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时间:2022-09-14 07:49:42 语文教学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共14篇)由网友“strugg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篇1: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根本上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了解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一)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能较自觉地积累写作材料,借鉴范文的构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听记能力,能会活、作简单的演讲等。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能力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动方式,心智操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越多,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助于能力的发展;相反,无知便无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的积累,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结果,又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在专业上应该包括积累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两个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听读写较专注集中;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较丰富多样;判断、分析和综合较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较灵活较能变通等。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中学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论)、智(智力)、知(知识)、能(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了思想营养而成为感情丰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进步又促进其知识才能增长,激发其丰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丰富又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冲动、阅读冲动和听说的冲动,促进其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智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而智力的发展又会为学习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更高强的语文能力准备更好的脑力条件。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辅助相成的诸方面。

(二)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根其自学能力的结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其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

2.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

3.指导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

4.培养其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而会用。最终使其具有较健全的较主动的语文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有:

1.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

2.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

3.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4.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学生有了自学语文的能力,离开教师也能自学,这就实现了都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指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

读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自学简要地说就是自读加实践。要学会自学首先就要学会自读。我们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已在人们所写的书本、文章中有所记载,所以自学要先自读。培养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掌握自读方法。关于读书的方法古今中外介绍甚多,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读书方法也存在着异同。中国是个读书大国。中国人有悠久的读书历史。中国是最早出现书本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写的书累计下来可说是世界各国中最多的。以中国人口之多,历史的悠久,中国的读书人累计下来也应是世界上最多的。自古以来,中国出现过许多大学问家、大藏书家、大读书家,从孔夫子的“韦编三绝”到朱熹的“四时读书乐”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应该说是很会读书,富有读书经验的人。前人读书的丰富经验,这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读书家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很精辟的见解。总结这些经验,可把阅读的过程和本质概括为四句话,即:

循文入义,披文入情,据义品文,评义发意。

所谓循文入义,就是循着文章的文字、文路,从形式到内容,了解其文义。

所谓披文入情,就是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怀,即作者的内心、用心。

所谓据义品文,说是根据文章文字表达出来的文义来品评其文字工夫如何,文章技巧怎么样。

所谓评义发意,就是对文章的文义作出分析评判,在对文义的了解中得到启发,萌生新意。

以上是阅读的全过程,也是阅读过程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义”。“循文入义”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阅读的基本功。会不会读首先就看这一条。

根据古今读书家的经验,“循文入义”就是:

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

“字(含词、短语)训其义”,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弄清楚每个字词在句子中,在 篇章中的恰切的含义,特别是关键的字眼着笔的用意。

字训其义的方法有:

读古文,可以看注解,可借助古汉语书籍而“训义”;读现代文,可以查字典词典。查字典词典,又可以用选义推敲法,语素分析法而训其义。

还可以联系实物、图画、模型等,认清各个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训其义。诸如,用删减比较的方法、换词比较的主法来体会词义。

可以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训其义。有些词很难下定义,有时查出了字典词典里的词义后仍然很难理解,这就可用比喻联想的方法解词,训其义。

字训其义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学会以整体感受法来训其义。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阅读中,应该学会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从上下文,乃至全篇的文章去理解词义,体会用法。

句(含复句、句群)贯其意,就是在阅读时句句融汇贯通,在文章的语流中,把握每一句的用意。

句贯其意的方法有:

①从句子的语言形式贯其意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贯其意,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句式、句型方面的特点入手,从而理解句子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

②深入句子的内容,通过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贯其意

高明的作者写文章时总是句句有着落,笔笔有发展。读文章要读到其着落处有所知,读到其发展处有所悟,才能句贯其意。

“文寻其脉”,就是阅读时弄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全篇语言的内部联系,包括段落层次之间,段落层次同文章整体构思之间的联系,寻脉问篇。

文寻其脉的方法有:

①文章的字脉而寻,从文学明显的语言标志入手,把握文章的脉络。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②依文章的意脉而寻,从文章中交代的写作意图入手,把握文章的脉络。

③依感情发展之脉而寻,如《茶花赋》。

④依入意抒怀之脉而寻,如《岳阳楼记》。

⑤依逻辑论辩之脉而寻,如《“友邦惊诧”论》等。

“篇会其旨”,就是综合文章各方面的因素,确切领会作者为文的意图,领会文章的要旨。

篇会其旨时要研究:

①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直接或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如《同志的信任》、《普通的人,伟大的心》等。

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等。

③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挥手之间》等。

④文章的重复句(段)、反复句(段)。如《扁鹊见蔡桓公》、《温馨的风》等。

⑤文章的环境描写和交代。如《筑路》、《老山界》等。

⑥作者和时代背景。如《岳阳楼记》《菜园小记》等。

⑦文章的中心内容同其他内容的关系。

2.从读物的种类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如一套丛书的读法,一部书的读法,一本书的读法。成书的读物一般先要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再看内容介绍、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等,这些都对书的内容的了解,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了解有帮助。接着是看目录,了解全书的框架。然后确定是通读还是选其中的某些 篇章读,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抑或是选读等。

一本杂志读法,一般先要看杂志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再看有些什么栏目,各栏目有些什么文章,然后根据需要确定选读些什么。

一份报纸的读法,先要看报纸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报纸分版刊出,一般为每份/张4版或2张8版或3张12版等等,各版各有一至两个栏目,若干篇文章。看清栏目后根据需要选读其中的某些文章。

书籍一般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体系较完整,材料较齐全,但时间性不很强;杂志内容较庞杂,较缺乏系统性,但时间性较强,是各门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

报纸的时间性、新闻性更强,其文章一般较精要,文字一般较通俗。

书籍一般知识较专门化。杂志、报纸有普及性、综合性的,也是提高性、专业性的。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既可泛读各种通俗的书籍、报刊,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选读某一类的书籍,定向跟踪读某一类某一种的杂志、报纸,或杂志、报纸中的某一栏目的文章,以便学有所专。

3.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些阅读法种类甚多,这里择其较有普遍意义的10种作简要的介绍。

①浏览法

是一种大略地看,泛泛地读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包括速读、略读、跳读和细读等方法。已有阅读基础而善于学习的人并不是逐字逐句仔细精读的,通常是对整本书或一篇文章作快速阅读,了解大概内容,遇到有价值或所需的内容的时候,才停下来细读。一般来说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特殊字句、文章的结论等,都是浏览应注意的目标;而书中的引文、推理过程、叙述经历等,则采用略读、跳读的方法。

浏览完毕,应合上书回忆浏览所得,形成总印象,如果发现其中有值得深究的信息,应及时捕捉,或做好笔记,或进一步阅读。

浏览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多读天下之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1] [2] [3] [4] [5] 下一页

②精读法

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细致,达到“纤屑不遗”的程度。精读训练是其他几种阅读训练方式的基础。

精读训练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 篇章的能力,其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

③扩展阅读法

是指围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读更多的书”(朱熹语),以巩固和加深原有知识,取得新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

进行扩展性阅读首先要从读过的读物中选择要扩展的目标,确定扩展的范围和方向。扩展性阅读大概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为加深理解而扩展阅读。如: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而参阅有关评价性的文章;为全面了解读物而参读节选的全文、原文;为加深对作者的认识而参阅原文作者的另一些文章等。

其二是为满足兴趣而扩展阅读。

用扩展法读书,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注释或附录所提供的索引解决扩展法所需资料的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多种读法,对扩展法材料可精读,可浏览,可通读,可选读,视材料的价值而定;还要于归类整理,以积累和储存。扩展法读书对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和特长十分有益。

④比较阅读法

是指在精读、多读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讨不同读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学习方法。比较阅读常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文章构成的要素,比较性的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定比较点:立意比较,题材比较,结构比较,语言比较,写作手法较,文体特点比较等。

比较的结果应能归纳出读物之间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较阅读是否扎实,是否有所得,关键就要看这点。

比较阅读法还往往需要自己去选择比较的材料,因此,要运用扩展性阅读的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扩大比较面,以便比较得更广泛更深入。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有助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矛盾,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比较,还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丰富和充实学习内容。

⑤出入阅读法

是指先深入理解读物、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再回到阅读者立场上,对读物进行客观评价,以批驳谬误、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最初是南宋学者陈善提出的。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对出入法的论述阐明了精读在理解和评价方面的特点。“入”就是由感受内容到领会主旨这一理解过程。读者被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面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被作者的精避见解、严密的论述、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折服。这就是陈善所说的“知入”“见得亲切”。“出”是在“入”的基础上的对文章的分析、评价。敢于分析、评价,不拘泥于作者的观点,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就有可能冲破原见解而创新。如果只知“入”而不知“出”,人云亦云,尽言前人所言,不敢越雷池一步,则只能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死于言下”。“入”而能知“出”,才能分清书本中的精华和糟粕,作出客观的评价,决定取舍,为已所用,这便是陈善所说的“用得通脱”。

运用出入法读书,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善于想象和联想才能对读物的内容有深切的感受,进入作品所描绘的境界。

运用出入法读书,还要注意积极思维。学贵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敢于质疑,敢于评价,才能产生真知的见,道前人之所未道,进一步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⑥厚薄阅读法

指阅读过程中,先用已有知识不断丰富读物内容,以求得全面深入理解,再抓住读物内容的本质进行消化,以便系统掌握的阅读方法。这种读书方法主张读书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把书“由薄读厚”;第二步再把书“由厚读薄”。正是由于这样,人们把它称为厚薄法。此法为数学家华罗庚提倡。

所谓“由薄读厚”,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的每个问题,要加进自己的理解,要用参读法丰富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在形式上,书中批注了许多学习心得,写上了许多有关资料,又有笔记卡片等,所以越读越厚;从实质上讲,通过阅读,自己获得了许多比书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知识、见解,也是“越读越厚”。

所谓“由厚读薄”,指在对读物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内容精要获得了提纲挚领的了解,抓住了其中最本质的东西。

第一步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量的增加;第二步是知识提炼的过程,是质的飞跃。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对读物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有血有肉的东西。

⑦发现阅读法

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要创造性地应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首先就要学会发现。

阅读要有所发现,首先必须注意理解。正确理解读物原意是发现性阅读的基点。只有在掌握了作者的思路、理解了作者的本意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出读物的新意来。要开发读物的新意,关键的一点就是紧密联系目前的情境,抓住与之有关的内容反复精读。所谓“联系目前情境”,包括联系阅读的时间、地点、个人的认识、兴趣、情感等等,但其中主要是指联系当代社会的实际以及谋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目标。阅读时要紧扣这些特定的情境,通过对读物有关内容的分析综合、对照比较联想类推,引发出新的意义、新的感受来。

要开发读物的新意,还得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解释读物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它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不但要看到字面的、主要的东西,还要看到深层的、其他方面的东西。

要开发读物的新意,还要有“怀疑精神”。善于质疑,常爱发问,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发现性阅读是一种常用、实用而又是较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需要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各种读书方法。例如要联系目前的情境,决定内容的取舍,就得运用浏览的方法;要多角度阐释读物,就得反复精读,推敲比较;要辨伪去妄,提出新的看法,就得进行扩展阅读和比较阅读。

⑧查读法

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查读工具书,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择好工具书。根据所查问题的性质,确定查找哪一种、哪本工具书。如查语体文的生字难字,可查《新华字典》;查文言文的生字生词,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二,弄清几例,明确查法。通常工具书查检有部首法、音序法、分类法(按学科、事物的性质特点排检)、专题法(围绕专题汇集和编排材料)、时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年表、历表、大事记)、地序法(用于地理、地方性的资料排列)等。

第三,细读条目的内容,借助条目释文解决问题。

查读,使用工具书,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在不断的查读实践中掌握要领,熟而生巧,形成习惯、技能,以提高查读速度。

此外,还有专项的查读,资料的检索、查寻等,也都得查读。

⑨速读法

速读是快速阅读。从心理学方面说,阅读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眼睛,使大脑感知文字符号。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视觉广度,就是看一眼所关照的字数,二是眼停和眼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是在眼停的时候,才能阅读。因此,尽可能扩大视觉广度,把看一眼只有两三个词逐步扩大为一目一行;在此基础上,再把眼球的左右移动改为自上而下的移动,自然可以取得较高的阅读速度。这就是速读。

速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可以用尽量少的时间,了解文章或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全貌。

速读是否能保证阅读质量呢?科学研究表明,运用正确的速读法并不影响阅读的质量。这是因为一般的阅读过程是:从视觉中心到语言中心,到说话中心,到听觉中心,再到大脑阅读中心;速读则要求建立新的联系,即从视觉中心直接到大脑阅读中心。这样,眼脑直接反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不仅使阅读速度提高,而且也保证了一定的阅读质量。

速读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变读书为看书,养成默读习惯。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克服指读、喉读的毛病,真正变“读”书为“看”书,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二是努力扩大视觉广度。视觉广度,即读书时,眼停一次所控制的接收面。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视觉广度窄,一般为几个字或三两个词。实施训练,要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到行,逐行看读,整页看读,养成习惯。

三是努力减少回视。回视,即再看一遍,也就是二次阅读。回视,或者因为没看懂,或者因为没记住。克服回视的有效方法是速读一段后,及时作“尝试回忆”。在“尝试回忆”时,对遗忘的可以补充,记惜的可以纠正。同时,用于速读训练的材料,难易要适度;尤其在开始训练时,不要选太难的读物。

四是培养变速阅读的习惯。读物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因此应当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一般人阅读,习惯于逐字逐句,这是不必要的。这种习惯,也是培养速读能力的障碍。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变速阅读的能力,并且养成习惯。

⑩猜读法

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去推测文中的未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中学生的阅读实际上常带有猜读的成分。猜读的关键在猜,猜即合理的思考分析。要从全文的内容、线索,上下文意出发去猜,要猜得合理,猜得可解,才能正确理解文意。猜读要防止对文意的主观臆测。猜出的意思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论证,方可确定。

此外,古今中外各伟人、名家、学者也常有其个性化的,对他们的成就甚起作用的读书法。如孔子读书法,朱熹读书法,鲁迅读书法,毛泽东读书法,巴尔扎克读书法,列宁读书法等等。这些名人的读书法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但对中学生的阅读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包括四个方面:预习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复习方法的指导,应用方法的指导。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预习可分为:对整个初中学段语文学习的预习;对整本语文书的预习;对一个单元语文课的预习;对一篇课文的预习等。

①初中学段的预习

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在学习前对初中学段语文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定向控制。魏书生老师将中学段的语文学习内容比喻为一棵“知识树”,分阅读与写作、文言知识、文学常识、汉语基础知识,是四个分枝;每个分枝又不断繁衍。如阅读分枝衍出归纳段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三枝;写作特点衍出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四枝;表达衍出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五枝;描写又衍出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情节描写三枝;人物描写再衍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四枝。姑且不论这种比喻是否完全恰当,单是对初中一至六册语文课本内容的全面、系统、简括的“描绘”,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使他们预知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大致内容,以便在今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学习中,认识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树中的地位、作用、意义。这既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结构中把握知识,又能激励学生自觉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②一册语文的预习

有的开学第一周让学生预习一册语文书。以教材编写意图、总体要求、各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各单元之间的关系等,指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期的知识体系和认识系统,同样起到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主动权的作用。

③一个单元的预习

对一个单元的预习,主要是指导学生把握单元的学习要求,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同单元学习要求的关系,单元内教读课文同自读课文的关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同知识短文的关系,单元内听说读写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等。这有利于整个单元学习前的准备。

④一篇课文的预习

对一篇课文的预习有:

通读全文。包括通读课文和注释、课文之前的学习提示、课文之后的思考与练习,初步熟悉课文。教师应启发学生在阅读时联系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认识生字生词。要指导学生发现课文生字生词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对一般的生字生词,要让学生利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字典词典寻求解答。

思考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思考和练习、以及预习提纲,思考课文内容,并用圈、点、勾、划、写的方法,标出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记录存疑。学生的预习要专门设一项存疑记录,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到课堂上解决。

在预习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课。预习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深入读书学习的期待和注意。

2.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途径,听课技巧却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这矛盾是否解决得好,直接影响到学生45分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听好课。指导学生听好课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让学生做好物质准备

课本、笔记本、工具书、书写工具、练习册等,一律在上课前准备好。如果在听课过程中准备学习用具,就会错过一部分内容的听记。

②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坐好听讲的姿势,心理上排除一切杂念,尽快集中注意,进入学习状态,专心听课。要正确对待老师,即使遇上令自己不够满意的讲课,也要设法使自己尽快地适应下来。

③采用多维听记法

第一要用心听。不仅要注意听一节课的开头,而且要注意听一节课的结尾。因为开头往往是学习新内容的铺垫、前提、条件,如果忽略了这种牵引,就不容易认识新知识,也不容易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尾则往往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归纳,以便让人形成清晰简括的认识。不仅要注意听预习时留有疑问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听那些自以为懂了的地方,因为自己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甚至不正确。不但要注意听老师描述性的内容,还要注意听老师阐述分析性的内容,因为后者往往是我们学习下一次新知识的条件和基础。不但要留意听老师对具体问题的讲授,还要留意听老师的各种提问、反问、设问,因为后者往往是老师承上启下,变换讲课内容的方法,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始终把握住老师讲课的线索和过程。当然,课堂上还要留意听取同学的答问发言,以启发自己的思路。

第二要用心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心听还应用心记。一般来说,要记下老师在分析课文过程中留在黑板上的文字,因为这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线索。还要记下老师在分析课文过程中补充的有说服力有代表性的主要事例梗概、观点思想,或新鲜的见解。还要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迸射出来的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等。

第三要用心想。专心听课,紧跟老师的思路并不等于学习被动。听课时要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老师的讲课同自己的预习是否一致?有哪些不一致?自己的预习有哪些认识不够的地方?应该打开哪方面的思路?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听课时便有联系,有比较,能求同,能存异,能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这样,就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了。此外,在听课的时候,切忌在老师讲解过程中,急急插说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插说自己不同的见解,因为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后面阐述时得到解决。如果真有不懂的地方。待老师讲完后再问也不迟,这样可以保持听课思路的完整。

3.复习巩固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复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且应该快速有效。复习的方法有:

①补漏抬遗

课只听一遍,即使是十分留神,专心致志,也可能会有忽略之处。因此,在复习时要检查所学的知识有些什么缺漏:生字生词都掌握了没有?笔记记全了没有?老师讲课的思路记完整了没有?等等。要一一检查,逐条落实。

②巩固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复习往往采用反复读书、吟咏体会的方法来巩固理解。

可以用全面反复的方法。将读过听讲过的课文从头到尾重新看重新读,全文的印象会从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近代学者梁启超说过,真心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全面复习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也可用重点反复的方法,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反复看,反复读,抓纲提要,领会精神实质。古代学者苏东坡将这种重点反复的读书方法称作“日课”,是每日必做的。

还可用倒转反复的方法。打破书本课文的原有结构顺序,采取与其不同程序的方法反复读书。读书不妨逆读。第一篇顺读,从头读到尾,第二遍从最后一章逆读,这样,有利于溯本查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当然运用倒转反复的方法要注意书本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倒转的逻辑性,不要随心所欲,乱读一气。

③沟通联系

反复读书并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它还需要我们用联系沟通、发展变化的眼光,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思考、研究所学过的问题,把握学习过的内容在组成因素、联系环节、发展过程等方面的关系,通过相同、相近、相反的内容比较,通过因果、相承、系统因素的分析,或更全面深刻地巩固学习过的内容,或不断地补充和增添新鲜的信息,或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达到融汇贯通,形成知识能力体系。

④强识博记

学习当然要有记忆,有记忆才有储备,有储备才能在下一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所调动,与新的学习内容合成,再生出新的知识来。记忆的方法有:

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找出内在的联系,才容易记得牢,记得快,记得精确,记得全面。

形象联想法尤其是文学作品,头脑中再现叙述描写的形象,然后再根据形象,记忆其叙述描写的文字。

特征对比法有趣味的、独特新颖的、有突出特征的学习材料容易刺激记忆,而对比,就能比出特征,从而记得更加清楚牢固。

图表归类法尤其是单元复习或是学期末的复习,要记忆的内容多而杂,很难记往。而图表使得各类事物的关系,纲目清楚,系统明显,容易帮助学生悟出其中的规律,便于比较,加深记忆。

协同记忆法记忆一般用默念的方法,但如果伴随着口诵、手记、耳听、眼看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参加,记忆就会更快速有效。

4.练习应用的方法

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里说的练习应用,包括做课后、单元后的思考和练习,考试时试题中的各种练习。练习应用要做到:

①先复习,后答题

复习的方法已如上述。如果是闭卷考试,复习的意义是面对试题,先将有关的内容作尝试性的回忆,把与试题有关的知识整理归纳一番,这样解题做练习就较能多角度思考,左右逢源。先复习、后解题,实际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体现。

②认真审题

了解题意,弄清答题的要求。切勿急于动笔,盲目解题,造成疏忽,遗漏、错解。

③寻找多种解法

做习题时,不要满足于会做,还应该打开思路寻找多种解答,从中比较异同优劣,选出最佳答案,使练习应用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④审查答案

先考虑解答是否合理。如是明显不合理,就要重新解答;如果说认为合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再三审视,直至认为完全合理为止。

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运用中种种学习方法的指导,能使学生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中保持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态,使学生有方法、有能力在每次学习中夺得好成绩。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由于自身的学科性质,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也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思想方法,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掌握语文本身的学习方法。语文本身的学习方法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语文教学的特点主要有:

1.教学目的的多项性与教材客体的归一性。

语文教学目的在一篇课文、一次作文中往往既有思想教育又有语文知识教育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每一项之中有时又有诸多小项,而教材却是那么一篇,所以显得比其他学科情况复杂。

2.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

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于教材之中,但又不是与教材完全等同。

3.语文知识各自的系统性与语文现象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语文知识在应用上的综合性比较突出。

4.语文现象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与语文教学中偏重于语文形式(即不同于政治课,政治课偏重于文章内容的施教)的矛盾比较明显。

5.语文课的工具性与语文教学法的实践性(工具要在实践中才能掌握,中学的政史地课基本上是知识性常识性课,与语文不同)较强。

6.语文实践具有弱模仿性,强创造性,即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数学的运算可照套公式不同)。

7.语文思维呈现多样性(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等都常用上,不像理科多用逻辑思维)。

8.语文教学具有螺旋阶进特点(学生学前已有一些语言基础,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螺旋式阶进)。

9.语文教学时间长、密度高(语文与数学、英语在初中均节数最多,在初中有时几乎每天都有语文课,而且从小学到高三都开这门课)。

10.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社会上到处都有语文,生活里几乎每天都用上语文)。

语文课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为四点,即教学任务的多项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广泛综合性,教学过程的螺旋阶进性,学习活动的反复实践性。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这些方法应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数理化一条线,而语文、社会生活则是一大片,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人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重在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韩愈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白居易的“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逞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肠……”等都是说的这种学语文的反复实践。语文能力只有在有目标、有计划、有理论指导下的反复实践,才能提高,舍此无他法。

3.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语文知识,一字、一词、一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平日分散的积拾,检查复习时将其系统化,理性化,提高会更快。欧阳修的“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陆陇其的“工夫只在绵密不间断,不在速也。能不间断 ,则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说的就是读写重在用心,重在平时积累。因此,语文不但要注意课内的学习,而且特别要注意课外的学习。

4.要遵循语文现象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要求,去学习语文,要把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学到真正的语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不独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情操、审美密切相关。不能只从语文形式来学语文。

5.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学习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类总是在学习了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人类在一代代人的学习中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用人类积累的关于学习的一般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方法适用于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当然也适用于学生学习语文。这些一般性的学习的方法主要有:

1.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的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门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但现代学习论,从效率出发,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学习心理和知识的开放性、发展性出发,又提出学习不能完全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寸地前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有时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语文学习也一样,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每一项都从头至尾循序渐进,如认字读书,总不能把该认的字都认识才开始读书,而是在认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即可较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再扩大识字量,并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循序渐进,又跳跃前进,先循序渐进,再有序跃进,就能既打好基础,又提高学习效率。

2.新旧联系,温故知新的方法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加以比较,深化认识。

3.精学和广学相结合的方法

著名民主革命家、大学者梁启超在谈及他的老师康有为怎么教他时说:“康先生之教,特别标出二条,即‘专精’与‘涉猎’。‘专精’则要精,‘涉猎’是要广泛浏览。”可以说,无专精就学不到手,基础知识、基本功一定要精学、精练,务求学到手;无涉猎就不能融会贯通,有一定的基础后广泛浏览,博览群书,放胆作文,广中求质,提高就快。语文课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更应如此去学。

4.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要勤,思要慎、审、辨,行要笃,这样才能学入脑,学上手。语文课具有复杂性、实践性,更应如此去学。

5.从模仿到创造,从感性到理性的方法

青少年从其年龄特征、学习特点看,多数学习是从模仿开始,从感性认识开始,但要积极加以引导,使之不停留在模仿阶段,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激发其创造力,提高其理论水平,使他们学而能理解,学而能创新,学习乃有进。语文课的写作教学就常是这样。

6.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以上这些一切功课都行之有效的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均可结合语文教学,融入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中去。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思想方法

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指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实践,在中学阶段能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自学语文的能力。

具体指导可从一般思想方法的指导。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和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学习方法的指导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它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它可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建立在科学的哲学的基础上,这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的指导。下列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要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掌握。

1.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方法。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讲解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都应以此为指导,并教育学生掌握这一思想方法。

2.从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方法。如对词义、句意、文意的理解等。

3.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如用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来理解层意、段意、文意,来分析自己语文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等。

4.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如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对语文现象的分类认识等。

5.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方法。如对文章的读与写的把握等。

6.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方法。如写作时的选材、写作方法的运用等等。

7.全局和局部相统一的方法、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方法,如对文章的分析,写作上的借鉴等。

8.可能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方法。如学习语文对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方法的结合运用等。

除了以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有指导意义外,古今中外人类所总结出来的其他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有指导意义。如:

1.形式逻辑的方法如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推理与推导的方法,概念的并列、交叉、包容的区分方法以及逻辑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的运用都对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帮助。

2.比较、类比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语文问题和语文学习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3.历史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本身的发展历史和人类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史的角度去认识、掌握事物。如从一个字、一个词的产生发展史去认字识词,从一种文体的演变去认识这种文体等等。

4.观察、想象(形象思维)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在读写过程中常要用到这些思想方法。

5.统计的方法也是一种概率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如对一篇文章中某些特殊的语词出现的情况进行统计,有时有助于对作者写作意图、文章的内容的把握。

6.现代化科学思维方法如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控制的方法、协同的方法、突变的方法、平面扩展与线性集中的方法、模糊的方法、模式的方法等等。

总之,一切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思想方法,只要是科学的、实用的,只要是能联系语文学习的实际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不是生搬硬套的,不是牵强附会的,不是把问题作不必要的复杂化的,不是为讲思想方法而讲思想方法的,教师都可从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出发,灵活地、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作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用以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得以改进。(人教长城多媒体教育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篇2: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根本上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了解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一)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能较自觉地积累写作材料,借鉴范文的构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听记能力,能会活、作简单的演讲等。

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的观点看,能力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动方式,心智操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越多,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助于能力的发展;相反,无知便无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的积累,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结果,又是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在专业上应该包括积累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两个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听读写较专注集中;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较丰富多样;判断、分析和综合较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较灵活较能变通等。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中学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论)、智(智力)、知(知识)、能(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了思想营养而成为感情丰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进步又促进其知识才能增长,激发其丰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丰富又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冲动、阅读冲动和听说的冲动,促进其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智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而智力的发展又会为学习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更高强的语文能力准备更好的脑力条件。所以,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辅助相成的诸方面。

(二)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1] [2] [3] [4] [5]

篇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在多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作 者:梁冰  作者单位:灵寿县北洼乡中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数学分析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分析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分析是教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 者:葛丽萍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数学系,黑龙江・黑河,164300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G424 关键词:数学分析   自学能力   培养  

篇5: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辽宁省大洼第三高级中学 徐 彬

【摘 要】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应用自学规律;激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自学等多方面来进行。同时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愿学、善学;使学生由消极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运用自己一切“本质的力量”,学会继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

【关键词】自学能力;自学方法;自学习惯;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以化学科的系统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的能力,以及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筛选、综合和应用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以“汲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其中,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一、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激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爱好化学课,对化学产生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进行教学,适当介绍化学史料,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即使智力稍逊,在一生中亦可以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因为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地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心理倾向。反过来说,学生一旦形成了一种自学或思维的心理倾向,那他也就无形中形成一种自学或思维的习惯了。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所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可见,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基础。显然,习惯源于主动和反复参与。而学生的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的形成,则是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应当十分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三、教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关键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抽象出化学概念的能力,教会学生试验、观察、条件控制、数据处理、分类、比较、概括、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说、科学抽象等方法。

1.狠抓阅读基本功,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自学的一条必经途径,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制于阅读水平。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有指导、有启发地训练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借助对教材及参考资料的自觉阅读,逐渐地、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首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读懂化学名词术语,科学掌握化学用语;其次是注重给学生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学案》;再次是注重指导学生尽可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或化学实验现象,并把这种科学的观察和阅读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最后便是一方面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做记号、划重点、摘写要点,一方面通过阅读材料去解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也借以启发其巩固练习,掌握阅读方法。

2.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分知识块的学习方法指导

如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应从: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又决定元素的存在形式、鉴别方法、制法用途等方面去分析、推理才能系统学习掌握。

3.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从学科特征上看实验是化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从教学功能上看实验是帮助学习者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实践证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诸多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与知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总之,作为一种能力修养,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周期,需要一个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训练培养的过程。在这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开始,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并通过有步骤、分阶段、多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升华。让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运用自己一切“本质的力量”,学会继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

篇6: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

语文教科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产出合格的“产品”,要坚持做到:每上一节课,都要明确根据教材特点与单元重点,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应该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揭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就要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我首先是让学生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每学期之初专门上好二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生字)、记(记住音、字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字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写出生字)。通过学生独立性学习,学生养成了自学习惯,通过自学不仅能够掌握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就是课外读物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能主动学习。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学习兴趣提高了,读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能力是从实践中练来的。勤于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自学。我们语文教师不要一切都包办,总是不放心,总怕让学生自己走“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只让学生吃米糊,这样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要坚持给学生让路于自学,还时间于学生,还主动权于学生,把课堂时间留一部分于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具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方法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得问题,写出文字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自己写生活中可写的事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观察目的,从教给学生观察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教学看图学文《长城》时,先让学生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从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以及表达心声的豪言壮语,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使学生在自学中感受到长城建筑的雄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慨油然而生,极大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再指导学生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面,赞叹之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露,与作者的思想水乳交融。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了调查的耐心与信心,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左右脑得到全面发展。

3、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学习活动的动力以及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来源于兴趣。为此,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就论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认为:“兴趣是个水闸,借助它,注意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重要。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作者经历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心中有无限的感慨,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是激动的、自豪的。我引导学生朗读,越读越投入,使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内心的感受。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成就感更加明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晓之以理,让其明白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其逐步确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一文时,让学生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和生活的用途。同学们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从自学中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4、指导教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只有爱学习和会学习的学生,才能成功地完成各种学业任务,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学方法的指导是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能力训练得如何的重要标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就高年级而言,安排了两类不同的课文,即精度课文、略读课文。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制定了“学习方法,使用方法,形成能力”的单元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精读课文的要求是:围绕重点教学目标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某一读写方法。

其教学结构是:明确教学目标→读读→议议→教师精讲→明确写作重点→讨论小结写作方法。略读课文的要求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形成能力。其教学结构式是:明确教学目标→运用方法围绕目标自学→教师检查→基本形成读写能力。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交给学生一些单项的学习方法。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促使学生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体作用就能长期有效地发挥。

篇7: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

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

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下激发学生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性和活动性作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如作业可以是背诵、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其次,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来维持他们的志向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部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篇8: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果。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以疑激趣、以境引趣和以读生趣的方法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例举: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我强调学生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展开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以境引趣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

对《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火烧云》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上,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培养自学的习惯

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使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下了根。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1、激趣入手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作适当提示引导后,鼓励学生自行解答,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讲第九册课文《蛇与庄稼》一课时,让学生对是否要保护蛇展开辩论。甲方观点是:要保护蛇,乙方观点是:不要保护蛇。在激烈的辩论中,甲方同学总结出的理由是:蛇能吃老鼠,帮助人类保护粮食和让庄稼获得好收成,所以要保护。乙方的理由是:蛇虽然能保护庄稼和粮食,但是它有毒,人类不小心也会受到它的伤害,为了保证人类的安全,不应保护它,人类可以保护和繁殖猫和猫头鹰来除“鼠害”。在这一辩论中,甲乙双方各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评价蛇,各说有理。通过这一辩论,既培养了学生辩论是非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式教给了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

2、树立信心

从树立自学的信心入手培养学生能力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思想的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一种极好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

所以,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例如,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句、段、篇的一些疑难或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地动脑思考。对在课堂上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及时正确的反馈也可促使学生提高信心。 “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所以,我们不要吝啬笔下的分数,不用分数卡学生,而应用分数作动力,激励学生。

3、全面渗透

自学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语文课要使学生掌握这个基础工具,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语言实践才能达到。以前,由于缺乏经验,一向采取一问到底的提问教学法,自己还以为这就是有效的教学。其实呢,学生是要一读就懂,一看说明的问题,也来一问一答,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觉机会。后来,我发现这样做造成了学生随口应答、不认真思考、不仔细读书的不良习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

此后,在语文教学中,我学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使学生从词语或问题本身提供另外知识的方法。我觉得,这也是提供学生一种语言实践同样重要的思考实践的机会。《鸟的天堂》第二段,同样内容,我从下列问题作对比:(1)作者逼近大榕树时看到大榕树是怎样的?(2)作者逼近逼近大榕树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大榕树的?显然,第一个问题太呆板,思考性差,学生只要照读课本即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则需要进行一番分析,综合的思考功夫:先写作者总的印象(“真是一棵大榕树”),接着从枝干、根、树枝、绿叶这几个方面观察大榕树,中间还穿插“从远处看”的追述。这样不仅引导学生自己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4、方法指导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阅读课文的能力。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思维活动就具有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知识方法,同化教材的知识过程,也是发现知识中问题的过程。在教师适当指引后,可以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阅读教材,展开讨论等等,形式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其中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要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并相互结合利用,这也是自学的关键所在。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期的训练,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就会得以锻炼、提高。

篇9: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中、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 , lonely , alone ,at the end of ,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和相关的阅读材料,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Text和课外阅读材料。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课外阅读材料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阅读理解速度提高了些,阅读理解的成绩也有了些进步。

三、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现今的中学生英语教学多以课本知识为主,通常通过听、练等手段就能达到学习目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不高。现代教育则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必须广泛涉及各种语言材料,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等,而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因此,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我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建立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

1.教师督促学生预习

步入中学时,学生对英语如何自学,学什么内容和学到何种程度都不清楚。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自学,其预习作业的内容安排要细,教师对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和期望达到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作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就能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为备课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而自主学习的更好习惯。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2.预定目标下的学生自学

学生在教师督促下进行预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至少还没形成真正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比如,预习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学生经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用,而刻意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一课时,让学生预习时思考这样的问题:(1)If you are a boss,whom do you prefer to employ,men or women?(2)If you can’t get a job because you or women,what will you do?又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8 Paper一课时,为学生设计懂得讨论题是: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rn society without paper?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如果认真准备,学生不但可以运用大量新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以用到许多学生的知识,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

3.彻底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以上的两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查阅有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让其带着问题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因此,在此阶段不再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目标,而改为学习新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达成检测。这样既可督促学生自学,而且还可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此时教师的任务,一是检查其学习效果,二是对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要求,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施与不断的鼓励,让其始终有一种成就感。・・・  三、立足课内,丰富课余

英语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接收面小,学习科目比较多,精力有限,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除了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多说、多读、多写。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有所改变,要创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其次, 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英语游戏、开朗诵会、单词和词组默写,语法知识和听力

篇10: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 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 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它方面的提高。第二,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第三,让学生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当学生对一堂课持否定的态度时,我就召集学生,大家一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行教学民主。

3.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持续终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魅力.

篇11: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

[1] [2] [3] [4]

篇12: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不是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如今高考也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中大量的信息给予题,其考查目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 “学会” 到“会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培养。在中学的学习活动中,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做作业、自测等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阅读”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方面。阅读能力是自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获取自学能力的钥匙和基础,也是他们今后深造、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彻底改变学生不读书和不会读书的状况。

第一阶段,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步骤,在学生进行预习和阶段复习时,以精选课文为范例带学生一起阅读。从心理学说,模仿是一种自学效果,更是一种学习手段,它的基本特点是对行动的有效刺激,可以引起同别人相似的同样反映。因此笔者让学生模仿教师在读书时大量的提出问题的方式,边读书边思考,提出一些相关的知识及知识点间的联系;模仿教师的联想和知识的大量提取,检查所输入的知识信息提取的准确程度;模仿教师的读书与常见的习题的联系。这一阶段的训练大约需时一至两周。

第二阶段,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适应自学的`方式,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对后续章节则由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拟定启发学生的自学提纲、小结检查提纲让学生自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思维特点,把书面引导(阅读提纲)、口头提示和实验启发这三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疑问和见解则引导学生议论和总结,甚至进行实验验证。然后按小结检查提纲提问,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小结巩固学习收获。这一阶段大约需时两个月左右。。

第三阶段,在学生初步养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要求学生写出章节或单元总结,归纳各部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不再给启发自学提纲,只指出应注意之点,鼓励学生边自学边概括,做笔记,全面因材施教,帮助差生转化到一般水平或先进水平,注意一般学生的提高,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这一阶段大约半年至一年。

第四阶段,要求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独立性。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贯穿下列七条原则:(1)寓心理学原则与教学之中;(2)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3)强化动机;(4)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因材施教)相结合;(5)启、读、练、知相结合;(6)自检和他检相结合;(7)尽量采用变式复习,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信息处理”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习信息,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评讲习题的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认真地想一想,这道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这道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除了这种解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这些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最恰当?如果时间允许,每做一道作业题,都坚持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多动脑筋,把题目钻研得深些,从表面上看题目做得少了,做得慢了,但实际上却是做得多了,做快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在高考试卷中,考查自学能力的主要承担者是信息迁移式题型,以汲取—组织—分析—运用为运行机制。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的信息的能力,将试题所给出的信息与课内学习中所获的知识相结合来回答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在题干中给出解题所需的新知识、新情景、新方法等新信息,它要求学生在考场上独立完成现场自学,接受新信息,将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加工、联想、类比等处理,并与原有化学知识衔接,进而迁移、创造、解决新问题。这类题目陌生度高,有利于公平竞争,能抑制“题海战术”,能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新信息的破译关键在于:信息变化点的寻找。信息迁移题的破译则在于:新信息的辨认与使用,加之牢固的基础知识。在认真剖析新信息、找出变化点、明了新信息贡献基础上,即可以把一个个未知的很高深的知识化为一种模仿。经过训练提高了对新信息的辨认能力,便可预知未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自测,深化自学过程

自学,不是自己阅读的书越多自学能力越强,自学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自测来体现。自测能给学生带来自知,自知又能够给学生带来自励,有自励作为动力,自学能力就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其所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的习惯、自学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13: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

儿童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

通州市上雁小学 邱国彬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 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儿童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儿童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儿童的心田。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通过与儿童谈心,踏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儿童和家长交友,掌握儿童所处的环境,了解每位儿童的个性,积极沟通我们之间的感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班上的“尖子儿童”,一般在学习上有优越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耐挫力差,自傲或自卑,焦虑或孤独等)。鉴于他们易与教师接近,我适时排除其障碍,尤其注意将他们的优越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磨合,使他们正视自己,体验到教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学习有障碍的儿童,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查一些基础

[1] [2] [3]

篇14:语文文言文自学能力培养秘笈

语文文言文自学能力培养秘笈

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高考的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培养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

多读、多背、多练。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上课时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丢了包谷摘桃子,丢了桃子搬西瓜,丢了西瓜追兔子,丢了兔子空手回──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条件论文

学科教学语文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论文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论文的题目

试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共14篇)】相关文章: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2023-08-21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试论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职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论文2023-11-28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2-07-17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论文2022-09-23