重点应用,意义。
在题目筛选方面,以小高考真题为标杆练习,再以变式训练为辅,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最后是一道实验探究题作为深化,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对现象的把握;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察方面,强化学生的基本功,结合推断题展开训练。
在整节课中,我是按不同考点设计教学,课前确定教学目标,结合高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
篇2:氯气的教学反思参考
氯气的教学反思参考
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等有重要作用。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完成氯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最好采用老师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现象明显,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训练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具体操作是采用开放式教学,由结构决定性质,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其化学性质,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利用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然后我设计了让两位学生一组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让学生自己实验进行探索研究,是一种可取的好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物质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只是一般学校的条件限制,很难大面积的开展这种教学,作为为培养学生实验、和化学研究的能力出发,老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教育,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具体操作办法:
课题的引入是从一系列的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的图片及相关的时事报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我让学生观察已经收集好的氯气的颜色和状态,通过观看实物,认识到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我先演示化学气体闻气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闻氯气气味,并讲让学生观看正确闻化学气体的多媒体动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做好化学实验,可以说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采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由结构决定性质,由性质体现用途。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很从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得出氯气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反应中体现得到电子,故顺理成章的分析出能与金属反应,紧接着我要求学生完成氯气与不活泼的金属铜的反应实验,完成后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氯气能和铜反应的正确结论。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篇3: 生物氯气的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等有重要作用。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完成氯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最好采用老师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现象明显,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训练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具体操作是采用开放式教学,由结构决定性质,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其化学性质,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利用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然后我设计了让两位学生一组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让学生自己实验进行探索研究,是一种可取的好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物质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只是一般学校的条件限制,很难大面积的开展这种教学,作为为培养学生实验、和化学研究的能力出发,老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教育,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具体操作办法:
课题的引入是从一系列的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的图片及相关的时事报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我让学生观察已经收集好
的氯气的颜色和状态,通过观看实物,认识到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我先演示化学气体闻气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闻氯气气味,并讲让学生观看正确闻化学气体的多媒体动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做好化学实验,可以说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采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由结构决定性质,由性质体现用途。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很从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得出氯气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反应中体现得到电子,故顺理成章的分析出能与金属反应,紧接着我要求学生完成氯气与不活泼的金属铜的反应实验,完成后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氯气能和铜反应的正确结论。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篇4:氯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氯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本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因此,这一章是后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卤素性质的'内容,是通过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的介绍,及与其它卤素性质与氯气性质的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说,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认识卤素性质,进而建立“元素族”这一概念的入口,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学习了《金属元素》一章,但是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习惯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注意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缺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加工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篇5: 氯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安排
在氯气教学前,我对氯气的教学反复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氯气的教学中学有所得,我做了如下安排部署: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等有重要作用。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完成氯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最好采用老师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现象明显,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训练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具体操作是采用开放式教学,由结构决定性质,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其化学性质,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利用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然后我设计了让两位学生一组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让学生自己实验进行探索研究,是一种可取的好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物质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只是一般学校的条件限制,很难大面积的开展这种教学,作为为培养学生实验、和化学研究的能力出发,老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教育,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具体操作办法:
课题的引入是从一系列的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的图片及相关的时事报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我让学生观察已经收集好的氯气的颜色和状态,通过观看实物,认识到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我先演示化学气体闻气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闻氯气气味,并讲让学生观看正确闻化学气体的多媒体动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做好化学实验,可以说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采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由结构决定性质,由性质体现用途。我第一步是让学生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推断,分析氯气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很从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得出氯气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反应中体现得到电子,故顺理成章的分析出能与金属反应,紧接着我要求学生完成氯气与不活泼的金属铜的反应实验,完成后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氯气能和铜反应的正确结论。
篇6: 氯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本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因此,这一章是后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卤素性质的内容,是通过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的介绍,及与其它卤素性质与氯气性质的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说,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认识卤素性质,进而建立“元素族”这一概念的入口,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学习了《金属元素》一章,但是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习惯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注意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缺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加工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篇7:氯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较差,好动性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针对以上特点,如果一节课要学习完氯气的化学性质,难度很大,教学效果不好;但如果只学到氯气与非金属、与水的反应,又有内容脱节现象,不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因此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第一课时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与水、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着重体现氯气的毒性与用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课本知识来解
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以探究法为主,设计以化工厂氯气爆炸引入(发现问题),使课堂处于一种较为轻松但又能引人思考的气氛之中;在整个设计中教师不断设置情景,让学生设问、讨论、归纳,然后在思考中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层层深入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深刻理解氯水的'成分、所含的粒子、漂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整理及完善知识体系,最后,将次氯酸见光分解的动画展示,
使学生对次氯酸性质有较完整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因为设计验证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实验难度太大,学生的自发性可能较小,所以整个过程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运用设定的实验、录像进行演示以保证全体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始终坚持科学研究的一个原则――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又设置研究和思考的坡度,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这一设计想法,从而积累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体现教的目的真正在于让学生获得学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体验与准备。本节课中的实验安排就是在恰当的进程中,或者引起学生思路的打开、或者验证学生的某些猜想、或者引发学生新的探索,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获得、去发现,让实验在“探索未知”的情境成为真正的点睛之笔。 二、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与水以及碱的反应;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
(2)经历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体会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美,设计美; 三、教学重点
氯气与水的反应和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教学难点
次氯酸性质的发现、分析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本节教学突出氯气的毒性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提升到唯物主义思想高度,即一分为二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整个教学双边活动的构思,运用了视频、实验探究、情景假设、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时注意诱导其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成就感。教学注重了知识系统上的完整性,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支持,手段直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问题的设置和给出应该更大胆的放权给学生,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
篇8:《氯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泼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
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以及次氯酸的一些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材料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制备好的氯气、氯水、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试管、导管、PH试纸、蒸馏水、盐酸等。
五、教学方式及手段选择
1、问题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3、启发式教学
总之,通过巧妙设疑、启发讲授、知识回顾、归纳总结、实验探究、讨论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教学过程
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味,然后被毒倒了。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护车,同时将周围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然后在周围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并将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
1、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巧设实验,层层推进
(1)氯气物理性质:可通过展示实物以及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新闻图片所获得的信息来认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氯气化学性质:
(a)与金属(Cu、Na、Fe等)反应
紧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先分析氯气的强氧化性,再分析不同金属与氯气反应产物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一般都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b)与典型非金属H2的反应
观察实验视频,探究H2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初中所学的燃烧一定要O2中反应,对比现在H2的燃烧,能讨论给出燃烧一个更加科学的定义吗?
(c)与H2O的反应
[提问]
在事故现场,消防人员筑起了水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氯气能与水反应吗?氯气溶于水后有什么用途呢?
[实验探究1]
学生动手实验:把蒸馏水、盐酸、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在黄色的pH试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作概括。
学生总结现象:蒸馏水不能使黄色的pH试纸褪色、盐酸能使黄色的pH试纸变红色、新制的氯水滴在pH试纸上中间褪色,边缘变红色。
讨论:
①氯气中没有氢离子,水又不能使pH试纸变红色,为什么边缘显红色呢?(学生联想预测出:氯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生成了酸性物质 )
②但是为什么中间又褪色了呢?(学生分析是不是因为氯气也有氧化性,把色素氧化了呢?为了验证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2]
学生动手实验:往氯气的集气瓶中同时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作概括。
学生总结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不褪色;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却褪色了。 《结论》
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和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它具有漂白作用。学生书写推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多媒体
Cl2+H2O ==== HCl+HClO
2HClO ====2HCl+O2↑
介绍次氯酸的一些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漂白性学生讨论交流: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份的区别。强调师生参与、生生参与。从而巩固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七、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1、如果遇到开头一幕氯气泄露事故时,你将采用下列那种措施比较好
A、使用湿毛巾捂住鼻口
B、使用浸有氢氧化钠的毛巾捂住鼻口
C、使用浸有碳酸氢钠的毛巾捂住鼻口
D、使用干毛巾捂住鼻口
2、饲养金鱼所用的自来水(经氯气消毒)需经日晒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B、利用紫外线杀灭水中的细菌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除去溶于水中的Cl2,并促使次氯酸分解,以利金鱼存活
3、[意图]课堂练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把握重难点,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作业布置:
1、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是盐酸?氯气与碱的反应可不可以先看成是与碱液中的水反应呢?
2、写一篇化学小文章“我对氯气的认识”。
[意图]启发学生联想推测,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为下节课的内容铺垫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与技能。布置如上作业,既深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情感体验,又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八、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如Na,Cu,Fe等)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H2,P等)
③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
次氯酸性质:
a、弱酸性
b、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c、强氧化性,可以漂白。
篇9:氯气教学设计
摘要:通过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来寻找答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合作、实验、探究等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重点,因此,本文以氯气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探讨,为教改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学生前一节已经学习了认识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本节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为他们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20xx年京沪高速氯气泄露事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由此引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看了此新闻,你能得出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教师:(展示一瓶氯气)通过观察,你又能得出氯气的哪些性质?
学生:(闻气味)。
教师:注意闻气味的方法:微启玻璃片,用手轻轻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投影: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看,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沸点高,易液化。)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下面预测一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14页,预测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通过哪些实验来验证?
学生:(讨论得出:与氧气类似,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铁、铜与氯气的反应。
教师:各组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并描述现象。
学生: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溶于水得黄色溶液;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得蓝绿色溶液
(投影:氯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反应;氯气与铁的反应;氯气与铜的反应。)
教师: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学生:(板演方程式。)
(视频)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
(投影:与非金属的反应: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图片展示:南昌儿童游泳集体氯气中毒
教师:氯气有毒,为何还要用氯气来消毒?
学生:(讨论,氯气与水能否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一:氯水中有无Cl―
方案:氯水与硝酸银(硝酸酸化)溶液反应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氯水中有Cl―,假设二成立。
探究二:氯水中有无H+
信息: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具有很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且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纸张等的漂白剂,次氯酸不稳定,且见光分解放出氧气。
教师:推测氯气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
学生:讨论得出,氯气能与碱溶液反应。
投影:氯气与碱反应。
(练习)书写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投影:小结。)
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能与金属反应;能与非金属反应;能与水反应;能与碱反应。
(练习)略。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而且整节课过度自然,环环相扣,难度由浅入深,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不错。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探究实验中,学生讨论出的方案有很多,但由于药品的限制,有些方案不能实施;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时间仓促,一带而过,过于简单。
五、小结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寻找出答案;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10:氯气
△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光照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
篇11:氯气的教学设计
一、主题内涵
新课标中要求:“要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一评价体系使得“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引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两个信息——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那么氯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使得它具有这种对立的特性呢?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种物质的性质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第一种教法:
1、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2、因为问题较空泛,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l—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由于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实?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引用故事,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一天,两军交战正酣,一方军队正在逆风向山上进攻,突然眼前呈现出黄绿色
(1),随之而来的是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2)并觉得胸闷恶心,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
(3)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也无济于事
(4)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形想与其全军覆没不如和敌人拚了,于是,命令士兵逆风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阵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的阵地前摆放着许多装着黄绿色液体的钢瓶
(5),正是从这会发出的气体夺取了战友的生命
(6),并发现在橄榄油附近的士兵中毒症状轻一些,经研究此物质为氯气。
2、教师指出:我们把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铁、氯气、NaHCO 3 (aq)、AgNO 3 (aq)、HNO 3 (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如果教学设备俱全,最好在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遍,以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3、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并板书。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只能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再利用实验课时间探究,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4、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 + ,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气能与非金属反应、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深入探究,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填压式教学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得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讨论、设计、动手,由实验中的现象直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问题,满足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氯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从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四、教学反思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主动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治理改为开放式治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篇12:化学《氯气》教学方案设计
化学《氯气》教学方案设计
【目的要求】: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并从原子结构上认识氯气的化学活性.
2.了解氯气的用途.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重、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理解原理---比较归类---串成知识线条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做完所有实验,讲完氯气与水的反应,余下为第二节时。
【教学过程】:
l 引入: 由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引出氟、溴、碘、砹具有相似的电子层结构
和化学性质,成为一个自然族,称为卤族.
l 演示实验: 观察一瓶氯气,闻味(注意方法”扇”和”飘”),再到入水振荡.
l学生回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介绍毒性)
(2)密度: 比空气大
(3)水溶性:可溶(体积比 1:2)
(4)熔、沸点:-101 C;-34.6 C
(与氧气-218 C;-183 C和氢气-259 C;-252 C比较)
l 演示实验: 钠和铜分别在氯气中燃烧
l 学生回答: 实验现象
l 教师讲解: 反应原理(注意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装置、操作
及有关拓展内容
l 演示实验: 1.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和混合光照爆炸.
2.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l 学生回答: 实验现象(回忆对比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l 教师讲解: 反应原理及有关拓展内容
l 教师讲解: 1.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分析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用途.
l 演示实验: 次氯酸使色布褪色
l 思考讨论: 1.氯水与液氯是否为同一物质?有何区别?
2.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在成分上有何区别?
3.实验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次氯酸?
(第二节时)
l 复习引入: 复习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入与碱的反应.
l 教师讲解: 1.氯气与碱反应的原理及拓展;
2.漂XX的制取与应用等.
l 小结: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性质活泼的原因.
l 学生自学: 氯气的用途
l 教师讲解: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药品,结合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回忆实验室
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启发思考选择装置,根据性质选择集气
和尾气处理装置.
l 思考讨论: 1.反应物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行吗?
2.为何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
3.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应包括哪四大部分?
4.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会含有少量HCl气体和H2O,为什么?
如何除去?应先除什么后除什么?为什么?
l 教师讲解: 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板书设计】:
一. 一.氯气的性质
1.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密度: 比空气大
(3)水溶性: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常压,-34.6 C
(4)易液化: 氯气 液氯
2. 2.化学性质
(1) (1) 与金属的反应
点燃 点燃
2Na + Cl2 ===2NaCl (白烟) Cu + Cl2 ===CuCl2 (棕黄色烟)
点燃
推广: 2Al + 3Cl2 ===2AlCl3 (白烟)
点燃
2Fe + 3Cl2 ===2FeCl3 (棕褐色烟,注意:不生成FeCl2)
l CuCl2溶液的颜色随溶液浓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CuCl2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黄色 黄绿色 绿色 蓝色
(2) (2) 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H2 + Cl2 ===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制HCl原理)
光照
H2 + Cl2 ===2HCl(爆炸)
点燃
2P + 3Cl2 ===2PCl3 (液体)
三氯化磷 (白色烟雾)
PCl3 + Cl2 ===PCl5 (固体)
五氯化磷
l 燃烧(广义定义):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3)与水的反应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
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HClO、ClO、OH;
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光
(2)HClO的基本性质 ②不稳定,2HClO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
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故氯水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4) (4) 与碱的反应
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制漂XX)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吸收氯气)
注意:
(1)(1)Cl2与H2O和Cl2与碱的反应是有密切联系的:
Cl2 + H2O === HCl + HClO
NaOH NaOH
NaCl + H2O NaClO + H2O
结果: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但两者又有很大区别:
Cl2 + H2O的反应很不完全,Cl2与H2O可大量共存,
而Cl2 + 2NaOH的反应则快而完全,Cl2与碱不能大量共存。
(2)(2)漂XX
①制取反应: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②主要成分:CaCl2 、Ca(ClO)2
③有效成分:Ca(ClO)2
④用途:杀菌消毒,漂白
⑤使用方法:与稀酸混合。只有将Ca(ClO)2转化成HClO才能
表现其漂白杀菌作用。
比HClO强的酸(H )
Ca(ClO)2 HClO
Ca(ClO)2 + 2HCl ===CaCl2 + 2HClO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⑥失效原因及保存方法:
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变质失效,原因是: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光
2HClO ===2HCl + O2↑
所以应置于避光干燥处保存。
小结:
1.1.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助燃的性质。
2.2.氯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是:
得2个电子
Cl2 Cl
它的化学活性是由其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电子)的结构决定的。
二. 二.氯气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
1.药品及原理: 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2.2.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3.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5.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四.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通 电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篇13:氯气教案
氯气教案
氯气教案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橡皮塞、铁架台、烧杯、集气瓶、水槽、试管、试管架、坩埚钳、红色布条、砂布、塑料片、培养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投影](第四章章图)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板书]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二)化学性质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呢?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大家回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 +Cl2 2NaCl
[讲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u+Cl2 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练习]
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
1.跟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H2在Cl2中燃烧(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H2+Cl2 2HCl
H2+Cl2 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讨论]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碳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3.工业上用H2、Cl2合成HCl时,应选择什么条件?理由是什么?(选择安全的.点燃条件和连续地合成HCl)
[练习]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讨论]
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Cl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 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Cl2还有哪些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检验?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颜色、状态、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记录它们燃烧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产生跟上述哪种物质性质有关?
已知物质燃烧时,中心温度一般在 1 000 ℃左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物质在此温度下是什么状态?由此推论,物质燃烧呈什么状态时便可产生火焰。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能跟多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水反应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次氯酸有何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板书]3.氯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H2O == 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4-4])。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
在演示实验4-4时,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那么Cl2跟 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阅读后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Cl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书]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讨论]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Cl2的性质如此重要,用途又这么广泛,那么在实验室怎样制取Cl2呢?
[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演示][实验4-5](边演示、边讲解制取Cl2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
[提问]Cl2在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一般能电离出Cl-。那么,怎样检验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们在初中化学里所学的检验盐酸中Cl-的方法类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Cl-的检验方法。
[板书]三、Cl-的检验
[实验]检验盐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Ag++Cl- == AgCl↓
2Ag++CO32- == Ag2CO3↓
Ag2CO3+2H+ == 2Ag++CO2↑+H2O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及其装置。
Cl-的检验。
★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 化学教学案例
★ 氯气说课稿
★ 《甲烷》教学反思
★ 甲烷说课稿
★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氯气的教学反思(共13篇)】相关文章:
化学键说课稿2023-12-26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2023-06-25
教育教学优秀案例2022-06-27
教育教学案例2022-05-04
化学说课稿2023-02-15
化学的教学设计2022-12-14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2022-06-25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023-02-07
高中化学怎么学好2023-03-16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化学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