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合集20篇)由网友“亖文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1、让学生把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通过父亲精心制作冰灯的情景,体会制作冰灯的不易,从中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2、引导学生读父子的对话,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如“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体会父亲时刻把儿子的冷暖记挂在心头,感悟父爱的温暖。
3、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如“托”“捂”“撩”“掖”“洗碗似的打磨”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加以理解。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
篇2: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师生达到了与作者感情间的共鸣,犹如耳听父亲关心之语;目及父亲冻红之手;身感父亲冰凉之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实践中,我对《心中那盏灯》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了四次授课,每上完一次课及时进行评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我虚心接受,听取同行们的意见、建议,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修正,以此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四次授课,三次评课反思。
课后感受:
第一节课的感受:上课能够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顺利,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学生还是没有透彻的理解感悟“打磨”这个词,还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父亲为孩子打磨冰灯时是在用体温一点一点将冰融化,进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第二节课的感受:这节课是在三(3)班上的,对学生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能及时调控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沉闷。
第三节课的感受:这节课上得比较得心应手,我总结了前两节课出现的问题,课堂中突破了让学生通过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动作词语,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是在用手上的温度来一点一点将冰打磨成一盏精美的冰灯。我从“擦擦、捂”这两个词语入手,提出问题“父亲擦什么?为什么擦?让学生感受到父亲做冰灯是的艰辛好良苦用心。同时在教学我与父亲的对话中,既不失学生能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受到父子情深又节省朗读指导的时间,我插入这段对话的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同样达到了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的效果。
第四节课的感受:这一次授课之后,我的心情并未因课上完了二放松下来,从刚一开课时学生没有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使得我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使得整堂课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不太好,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堂课中的亮点:
1、都能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同时词语的理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2、课文中的补白练习。我再让学生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从父亲那暖人心的话语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后,我有怎样的表现?学生找到句子,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出示补白练习: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感动自责幸福……),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词语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填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彰显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图片,让文章思想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不足之处:
虽然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篇4: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是篇对童年往事回忆的文章。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在讲《心中那盏灯》这节课教学过程中优缺点的反思:
1、开始设计的是让孩子说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这点与预设的差不多,孩子们能够自由说出身边的灯,很自然的引出课题“心中那盏灯”。
2、在课题书写上,我的书写速度过快,不适合中年段教学,应该再放慢速度。
3、在质疑课题的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应该对课题进行解读,提问“课题是什么意思?”或“怎样理解课题?”这类问题。
4、初步读文,在这个环节进行时我并没有强调学生的读书姿势,这是我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疏忽。初步读文之后,我直接让学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过于靠前,在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
5、生字教学部分,会认字读音指导不到位,读生字的方法有错误导致学生在认读过程中有跑音现象。生字读音教学应读准调值,读的饱满。
6、会写字教学,指导生字书写的课件应规范,与书中田字格一样,学生练字时没有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强调纠正。学习生字环节过多,活动急促而繁多导致学生认写生字掌握不牢固。
对于我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指导都是一次升华,每一个缺点都是进步的机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刘老师认真给我评课的神态至今无法忘记,就像他说的那样,年轻的我们应该是互相学习不断努力的时候,我们的终点不知在哪,可是我们的起点确在自己的脚下!讲完这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篇6:《心中那盏灯》课程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课程教学反思
这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课文以赞灯来赞美父爱。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和几次尝试,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1、能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同时词语的理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2.音乐的插入,渲染了气氛。在教学感悟环节中,我插入了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神秘园之歌》,大大提升了感染力。
3、课文中的补白练习。我再让学生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从父亲那暖人心的话语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后,我有怎样的表现?学生找到句子,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出示补白练习: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 感动 自责 幸福),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彰显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图片,让文章思想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5、借助课外资源创设情境。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出示了这样一段话: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这是作者马德在他多年后的另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我在朗诵这段话时还配上了音乐。在我朗诵时我就发现:孩子们一个个坐在那儿,静静地凝神听着。我觉得他们真的是被作者与父亲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所吸引了。这个情境设置我觉得不但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虽然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但真正的录制时期,却没能达到理想效果,甚至还产生了一定差距,不足主要体现在:
1、首先我的初衷是让学生来谈感悟、理解、提问,尽量让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可课堂上学生说的还是少了些。
2、在引导学生读“那你能试着读出父亲但是那种尴尬的语气吗?”这个地方时,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也没有进行示范,
3、有些地方处理得还不够细致,有些词理解还不到位,如“捂”“掖”。
要使效果更加显著,要使设计更趋完美,更显新意,要使课堂更加精彩,我觉得自己还有太多太多要学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7:心中那盏灯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父亲在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情景,课文的第二部分对应。课后设置了三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二题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句段的读议,感悟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第三道题是让学生在摘抄和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最打动你的镜头是哪个?”,交流后提问“谁愿意把让自己感动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吗?”接着出示一幅插图,画的是父亲在位儿子制作冰灯的情景,让学生谈感受,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最后,让学生用动情地语言说起了自己的父亲。
教学中的优点是: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互相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如“捂”、“掖”等,因为学生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亲语言的赏析有点仓促,在体味父子深情方面还有待锤炼。
2、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这堂课强化了“人文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感悟”。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是以赞灯来赞人,来赞美父爱。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体现出来的纯洁无暇的父子真情,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爸爸关心自己的实例进行讨论。
篇8:心中那盏灯的教学反思
《心中的那盏灯》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父亲在寒冷的除夕之夜,亲手为儿子打磨一盏冰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字清新优美。
文章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引导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让学生谈体会,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通过这种表情描述,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在拓展中安排了“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在生活的细节中所体现出的父爱,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升华了主题。
虽然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篇9:心中那盏灯的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是篇对童年往事回忆的文章。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0:《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是篇对童年往事回忆的文章。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师生达到了与作者感情间的共鸣,犹如耳听父亲关心之语;目及父亲冻红之手;身感父亲冰凉之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1:《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每一次讲课,每一次听评课,每一次的指导都是自己一点点取得进步的重要积淀,而每一次教学活动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刘老师让我明白了这一点,也让我知道了语文教学不是自己的舞台,而是师生的平台。
我明显感觉到,在讲《心中那盏灯》这节课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时候,自身发挥与课堂气氛都是不一样的。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教学过程中优缺点的反思:
1、开始设计的是让孩子说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这点与预设的差不多,孩子们能够自由说出身边的灯,很自然的引出课题“心中那盏灯”。
2、在课题书写上,我的书写速度过快,不适合中年段教学,应该再放慢速度。
3、在质疑课题的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应该对课题进行解读,提问“课题是什么意思?”或“怎样理解课题?”这类问题。
4、初步读文,在这个环节进行时我并没有强调学生的读书姿势,这是我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疏忽。初步读文之后,我直接让学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过于靠前,在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
5、生字教学部分,会认字读音指导不到位,读生字的方法有错误导致学生在认读过程中有跑音现象。生字读音教学应读准调值,读的饱满。
6、会写字教学,指导生字书写的.课件应规范,与书中田字格一样,学生练字时没有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强调纠正。学习生字环节过多,活动急促而繁多导致学生认写生字掌握不牢固。
7、会写字教学环节,对字的结构过于浓墨重彩,而且对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导致学生理解不明确。
8、生字教学之后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了“父亲做灯的原因?”属于病句,应改为“父亲做灯的原因是什么?”
9。最后解决课文1—4自然段时采用了追问的方法不太妥当,应抓住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由完成追问的内容。
10、重点段落指导朗读不到位,提出的朗读要求不实用,应具体的要求学生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读到位、准确,这是华丽的废话。
11、理解“托着”“打磨”时用“洗碗”作比喻,从洗碗要小心翼翼联想到父亲磨冰时的认真、用心是个很好的点。
其实除了对教学环实施的反思,还有对自身素质的反思:
1、教学语言过于拖沓,应该清晰明快。
2、巡视姿势缺乏自信,可以手拿一本书或者一支笔。
3、口头语过多、范读口音明显,应尽量注意改正。
4、教师体态过于活泼,应活泼而稳重,面态应该富有情感,语态要适时轻柔或严厉。
5、应与学生同感请,注意教师入境才能感染学生。
6、黑板字书写,手要扶住黑板,身体要站稳。
对于我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指导都是一次升华,每一个缺点都是进步的机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刘老师认真给我评课的神态至今无法忘记,就像他说的那样,年轻的我们应该是互相学习不断努力的时候,我们的终点不知在哪,可是我们的起点确在自己的脚下!讲完这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篇12:《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教完本课,我感触很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本节课,教师能努力 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了学生与作者共鸣的平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都感悟浓浓的父子情。教学辅助图片的 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父亲和自己快乐相处的日子,为理解父爱的伟大、无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情景 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学习父亲做冰灯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父亲的爱子深情,大部分学生能读出浓浓亲情感。并能 通过重点句子品味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本节课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有些地方处理得还是过于仓促,想的不够周全。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如“捂” “掖”等,因为学生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亲语言的赏析有点仓促,在体味父子深情方面还有待锤炼。
本课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和填空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但在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方面还是局限性过大,没能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篇13:《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1、让学生把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通过父亲精心制作冰灯的情景,体会制作冰灯的不易,从中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2、引导学生读父子的对话,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如“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体会父亲时刻把儿子的冷暖记挂在心头,感悟父爱的温暖。
3、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如“托”“捂”“撩”“掖”“洗碗似的打磨”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加以理解。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
篇14:《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优秀教学反思
4月7日,芦笛小学,李海莲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随堂课。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与李老师以及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1、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从广义上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而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典型的问题情境:
在引导学生理解“尴尬”一词后,李老师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尴尬?学生经过互相讨论交流后,不仅弄清了父亲尴尬的表面原因:没有直接回答儿子的`第一次问话;也弄清了父亲尴尬的内在原因:想为儿子做玻璃灯笼但又找不到玻璃的无奈,为儿子做了灯笼但又不能满足儿子要求的歉疚的心情。
在学生找出我被父亲感动的句子之后,李老师问学生:如果你就是作者,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流泪了吗?”通过这一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出文章要表达的父子亲情。让学生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这种父爱之情。
2、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是赞颂父爱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这也是本课感悟的重点。课文中父亲的爱子深情如果单凭老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的,因此李老师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这种父爱之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如父亲打磨冰灯的语句、父子间的对话,尤其是父亲的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教师的范读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们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爱子深情,读出文章的浓浓亲情。
3、出示马德的博客,介绍马德的作品,李老师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呀!
4、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在引导学生理解“尴尬”一词时,李老师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学生说是“不好意思”,我觉得学生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的,如果李老师又接着问学生“你在生活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吗?”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尴尬的事,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一定能使学生具体地了解“尴尬”一词的意思。
篇15:心中那盏灯教学课件
心中那盏灯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语句。
2、通过朗读,理解这盏灯为什么是最美的灯。
3、体会父亲对“我”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对“我”的爱。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心中那盏灯》,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请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享受、勾画、玻璃、细碎、打磨、隐约、走街串巷、迷迷糊糊)
3、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自批,错一改二。(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
4、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汇报
5评价学生汇报 板书:父亲 我
二、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父亲答应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那么在条件并不好的家里,父亲会用什么做这“透亮”的灯呢?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生读。
2、学生自学
3、谁找到了描写父亲做灯的语句?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4、学生汇报
5、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你们找到的和他的一样吗?看来大家找到都非常准确。男女生分读。
6、你找到的动词有哪些,你从中又有什么体会?
生1:从“托”字体会到父亲很小心
生2:从“打磨”这个词中体会到父亲很用心
生3:从“擦擦手”和“捂”中体会到父亲很冷
7、这些都是什么描写?生:动作 师板书:动作
8、通过这几个动作描写把父亲忍受寒冷为“我”冰灯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齐读这段。生齐读
9、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让老师看到了一位忍受寒冷为儿子细心做冰灯的'父亲。那么是什么支持着父亲用冻得冰凉的双手给我做冰灯的呢?
生:父亲对我的爱。
10、说的真好,是父亲对我的爱,让我们带着父亲对我的爱齐读这段。学生齐读 师评价
11、你还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让你感动呢?出示自学提示,指生读。
1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汇报内容生1:第九自然段,师:尴尬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会尴尬?生回答。师:这是什么描写?生:神态描写 师板书:神态
生2:第十二自然段……师: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生:动作 师板书:语言
生3:第十三自然段……
师:“我”为什么流泪?
生:感动、心疼、悔恨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13、这几段通过对父亲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位疼爱孩子的父
亲生动形象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些写作手法。
14、课件出示图片
15、现在我们再来看这盏灯,和其他的灯比,它的外形是最美的吗?
(不是)么它是最美的灯呢?(因为它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爱)板书:爱
三、拓展延伸,联系自身说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如何做来回报父母的爱。
四、主题阅读
同学们都非常懂事,其实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而伟大的,但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下面让我们认识另外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父爱的。
出示阅读提示(一)自学提示:轻声读《往事》,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找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学后汇报
爱除了来自家人以外,还有来自其他人的,请同学们阅读《一幅难忘的的画》,说说为什么是一幅难忘的画?
出示自读提示(二)自学提示:默读《一幅难忘的画》 ,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为什么是一幅难忘的画?
生自学后汇报
五、推荐阅读:《嚼一片苹果皮》
六、小练笔 :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个小练笔
篇16:心中那盏灯教学课件
《心中那盏灯》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1“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2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3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篇17:心中那盏灯教学课件
在我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zhí)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xiàng)熬年夜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xiǎng)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很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亮的。”其实,我是想要有玻璃罩的那种。腊(là)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zhì)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líng)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gōu)画了些细碎(suì)的小花。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钱买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会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迷迷糊糊地想再睡会儿时,突然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kàng)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后,就停下来在衣襟(jīn)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把脸扭(niǔ)过来,有点尴尬(gāngà)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dòng)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父亲笑了笑,说完,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取暖。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liāo)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yē)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玩儿得很痛快。伙伴们都夸(kuā)我的冰灯好。没过几天,冰灯就化了。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篇18:《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好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4、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谈话的形式直接导入新课,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激发其对于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用心品读,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由“我”的动作和语言体会“我”的心情,感受“我”对父亲的情。
4、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赞美父爱;进行写作训练,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并唤起自己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请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课题)
二、回顾1-4自然段内容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使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深入学习了1-4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课文录音,默读课文。(出示录音课件2)课文读得美吗?那我们分角色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回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角色读1-4自然段。(齐读旁白,指名读父亲和我的话)
3、师:谁能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你说的既准确又简明,说明你上节课学得很认真。
4、师:那么这部分写了父亲答应给儿子做一个灯笼。(板书:父亲→儿子)
5、师:当我要父亲给我做灯笼时,父亲怎么回答的?(行)
6、师:从父亲的回答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7、师:当时家里很贫穷,但是为了让儿子过个愉快的春节,父亲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儿子要做个什么样的灯笼?(要亮的')父亲给儿子做了个什么灯?
(板书:父亲
→
儿子)
冰灯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自学方法,请大家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请看自学提示。(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三、学习第5-13自然段
1、指名读提示:
(1)默读5-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用心体会:“我”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2、师:同学们可以开始做了。
3、学生默读5-13自然段,画句子,体会句子。
4、师:画完了的同学自由读一读。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谈感受。谁来读你画的句子,说体会。
5、全班交流句子。
生:我抓住“打磨”这个词体会到打磨一块冰不容易,会受伤。
生: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体会到父亲不想吵醒儿子。也体会到父亲担心冰会被热炕熔化。
师:同学们,你们谁摸过冰?这么多人摸过,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冰,你们想不想摸,感受感受。(想)
师:摸了冰的同学,来给我们说说是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冰太凉了,麻死了。
师: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父亲的手在打磨冰时,他感受到手(肯定冻僵了)。
6、师:同学们,父亲为了给儿子做冰灯忍受着寒冷。从这细微之处,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那就把我们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师:都愿意读。先自己读自己的。(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通过你的读我们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7、师:还有画其它地方的吗?
(1)指名读9自然段。
(2)在这段话的旁边有个小伙伴说了一句话,他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4:从父亲“尴尬”的样子,我看出……)
A、指名读。
B、理解尴尬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不自然?从父亲尴尬的样子,又看出了什么?谁来说?
生:看出父亲担心儿子不高兴,没给他做玻璃灯笼,觉得对不起儿子。
师:你说得真好!父亲是多么想给儿子买一个灯笼,但是没有钱,从这尴尬的样子中,不正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出示课件4:父爱)
8、师:父亲的话语虽少,但是真挚而又朴实。谁来读读这真挚的话语。(出示课件5:我也想给你做个……我正给你做着呢!)
①试着把父亲的话读一读。
②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③师:这句话读得很好,再读一读。(出示课件5:“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
④师:听了这句话听出了什么?
生:无耐,想给儿子做玻璃灯却没有玻璃。
⑤师:谁还有跟他不同的读法?
听出来了,读得低,为什么这样读?(指名再读,2、3个同学读)
师:我听出了父亲的无耐。
9、师:还有谁画了其它句子?
(1)指名读句子。
生:在10自然段
(2)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父亲先有点尴尬,后来又笑了笑。前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生:笑了笑是一种歉意.
生:父亲认为做一个冰灯也不错,达到了要求,欣慰地笑了!
师:也可以。不同的感受。
10、师:还有哪些语句?
(1)指名说句子谈体会。
生:在第11自然段第一句话:我体会到父亲手很冷,把手放在脖子上暖和一下继续打磨冰。
(2)师:随即,我撩起了被子,父亲怎么做的?
生:“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我体会到父亲宁可自己冻着也不让儿子冻。
(3)师:我也找了一个语句与这个句子相近,大家看一看(出示课件6:12自然段)
A、一、二组读第一句,三、四组读第二句。
B、说说哪句好?读一读蓝色字体的词语谈体会。
(4)此时父亲冷不冷?可父亲说不冷,说明父亲心里还惦记着谁?
(5)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已被这深深的父爱感动了,那就让我们带着丝丝的感动分角色去读读父子间的对话吧!(小组内分角色读、指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师读旁白)
(6)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插图(出示课件7),父亲坐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打磨着一块冰,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看,他的手真凉啊!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爱
(板书:
父亲
→
儿子)
冰灯
(7)师:你们能回答小伙伴的话吗?(出示课件8: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
师:小伙伴问了一句,一起读。
生:父亲的爱让我流泪了。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师: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用爱心做的)
2、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正如同学们所说,这冰灯蕴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虽然冰灯化了,但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它。
五、课外拓展
1、师:我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们此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请你们回忆一下父亲最令你感动的事。(出示课件9:音乐《感恩的心》)想好了的同学请举手。
2、小结:你们的故事感动了我,我感受到父亲和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希望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也把父亲对你的爱珍藏在心里,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课题再读一遍。(出示课件10:歌曲《我有一个好爸爸》)
板书设计:
爱
板书:
父亲
→
儿子
冰灯
篇19:《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篇20: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并学习通过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写人的方法。
1、教学中交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来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并学会回报亲情。
4、有意识地将书中的导学系统“泡泡图”及课后问题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进入文本
1、猜谜游戏导入。你周围有这样一个人。你小的时候喜欢把你高高举起,你长大些会陪你看电影、玩游戏,他的眼神慈爱又严厉,他的怀抱温暖又有力,他是谁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描写父爱的课文。
(二)忆一忆,走近文本
1、齐读课题。复习字词。
2、回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借鉴老师出示的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是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品一品,感悟文本
1、默读课文5-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用心体会,试着把想法、感受写在旁边。
2、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一段写的就是父亲做冰灯的(过程)。请学生找到父亲做冰灯时的关键词。(托着、打磨、擦擦、捂)
(2)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就起来做冰灯了。此时,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谈一谈。
(3)透过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我们能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
(4)父亲长时间用双手打磨这块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
(5)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父亲开始做冰灯了,刚做一会手就冻红了,他却只捂一会儿手就又开始打磨了。来,你读。
好不容易,冰灯完成一半了,父亲的手早已冻得又麻又红,可他一想到儿子提着灯笼的快乐身影,就又开始打磨了。你再读。
终于,冰灯要做成了,父亲的手简直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为了满足儿子小小的心愿,他仍不肯休息。我们一起读。
3、父亲就这样忍受着寒冷,打磨着冰灯,透过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板书:父爱子
4、除了父亲的动作,在5——13段中,你还画了哪些让你感触深的句子?
5、学习第9自然段
(1)刚才我们学习的时候,抓住了人物动作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用这种方法谈谈你对这段的体会。
(2)父亲那么爱儿子,不畏寒冷给儿子做冰灯,为什么还尴尬呢?
(3)其实文字的背后还隐藏着作者这样的生活经历。配图介绍:这就是本文的作者马德,他出生在河北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全靠种地为生,他小时候的生活非常的贫穷。
(4)指导读第9自然段。
6、谁还能再谈谈自己画得那些感触深的句子?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学习其它自然段内容。
7、父亲的爱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们透过文中对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到了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
8、出示文中对话描写,师生合作读。
9、学习13自然段
(1)从儿子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文中不仅有父亲对儿子那份无私的爱,也有儿子对父亲的爱。(板书:子爱父)
(2)引读13自然段。看到这此情此景,只有8岁的马德流泪了,他为什么流泪呢?
(3)指名读,练习评价。
10、学习14自然段
(1)这样不易保存的灯,为什么是一盏最美的灯呢?
(2)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父子深情(板书:深情)的灯,所以我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正因为这样,这盏冰灯永远珍藏在了作者心中。
(四)说一说,升华文本
1、多年以后,作者仍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着这份爱。也许就是在父爱的激励下,他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写下许多让人感动的文字,有《把自己亮在暗处》、有《住在爱的温暖里》等。这一本本散文集都是我们精神上的朋友。
2、父爱有时是一个拥抱,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把你眼中的父爱化作一首小诗珍藏起来吧。
3、父爱同样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最不需要回报的,因为父爱就是儿女心中那盏最美的灯!
【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合集20篇)】相关文章:
感谢为我提灯的你作文2022-09-16
感谢老师的作文500字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2023-11-18
心中的一盏灯800字优秀2023-05-30
心中总有一盏灯优秀作文2023-03-27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作文叙事2023-05-10
五年级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600字2022-08-29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400字优秀作文2023-01-19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作文素材2022-05-06
感谢为我提灯的人作文2023-07-18
她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灯优秀叙事作文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